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社会经济概况-甘肃省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本文目录一览:

甘肃的经济条件如何

概况2011年甘肃省实现生产总值50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全年粮食产量突破1000万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良好

2011年,甘肃省全年粮食产量突破1000万吨,达到1014.6万吨,比上年增长5.87%,连续8年实现粮食丰收。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良好。全年蔬菜播种面积660.61万亩,比上年增长11.5%;预计蔬菜产量1370万吨,增长10.8%。全年中药材播种面积278.51万亩,增长12.25%;预计中药材产量62万吨,增长18.6%。预计全年核桃产量5万吨,花椒产量将超过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5.5%和10.0%。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7.83% 今年以来,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预计全年全省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00亿元,比上年增长40%。1-11月,甘肃省新开工项目6.36个,平均投资规模为626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00万元。甘肃省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城镇项目952个,完成投资1654.56亿元,占城镇项目投资的比重为49.21%。 在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前11月甘肃省共完成338.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83%。从房地产开发投资实物量看,房屋竣工面积增长39.65%,其中住宅增长47.94%;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4.41%,其中住宅增长13.64%。 西部大开发甘肃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基本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壮大城市经济为龙头,实施科教兴省、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发挥比较优势、壮大支柱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把甘肃建成全国重要的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综合性高新石化基地、中药材加工基地、林牧业基地和旅游大省,充分发挥甘肃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以市场为导向,就是进一步解放思路、转变观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 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结构调整为重点,就是近期加快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退耕还林(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和物质技术条件。 以壮大城市经济为龙头,就是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以兰州市为重点,以陇海线和兰新线为依托,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形成大开发的支撑点和新的经济增长带,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城镇在西部大开发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实施三大战略,就是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加强基础教育和适用人才培养,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使科技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第一推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吸引国内外的人才、技术、资金,推动甘肃的大开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开发中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施甘肃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走发挥比较优势、壮大支柱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就是充分发挥资源、区位和老工业基地的比较优势,形成石油天然气与精细化工、有色冶金新材料、生物制药、特色农副产品及以其为原料的加工业、旅游业五大支柱产业。 实施西部大开发,要有重点分步骤的推进。经过10年的努力,使甘肃生态环境初步改善,全面开发的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具备,良性开发机制初步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框架基本形成,几大特色明显的支柱产业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把甘肃建成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新甘肃。

甘肃的经济怎么样?

徐守盛对财政部给予我省的帮助支持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过去的五年,甘肃同全国一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社会生产力和综合经济实力都跨上了新的台阶。从2003年到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大口径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2007年,在中央财政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0.9亿元,增长35.2%;大口径收入完成391.9亿元,增长32.9%;财政支出完成675.3亿元,增长27.8%。财政支出的均衡性、时效性明显提高,财政管理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去年中央进一步增加了对我省的各类补助,较好地保证了全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国家统一规定工资足额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等基本支出,保障了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企业改革、节能减排等重点支出,有效缓解了基层财政困难,有力地支持了全省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徐守盛说,由于我省是一个西部欠发达省份,经济基础薄弱,自然条件差,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运行中依然存在着赤字多、债务重、人均水平低、自给能力弱等困难和问题。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也希望财政部继续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谢旭人对近年来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表示由衷的高兴。他说,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财政税收工作,采取了有力措施,取得很大的成绩。近年来,中央财政把支持中西部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重点,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结合甘肃省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财政部将一如既往地予以关注和支持。

省委常委、副省长冯健身介绍了我省财政工作情况。

省政府办公厅、省财政厅的负责人出席了座谈会。

社会经济概况

尽管项目区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地区,但它是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项目区位于河西走廊西段的酒泉市,全市有人口97万人,总土地面积19万km2,每平方千米仅有5人。人口主要聚集于绿洲之中,如敦煌市面积为3.12万km2,人工绿洲面积仅占1%,有人口17.83万人,以其总土地面积计算:每平方千米不足6人,按人工绿洲计算:每平方千米为800人。可见,在西北干旱地区,荒漠戈壁中呈斑块状分布的绿洲,是人们生存发展最重要的区域。

