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融资需求-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本文目录一览:

供应链金融基本要点

供应链金融基本要点

供应链金融是股市的新贵,但在实际金融体系中存在已久,是传统银行业务的一个小分支,曾经的深发展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就有深厚的积累。下面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应链金融基本要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核心观点

供应链金融是股市的新贵,但在实际金融体系中存在已久,是传统银行业务的一个小分支,曾经的深发展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就有深厚的积累。二级市场的供应链金融概念,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更多的层次,共有的特征是某个行业或产业链的核心企业根据对上下游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掌握,利用自身的资源为其提供综合性金融产品或服务。

现代经济理论框架下,行业分工是提升劳动效率的重要方式,而供应链金融中的企业跨界到金融领域必须有更大的优势才符合经济规律。本文归纳梳理了市场目前跨界供应链金融的几种模式,也对其竞争力进行了比较。我们认为供应链金融能否成功的条件包括:

1.足够大的行业空间;

2.在产业链中具有重要的平台地位,对上下游物流、信息流有一定控制力;

3.足够低的资金成本和风险管理能力。

产业内的公司参与供应链金融也有天生的软肋:1.银行的业务是全行业全产业链的,能够消化和对冲个别行业的周期性风险,而非银行企业介入上下游金融业务,会使得整个行业的风险在其身上叠加和放大。2.非银行企业往往不具有持续的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并缺乏贷后管理、风险处置等专业技能,容易低估风险。从资金来源看,融资方式有银行贷款、互联网金融小贷和P2P公司以及股东增资等。

二、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及发展空间

1.供应链金融的定义

供应链金融,是指将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以及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看作一个整体,以核心企业为依托,以真实贸易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方式,通过应收账款质押、货权质押等手段封闭资金流或者控制物权,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

2.供应链金融的模式

根据供应链金融的定义可以看出:一般而言,商业银行才是供应链金融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主体。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模式并不只有商业银行主导这一种。供应链金融在国外的发展比较成熟,主要的模式有银行主导型、核心企业主导型以及物流企业主导型三种。

其中,银行主导的模式主要是银行以买卖交易中买方购买货物后从卖方收到的货物提单和有效发票为依据,为买方办理承兑汇票,并向卖方支付货款,买方在制定日期内偿还货款和融资款。这样既能满足买卖双方的交易需求,也能缓解买方的资金压力,同时还能降低银行的风险。核心企业主导模式主要存在于制造业,主要是核心企业基于自身的设备提供相应的租赁和货物代持服务,在为买方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扩展了自己的业务规模。物流主导模式主要是拥有信息、货物监管以及客户关系优势的物流商为交易的卖方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服务。

如果按照融资所需的资产不同,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分为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融通仓融资模式以及保兑仓融资模式。这三种融资模式的依据资产分别为:应收账款等应收类资产、存货以及预付账款等预付账款资产。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主要是企业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质押给金融机构办理融资的一种融资模式。融通仓融资模式是企业以存货作为质押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业务的融资模式,主要包括质押担保融资模式和信用担保融资模式。保兑仓融资模式是在供应商(卖方)承诺回购的前提下,融资企业(买方)向银行申请以卖方在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质押的贷款额度,并由银行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业务,这一模式使用于卖方回购条件下的采购。

3.供应链金融发展空间

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过程中对企业的授信、担保品以及抵押物的评估基本上由银行或者银行委托第三方来进行,所以我国主要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是银行主导模式。我国最早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是深圳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现为:平安银行)2003年最先在国内推出供应链金融业务,2006年正式整合推出互联网金融服务,2012年推出“供应链金融2.0”。

供应链金融在我国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不过受益于应收账款、商业票据以及融资租赁市场的不断发展,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发展较为迅速。如图1所示,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已由2005年的不到3万亿增加到了2014年的10.52万亿,十年里增长了3.55倍,年均复合增速15%。应收账款融资作为供应链金融重要的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规模的不断增长为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企业交易中,企业之间还会以签发商业汇票的形式来保证交易正常进行。商业汇票的签发缓解了买方的资金压力,同时卖方拥有商业汇票,既拥有对于签发方的汇票金额索取权,也可向商业银行作质押,获得流动性。商业汇票质押以获取融资也是供应链金融的重要形式,我国商业汇票发展与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也是紧密相关的。如图2所示,我国商业汇票签发量逐年稳步增加,在2014年已经突破20万亿,2015年上半年也已经达到了11万亿。

除了应收账款以及商业汇票以外,融资租赁与供应链金融同样紧密相连。近几年我国融资租赁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租赁合同额不断增加。2014年融资租赁合同余额已经超过了3万亿。其中,三种租赁种类中又以金融租赁合同规模最大,2014年合同规模占比达到41%。融资租赁的快速发展对于需要大规模专业设备的企业来说十分有利,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同样意义重大。

在应收账款、商业汇票以及融资租赁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供应链金融展现出了迅速发展的态势。前瞻产业研究院的行业报告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可达14.98万亿元左右。

三、互联网+供应链金融

1.互联网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助力

虽然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发展较为迅速,这一特点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得到了充足的展现。我国供应链金融在“互联网+”浪潮的带动下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与发展模式。

首先,银行不再是供应链金融产品与服务提供的绝对主体,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产品与服务的提供。以往的供应链金融主要是银行玩转的圈子,受制于资金实力、金融服务牌照等方面的限制,其他主体很难成为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的主体。但是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更多的企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交易资源优势以及客户资源优势,纷纷转型成为供应链金融产品与服务提供主体。

