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性资产是高风险的坑-什么是软资产

本文目录一览:

软资产如何评估价值?

软资产,指的是可以在互联网传播交易的资产。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软性资产(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 归纳起来,软资产有几个特点:无实物传递、可无限复制、存在于信息世界、市场庞大、创新才有价值、时效性(适应部分产品)等。

因为资产几乎是虚拟的,在市场上上只能通过他的专业价值及其利益进行评估,并且不太好进行评估。

北京电大毕业论文怎么写?

会计论文会计学论文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研究是用科学方法探求会计的本质及其工作规律的一种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研究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 会计研究的作用和变革

会计研究主要是指会计理论研究,它是对会计工作规律和会计发展规律进行系统的、综合的探讨,揭示会计工作在一定条件下的发展规律,其目的在于对客观会计现象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和预测。会计理论是在会计领域内形成的,它的建立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各种会计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过程。列宁指下:"没有革命的理论,也就不可能有革命的动动"。①同样的道理,没有正确的会计理论指导,也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会计实务。会计理论研究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对过去会计工作进行总结评价

理论联系实际是一切科学研究的普遍原则。会计理论研究,当然也必须遵循这个原则。也就是说在会计理论研究工作中,要与会计实务相结合,否则这种理论就失去意义而变得没有生命力。怎样进行正确地结合呢?一般地说,主要是对会计实务总结和对会计实务进行评价。

对会计实务的总结,可以从过去合理的会计实务中提炼出理论成份,完善整个会计理论体系;同时可以加深对过去不合理的会计实务的认识,帮助会计人员尽量避免再犯过去的错误,提高会计实务的总体水平。

对会计实务的评价,即是按照评价机制、评价依据评价标准,对过去的会计实务进行评价。例如,依据现有的会计理论体系,来判断过去某项会计实务是否符合逻辑,在理论上是否合理,从而作出相应的评价。对于符合逻辑的和合理的,就是合法的,否则就是不合法。通过会计理论研究的总结评价,不仅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水平,而且也有利于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在合理性不断提高。

(二) 为当前会计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越来越趋于复杂化,企业会计面临的新问题也越来越多。许多会计事项是企业会计人员未曾遇到的,而在现有的会计中又找不到相应的规范做法。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会计理论研究,可为规范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以向会计人员解释法规、准则为什么要这么规定,使其真正领会法规的精神实质,深入贯彻执行。会计理论研究与法规建设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我国目前已颁布的几项具体会计准则,无一不是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相结合的成果。在国外也是如此,美国会计学会发表的《论基本会计理论》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表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都是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 为未来会计工作指明发展方向

会计理论研究不只局限于当前,更重要的是着眼于事物的未来发展。通过会计理论研究,可以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会计事项及其所带来的会计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处理方案。为此,在很多情况下,理论转化为实践是需要一个过程。提前做好理论上的准备,实际应用时才可做到胸有成竹,例如,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提出建立"事项会计信息系统",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所谓"事项"是指可能对使用者造成经济影响的事件、现象、交易等,它具有可为人们直接观察的多重属性,对这些属性,会计都要反映,而不应将反映范围局限于事项的价值量。由于受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这种理论没有得到普遍重视。但在今天,随着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日益加大,事项会计信息系统理论开始体现出其价值。这说明,会计理论的超前性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要求,会计理论的超前性研究,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自人类文明史以来,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中理论研究也不断变革:

1.劳力经济阶段。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的阶段。这个阶段生产的分配主要是按劳力资源占有或通过土地占有的劳动力资源来进行的。这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经济业务简单,会计研究主要是如何反映劳力经济活动的信息:最早的会计记录方法是简单刻记和绘图记数,以后出现了结绳记事和刻契记数等方法。进入奴隶社会,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收支规模的日益扩大,单式薄记法便应运而生,并在管理和控制劳力经济活动中不断发展完善。

2.资源经济阶段。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这个阶段生产的分配主要按自然资源(包括通过劳动形成的生产资料)的占有来进行。这时由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复杂,迫使会计研究着重于新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19世纪中叶爆发的工业革命带来了工厂制度的建立,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有利于加强工厂管理的成本管理会计方法。随后以股份公司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创立使得会计对"受托责任"的处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从而促进了专司对外报告的财务会计与专司对内报告的管理成本会计的分野。

在旧中国时代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工商业甚为萧条,经济发展落后,因此,作为工商业语言的会计也就远不如西方国家发达。其会计理论和实务的研究,完全是模仿和抄袭资本主义国家会计。不过,这与当时社会资源的市场配置方式是相适应的,所以说,这种模仿和抄袭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十分必要且有效的。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革,资本主义私有制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取代,社会资源的市场配置方式被计划方式所取代,因此,这种改变不仅影响到会计所提供的信息的种类和数量方面,而且也影响到具体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研究如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会计体系。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投资者开始关注中国,大量的中外合资企业和私营,个体企业得以兴建,纯粹以计划手段来配置资源的方式开始受到挑战。因此,学习和引进适应于社会资源市场配置方式的西方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受到人们重视。而20世纪90年代后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使得以市场机制来配置社会资源的方式得到进一步肯定。这就为研究如何引进和改造西方会计学科体系奠定了基础。

