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各地在落实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刘向东:各地落实数字经济发展不能一哄而上,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不能只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被列入经济 社会 发展20个指标。这一考核目标凸显出“十四五”时期要着重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这就要求地方重视数字经济发展的质量问题,在数字经济布局中注意减少重复和低效建设,避免出现产能过剩和高端产业低端化问题,而且对数据基础质量也要高度重视,避免积累的海量数据要素垃圾化。
二是各地在引入和发展数字化平台经济时要处理好隐私保护、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以及数据要素治理问题。随着数字经济中数字化平台地位的日益凸显,部分数字化平台开始利用优势地位和不对称的数据信息优势滥用数据甚至侵犯消费者隐私,实施损害消费者的垄断性定价行为,如利用大数据“杀熟”,从而造成消费者剩余损失,扭曲市场公平竞争机制。
三是各地数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日益加剧。从目前发展来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仍是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沿海和一、二线城市。这些地区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而且财力相对雄厚,可以超前布局一批新型基础设施,逐步培育有竞争力的数字化产业。而相对落后的地区或城市则面临投入资金有限、人才匮乏、互联网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难以推动经济整体实现数字化改造,反而使其发展数字经济与领先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除此之外,数字服务门槛和成本偏高,城乡、大中型企业之间的数字鸿沟依然较大。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轮值主席、火币大学校长 于佳宁:各地在落实数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紧紧抓住发展数字经济的机遇,针对“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环境、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数字化发展,同时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加快制度构建,引领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换。
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各地需根据自身特色做好顶层战略设计,补齐短板,锻造长板,从而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数字产业生态。
其次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数字经济发展的节奏与传统产业不同,过去的法律法规可能不适合目前的产业现状和技术特征。若要更好地促进新业态的发展,还需对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进行更新和修正。因为只有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数字经济才能真正实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最后要注重对数字经济相关人才的培养。尽管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初具规模,但长期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的关键在于人才。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地区对数字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视,其他部分地区数字人才则相对匮乏,各地需加强数字化教育的投入,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夯实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黄大智:一是数字经济中的治理问题。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完善、良好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构建完整的治理体系至关重要。这既包含宏观层面的制度问题,也包含微观层面的数据要素治理。例如当前被广泛重视的垄断问题、数据信息保护问题、“大数据杀熟”问题等。
二是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是数字化的基础,没有网络安全就谈不上数字经济安全。而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网络安全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广泛和庞大。这些网络安全问题还需要前瞻性、系统性地部署研究,也对构建网络安全防护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要避免重复建设。由于各地区的分别规划和部署,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可能出现大量的资源浪费,因此要从更高层面进行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四要重视数字经济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基础技术创新,避免出现“重应用、轻基础”的现象,打造数字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魏 桥 )
江苏省数字经济指标在哪找
在政府发布的红头文件中
数字经济指标由省统计局和试点地区统计局组建试点领导机构,负责试点的组织领导工作。企业“一套表”法人单位和非一套表法人单位调查由试点地区统计局负责组织实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经济要素基础部分指标为综合统计,由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后报统计局。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与竞争的制高点。2019年,江苏数字经济规模超4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占GDP比重超40%,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冠疫情使数字经济的服务能力、业态活力进一步凸显,大数据在支撑复工复产、提振经济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新基建和数据要素市场构建既丰富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内涵和外延,也催生了大数据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线上线下加速融合,大数据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新的背景下,该如何把握、评估江苏大数据产业发展情况。为此,省工信厅对全省大数据产业基本情况进行摸底,对6700余家大数据相关企业、各类大数据园区、130余家大数据研发机构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编制2020年江苏省大数据产业地图,从产业生态、重点企业、园区载体、研发机构、人才供需等维度全景式展现江苏大数据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我国正在推行的3条主要数字经济战略是什么?