其次,在供应链金融的链条架构上,模式由“1+1+N”变为“N+1+N”。原来的在以往供应链金融主要是采用“1+1+N”的架构模式来发展,其中“1”是银行以及核心企业,“N”是上下游多个企业,而银行主要是对核心企业进行授信,伴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冲击,更多的上下游融资企业已经可以直接与核心企业进行接触,由核心企业对上下游融资企业进行授信。而核心企业既可以利用自身资金,也可以通过外部融资补充资金,这样就使得链条构架变为“N+I+N”,而且更加凸显核心企业的作用。

再次,提供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方式从线下向线上迁徙。以前主要是一种线下的方式来进行。随着互联网金融概念的普及与强化,供应链金融在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上已经转变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线上供应链金融的提供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交易和融资的成本,提高融资以及整个供应链交易的效率。

最后,互联网和大数据使得供应链金融覆盖众多小企业成为可能。在供应链金融服务对象多样性方面,原来的供应链金融只是针对核心企业,并通过核心企业为该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产品或者服务。但是“互联网+”下的供应链金融能够很好的将以前供应链金融无法覆盖的企业涵盖进来,能够很好的利用“长尾效应”,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可以说,“互联网+”下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对象更加多样化。

2.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新模式

受到2014年7月开始的这波市场行情的带动,“互联网+”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之一。同时上市公司也纷纷利用这一热点做出转型发展战略,迎合“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供应链金融当然也不例外。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在遇到互联网金融潮流时,既呈现出之前阐述的四个发展特点,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模式。这些模式主要是因为不同的公司以不同的方式参与而彰显出差异。

2.1、电商平台发展模式

电商平台发展模式主要是批发零售电商利用在互联网交易中获取的客户交易的记录与流水,并且根据客户的需求为上下游客户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这一模式在A股市场上的主要代表为:苏宁云商。苏宁云商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是在充分利用互联网零售所积攒的客户资源、客户信息以及便捷的客户服务与体验的基础上,形成苏宁生态链,通过苏宁小贷来实现为供应链上下游端客户服务的。

苏宁云商作为互联网零售商,在O2O交易模式中积攒了较多的客户并且获得了交易客户的交易数据,为更好的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止2015年6月末,苏宁云商零售体系的会员总数达到1.98亿。2014年公司线上业务累计现实自营商品销售收入225.99亿元,线上平台实体商品交易总规模达到257.91亿元。同时,为了更好的发展线上客户,积累客户资源,苏宁还于近期成功联手阿里,成功将线上线下业务打通,实现强强联合,为苏宁云商发展互联网零售,打造苏宁生态链提供了较好的市场机遇。

苏宁云商向供应商客户以及个人消费者发放的贷款逐年增加,2015年上半年已经达到近700万元,按照上半年的发展速度,预计全年会实现1380万元的贷款及垫款总额。发放贷款及垫款主要来源于子公司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苏宁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对外发放的公司类贷款及垫款、个人消费贷款等。

2.2、行业资讯公司发展模式

行业咨询公司转型模式主要是行业中一些主要做行业信息咨询的网站公司,利用已有的信息优势形成的大数据支持以及客户认可度,通过之前已有的网站或者新建平台的方式来为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这一模式在A股市场上的主要代表为:上海钢联。

上海钢联是国内一家从事钢铁行业其相关行业商业信息咨询以及增资服务的互联网平台综合运营商。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会员信息服务、网页链接服务、会员培训服务与咨询服务。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带动,公司通过互联网下的供应链金融,实现了收入的更加多元化。上海钢联旗下的网站有:大宗商品网、我的钢铁、运钢网、搜搜网、钢银现货交易、我的有色、我的不锈钢、我的农产品、百年建筑。其中,钢银现货交易平台就是上海钢联为发展新形势下的供应链金融而设立的。

上海钢联之所能够利用钢银平台发展供应链金融主要是得益于长时期的信息收集与积累、大数据的支撑、采用寄售模式背景下的平台交易量不断增加、闭环的钢银电商模式的构建以及公司大股东的强力支持。

上海钢联的资金来源组要是银行贷款和股东支持。在发展互联网背景下的供应链金融的种种举措下,不能忽略的就是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来源问题。目前钢银平台向客户提供融资服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但是随着钢贸平台交易量的不断增加,钢贸企业的融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所以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钢贸企业的融资需求,仅仅是这些融资举措还是不够的。因此2015年1月份,上海钢联公布公告称向控股股东东兴投资申请2亿元的贷款额度,子公司钢银向银行申请15亿元授信,上海钢联为其担保。2015年6月5日,上海钢联再次发布公告称钢银电商拟进行增资扩股,获得新增资本1.66亿元。同时,上海钢联平价将复星持有的股权进行回购,也说明了大股东对于上海钢联的支持力度。上海钢联于2015年8月8日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钢银电商拟申请挂牌新三板,如果顺利实现,这将有利于钢银平台更好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2.3、信息化管理服务提供商发展模式

信息化管理服务提供商发展模式主要是一些软件系统服务与开发公司通过先进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在帮助企业实现在数据智能化数据分析上的生产计划敏捷推进,人力资源效率化提高的过程中累计了大量的企业客户,通过拥有的客户信息优势以及行业知名度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及其他相关金融服务。