3.智力(知识)经济阶段。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也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界经济将在下世纪进入智力经济阶段。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知识经济有什么特点,它对会计有什么影响及其对策,将在本书以后各章中较为详细地论述。

综上所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会计要研究适应该阶段经济特点的会计,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过去会计研究所取犁成果在今天都完全失去了其价值和现实意义。历史是无法全然割裂开的,理论有否现实意义和价值,一方面取决于理论本身的真理性;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他们对其理性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过去会计学科体系虽然不同于遭受的学科体系,但作为会计本身,它们之间应当是可以相互沟通的,科学的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只要它们在研究对象方面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在的一致性,那么,它们最终就必然会融到一起。这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所决定的,能否融合,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二、知识经济对会计研究的影响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社会经济形态制约着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并决定着整个社会面貌。那么,知识经济形态,不可避免地要制约会计研究,也就是说会计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都要适应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知识经济全面地制约着会计研究活动,影响着会计研究的各个方面,其中订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会计研究对象的影响

在工业经济时代会计的研究对象,是以物资运动为基础的物质资本运动,共内容主要包括物质资本的筹集、投入、收回与分配的反映和核算工作。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资源运动,其内容主要包括知识的生产、流通与传播以及知识应用的反映和核算工作。

知识的生产是指研究和创造新的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属性,尤其是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是人类最重要的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并迅速伸展到人类所及的各个尖端领域。科学知识创造所需要的资源最主要的形式是科学经费,它是国家和社会对科学进行调控的最高要杠杆之一,对科学知识生产方同、速度、数量和质量都有直接的制约作用。知识的生产方式主要来源于基础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政府应给予政策鼓励和大力支持,同时依靠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鼓励和吸引企业进行部分的基础研究,促进科学知识的生科。与知识生产相对应的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有关知识创新系统的建立。知识创新系统是由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机构的网络系统。知识创新是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和过程。

知识的流通与传播是指知识生产到知识运用的中间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机构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知识具有与其资源不同的特征,它具有耐用性,可重复使用而不消耗知识本身,而且还具有不完全排它性,你拥有了一种知识,不排除他人同样拥有和享用。因而在流通与传播过程中,存在着公有性和私有性的问题,存在着科学社会学上的科学发展"优先权"问题以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按照科学的精神气质要求,科学知识的生产家只对他所发现的规律、定理等享有优先权,而不享有占有权,也即不排除他人获得这种知识的权利。而无私利性却给予放弃首创权的举动以肯定和表彰,是一种更高的境界,是科学上一种崇高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知识的应用,即是将知识应用于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对于企业来说,进行知识开发和利用这类知识显得尤为重要。科技知识通过物化为产品并打入市场,为生产和经济不断注入活力,也使知识本身商品化了。商品化的知识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便于市场交易。而产品产业结构的智能化、高级化是知识应用于经济的表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在生产经营中,研究开发、战备分析、决策与管理等软组织功能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劳动生产率的竞争已变成了"知识生产率"的竞争,即把知识转化为技术以及把技术转化为产品的效率的竞争。

综上所述,知识是一种广义的概念,既包括科学知识也包括技术知识,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经验知识。一般地说,科学的、理论的知识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可以在社会传播与使用;技术的、经验的知识具有更多公共物品的专用性质,这类知识的创造者拥有知识的某些专有权益。然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科学与技术的界限日益模糊。理论与经验也难以区别,特别是当知识可以带来超额回报的生产要素后,如何处理知识的公有性与专利性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一方面,知识创造者的权益必须保护;别一方面,这种保护又必须适度,否则会影响知识的流通与传播,无法最大地发挥知识的功能。

(二) 对会计研究范围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大地冲破会计研究的范围,要求会计学的研究要"四个面向"(面向信息技术革命大潮,面向世界经济一体化,面向创造经济的发展,面向产业发展的变化),紧跟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从会计系统的整体出发,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对会计领域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以便全面发展会计科学。

从研究的范围来看,在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础上,扩大到社会会计,如宏观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社会保障会计、无形资产会计、环境会计等;从研究一个国家的会计来看,如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扩大到研究世界的会计,如国际会计准则、跨国公司会计、股份公司等;从内容上来看,从研究会计客体(会计对象)的会计,如财务会计、责任会计、税务会计等,扩大到研究会计人员,如人力资本会计,会计哲学、会计行为学,会计伦理学和会计心理学等;从研究会计工作来看,如实证会计、质量会计等,扩大到研究会计工作手段,如会计方法学、计算机会计学等。总之,知识经济时代到来要求会计研究扩大会计科学的知识范围,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以计算机为中心,建立会计信息网络和经济信息网络,与国际联网,以达达到"数出多门,信息共享"的目的。

