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系统的设计-无线充电系统的设计理念

本文目录一览:

无线供电技术的问题

无线充电是指具有电池的装置透过无线感应的方式取得电力而进行充电,其方便性可以让消费者愿意支付额外的费用购买无线充电相关产品;因为有商机才会有厂商愿意投入相关产品开发,目前可以知道非常多知名品牌厂商已经将无线充电这个功能列入新一代的产品的规格之一。由于这产技术相当新颖且各厂商有自己对技术的表述,所以 无线充电、感应式电力、非接触充电、无接点充电都是泛指相同的技术,距离1mm到数公尺都是一样是无线,供电端与受电端交互作用就称感应,所以无线充电是广义的名词没有一定的规格。

原理简单·实作困难

无线充电的方法在实验阶段有开发出很多方法,但目前唯一有机会量产商品化为线圈感应式。线圈感应式的原理很简单,是百年前就被发现物理现象,但过去长久以来这样的线圈感应只运用在绕线式的变压器中。早期就有人发现将绕线式的变压器的将“E”型铁心绕线后对向紧贴后接上市电就可以感应传电,但距离略为分开后感应效果就消失,这是因为在市电60Hz下,电磁波传递会随着距离增加能量快速衰退。

在现今的应用中,由于装置本身需要有外壳包装,发射端加上接收端的外壳厚度至少从3mm起算,早期电动牙刷产品开发时就发现当距离拉开后需要将线圈上的操作频率提高才能让电力能传送的更远;在电磁波中有一个特性,就是频率越高的电磁波可以传送比较长的距离后能量衰减较低。

后来RFID应用开始发展,主要就规划的三个频段LF低频(125~135KHz)、HF高频(13.56MHz)、UHF超高频(860~960MHz)可以使用,而这些频段也造就了目前无线电力系统在设计之初频率采用的参考点。早在10年前电动牙刷的无线充电就已经上市,当时的传送功率小、充电时间长,在现在的智能手持装置的耗电状况来看,当时的充电能量不敷使用所以10年来还无法实用化。但这几年来发展出新的技术可用较高的“共振”接收效率运作方式,由于这个技术较新所以各界的说法很多,但都是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接收线圈上都会有配置电容来构成一个具有频率特性的接收天线,在特定的频率下可以得到较大的功率移转。这部份就跟早期的电磁感应不同,当距离拉开后依然就可以得到良好的电力传送效果。共振的原理非常简单,就跟钢琴调音师一样放不同水量的玻璃杯,在精准的调音下可以将某个玻璃杯透过共振将其振碎;但其它的文章都没有提到,若是没有经过专业钢琴调音师训练的一般人,可能永远也调不出可以让玻璃杯振碎的频率!这就是原理简单、实作困难。

电子零件出厂时就像是未调过音的钢琴,钢琴透过专业的调音师精准调校后可以发出高品质的声音;当大量生产后为了成本考量可能就无法在每一个产品都经由专业人员调校再出货,如果每一个产品都要专业人员来修正那就会有困难,因为专业人员有限。这就跟目前可以看到很多无线充电产品在很久前就发表了,在发表会上产品都可以完美演出,但过了很久的等待后还没见产品上市?就跟刚提到的例子一样,无线充电的产品为了达到很好的共振效果必需经过精准的调校,在这样的状况下量产会变的非常困难。

所以无线充电系统的设计首先必需要能针对共振这部份能自我调整,这样才能解决量产难题。2008年INTEL即发表了可以离一公尺距离的两个线圈传送电力用以点亮60瓦特灯泡,发表当时也宣告了无线电力时代已经到来;但三年过去了相关产品还是没有上市,仔细想一下可以相距一公尺传送电力,这么强大的电磁能量就算对人体没影响、对周遭的电气制品会有非常大的杀伤力。

