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深圳疫情出入最新规定
离开深圳
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根据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严格离深管理,广大市民群众非必要不离深,确需离深的,自9月1日零时起,按防控有关规定,须持有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落实非必要不离深要求。
进入深圳
1、高风险区来(返)深人员。实施7天集中隔离,第1、2、3、5、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2、中风险区来(返)深人员。实施7天居家隔离,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3、中高风险区所在地市来(返)深人员。实施“3 天 2 检”,即抵深24小时内完成1次核酸检测,48-72小时之内再做1次核酸检测,抵深后前3天原则上“两点(居住点和工作点)一线”,不乘坐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不聚集、不聚餐。
其中,自海南省三亚市、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成都市的来(返)深人员,抵深后统一安排闭环转运至住家,实施 3 天(72 小时)严格居家健康监测,不得外出,第 1 天、第 3 天由社区上门开展核酸
检测。期间,同住人做好个人健康监测,严格落实住家与单位之间两点一线活动,避免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不得参加聚会聚餐、聚集性活动。
4、所有外市来(返)深人员。抵深24小时内开展1次核酸检测。
包括:所有外市。
5、入境人员及香港来(返)人员隔离政策
入境人员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7天和居家健康监测第3天各开展一次口咽拭子核酸检测。
6、澳门来深人员
经澳门返回蛇口邮轮母港的入境人员,须凭“粤康码通关凭证”绿码及“通关凭证”内显示的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信息证明。(具体要求以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最新通知为准)
疫情防控29类人员包含哪些
根据相关资料查询显示:疫情防控29类人员是:
1、新冠定点医院隔离病区高风险工作人员、从事新冠急救转运工作人员。
2.新冠定点医院非隔离病区工作人员。
3、非新冠定点医院发热门诊、急诊和从事核酸采样检验人员。
4、.非新冠定点的医疗机构内除发热门诊、急诊外其他科室人员(含后勤、护工及第三方服务人员等)、精神专科医院工作人员。
5、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等机构工作人员。
6、发热门诊患者。7、普通门诊出现新冠相关症状患者(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腹泻、肌痛等)。
8、门急诊手术(含日间手术)患者、内镜类检查等风险操作患者。
9、住院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患者。
10、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
11、新冠肺炎康复出院人员。
12、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含向集中隔离点提供采样、检测、消毒等服务的人员),入境旅客及解除隔离后接驳转运(含“快捷通道”)工作人员。
13、医废运输处理人员。
14、国际机场相关从业人员(含:地勤、保洁)。
15、国内旅客运输(飞机、火车、汽车)、公交、地铁、轻轨、出租车、网约车、货物运输的从业人员(含:大货车司机)等。
16、海关、边检、移民、外事、市场监管的一线工作人员。
17、海关、边检、移民、外事、市场监管的非一线工作人员。
18.货物进辖区首轮接触工作人员(冷链食品、冷链非食品、高风险非冷链货物,冷链集中监管仓库管理与保洁员)。
19、进口货物(含原料)、进口冷链运输流通销售接触人员。
20、国际邮递驾乘、装卸、消杀人员。
21、邮政、快递、外卖、物流相关工作人员。
22、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从事流调、消杀、采样、检测、社区疫情防控(含社区工作者、物业管理、志愿者等)等工作人员。
23、监管场所、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机构、流浪救助站、殡葬服务机构、托育、托幼、学校等机构工作人员。
24、A级景区、零售药店、农贸(集贸)市场、酒店、高速服务区等机构工作人员;商超、生产车间、培训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工作人员。
25、其他需要闭环管理的人群:如入境机组人员临时休息场所的服务人员、转运定点医院和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的司机等。
26、境外、省外人员(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
27、酒店入住人员(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
28、密切接触者。
29、次密切接触者。
今天出入深圳最新规定
【离开深圳政策】
按照《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通告〔2022〕6号》要求,自9月1日零时起,离深须持有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进入深圳政策】
1、高风险区来(返)深人员。实施7天集中隔离,第1、2、3、5、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2、中风险区来(返)深人员。实施7天居家隔离,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3、中高风险区所在地市来(返)深人员。实施“3 天 2 检”,即抵深24小时内完成1次核酸检测,48-72小时之内再做1次核酸检测,抵深后前3天原则上“两点(居住点和工作点)一线”,不乘坐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不聚集、不聚餐。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其中,自西藏自治区、四川省成都市、贵州省贵阳市的来(返)深人员,抵深后统一安排闭环转运至住家,实施 3 天(72 小时)严格居家健康监测,不得外出,第 1 天、第 3 天由社区上门开展核酸检测。期间,同住人做好个人健康监测,严格落实住家与单位之间两点一线活动,避免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不得参加聚会聚餐、聚集性活动。
4、所有外市来(返)深人员。抵深24小时内开展1次核酸检测。
包括:所有外市。
5、入境人员及香港来(返)人员隔离政策
入境人员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7天和居家健康监测第3天各开展一次口咽拭子核酸检测。
6、澳门来深人员
经澳门返回蛇口邮轮母港的入境人员,须凭“粤康码通关凭证”绿码及“通关凭证”内显示的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信息证明。(具体要求以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最新通知为准)
防控政策及入境相关要求会随疫情变化随时调整,有港澳等出行需求的旅客,可在出行前关注目的地防疫信息,及时了解最新的航班动态及出入境政策,以免影响行程。
哪些场所是新冠病毒传播的高危场所?