(三)对会计研究内容的影响

从前述知识经济的特征,可以看出它对会计研究内容--会计性质、会计职能、会计要素、会计模式和财务报告等各个方面都发生深刻的影响;

1.会计性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一体化过程的推进,高新科学技术对于经济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不同科技领域的相互交叉和融合越来越紧密。会计的内涵和外延都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对会计性质的看法,基本趋于一致,会计是具有两重性的经济管理科学,即有技术性的一面,又有社会性的一面。从技术性方面来看,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提供信息的方式,其信息的指示、传递、流通理应不受国别和地区的限制,要求它所提供的信息,尽量满足各方面使用者的需求,为整个经济往来服务;从社会性方面来看,由于不同利益主权国家,对实物资源的分配、占有,从而形成了在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影响,又表现出各种限制。因此,必然形成会计国家化与会计国际化的一对矛盾,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然使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加快。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发展过程中,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来缩短这一距离。

2.会计职能: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会发生重大的变化,首先要抓住这个契机和积极研究会计职能的转变,方能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作用。

传统会计单纯依靠事后记账、算账、报账、着重提供过去信息的作法,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会计所提供的经济信息,从重在对外的信息逐步演变为重在对内的信息,从重在过去的信息演变为重在未来的信息,从单纯提供信息逐步演变为能动地运用信息并参与决策。这样使会计在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上均能发挥作用。

其次,会计核算和管理的重点在逐步由实物资产向无形资、虚物资产转变;由为社会提供产品和劳务,逐步向提供精神产品和智力劳务转变。强化咨询能力,虚实资源结合,使知识转化技术,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此外,随着会计电算化发展,会计的核算、控制职能会被电子计算机替代,使会计跳出了几百年手工记账、算账、报账的程序,对会计人员是一种解放,会计工作者可在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供预测、决策、管理等方面真实可靠的信息,进行专业技能咨询服务,发挥内外部之间资金运动纽带作用,服务范围更加广泛。

3.会计要素: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会计要素是以大量资源、原材料、设备、资金等有形资产为主。而知识经济则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为主,这些资产所占的比重将大大量高。据统计中国第一品牌--红塔山的品牌价值已达到353亿元人民币。②这表明,无形资产在企业中将日益成为决定企业未来收益及市场价值的主要资产。会计基本要素的概念将赋予新的内容:

(1)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强化,客观上要求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入应视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会计中得到反映,从而使会计上"资产"的概念更为宽广。与此相联系,"权益"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劳动者权益与出资人(包括债权人)权益一样需要在会计"权益"概念中得到体现。

(2)成本要素也赋予新涵义,成本表示企业为获取一定收益所付出的代价,它的概念要求包括获取非人力资本所付出的代价和为获得人力资本所付出的代价,这两类成本都要在会计核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3)利润要素发生变化。当我们将获得各种资本所付出的代价定义为成本后,利润要素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个利润已不是出资者投入资本的回报,而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共同投入后所产生的风险回报。

此外,随着会计理论体系的变化,会计的核算体系也要进行更新,包括资产的核算要反映人力资本投入的信息,成本的核算要反映企业使用出资者投入资本所花的代价:利润的核算要反映风险收益的特征;财务报表的编制要体现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投入、运用和权益分享的全貌。

4.会计模式:随着人类社会逐步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对传统会计模式提出挑战:

(1)建立在借贷记账法、历史成本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传统会计,对企业有形资产的确认、记录、计量、报告,可以说是周密细致,但对于如何衡量知识资本,如何计量技术、如何列示知识产权,如何确定人才资源价值等无形资产却没有任何表示。

(2)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在企业产品价值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那么,知识耗费就应该计入产品成本或者予以资本化,正确计算人价值中包含的知识含量,同时要求损益表的内容和结构作相应的变更。

(3)如何采用适当方法,对"无实体公司"进行会计处理,以便能够精确、公允地计量收入、现金流量和实收资本,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并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最有意义的会计信息。

