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为什么说吃小龙虾会导致人得“哈夫病”?
- 2、吃小龙虾得“哈夫病”是真的吗?
- 3、什么是“哈夫病”?小龙虾是引起哈夫病的元凶吗?
- 4、每年吃虾子得哈夫病有多少人
- 5、=吃小龙虾得“哈夫病”的谣言为何一再“重生”?
为什么说吃小龙虾会导致人得“哈夫病”?
首先,先辟个谣,在之前就有争议表示,吃小龙虾会得哈夫病,但是在后来有关医学专家站了出来辟谣了此事,小龙虾和哈夫病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而且对于外国报道这个事情,也是无稽之谈,因为很多外国地区的人民比我们国家更加热衷小龙虾。
事实上,小龙虾与哈夫病还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小龙虾本身没什么问题,主要是由于即使食用后出现了问题,也多是因为养殖、运输、烹饪加工等环节的人为因素。
而这些因素,在食品安全生态不够健康、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的情况下,进入人体后,肯定会导致一些不良情况的发生。
而且哈夫病并不是由某种特定鱼类导致的,而是一种可由多种水产品引起的急性食源性疾病,可能引起哈夫病的水产品,除了小龙虾外,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鱼类、虾类。所以,吃小龙虾出现哈夫病的人其实很少,大家平时吃小龙虾的时候也不用过于担心这个问题,可以放心吃。
小龙虾原产于北美洲的,至此美国人食用小龙虾的历史已经超过一百年了。还有瑞典、芬兰、德国、法国等国家,也都吃小龙虾。
因此,小龙虾不仅在中国成为了美食,在外国也是。小龙虾在使用前,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烹饪,要彻底煮熟再吃,以免影响健康,使之出现不良的症状表现。
吃小龙虾得“哈夫病”是真的吗?
小龙虾本身没什么问题,即使食用后出现了问题,也多是由于养殖、运输、烹饪加工等环节的人为因素。
什么是“哈夫病”?小龙虾是引起哈夫病的元凶吗?
哈夫病是指在食用鱼类产品之后发生的横纹肌溶解症,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因为肌肉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病症,主要症状表现为有明显的乏力疼痛感,一般患者的尿液颜色会加深,更有甚者会出现急性肾炎肾损伤心律失常的现象。小龙虾并不是引起哈夫病的元凶,鱼类产品或者是水里的生物,都有可能导致哈夫病的产生。
小龙虾在我国是一道美味的菜肴,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一盘小龙虾,几瓶冰镇啤酒,加上三五好友聚在一起是非常惬意的事情。
哈夫病最早出现于德国,早在1925年在海边的德国人在食用了鱼类食物之后,就出现了这种症状。当时他们吃的也只是鱼类,并不是小龙虾。
事实上,并没有科学研究直接表明小龙虾和哈夫饼之间有着明显的关联,食用小龙虾的人出现了横纹肌溶解症,可能是由于两个原因,第1个原因是因为龙虾在生产养殖的过程中吸收了一些导致肌溶解的药物,由于现在很多的生产养殖都是人工在操作,并不是天然的,所以为了能够使小龙虾们快速成熟,就需要使用大量的人工添加剂,所以在养殖的过程中,小龙虾就已经可能被污染了。第2个原因,有可能是有一部分人天生就对小龙虾过敏,而大量食用小龙虾之后,大量的血红蛋白留在血液中,并堆积在肾脏中,导致了急性肾功能衰竭,而人们又把这个现象认为是哈夫病。
小龙虾确实是一道美味的菜,但是由于它是在水里生长的,在烹饪和处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洗干净。在烹饪的过程中也要保证温度能够达到100℃,并且持续10分钟直到食材熟透,因为小龙虾身上也是有寄生虫的,这种虫不仅耐高温,而且抵抗力也很强,所以为了自己的安全,也要保证处理好小龙虾。
每年吃虾子得哈夫病有多少人
1、最近一篇很热的网文《小龙虾的致命真相:你可能永远不知道》称,吃小龙虾会让人得上一种叫“哈夫病”的恐怖病症,神秘难治,席卷全球。实际上,这是唬人的。哈夫病是一种与食用水产品有关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它并非什么“现代医学束手无策”的绝症,绝大多数患者最终康复且不留下后遗症。
2、考虑到每天食用海产品的人数以十亿人计,目前哈夫病每年不超过百例的报告实在不算多,患病几率很小,更谈不上网文所说的“席卷全球”。
3、哈夫病并不是由某种特定鱼类导致的,而是一种可由多种水产品引起的急性食源性疾病,可能引起哈夫病的水产品,除了小龙虾外,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鱼类、虾类。
4、目前哈夫病的病因确实还不完全明确,可能是由一种生物毒素致病,但在正常情况下鱼虾体内并不含有该毒素,毒素可能是在特殊情况下进入鱼虾体内的,也可能是特定的条件下在鱼虾体内生成的。
5、在中国以外,还有很多地方都把小龙虾当成美食,即使是不怎么吃小龙虾的地方,也只是因为饮食习惯和食物来源的不同,而不是怕得哈夫病。
=吃小龙虾得“哈夫病”的谣言为何一再“重生”?
