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当代书画市场走势-书画市场的未来

本文目录一览:

现在书画收藏的趋势怎样?

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它书写了中华儿女博大、坚质、浩气式的民族精神,融合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对于自然、社会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各方面的认识。如此丰富灿烂的文化性与艺术性使得中国书画长久以来占据了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的半壁江山,无论古时与今日,无论王侯将相亦或商贾贵胄,莫不为得到一幅名家真迹而备感尊荣。

“古代书画”一画难求

纵观当今的中国书画市场,古代书画与近现代书画一直是市场主力资金追逐的焦点。古代书画因其无比珍贵的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以及资源几近匮乏的稀缺性使之在收藏价格上一直稳居鳌头,不论市场如何波动,古代书画的行情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上升态势。然而,古代书画精品早在清中盛世已高度集中于皇室及少数人手中,晚清民国战乱时期大部分散失海内外,又经十年文化浩劫已然存世寥寥,后经国家的抢救性保护收购,目前能供流通收藏的古代书画精品屈指可数。

“近现代书画”已近巅峰

近十几年来,由于市场经济高速增长引发通货膨胀,国内投资渠道的单一使得大量货币资本因为保值增值的需要进入艺术品收藏领域,近现代名家书画的艺术与经济价值也被捧至臻峰,其价格如同坐上火箭般直线上升,少数精品甚至超越古代书画占据艺术品交易榜首。然而动辄几千万上亿的价格令绝大多数人望而生畏,其最终亦会落入少数超富阶层手中而不会轻易出售,市场流通可供收藏的近现代名家书画精品也日益见少。

“当代书画”潜力巨大

目前,从书画收藏与投资的角度来说,当代书画不失为一个绝佳的方向,这其中又包含着两个层次的作品。

首当其冲的应是当代书画名家的创作精品:当代书画名家指的是目前在艺术上享有极高声誉,市场上获得极大成功的画家;创作精品指的是能够代表这些画家最高艺术水平的作品或者蜚名远扬的作品,如何家英的《幽谷》、范曾的 《老子出关》等。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是由于部分成名艺术家的创作高峰期已过,精品力作已难呈现,部分虔诚的实力派艺术家由于经济条件多已十分优越,往往宁愿把心血作品留在身边而不轻易出手,这使得当代书画名家的创作精品也趋于有限;另一方面泡沫经济下人们对于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和在快节奏、高强度的社会生活中重视心灵归一的审美要求催生出对新一轮优质艺术品的巨大需求。供需两者之间的矛盾必将导致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的创作精品价格攀升。2011年秋,当代画家崔如琢一幅巨制 《盛世荷风》在香港佳士得拍出1.28亿港元高价,创造了国内在世艺术家作品的最高拍卖记录。这已然可以认为是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创作精品投资热潮即将来临的一枚信号弹。

收藏与投资当代书画另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还在于那些艺术上有一定成就,已被市场关注但还未得到充分开发的优秀书画家的作品;以及已形成了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青年艺术家作品。在当前这是一块不容小觑的价值洼地。现时的中国国力强盛,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文化事业的极大繁荣,再加上全球化大背景的影响,中国的传统艺术在与东西方文化互动的冲突与融合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传统的审美观念也在充满时代精神的当代青年艺术家笔下被重新阐释。这是一个自由、奔放、不拘一格的时代,是艺术之花尽情绽放的时代,因而也是最容易出成果的时代。不久的将来,这个时代的作品必然能达到它应有的价值高度。眼光推至十年前,如今在书画市场备受青睐的范扬、史国良、崔如琢等名家作品在那时基本是默默无闻或仅有小范围的影响,而短短十年他们的作品便上涨至百万、千万。因此,如今正值创作上升期、还未被市场完全开发的优秀中青年艺术家潜力巨大,是投资者与收藏家要着重关注的对象。

基于以上分析,从顺应潮流、培育市场的角度出发,为中国艺术市场输送更多的新鲜血液,也为书画藏家开拓更多的收藏空间,广大拍卖公司要大力着手于当代中国书画市场,以举办专场拍卖会的形式着重推出当代书画名家和优秀中青年艺术家的精品,尽最大可能去维护藏家利益。而投资者与收藏家也应多关注当代书画名家和优秀中青年艺术家的精品,提高收藏市场价值与分量。

书画艺术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有分析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80后、90后这批受过高等教育的新一代年轻人,他们是今后社会经济和消费者的主流。今后中国的家庭将会更加注重文化和艺术的元素来装点生活,那么艺术品和书画作品必将需求量很大,书画艺术投资进入正当时。

