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控财务管理弱化-财务内控机制不健全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主要是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保障单位财力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可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合理的监督与管理。但由于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较过于形式化,促使大部分的单位对内部控制欠缺一定的认识。而这不仅容易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出现账目数据记录不真实的问题现象,严重的还会利用单位资金发放一些违规违法的福利。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制度过于形式

由于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度过于形式化,进而就导致了内部控制工作缺乏一定的真实性。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缺乏真实性,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单位对于内部控制的认知也不是很清楚,并促使很多的单位由于内部控制缺乏认知,进而也就欠缺了内部控制的意识。另外,由于一部分单位对于内部制度体系的运用太过于生搬硬套,促使很多单位的工作与内部控制制度不相符,这样不仅会降低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并在工作中也会带来一定的阻碍与约束力。

2.会计人员因素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较为薄弱、管理能力低、工作效率不够、个人以及整体素质欠缺等因素,导致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就很容易发生经济财务风险,进而造成单位经济上的损失。另外,行政事业单位部分的会计人员经不住社会利益的诱惑,容易出现贪腐的违法行为,而这不仅会降低财务管理的力度,并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均衡发展。

3.财务票据因素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票据主要作用是报销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共支出费用,并依据财务票据的做好数据账目。但由于票据管理上存在漏洞,导致部分的工作人员利用管理漏洞进行个人票据的报销,这不仅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了难度,并也更大程度的加大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另外,由于财务票据管理存在漏洞,会出现会计人员做一些假账、乱账的问题现象,而这不就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影响,并也严重的对社会造成了一定危害。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措施

1.加强管理层工作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是保障会计人员履行职责的关键,更是监督单位所有工作人员遵纪守法的部门。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也是对各级领导与要害部门给予案例警示教育的部门。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的工作力度,可有效预防贪腐问题的发生,并可提高各级领导人员的工作能力。行政事业单位通过根据不同单位的特点与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进而可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质量水平。

2.加强基础运营工作

通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基础运营工作,不仅能够降低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而且可提高决策与执行力度。而加强基础运营工作,首先,应对单位财务的重点岗位、领域、环节制定合理有效的内控制度,并严格依照相关制度体系进行财务的管理。其次,通过对资产处置、调度资金、对外投资等财务账目,应进行严格的监督,并制定制约体系对管理财务资金额度进行合理的管理。另外,行政事业还应制定与执行内部会计的稽核制度、岗位轮换制度、清查制度等制度体系,使其提高财务管理的准确性与严谨性。

3.建立健全决策机制与集体审议责任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决策机制与集体审议责任制度,才能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重大投资时能够得到正确实施,进而降低财务风险与信用危机。与此同时,还可避免盲目投资与错误决策的问题现象,这不仅能够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并还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4.严格执行内部审计监督工作

严格执行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内部管理漏洞与问题开展核查,有利于对财务风险问题进行预防与警示,并还可及时的提出完善与改进方案对一系列财务风险问题因素进行控制。

5.提高财务会计人员工作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是确保各个工作单位顺利开展的关键,且会计人员的工作执行力度与工作成效更是影响财务管理水平的重点。因此,通过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素质,不仅能够加强财会管理水平,并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首先,财务会计人员应对自身的工作水平进行强化,且单位建立完善的会计人员工作水平考核机制,确保财会人员具备较强的工作执行力度。其次,还应对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控制能力、思想意识、法制观念等多方面进行提升,进而确保财会人员高效工作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有利于各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同时,还可降低财务风险问题,使其为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的。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哪些问题及对策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相关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执行财经法规制度不严格,财经纪律观念淡薄,办事不讲规则、程序、手续,凭习惯、经验办事。

2.财务工作缺乏连续性,经常有“领导换,会计变”的现象,客观上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波动,造成乱账现象发生。

3.少数单位对发票、支票等重要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按财务管理要求制定票据管理制度。大多数单位即使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造成制度化管理监督机制弱化。

4.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修订普遍不完善和不及时,与新的财经法规和制度衔接不好,与单位情况变化和制度实际执行情况不相适应。财务管理制度不符合实际、不便于执行,直接损害到财务管理的权威性。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

 

 主要在两方面:1.货币资金管理有漏洞,资金安全存在隐患。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事业单位的会计、出纳等不相容职位没有严格分离,有的岗位互串,单位对出