无线电力系统的原理与烹调电磁炉相同,透过电磁波来传送能量只不过目标不同,电磁炉使用频率约50KHz能量发出后给锅具加热用已烹饪,过去网络上就有流传过一段影片就是将手机放在运作中的电磁炉表面上,在短时间内手机即烧毁,这样的原理一样电磁波会穿过手机外壳直接对内部的金属构造加热终至烧毁。前文题到过,为了加长传送距离必需提高传送频率,电磁炉的频率较低在离开数公分后就衰减到安全界限以下,INTEL发表的相距一公尺传送电力必需将频率提高到约13MHz才能传送,在这个状况下线圈之间若是存在金属物体将会被加热而发生危险,表演中工作人员可以站在两个线圈中间不会有危险,是因为人体内的金属成份很少所以温度上升有限。

当电磁波频率加到1GHz以上就会直接对水分子加热;这个原理就变成微波炉了,水分子被电磁波搅动后发出热量。所以微波炉与电磁炉不一样,必需在屏蔽体内操作避免为害到人体。这部份又与市面上的无线通讯产品不同,因为能量差距甚大;无线电力系统需要传送电力而发送到受电装置所以需高功率传送,无线通讯产品收到低功率讯号后再透过内部的电池将讯号放大处理。所以不管是在13MHz会对金属加热或是1GHz以上直接伤害人体,无线电力在设计时必需解决安全的问题才能上市,这就是展示简单、上市困难。

三大效能指针 效率、安全、功率

电动牙刷早在10年前就堆出无线充电了,当时由于功率需求低所以不需要考虑效率与安全。早期的系统转换效率只有20%-30%,且没有安全机制并不会辩识目标连续供电,这样的系统就与微型电磁炉一样。由于功率很小,接收需求只有0.1W上下,只有20%的转换效率下即有80%的能量于传送中转成热量散逸,这样推算发射器提供0.5W的能量到接收器为0.1W的能量,0.4W产生的热量有限对系统的温度上升不明显,且系统最大输出能力也不大即0.5W,所以在发射器上放置金属异物也不会产生危险;但今日的装置需求远高于0.1W,以热销的智能型手机来看接收需要5V-1A 即5W的充电能量,若用电动牙刷的系统进行设计问题就会很大了,接收端5W的需求在只有20%的转换效率下有20W的能量转换成热能散逸,这样的能量会产生庞大的热能会导致系统温度大幅上升,在这样的推算下,系统最大输出能力会在25W,若为无安全设计下于发射器上放置金属异物可能会导致火灾意外,所以在功率需求提高后衍生的问题需要全新的设计来完成无线充电,所以10年前即出现的无线充电到今还改良之中。新设计的系统需为了达到目标功率,必需先解决效率与安全的问题。

高转换效率仰赖先进规格零件与材料

现今无线充电系统都采用共振的方式进行设计,在架构上都大至相同有下列这些构造:发射器内有

1. 直流电源输入;2. 频率产生装置;3. 切换电力的开关;4. 发射的线圈与电容谐振组合

接收器内有

A. 接收的线圈与电容谐振组合;B. 整流器;C. 滤波与稳压器;D. 直流电源输出

在样的架构下从发射器的1.直流电源输入到接收器 D.直流电源输出应过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效率损耗的要点,在电源电路中电流通过的每一个有阻抗特性的零件都会在上面损耗部份能量,这几年材料的进步也让无线充电的实用化大增,其中有几样先进零件是无线充电系统中与传输效率相关的,为了达到高转换效率需要将这些零件与材料作组合运用。

a. 频率产生装置:目前有数家公司将此部份开发成IC销售,其为发射电路板上的关键零件。

b. 切换电力的开关:大多为MOSFET所构成,低导通阻抗与高切换速度是选用的要点。

c. 发射/接收的线圈与电容谐振组合:此部份为过去从未出现过的技术,由于无规则可循所以只能透过不断的尝试,另外未了阻绝多于的能量散到其它地方,于线圈的未感应侧都会家上磁性材料,这类的材料特性也是全新的应用。

d. 整流器:由于在线圈上的操作都是高频率、高电压的能量讯号需要能有效的换成直流电才能给受电装置使用,目前大多采用超低VF的萧特基二极管所构成。

e. 滤波与稳压器:这部份难度在接收装置空间有限,设计上要小型化的困难处,通常高转换效率的电路配置大体积被动零件

先前提到无线充电系统与电磁炉一样会发射电磁波能量,这有两大问题:

其一为当发射器上没有放目标充电装置时一样在发射能量,长时间下会造成能源的浪费,不符合现在产品节能的趋势。另外一个问题较严重,为当发射器上放的是金属异物,电磁波对其加热;这个状况轻则烧毁装置,重则发生火灾危其人员生命财产。所以无线充电系统若要上市销售,必需要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即为「受电端目标物辨识」,当正确的目标物放置在发射器上才开始送电,若不是的话则不送电。用来侦测近距离装置的方法有很多,但在无线充电系统上有一个问题就是无法采用昂贵的零件来完成这个功能,记住目前设计的只是一个充电器,若成本太高的话市场会无法接受这个功能。

而目前有两个实用的方法来完成这个功能: 1. 磁力激活:在受电端上装一个磁铁,当发射端感应到磁力后开始发送能量,这个方法简单有效,因为没有人会无意中放一个磁铁在发射器上让它烧毁。

2.感应线圈上的资料传送:这是目前认为最安全的方法,与RFID的原理相同,利用两个线圈内的电力传送中,包含资料码一起传送;这个方法最安全也是最难完成的,因为感应线圈上有高能量的电力传输、另外还包含了系统的噪声与负载电流变化的干扰,如何有效的传送资料码是一大难题。

可变功率系统需建立在数据传输机制上

一个理想的系统为在无线充电发射器上放置不同的接收器,接收器可为不同的装置从小电力的耳机到大功率的笔记型计算机,都应该要能对应不同的目标物;但每个接收装置的电力需求都不一样,这时发射器必需要能自动调节功率输出。但这样的功能要建立在发射器与接收器要能够传送资料码来进行沟通,所以如何运用感应电力的线圈进行资料码传送是研发的要点。关于这个技术数年前已经有多家公司投入开发,其每家公司的方法有差异在实作上的稳定性也需要再经过验证。

无线充电共通标是理想却难以实现

目前有业者在推行无线充电标准,理想化的标准是可以跨品牌使用。这个是一个很理想化的目标,所谓的标准就针对两个部份需要规范才能运作;第一就是要有共通的共振频率,电力传输是需要透过预设好的共振频率来传送,发射器提供的电磁波能量之频率需要是接收器的共振频率才能得到好的转换效率。第二就是标准的资料传送码或其它识别激活方式,发射器需要对应到正确的接收器才能开始送电。一个共通的标准的确是市场所期待的,目前在推动无线充电标准化的团体已经运作多时,但在市面上的产品还算少见,这部份可以深入了解后可以发现一些问题,一部份是其标准尚未完整以致研发人员照规格书开发确无法顺利将产品完成;另一个问题是该标准并不是免费的,当产品上市前需要先支付相关专利的权利金,所以共通标准是未来的趋势,但目前实际应用还未成熟。

三大关键组件牵动三个产业链

就无线充电产品看有三大关键组件,其中有控制电路板、感应线圈、磁性材料。

目前无线充电尚在起步阶段,市场预期接下来的二到三年会开始高度成长,而四年后将会变成品牌商品的标准备规格之一。这个市场的成长会牵动的产业链不只在电子产业,感应线圈需要精密治具生产这牵动的是机械工业,线圈上需要运用高效能电磁波屏蔽能力的磁性材料这牵动的是化学工业。所以一个产品的成长可以牵动三个产业链,因为这个产品并不是过去已经存在的产品,而是全新的类别全新的应用,相关的材料都要重新开发生产,对经营面来看这也是可以开发的新领域。

富达通科技简介:五年前为了无线充电开发所成立的公司,一群没有电子理论包袱的实作派,任何的方法都去尝试与实验,经过无数的试作失败后研究出一些前所未有的简单方法来完成无线充电系统,简单的系统中含有多年的技术经验,这就是今日的富达通科技

无线充电全电路设计图是怎样的?

我给你捡重要的说文章太长,一些图配不上了,希望从中学到一丢丢东西

1、无线充电有哪几个组成部分?