一、人口及人民生活

项目区内有三个县、市,玉门市曾被誉为石油城,敦煌被誉为旅游城,安西是本区的农牧业县。据2004年《酒泉统计年鉴》,三县(市)总人口46万人,约占酒泉地区人口的一半,人口集中于玉门市、敦煌市,而安西人口相对稀少。区内企业、事业、集体所有制、股份制及私营企业在职职工人均年收入为14353元,城镇人均年消费水平为5934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仅为4027元,农村人均年消费仅为2575元(表1-9)。就人口的分布而言,玉门、敦煌为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而安西是一个农业县。

二、农业经济

项目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3.82亿元,占酒泉市的40%,敦煌产值最高,玉门最低。项目区产粮7.22万t,玉门为产粮大市(表1-10)。敦煌、安西为本区的产棉基地。三县(市)也是西部的主要畜牧业生产基地,有大牲畜7.02万头、羊79.25万只。

表1-9 项目区人口及其消费与收入统计表

表1-10 项目区农(林、牧、渔)业经济指标

三、工业经济

项目区工业总产值为157.89亿元,占酒泉市工业总产值的85%,玉门、敦煌工业产值最高,安西最低(表1-11)。采矿业、石油天然气工业、发电业是其工业的支柱。玉门的原煤产量约占全区的30%,发电量占全区的80%,是河西走廊的能源基地之一,也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石油工业基地。安西的铁矿石、原盐、石棉及食用油的生产在项目区内占有较大比重。

表1-11 项目区工业经济指标

四、社会经济综合指标

项目区国民生产总值为64亿元,占酒泉市的60%,其中玉门的产值最高,安西的产值最低(表1-12)。第一及第三产业比重较大者为敦煌,第二产业比重较大者属玉门。项目区内,第一产业占其总产值的15%,第二产业占55%,第三产业占30%。二、三产业尚有发展潜力。单以第三产业分析,农牧服务业以安西、敦煌较强,而社会服务业及金融保险业等以敦煌、玉门较为发达,特别是敦煌的社会服务业占到全区的42%,这与其莫高窟、月牙泉的旅游收入是密切相关的。

表1-12 项目区社会经济综合指标(单位:亿元)

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包括项目区在内的酒泉市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是:贯彻十六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大政方针,围绕《酒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刚要》确定的长远目标,积极探索实施北部资源战略、南部市场战略、民营主体战略,突出项目建设中心,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支柱化的进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加就业,完善社保;转变职能,优化环境;努力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推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继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树立大工业理念,聚集城市、农村,县、市、区属和中央省属企业的各类生产要素,依靠本地优势特色资源招商引资,依靠现有企业培育壮大,依靠周边企业产业配套,引进外地企业带动做强。新培育5家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工业项目当年投资额达到10亿元以上。

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的二、三产业,农村二、三产业比重达到50%以上,主攻草畜乳产业,畜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的比重达到12%以上。

开放旅游市场,支持敦煌飞天、酒泉航天旅游产品开发,以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力争旅游人数突破100万人次/年。

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大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力度,重点进行榆林窟、锁阳城遗址,安南坝、盐池湾、湾窑等自然保护区建设。治理区内64个风沙口,退牧还草600万亩,封滩育林100万亩,退耕还林10万亩,封滩造林13万亩。

(二)水、土资源开发规划

“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项目”是自1996年开始实施的大型农业开发项目,旨在挖掘本区丰富的水土资源潜力,兴修水利,安置移民,使项目区的生态、经济、社会环境得到改善。项目区包括安西县和玉门市的昌马灌区、双塔灌区和花海灌区。项目原设计开垦荒地81.9万亩,移民20万,总灌溉面积达到147.3万亩。后考虑到新垦荒地中75%需洗盐排水,改良难度大,并对下游双塔水库水质有一定影响,故对原设计进行了调整,压缩了垦荒移民规模,原设计作为流域远期规划有待进一步论证后实施,届时,水资源合理调配和生态环境保护仍是论证的重点。