纳工作监督不到位,很少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大额开支使用现金支付,白条抵库、公款私存现象在部分单位仍然存在。公款私存具体表现有:(1)各种行政事业

性收费、罚没收入以及学会的会费收入等不入账。(2)租金等其他应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应交存财政专户的收入不及时入账。收款不用合法收据,用白

条代替。(3)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到本单位财务部门账外,设置小金库。2.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存量及

流量管理不严,普遍存在“重购建、轻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处置、出租、出借以及调拨、报废等方面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并造成了

国有资产的流失。具体表现:(1)固定资产管理较为混乱,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随意性很大,设施和设备购建论证不充分,造成闲置。(2)有的单位没有

明确的管理制度,或者固定资产的验收、保管、维护工作流于形式。有的单位不按要求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理和盘点,或者是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致

使总账与明细账不相符、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不相符。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缺乏系统的、有效的控制

1.目前,我国事

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投入,国家是事业单位净资产的终极所有者,但国家并不要求偿还其提供的资产,也不要求分享经济上的利益,而是将这些资产交给公

共事业单位自行经营和管理。国家对其投资,但并不对其进行财务管理。2.事业单位一般对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投入表现积极,对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

研究相对不足,造成投资的所有者缺位,资金使用管理薄弱,导致资源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少数单位超支浪费现象严重,超标购买小汽车、公款旅游、公款吃

喝、公款进行高档消费,致使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燃修费居高不下。

(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

以下几个:1.重视预算收支,忽视预算编制和评价,使现有资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认为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就是从财政“要钱、花

钱”的过程,对编制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采取应付的态度,形成了在实际工作中遇事才跑财政的局面,导致预算推行难度大。2.因为忽视预算编制,因而

形成了财务决策的随意性,产生了管理上的“松、散、乱”现象,致使专项资金预算执行大打折扣。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随意扩大开支范围,

巧立名目发放奖金,提高补贴标准;随意改变资金的用途,“专款不专用”的现象经常发生。3.部分单位虽然编制了预算,但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不进行跟踪审

计,即使跟踪调查,也是分析肤浅、总结简单,效益考核基本是走过场,成本考核几乎是空白,从而使好多项目难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一些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部分单位内部未设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内部审核监督仅由一人或多人专职或兼职代理。部分单位内部未实行统一的财务管

理。2.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够合理,业务交叉过杂,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确。3.会计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监督流于形式。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未设内

审机构,已建立内审机构的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更多的还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内部监督执行大

打折扣。遇到具体问题时过分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4.个别单位为了小团体利益,要求会计人员在会计数据上做文

章,或假账真算,或真账假算,造成账实不符、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以达到偷漏税金、隐瞒资产、虚假业绩的目的。一些应当建账的单位不建账目,不按制度规

定设置会计科目,保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及有关的合同、协议等资料,想混水摸鱼、侥幸过关。5.有的把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支出分散到科室管理,违反了

“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规定。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相互约束机制

 

 事业单位要在国家宏观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对现金的管理,财产的审批,审批权限的分配,财务

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都要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制度制定要体现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即制度的制定必须结合

单位实际,不能生搬硬套,内部财务制度的条文在表述上应尽量通俗易懂,操作方便,并与日常会计核算的实务紧密联系。应用完善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约束财务行

为,减少或避免各种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的发生。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要加强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不相容职务一定要分开,保证资金安全。

所有资产都要定期核对,切实做到账账、账实相符。还应经常对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当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有变动和修改,或评价发现内

部控制出现薄弱环节时,应当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队伍建设,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1.事业单位领导要带头认真学习有关财政、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自觉性,增强财务管理和依法理财的能力。要充分认识到财务管

理工作的重要性,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定期听取本单位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情况汇报,支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督促下属部

门和职工增强财务管理意识,保障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2.要加强财会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财会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和业务

素质。要有计划地吸收一些年轻的、具有会计或审计专业学历、懂业务的人员充实财会和内审岗位,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力量。3.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和政策水平,适应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形势的需要。对在单位理财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人员,应加以奖赏和重用。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政检查、外部审计并重,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有条件的应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或确定专职的内部审核监督人员。严格财务管理程序,明确职能,强化责任,加大预算执行力度,严格控制支

