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发展模式产生的背景-新经济政策产生的背景

本文目录一览:

20世纪30年代、苏美两国相继开创经济发展新模式的背景、之前的旧模式、以及开创的新模式分别是什么?两种

苏联:背景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行让国家经济明显好转,但是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敌视让苏联必须加快实行工业化、发展重工业,而温和的、运用市场为调节手段的新经济政策不利于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抵御敌人的侵略。

之前的旧模式当然就是列宁同志的新经济政策啦,开创的新模式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亦即所谓的“斯大林体制”

这种新经济体制的实行让苏联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工业化,基本建立了全面的工业,使苏联由一个落后农业国迅速转变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极大地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但是这种经济体制也有极大的弊端:国家对农村采用低价购买农业品、高价售出工业品,赚取“剪刀差”的方式,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生活资料的生产,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中央对企业管理得过于严苛,致使企业没有生产自主权,积极性受到影响。

美国:背景就是传说中的“大萧条”,金融系统崩溃、工农业生产停滞、人民消费跳楼、失业率大增、社会动荡。还有个国际背景,就是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搞得有模有样,其国家计划经济体制显示出了极大的优越性。

旧模式就是古典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其特点是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提倡自由竞争、主张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国民经济。新模式就是“罗斯福新政”,其特点是国家采用宏观调控的方式干预经济,利用国家调节这只“看得见的手”来缓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这种新模式的实行使得美国经济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摆脱出来,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提高,而且在二战后几十年的时间里成为美国甚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奉行的经济体制。

新经济政策背景、内容和影响

一)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1、国内战争胜利后,苏维埃政权亟待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

2、农民对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暴动频发。

3、国家也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4、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

苏俄介绍

1917年11月7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维埃俄国或苏俄。共和国成立不久,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地主资本家的武装叛乱,保卫了苏维埃政权。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革命形势迅速趋于成熟。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但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4月,列宁从国外回国,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根据列宁的指示,布尔什维克党在群众中积极进行宣传并多次领导工人和士兵举行示威。 9、10月革命形势完全成熟,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从11月6日夜到7日晨,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水兵,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迅速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桥梁、火车站、邮电局、国家银行和政府机关等战略要地;7日上午九时,占领通往冬宫临时政府所在地的要道。11月7日深夜,全俄工兵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会议在11月8日通过和公布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会议宣告全部政权归苏维埃,选举成立了工农临时政府人民委员会。11月7到16日,苏维埃政权在莫斯科确立。1917年11月到1918年2到3月,首先从城市,然后到乡村,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 。

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内战。加上天灾,导致苏俄严重的经济危机并逐渐发展成为政治危机。 由于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无产阶级夺取了国家政权,布尔什维克党以执政党身份着手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但是,被革命推翻的剥削阶级和代表剥削阶级利益的党派(君主派、立宪民主党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分子),以及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结成了反对苏维埃政权的统一阵营。最先打起白卫军反革命旗帜并挑起内战的是前临时政府首脑、俄军最高统帅克伦斯基。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刚获成功,他立即命令各方面军和各军区司令、哥萨克军队的首领(盖特曼)派遣最可靠的部队向彼得格勒和莫斯科进发,采取军事行动推翻苏维埃政权。大部分士兵拒绝执行克伦斯基的命令。只有骑兵第3军军长克拉斯诺夫将军率领了部分军队开往彼得格勒,当时,反革命组织“拯救祖国和革命委员会”正在彼得格勒秘密组织士官生举行武装叛乱。国内其它地区的反苏维埃势力也蠢蠢欲动。莫斯科军区司令官里亚布采夫上校在莫斯科发动叛乱。驻莫吉廖夫的旧俄军统帅部大本营,以及卡列金、菲利莫诺夫、杜托夫等首领(阿塔曼)领导的顿河区、库班以及奥伦堡的哥萨克“政府”,都拒绝承认苏维埃政权,并且采取了军事行动。 11月20日乌克兰资产阶级的中央拉达宣称自己为乌克兰最高权力机关,并与罗马尼亚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的反革命指挥部结成了同盟。白俄罗斯的拉达,依靠多夫布尔·穆斯尼茨基将军的波兰军的支持,也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在梯弗里斯(今第比利斯),反革命组织了反对苏维埃的联合政府“南高加索委员会”,整个南高加索,除巴库地区以外,均为这个委员会所控制。巴库宣布成立了以邵武勉(见巴库委员)为首的巴库公社。在土耳其斯坦和西伯利亚也出现了当地的反革命“政府”。国内反革命发动内战的第一批策源地就这样开始形成了。