中国目前正在面临一场重大的疾病灾害,那就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广州医护人员已经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那么今天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次的病毒究竟有多厉害,哪些场所是新型冠状病毒的高危场所吧。
一、人群密集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新型冠状病毒的成因。众所周知,病毒的首位携带者来自武汉的一个华南海鲜市场。这个市场名为“海鲜市场”却在公开贩卖野生动物,于是携带病毒的动物在这个小小的市场把病毒传给了宰杀它和食用它的人,并随后很快的发生了交叉感染。从2019年12月31日确诊到现在,才短短的一个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已经遍布了中国各地,甚至外国也检查出了感染者。由此可见,病毒的传播速度之快。目前以知的病毒传播途径比较常见的是唾液传播和接触传播。所以人群密集处就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高危场所,比如饭店、车站、KTV等娱乐休闲场所。
二、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
专家开出的药房是“能不出门,就不要出门。出门了一定要戴好口罩”。上文已说了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唾液传播和接触传播。唾液传播这一途径,大家只要通过佩戴口罩,远离人群,不去聚集性场所,不和其他人的飞唾触碰就可以。至于接触传播是指健康的人接触到感染者在诸如手机屏幕、公交车把手等物体上留下的口鼻分泌物则有大概率会被感染。所以大家只要勤洗手,不要用手去摸眼睛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的避免感染。
现在武汉已经封城,这在人类史上是第一次。中国已经到了水深火热的时刻,病毒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全体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听从国家的指挥就一定可以攻克这个难关。
适逢春节人流量大,家庭聚会频繁。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意识的不去串门,不去人流密集处,我们不是不过新年,而是为了过更多的新年。不给国家和医生添麻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是我们现在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不同暴露风险人群戴口罩标准不同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主要参考了中国标准(YY/T 0969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YY0469医用外科口罩、GB19083医用防护口罩、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2890-2009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等国内标准,CE认证呼吸器标准,美国NIOSH呼吸器认证标准以及《医疗环境中N95口罩延长使用和有限制的重复使用建议指南》。按照防疫工作性质和风险等级,提出选择和使用口罩的指引。根据不同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环境污染暴露风险,将暴露风险划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中等风险、较低风险和低风险5个等级。每个等级按照人员类别详细划分,覆盖了一线医疗卫生人员、普通医务人员、疫情控制管理人员、普通公众、学生等各类人群,根据其所处场所提出防护建议,并提出使用口罩更换、口罩清洗、消毒等建议以及注意事项。
根据《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划分,以下人员被认为是高风险暴露人员:一是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病房、ICU和留观室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师、护士、护工、清洁工、尸体处理人员等;二是疫区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生和护士;三是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公共卫生医师。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建议这类人员使用医用防护口罩;在感染患者的急救和从事气管插管、气管镜检查时加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医用防护口罩短缺时,可选用符合N95/KN95及以上标准颗粒物防护口罩替代,也可选用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配防颗粒物的滤棉,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防护效果更佳。
较高风险暴露人员包括:急诊科工作医护人员,对密切接触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公共卫生医师,以及疫情相关的环境和生物样本检测人员等。这类人员应佩戴符合N95/KN95及以上标准的颗粒物防护口罩。
中等风险暴露人员包括:普通门诊、病房工作医护人员;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包括医院、机场、火车站、地铁、地面公交、飞机、火车、超市、餐厅等相对密闭场所的工作人员;从事与疫情相关的行政管理、警察、保安、快递等从业人员,以及居家隔离及与其共同生活人员等。这类人员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较低风险暴露人员包括:超市、商场、交通工具、电梯等人员密集区的公众;室内办公环境中的人员;医疗机构就诊(除发热门诊)的患者,以及集中学习和活动的托幼机构儿童、在校学生等。较低风险暴露人员可以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儿童选用性能相当产品)。
低风险暴露人员包括:居家室内活动、散居居民;户外活动者,包括空旷场所/场地的儿童、学生;通风良好工作场所工作者。居家、通风良好和人员密度低的场所也可不佩戴口罩。非医用口罩,如棉纱、活性炭和海绵等口罩具有一定防护效果,也有降低咳嗽、喷嚏和说话等产生的飞沫播散的作用,可视情选用。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特别指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在保障公众 健康 的前提下,可适当延长口罩使用(使用时间、使用次数)。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对口罩更换提出了以下建议:医用标准的防护口罩均有使用期限,口罩专人专用,人员间不能交叉使用。高风险人员在结束工作、中途进餐(饮水)、入厕等脱下防护装置后,重新进入需更换;口罩被患者血液、呼吸道/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他体液污染要立即更换;较高风险人员在接诊高度疑似患者后需更换;其他风险类别暴露人员佩戴的口罩可反复多次使用。口罩佩戴前按规程洗手,佩戴时避免接触口罩内侧。口罩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
关于口罩保存、清洗和消毒等问题,《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要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口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并标识口罩使用人员;医用标准防护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和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清洗参照说明书进行;棉纱口罩可清洗消毒,其他非医用口罩按说明书处理。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发布于 2022-10-24 02:48:22 回复
发布于 2022-10-24 10:32: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