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创新的形与势-经济创新的形和势

本文目录一览:

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当前国内主要面临通货膨胀形势,经济增长速度回落:

一是对2011年居民消费指数(CPI)的预测值。主要研究机构在2010年11月份之前预测值都在4%以下,但自12月初纷纷大幅上调了原有预测值,目前对CPI的预测已经均在4%以上,最高预测达到5.5%。主要有:王志浩(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预计CPI为5.5%;陆挺(美银美林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预计为4.5%;中金公司和高盛的预测均为4.3%;中国人民银行通货膨胀监测分析小组、曹远征(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刘世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的预测均为4.2%。

二是关于2011年CPI走势。主流观点均认为CPI呈前高后低的走势,月度涨幅的高点出现在上半年。主要原因是:本轮通胀率加速上升是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的,这决定了2011年上半年翘尾因素比较大。

三是对通货膨胀原因的分析。许多专家认为,除农产品价格上涨等推升2010年CPI的因素将持续存在外,2011年需要更加关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对于国际输入型通胀压力的分析主要有:王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估计,日本资产泡沫破灭后形成的坏账损失大约是资产泡沫高峰时价值的10%,美国资产泡沫只要破掉5%就是大约30万亿美元,如果美联储不得不购买这些不良资产,前两轮的货币增发量仍远远不够,预计可能仍会实施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刘明康(中国银监会主席)认为,目前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在内的金融市场上约有50万亿美元的资本市场投资资金,它们配置在新兴市场的资产比例约为3%~7%,未来该比例上升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4850亿美元的新增资金流入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国家将面临严峻的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哈继铭(高盛香港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估计,2011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攀升,油价将涨至105美元/桶,铜价涨至11000美元/吨,黄金涨至1700美元/盎司。对于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分析;王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认为,中国经济到了一般所说的“刘易斯拐点”,劳动力开始变得相对稀缺,食品价格上涨会推升工资水平;鲁政委(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认为,“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趋势正在形成。

2011年CPI仍然主要由食品价格决定,而食品价格上涨的动力已经从“市场投机”因素开始向“生产成本”等中长期因素扩散,预示着通货膨胀压力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根据我国物价上涨历史规律计算,2011年CPI上涨的均值约在4%~4.2%之间,但考虑到在较强通胀预期和通胀压力的大环境下,天气、疫病、减产等不确定因素都会触发食品价格上涨,可以判断CPI高点将出现在一季度,主要理由是:第一,从CPI翘尾因素看,在2011年一季度为最高,将达到3.8%,全年为3.0%(2007年和2009年12月份的CPI环比涨幅均为1%,2008年受危机影响为-0.2%,所以0.5%的估计是相对保守的。);第二,从新涨价因素看,再考虑到从二季度开始,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大量上市,农副产品价格将季节性回落。

世界经济的走势:

主要研究机构和专家的观点基本一致,均认为2011年世界经济总体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在2010年12月份发布的《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认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不确定因素源于发达国家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脆弱的金融系统、主权债务压力,以及主要国际货币兑换汇率的大幅波动,预测2011年经济增长更加缓慢,世界生产总值增长从2010年的3.6%下滑到2011年的3.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0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也认为,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影响纷纷削减预算,全球经济增长步伐将大幅放缓。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10年12月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认为,全球总需求低迷、金融部门仍然脆弱、公共债务问题、美欧宏观政策空间缩小等因素将导致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并不乐观,全年增长率约3%,比2010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关于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公共债务、房地产部门等当前突出的问题,部分机构做出了具体的判断,主要有: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在2010年12份发布的《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认为,虽然美国GDP总值可望于2011年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但就业全面恢复至少需要四年时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0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11年美国失业率平均值仍将高达9.6%,而且全球房地产市场前景黯淡,低迷状态可能持续八年时间;中国社科院在2010年12月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预计,到2015年美国赤字占GDP的比重要达到110%,意大利将达到125%,日本达到249%,其中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问题仍然很突出,继希腊、爱尔兰之后,西班牙的债务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而且西班牙经济总量更大,一旦发生债务危机,对欧元区和世界经济的冲击也更加突出。