21世纪书法发展前景

在 21 世纪的中国要成为一个好的书法家,必须具有中国文化的功底,中国文化的精神寄托,同时还要有文字学、文化学、书法学知识,才能够把书法写得大气磅礴。我考虑的是, 21 世纪的书法发展,需要跟学者联系起来,因为现在的很多书家写成书匠,书匠再弄成了实验和游戏者,这很不好。书法家尽可能要学者化、文化化,要把中国文化的审美变成整个“汉语文化圈”的审美共识,才可能发展书法,推进新世纪中国书法。 二十一世纪中国书法创作总体上当包含创作态势、展览会效应和现代派书法创作三个方面:

(一)二十一世纪书法创作态势。

1、民间书法影响日渐深远。

如果说二十世纪中国书坛是对古代传统书法的营养吸取,这或许是中国书法的正统,但自十九世纪碑学的兴起,中国书法发生了自王羲之“新体”以来的最大变化,碑学的兴起产生了诸如赵之谦,邓石如、包世臣、沈曾植、吴昌硕等碑学大家,而在本世纪碑书更是日益兴旺,产生了沙孟海、孙伯翔、王镛等大家而王镛的书法则更贴近民间,王镛的书法更趋步旷野,更趋于俗,而正因为大俗成就了其书作的大雅,王镛的成功,勿宁说是其创作观念的成功,它意味着当代书坛的创作走得更深远,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书法创作,民间书法的影响会伴随着时间走得更远。大朴、大拙,使人的审美心理上有了更多新慰藉。

2、魏晋风度的回归

碑学的影响在清末至民国初年达到高峰,但审视当代书法创作帖派的市场依然很广阔,二王仍然在更多的书家的心中深深扎根,本世纪有帖学大家沈尹然,白蕉等力挽帖学,而大学者启功先生更有 “一生笔不师刀”之语,产生很大的影响,观当代书法创作从展览中看,似多为草书占胜势,但现在的创作也有魏晋书风的表现,虽然所占人数不多,影响也不大,但它体现了一个方向,浮躁之后向魏晋书风的回归,究其根源是心灵的回归,魏晋士人风度的影响使更多的书家心向往之,在书法上更见恬静,静穆、儒雅的气息,如黄淳先生执教南京艺术学院,力倡二王,扬江左儒雅崇帖之风,其弟子如周祥林,黄学江等人亦多为书坛翘楚,影响深远,帖学的旗帜高扬在二十一世纪会有更强烈的表现。

3、明清狂草的继承

简单的翻阅当代书坛展览作品集就不难发现这个问题,——当代书坛对明清狂草演泽的强烈,当然对明清狂草的学习亦可归属于帖学的范畴,但作为一种独特的现象,它更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无论如何作为一种学习模式。“作书需狂”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法表现,也体现了书者的心态。书者希望以手中的笔,展示创作者的心态,把创作情绪发挥更加淋漓尽致。而从另的一个角度来看,一些书家对流美书风厌憎,总想以另一种新的书体改变原来甜熟的书风,这也是狂草被钟情的一个原因。

4、碑帖并举

碑与帖的融合在书家中从来没有被放弃过,客观的看,碑有碑的优势、雄强、硬朗,使人们对它心向往之,而碑亦有遗憾之处,那便是掌握不当便会有勉强为之的感觉。而帖的流美,醇雅是帖最吸引人的地方,但几年来对帖的学习,使人们在审美上对帖有更高的要求,一般的帖书在审美者心中趋于媚俗,而走向极致的时候其姻脂气更为人所厌烦,二者能融合在一起,使人们找到了创作书法的契机。在二十世纪颇有影响的书家中,谢天量,刘孟伉、尉天池、郭子绪、石开诸先生均可堪为碑帖兼融的大家,以当代书坛而言,他们均为较大的影响或说可能是可以开宗立派的大家。就年轻一代的书家而言,白砥、赵雁君均为碑帖兼融的能手,且在书坛中有一定的影响,他们的书法让人们感觉到碑的雄强又能感觉到帖的韵致,谁能肯定他们在二十一世纪的书法创作中不能开一派书风呢?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书法同样无法摆脱展览的困挠。重要解决的途径是规范展览机遇,另外在导向上,青年作者能够确定自己的艺术位置,力争排除“流行书风”的影响,不要让展览会的功能取代自己的艺术全面追求。现代派书法的走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受西方美术思想的影响,现代派书法走入中国书坛,之所以现代书法,是其创作方法的先锋性而言,这种创作以传统书法的线条艺术为基础,而中造型上则更接近西方美术画创作,我们近邻日本的现代派书法创作走在前边一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借鉴,现代派书法从发展之初到现在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在技法的探索上也在不断的从粗糙走向细致。从简单走向成熟。