出标准。并定期开展内部财务检查,

对单位财务收支进行全面审查,向单位行政办公会或职工大会通报检查结果并提出改进措施,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事业单位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同时,要主动接受来自外部的监督。要认识到内部监督有其局限性,来自外部的财政、审计、税务、纪检以及上级部门的财经监督可使单

位管理更加规范和合规合法,弥补内部监督的不足。财政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对各种专项资金要建立跟踪反馈制度,加强监

督,掌握资金流向,把各种专项资金管好、用好。对各种财政违法行为,一经查出,严肃处理,堵住各种漏洞,防治腐败。要特别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

对预算外资金来源、金额和去向等的合理性问题进行核查,对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考核,防止预算外资金滥收和违规使用等现象。

(四)强化预算管理,加大预算约束力度

 

 财务管理工作包括制定预算、执行预算和监督、考核预算执行情况三部分内容,可见,预算工作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预算管理应坚持预算编制、执行、评

价并重的原则,彻底改变“只重预算执行,忽视编制和评价工作”的预算管理方式,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大力推广“零基”法、绩效编制方法,实行预算内

外综合统筹,将全部收支编入预算。另外,要进一步细化预算收支项目,落实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措施,切实保证预算与实际相符。同时,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

广泛采用最低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评价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积极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保证财务管理科学、高效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通过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可以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行政事业单位腐败,杜绝胡乱花钱、铺张浪

费现象,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以资金控制为目标,以加强财务收支监督为重点,可以成立会计核算中心,以高效理财为

取向,将所有账户及会计业务处理权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力求核算、管理、监督成本最小,效率最高。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必要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风险有哪些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相关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执行财经法规制度不严格,财经纪律观念淡薄,办事不讲规则、程序、手续,凭习惯、经验办事。

2.财务工作缺乏连续性,经常有“领导换,会计变”的现象,客观上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波动,造成乱账现象发生。

3.少数单位对发票、支票等重要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按财务管理要求制定票据管理制度。大多数单位即使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造成制度化管理监督机制弱化。

4.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修订普遍不完善和不及时,与新的财经法规和制度衔接不好,与单位情况变化和制度实际执行情况不相适应。财务管理制度不符合实际、不便于执行,直接损害到财务管理的权威性。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

主要在两方面:1.货币资金管理有漏洞,资金安全存在隐患。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事业单位的会计、出纳等不相容职位没有严格分离,有的岗位互串,单位对出

纳工作监督不到位,很少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大额开支使用现金支付,白条抵库、公款私存现象在部分单位仍然存在。公款私存具体表现有:(1)各种行政事业

性收费、罚没收入以及学会的会费收入等不入账。(2)租金等其他应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应交存财政专户的收入不及时入账。收款不用合法收据,用白

条代替。(3)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到本单位财务部门账外,设置小金库。2.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存量及

流量管理不严,普遍存在“重购建、轻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处置、出租、出借以及调拨、报废等方面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并造成了

国有资产的流失。具体表现:(1)固定资产管理较为混乱,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随意性很大,设施和设备购建论证不充分,造成闲置。(2)有的单位没有

明确的管理制度,或者固定资产的验收、保管、维护工作流于形式。有的单位不按要求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理和盘点,或者是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致

使总账与明细账不相符、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不相符。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缺乏系统的、有效的控制

1.目前,我国事

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投入,国家是事业单位净资产的终极所有者,但国家并不要求偿还其提供的资产,也不要求分享经济上的利益,而是将这些资产交给公

共事业单位自行经营和管理。国家对其投资,但并不对其进行财务管理。2.事业单位一般对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投入表现积极,对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

研究相对不足,造成投资的所有者缺位,资金使用管理薄弱,导致资源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少数单位超支浪费现象严重,超标购买小汽车、公款旅游、公款吃

喝、公款进行高档消费,致使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燃修费居高不下。

(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

以下几个:1.重视预算收支,忽视预算编制和评价,使现有资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认为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就是从财政“要钱、花

钱”的过程,对编制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采取应付的态度,形成了在实际工作中遇事才跑财政的局面,导致预算推行难度大。2.因为忽视预算编制,因而

形成了财务决策的随意性,产生了管理上的“松、散、乱”现象,致使专项资金预算执行大打折扣。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随意扩大开支范围,