这类模式的代表就是汉得信息,汉得信息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独立研发了租赁管理平台,移动业务管理系统,财务共享业务平台,精益制造管理系统,费控系统等一系列企业管理应用产品,并进一步实现产品的云端运用,为企业管理实现精细化和敏捷化运作提供更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公司的主要业务为:高端ERP实施服务、ERP软件外包服务、客户支持服务、ERP软件销售以及BPO服务(企业将一些标准化的、非决策性的业务流程外包给第三方服务供应商)。2015年上半年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为5.57亿元,其中软件实施服务营业收入为4.16亿元。得益于领先的软件开发技术以及客户资源优势,汉德信息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在供应链金融供给端,汉德信息采取的是和银行合作的方式来进行供应链金融业务。2015年6月29日,汉得信息与平安银行签署了供应链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将汉得信息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与平安的保理云平台相对接,汉得信息主要提供企业的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平台来进行风险评估,平安银行主要负责发放资金。随着与平安银行合作的不断深化,平安银行除了参与核心企业的贷款外,还直接给予汉得信息保理公司资金支持,帮助保理公司发展保理业务。进而通过保理业务带动公司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2.4、供应链服务提供商发展模式

供应链服务提供商发展模式主要是一些供应链服务提供商利用在提供采购、分销、物流过程中累计的客户信息,对上下游客户提供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模式。该模式的主要代表是:怡亚通。

怡亚通是一家专业承接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的整合型供应链服务平台,主要提供广度供应链服务(生产型供应链服务)、深度供应链服务(流通消费型供应链服务)、全球采购中心及产品整合供应链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

怡亚通发展供应链金融主要是通过O2O金融、供应链网上贷款以及小贷实现,资金来源有合作商业银行提供。O2O金融基于怡亚通深度供应链商业模式,定位于将怡亚通380消费供应链平台百万小微终端客户为金融服务对象,与商业银行合作开发终端客户金融需求的业务,实现资源共享,渠道共享,信息共享的一站式金融服务。怡亚通与各商业银行合作,为怡亚通380快消品平台的百万小微零售终端客户提供可持续性、批量化、数据化的金融服务,在O2O金融模式下,需求资金的小微零售端客户无需担保、无需抵押、网上下单,怡亚通提供贷前审核(这与信息化管理服务提供商发展模式相似)和贷后管理,审核通过24小时后由怡亚通的合作银行放款。

2.5、行业核心公司模式

一些传统行业的公司也通过供应链金融积极转型,这些公司通常具有自身行业的核心地位,在经济调整、产业转型的背景下主业的发展空间或动力不足,于是通过整合行业内和上下游资源,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安源煤业通过旗下江西省煤炭交易中心发展跨区域多品种电商,金叶珠宝通过收购丰汇租赁进入金融服务领域,道氏技术通过成立共赢商电子商务公司从事陶瓷行业采购和供应商互联网平台业务,传化股份收购大股东资产传化物流打造互联网+物流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钢铁巨头宝钢股份拥有东方钢铁网和上海钢铁交易中心两大电商平台,智慧能源搭建电缆网的电商平台,并入股北京随时融公司来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这些公司基本沿袭类似的发展模式:自建或收购电商平台导入交易流量,并逐步发展一列的保理、仓储、物流服务,同时收购或参股金融公司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并解决资金来源。

我们认为行业核心公司进入供应链金融领域的难度要大于前述的平台类或信息服务类公司。公司本身是产业里的竞争主体,与同业存在竞争关系,能否吸引到行业内足够多的流量转移到自身平台上是一个问题,受制于行业自身发展空间的天花板;同时资金流集中后会在核心公司层面放大本行业的周期性风险。这种模式的投资标的选择我们更看好本身行业稳定、发展空间大、市占率已经具备优势的公司。

四、发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所需因素

在“互联网+”浪潮下并不是所有有热情的公司就能分得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一杯羹,结合以上分析,发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还是需要以下几种因素。

1.积累足够的信息优势

从以上4家公司可以看出,每家公司在发展供应链金融前都掌握了大量的客户交易信息,拥有上下游客户的交易数据,这都为公司了解客户的交易习惯、对于资金的需求程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只有真正的了解客户的金融需求,才能依据客户本身出发设计出适合的融资工具并提供恰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2.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运用能力

在积累足够的客户信息之后,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对客户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分析也是无法有效的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是在互联网浪潮下的另外一个发展的趋势,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如:上海钢联)可以很好的帮助企业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能够帮助公司节省成本,提高信息利用效率以及提供融资服务的实现效率。

3.公司整体业务生态圈的构建

发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绝不仅仅是将网上平台搭建起来,寻找有融资需求的客户那么简单。特别是在互联网热潮下,仅仅是发展互联网来支撑整个公司的发展是不现实的。所以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同时,其他业务也要相互配合。以上4家公司均是在努力的构建整个业务体系的闭环,实现交易、咨询、物流、支付、其他服务的整体业务生态圈。构造整体业务生态圈能够在不断发展上下游客户的同时又能够保持客户的粘性不会降低。如果仅仅是依赖互联网,而没有从实际业务中使客户得到便利与认可,那么这样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即使发展起来,也会是昙花一现。

4.资金端足够的支撑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主要是给予上下游企业资金支持,但是给予支持的这部分资金如果完全由公司自身承担,这对于公司来说必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在供应链金融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时候更为显著。通过以上4家公司业务模式分析可以看出,他们并没有完全由自身承担这部分资金,而是将资金来源端扩展到了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如:苏宁云商、怡亚通)等,这样虽然自身赚取的只是利息差,但是这能够保证供应链金融的长足发展。此外,还有公司(比如:上海钢联)通过公司股东的支持获取足够的资金。这些公司通过自身资金的支持以及第三方的资金支持可以使得公司在保证供应链业务发展的同时也能够赚取足够的利润。

