本文目录一览:
怎么学习美国单口相声
一、学习美国单口相声
1、了解美国的文化,英语过硬。
2、反应敏捷,随机应变,谈吐幽默。
3、风格独特,不断创新。
二、美国单口相声的特点
1、美国相声笑料频率高,真正优秀的演员的现场表演,观众平均每5秒钟就能笑出声一次。
2、美国相声没有任何固定的程式可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风格,只要逗笑就成。
3、美国相声没有"说学逗唱"的说法,他们不必非得样样都会,只要有一招鲜,就能吃遍天下。
4、美国相声也分派,但是按照内容来分,有专门拿名人开涮的,有专门模仿政治人物的,有专门调侃社会现象的,甚至有专门开少数民族玩笑的,以及专门说黄色笑话的。
三、美国相声的代表人物:伦尼·布鲁斯(Lenny Bruce),理查德·普莱尔(Richard Pryor)。
表演单口相声 有什么技巧
单口相声的表演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对口相声相比,总体来说,在叙事方面多采用第三人称平铺直述,这一点更接近评书艺术;在舞台造型上形式较为多变,表演者需要不断出入各种角色,而且还不能失去作为评述者的本色;在表现方法上以说为主,或叙或议,或扬或抑,都要凭借演员个人的技巧和舞台经验。因此,单口相声的表演更为复杂、细腻,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说到讲究,其实表演者并不必拘泥此。过去的确有人规定过某些讲究,但是,其中大多属于人为的造作,对于舞台艺术并没有什么积极的效果,只能在某种程度上证明,这个演员“师出有名”或“嫡传正宗”。这种形式大于内涵倾向,其实限制了相声演员的表演,侯宝林先生的名作《规矩套子》中对此有精辟的批评。
当然,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这些曾经被许多老一辈艺术家推崇的“讲究”也可以供大家作为参考。这里简单介绍一些:
一,演员如果没有特殊需要,都是在桌子后面的(如果有桌子的话),坐姿为主,传统长篇单口相声多采用这种形式。由于演员的道具,如折扇、手帕、醒目等都放在桌子上,只有坐在桌后才便于应用。但是,也有演员是站在桌后,或者根本不用桌子,尤其是表演一些短篇。我们现在看到马三立先生的一些单口相声录像,都是站在桌后的。大家可以想象,在早期的相声表演中,演员大多撂地卖艺,不可能没有桌子就演不了相声。
二,关于定场诗。定场诗是评书表演的常用技法,目的是“开门宣义,聚众拢音”。单口相声表演中,也借鉴了这一方法,也在长篇传统作品种多用。但是这种表演形式务必与现场气氛相结合才会发挥作用,如果气氛热烈而且意欲追求火爆的效果,定场诗可短小精炼并带有笑料(如“两个和尚洗澡”),如果气氛沉闷而作品本身比较冗长,定场诗中也不必含有包袱(如“折戟沉沙铁未销”)。当然,现代作品中,定场诗发挥的作用并不大,表演时切不可强加,以免显得不伦不类。总之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决不可倒置。
三,表演时的规矩,过去有的演员很讲究。比较有代表性人物为北京曲艺团老一辈艺术家王长友先生等,据传王先生曾借鉴京剧表演的舞台形式,定过一系列相声表演动作规范,其中包括什么时候挽袖子,什么时候拿扇子,怎样拿手帕,扇子打开多少分别代表什么器物等等,可谓规矩繁多。但是,这种形式主义的追求,显然与相声灵活多变的艺术风格不协调,因此现在这些规矩已经鲜为人知了。我们如果看一下王长友先生,及其弟子赵振铎先生等的表演录像,可能还会发现他们在此方面作出的努力。
相声发展到今天,之所以仍然活力不减,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的形式始终与内容相结合,或者说始终忠实地为其内容服务。相声切不可说“死”。看看张寿臣,刘宝瑞,马三立等单口相声名家,他们各自风格迥异,表演形式不一而足,即使在一个人身上,也可以展示不同的艺术特色。各种形式的运用,事实上都是来源于大量的舞台实践与经验总结,其中必然凝聚着艺术家们再创造的结晶。而规矩本身,如果脱离了艺术实践,也无疑会走向僵死的桎梏,这绝不是艺术家们所追究的。
求一段单口相声,5~8分钟左右,最好搞笑点,可以的话附上视频和台词,谢谢
相声《打电话》
表演者:马季、郭启儒
马:电话人人都会打。
郭:可不是吗。
马:电话是咱们现在通话的一个工具。
郭:是喽。
马:联系工作、办点事情都比较方便。
郭:哎,很方便。
马:但是打电话的时候。
郭:啊。
马:呀注意一个问题。
郭:哦?什么问题呀?