巧立名目发放奖金,提高补贴标准;随意改变资金的用途,“专款不专用”的现象经常发生。3.部分单位虽然编制了预算,但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不进行跟踪审

计,即使跟踪调查,也是分析肤浅、总结简单,效益考核基本是走过场,成本考核几乎是空白,从而使好多项目难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一些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部分单位内部未设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内部审核监督仅由一人或多人专职或兼职代理。部分单位内部未实行统一的财务管

理。2.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够合理,业务交叉过杂,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确。3.会计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监督流于形式。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未设内

审机构,已建立内审机构的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更多的还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内部监督执行大

打折扣。遇到具体问题时过分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4.个别单位为了小团体利益,要求会计人员在会计数据上做文

章,或假账真算,或真账假算,造成账实不符、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以达到偷漏税金、隐瞒资产、虚假业绩的目的。一些应当建账的单位不建账目,不按制度规

定设置会计科目,保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及有关的合同、协议等资料,想混水摸鱼、侥幸过关。5.有的把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支出分散到科室管理,违反了

“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规定。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相互约束机制

事业单位要在国家宏观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对现金的管理,财产的审批,审批权限的分配,财务

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都要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制度制定要体现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即制度的制定必须结合

单位实际,不能生搬硬套,内部财务制度的条文在表述上应尽量通俗易懂,操作方便,并与日常会计核算的实务紧密联系。应用完善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约束财务行

为,减少或避免各种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的发生。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要加强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不相容职务一定要分开,保证资金安全。

所有资产都要定期核对,切实做到账账、账实相符。还应经常对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当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有变动和修改,或评价发现内

部控制出现薄弱环节时,应当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队伍建设,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1.事业单位领导要带头认真学习有关财政、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自觉性,增强财务管理和依法理财的能力。要充分认识到财务管

理工作的重要性,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定期听取本单位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情况汇报,支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督促下属部

门和职工增强财务管理意识,保障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2.要加强财会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财会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和业务

素质。要有计划地吸收一些年轻的、具有会计或审计专业学历、懂业务的人员充实财会和内审岗位,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力量。3.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和政策水平,适应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形势的需要。对在单位理财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人员,应加以奖赏和重用。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政检查、外部审计并重,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有条件的应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或确定专职的内部审核监督人员。严格财务管理程序,明确职能,强化责任,加大预算执行力度,严格控制支

出标准。并定期开展内部财务检查, 

对单位财务收支进行全面审查,向单位行政办公会或职工大会通报检查结果并提出改进措施,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事业单位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同时,要主动接受来自外部的监督。要认识到内部监督有其局限性,来自外部的财政、审计、税务、纪检以及上级部门的财经监督可使单

位管理更加规范和合规合法,弥补内部监督的不足。财政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对各种专项资金要建立跟踪反馈制度,加强监

督,掌握资金流向,把各种专项资金管好、用好。对各种财政违法行为,一经查出,严肃处理,堵住各种漏洞,防治腐败。要特别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

对预算外资金来源、金额和去向等的合理性问题进行核查,对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考核,防止预算外资金滥收和违规使用等现象。

(四)强化预算管理,加大预算约束力度

财务管理工作包括制定预算、执行预算和监督、考核预算执行情况三部分内容,可见,预算工作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预算管理应坚持预算编制、执行、评

价并重的原则,彻底改变“只重预算执行,忽视编制和评价工作”的预算管理方式,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大力推广“零基”法、绩效编制方法,实行预算内

外综合统筹,将全部收支编入预算。另外,要进一步细化预算收支项目,落实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措施,切实保证预算与实际相符。同时,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

广泛采用最低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评价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积极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保证财务管理科学、高效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通过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可以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行政事业单位腐败,杜绝胡乱花钱、铺张浪

费现象,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以资金控制为目标,以加强财务收支监督为重点,可以成立会计核算中心,以高效理财为

取向,将所有账户及会计业务处理权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力求核算、管理、监督成本最小,效率最高。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必要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如何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强化策略