5.公司战略的支持

发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并不像生产产品一样有着固定的生产流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也在不断的发展。这就需要公司能够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如果发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只是借助这波市场行情炒概念、讲故事,公司本身并没有制定长远且完善的发展目标与战略,那么当市场行情退去,终究会被抛弃。

;

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解决方法如下:

(一)中小企业需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

在改善外部环境的之前,企业需要首先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要提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重视,提升财务管理知识;引进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严格财务制度,合理规划资金使用;

(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激发市场活力

逐步降低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增强金融市场竞争力,激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意愿,充分发挥中小银行或非正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优势,对现有的创业板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加快私募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升资本市场活力,增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三)银行转变传统贷款方式,创新金融服务

我们要改变原有的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模式,采取新的融资模式,即银行以供应链为线索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

它改变了过去银行针对单一企业主体进行信用评估并据此作出授信决策的融资模式,使银行从专注于对中小企业本身的信用风险评估,转变为对整个供应链及其核心大企业之间交易的信用风险评估。

(四)积极推进担保公司有序发展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银行需重视与担保公司合作的策略,合理分散担保业务风险。一方面推进银行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合作发展。

政府方面要继续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在继续执行奖励、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风险补偿机制,健全再担保体系,为银担合作共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另一方面,加快担保公司向专业化、商业化方向发展进程。专业化的担保公司。更专注于业务的深度拓展,降低业务水平风险的同时,盈利水平还能提高。同样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政策指导

根据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我国政府有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系统和登记制度及信用档案,对恶意逃废商业银行债务的企业实施联合制裁,维护商业银行债权。

二是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如尽快修订《担保法》,使得担保法律法规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推进商业性的担保机构快速发展,进而更快的与银行形成良好的合作。

三是政府需要保护创新型的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建立规范化的知识产权体系和标准,成立公平公正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保证创新型企业可以顺利的依靠知识产权融到资金。

我国每年约有100万家企业倒闭,平均每分钟倒闭2家,任何一家中小微企业,只要你存活超过3年,就达到了平均水平。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企业资金不够多,所以很容易翻车。

如果企业家自己缺少资金资源,找不到投资人的话,建议你带着项目去不同的平台上试试,比如明德资本生态圈、鲸准、创业邦等等。一般情况下,基金、投资人都会与融资平台进行合作,他们通过平台来筛选值得投资的项目。

网上选平台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很多平台动则交几万块钱的费用,却没有结果。如果把握不准建议来明德资本生态圈试试,明德资本本身就是做投资的,这跟很多平台不一样,很多平台只做中介。

另外,明德还有2400多家合作基金资源,线下活动的对接率比较高,每一期活动都有几百人参加,近百位投资人会到现场,不少企业都获得了融资。希望能给到你帮助。

如果你还有有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按钮,直接跟老师对话交流。

初创企业如何融资才会更顺利

二)完善创业型企业融资的制度环境

1.加快创业型企业融资相关法律体系建设

当前,我国尚未针对创业型企业融资构建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在很大程 度上影响到创业型企业融资的有序开展。由于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导致创业型企业 融资过程中各方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不能明确界定,一旦出现违约问题,会导致 创业型企业无法可依,不能有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所以,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 并出台完善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创业型企业的有序发展,确保发生违约问题时,各 方参与主体的合法权利都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并对各方主体形成法律约束。与此 同时,政府应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照现有的法律法规开展工作,将各项规定落 到实处。以确保创业型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能保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对金融 信贷机构给予充分保障,以尽量减少由于创业型企业不还贷款而给金融机构带来负 面影响的情况发生。

2.发挥金融政策对创业型企业的支持作用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创业型企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发放各类补贴。特别是对 于科技创新型创业型企业,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技术研发补贴。以最大程度上促进科技创新型创业型企业的发展,并大大降低创业型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其 次,各地区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创业型企业的发展推出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可以对处 于发展初期的创业型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或者税率调整的政策支持。比如,各地区税收 部门可以少征收一些增值税、印花税等来促进创业型企业发展;再次,政府除了可以 为创业型企业提供政策扶持,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扶持方案。比如,政府可以通过设 置专项贷款担保基金及创新企业发展基金等为科技创新型创业型企业提供免息的贷款 支持。与此同时,政府还可以构建区域性的创业型企业服务资金并调拨专项款项,以 在对最大程度上为创业型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加强创业型企业的信息与信用建设

1.建立公开透明的征信系统

首先,健全创业型企业的征信系统。应将人民银行征信体系与政府相关部门实现 数据对接,可以在工商局、房产局等部门的系统上对个人信息进行查询,以不断提 高创业型企业的信息公开度。同时,要将税务局等部门掌握的企业信息及时传达给相 关部门,并且给予银行等金融机构相应的查询权力,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创业型企业发 生失信行为,提高对企业信用建设的重视程度,按时还款。

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从多个角度获取企业相关信息,这样获得信息内容更加 准确全面,也可以做到及时对企业信息进行更新。通过运用这一动态数据能够有助 于金融机构根据企业发展情况构建风险监控模型,并为其提供相应的信贷服务。对 于信用度较高的创业型企业,金融机构可以对其提供更加优惠的资金支持,这样可以 有效的激励其他创业型企业注重自身的信用体系建设。