马:尽量的节约时间。
郭:对。
马:是吧。
郭:哦。
马:你别打起来没完。
郭:是呀。
马:有个别人呢,他没有这个群众观点。
郭:哦,这个个别人呀。
马:哎,个别人。
郭:哦。
马:他好象和这个电话机有浓厚的感情。
郭:啊?
马:只要拿起来,他说上就没完。
郭:切儿说呢。
马:哎,真有这样的人。
郭:是呀。
马:我那天在长安街上,我碰见一位。
郭:哦。
马:这位打起电话没完没了。
郭:哦?打什么?公用电话呀?
马:就是呀。
郭:那更不应该时间长了。
马:其实是一点小事情。
郭:什么事呀?
马:约他的朋友去听戏去。
郭:就这事呀。
马:这点儿事,要让咱们打这个电话,用不了一分钟就解决问题了。
郭:那可不是吗。
马:拿起电话来。
郭:嗯。
马:拨通了号。
郭:嗯。
马:喂,你是广播文工团吗?
郭:哦,对。
马:郭启儒先生在不在呀?
郭:哦,就是我呀。
马:哎呦,郭老呀。
郭:哦?
马:我是马季呀。
郭:哦。
马:我给您买了电影票了。
郭:是呀。
马:六点半钟呀,您在大华电影院门口等我。
郭:好了。
马:就这样啊。
郭:嗯嗯嗯。
马:不见不散了啊。
郭:哦哦哦。
马:回见,回见。
郭:好,回见。
马:完了。
郭:这,也就有半分钟呀。
马:就是呀。
郭:啊。
马:那位可就这么点儿事。
郭:哦。
马:他没这么打。
郭:是呀。
马:我给他算了算。
郭:啊。
马:连来带去,他打了俩多小时。
郭:就这点儿事,打两个多小时?
马:就是呀。
郭:好吗。
马:我给你学学呀。
郭:怎么打的呀?
马:拿起电话来。
郭:嗯。
马:咔~咔~咔~。
郭:这是干什么呢?
马:拨号呢。
郭:哦。拨号呢。
马:咔~咔~,喂,喂?
郭:嗯?
马:喂?咔~咔~咔~。
郭:又从新拨一回。
马:咔~咔~咔~,喂,喂?怎么不说话呀?
郭:哦?
马:哎呦,拿倒了。
郭:嗨,这个呀。
马:喂?
郭:嗯。
马:哎呀通了。
郭:嗯。
马:喂,你电话是四局五六七八吗?我这是一局二三四五呀。
郭:嘿,瞧这俩号码呀。
马:喂。
郭:嗯。
马:你贵姓呀?嗯?老胡同志呀。
郭:哦。
马:哎呦...嗯?不是老胡。
郭:哦,没听出来。
马:哦,老张呀。
郭:嗯。
马:哎呦,我没听出...嗯?不是老张?老刘呀!嗨...嗯?不是老刘?
郭:还不对呀?
马:哦,你是耗子呀。呵
郭:耗子?
马:那人外号就耗子。
郭:呵,怎么这么个外号呀?
马:嗯,耗子,哎呦,有意思哎。
郭:嗯?
马:四害之一呀,呵呵!哦,出来接电话来啦。哦,好呀,前些日子消灭四害你没敢出来吧。呵呵呵呵
郭:他怕人给他逮了去。
马:逗着玩。啊?我是谁?我是谁你不知道啊。
郭:那他哪知道呀。
马:不知道你猜猜。
郭:猜?
马:猜不着?使劲猜!
郭:使劲猜?
马:真猜不着?猜不着我告诉你呀。
郭:那你告诉人家吧。
马:我姓罗,我叫罗嗦。
郭:你,你是够罗嗦的。
马:哎~,对对对,是我。
郭:嗯。
马:我找小王讲话。嗯。我的未婚妻呀!
郭:哦。
马:嗯。喂,她是女的啊。
郭:废话!可不是女的吗。
马:你别找错喽。嗯,好。谢谢你,我等她一会儿。噔咯啉咯......
郭:怎么着,要唱?嗯?瞧什么呢?
马:你们几个怎么回事?
郭:怎么回事呀?
马:等着打电话的?
郭:那可不是吗。
马:哎呀,你,你们上那边打好不好?坐电车三站,那边还有个电话。
郭:你让人那边打去?
马:你非上着打来干吗?我这早着呢啊!我得有四个钟头差不多啊。
郭:好家伙!他一人包了。
马:死心眼!喂,哎小王呀!我是罗嗦呀。
郭:就别提这名了。
马:哎,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没事呀!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郭:尽是废话。
马:讨论吗?也不谈论呀。
郭:人家没事吗。
马:那好极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
郭:嗯。
马:票都买好了,嗯,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
郭:对。
马:嗯,票价?八毛一张的。
郭:哦。
马:我买两张花一块六,是一块六,我给他五块,找我三块四。
郭:哦,他这报帐呢。
马:呵呵,嗯?什么戏呀,你猜猜。
郭:怎么又让人猜呀?
