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历年经济增长率-德国经济发展状况

本文目录一览:

介绍一下欧洲各国的近年来经济发展状况?

2002年,欧洲最为引人瞩目的重大事情莫过于欧盟东扩。此次东扩,不仅因为入盟国家多,更因其突破了原来冷战时期的东西欧分界,给冷战后欧洲格局带来新的景观而备受世人关注;在东扩列车启程的汽笛声中,我们看到一个新欧洲正在向我们走来。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该系列图书的作者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为主,兼有国家各部委、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均为国内一流专家,他们的看法和观点体现和反映了对中国的现实和未来最高水平的理解和认识,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 目录提要主题报告欧盟东扩:历史性的挑战与机遇 综述篇政治形势经济形势社会形势国际形势 专题篇欧盟莱肯首脑会议与《莱肯宣言》欧元汇率变动的实证分析:1999~2002“9·11”事件后的欧洲安全西欧国家的反全球化浪潮中欧关系与亚欧关系 国别与地区篇欧洲联盟英国和爱尔兰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和瑞士南欧三国北欧五国中东欧诸国俄罗斯 资料篇统计资料欧洲大事记后记 媒体评论

德国历年人口变化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总体来说有两个影响因素: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你说的“德国人口出生率低于死亡率”指的是人口的自然增长。欧洲是世界人口增长最慢的地区之一,非洲最快!机械增长指的是人口迁移。对世界人口数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增长。目前来看世界的人口

,发达国家以迁入为主,而发展中国家以输出为主。

历年发生经济危机的时间表?它有什么周期性?

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危机是周期地重演的,危机与危机之间的间隔表现了一定的规律性。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发生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以来,随后发生危机的年份是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和1900年。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这样的经济危机。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又发生了 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差不多每隔七八年就发生一次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了次数不等的经济危机。到目前为止,就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看,发生经济危机的次数是:

美国7次(1948~1949、1953~1954、1957~1958、1960~1961、1969~1970、1973~1975、 1980~1982)

日本7次(1954、1957~1958、1962、1965、1970~1971、1973~1975、1981)

联邦德国7次(1952、1958、1961、1966~1967、1971、1974~1975、1980~1982)

法国5次(1952~1953、1958~1959、1964~1965、1974~1975、1980~1982)

英国7次(1951~1952、 1957~1958、1961~1962、1966、1971~1972、1973~1975、1979~1982)

(2008年爆发的目前仍处于金融危机阶段) 属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只有四次,即1957~1958年,1973~1975年和1980~1982年的经济危机,2008年至今。

历年世界经济增长率

您好!没有历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率资料。建议你按照国家、年份进行网上搜索查找吧,或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2008年、2009年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前15位排名如下(单位:万亿美元):

国 家 GDP 实际增长率

2008年、2009年预计(根据各国GDP增长率)

[--]欧盟 18.93 1.5% 18.55 —2.0%

[1]美国 14.33 1.4% 14.62 2%

[2]日本 4.844 0.7% 4.69 —3.0%

[3]中国 4.222 9.0% 4.601 9.0%

[4]德国 3.818 1.7% 3.779 —1.0%

[5]法国 2.978 0.9% 2.918 —2.0%

[6]英国 2.787 1.1% 2.703 —3.0%

[7]意大利 2.399 0.0% 2.327 —3.0%

[8]俄罗斯 1.757 6.0% 1.827 4.0%

[9]西班牙 1.683 1.3% 1.683 0.00%

[10]巴西 1.665 5.2% 1.732 4.0%

[11]加拿大 1.564 0.7% 1.548 —1.00%

[12]印度 1.237 7.3% 1.311 +6.0%

[13]墨西哥 1.143 2.0% 1.143 0.00%

[14]澳大利亚 1.069 2.1% 1.069 0.00%

[15]韩国 0.953 4.3% 0.972 2.00%

2008年世界各国GDP排名及分析2009-02-19 20:34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网站世界概况栏目发表了2008年各国最新的GDP数据,前15名如下:美国、日本、中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巴西、加拿大、印度、墨西哥、澳大利亚、韩国。