(4)对传统会计平衡公式,"资产=负债+业主权益"提出挑战。这个平衡公式是体现务资产中心观,以财务资本密集为特征的工业经济时代是有效,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已把企业的战略转移到知识、信息和创新能力上,知识资源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首位资源,这个公式显然是不适应的。而且在公司右边所体现的只是企业财务资本所有者的权益。它所含的理论前提是财务资本至上资本雇佣劳动的假设,而这个理论假设正日益受到知识经济扩展了资本范围,改变了资本的结构。在新资本结构中,财务资本的相对产值日趋下降,而知识资本的相对产值正趋于上升。这一环境的变化,日益改变着企业财务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相对关系及产权特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许多新的企业产权归属性理论,其中利益人口相关者合作产权论的影响最大,该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组合约,其中每个利益相关者都向企业投入专业性资本,都对企业剩余作出贡献,也都有权参与剩余分配。这些新的产权归属理论,是对传统的资本雇佣劳动与业主产权论的否定,自然也会冲击传统产权理论的会计平衡公式。由于传统会计平衡公式,存在上述的问题,因此,对它要按照两个原则进行改革:一是全面反映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及其结构的新变化;二是恰当地反映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产权制度的新特征,充分吸收现代产权经济的最新研究成果,考虑如下新的会计平衡公式:右边产权代表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产权或共同的所有权,包括股东产权、债权人产权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产权;剩余代表尚未明确主体的产权,包括资本剩余和盈利剩余。

5.财务报告:知识经济对财务报告的有用性、时效性、预测性等方面提出了挑战:

传统财务报告将重点放在硬性资产上,对知识资本、知识产权、人才资源等软件资产未能予以揭示。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些软性资产才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和市场价值的动力所在,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只有对企业硬性资产和软性资进行充分揭示,才能体现企业的整体价值,使财务报告客观、公正、公允、有用,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

传统财务报告主要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反映过去的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历史的会计信息,其时效性和预测性相当薄弱,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经济瞬息万变,如何及时捕捉真正有用的信息是关系到企业成败的关键。因此,在给企业管理者及投资者提供信息时,一定要及时,要带有预测性,而预测性信息的价值则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重要,它有助于评估企业未来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以决策企业的经营行为。

会计专科毕业论文

目 录

一、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的介绍 1

(一) 概念 1

(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现行状况 1

二、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的缺陷 1

(一)财务会计报告模式的局限性 1

(二)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及时,内容不完整 2

1、信息披露不及时、可靠性较低 2

2、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不完整 2

(三)缺乏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 3

(四)存在一系列财务会计报告的税法漏洞 3

(五)忽视反映企业未来发展前景 3

三、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的改进 4

(一)完善改进财务会计报告模式 4

(二)完善财务报告内容,编制实时财务报告 4

(三) 编制预测财务报表,提供前瞻性信息 4

(四) 协调税法与财务报告的差异 5

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的缺陷与改进

绪论: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经过改革虽已形成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三大体系, 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建立适应经济发展和时代要求的财务会计报告模式已成为会计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通用财务会计报告缺陷及改进方法的分析入手,探讨了理想财务会计报告的设想,改进财务会计报告的一系列缺陷,不断适应和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一、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的介绍

(一) 概念

所谓财务会计报告,是指 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现行状况

我国现行财务报告体系,是与财务会计体系一起经历了新中国50年来的三次会计改革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形成了目前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的三表体系。应该说,三表体系基本上满足了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目的,并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和信息用户的需求发生变化,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和缺陷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已经成为发挥财务报告体系功能的重要阻滞因素。

二、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的缺陷

(一)财务会计报告模式的局限性

现有的财务会计报告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现行财务报告建立在对过去的交易和事项进行分析、确认、记录和报告的基础之上,所有信息仅仅是对过去的总结和概括,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迫切要求提供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有关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预测性信息之需求。随着竞争的加剧,经济情况发生了急剧变动,企业的经营类型和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会适时转换,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在短时期内发生根本的改变。因而,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滞后性严重,这是财务会计报告模式存在的一大局限。

现行财务报告体系披露方式单一。现行财务报告体系采用标准、通用的财务报告进行信息披露。这种报告模式固然具有经济、适用性广等优点,但是却忽略了各个不同的信息使用者之间信息需求和使用上的差别。 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把重点放在硬性资产上,对知识资本、知识产权、人才资源等软性资产未能予以揭示。在知识经济时代,软性资产才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和市场价值的动力所在,其重要性日益凸现。在一些高技术企业和大型企业中,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及所起的作用已不容忽视。然而传统的财务报告对此却无法充分反映。

有的财务会计报告模式过分强调利润分析,忽略其他信息。因为企业自身对盈利的渴求,现行的企业财务报告过分强调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也就是最终利润的分析,忽略了其他重要信息的披露。这些信息一方面包括资产负债的分析,企业实际现金流量状况等财务信息,一方面也包括企业的社会声誉、社会责任、以及货源,销售等渠道的相关信息。也就是说从现行报告上看,使用者无法通过这些方面的信息展示了解该企业的财务状况。这也是现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局限。

(二)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及时,内容不完整

1、信息披露不及时、可靠性较低

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侧重于历史数据的总结,大多只是各种报表,数字的罗列,虽然经过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尤其是一些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周期较长,时限过宽,年度报表要求年度末四个月报出,可想而知这样的信息的滞后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及相关方面的快速决策、投资评估等经营组织的需要,但是这种基于历史成本的会计报告无法具有对未来企业发展决策状况的分析,缺乏预见性,无法预见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尤其是对价格波动性强的金融工具,无法呈现及时的预警,致使监督管理部门或者企业造成决策失误等严重后果。