主要研究机构也认为,各国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仍然比较突出,新兴市场经济增长速度较高。主要理由是:新兴经济体受危机冲击较小,家庭、企业、银行、政府等各部门资产负债表比较健康,加上经济刺激政策促进内需增长,有效减缓了外部冲击,复苏力度远比发达国家强劲,两者之间经济增长的不平衡在2011年仍然非常突出。

制约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的还有以下三个因素:一是发达经济体刺激政策效应受到限制。由于发达经济体的各部门正在修复资产负债表,比如家庭和企业要提高储蓄水平,银行要降低不良资产率,所以宽松货币政策虽然为银行体系注入大量流动性,但实体经济的信贷供给和需求依然比较低迷。二是各国间货币政策的不协调加剧了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泡沫。当前世界各国之间货币政策出现了分化,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仍将长期推行低利率政策,而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体持续加息,引发投机者借入低成本的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再投资到大宗商品市场和新兴市场国家,加大了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泡沫,对全球汇率、大宗商品价格、新兴经济体宏观政策也都带来负面影响。三是新兴市场仍未能彻底与发达经济体脱钩。世界银行专家对过去30年世界经济增长数据进行了分析,把不同经济体的增长分为“长期增长趋势”和“短期周期性增长”两部分,发现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新兴市场的“长期增长趋势”已经基本与发达国家脱钩,前者明显高于后者3~4个百分点,但“周期性增长”之间的相关程度更加增强。因此,如果主要发达国家在2011年的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新兴市场经济增长也有所下降。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点是什么?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各国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紧密联系,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它是与信息经济相适应的,其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

二、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潜力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集中表现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尺度,反映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内力以及在国际社会发挥影响力的外力的总能力。

冷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大国实力较量的主战场转向经济领域。为了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都在进行调整、探索、完善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体制,从而增强综合国力。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对经济具有决定性作用,经济竞争其实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因此,围绕着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

三、新科技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

科学技术进步是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历史进步的主要动力。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一下,各国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化,追求数量和速度的增长方式将让位于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相对减少,而对科学技术、信息和人的素质的依赖程度大大加强。

新科技革命还引发了世界性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因技术水平高低不同,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再到高科技的知识和信息密集型产业,依次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形成新的国际分工格局。

新科技革命使各国的经济联系和协作关系更加紧密,为国际交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信息载体,为全球性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手段,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这一全新概念被广泛接受,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源配置以智力资源(包括科学技术及其一切成果和信息)为第一要素,对智力资源的占有比工业经济中对自然资源的占有更为重要。经济信息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点之一。

四、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市场经济是指时常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它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场大规模的市场化浪潮席卷全球,这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又是推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一方面,世界市场的人为分割被消除,全球统一市场得以出现;另一方面,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了市场经济概念,并以此为目标进行经济改革。然而,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部分国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的运行,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体制方面的条件。进一步完善不同市场经济模式的运行机制和效能,将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长期任务。

五、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一些全球性经济问题

所谓全球性经济问题是指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主要是人口、食粮、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开始关注这些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到今天,这些问题不仅仍然存在,而且更趋严重。人口膨胀成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资源短缺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恶化成为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应负起责任,共同努力解决这些关系到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社会生存的重大问题。

六、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经济的基本规律。“不平衡”既指发展水平的不同,也指经济实力上的差距,更多的是指发展速度上的快慢差距。发展不平衡规律的重要表现是后进国家可以利用“后发优势”赶上甚至超过先进国家,打破原有的格局。

七、世界各国调整经济结构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普遍进行了重大的经济改革与调整,不断调整经济结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调节机制的调整与改革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席卷全球,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把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开始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结合,是现代各国经济调节体系的发展趋势。

2.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

在各国的具体实践中,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在资本主义国家,各种股份公司和多国或者跨国公司得到迅速发展,资本的股份化、社会化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突出趋势。社会主义国家在坚持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对公有制实现形式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寻求适应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需求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3.国有经济的地位、结构的调整与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国有经济的比重都在缩小。当前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东欧中亚国家,都在推行“非国有化”。国有企业的存在及其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布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社会化决定的,它的存在、发展都应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的变化而变化。

