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中经济发展的举措-两会 经济发展

本文目录一览:

在2022年全国两会,有哪些经济热点值得我们关注?

比如说会针对中国经济现在遇到的问题和压力,会根据现在存在的结构进行调整,然后也会带动高质量的发展,会建立一个长期的目标,比如说会针对小微企业的需求提供相应的货币政策,之后会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比如说数字经济。

想知道两会议题有哪些?

2022年两会议题如下:

1、稳定经济大盘怎样发力?

两会上将如何设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出台哪些政策举措,备受舆论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积极、稳妥设定今年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目标,有利于引导社会各界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表示,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科技创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等相关领域的投资,既能创造短期需求,也能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重要领域怎样稳中求进?

今年工作如何谋划部署,改革怎样持续推进,成为舆论关注重点。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表示,针对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基础仍然薄弱,部分脱贫群众收入不高的问题,应加强动态精准监测、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加大金融保障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研究室主任刘学良说,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强认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低碳产业深入融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3、 民生保障如何持续加力?

稳就业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公众期待代表委员带来更多、更具体的意见建议。此外,妇女权益保障、三孩生育政策落地、教育“双减”政策、养老保障、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医疗等民生关切也获广泛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许光建说,要警惕输入型通胀压力,要继续保持居民消费价格平稳,保护好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

4、疫情防控怎样更精准?

近期,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叠加流行的特点。如何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是社会关注焦点。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要抓住聚集性疫情处置早期关键“窗口期”,坚决果断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各地更要精准防控、精准救治、精准保障。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建议,及时总结各地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形成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数字化水平,实现各防控关口“无感通行”。

两会主要议程

听取和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审议通过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政治决议等决议和报告。

两会出台了哪些新的经济政策

1.聚焦两会、关注两会——贫富差距 2.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住房 3.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4.聚焦两会、关注两会——教育乱收费 5.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十一五"规划纲要 6.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幸福指数 7.聚焦两会、关注两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8.【聚焦两会、关注两会】—— 设立小额法庭建议好 9.【聚焦两会、关注两会】——“议案大户”感叹好代表难当 10.【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地方支持不是高招指标倾斜理由 11.【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人民监督员应根据监督的案件数确定任期 12.【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刑法》对十六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适用转化型抢劫的规定打击过重 13.[聚焦两会、关注两会]——拨"择校费"用于教育扶贫14.[聚焦两会、关注两会]——莫让听证会成“涨价会”15.[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人均GDP翻一番,新增就业 16.【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中央领导在两会上发表重要 17.〔聚焦两会 关注两会〕-李银河同性婚姻立法提案再受挫 被称太超前 18.【聚焦两会、关注两会】政协委员建议每月应休个“小黄金周” 19.【聚焦两会、关注两会】甘肃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女职工55周岁再退休20.【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委员建议公务员道德立法 对公务员体重进行限制21.【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妇联建议遏制选美泛滥 提议规范选美比赛 22.【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委员剖析“看病贵”:人均年医疗费26年涨30多倍23.【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人大代表建议全国统考公务员24.【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广东代表采纳网友建议提议高考录取线应全国统一25.【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代表委员叩问城乡同命不同价 统一死亡赔偿标准26.【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关注女性健康首先从关注女童开始 27.【聚焦两会、关注两会】—— 代表委员热议发展农村教育关心农民工子女 28.【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周旭代表建议立法打造29.【聚焦两会、关注两会】----王建伦委员希望政府出台方案规范公务员工资外收入 30.【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卢强委员代表民盟中央发言:有教无类,为了一切孩子 31.【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一黑二斜三苦四丑”——代表委员给“教育不公”画像32.[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孩子上幼儿园比上大学还贵! 33. [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中国制造”期盼更多“蓝领” 34.[聚焦两会、关注两会]——用“八荣八耻”教育年轻一代 35.[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一场交响乐票价=教授月工资1/10!

求采纳

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传递了哪些发展新信号?

首先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坚持科技自强自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地服务和支持科技强国建设。充分发挥中央在京创新资源作用,促进各方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加快各类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着力推动联合突破从事量子、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技术等关键前沿技术研究。建设世界级人才高地。

其次稳定就业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全国就业人口总量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特别是青年群体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关于如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实现人岗匹配,落实2亿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保障,期待代表们提出更多、更具体的意见和建议。要警惕输入性通胀压力,继续保持居民消费价格平稳。

然后加强优势特色领域和颠覆性前沿技术领域布局。今年要紧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引领未来发展的核心技术,抓住“链环”和“断链点”,实现“四个基本”突破深入行动,聚焦十大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加强科技创新要素支撑。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人才链良性互动,研发投入强度提高0.1个百分点。

再者稳定经济市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市场。面对世纪疫情和世纪风云变幻的交织影响,中国经济必须稳中求进、稳中求进。稳住大盘,才能战胜疫情冲击,稳住民生底线,在新一轮增长中抢占先机。

中国两会如何谋划经济改革新路线图?

近日报道,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改革与发展走向备受关注。步入“不惑之年”的改革下一步力度如何,突破口在哪里,如何确保落实?这一系列问题或能从3月启幕的全国两会上寻到答案。

力度如何?

2018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一年,也是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元年。再发改革动员令,加大改革力度,是顺利通过“大考”的必由之路。

眼下,中国经济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已从“有没有”转为“好不好”,高速度增长时期形成的一整套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制度,愈发不适应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要求。中共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指这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可见,改革制度“指挥棒”,势在必行。因而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正式破题之年,改革亦是题中应有之义。

如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所言,当前中国经济仍存在不少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正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来的。这意味着,现代化经济体系从提出之时,就携带着深化结构性改革的“基因”。

近期中国高层已频频释放改革开放加码信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改革开放要加大力度,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步子再快一些”。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亦在冬季达沃斯论坛上透露,中国将要推出新的、力度更大的改革举措,“一些措施可能超出国际社会预期”。

在此情况下,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一批更大力度的改革举措可期。

中央两会对我国今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安排

摘要: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关键字:十二五 经济发展 安排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医药卫生、财税金融、文化体制等改革取得新突破,发展活力不断显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要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防范各类潜在风险,避免经济大的起落。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各项政策协调配合,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法制建设,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为支撑,形成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完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编制程序,健全责任明确、分类实施、有效监督的实施机制。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组织编制一批国家级专项规划特别是重点专项规划,细化落实本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国家级重点专项规划,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形成落实本规划的重要支撑和抓手。

地方规划要切实贯彻国家战略意图,结合地方实际,突出地方特色。要做好地方规划与本规划提出的发展战略、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协调,特别要加强约束性指标的衔接。

加强年度计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对主要指标应当设置年度目标,充分体现本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年度计划报告要分析本规划的实施进展情况,特别是约束性指标的完成情况。

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


原文链接:https://527256.com/3807.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3 10:10:33  回复
布局和形态。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法制建设,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为支撑,形成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完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编制程序,健全责任明确、分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