中期调整后新增耕地40.82万亩,移民安置7.5万人,其中昌马、双塔、花海分别为22.77万亩,4.75万人;10.69万亩,1.385万人;7.36万亩,1.365万人。项目完成后,三灌区总灌溉面积达到106.22万亩,其中昌马灌区63.92万亩,双塔灌区29.24万亩,花海灌区13.06万亩。项目通过新建昌马水库、改扩建渠系、凿井等工程措施,并与下游双塔水库、石油河赤金峡水库联合运行,达到提高地表水利用率,促进项目区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目的。截至2003年底,昌马水库等主要水利工程已基本完工,进入移民工作的后期阶段,地表水利用率将由项目实施前的49%提高到65.7%。

党河灌区修建有较为完善的水利设施,引用地表水资源已接近最大值,水土资源开发潜力不大。目前,水利部门开始对“引哈济党”工程进行论证和前期工作,计划将哈尔腾河部分水调入党河,以解决敦煌绿洲的水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若该项目得以实施,敦煌绿洲的水土资源利用格局也将发生明显改变。

甘肃省经济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甘肃的经济结构虽然说随全国产业结构的演变适时进行了调整,各产业在国内生产总产值中的构成也渐趋向合理,顺应了从低级到高级演替的变动规律,但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生产性基本功能仍在不断强化,从而导致能源和资源消耗迅速上升,明显加剧环境污染负荷和资源的需求压力,超过了本来就十分薄弱的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此外,过快的人口增长和较低的人员素质,也不利于社会生产力和国民收人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导致社会消费需求量低,对社会再生产提供的动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经济发展的速度。

对策与建议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进入二十一世纪,人口社会经济的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稳步推进甘肃人口与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不动摇,努力控制快速增长的人口。

2、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科学和教育事业,增加教育与科技投入经费,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生产力,以推动可持续经济发展。

4、加强生态建设,把生态可持续和改善环境作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以退耕还林、还牧为中心,积极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治涝、治碱,防治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发展可持续农业,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高生态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

5、发挥各地优势,改善结构布局,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

6、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性设施建设,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后续动力。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对经济增长会产生长期效应。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了,经济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甘肃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从根本上改善基础设施落后状况,才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增长。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甘肃大开发的基础,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投入,超前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搞好各项建设。

一是从省情出发,突出铁路建设,加快公路、民航建设,拓宽管道运输渠道,优化运输结构,协调发展铁路、公路和空运的综合运输体系,并大力提高交通运输的技术装备水平。

二是加强城市交通建设的总体规划,增大政府投入,改善城市交通设施落后的状况,提高城市交通现代化水平,逐步建成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布局、结构合理的道路系统和比较完备的交通及现代化交通管理设备。

自然地理与经济社会概况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较大的内陆河流之一,位于祁连山和河西走廊的中段,东、西分别以山丹县境内的大黄山和嘉峪关境内的黑山为界,与石羊河流域、疏勒河流域接壤,南起祁连山分水岭,北至终端居延海,地理坐标:东经96°04'~102°04',北纬37°45'~42°40',东西宽390km,南北长510km,总面积约12.8×104km2。该流域行政区分属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张掖市、酒泉市和嘉峪关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包括三个省(自治区)的五地(州、市、盟)、11县(区、市、旗)和东风场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区内交通较为方便,兰—新铁路、甘—新公路横穿流域平原东西部,为区内主要交通干线,而各县、乡之间均有公路相通(图1.1)。