4.企业的现代化改造

这包括以股份制为核心的企业组织形式的改造、企业的兼并和重组、企业管理方式的改变,等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兼并浪潮在全球风起云涌,目的是加强联合,优势互补,巩固垄断地位。

5.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

社会保障制度起着保持社会稳定和减少震荡的重要作用,因此得到西方各国的长期重视并不断加以完善。但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公共开支的不断上涨,目前各国都把社会福利制度作为改革的重点,主要做法是实行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结合,使社会保障制度更加灵活多样。

八、跨国公司的作用

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同时进行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它包括母公司及其在国外设立的分公司,是世界经济舞台上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经济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

近年来,跨国公司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对外投资速度大大加快;内部组织管理方式进一步调整;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一浪高过一浪的企业兼并浪潮。通过联合与兼并的扩展,跨国公司有效地扩大经营规模,降低成本,控制销售渠道,增加市场占有份额,使自己成为经济领域里名副其实的“航空母舰”。

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看法及对未来的展望

中新网6月8日电 央行今日发布的《2009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称,2009年,各地区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各地区金融业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2010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有利因素较多,国民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态势。

报告称,2009年,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国各地区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努力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积极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保持区域经济平稳增长。全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加权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0.8%、11.7%、13.5%和12.6%,其中,西部地区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比上年分别回落0.3个、0.5个和0.8个百分点。

2009年,各地区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消费需求持续升温,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其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为8.8%,增长最快。受益于“家电下乡”等惠农惠民政策的实施,城乡消费市场同步活跃,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城乡差距继续缩小,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在一系列稳定外需政策措施作用下,各地区外贸进出口降幅逐渐收窄,贸易顺差仍集中在东部地区。各地区海外投资平稳较快发展,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对外投资集中于国外先进技术、营销网络和能源资源等领域。

2009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东部地区加快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经济发展活力增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加快开发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区域发展呈现布局改善、结构优化、协调性提高的良好态势。各地区大力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发展低碳经济,淘汰落后产能取得新进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经济圈主导产业优势突出,对全国经济辐射和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各地区金融业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上半年各项贷款快速增长,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积极支持了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信贷对经济薄弱环节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个人消费贷款大幅增长。下半年信贷增长比上半年有所放缓,节奏更趋平稳,有利于防范和化解可能影响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风险。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整体比上年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提高。各地区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量大幅增长,14个省份直接融资比重上升,中西部地区债券发行规模明显扩大。各地区继续加大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社会信用环境不断改善。

报告指出,2010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我国经济面临的有利因素较多,国民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态势。但目前内需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待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持续扩大居民消费、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任务还很艰巨,财政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国际上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扩散、贸易摩擦加剧及各国刺激政策退出等不确定因素也会对我国外部发展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各地区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和本地实际,贯彻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东部地区将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在率先发展的基础上,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中部地区将落实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和提升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地位,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强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西部地区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大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快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扭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

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强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经济新常态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长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长,而是把GDP增长放在发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长成为再生型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组成部分。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

新常态的特征是:

第一,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今非昔比。2013年一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就相当于1994年全年的经济总量,可以在全世界排到第17位。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第二,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有人担心,中国经济增速会不会进一步回落,能不能爬坡过坎?风险确实有,但没有那么可怕。中国经济的强韧性是防范风险的最有力支撑。我们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以确定的战略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我们正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这有利于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中国经济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需求拉动,避免依赖出口的外部风险。

第三,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2014年前三个季度,中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超过了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6.7%,继续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分别为12.3%和11.1%,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这些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质量更好、结构更优。

第四,新常态下,中国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简言之,就是要放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比如我们改革了企业登记制度,前三个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920万户,新增企业数量较2013年增长了60%以上。

扩展资料:

"新常态"作为中国高层对经济形势的清醒判断和重要定义,对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导向有着决定性意义。而《人民日报》的三篇评论恰为人们清晰呈现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整体面貌和未来趋势,正如评论中所说,"面对新常态,我们要有冷静的心、坚定的心和火热的心,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常态,学会适应新常态,创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辉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经济新常态