外形的放与线条质的收应该是二十一世纪现代源书法创作的必由之路

中国画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关于对中国画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人们议论很多。这种议论在许多方面源自于对“中国画”这个概念的不同理解。在争论中人们会发现,中国画的道路无限宽广。文人水墨的传统会继续延伸,工笔重彩也会有新的生存空间。在创造方法上,以古开今是一条路,中西融合又是一条路,用探索、试验的方法探索水墨和重彩,也应该得到鼓励。

油画艺术在中国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它在和中国现实需要结合的过程中,发挥了相当大的社会作用。中国的艺术家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努力创造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油画艺术。他们遇到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在钻研西方古典油画技巧与适应中国民族审美趣味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问题之二是,如何在西方主流艺术已经疏远了古典油画甚至整个油画这一表现样式时,继续保持对油画的浓厚兴趣和热情;问题之三是,正在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正在给写实的油画提供广阔的市场,艺术家们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而失去探索的锋芒与锐气。其实市场问题不仅涉及油画,也关系到中国画与雕塑。中国画市场的混乱造成艺术市俗化倾向的发展,在技巧普遍有所提高的同时,艺术格调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降低。雕塑面对城市公共环境的需要,成为当前的热门艺术。但雕塑的艺术质量问题很使人们忧虑。主管城市雕塑的政府官员和一些艺术家急功近利的心态,严重影响着城市雕塑艺术的健康发展。看来,城市雕塑要真正做到宁缺毋滥,阻力仍然不小。近几年来,美术教育尤其是新兴的设计专业发展很快。各高等美术学院纷纷扩大招生,每年名额成倍地增长。这一方面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在这样做的背后还有经济的考虑,因为学生人数越多,学校收入越丰,而目前国家的拨款往往使学校的经济状况捉襟见肘。可是,美术院校招生如此大规模的扩展,势必影响教学的质量,影响学生的素质,这不能不说是当前美术教育的一个隐患。看来,像整个国民教育一样,美术教育不能仅仅当作一种产业对待,而应视作或应主要视作国家的公益性事业。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作品要靠在一定的场合中展示出来,以作用于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趣味,影响人们的精神素质。这展示的空间主要是美术馆。美术馆的功能主要有两项:长期陈列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美术作品和展示当前的美术创造成果,而前一项是主要的。美术馆往往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艺术创造成果的凝聚,代表整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水平。有数千年文化艺术遗产的中国,至今没有一个系统陈列古代艺术和现当代艺术的美术馆,不能不说是一件很大的憾事。所幸的是,陈列20世纪以来我国美术成就的中国美术馆的改建和扩建工程,已经列为国家计划,可望几年内完成,我们希望系统陈列我国古代美术的美术馆的也早日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最后说一说美术史论的建设问题。美术的各个门类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美术史和美术理论的建设作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美术史论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涌现了不少有成就的中青年学者,出版了不少新的学术著作;各院校每年培养出数以百计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美术史论人才。在活跃的美术出版物上,也不断有新的史论研究和批评文章出现,这些都应该得到肯定。但是,美术史论领域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这些问题是:史论研究课题和人才培养缺少统一的规划,政府相应的投资不足,基础研究力量尤其薄弱,培养史论人才的美术教育机构(美术院校和美术研究机构)对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教育工作亟待改进。还有,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必须重视对东方艺术、对周邻国家古代和当代美术的研究,可是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至今尚未真正开始。总之,史论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得到社会的更大关注和重视。

回过头来看近十来年国内外的美术进程,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既充满了变革, 又有许多异化,这是当代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在艺术中的折射。面对这些情况,我们的心情很复杂,有欣喜,又有忧虑。当然,我们自己要有所选择。为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以充实自己,并认真研究和思考新问题,还要在不断探索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新路。

收藏书法未来趋势

当代书法收藏,被认为是价 值 洼 地呢,比较有潜力的,像启体传人李传波、国宾礼书法家观山、当代行草大家李成连等几位老师的书法作品。

这幅便是李传波老师的作品《卜算子 咏梅》升值空间不容小觑。

现代书画市场的情况?