左侧为TX,也就是发射端,对应产品就是无线充电发射器。右侧为Rx,也就是接收端,对应产品就是带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等。

TX端:MCU,功率全桥,以及由电感和电容组成的LC谐振Tank,其中电感就是发射端线圈。

RX端:MCU,整流桥,LDO,Charger芯片,电池,以及LC谐振Tank,其中电感就是接收端线圈。

2、无线充电的功率传输途径怎样的

无线充电发射端输入直流电压(DC Voltage)。直流电压通过功率全桥,在SW1和SW2点产生交流电压(AC Voltage),其实就是一个方波。

方波加载在LC Tank两端产生一个交流电流(AC Current)。交流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接收端线圈感应到这个磁场,在接收端LC Tank产生交流电流(AC Current)。

交流电流通过整流桥转化为直流电压(DC Voltage) 。直流电压再通过一个LDO和一个Charger给电池充电。

3、无线充电的控制回路是怎样的?

为了保证整个无线充电系统稳定,VRECT需要设定一个目标电压(Target Voltage),并通过一个反馈环路来控制;为了转化效率高,它的值通常设置成只比LDO高一点。

反馈环路会先采集VRECT电压,并与目标电压相减,产生一个误差信号(Control Error)。误差信号会通过WPC规定的通信方式传到发射端的MCU,MCU会判断接收端是希望发射端增加能量还是减少能量。

MCU通过控制三个信号来控制发射的能量:输入电压功率全桥的开关频率功率全桥的输入占空比

备注:为什么可以通过控制这三个信号来控制发射能量?后面的伏达学堂会对它做阐述。

4、无线充电的通信机制是什么

传达信息的本质在于要让信号发生变化。就比如我跟你招手,你看到我的手在变化,就知道我在叫你。

接收端在传达信息时,会在接收端LC Tank两侧接入或者接出一组电容。电容的接入或者接出会引起发射端LC Tank的等效阻抗发生变化。

等效阻抗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发射端LC Tank里面的电流发生变化,以及电容和电感连接处的电压(Coil Voltage)发生变化。这个变化的信号就会被采集和解调,并传到MCU当中

整个变化的规律就写在WPC协议当中,MCU利用WPC协议来知道接收端到底告诉了发射端什么信息。

码字不易

手机无线充电器原理是什么?

无线充电器采用了最新的无线充电技术,通过使用线圈之间产生的磁场来传输电能,无需电线这个媒介,电感耦合技术将会成为连接充电基站和设备的桥梁。

无线充电系统主要采用的是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线圈进行能量耦合实现能量的传递。

经过电源管理模块后输出的直流电通过2M有源晶振逆变转换成高频交流电供给初级绕组。通过2个电感线圈耦合能量,次级线圈输出的电流经接受转换电路变化成直流电为电池充电。

变化的磁场会产生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会产生变化的磁场,其大小均与它们的变化率有关系,而正弦函数的变化率是另外一个正弦函数,所以电磁波能够传播出去,而感应电压的产生与磁通量的变化相关,所以线圈内部变化的磁场产生感应电压,从而完成充电过程。

基本特点:

无线充电器

从理论来说,无线充电技术对人体安全无害处,无线充电使用的共振原理是磁场共振,只在以同一频率共振的线圈之间传输,而其他装置无法接受波段,另外,无线充电技术使用的磁场本身就是对人体无害的。但无线充电技术毕竟是新型的充电技术,以迈源科的无线充电器来说,很多人都会担忧无线充电技术会像当初Wi-Fi和手机天线杆刚出现一样,其实技术本身是无害的。

迈源的无线充电技术利用磁共振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的电场和磁场中传输电荷,线圈和电容器则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形成共振。

迈源表示这一系统可以在未来得到广泛应用,例如针对电动汽车的充电区以及针对电脑芯片的电量传输。采用这项技术研制的充电系统所需要的充电时间只有当前的一百五十分之一。

转化率一直是很多人担心的问题,麻省理工学院通过研究表明,无线充电技术的损耗比起有线充电技术来说更高。迈源无线充电转化率比起有线要高几个百分点。高转化,也是无线充电器得以在全球进行应用的关键因素。但无线充电技术也受到距离的限制,未来发展,必然需要解决远距离传送对于波段和磁场范围的精准定位问题。

核心芯片是无线充电技术在产品应用的难点之一。精准辐射范围控制,磁场频率大小,其它控制等都是由芯片实现。

纯电动车能用上无线充电技术吗?