马:嗯?新戏,不对。嗯?评戏,不对。嗯?越剧,哎~
郭:对了。
马:不对。
郭:不对,你哎什么呀!
马:啊,真猜不着啦?猜不着我告诉你呀。
郭:你告诉人家吧。
马:歌剧!嗯。
郭:什么戏。
马:刘三姐。
郭:哦,刘三姐。
马:没看过呀,那看看吧,好极了。
郭:哦。
马:腔调美着呢,其中有一段我最喜欢了。就是那段,那个,那个,小王你现在不没事吗。
郭:干什么呀?
马:啊,你拿着电话,你注意我给你学一学啊。
郭:学一学?!
马:哎,你们几围再等一会啊。
郭:嘿。
马:小王我现在开始学了啊。
郭:行了,您来吧。
马:唱山歌呀~这边唱来,那边红~山歌好比春江水呀~不怕滩险弯又多啊~呦唆~喂,小王你看我这表情怎么样?
郭:那怎看的见呀!
马:哎呦,对了,什么?你说什么?他们鼓掌我没听见。
郭:嗨!别提这事了。
马:还没吃饭呢?
郭:哦。
马:哎呦,我给你准备吧。
郭:怎么准备呀?
马:我买十二块饼干,我吃四块,给你留八块。
郭:呵呵,还挺照顾她的。
马:啊?不认识?长安大戏院啊!就是从你家里出来,你坐一路公共汽车。
郭:嗯。
马:花一毛钱,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啊!
郭:尽是废话!
马:嗯。下车之后你往对面瞧。
郭:嗯。
马:从西边数第三个电线杆子,我在那等你。
郭:哦。
马:好不好?七点一刻开演。嗯。我七点等你。七点钟啊!准时不见不散啊!
郭:嗯。
马:七点钟!咱们在...喂,小王那什么你别来了啊!
郭:怎么别来了?
马:现在都八点半了!
郭:嗨~! 马三立的
刘宝瑞单口相声大全
1,《珍珠翡翠白玉汤》:传统相声中的单口名段,众多相声名家都表演过,其中以单口大王刘宝瑞先生的版本流传最广。
2,《山东斗法》:《山东斗法》为中国传统评书、单口相声作品。讲述了一名原籍山东东三府的在北京以卖猪肉为生的名叫孙德龙的醉汉在种种机缘之下与来自琉璃国的了义真人斗法过程前后的件件啼笑皆非的事情。
3,《豆腐侍郎》:在封建时代,每年冬至,皇上得到天坛去祭天,举行祭天大典。为什么呢?我琢磨着:大概是因为皇上自称“天子”,天子嘛,就是“天”的儿子;所以,每年都得去给他爸爸上供。
4,《日遭三险》:《日遭三险》是传统相声中不可多得的一篇艺术精品,是一篇以嘲讽封建势力、高扬人民性见长的单口相声。
5,《贾行家》:《假行家》是单口相声中较有代表性的一段。从张寿臣到刘宝瑞越演越火。究其原因,这里也有着耐人寻味的多方面的内容。整段相声充满趣味,让人笑后有所思考。 相声给我们的思考是“满不懂”与“贾行家”二位,既无开药铺经验也无做生意的头脑,最终走向的是失败的结局。在相声中,贾行家能说会道,胡吹白咧,虽有买卖人的一些见风使舵的本领,但他没有开药铺的直接的、具体的经验。
6,《赎驴》:从前有这么一个财主,姓孙,外号叫孙千顷。他家有一千多顷地,钱有得是,光长工、月工就有好几十口子。孙千顷夫妻俩跟前就一个儿子,这孩子娇生惯养,说一不二。一天到晚胡吃海塞,简直说都不知东南西北啦,您算吧,都十好几岁了,还拿尿和泥玩儿呢!你说他傻吧,往往他还自作聪明;你说他机灵,往往他什么也不知道,笨笨憨憨的,反正都叫他傻子。
注:刘宝瑞单口相声大全视频可以通过百度搜索在视频网站上观看。
拓展资料:《刘宝瑞单口相声全集》共计17集,辑录了著名相声大师刘宝瑞先生的21部单口作品。均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年录制的原始历史录音。
刘宝瑞(1915年-1968年10月6日[1]),北京人,中国相声第六代演员,师从张寿臣。
刘宝瑞的相声作品借鉴吸收了独角戏、评话、电影、戏剧等姐妹艺术的优点,大胆革新创造,形成了声、容、情、神兼备的独特艺术风格。尤以单口相声见长,被誉为“单口大王”。
参考资料:刘宝瑞
发布于 2022-12-15 05:49:00 回复
发布于 2022-12-15 08:03:09 回复
发布于 2022-12-14 22:37:57 回复
发布于 2022-12-15 01:52:57 回复
发布于 2022-12-15 05:11: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