1. 美国遥遥领先,其领先地位至少还要保持二三十年。

美国2008年GDP14.33万亿美元,继续居世界首位。但其实际经济增长率仅为1.4%,是其近十多年来最低的,而2009年则会陷入负增长,表明美国经济衰退已不可避免,什么时候能复苏尚不能确定。名义增长率方面,2008年美国GDP仅增长了3.9%,而其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涨4.2%,其PPI则是负增长,说明美国通缩的趋势已经显现。由于美国GDP总量比第2名日本、第3名中国、第4名德国的总和还多1.4万多亿美元,表明美国的领先优势未来二三十年内不可动摇。

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经突破5万亿美元,接近6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50%,但是此后却是连续十多年陷入滞涨期,如今与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大,其人均GDP已是西方七国中最后一名。美国自1894年超过英国跃居世界首位以来,已经114年了,在今后的20-30年内,还将继续占据世界经济总量头名的位置,总共可能要保持150年吧,超越美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一的任务也就只有指望中国了。

2.日本继续稳居第二位,但领先第三名的优势大大缩小。

2008年以美元计算的日本GDP为4.844万亿,名义增长了11.5%,这主要因为去年下半年最后几个月日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因而拉高了日本以美元计价的名义GDP。实际增长率日本2008年仅有0.7%,接近于零增长,因为2007年日本经济实际增长率还有2.1%。日本2007年的实际GDP为5608164亿日元,名义GDP为5158048亿日元(日本自2000年以来进入通货紧缩期,因此各年的名义GDP都要低于当年的实际GDP),2008年实际增长0.7%,CPI上涨1.8%。

2009年,日元汇率如果继续保持在高位运行,那对日本经济的打击将是巨大的,因为升值以来的2008年11月份,日本出口负增长27%,12月份负增长35%,2009年1月份继续恶化,有国际机构预测2009年日本经济将负增长2.6%。也就是说日元如果不贬值,2009年日本以美元计价的名义GDP将只会比2008年略多一点,在4.9-5.1万亿美元之间。

2007年,日本GDP领先第3名中国9957亿美元,2008年则只领先中国6220亿美元,而2008年中国GDP的最终核实数加上经济普查数,估计还得增加2-3万亿元人民币,也就是增加2800-4200亿美元,中国2008年最终GDP按照CIA的年平均汇率将达到4.502-4.642万亿美元,只落后日本3400-2200亿美元。 2009年日本经济继续恶化,预计将出现3个点的负增长,这从大批日本企业巨额亏损可以看出苗头,如日本所拟、冬知、奔天、风天、日丽、散林等等在中国很有影响力的公司都在去年出现不同程度的巨额亏损可以看得出来。2009年中国按照9个点的增长GDP几乎达到了4.6,随后按照相关参数修正,实际可以达到4.8,这样在今年中国GDP完全超过日本应该是没有悬念的。这样中国就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后,如果在按照三大经济体的标称,那就是美、中、欧了,而不是以前的美、日、欧了。在随后近20年的时间内,追赶美国经济,就成为只有中国能做到的事情了。如果没有大的世界格局变化,中国应该在30年的时候即2040年GDP总量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不过按照人均论,此时中国人均产值也只是美国的1/5,日本的1/2.要实现人均总量达到美国的水平,中国需要用50年赶上日本,即中国GDP总量要是日本的6倍数,要用100年赶上美国,即中国GDP总量要是美国的5倍。

3.中国急剧拉大和德国的差距。

2008年下半年以来,虽然欧元急剧贬值,最后几个月就贬值了20%,但是上半年欧元兑美元却是升值至历史最高位,所以全年平均下来,欧元兑美元还是是升值。以美元计价的德国2008年名义GDP比2007年增长了17%,而其实际增长率不过1.7%,CPI为2.8%。2007年中国GDP超过德国,领先德国不过913亿美元,而2008年则急剧拉大到4040亿美元,如果以最终核实数和普查数来看,差距将会扩大到6000-8000亿美元。

2008年,中国初步核算数据是GDP实际增长9.0%,名义增长21%,CPI上涨5.9%,PPI上涨6.9%,人民币对美元升值7%。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到了6.80左右,之后就小幅贬值到6.83后保持稳定。2009年,人民币不大可能大幅度升值,也不大可能大幅度贬值,可能就在6.83上下徘徊,全年平均汇率或许会小幅上升2%-3%。

4.英国和法国移形换位。

2008年,法国超过英国居第5位。2007年,英国以美元计价的名义GDP以2.756万亿领先法国的2.515万亿,领先法国2410亿。2008年由于英镑的加速贬值超过欧元,所以法国以2.978万亿,力压英国的2.787万亿,由落后英国2410亿变成领先1910亿。其实,2008年法国经济实际增长只有0.9%,不如英国的1.1%,CPI方面,法国也以3.4%低于英国的3.8%。