简析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

当前,世界经济基本面良好,主要经济体保持增长。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按年率计增长4.1%。日本经济稳健增长,通货紧缩状况基本消除。欧盟经济预计全年将增长2.1%,增速快于去年。发展中国家经济继续较快增长,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进一步显现。国际贸易保持较快发展,新一轮跨国并购方兴未艾,国际直接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据联合国预测,全年世界经济增速将达3.6%。

但世界经济运行也面临全球经济发展失衡加剧、资源能源价格高位震荡、贸易壁垒增加、货币政策环境趋紧等问题和挑战。地区热点问题持续、恐怖主义活动、地震等自然灾害频仍也增加了世界经济运行的成本和风险。

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中国面临的机遇。其—,世界形势的缓和,为中国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其二,在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的形势下,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高。

(2)中国面临的挑战:其一,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地区或集团的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使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其二,正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世界两极格局瓦解以后,军备竞赛的作用相对下降,综合国力的竞争提到了首位。各国都在调整国家战略,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各国都把科技开发作为综合国力一个关键因素。如何选择适应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并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迎接和战胜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是当今时代向中国提出的新课题。

第三,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挑战。历史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按国际经济惯例办事,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任何国家已很难保持封闭的经济模式,所以,中国的唯一选择,是适应这一趋势,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第四,正面临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考验。在两极格局解体以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推行强权政治时减少了前苏联的牵制,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压力也会相应增加。

面对以上挑战,只有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只有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才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迎接各种挑战,尽快地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国当前经济体制,存在哪些问题

问题很多。

1.表面上的市场经济底下,是国家垄断的实质。并因此导致市场经济的严重扭曲。例如当今的房地产,就是在土地垄断的基础上,实行房屋市场化。结果造成的却是人们买不起房子。

2.对国家财政的使用方面,由于权力的不受监督,导致国家财政被大量挥霍浪费。盲目上马的基础设施投资,很多都属于亏本投资和不必要投资。领导者投资失败,其造成的损失,全部由人民来承担。当财政被大量浪费后,导致资金匮乏,不足以应付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项目的资金支出。

3.市场经济可以创造高效率的经济增长率,但同时也会在利润的驱使下,严重破坏社会正常发展。例如中国的环保问题、假冒伪劣问题等等。所以,必须要有一套机制来限制市场经济的恶劣一面。而目前的体制,不具备这种有效的限制能力。相反,在地方GDP和贿赂资本的作用下,官员却对这些恶劣行为,起到了保护伞作用。

4.前面三项的作用加上各种贪污腐败行为,导致国民消费能力低下。内需严重不足,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出口能力。一方面导致国外的倾销指控;一方面导致本国生活水平增长缓慢或者存在巨大的生活压力。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其动机值得赞赏。对资本和市场的引进,也值得称道。但是,资本和市场需要一个与之匹配的体制,才能发挥好的一面,同时抑制恶的一面。

资本的作用只是在逐利,犹如水银泄地一般,无孔不入。只要有利可图,即使明知是不法行为,资本也依然会义无反顾的冲过去。如果体制不能够有效的限制资本,那么只要体制有一丝的缝隙,资本就立即进行大肆破坏,从而让这个缝隙变得越来越大。


原文链接:https://527256.com/36213.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22 14:00:24  回复
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扭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当前我国经济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强调结构稳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22 14:52:48  回复
货币政策;刘明康(中国银监会主席)认为,目前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在内的金融市场上约有50万亿美元的资本市场投资资金,它们配置在新兴市场的资产比例约为3%~7%,未来该比例上升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4850亿美元的新增资金流入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国家将面临严峻的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哈继铭(高盛香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22 15:16:27  回复
息经济相适应的,其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二、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潜力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集中表现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尺度,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22 11:57:44  回复
企业要提高储蓄水平,银行要降低不良资产率,所以宽松货币政策虽然为银行体系注入大量流动性,但实体经济的信贷供给和需求依然比较低迷。二是各国间货币政策的不协调加剧了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泡沫。当前世界各国之间货币政策出现了分化,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仍将长期推行低利率政策,而中国、印度等新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