从目前艺术品市场的走势看,近两年来近现代书画艺术品在我国内地拍卖市场的行情整体走高,但是2005年在细微之处又有不同,其中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大家作品在高位出现滞涨情况。近现代书画市场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经典大师、一线大家、二线名家三档。其中最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一线大家的起伏。比如黄胄的作品,由每平方尺的三万左右上涨到25万左右后,就没有太大的上涨余地了。情况相同的还有徐悲鸿等人的作品,市场价值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之后,就进入了滞涨期。

二是回归优秀作品被市场追捧。典型例子即是林风眠作品的一路飙升。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11月26日开拍的数幅林风眠作品,其中《绿衣仕女》属其仕女题材的杰作,曾于香港佳士得上拍并以213万港元的高价位成交。荣宝拍卖行的副总经理王为分析道:林风眠的作品在市场上属于后涨型,他的作品和吴冠中的作品进入拍卖市场的情况很相似,也就是海外回流现象:作品先进入海外市场,随后被认可后才进入国内市场。

林风眠这样的一线艺术家的作品,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只要被认定无误,绝大部分都能超出市场的预估价拍出。林风眠作品的走势如同一个风向标,显示出近现代书画市场的上升态势,说明像林风眠这样的名家佳作,市场有较强需求,只要出现就必定稳步上升。

三是成熟大家的作品价位稳定。比如傅抱石、李可染、齐白石等画家的作品,由其艺术地位和艺术价值决定其价格相对稳定,没有出现太大的涨幅,也没有疯炒的现象出现。说明投资人相对理性、成熟,市场投资方向也出现多元化趋势。

高端稳定 数量稳增

秋拍开始后,近现代书画立刻成为拍卖市场中的抢眼板块。以嘉德秋季拍卖会为例,11月4日和5日的嘉德拍卖公司两场近现代书画分别拍出了成交率91%的11293.04万元和成交率为86%的14720.64万元的成绩,这两场再加上 和堂藏中国近现代书画所拍得的3636.38 万元和攻玉山房藏中国古代暨近现代书画所成交的2900.92万元,交易总量达到了32550.98万元。远远超出了其他的品种。

我们可以从这次嘉德拍卖会成交价在100万元以上的书画名家的作品,以及作品成交后的价格分析,看出近现代书画作品在市场中的分量和火爆程度。百万元以上的作品前5名成交情况如下:

陆俨少,乙卯(1975年)作《泉石之胜》(册页、八开),成交价528万;张大千,辛丑(1961年)作《赠台静农摩诘山园图》(立轴),成交价440万;吴昌硕,乙丑(1925年)作《寿石图》(立轴),成交价286万;任颐,同治癸酉(1873年)作《测字图》(立轴),成交价275万;程十发,庚申(1980年)作《阆苑长春》(镜心),成交价231万。

嘉德拍卖会成交的另一个数字同样解读了市场对近现代书画作品的认同程度:近现代书画,成交数量844件,总成交额32550.98万元;中国油画及雕塑,成交数量218件,总成交额13001.01万元;中国当代书画,成交数量108件,总成交额2912.6万元;中国古代书画,成交数量264件,总成交额11170.6万元。

同样,北京翰海秋拍近现代书画亦推出两个专场,囊括了齐白石、张大千、陆俨少、傅抱石等近现代名家的精彩之作。齐白石为田家英所作《有余图》以170.5万成交,创下齐氏水族类作品的新高。以往3平尺齐氏虾作品价位在每平尺10万元左右,现在已超过20万。

从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市场对这些大家作品的认可价位,也可发现近现代书画市场行情的总体走势。

继起大师 业绩骄人

近现代书画市场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对于一些重要的艺术大家,一些有长远眼光的拍卖行开始用心培育和开发他们作品的市场。比如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11月4日,华辰进行了名为“赵管风流”的谢稚柳、陈佩秋书画拍卖专场,其主旨就是不仅仅是做市场,更重要的是做文化。尽管近现代书画市场仍然保持了高昂的发展势头,但是随着市场成熟度的不断增长,书画市场的价格与其艺术价值越来越接近,甚至吻合。因此,这就有了市场细分的可能,就是有意识地开发一些有别于经典大家作品的、具有潜在市场价值的艺术作品。此次华辰秋季拍卖专场百分之百成交,总额达到了三千多万元。其中估价120万元到220万元的谢稚柳先生的《竹禽图》被拍出了649万元的不俗成绩。陈佩秋的单幅青绿作品《春山欲雨》估价50万至80万,成交价也达到了236.5万元的业绩。这批从家属手中得到的作品是可信度极高的珍品,其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真正得到了统一。而北京诚轩则举办了“善哉扇斋”成扇专拍,其主力也是近现代书画扇面作品,如徐悲鸿画的《牧笛》,成交价为72.6万人民币,为预估价格的六倍;成交价在50万元以上的拍品还有齐白石的书画合璧扇,以及谢稚柳的《黄牡丹、水墨花鸟》。扇面虽为中国书画一种独特载体,但从中依然可见近现代中国书画受捧热度。