5.金砖四国的经济增长大大高于发达国家。

2008年,金砖四国的实际增长率仍大大高于西方发达国家,最快的中国增长9.0%,最慢的巴西也有5.2%。以美元计价的名义GDP,中国增长了29.9%,俄罗斯增长了36.6%,印度增长了13.5%,巴西增长了31.2%。

俄罗斯和巴西暴涨这么多是因为2008年石油和铁矿石大部时间价格处于高位,暴跌也只是最后几个月的事情,所以全年平均下来,再加上俄罗斯全年的通胀率在13.9%,巴西的通胀率在5.8%,俄罗斯和巴西以美元计价的名义GDP才能暴涨这么多,因而俄罗斯由第10位上升到第8位,巴西由第11位升至第10位。

但是2009年原油价格很难再次上涨到100美元以上,基本上在30-50美元之间徘徊,加上俄罗斯和巴西货币急剧贬值,这两个国家的以美元计价的GDP可能出现负增长。印度全年经济虽然增长了7.3%,通胀率也在7.8%,但在国际金融危机出现后,卢比也贬值了20%以上,所以去年以美元计价的GDP才只增长了13.5%。2009年,这三个国家的以美元计价的GDP可能增长幅度不大,甚至有的负增长。

6.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韩国的变化则是由于汇率的影响。

2008年意大利继续保持第7位,以美元计价名义GDP增长16%,而其实际为零增长,这是因为欧元升值的影响。同样的原因,西班牙增长18.9%,加拿大增长11.2%,墨西哥增长28.9%,澳大利亚增长20.2%,都是因为本国货币兑美元升值的影响,澳大利亚则还有铁矿石暴涨的原因,而韩国负增长3%,则是因为韩元贬值。这样,它们这几个国家的排位就发生了变化。韩国由第13位降到第15位,墨西哥升至13位。

2008年世界主要国家GDP增长率

08年的都没有全部统计出来。。

中国是9%。

这时预测

200 8 (e)

全球经济 Global Ec ono m y

3.9

工业化国家 I ndu st r i a l W or ld

1.4

美国 U SA

1.1

欧洲 E urope

1.5

法国 Fran c e

1.4

德国 Ger m any

1.7

英国 UK

1.7

日本 J apan

1.1

亚洲(除日本外) As ia e x J apan

8.0

中国 Ch i n a

9.0

印度 I nd ia

7.5

韩国 K ore a

4.9

拉丁美洲 La t in A m er i c a

4.2

历届世博会经济效益

世博经济-运行规律及特征

多元性

从参与世博经济的对象看,不仅举办城市本身参与其中,而且周边区域和整个国家,甚至世界各国和相关国际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从参与世博经济的要素看,不仅有劳动力、资本、土地等有形要素,而且涉及管理、技术、信息等无形要素,具有多要素流动与配置的特点。

阶段性

在世博会的筹办、举办和会后各个不同阶段,世博会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筹办阶段,经济影响主要表现在大规模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在举办阶段,主要表现在迅猛增长的旅游、会展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在会后阶段,则主要表现在投资与消费需求的回落和场馆设施的后续利用对经济的影响。

带动性

世博经济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影响波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国。能够对地区和全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促进举办城市与周边区域形成紧密联系的经济带,提升整个区域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非均衡性

世博会对产业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非均衡性,对旅游、交通等第三产业影响和推动最大,对工业和建筑业的推动次之,而对农业等第一产业的影响和推动相对较小。

长效性

世博经济对经济的推动和影响作用通常会在会后延续5~10年,其收益具有长期性、综合性和潜在性的特点。[1]

世博经济-历届世博会对经济的影响

举办世博会不但标志着经济的强劲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举办国家、特别是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其主要表现是促进了举办城市的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强化周边经济合作,提高了主办城市的声誉和知名度。历史上,世博会提高了许多城市的知名度,使诺克斯威尔、新奥尔良、斯波坎、布里斯班、大田等一批中小城市一跃成为著名的城市,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并由此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和国内外游客,对于推动城市的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和国际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促进经济增长

大阪世博会

日本举办1970年大阪世博会期间,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政支持。财政规模的猛增显然与世博会建设投资和世博会的举办有直接关系。