各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积极推进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转型的重要力量,引起全球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国政府正逐步推进“国家数字化战略”(NDSs),归纳起来,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数字应用上率先推动政府服务的数字变革,通过内化ICT工具和提供在线服务等,发挥先行引导作用。一方面,政府通过提供的培训和津贴等政策,推进电子政务,完成行政请求的在线处理。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政府不断通过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和图书馆在线阅览等措施,拓展数字资源深度应用。
第二,在改善数字创新的政策环境方面,OECD成员国主要对创新网络实施政策支持和提供更便捷的融资渠道。然而,针对波诡云谲的数字经济市场,各国政府在推进ICT或知识资本投资的创新政策方面,尚缺乏应有的重视。
第三,大部分OECD国家都已专门制定国家数字安全战略,加强保护个人隐私和网络安全。政府通过教育提升劳动者的数字素养,推进普及数字经济的专业化教育,使大众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同时,政府也通过提高用户的数字安全风险意识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多管齐下,切实强化数字化安全。
企业为什么要做数字化转型,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
由社交媒体、移动设备、物联网和大数据引发的数字化趋势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要求企业重新思考设计原来的运作模式。在现实生活中,数字化是可以感知的,比如,我们上网浏览新闻时,就是媒体内容的数字化。数字化进程的演进使得“数字化”已经跳脱了二进制化的概念,成为一种人类与世界互动的新方式。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数据驱动发展的时代,不能顺应时代发展进步的企业就会落后和淘汰。一个新技术时代应运而生,一个数据主导的数字企业时代也必将应声而至。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顺应时代的必然要求
早在1996年Nicholas Negroponte就在被誉为二十世纪信息技术及理念发展圣经的《数字化生存》中预言到了今天的数字化时代:数字化生存是现代社会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生存方式。在数字化生存环境中,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如,生产力要素的数字化渗透、生产关系的数字化重构、经济活动走向全面数字化,使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被打上了浓重的数字化烙印,人们通过数字政务、数字商务等活动体现出全新的数字化政治和经济;通过网络学习、网聊、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网络就医等刻画出异样的学习、交往、生活方式。
2017年,“数字经济”正式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信息化百人会联合埃森哲、国家信息中心等多家机构组成的课题组日前发布的《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2.6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为30.3%。毕马威预测,到2030年时,这一比例将会达到77%,超过153万亿人民币的GDP贡献将来自于数字经济。
2018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壮大新动能”,“为数字中国建设加油助力”。国家对于数字经济的定位不只局限于新兴产业层面,而是将之提升为驱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国家战略。
身处数字化时代洪流中的企业也必须与时俱进,与时代同频共振才能免于成为时代的弃儿。
数字化企业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
从历史及发展趋势上看,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业务操作电子化。电子化是指将企业日常手工事务性繁重的工作转变为机器的工作以提高个体工作效率的过程。该阶段为信息技术单项应用和企业上网前的准备阶段。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在办公、财务、人事和部分生产经营环节等方面的单项应用,如财务电算化、生产制造自动化和CAD/CAM、MIS等信息技术的初步应用等。
第二阶段:业务流程信息化。信息化即通过企业的管理重组和管理创新,结合IT优势将业务流程固化。该阶段是企业信息化、尤其是网络化建设与应用的导入阶段。在各类企业扩大计算机应用和推动企业上网,建立电子邮箱,鼓励企业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经营活动和改进管理。广泛开展流程梳理和信息化建设,如ERP、MES、SCM等系统。这个阶段重点关注整个组织的流程,提升组织的效率。
第三阶段:业务和管理的数字化。是应用数字技术,整合企业的采购、生产、营销、财务与人力资源等信息,做好计划、协调、监督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打破“信息孤岛”现象,系统形成价值链并按照“链”的特征实施企业的业务流程。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灵活的反应,业务流程持续改善,全面提升执行力,获得持久的竞争力。它是现代数字技术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产物。