1.1.1气象与水文

1.1.1.1气象

黑河流域深居内陆,属中纬度高海拔地区,气候垂直和水平差异明显。上游南部山区属高寒半干旱区,其特点是气候寒冷而湿润,四季变化不明显,冬季长而冷,春、秋季相连,夏季短暂;多年平均气温0.5℃,最高气温30.5℃,最低气温-31℃,最大冻土深度达2.5m,多年均降水量400~500mm/a,蒸发量小于1000mm/a。中、下游的走廊平原和额济纳平原属于河西冷温带—暖温带干旱区,区内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日照长,昼夜温差大,盛行西北风,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中游盆地降水量100~150mm/a,蒸发量1400~1600mm/a,下游盆地降水量减少至50mm/a以下,蒸发量增至2200mm/a以上,沙漠地区蒸发量在3000mm/a以上。流域内多西北风,盛行沙尘暴,8级以上大风多年平均出现15~19天,下游荒漠区40~50天,最多年份走廊平原区35~40天,下游荒漠区达75天;沙尘暴日数大部分地区超过13天,金塔和额济纳旗高达20天以上(表1.1)。

表1.1 黑河流域多年平均主要气象要素统计表

图1.1 黑河流域交通与水系图

黑河流域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等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明显。流域内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多年平均气温与蒸发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降水量、蒸发量、气温的年际变化较大,但没有明显的升降趋势,具有周期性变化,一般4~6年为一个循环小周期,10年左右为一个循环大周期;降水量、蒸发量、气温的年内变化均呈单峰形态,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三个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图1.2)。

图1.2 张掖气象站气象要素图

1.1.1.2水文

(1)河流

黑河流域水系由35条独立的河流(沟道)组成,除个别小河流发源于流域东部的大黄山外,其他河流均发源于南部的祁连山区。依据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及其归属,可分为东、中、西三个子水系(图1.1)。东部子水系由黑河干流和梨园河及其左右20条小河组成,除梨园河外,其余各河水量很小,出山后即被引灌或渗失于山前冲积扇,没有地表水注入黑河;中部子水系为酒泉马营河-丰乐河诸小河流水系,为浅山短流,归宿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区-高台盐池;西部子水系为酒泉洪水河-北大河水系,亦为浅沟短流,只有洪水河和北大河可贯穿酒泉盆地,北大河经鸳鸯池水库进入北部金塔盆地。黑河流域各河流汇水面积大于100km2的有19条,全流域多年平均出山径流量37.69×108m3/a。

黑河干流是黑河流域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青海省祁连县,其上游分东、西两支,东支俄博河又名八宝河,发源于俄博河滩的锦阳岭,自东向西流,河长80km;西支野牛沟,源于“五河之源”的团结峰,自西向东流,河长190km。东、西两支流在黄藏寺汇合后折向北流,黑河流至张掖城西北10km处由山丹河折向西北流,经高台汇梨园河等河流,于正义峡穿越北山,流经金塔鼎新盆地,改称额济纳河(古弱水),在“狼心山”附近,额济纳河分为东、西两河,东河称为“达西敖包河”,西河称“穆林河”,两河向下又分成19条支叉,向北分别注入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的东居延海(索果淖尔)和西居延海(嘎顺淖尔),全长约821km。

黑河属于降水补给型河流,多年径流组成降水占52.4%,地下水占37.8%,冰川融水占9.8%。受降水及产流条件影响,汛期6~9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80%(梨园堡)~55%(冰沟)。最大径流出现在7~8月,最枯径流出现在1~2月,流域面积越小,径流集中的程度越高(图1.3)。

黑河径流量多年动态相对稳定,年际水量变化Cv值小于2.0,频率分析显示径流量年际动态存在19年的长周期和8年的短周期变化,目前处于相对平水的时段(图1.4)。

图1.3 流域主要水文测站径流量年内分配图

图1.4 黑河(莺落峡)径流量多年变化曲线

(2)湖泊

黑河流域天然湖泊较少,仅在额济纳旗境内存有东居延海和西居延海,为黑河干流的尾闾湖泊。历史上,两湖均为淡水湖,20世纪50年代以前,额济纳河是一条常年流水的河,随着黑河下泄水量的减少,到60年代每年只有春汛和秋汛两次泄水,春汛一般只持续1个月,秋汛一般也不超过2个月,其余时间河道断流。到80年代,一般只有秋汛供水。90年代以来秋季供水期一般只有7~10天,几乎变成全年断流的沙河。东、西居延海在60年代以前一直是黑河下游最大的终端湖,西居延海在1960年尚有水面213km2,于1961年秋全部干涸至今,已成龟裂盐壳地和砾漠覆盖区,东居延海在70年代时有水域32.3km2,到1982年时,水域面积缩减为23.6km2,且在1973年和1980年出现几次干枯现象,进入90年代后则基本干涸(表1.2)。