此外,1968~1970年日本政府还在阪神高速公路上给予1059亿日元的巨额投资,财政支出的带动效应明显,估计最后在整个日本产生的派生生产收入为15600亿日元,日本1970年的GDP为73.3万亿日元,世博会的全国GDP效应约在2.1%左右,而且大阪世博会期间,日本各公司共签订了约20亿美元的出口合同。

大阪世博会还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大阪市和大阪府的就业人口比率分别达到64.14%和63.45%,比1965年增长14个百分点。大阪世博会从申办、筹办到举办,就业率一直上升,举办的1970年比申办前的1960年的人口就业比重增长16个百分点,而此后10多年一直稳定在60%左右。

汉诺威世博会

德国汉诺威举办2000年世博会直接支出为102亿德国马克。其在当年德国GDP上产生的效应为170亿马克,而2000年德国的GDP约为39699.8亿马克,因此,汉诺威世博会在德国全国GDP的效应接近0.26%。汉诺威世博会还给当地政府带来了20亿马克的财政税收。在汉诺威世博会准备和实施阶段由巨大支出额造成的显著效应来源于对“围栏内外”的基础设施的投资。

2000年世博会的准备和实施工作、下萨克森州的世博会世界项目以及参观者与展会工作人员的旅游支出对整体经济一共产生了112亿德国马克的原发推动。这种需求推动在国内带来的增加值为134亿德国马克,而且为德国提供了10万个工作机会(包括管理、直接参与、经营、安全保卫、文化娱乐等方面)。

此外,世博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能仅仅用展出期间的短期利益来衡量。例如,下萨克森州州长加布里埃尔认为,德国世博会项目的财政赤字其实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因为,“世博会将会对主办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投资、就业、城市发展、市政建设方面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事实确实如此,汉诺威世博会对德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拉动效应巨大,到2000年创造了当时的历史最高纪录1891.8亿欧元。

其他世博会

1985年筑波世博会,直接相关支出大约为11579亿日元,派生生产收入达到23163亿日元,是世博会直接支出的1.9倍,而这些对日本1985年GDP的效应约为0.75%,当年日本GDP为320.4万亿日元。

韩国举办1993年大田世博会的直接支出为2000亿韩元,而大田世博会带来的GDP收入为30000亿韩元,韩国当年的GDP为27.8万亿韩元,世博会的GDP效应达到0.72%左右。大田世博会还为韩国创造了20万人以上的就业机会。

加拿大举办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直接支出为11.2亿加元(8亿美元),增加产值28亿加元,联邦和所在省(哥伦比亚)财政收入分别增加5.7亿加元和1.7亿加元。同时,该届世博会为加拿大提供了6.3万个就业机会,工资总额达到13.4亿加元。

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

世博园区内的许多建筑是传世名作,其中一些成为举办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丰富的旅游和文化资源。如最早的1851年伦敦世博会留下了水晶宫;1889年巴黎世博会留下了艾菲尔铁塔,以后1867年、1878年、1889年、1900年和1937年举办的世博会,又留下了亚历山大三世桥、夏乐宫、巴黎工业宫、国民广场、奥德赛宫,以及塞纳河边一系列标志性建筑;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留下了著名的宇宙塔等。

同时,因举办世博会导致的大量的投资,也极大改善了举办城市的基础设施状况,为城市经济的提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博会也是改善举办城市环境、增强活力、提供更适宜人类居住条件的大好时机。1967年加拿大政府为筹办1976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加速建造了新的地铁系统,扩充了城郊高速公路网,改建了圣劳伦斯河边745公顷的废地,使该市成为世界上公共交通系统最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1970年大阪世博会全面改善了市内街道、公园、下水道、河流等环境;温哥华1986年世博会改造了海岸外观景象,沿海建造了包括会展中心、游艇码头等建筑群,形如帆船的“加拿大馆”已经成为蒙特利尔的标志性建筑;1988年布里斯班世博会后,在世博园区内建设了南岸公园,占地16公顷,形成了四大风景区;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原先废弃的场地被改造成为集游乐和展示为一体的万国公园、政府办公中心和现代化的居住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

第三产业长足发展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期间,该地第三产业发展比上年增长了3.2%,速度明显快于整个德国第三产业同期的发展,超出达2.9个百分点。通过世博会,汉诺威的会展业得到了长足进步,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会展之城”。