再次,构建健全的创业型企业信息公开机制。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从政府相关 部门处获知创业型企业的具体信息及相关情况。金融机构通过对创业型企业纳税情况、 财务状况及征信报告的分析研究,对创业型企业进行全面判断,以分析是否能为其提供贷款支持。同时,创业型企业的各项信息之间也能够实现交叉验证,若创业型企业为 了获得贷款而编造虚假信息将会受到法律制裁。这样一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 创业型企业的信息真实度,并且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机构对创业型企业开展调查的成本支 出。另外,金融机构通过获知创业型企业的全面数据信息,能够有助于金融机构开发 标准化信贷产品以满足创业型企业的信贷需求。

2.建立健全创业型企业信用担保机制

在创业型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的过程中,融资担保机构发挥了非 常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将不同部门的信息进行协调,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及时获知中 小企业的信息。通过构建完善的创业型企业信用担保机制能够在很大程度提升创业型企 业获得贷款的能力,从而筹措更多资金,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具体构建举措 包括以下三方面:其一,创业型企业应加快提高自身的担保能力。利用上下游企业之 间的合作关系构建担保机制。将产业集群资金和规模的整体信用作为担保,以通过 金融机构的借贷审核,为创业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在偿还贷款的过程中,若贷款企 业无力偿还时。可以由产业集群共同设立的“互保金”来偿还贷款。通过采用这种 连带责任的互相担保机制能够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其二,银行等金融结 构可以依据创业型企业的借贷需求针对性的开发相应的信贷产品并调整担保制度。通 过创新担保方式来有效解决创业型企业需要面对的抵押困难。依据不断推出的风险计 量工具来分析创业型企业的风险指数,然后再为其提供贷款,以在最大程度上确保中 小企业能够获得融资担保贷款;其三,银行针对信用等级、发展情况不同的企业应 提供区别性的审批程序及贷款额度,所收取的担保金也存在较大差异,以有效降低 借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对于担保物的选取,金融机构应适当放宽要求,中 小企业既可以将房产、大型设备等有形资产作为抵押物,也可以将技术、产品专利 等无形资产作为抵押物。

(四)引导民间资本拓宽融资渠道

近两年我国创业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己经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尤其 是非金融企业境内融资规模呈现不断上涨的态势。基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及社会发展 情况,为了满足创业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有关部门应尽快对民间金融融资渠道予以规 范,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将民间资本规范化,以确保其可以更加科 学完善的为创业型企业融资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应将民间资本引入法制之道, 使民间金融合法化。有效运用民间金融来对民间资本予以管理,并推出创业型型金融 机构来满足创业型企业的融资需求。随着小额贷款公司的不断增加,有关部门应在最 大程度上引领这些公司向合法化发展,规范其经营方式,以合法有效的方式引导民 间资本流入创业型企业,满足创业型企业的融资需求。

2014-2016年社会融资规模以及构成表单位:亿元

项目

2016

2015

2014

人民币贷款

97816

88916

82038

外币贷款

3554

5848

9163

委托贷款

25070

25466

12838

信贷贷款

5174

18404

12845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

-1198

7756

10499

企业债券

24329

18111

22551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

4350

2219

2508

社会融资

164733

173169

15763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stats, gov. cn/

(五)创业创业型企业的融资方式与融资工具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得以快速发展和突破创新,政府也加大了对其发展的 政策扶持力度,互联网金融目前已经开展针对上下游供应链的融资。据财政部数据 统计可知,仅2017年上半年就有超过200万家创业型企业获得互联网融资。创业型企业 通过应用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面对的融资难题。为了促进互联网 金融的有序发展,我国应构建健全完善的创业型企业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釆用政府 带头投资、互联网金融公司参股、其他有关部门共同参与、中心企业进入的综合金通过构建系统的互联网融资平台能够发挥政府的力量为创业型企业融资提供后盾 支持,并且为金融机构与创业型企业进行信息对接提供了平台,以确保可以实时进行 沟通。其一,通过这一平台将金融机构与创业型企业的具体情况在平台中予以分析,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实现双反之间的信息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信息对接失 误的情况出现;其二,一些处于初创期的创业型企业虽然具备技术创新实力但缺乏担 保能力导致向银行贷款时屡屡被拒,通过构建这一平台可以将政府专项信贷资金用 来支持这些具有较大发展前景的创业型企业;其三,要注意对平台风险的监管,确保 金融机构及创业型企业依法合规的利用这一平台进行业务往来。

五、结论

创业型企业融资难问题由来已久,要解决这一问题,仅依靠创业型企业自身的能力 是无法实现的,而是要依靠多方的力量共同促进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政府可以向 欧美国家学习先进经验,确保政府提出的扶持创业型企业发展的融资举措能够切实落 实。同时,创业型企业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建立专业化的人才团队,促进企 业信用水平的提升,以符合金融机构借贷标准,达成创业型企业融资的目标。本文以 青岛金盾石化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分析创业型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得出 以下研究结论:

梳理得出创业型企业的融资困境主要有以下四点,即融资渠道不够多元化、 未获得有效的信贷支持、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信息沟通不到位及法律法规不完善。 导致创业型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有:政府为提高对创业型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未构建 完善的制度、金融及担保体系、创业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且企业管理水平不高。要解决创业型企业融资难题并不是仅仅依靠创业型企业自身力量就能实现, 而是需要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即促进创业型企业发展、政府加强对创业型企业融资的 政策支持、加快创业型企业信用建设、引入民间融资及创新融资工具。