2、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不完整

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在内容上规定过于狭窄,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在披露信息时应尽量使内容翔实一些。信息披露不充分、不规范。信息不能在财务报表中披露,但对企业来讲又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是财务报表的必要补充。现行财务报告中表外信息的披露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不能满足信息用户的需求。因此,对信息的披露进行规范化非常必要。这是由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大大增加,除了企业直接投资者,债权人外,还有政府、顾客、社会伙伴、社会公众等。而现行的企业财务报告由于在向使用者提供时通常不会报告与交易无关却于某方非常重要的会计信息,因此对某方面信息的缺乏,即时不会影响与之相关的利益方,但是对企业日后的经营决策,其他使用者的使用有着消极影响,因此无法满足各利益方的需求。

(三)缺乏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

知识经济的兴起,改变着企业所运用的经济资源的形态和结构。一个企业如何让外界知道它们到底对社会、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尽了哪些职责?它又是如何尽这些职责的?我们从传统的财务报告那里无法看到。一个企业要想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可,仅仅发布一个财务报告还远远不够,因为,这绝不是一场“秀”。 概括地说,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企业经济效益及其分配情况;人力资源的投资和使用情况;对所在社区的贡献;改善生态环境的贡献;产品或服务的性能与安全。

(四)存在一系列财务会计报告的税法漏洞

葛家澍和杜兴强在《当代会计的发展趋势》一书中写到:单个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和一系列会计数据经过企业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分析综合、加工汇总后的反映在财务报表上的单一、仿佛十分精确的项目的可靠性,其实存在一系列的漏洞。

漏洞一:开办费的摊销

漏洞二:利息费用的扣除

漏洞三:转让定价的确定

漏洞四:巧用租赁

漏洞五:固定资产修理与改良的转换

漏洞六:研发成本的处理

漏洞七:获利年度的推迟

漏洞八:资本利得与股息的安排

企业在报送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需要针对与税法的差异项目进行纳税调整,调整过程通过申报表的明细项目反映。

(五)忽视反映企业未来发展前景

现有的财务会计报告忽视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中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忽视反映企业未来发展前景。传统财务报告在计量属性上主要以历史成本为主,它的任务是为企业提供历史的财务信息,即“用货币金额提供企业过去交易和事项为基础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的历史图像”,由于确认是建立在过去的交易事项情况的基础上,因此,财务信息,特别是财务报表的表内信息,主要是面向过去。而使用者的决策是面向未来的,尽管历史信息对预测未来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使用者显然不能仅仅根据历史信息进行决策,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前瞻性信息在使用者的决策中显得日益重要。

三、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的改进

(一)完善改进财务会计报告模式

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要满足采用未来自由现金流量评估企业价值的特殊需要,就必须改变现行的会计核算模式。但改变现行的会计核算模式以适应企业价值评估的需要,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分析,都是不现实的。财务报告应尽可能满足相关的利益集团的信息需要,采用规范法和实证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从而建立切实可行的财务报告框架体系。

(二)完善财务报告内容,编制实时财务报告

在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严重,我们更应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毫无疑问,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总是要求既有可靠性,又有相关性,以求更好的拓宽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范围和内容。但两者有时会矛盾,这时,我们怎样取舍?不相关的信息为取得它而耗费的精力等于白费。” 如果信息可以核实,可以确信它反映了意欲反映的内容,并在选择报告内容上也无偏向。

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充分披露可靠性报告的全部内容,应核实、如实反映、公允和充分披露,提高可比性和透明度。总之,要依据会计准则,表现真实。编制实时财务报告,定期报告仍将存在,作为财务成果分配的依据;另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实时报告。

因此,完善财务报告内容,编制实时财务报告对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 编制预测财务报表,提供前瞻性信息

对公司未来预测信息的披露。从理论上来说,编制完整的预测财务报告是理想的披露

形式,但编制此种预测财务报告在技术上存在较大困难。因此,披露企业未来价值趋势信

息,应在表外尽可能详细地披露与预测企业未来价值相关的一些信息,诸如企业投资、产品市场占有率、企业发展前景、盈利性预测、管理当局的远景规划、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以及企业的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信息,为财务报告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价值趋势提供有用的信息服务。并且,还应重视对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信息的坡露,从而提高财务报告使用者在投资和信贷方面的决策的正确性。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来说,企业未来的信息才是最相关的。从实践上看,世界上许多国家仅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每股收益的预测数据。编制完整的预测财务报告不但从技术上存在困难,更重要的是没有使用价值。因为,不同使用人从自身利益角度去考察一家公司,必然会因其对收益和风险的态度不同而得出不同的价值。既然如此,企业也没必要编制全面的预测财务报告。因此,未来的财务报告应增加一些企业未来预测的信息,编制预测财务报表,提供前瞻性信息