提到无线充电技术,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智能手机上的无线充电功能。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无线充电技术也被视为未来的充电方式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反倒是在手机、鼠标、牙刷等消费领域火了一把。而这项看上去很“黑科技”,又十分便捷的无线充电技术,为什么至今没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呢?

● 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目前最贴近我们生活的就是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而它的原理与汽车无线充电的基本原理都是一致的,主要采用电磁感应和磁场共振方式传递电能,而这两种方式其实各有优缺点。

以电磁感应式的无线充电系统为例,它由两个线圈组成,一个是发射线圈,通过产生震荡磁场让另一个接收线圈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下产生交流电,从而达到充电的目的。如今不少支持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正是电磁感应式,这种感应式充电的优势在于能量转化率高。不过,对于无线充电系统而言,充电效率与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距离、位置偏差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旦两个线圈位置稍有偏差,就会严重影响无线充电效率,且只能实现一对一充电。

所以这项技术应用在汽车上就带来不少问题,车辆的无线充电系统通常是在地上固定一个“充电垫”,也就是发射线圈,而接收线圈则安装在可移动车辆的底部,当驾驶者需要进行无线充电时,只有精准倒车进入指定位置之后才能无线充电。那么,如何保证车辆每次停车都能停到准确的位置呢?

正因为如此,很多车企将无线充电技术和泊车系统结合了起来。比如丰田,为了保证电磁感应式的无线充电效率,丰田开发了一套泊车辅助系统,驾驶者可以通过中控显示屏看到充电垫的位置,从而提升停车的效率。宝马也为实现无线充电功能推出过一套泊车辅助系统,驾驶者根据中控显示屏的俯视图上的停车辅助线进行倒车,当到达充电垫的精确位置时,系统会自动发出停车指示。

考虑到磁感应式的无线充电对位置的高要求,有不少企业转而采取另一种主流方式——磁场共振技术。磁场共振的原理是让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具有相同的共振频率,通过频率共振进行能量转换,这种方式不仅对线圈的位置要求不高,而且还能一对多充电。

在这样的技术优势下,磁场共振技术为实现动态无线充电的设计提供了条件,即通过在道路下面铺设的无线充电系统,实现车辆边行驶边充电。比如韩国早在2013年铺设了一条12公里长的无线充电车道,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无线充电公交车道。而作为全球领先的无线运营商,高通也推出过磁场共振式的无线充电系统,这种Halo充电板可以在50mm-200mm的距离内完成对车辆的感应充电,理想条件下充电功率范围从3.7kW到22kW不等。

相比传统的充电方式,无线充电系统确实可以极大提升了充电便利性,做到即停即充,而且无线充电设备对于空间需求更低。此外,依靠磁场共振式无线充电,理论上可以做到边走边充,甚至有望解决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然而,看起来如此美好的无线充电,为啥发展不起来?

● 无线充电解决不了充电痛点

无线充电发展不起来最关键的一点是解决不了现阶段用户的充电痛点,目前来看,市面上装备无线充电技术的车型多为豪华品牌的插电混合动力车型,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类电池的容量小。毕竟如今的无线充电方式的充电功率都很低,不管是电磁感应式还是磁场共振式。以宝马530Le 9.4kWh的电池组为例,其无线充电功率约为3.2kW,而要充满电还至少需要3个小时。

一般来说,主流的无线充电系统输出功率不超过10kW,这与普通的交流慢充桩相差无几。如果再算上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耗,那么实际的输出功率比传统的有线慢充更低。