所有的反苏维埃叛乱,都得到国际帝国主义的支持。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当时还在打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法立即派兵援助俄国国内反革命。而且帝国主义者起初认为苏维埃政权尚未巩固,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它打垮。但是,两个敌对的联盟(协约国为一方,德意志同盟为另一方)都同俄国国内反革命势力建立了密切联系,并通过各种形式给他们援助和配合。12月23日英法两国就各自军队将来在俄国领土上作战的地区问题签定了协定。协约国在策划武装干涉时,不仅打算把俄国革命镇压下去,而且还要肢解俄国,将俄国变为殖民地。摆在胜利了的无产阶级面前的任务是镇压反革命。以列宁为首的党和苏维埃政府组织了粉碎反苏维埃叛乱的斗争。

为了使国家获得必要的和平喘息时机,苏维埃政府于1918年3月3日被迫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共产党及其中央委员会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保卫苏维埃共和国开展了大量工作。为了有效地指导国防工作,1918年3月4日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该委员会隶属于人民委员会,履行武装力量统帅部的职责。4月,成立了工农红军最高军事监察部。3月14日建立了屏障军北线防区,4月8日又抽调共和国西部边境的军队加入屏障军防区。屏障军防区由一名军事指挥员和两名政委领导。全国各地都在建立红军志愿兵部队。4月,列宁批准了按统一编制建立百万红军的计划。拟定了以军区为单位的军事行政区划。根据4月8日人民委员会的命令又成立了地方军事机构一乡、县、省、区域的军事委员部。4月22日开始实行劳动人民的普及军训,取消了指挥人员的选举制。此外还规定了军人“宣誓”。根据人民委员会的决定,陆军和海军大量吸收旧军队的军事专家参加工作。为了监督军事专家的工作,为了组织好军队的政治工作和官兵的教育工作,建立了军队政治委员制度,并成立了全俄政治委员局。所有这些措施,对于在劳动人民义务兵役制基础上建立强大的正规化陆军和海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把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取消一切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须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面对国内反动势力的施压,苏俄开始颁布余粮收集制法令,强制征收农民除维持生存量之外的所有粮食。 实行实物配给制,食物与商品集中计划配给。 所有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实施国有化,小工业企业则实行监督。 国家经营所有的外贸活动。 对工人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罢工者即行枪决。 全国实施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政策的实质至今仍有争议,包括部分布尔什维克主义者在内一些人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唯一目即为夺取国内革命的胜利。但另有观点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领导人直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一项尝试,并冀希望于通过的该政策实施使经济产量大幅攀升。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帮助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挺过了国内战争的危机。鉴于该政策取得的成功,在1920年底俄国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但没有收缩,却反而被被加强。而此时的俄国已因多年的战争而民穷财尽,1921年的重工业产量只有一战前1913年的20%,1918年至1920年,彼得格勒失去的75%的人口,莫斯科减少了50%。7年的战争加之严重的干旱造成了巨大的灾荒,全俄约300万人至1000万人饿死。发挥了重大威力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和平时期再也无法推行,农民们普遍抗粮不交,粮食的征收不得不动用军队才能完成。农民与工人的罢工活动甚至矛头指向了苏维埃政权。发生在坦波夫的叛乱席卷了全国,甚至连十月革命的中坚分子喀琅施塔得水兵也打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共产党的苏维埃”参与叛乱。苏维埃政权的出现政治危机震惊了革命的领导人列宁,他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1920年11月,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新经济政策的实行,重新建立了工业与农业之间正常的经济联系,巩固了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欢迎,使1921年的危机迅速得到克服。

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由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征收,允许农民自由出卖余粮,允许私商自由贸易、并且将一部分小工厂还给私人,还准备把一些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尽管这一政策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但是它终究给国家带来了莫大的好处。20年代初,美国企业家哈默和列宁之间建立的友谊就说明这一点。

1921年,阿曼德·哈默才23岁。可是他已成了在哥伦比亚医学院就读的独一无二的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这年6月,他克服种种困难,来到了苏俄。他原先是想帮助苏俄人民医治当时流行的斑疹伤寒,但大量事实使他更为饥荒所引起的灾难而震惊。他立刻用100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100万普特小麦,用船运到苏俄去销售。这件事被列宁知道了。他热情地邀请哈默来克里姆林宫会面。列宁用英语同哈默交谈,对哈默说:“你们和我们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我们是个落后国家,资源丰富而未经开发。美国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美国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美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说到这里,列宁顺手从桌子上拿起一本《科学的美国人》杂志,一边翻着,一边说道:“瞧!这是你们人民作出的成绩。这就是进步的含义,高楼大厦,发明,发展机械来替代人的双手。”

列宁又问哈默:“你在我国旅行过吗?”哈默说:“我刚在饥荒地区和乌拉尔区呆了一个月。”列宁听了,脸色顿时变得有些忧郁,缓慢地说:“是的,饥荒,我听说你本来想做些医务救济工作,这种工作非常需要,不过,我们最需要的是美国商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用这些来使我们国家的轮子再次运转,对不对?”