(四) 协调税法与财务报告的差异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信息;而税法则是以实现社会的公平税负,培植税源,引导社会投资等为目的。两者目的不同,决定了其所遵循的原则也不同。因此,按照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确认的结果与按照税法确认的结果不一定相同。

对于财务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一般可以通过两种形式协调:一是“立法会计”形式。这种形式的主要特征是会计以保护国家税收为目标,国家通过法律将会计要求与税法要求统一起来,使两者的处理结果一致。“立法会计”形式强调会计服务于税收,这便于国家税收征管和企业纳税。但会计的服务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国家税务当局,还包括广大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外部利益集团。如果企业完全根据税收的规定来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要素,编制会计报表,在有些情况下必然会歪曲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背离“真实而公允”的会计信息,损害会计信息质量,难以满足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因此,这种形式的协调并未改变两者实质上的差异,而是掩盖了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仅仅是形式上的协调。二是财务会计与税法相分离的形式。这种形式的主要做法是,通过制定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规范会计行为,制定税务法规规范税务行为,将会计处理与税法处理适当分离,会计在不违背会计原则的前提下尽量与税法保持一致,税务部门按税法的规定计征税款。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可采用纳税调整、账内反映或报表附注披露等方式协调。

加快财务会计与税法差异协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使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在不违背会计原则的前提下尽量与税法保持一致,减少纳税调整事项,促进财务会计与税法的协调发展,应成为今后会计与税务理论和实践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结论:由于行业竞争、风险加剧以及高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期望与要求不断演变提高,会计信息用户要求改进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呼吁将现行财务报告的缺陷与改进入手,提出改进财务报告的策略。但是,处于发展初期的财务报告面临着安全性、相关复合人才的缺乏以及法律和会计法规不健全带来的道德风险等方面的挑战。我们应有效地利用其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制定具体的对策,使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更强,迎合时代的发展,满足各类群体的需要,以便决策者们获取更多利益。

解读《软价值——量子世代的财富创造新范式》(下)

第五章 软价值的流向与分配规律

历史证明,简单劳动养家易、致富难。在农业社会,辛勤劳动的农民只能养家糊口,发家致富的是拥有土地和牲畜的地主;在工业社会,工人也非常辛苦,但是当面临全球产能过剩,工厂停产时,最先面临下岗转岗的也是第一线的工人。

历史上的富人,往往都是因为占据了创造财富的稀缺要素,才在价值分配中处于主导地位。

如今软价值时代,那些掌握知识、技术、信息、文化等软资源、软要素的人,得到越来越多的报酬。

在软价值世界,由于需求并非刚性存在,而是由供给自身所创造,所以那些参与创造、扩大软价值认知群体的人也是软价值的创造者,并应当获得相应的财富分配。

第六章 软价值的无限潜力

网络游戏这种软价值,人们消费的本质并不是游戏,也不是游戏道具,而是愿意为游戏带来的某种心理感受付费。

情感共鸣、群体扩大、互动发酵、稀缺有度是文化娱乐软价值的四部曲。

适当控制稀缺程度可以保持软价值的可持续性。有利于商品的价格维持在一个相对保值的水平,这也是很多商家都会推出限量版的原因。

知识软产业已经演化出教育培训经济、科研经济、咨询经济、智库经济、会议与论坛经济等各种形态。

找准自己独特的运营模式、市场定位和文化价值观,是教育培训类企业提高群体性认知的主要路径。

科研软价值的创造必须最大限度地瞄准受众群体,以扩大传播群体广度。

咨询类企业在创造知识类软产品时,将针对性与创意放在首位,不仅能够提高其软价值含量,也使得一般形式上的窃密和剽窃无损其软价值。

智库的研究必须符合当前的软价值参照系,针对矛盾最大的问题提出独立性、专业性、可操作性和富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有时会议或论坛经济也会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那些打造出品牌效应的论坛,常常刺激了主办地区的旅游、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

信息产品的定价更多地取决于信息接收者本身的价值判断。

免费的和人性化的服务聚集起来的用户,使得产品可以向广告商收费,也可以向被引流的合作伙伴收费,用户群体越广,广告商或合作伙伴往往愿意承担的费用也就越高。

在金融软价值的世界里,投资者的理念和行为变化,不但会影响金融资产价格波动,有实力的投资者还会对金融资产价格施加影响。

人们对商品本身的需求超出了这些硬财富最初的基本物理功能,开始更多地偏重于健康、社交、炫耀、品味等心理体验和精神感受时,这种需求只能通关软价值供给来得到满足。如此一来,现在商品的服务行业分工越来越精细。

在硬价值产业,提升价值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提供效率。但是,在服务软产业领域,存在“效率优化悖论”,效率的优化如果不是以客户满意度为代价,可能会大幅缩小认知群体。