表1.2 黑河流域主要湖泊水域面积变化情况表单位:km2

1.1.2地形地貌

黑河流域南部为青藏高原,北部为甘肃北山,根据构造、地形条件,东、中、西三水系上游为地势高峻的祁连山区,向北进入河西走廊-额济纳平原区,区域上主要可划分为四个地貌类型。

1.1.2.1构造侵蚀地貌

分布于南部的祁连山,山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海拔3000~3500m以上,主峰“团结峰”最高达5808m。山体由中新生代断裂隆起的一系列沿北西西—南东东方向展布的高大山系与纵谷、盆地组成。主要山脉有陶莱南山、走廊南山、冷龙岭等;主要谷地有八宝河谷地等黑河上游谷地。主要受构造和冰川地质作用塑造,山陡峰峻,切割强烈,相对高差一般在1000m以上,沟谷呈“V”形和“U”形。主要次级地貌类型有极高山、中高山。

1.1.2.2构造剥蚀地貌

分布于祁连山走廊过渡带及北山山地和阿拉善高原,由于构造隆升作用相对较弱,山地岩层抗风化能力较差,山体高程小于3000m,相对高差小于500m。河西走廊北侧的高台以北的大小黑山、合黎山、龙首山,系长期侵蚀的中山、低山和丘陵,呈东西向断续分布。山体浑圆,切割不强烈,相对高差50~200m;马鬃山为准平原化的干燥剥蚀山地,主峰海拔2583m。次级地貌类型有低山丘陵和准平原台地。

1.1.2.3堆积地貌

位于祁连山与北山之间的平原区,走廊山脉将其分为南、北两列盆地平原,南部为冲洪积成因的倾斜平原,北部为冲湖积平原。南部张掖—酒泉盆地其东西长350km,南北宽20~50km,海拔1400~1700m,地形由南向北倾斜,坡降25‰~40‰,南部为戈壁倾斜平原,北部为细土平原。下游为黑河冲湖积平原,地势开阔平坦,微向北东倾斜,海拔900~1200m,坡降1‰~3‰,北端居延海一带为最低区,海拔940m左右。

1.1.2.4风积地貌

主要由东部的巴丹吉林沙漠和走廊内部沙丘、平沙地、沙盖、丛草沙丘组成。

1.1.3区域地质条件

1.1.3.1地质构造

流域自南向北跨越祁连山复杂褶皱系、酒泉—民乐坳陷、走廊山脉隆起、居延海坳陷、马鬃山复背斜等构造单元,中新生代断块分异,将流域中下游沉降带分为南北两列大型构造盆地。南盆地内部的永固隆起、元山子隆起、嘉峪关大断裂及河流地质作用分异,将其进一步分解为张掖盆地、盐池盆地、酒泉东盆地、酒泉西盆地,北盆地受哨马营隆起和河流沉积相变异,分为金塔盆地、鼎新河谷盆地、额济纳盆地,各盆地之间多为低矮的构造山梁或基底隆起分隔,构成相对独立的沉积盆地(图1.5、图1.6)。

图1.5 黑河流域构造示意图

图1.6 黑河流域构造盆地分布图

1.1.3.2地层岩性

流域内地层从前震旦系—第四系均有出露。前第四纪及花岗岩主要出露于南北山地,第四系主要分布于盆地平原。

(1)前古生界地层

前震旦系分布于北山山地,为一套混合岩化的变质花岗岩、片麻岩及片岩,厚度5000m左右。

震旦系出现于祁连山西段及北山地区,主要为厚层的石英岩、结晶灰岩、黑灰色千枚岩、钙质千枚岩、大理岩等,总厚2000~3000m。

下古生界地层为海相沉积的碎屑岩、大理岩、灰岩及火山岩,厚20000~38000m。上古生界为海相及海陆交互相地层,岩性为砂岩、灰岩等,石炭系夹煤层及石膏。古生界地层构成祁连山的主体,北山地区分布范围及沉积厚度相对有限。

