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整顿规范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

一、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必须有政府的外在力量的作用 (一) 市场经济秩序不能自动形成 (1)人们对于自身经济利益的不同追求,必然产生行为方式上差异。就是说,不同条件下市场经营主体为了实现自身最大经济利益,客观上存在着不同的行为方式和手段。 有些方式可能是正当的, 是人们所能普遍接受的;有些方式则可能是非正当的,是不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 (2)人们对各种经济行为的认识,存在着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从而导致对行为方式的取向不趋一致。例如,巨额有奖销售行为,也许有人认为是正当的,是促销的一种手段,因而认为是可取的,但也会有许多人认为这是不公平的,是一种有损广大消费者利益的,因而认为是不可取的。这就决定了必须依靠外在力量,将这些市场价值取向不一的认识强制性的统一起来,形成能普遍为大众所接受的市场经济伦理价值观念,从而达到协调统一市场行为方式的目的。 (3)近代经济社会市场结构的自动调节功能受到损害,自动调节难以实现,因而由“看不见的手”引导的秩序不能形成。近代社会的市场结构,是一种垄断与竞争并存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里,垄断支配了市场,竞争屈从于垄断, 市场自动调节的竞争条件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 因此,所谓的“秩序”难以自发地形成。即使形成了秩序,也只能是体现垄断者意志的秩序,如大企业支配约束小企业的行为方式。这样的秩序是不可能为社会所普遍接受的。 (4)各国、各地区在政治制度、经济条件以及社会经济伦理道德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市场经济行为方式的异同,从而不能自动形成国际经济交往中所需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市场经济秩序。 (二) 市场经济秩序也不能自动地起作用 即使是建立了一套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它也不可能自动产生对经济运行的约束效力。因为还存在着影响市场经济秩序有效运行的客观因素。这些因素,就其本质来说,最终要归于经济利益等因素,即为追求极大经济利益,驱使各市场经济主体从事各种市场行为。 (1)从市场的供需状况看,市场供需关系的显著不平衡,对于市场经济秩序有较大影响。实践表明,一般地,如果是充分的买方市场(即供大于求的市场),必然出现商品生产经营者间的过度竞争,因而不正当竞争(如以次充好、假冒伪劣)行为泛滥,经济秩序便发生混乱。如果是充分的卖方市场(即求大于供的市场),则又必然发生投机倒把、乱涨价、坑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这种因果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此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秩序也就不可能自动起约束作用。 (2)从市场的竞争方式和手段看,虽然竞争状况最终是由市场的供需矛盾所决定,但在其竞争的方式和手段上,对市场经济秩序却表现出特殊的影响。市场竞争的方式和手段是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秩序不可能将其全部纳入到规范约束中,有的甚至是始料不及的。市场经济越发展,新的竞争方式手段就越多越复杂,市场经济秩序也就不能自动起作用。这时只有依靠外在力量,参照秩序所确立的基本标准和原则加以动态的规范约束。 (3)从市场行为决策者和执行者的个人因素看,市场行为总是由一定人员作出决策和由一定人员去执行的,这些人员个人的政治法律水平、政治觉悟、伦理道德观念以及价值标准、文化素养、知识程度等,都会对市场行为的种类和方式产生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法制观念,所采取的市场行为就会置法律约束于不顾; 如果知识水平技术素质低下, 就不可能创造有利于自身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经营的手段,而只能在诸如“假冒”等方式上做文章。因此,如果离开了外力的强制性约束,市场经济秩序是不可能对人们的行为方式自动的起到约束作用的。大量的案例表明,影响市场秩序的行为往往是由个人因素所造成的。 (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必须有政府外在力量的作用 对于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作用外力的选择,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社会组织(如消费者)外力, 社会舆论外力和政府外力。 然而,社会组织外力和社会舆论外力毕竟是不强大的,因为它们既缺乏合法的广泛的控制权力,也缺乏强有力的执行手段。因此,对于政府外力的选择,是客观而又历史地决定的。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不仅要求所有市场经营主体都能同意那些约束他们相互关系的一般条件,而且也同意那些强迫其遵从共同接受的条件而设计的制度和方法,这就是选择政府外力的根本原因。工商行政管理是政府在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作用的具体体现。

规范市场秩序最直接的措施是什么?

(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维护,所以要完善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市场交易规则,建立和完善良好的市场秩序。

(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市场秩序是指市场参与者按照特定的市场交易规则安排个体行为而产生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协调状态。市场秩序惫味着每个市场参与者拟通过市场获得不可或缺的公共产品的同时,每个市场参与者又是市场秩序的供应者,即市场秩序产生于市场主体的行为之中。这些行为包括市场交易行为和市场竞争行为。

拓展资料:

1.形成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其中,政府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基础性、决定性、导向性的作用。

2.完善诚信立法,将诚信法则具体化是当务之急。要认真分析现阶段社会发展和诚信道德水准的实际情况,以科学立法精神实现程序合法性,把诚信的道德内容装入诚信法律原则的实体,把诚信原则的实质体现在具体的法条之中,以此满足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诚信法则的内在要求,使诚信法律原则的法律功能在最大限度上得以实现。 完善诚信的监督约束机制,对失信行为实施强有力的惩戒。

3.最好的监督监管就是充分发挥政府、媒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的作用,对失信者和失信行为进行无情的曝光和揭露,因此建立准确完善、公开透明的信用评价机制就显得格外重要。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4单元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没有市场规则,就会导致市场无秩序,不仅会妨碍市场调节作用的有效发挥,而且还会阻碍、破坏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规范市场秩序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运行,使市场能有效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市场规则:

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市场准入规则规定哪些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市场竞争规则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市场交易规则主要对交易方式和行为作出规定。

参与市场活动的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一般由政府或行业协会制定。包括市场进入规则(如企业注册要达到一定的资本数量)、市场竞争规则(如防止不正当竞争)、市场交易规则(如交易须公平、公开、公正,严禁欺行霸市等)。

扩展资料:

市场规则的内容分类:

社会主义市场规则可以分为市场进出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和市场仲裁规则等四个方面。

1、市场进出规则

市场进出规则是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即商品)进入或退出市场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2、市场竞争规则

市场竞争规则是国家为维护市场各主体之间等价交换、公平竞争,根据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定和要求,依法确立的市场竞争行为准则与规范。

3、市场交易规则

市场交易规则是各市场主体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活动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4、市场仲裁规则

市场仲裁规则是市场仲裁机构在对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纠纷进行仲裁时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仲裁规则最重要的是遵循公平原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市场规则

百度百科-市场秩序


原文链接:https://527256.com/39736.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10-04 21:55:52  回复
)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必须有政府外在力量的作用对于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作用外力的选择,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社会组织(如消费者)外力, 社会舆论外力和政府外力。 然而,社会组织外力和社会舆论外力毕竟是不强大的,因为它们既缺乏合法的广泛的控制权力,也缺乏强有力的执行手段。因此,对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10-04 15:59:13  回复
为包括市场交易行为和市场竞争行为。拓展资料:1.形成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其中,政府信用在社会信用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10-04 21:01:49  回复
序合法性,把诚信的道德内容装入诚信法律原则的实体,把诚信原则的实质体现在具体的法条之中,以此满足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诚信法则的内在要求,使诚信法律原则的法律功能在最大限度上得以实现。 完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10-04 15:45:50  回复
府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基础性、决定性、导向性的作用。2.完善诚信立法,将诚信法则具体化是当务之急。要认真分析现阶段社会发展和诚信道德水准的实际情况,以科学立法精神实现程序合法性,把诚信的道德内容装入诚信法律原则的实体,把诚信原则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