哈默对列宁谈起了访问乌拉尔区的印象。他认为,俄国的物资和人力都很充足,许多工厂的状况比他预计的要好。

列宁点点头:“不错,问题就在这里。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新经济政策要求重新发展我们的经济潜能。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以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它将为你们提供很好的机会。”

不久,哈默就成了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他还劝说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这个坚决反共的老头子,终于听从了哈默的建议,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一代理人。福特一开先例,其他的公司也一拥而上。后来,老福特还在俄国修建了一个汽车工厂。尽管他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主义为敌,却对这笔生意颇为满意。因为苏维埃政府按照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保证了外国商人有利可图,有钱可赚。

1922年冬天,列宁的健康情形恶化,右边身体瘫痪。当他住在乡间别墅疗养的时候,还通过他的德国医生给哈默捎去口信:“告诉年轻的哈默,我并没有忘记他,并祝他一切顺利。他要是有什么困难,叫他一定告诉我。”这个口信使哈默感动得几乎落泪。就在这年年初,哈默向列宁打电报,报告给他的石棉矿工人运粮食的火车被一名站长卡住,要勒索500普特粮食,作为“过桥费”。在列宁过问下,运粮列车很快到达了目的地,那个站长被枪毙了。

新经济政策使苏维埃国家的经济顺利恢复起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始了。1922年12月,在全国上下团结的基础上,召开了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制定了第一部宪法。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终于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

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在流通方面,1921年5月 ,苏维埃政权通过关于交换的法令,宣布实行产品交换。国家通过合作社组织工业品同农民手中余粮直接交换。同时,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在工业方面,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而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则允许私人经营。

随着1924年列宁的逝世和斯大林的上台,新经济政策被慢慢废除。1929年,斯大林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全国范围加速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在事实上采纳了托洛茨基的建国思想,逐步形成了代替新经济政策的斯大林模式。

什么是新经济政策?它的经济背景是什么?

经济的发展应该跟得上社会的发展,所以说经济政策也要进行改革。所以苏俄在发展的过程中就进行了很多次的经济改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又被称为苏俄经济政策是缩,在1921年3月开始实施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这个政策的经济背景是比较复杂的,那个时候十月革命刚刚结束,苏维埃俄国内忧外患,并且经济非常的萧条。那个时候是新的经济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在战争结束之后,列宁充分考虑到现实的需求,在1921年3月开始实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也就是新经济政策。

什么是新经济政策呢?

新经济政策其实就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在实施这个政策的时候,俄国已经完成了10月革命,然后经济是比较萧条的,为了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好,所以就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征收,允许农民自由出卖余粮,允许私商自由贸易,并且将一小部分工厂还给私人,还准备把一些企业租赁给外国资本家。虽然这个政策在刚刚开始实施的时候,受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但终将给国家带来了很多的好处。

它的经济背景是什么呢?

新经济政策的经济背景是比较复杂的,我们要知道那个时候俄国正在进行10月革命,所以实施的经济政策就是战时共产主义。只有实行这样的政策,才能够让俄国打赢仗,让这个国家完全的属于自己。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自主权,那么这个国家的人民就会非常的痛苦。所以人民也都支持战时共产主义,也在帮助国在打仗。然后战争终于结束了,所以国家也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这样就能让经济更加的活跃。

总结

这个政策对于国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让苏维埃国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为,其他的国家的经济发展奠定了经验基础,历史价值非常突出。

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没财富值了,帮帮忙

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时间:1921年。

内容:1,农业上,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2,工业上,对大部分企业解除国有化。

3,贸易上,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

意义:1,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2,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原文链接:https://527256.com/29864.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8-31 10:47:56  回复
实就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在实施这个政策的时候,俄国已经完成了10月革命,然后经济是比较萧条的,为了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好,所以就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征收,允许农民自由出卖余粮,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8-31 07:22:47  回复
科减少了50%。7年的战争加之严重的干旱造成了巨大的灾荒,全俄约300万人至1000万人饿死。发挥了重大威力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和平时期再也无法推行,农民们普遍抗粮不交,粮食的征收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8-31 17:14:28  回复
意义 没财富值了,帮帮忙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时间:1921年。内容:1,农业上,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2,工业上,对大部分企业解除国有化。 3,贸易上,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8-31 13:15:05  回复
和海军大量吸收旧军队的军事专家参加工作。为了监督军事专家的工作,为了组织好军队的政治工作和官兵的教育工作,建立了军队政治委员制度,并成立了全俄政治委员局。所有这些措施,对于在劳动人民义务兵役制基础上建立强大的正规化陆军和海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实行“战时共产主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8-31 09:14:54  回复
难和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苏俄介绍1917年11月7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维埃俄国或苏俄。共和国成立不久,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地主资本家的武装叛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