对绝大多数发达国家来说,经济主体一般都是民营经济的活动(这与中国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在发达国家中很少会有“民营企业”的说法,“民营企业”的概念也没有被明确界定;另一方面,国外的民营企业大部分都是属于创业型企业的,在企业融资问题上国外学者往往把创业型企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以及实证研究,在这里,本文把这些文献研究都看做为民营企业融资相关理论研究。

针对创业型企业纷纷陷入融资困境的状况,国外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尽相同的解释。斯蒂格利茨和韦斯(SitiglizWeiss,1981)指出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因素的存在是出现信贷配给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创业型企业融资难题构建了 S—W模型。他们指出,“惜贷”、“信贷配给”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从而产生事前 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并导致银行贷款质量恶化。斯特拉恩、韦斯顿 (StranhanWeston,1995) 认为小银行在合并之初,由于抗风险能力增强,从而增加了对小企业的贷款;但随着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张,其会不断增加向大企业提供贷款,所以必然导致对小企业的贷款比率的下降。贝斯特(Bester,1985)则提出了能够 缓解信息不对称所带来弊端的一种贷款风险甄别机制一一引入贷款抵押,从而可以实 现信贷市场上的分离均衡。日本学者青木昌彦(1995)认为两类谬误存在于创业型企业的融资过程中,而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银企信息沟通不畅是造成此种结果的根本原因。他专门阐述了公司治理和融资渠道的问题,分析了创业型企业应如何选择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方式,认为各类创业型企业在不同商业周期中内源融资能力会有差异,而且如何选择合适的外源融资来源与公司治理结构密切相关。Berger (1998)研究结 果表明,美国IPO企业中,有创业资本投资背景企业的资产平均规模为1600万美元,没有创业资本背景企业资产的平均规模则高达2300万美元;相对IP0融资,利用公 开债务融资企业的资产规模更高,其资产不少于1.5-2.0亿美元。哈霍夫、高亭 (HaehoffKorting,1998)认为改善创业型企业的融资困境(也即是改善创业型企业贷款的可能性和贷款条件),就必须要改善银企间的借贷关系,其中一种不错的途径就 是发展“关系型借贷”。柏林和梅斯特(BerlinMester,1998)对“关系型贷款” 作了更为详尽的解释,认为它可以“利用银企间的长期融资关系来尽可能地减少创业型企业的借贷风险”。伯杰与尤德尔(BergerUdell,2002)认为,为降低创业型企业的贷款成本、提高其贷款的可获得性,可以密切银行与创业型企业之间非标准化的关系,即可以通过“关系型贷款”解决银企关系中的“软信息”问题,从而达成融资交易。

另外,在如何解决创业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上,不少学者都比较重视创业型金融机构的作用。贝斯利和李文桑(BesleyLevenson,1996)提出相对于要求严格的正规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组织可以很好的满足创业型企业和个体户的融资需求,非正规金融组织 的灵活性有助于民营经济的增长。Laurence (2002)分析研究了美国的银行在创业型企 融资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创业型企业外部融资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对绝大数创业型企业是唯一来源)。银企关系尤其是创业型企业与创业型银行之间的关系,对于解决两者之间 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创业型企业融资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国外的发展经验及学术研 究表明(如Scott andDunkerberg,2009),创业型银行的业务对象主要是创业型企业, 其在贷款方面具有相对的经营管理优势。如Berger, Miller和Petersen等(2002)研究认为,对于创业型企业的“软信息(soft information)”,小银行比大银行更善于且 愿意处理,并以此发放贷款;大银行在信贷决策过程中更多地依赖企业的各类规范的 信息记录,使用标准化的数量尺度,一般不愿意对财务记录不规则或不完善、信息不透明的企业发放贷款,而小银行则主要依靠同借款者之间的人员互动及其在互动过程中获得的信息。Cole和Duflo(2004) 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 Berger, Miller和Petersen等(2002)研究结论,他认为小银行较大银行更集中于发展关系型贷款,其他相似的研究结果还有Avery and Samolyk (2004)以及 Irwin 和 Scott。社区银行(community banks)等创业型银行之所以为创业型企业提供贷款,主要是创业型银行有专业化、特有的地域及人际关系优势,与银行客户具有较好互动关系,可为创业型企业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贷款、支付服务以及消费者信贷等服务(DeYoung、Hunter 和 Udell,2004)。

对于企业资本结构和融资方面的研究,更多的文献是关注企业自身特征。何德旭 (1999)、陈晓红(2000)、刘尔思(2001)和俞建国(2002)几位学者都提出,创业型企业设备陈旧、信用素质差,现行的金融体系对创业型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这 些状况归根结底在于创业型企业自身内部存在问题。杨播源等人(2000)则认为,制约中 小企业融资瓶颈的因素主要包括企业产业属性、财务不规范、抵押担保品缺乏和所有 制观念等问题。陈东升(2000)也提出,创业型企业自身在信息、观念、信誉、成本等方 面存在问题,从而导致创业型企业出现融资难的状况。李扬等人(2001)对六家城市 商业银行的调查表明,创业型企业存在融资困境,而且贷款申请成功率远远低于大企业,究其原因就在于创业型企业自身存在信用缺失问题。杨丰来、黄永航(2006)则认为创业型企业融资难的深层原因在于创业型企业的治理结构是股东与经理合二为一,股东缺乏 约束,从而造成道德风险问题比较严重,导致银行在进行信贷资金配给时并不倾向于选择创业型企业。一些来自基层的观点(侯龙2008,黄伟2009)也提出由于存在信 息不对称、财务不规范等问题,创业型企业很难达到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白石 (2004)认为造成目前我国创业型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主要在于政策支持缺乏、直接融 资困难、金融机构缺位、银行信贷阻塞、信用环境较差以及信用担保体制不健全。刘斌(2005)指出创业型企业信息不对称、治理结构特殊以及经营风险较大是其在融资时面临的主要问题。陈敏菊(2009) a6]分析我国在金融危机时实施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的 创业型企业融资状况,认为创业型企业融资障碍的主要因素来自创业型企业自身的偿债能力差、缺少担保和抵押物等特点是其融资难的主要因素,而银行贷款额度不足、银行借贷和融资成本高等商业银行方面的原因则成为创业型企业融资难的次要因素。