1984年新奥尔良世博会促进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第三产业的发展。如图5所示,特别是旅游、零售、房地产和其他服务业在整个州的GDP中份额得以提高。这些行业总的份额在1980年为25%,到举办世博会的1984年上升到29%,提高了4个百分点。

高科技产业趁势起飞

有很多成功举办世博会的城市,在产业调整中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是趁势发展了高科技产业。例如:韩国大田世博会上集中展示了新一代的交通工具、宇航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环保科技、机器人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科技立国的理念深入人心。世博会结束后,在原来的展览园区内迅速聚集了大批全国最大的科学研究机构,包括韩国化学研究所、韩国标准研究所、韩国能源研究所、韩国机械研究所和韩国通讯研究所等100多家机构,形成了韩国科研机构最为集中的“大德科学园区”,大田的产业结构大幅提升,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

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结束后,原来完好的基础设施得以充分利用并建立了“塞维利亚科技园区”,吸引了西班牙和世界的高科技企业入驻。“塞维利亚科技园区”现已成为拥有200多家高科技企业(包括塞维利亚大学的工程学院)、近万名科技从业人员的著名科技园区,总营业额在2001年接近10亿欧元。

强化周边经济合作

1970年大阪世博会促进形成了以大阪为中心的关西经济带,带动了关西地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形成的经济带成了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预示了日本1970~1980年代在世界市场和科技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本京阪神地区和大阪市旅客交通的流量在世博会举办当年和以后年份都有长足增长,尤其是1965~1970年时期增长尤为迅速。京阪神地区客流量从55.8亿上升到75.6亿,大阪市客流量从32.7亿上升到41.4亿。京阪神地区区域性客流量的增幅为35%,比大阪市27%的增幅高8个百分点。

从世博会带动的收入来看,大阪世博会在全日本产生了15600亿日元收入和5700亿日元附加值,而大阪本身在其中占了2000亿和700亿日元,即12.8%和12.3%,分别约有87.2%和87.7%的收入和增加值溢出到周边地区。1970年大阪世博会后,形成了以大阪为中心、半径约50公里的城市圈,以整个亚洲庞大的生产和消费市场为背景,开展贸易活动,形成了世界六大城市圈之一的关西经济带。区域合作为大阪地区以后从原先的重工业产业向高科技、信息、物流、商贸、会展、金融服务、环保和中介产业转移打下了基础。

同样,为举办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西班牙建设了马德里—塞维利亚高速火车,促进了发达的中部地区与南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带动了落后的南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平衡发展。

历届世博会的经验证明,世博会给主办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增长,增加了就业机会;大大提前了城市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的进程;带动第三产业的升级和结构优化,尤其是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繁荣;强化周边经济合作、提升了主办城市所在区域的经济集聚力和辐射力;提高了主办城市的声誉、形象和知名度。

世博经济-中国世博会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世界盛事,也无疑将是世博会158年历史上创造最多“之最”的一届———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主办的世博会,目前吸引了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预计全球来上海参观的游客将超过7000万人……

经济

上海财经大学世博经济研究院作为跟踪世博会经济研究多年的专业机构,完成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其中重点就包括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日前该院院长陈信康教授表示,根据研究预计,上海世博会的“产出影响”将达到794.77亿元人民币,其中“增量消费”468.64亿元人民币。

陈信康表示,旅游产出的经济效益将成为世博会举办过程中最直观的收益。“根据联合国编制的旅游卫星账户来计算,1名参观者对当地的12个产业有推动作用,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我们再加上了零售业,这样包括酒店、交通、通信、餐饮等在内的13个产业都能从世博会中直接得益,增量消费主要来自于此。”陈信康分析说,根据这13个产业的产出效应,在上海世博会举办的半年时间里,如游客数量达到预计中的7000万人次,直接收入就可以达到468.64亿元人民币。再依照相关产业的乘数效应,乘以1.7倍后,可产出794.77亿元人民币。具体来说,世博会游客的购物规模有望达到175亿元人民币,据“保守估计”,世博会本地游客平均每人消费80元、国内其他地区游客平均每人消费88元、境外游客平均每人消费157元。陈信康认为,这些收入一方面通过缴税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市民的个人收入,园区内外,更可带动62.7万人的就业。


原文链接:https://527256.com/28420.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8-22 20:34:20  回复
构最为集中的“大德科学园区”,大田的产业结构大幅提升,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结束后,原来完好的基础设施得以充分利用并建立了“塞维利亚科技园区”,吸引了西班牙和世界的高科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