(2)中生代地层

除三叠系中下统为海陆交互相的碎屑岩外,全为陆相沉积的含砾砂岩、泥岩、页岩、砂岩夹灰岩。侏罗系为重要的含煤地层,白垩系夹石膏及煤线。这些地层出露于祁连山地海拔相对低的地带,地貌上呈低山丘陵,在祁连山前与新生代地层构成“走廊过渡带”。北山地区一些相对大的构造盆地如后红泉盆地、梧桐树盆地内部由白垩系地层分布,地表基本无出露。

(3)新生代地层

古近、新近系地层广泛分布于构造盆地的山麓地带和盆地底部,山麓带岩性以褐红色、棕红色、灰白色砂岩、砂砾岩为主,受沉积环境影响,岩层厚度变化也比较大,从几十米到上千米。盆地内部的岩性主要为红色粘土岩。

流域中下游盆地第四纪以来为一个强烈的沉积带,堆积了巨厚的松散物质,成为平原区地下水赋存的主要场所。第四系沉积特点,受流水地质作用,由南向北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具体变化叙述如下:

下更新统玉门组(Q1pl-fgl)出露于祁连山北麓、北山的南缘,广泛分布于各盆地中,属冰水—洪积相沉积。本组地层由南向北岩相变化明显,岩性较单一,以黄褐色、灰黄色砾岩为主,偶夹砂岩透镜体,钙质胶结或半胶结,砾石磨圆度较差,多为次圆形和半棱角状,分选性差,最大厚度650m以上。八格楞组(Q1al-l)分布于合黎山隆起的两侧及额济纳盆地,为一套厚达200余米的砂泥岩系。下部为浅黄色与灰白色砂岩、泥岩及砾岩互层;上部以浅黄色泥质粉砂岩及砂质泥岩、泥岩为主。下游地区主要以泥岩为主。

中更新统(Q2pl-l)岩性随地域而变化,南盆地及南北山麓两侧附近,岩性以卵砾石、砂砾石为主,到细土平原过渡为砂砾石层和亚粘土互层,下游的金塔鼎新和额济纳盆地,地层主要为较细的砂类和粘土类互层,厚度在不同地区变化较大,张掖和酒泉盆地南部厚度达150~200m,向下游逐渐变薄到30~50m左右,北盆地从哨马营到青头山岩性以砂砾石为主,厚度50m以上,青头山以下以冲湖积为主的细砂、粉细砂及亚粘土互层,厚度30~40m不等。

上更新统(Q3pl-l)广泛分布于流域的各大盆地,该地层松散物质颗粒粗大,分选性良好,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山前地带为冲洪积相漂砾卵石层,张掖盆地一般50~100m,酒泉盆地30~60m,北盆地10~20m左右;北盆地岩性主要以砾石层、砂砾石及砂为主,额济纳盆地北部以互层状的砂及粘土层为主。

全新统地层成因复杂。主要为冲积层(Q4al),分布于河流两岸河漫滩及一级阶地上,厚约10~30m,分布于盆地的细土平原地区,岩性为亚砂土、亚粘土、砂砾石,厚度一般5~10m,个别地方达20m左右。泉水溢出带及下游古日乃、东西居延海地区分布湖沼相沉积层(Q4l-h),岩性为一套灰黑色、棕灰色淤泥质的亚砂土、淤泥、泥炭等,厚度3~5m,个别地方达到20m。风积层(Q4eol)主要分布于额济纳平原东部的巴丹吉林沙漠,岩性为淡黄色的中细砂,多形成高达20~30m的沙垄及沙丘,最厚达100m以上。