如果能很好地利用集聚效应,往往可以“搭便车”,瓜分原有服务软产业的“认知群体”。比如好莱坞的电影不一定都是优质的,日本的动漫不一定都是精品,但是一提到电影我们还是会想到好莱坞,一提到动漫我们还是会首推日本。就像消费者想要购物大概都会逛购物街商场综合体,因为那里店铺聚集,总有一家店的某一件衣服能够满足消费需求,而开展购物街中的店铺自然就获得了相应的认知群体。

虽然群体性认知很难用一个固定的单位或者数字来衡量,但是简历在对群体性认知估计智商的,用客户反馈的手段来获取的群体性认知,能够呈现出某一状态下的软价值乘数,为企业改进服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第七章 向软价值转型:全球经济新范式

人们的交往、炫耀和自我实现的情感诉求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软价值在硬财富中的作用也将越来越重要。

未来商品的价值不再完全取决于投入了多少硬价值成本,而更多地体现为如何通过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如何赋予更多社交、文化、时尚、环保、品质等理念而带来的商品软价值系数提升。

以前的恩格尔系数,是用食品开支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来描述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到了如今的互联网量子时代,价值形态主要以软价值为主,一个社会的软价值发育程度,可以考虑“制造品支出系数”,即一个家庭总支出中,制造业硬产品所占的比重。

社会的软价值系数 = 1 - 制造品支出系数

类比于恩格尔系数,也就是如今的制造品支出占家庭开销比重越高,说明经济不发达;反之软价值这种精神类的(包括硬产品中赋予了软价值的)产品消费支出越多,经济越发达。

软价值改变了商品的价值结构,原材料等硬件的价值还会进一步萎缩,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社交、娱乐、知识、信息等产品和服务,将成为人们未来消费的主体,未来各种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文化经济、服务经济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这是全球经济的大趋势。

随着企业资产和企业组织形式的逐渐软化,很多企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像一个开放的平台,通过一个标准化、品牌化的平台承载体,把各种生产要素迅速组织起来,形成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威客模式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知识管理的网络创新模式。体现为一种灵活的就业方式,打破了地域、时间、工作方式的限制。企业利用“软雇佣”也可降低成本,个人通过“软就业”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这个威客模式在我看来,目前的大型企业是不会使用这种方式,一方面出于企业的商业秘密角度,另一方面也是传统管理学角度需要人们聚集一起密集型团队合作。这种威客方式目前更适用于小企业以及初创企业,是一种更有效降低成本的选择。

曾经加州政府因为苹果、谷歌、英特尔和Adobe四家公司互相不挖墙脚而起诉它们,原因是地方政府要推动和促进各公司之间的人才流动,防止人力资源僵化、板结,阻碍创新之路。

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像农业时代那样围绕土地展开,有不像工业社会那样围绕工厂和企业展开,而是以软资源为核心而展开。

在以开放、平等、去中心化、共享为特地的互联网(软价值)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全球软价值创造和销售中,人既是软产品的提供者,也是软价值的消费者。英国诗人约翰·多恩在《沉思录》说“谁都不是一座孤岛自成一体……任何人的思维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

任何一种软价值的传播都不应该超越自身所蕴含的能量,为了避免过快传播而导致软价值的蒸发、异化或变形,应该提升软价值的可持续性,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软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并不断赋予它新的故事和文化内涵,“让软价值可持续地发酵”。

第八章 软价值战略

资本家可以用计件工资、计时工资、“泰勒制”来监管工人的生产线,却不可能用同样的办法来监管管理知识型人才的艺术创造、软件写作、创意、金融资产的定价与买卖等软价值生产活动。

由于软价值创造的因果可逆性,多数时候我们消费软产品的过程,也是获得快乐精神享受的过程,更是创造软财富的过程。教育应该重视创造性思维、文化素养和认知过程的快乐感受。

在软价值时代各行各业的价值重心都在逐渐向产品所包含的信息、知识、文化、金融、服务等软要素转移,每件产品的软价值含量都大幅提高并远超硬价值,产品定价也更多地从软价值触发,产业结构也正逐渐软化。

消费者愿意为满足彰显自己独特个性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在硬产品上附加更多的软价值,满足人民对没关、时尚、地位、身份识别(文化认同、阶层分辨、个性炫耀)等精神需求,提高了产品的软价值含量。

软价值时代,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得靠新技术、自有品牌、管理模式、传播渠道等软性资产的发展,扩大产品的有效投入,甚至构建领袖的资源整合平台或俱乐部,软资产一旦举报了稀缺性、不易复制、难以替代、扩张成本低等特性,其资产估值就会远远超出其成本投入和物质存在,甚至在销售额和利润产生之前就提前体现出巨大的价值。