当然,也有不少学者着重宏观环境、制度因素、发展阶段等外部因素对创业型民营 企业融资的影响。刘彪结合经济体制来研究企业融资机制,全面深入分析了不同体制 下企业融资机制的作用方式及运行效果。张维迎(1995) 提出企业的融资结构至少 受到制度环境、行业特征及企业自身特征这三方面的因素制约;而且他认为即使同一 国家同一行业内的不同企业融资结构也可能各不相同,因此必须结合上述三方面的因素来考察一个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张杰(2000)指出国有金融体制与国企之间相互支持与相互依赖的畸形关系造就了创业型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因此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的根本路径就是创造一种适应内生性金融制度成长的外部环境。刘勇(2001)指出除了创业型企业自身内部因素外,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和财政体制政策等因素都会 导致县域创业型企业出现融资困难,而且从本质上看这种困境就是一种金融困境(马方方,2006)。侯利(2002)认为现有的金融中介是导致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原因,商业银行和证券市场都不是解决民企融资信息及控制问题的有效路径。林汉川(2002)对中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型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做出比较,认为 随着企业的成熟,其外源融资会不断增加而内源融资会逐渐减少;中国创业型民营企业 与美国的最大不同在于其始终较强地依赖于外源融资的债务融资方式。尹小冰、冯景 雯(2003)则把包含金融体系不健全和金融管制过多在内的金融抑制作为我国创业型 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宏观约束因素。刘明辉、李黎(2003)指出融资市场的初始安 排使得大部分资金流向国有企业,而大部分民营企业则被排除在资本市场之外。唐未 兵(2004)指出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放贷歧视,必须消除放贷 歧视,使信贷资金按照市场规则进行配置,才能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初创公司如何快速融资

初创公司的融资除了调动自有资金或是和亲朋好友借钱这种内部融资,还可以考虑外部融资。

外源融资主要分为银行贷款,以及创业风险投资。

银行贷款。当前银行贷款可以分为抵押贷款、担保贷款、质押贷款、创业贷款等多种形式。一般情况下,创业条件不是很好的企业通常会选择创业贷款,因为银行贷款的利率相对比较低,但是这种形式对于申请企业的要求相对较高。

风险投资。一般来说,风险投资商主要关注以高新技术作为基础,生产管理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互相结合的企业,例如医药业和电子产品制造业等。由于企业是通过出让部分股权来获取融资,不需要偿还从投资人处获得的创业资金,所以风险投资是流动性相对较小的中长期投资方式。

风险投资除了能获得资金,更大的好处在于可以获得投资人大佬的指点,尤其对初创企业来说,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对下一轮的融资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宣传推广作用。

如何能找到风险投资呢?企业可以寻求投融资平台的帮助,投融资平台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所涌现的帮助企业与投资人进行融资对接的。平台拥有以下优势:

发展已较为成熟,其中更不乏有政府投资扶持的投融资平台,因此相对于P2P模式、网贷等,投融资平台更加高效且安全。

拥有不同项目领域的海量投资人资源,包括红杉中国、深创投等都有入驻平台。平台会利用AI智能匹配对应领域的投资人给企业挑选,对初创企业非常友好,无需费心拉人脉,足不出户就能与国内顶尖投资人在线沟通。

如何增强投资者信心

李大宵 近一年多来,深沪证券市场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改革,市场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已经消除,市场发展势头良好,走出了一轮涨幅可观的行情,投资者信心大增。但近两个多月,受到各种利空因素的影响,市场的参与各方都变得小心翼翼,市场预期好象变得迷茫起来,投资行为变得谨慎,交易量也明显下降,刚刚被激发的投资热情有降温迹象。如何保持 市场发展的良好势头,同时又能满足不断增加的融资需求,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实现市场与融资的共同增长,不断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仍是当务之急。而在具体措施上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明确融资计划。在成熟市场里,股票的发行是由融资者自行决定,但我们的市场现状离这一步还很遥远,现在仍然是“不确定计划”的受控发行状态,融资速度成为制约行情的不确定因素。虽然笔者信任管理者有能力取得融资速度和引资速度的平衡,但是如何被市场各方广泛认同也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宣布一个相对确定的计划,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就会减少,预期就会变得相对清晰,有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2、开展鼓励投资的税收政策研究。除了“教育投资者”外,如何善待投资者是一个市场各方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加大力度进行鼓励投资的税收政策研究非常有必要。如上市公司红利的税收政策研究、鼓励投资的个人收入税收政策研究、鼓励投资行为的税收政策研究等都具有很大空间。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将研究成果加以应用。 3、加大银行对证券市场的支持力度。中国的证券市场为包括银行在内的国有企业的改革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上市银行大大充实了资本金,增强了与外资银行的竞争能力。不过,银行要取得长期的后续融资能力还离不开强壮的证券市场。在成熟市场,由于金融企业大多混业经营,银行和证券关系密切,这是他们的证券市场繁荣的有利条件。那么,在我们目前分业的现状下,研究加大银行对证券市场的支持力度,加紧落实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则是我们的证券市场走向繁荣的强大推动力。 大力加强引资工作,推动鼓励私募基金的政策实施。在成熟市场中,私募基金是重要力量,涌现出巴菲特、索罗斯等众多大师,造就出数不清投资神话,吸引了广大的投资大众把资金托付给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假以时日,中国也一定会出现众多伟大的投资家,而加速推进这个进程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