要实现内控强化,则必须要完善相应的体系。而在此之中,最为关键的则是要改善财务管理制度,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采用各类财务管理方法,比如财务监督、财务公开、财务预算、财务计划等等。以此从根本上处理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优化内控制度,并让制度得以落实。不仅要明确责任,让分工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在此基础上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制度的影响力和执行力,管理好出差制度、大额费用审批制度、现金制度等。除此之外,还需要构建一个符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支出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这对于财务管理的内控强化来说也十分必要。针对各类和财务相关的内容,都必须要确保公开化、透明化。其中不仅包含了各项财务支出,同时也涵盖了收支范围及标准,还有相关的审批流程等。同时财务执行结果也要实现全面公开,具体包括车旅费、会议费、专项业务费和基本建设费等等,另外也需要包含超支部分的内容。事业单位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监督小组,把相关制度执行到位,确保其得以顺利推行和实施。

来源:商业文化 (2020年34期)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有哪些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执行方面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

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方面有如下问题:

(1)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超标购买小汽车、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进行高档消费,致使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燃油维修费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众形象。

(2)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

(3)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2、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1)没有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保证部门、单位内部会计工作有序进行,如电子信息系统控制、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

(2)没有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促使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内容。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够合理,业务交叉过杂,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确。会计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监督流于形式。也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未设立内审机构,已建立内审机构的单位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单位内控制度有待完善。一部分单位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已建立了内控制度的单位,部分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缺乏合理性。但更多的还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在执行上大打折扣。遇到具体问题时过分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失去了应

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3、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1)专项资金的管理。把关不严,供应范围过宽。由于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在核拨专项

资金前,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使资金和应办的项目脱节,从而在各级财政的预算、决算中几乎所有的支出科目都列有专项经费,使用范围带有极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缺少“度”的限定,资金分配存在严重的随意性。

2、往来款项的管理。据调查,现在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的账面余额占流动资产的50%以上,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呆账、坏账。主要表现在:采购财产物资商品的预付货款因不及时清算或贷款担保硬性扣回形成呆坏账;单位购车、买设备或其他物品,转付商家的钱多,购物金额少,因结算不及时,产生债务纠纷,无法收回形成呆账。

(3)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年度终了对全部会计核算进行清理结算和账务结账是编报年度决算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单位决算报表准确、真实、完整的一项基础工作。突出表现在:单位财务没有及时清理结算,往来款项往往由于跨年度导致责任不清,形成呆账坏账。

4、固定资产管理重使用轻管理

(1)按规定应纳入政府采购通过财政直接支付的各类固定资产,各预算单位自行采购,逃避政府采购。

(2)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重使用轻管理。由于各预算单位固定资产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单位占有固定资产没有代价,一方面不断向财政申请经费,兴建或购置资产,一味追求高标准、高品质,对一些尚能使用的资产提前更新,造成国有资产的低效使用; 另一方面,对已购入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长期不进行清查盘点,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有的固定资产去向

不明,导致家底不清,账实不符,造成国有资产的闲置和流失。

5、固定资产核算不合理

我国事业单位不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固定资产的更新是从收入中按比例提取修购基金来补充的,这样势必会出现以下四方面的缺陷。

(1)容易导致资产信息的失真。单位的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一直以原值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从固定资产购置直到报废的整个时间段内,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的数值都不发生变化。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会发生合理损耗,这样就虚增了资产和净资产总量,造成资产信息的失真,不利于报表使用者正确了解资产、净资产的使用情况。

(2)影响固定资产的及时更新改造。按规定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是通过修购基金来支付的,而修购基金是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这样会导致收入多时多提,收入少时少提,使得修购基金的提取数量极不稳定,不利于固定资产的及时更新改造。

(3)不利于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由于不计提折旧,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原值与净值相差越来越大,发生价值背离。固定资产在报废、毁损、丢失时,按原值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损失,难以划清责任。

(4)不能正确体现收入与支出的配比原则。事业单位从事日常业务活动和经营活动,必然会发生固定资产的损耗,企业是通过计提折旧的方法计入成本,收入和支出相配比。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损耗不能在成本核算中得以体现,人为地降低了取得相应收入的成本,虚增了盈余。特别是改革后,单位经营收入比重增加,成本核算越来越重要。折旧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不能得以体现,会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切身利益,使资产在不知不觉中流失。


原文链接:https://527256.com/8924.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7 09:24:17  回复
计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监督流于形式。也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未设立内审机构,已建立内审机构的单位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单位内控制度有待完善。一部分单位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已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