如今软产品的客户需求大部分体现在非生产性、非物质性的精神领域,具有更多的情感和心理反应特征,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细微化特点,企业要在这种情况构建软价值体系,最重要的是对客户的需求做出精准反应,提供深度符合用户需求、竞争满足客户心理体验的软产品——精准遇见与挖掘精神需求是企业创新的重点。

引导群体性认知,打造公众价值。主要方式是向公众展示自己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先有公众价值,才有盈利模式。制订好企业为公众服务的口号,树立价值观。

所谓软价值平台型企业(platform enterprise),各种平台都有三个共同的内涵。一是拥有社会公众价值,能够提供娱乐交流、承载免费资源,吸引不同兴趣主体和利益主体的诉求;二是拥有资源嫁接、资源转换、资源拓展等功能,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三是具有可复制性,能够快速孵化。

平台型企业的成功规律也是分三步:

第一阶段,积累社会公众价值。如滴滴出行,成立之初给出租车和乘客都发放红包,创造传播群体广度的过程。

第二阶段,吸引和整合资源。滴滴将大量的私家车资源进行整合,推广私家车服务。

第三阶段,通过快速复制,实现立体扩张和多元价值兑现。滴滴又整合巴士、代驾、专车、租车等领域。

管理者必须明白这几点

每年三四月都是跳槽高峰期,有些职场人缺乏职业精神,不提前知会公司就另谋高就,更恶劣的是带走整个团队。历来,对这种事情,职场人一直持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是站在员工角度,认为离职本属于个人自由,公司无权干涉,另一种就是老板心态,认为核心员工离职并带走团队是釜底抽薪,缺乏职业道德。核心员工离职对公司而言确实有着伤筋动骨的巨大影响,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对此未雨绸缪,制定相关措施,预防核心员工离职,或者在核心员工离职之后能够亡羊补牢。对此,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大有可为。

明确核心员工离职的原因

员工提出离职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理性型,去意已决,甚至已经找好下家;另一种是冲动型,在困难或压力情境下,以离职作为情绪的宣泄或解决方法。无论哪种,了解其离职的动机是开展后续工作的基础。

不论员工提出离职的理由为何,HR都需要认真倾听,营造尊重与真诚的氛围,引导员工吐露心声。如果员工不愿主动倾吐,HR可以结合近期的一些事件,做试探性地询问,抽丝剥茧,以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除了和本人沟通,HR还需要结合该员工近期的工作表现、业绩情况及内部人际脉络等,做整体复盘,最后综合所有的信息,对核心员工离职的动机进行分析定论。

评估核心员工离职的影响

核心员工通常在企业的核心部门或核心业务版块中承担重要的责任,因此对公司的客户资源、软性资产以及其它人员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在明确了离职原因后,需要评估此人离职对公司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业务层面的。如,直接影响现有业务的正常运转甚至停摆,或是影响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进度;或是带走部分客户资源造成公司损失。二是团队层面的。如,另立山头带走公司部分优秀人才,或是对公司不满传递负面情绪蛊惑人心。此上种种,对公司的伤害都是巨大的。

对核心员工的离职影响需要评估得更细致一些,如某项工作谁可以替代?其所主导的项目进度?哪些客户对其认可度极高?哪些员工与其过从甚密?评估越细致,后续的行动就更有针对性。

针对性制定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从离职影响、离职意愿度两个维度把员工分为四类:

以上三点是关于核心骨干提出离职后的处理办法。但是关于员工离职,企业还需要有一些配套的事前预防机制,以摆脱核心员工突然离职使企业陷入被动之地。

第一,核心岗位人员需配备AB角。在组织架构上,要明确核心岗位的关键职责,然后就此职责对应的能力配备对应的B角,以防在A角离职时,对应的业务版块或项目出现断崖式崩盘。

第二,软性资产需进行灾备管理。软性资产具有价值高、分布零散、复制性强且迁移成本低等特点,一旦流失对企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故公司需强化软性资产管理意识,建立系统的管理机制,如数据库灾备、源代码管理、项目过程性资料管理、合同归档等等。

第三,优化企业薪酬绩效体系。在引起人员异动的因素中,薪酬是第一要素,所以企业拥有一套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绩效体系,是人员稳定的一剂强心针。企业优化薪酬绩效体系主要需考虑以下几点:1.薪酬体系是否与市场接轨;2.绩效考核是否能有效促进业务激励员工;3.福利制度是否符合企业发展阶段。

第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除了薪酬,核心骨干对企业宗旨、业务方向、团队氛围、职业发展机会等因素也是很看重的,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子集。企业文化可以明显地提升企业的行业区分度,同时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团队士气,这才是企业能留住人才的基石,所以企业需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原文链接:https://527256.com/38333.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29 20:12:56  回复
公司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创立使得会计对"受托责任"的处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从而促进了专司对外报告的财务会计与专司对内报告的管理成本会计的分野。在旧中国时代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工商业甚为萧条,经济发展落后,因此,作为工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