维持一个稳定和长期的获利效应。成熟市场的大发展阶段,都存在着长时间的稳定上升趋势,投资者能够分享本国经济成长的成果。也正是鲜活的获利事实,使得更多的民众把储蓄存款从银行搬到证券市场,才拥有非常高的证券化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才得到平衡。所以,如何使得中国的证券市场投资者拥有长期而稳定的获利是关键。而现在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一个稳定、长期的上升趋势将是吸引储蓄存款大转移的最有效基础。 总的来说,中国证券市场已经步入了融资者和投资者双向扩容的大发展时代,如何明确扩容计划给投资者以合理预期,如何客观评价投资行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如何采取鼓励投资的税收政策给以投资者税收实惠,都是增强投资者信心的途径,是促进证券市场大发展的有力保证。最后,采取有效措施维持一个稳定和长期上升趋势,这对于吸引新资金是最有效不过的手段。(作者系东莞市证券研究会秘书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融资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从渠道来说,市场上有很多不同类型企业融资渠道,在选择渠道方面,主要考虑融资成本、效率和资金实力三个方面。融资成本主要和融资方式有关系,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本身风险不同,自然成本也所有不同,一般来说抵押贷款肯定成本要更低,但是市场上许多渠道会参杂隐性成本,如贷款预扣保证金,要求购买理财产品等等,这些隐性成本企业在融资的时候都要考虑。另外,各类渠道的融资效率也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情况下民间机构互联网平台一般机构机构大型金融机构,毕竟对企业来说,有时候资金迅速到账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后为什么说资金实力对于企业融资也很重要呢,因为企业的经营是连续性的,而融资往往是阶段性的,资金雄厚的资金机构让企业在需要连续资金需求的时候,能够很好的连接上,避免因资金补充不及时导致经营受损。最后,简要列举下市场各类融资渠道,主流的贷款渠道有:银行、企业债权发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小贷公司、担保机构、民间借贷机构(融资成本很高啊),近几年冒出来有互联网融资渠道:P2P平台(如人人贷等)、众筹平台(如众筹网等),还有近两年冒出来的各地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如,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国家设立这些机构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等等。

从融资方式来说,也有很多,抵押贷款、信用贷款、企业债券、股权融资、融资租赁等等。对于不同的贷款方式,其对企业资质的要求和办理流程都是不同的,融资成本也是不同的,上一点有提到过。所以,建议去多了解这些所有的融资渠道对于企业的资质要求,才能选择适合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方式。一般来说,根据企业的融资需求,分为短、中、长期融资三种,同时额度也分为小额和大额两种,所以市场上融资方式其实也对应有这些分类。最常见的应该是小额短期的融资方式,小额短期也有分信用和抵押融资两种,不过抵押融资一般手续复杂且周期长,而且资产评估等行为也会带来融资隐性成本的增加,所以为了提升企业融资效率,目前很多金融机构都推出短期信用融资方式,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是小额短期的融资需求,也建议采用信用融资方式,一般来说放款快,门槛也不高。另外,近两年发展比较火的还有融资租赁方式(详细介绍可见融资租赁_百度百科),如果是生产型制造企业,是为了引入设备进行的融资,建议可以采用融资租赁方式,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周期也会更长。如果是企业发展需要突破,建议可以采用股权融资,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利用这些大机构旗下的资源整合,为企业发展提供渠道、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当然也可以通过并购重组(近两年主流的方式),合并或被合并来获得企业快速的发展。

其中,通过挂牌上市,让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进行挂牌股权融资是最佳选择。资本市场能够起到强有力的企业“吸金作用”。中国目前的法律和政策对挂牌公司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和倾斜,如允许挂牌公司发行债券、用股权市值作为质押物向银行融资。等于把挂牌上市公司打造成为是资金的儿,为挂牌公司拓展了最多元的融资管道;而且挂牌后可以多次筹集资金,以获得资本扩展业务,解决中小企业或科技型企业债权融资无抵押无担保的问题。同时,可以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信托产品等。从而大大拓宽融资管道,增加融资手段。

挂牌上市,可以改善资产负债结构,企业通过挂牌上市,募集一部分资金,充实了企业的资本金,而且,募集的资金往往是溢价出让股权或增发股权而来,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公司的净资产,降低了企业负债比例,从而大幅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增强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原文链接:https://527256.com/30194.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01 19:23:46  回复
游企业提供金融产品或者服务。但是“互联网+”下的供应链金融能够很好的将以前供应链金融无法覆盖的企业涵盖进来,能够很好的利用“长尾效应”,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可以说,“互联网+”下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01 12:48:28  回复
融的发展也是紧密相关的。如图2所示,我国商业汇票签发量逐年稳步增加,在2014年已经突破20万亿,2015年上半年也已经达到了11万亿。 除了应收账款以及商业汇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