至于齐白石、傅抱石等经典大师的作品在拍卖行中相对稳定的行情,业内人士表示,这是由于经过数年的磨练,收藏界对这批大家作品的认识已经有了普遍的认同,买家的心目中也形成了相对均衡的取向。这样,只要是真正的好作品进入市场,就一定可以取得相应的市场价值。

总之,近现代书画艺术品市场火爆中又有相对的稳定,发展中不断出现新的特点,以前大师级作品垄断高价位的状态出现了转变,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得到更多认同,市场在细分中逐渐进入了群雄逐鹿的阶段。

现代画家好似中价股 他们的名头不及顶级大腕,作品估价多在数万元,但其潜力仍受藏家热捧。重庆本周鉴赏活动的最大亮点是现代画家于非闇、颜伯龙、陈半丁、何香凝的真迹。尽管这些画家的名头不及齐白石、李可染等大,但仍引起了藏家的关注。

《水仙蝴蝶》估价5万

渝中区王先生收藏的是一幅于非闇的《水仙蝴蝶》。

于非闇(1887-1959),北京人。其画初学写意花鸟和山水,46岁后开始倾向工笔花鸟。在施彩运墨方面,多遵宋元技法,但构图状物,却又注重写生,所以其笔下一花一木既有古趣,又有创新。吴教授评价其工笔花鸟在现代画坛位居第一。

王先生收藏的这幅《水仙蝴蝶》为工笔双勾重彩团扇。画面布局严谨,用笔劲健,设色明丽典雅。落款为“非闇写”,印章为“于照之印”。但遗憾的是,这幅画画面破裂比较严重,吴教授估价5万元。

合作花鸟画估价3-4万

渝中区袁先生收藏的是一幅颜伯龙和陈半丁合作的花鸟画。

颜伯龙(1898-1954),北京人,师从陈师曾等,在国画方面,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各有所长,以花鸟见长,成为大家。

而陈半丁的辈分和名头比颜伯龙要大。陈半丁(1876-1970),初得任伯年、吴昌硕之法。陈半丁与吴昌硕朝夕相处达10年之久,获学甚多,后又涉猎明、清徐渭、陈道复、赵谦等人技法,造谐日深,以花卉见长。

袁先生收藏的这幅花鸟画的左上角是颜伯龙的款,为“乙酉(记者注:1945年)仲夏长白布衣颜伯龙写双燕于椿草堂”。吴教授认为,画中清新自然、生动活泼的燕子为颜伯龙所画。而画面右下角为陈半丁的款“半丁老人补景”,所画花草有秀润苍古之趣。整幅画画面疏朗,格调雅致,吴教授估价3-4万元。


原文链接:https://527256.com/4195.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4 03:23:25  回复
师 业绩骄人近现代书画市场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对于一些重要的艺术大家,一些有长远眼光的拍卖行开始用心培育和开发他们作品的市场。比如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11月4日,华辰进行了名为“赵管风流”的谢稚柳、陈佩秋书画拍卖专场,其主旨就是不仅仅是做市场,更重要的是做文化。尽管近现代书画市场仍然保持了高昂的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3 17:40:25  回复
大家。而陈半丁的辈分和名头比颜伯龙要大。陈半丁(1876-1970),初得任伯年、吴昌硕之法。陈半丁与吴昌硕朝夕相处达10年之久,获学甚多,后又涉猎明、清徐渭、陈道复、赵谦等人技法,造谐日深,以花卉见长。袁先生收藏的这幅花鸟画的左上角是颜伯龙的款,为“乙酉(记者注:1945年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3 23:43:28  回复
市场的半壁江山,无论古时与今日,无论王侯将相亦或商贾贵胄,莫不为得到一幅名家真迹而备感尊荣。“古代书画”一画难求纵观当今的中国书画市场,古代书画与近现代书画一直是市场主力资金追逐的焦点。古代书画因其无比珍贵的史料价值与艺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3 21:48:02  回复
如同坐上火箭般直线上升,少数精品甚至超越古代书画占据艺术品交易榜首。然而动辄几千万上亿的价格令绝大多数人望而生畏,其最终亦会落入少数超富阶层手中而不会轻易出售,市场流通可供收藏的近现代名家书画精品也日益见少。“当代书画”潜力巨大目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