喜爱美食或者注重健康的人,或许会有这样一种感触:隔不多久,微博上、朋友圈都会流行一种“不能吃”的食物,而这种食物往往就是我们日常享用的美食。
这不,在世界杯“标配”——“小龙虾+啤酒”被热捧之时,一则号称“小龙虾致命”“全世界都不敢吃”“中国人蒙在鼓里”的消息又火了。使用的阵型和战术都没有变:还是“哈夫病”和8年前的南京“龙虾门”案例,辅以一边倒地夸大其词。
在搜索引擎检索“小龙虾+哈夫病”,你会发现,类似的谣言帖和辟谣帖已经翻滚了好几轮。最近这篇火起来的“原创”,也不过是拼拼凑凑、拾人牙慧的故弄玄虚之举。
早在2016年,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孙亚飞就曾发表科普文章,揭秘“吃小龙虾会导致哈夫病和肺吸虫病”的流言,指出问题的症结不在小龙虾,“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在饮食上过于追求山珍野味,并且在烹饪方式上又过于追求原味冷鲜”,此外就是“黑心商贩”的问题了。
换句话说,小龙虾本身没什么问题,问题还是在于人。即使食用后出现了问题,也多是由于养殖、运输、烹饪加工等环节的人为因素。而这些因素,在食品安全生态不够健康、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的情况下,适用于所有食物。
这次,在流言四起后,6月14日,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冯兵就表示,这种说法有点危言耸听了,小龙虾和哈夫病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事实上,这世上没有一种食物,能够让专家、教授说:随便吃,百分百安全。因为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永远存在未知,未知里充满不确定性,甚至还有颠覆性、反复性,有些之前被认为不能吃的食物,后来又被认为可以吃。
这种遭受“诽谤”的食物有很多,比如腐乳。这一中国流传数千年的民间特色传统美食,曾经也被扣上了“致癌”的帽子。但较起真来后,“家庭医生在线”便发文辟谣,腐乳不但不致癌,反而在日本研究者的实验中,发现了治癌的效果;此外,腐乳还有着降低胆固醇、降血压、血脂等效能。
所以,如果仅仅听从一些自媒体自带减肥功能的片面言论,那你不仅要和诸多美食划清界限,每天基本都不用吃饭了。西北风都不能喝,因为空气里还有细菌和污染物。
而再细究一下,你会进一步发现,类似的“劝世良言”兴起之时,恰恰都是赶在小龙虾火爆之日,这很符合流量收割定律。这次,“10万只小龙虾大军远赴俄罗斯代表中国征战世界杯”的话题正热,反其道而行之的泼冷水式操作,正是有些流量自媒体的一贯套路。
类似的流言、科普、辟谣反复上演,看似一次次地虚惊一场,实则贻害无穷。别的不说,这会给养殖、零售、餐饮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带来多少损失?又会引发怎样的恐慌?在互联网的汹涌浪潮中,或许永远也无法算清,无从算起。
能够算清的,只是一些不负责任的自媒体的阅读量及其背后的流量变现。
有意思的是,在这篇十万+文章下面,被点赞最多的留言是,“吓得我赶紧从××外卖点了一份小龙虾压压惊。”处于榜眼位置的留言,则是网友的实力回怼,“上个月才去了亚特兰大的一个小龙虾节,都是外国厨师煮的,还有老美超市都有小龙虾卖,所谓外国人都不吃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当“狼来了”喊多了的时候,这种套路也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
发布于 2022-07-11 11:14:38 回复
发布于 2022-07-11 18:34:07 回复
发布于 2022-07-11 13:27: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