1.1.4流域经济社会概况

1.1.4.1经济社会概况

黑河流域是以农业、畜牧业、林业、工矿业、交通运输业等多行业综合发展的一个区域,而青海、甘肃、内蒙古各省(自治区)的经济重心则有明显的区别。青海省祁连县大部分位于流域的上游山区,以牧业为主。甘肃省则是典型的以农业经济为基础,林业、畜牧业、工业能源、交通及农产品加工等综合发展的经济区,其地域包括山丹县、民乐县、高台县、临泽县、张掖市、酒泉市、嘉峪关市等地,这是黑河流域水资源的主要消耗区,区内各业的发展,均依赖于农业的高效开发。位于下游的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是传统的牧业区,是牧民和牲畜群赖以生存之地。

流域内民族众多,除汉族外,有少数民族26个,总人口达188万余人(表1.3),汉族占总人口的98%,其次为藏、蒙古、裕固、回、满族等。区内甘肃省人口为175.5万人,占96%;青海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分别只有3.37万人和2.0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8%,从而表明流域中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结构。

流域总灌溉面积539.38×104亩,其中农灌面积406.72×104亩,林草灌溉面积132.66×104亩;牲畜427.68×104头(只),粮食总产量144.66×104t,人均粮食766.6kg,国民生产总值89.22×108元,人均4727.9元。

上游地区包括青海省祁连县大部分和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部分地区,以牧业为主,农牧人口2.63万人,国民生产总值4.0×108元。

中游地区包括甘肃省张掖市的山丹、民乐、甘州、临泽、高台县(区),酒泉市的肃州区和嘉峪关市,属于灌溉农业经济区。农业人口125.27万人,灌溉面积达411.3×104亩,粮食产量达131.52×104t,国民生产总值78.09×108元。

下游地区包括甘肃省的金塔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其中金塔县为灌溉农业经济区,农业人口13.52万人,农田灌溉面积39.6×104亩,林草灌溉面积6.95×104亩,粮食产量11.13×104t,国民生产总值5.87×108元。额济纳旗以牧业为主,拥有2.55×104亩灌溉农田和67.45×104亩的灌溉草原,国民生产总值1.26×108元。

表1.3 2000年黑河流域社会经济情况表

下游尚有国家重要的国防科研基地东风场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1.1.4.2土地资源分布状况

黑河流域总土地面积12.8×104km2,其中上游土地面积2.7542×104km2,占总土地面积的21.52%;中游土地面积1.998×104km2,占总土地面积的15.61%;下游土地面积8.0478×104km2,占总土地面积的62.87%。上游地区以中高山地为主,占上游总土地的72%,其次河流谷地,占27%,绿洲丘陵仅占1%;中游土地依次为戈壁沙漠,占31%,土质滩地,占29%,绿洲,占24%,低山丘陵,占16%;下游地区主要为戈壁沙漠、剥蚀残山等,其面积占下游总土地面积的94%,绿洲滩地仅占6%。流域内山地与平地之比为4∶6,山地、戈壁、沙漠及剥蚀残山地等面积占近80%,其中戈壁、沙漠等难利用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47%,人工绿洲占3.81%,天然绿洲(低湿地)占3.17%。

黑河流域耕地后备资源丰富,林牧业发展潜力巨大,水土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利用偏小,现有灌溉土地面积仅539.38×104亩,占流域总面积的20%左右。

本流域处于冷温带—暖温带荒漠地带,降水少、蒸发大,地多水少,植被稀疏矮小,土壤含盐量高,风大沙多,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利用程度与可利用资源各地差异较大,水资源限制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分类见表1.4。上游地区只有33%的土地宜农林牧,且以宜林牧为主;中游开发程度相对较高,也只有36%的土地用来发展林牧业;下游地区开发利用程度低,且以牧业为主,难利用土地面积占到85.90%。土地生态系统脆弱,容易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目前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已存在局部植被退化、土壤遭受次生盐渍化和风蚀沙害等。

表1.4 黑河流域土地资源分类现状统计表


原文链接:https://527256.com/8170.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6 15:16:26  回复
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83%。从房地产开发投资实物量看,房屋竣工面积增长39.65%,其中住宅增长47.94%;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4.41%,其中住宅增长13.64%。 西部大开发甘肃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基本思路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