第四阶段:业务决策智慧化。智慧化是指在企业的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能够智能创造、挖掘新知识,用于企业业务决策、企业日常管理等,形成自组织、自学习、自进化的企业管理体制。该阶段中,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的先进的思想将应用在企业管理领域中。
数字化既是信息化的产物,也是信息化的演进阶段之一,更是构建智慧企业的首要前提。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打造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企业都会思考为什么要做数字化转型?笔者认为有内部和外部两种因素驱使。外部因素:在数字化转型大潮中,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不进行数字化转型,那么企业将会被用户抛弃、被竞争对手超越、被市场边缘化,以致最终出局。内部因素:数字化转型可以捕获新的市场机会,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在未来商业市场中提前占位。
从企业看,以客户为中心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关键。数字化浪潮的到来,用户信息不对称的地位得到极大改观,客户感知价值最大化成为导向,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以生产为主导的商业经济模式,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有别于传统工业化发展时期的竞争模式,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从过去传统的“制造能力”变成了“服务能力+数字化能力+制造能力”。企业要具备开展技术研发创新的能力,加快研发设计向协同化、动态化、众创化转型,是要具备生产方式变革的能力,加快工业生产向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转变,企业要具备组织管理再造的能力,加快组织管理向扁平化、创客化、自组织拓展,企业要具备跨界合作的能力,推动创新体系由链条式价值链向能够实时互动、多方参与的灵活价值网络演进。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降本增效的内在需求
应用数字技术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去年国际供应链大会上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供应链的影响》白皮书指出,79.9%的制造业企业和85.5%的物流企业认为,在不考虑金融影响的前提下,数字化转型将产生积极影响,数字化变革将使制造业企业成本降低17.6%、营收增加22.6%,使物流服务业成本降低34.2%、营收增加33.6%,使零售业成本降低7.8%、营收增加33.3%。
应用数字技术可以提升企业的效率。互联网集中了大量数字技术资源和服务,通过大幅提高应用效率而产生经济价值。互联网服务直接引起计算服务、信息服务的集中,并进一步促进了各类服务资源的集中,使得集中式、开放型服务平台有了很大发展空间。基于互联网的共享服务云平台不仅使中小企业能够以很低的成本享受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和服务,也能使大企业的技术装备得到充分的应用,从而提高产品利用率。数字化信息和知识是遵循边际效益递增的工具,通过增大使用规模实现效益累积增值。数字化信息和知识具有可共享、重复使用、低成本复制等特点,对其使用和改进越多,创造的价值越大。根据研究显示,以“数据驱动型决策”模式运营的企业,通过形成自动化数据链,推动生产制造各环节高效协同,大大降低了智能制造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其生产力普遍可以提高5%—10%。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流程再造的必由之路
在数字化环境下,企业之间处于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面对分散的网络节点,整合多方资源的平台型产业组织应运而生,企业价值创造模式由传统线性向链条式、网络化转变,使得传统企业之间竞合方式趋于生态化、平台化。如,GE与苹果达成合作,把Predix平台的开发工具和微服务开放给苹果,吸纳开发者加入工业APP开发,这将帮助把Predix平台打造成一个工业领域超级商店、一个知识交换中心,促进基于平台的开源社区生态繁荣。如,阿里云依托“ET工业大脑”平台,集聚江苏省内30家信息服务企业技术能力,为300家制造企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服务,推动大中小企业的合作从简单的技术传递向可交易、可协作的服务生态转变。
各项经济社会活动与数据的产生、传输和使用密不可分,数据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加速流动,数据流动强调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综合集成,挖掘了智慧组织、管理与服务的新价值。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的流动不必再遵循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等级阶层,这种无差别、无层次的数据流动方式极大地颠覆了企业传统的金字塔型管理模式,驱动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工作内容的创新,企业组织管理逐渐由以流程为主的线性范式向数据驱动的扁平化协同化范式转型,形成信息高效流转、需求快速响应、创新能力充分激发的组织新架构。
发布于 2022-09-20 20:38:19 回复
发布于 2022-09-20 21:56:39 回复
发布于 2022-09-21 01:42:15 回复
发布于 2022-09-20 19:40: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