● 无线充电抗干扰能力差、成本巨大

无线充电除了充电功率不占优势,而且其抗干扰能力也较差。无论是无线电信号还是其他电磁信号干扰都可能让充电停止,而且在充电过程中,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不能有障碍物,不然也可能让充电停止。所以,要想避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无线充电设备最佳的安装位置是在相对密闭的空间,但这样一来不利于无线充电设备大面积推广。

无线充电设备的高成本也是一个难啃的骨头,因为安装无线充电设备除了需要挖地、埋暗线,还要算上造价不菲的无线充电设备。据悉,一套无线充电设备的造价是普通立体慢充桩的5-6倍。如果日后埋在地下的发射器出了问题,后期维护也非常麻烦,维护成本也更高昂。至于动态无线充电,建设一条铺满无线充电设备的道路的成本更是难以想象的。

●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应用在部分高端的插电混动车型上是合适的,即便充电效率低,也不会影响正常的驾驶需求。但对于续航长、电池容量大的纯电动车型而言,现阶段无线充电确实没什么存在感,毕竟传统的有线快充不是更“香”吗。当然,也许有一天,无线充电技术可以突破性地提升充电效率和速度,甚至解决用户的充电痛点,那么到时无线充电技术才有可能真正普及开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iphone11无线充电怎么设置

1、首先你需要拥有一部支持无限充电的苹果手机,例如iPhone X、iPhone8、iPhone8 plus等

2、然后你需要从正规渠道购买无线充电器,推荐去APPLE官方经销商购买。

3、接着给无线充电器通电,接上电源之前请确保周围没有磁性物体。

4、然后将其放在一个平整的地方,防止手机从上面滑落。

5、最后将你的苹果手机放于无限充电器上即可,注意苹果手机的无线充电感应区一般为手机中部

6、之后你会看见手机屏幕亮起,手机会发出叮的一声,并且电池图标的颜色变绿,说明充电成功

扩展资料:

无线充电器的工作原理

1、无线充电系统主要采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线圈进行能量耦合实现能量的传递。如图所示,系统工作时输入端将交流市电经全桥整流电路变换成直流电,或用24V直流电端直接为系统供电。

2、经过电源管理模块后输出的直流电通过2M有源晶振逆变转换成高频交流电供给初级绕组。通过2个电感线圈耦合能量,次级线圈输出的电流经接受转换电路变化成直流电为电池充电。

3、变化的磁场会产生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会产生变化的磁场,其大小均与它们的变化率有关系,而正弦函数的变化率是另外一个正弦函数,所以电磁波能够传播出去,而感应电压的产生与磁通量的变化相关,所以线圈内部变化的磁场产生感应电压,从而完成充电过程。

4、手机无线充是比较新颖的充电方式,其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将普通的变压器主次级分开来达到无线的目的。当然,无线充的工作频率比较高,甚至可以抛弃铁心直接线圈之间就可以达到能量传递的作用。

新能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有哪些类型?

新能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从基本原理上区分,主要有电磁感应式和磁场共振式。

电磁感应的研究聚焦在感应充电、无线充电、电磁感应和充电站领域;磁场共振的研究聚焦在无线电源、共振频率、感应系数、天线和发射器领域。

中兴、宝马、奔驰等采用电磁感应式技术原理,高通Halo、Witricity 采用磁场共振式技术原理。

电动汽车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通常分为供电和受电两部分。通常将一个受电线圈装置安装在汽车的底盘上,将另一个供电线圈装置安装在地面,当电动汽车驶到供电线圈装置上,受电线圈即可接收到供电线圈的电流,从而对电池进行充电。

电动汽车磁场共振式无线充电系统主要由电源、发射面板、车载接收面板以及控制器组成,如图所示。当电源发送端电能感应到共振频率相同的汽车接收端时,由共振效应对电池进行充电。

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方式来看,又分为静态无线充电和动态无线充电。

静态无线充电是在电动汽车停驶过程中对其充电,而动态是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对其进行充电。

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是通过埋于地面下的供电导轨以高频交变磁场的形式将电能传输给运行在地面上一定范围内的车辆接收端电能拾取机构,进而给车载储能设备供电,可使电动汽车搭载少量电池组,延长其续航里程,同时电能补给变得更加安全、便捷。

动态无线供电技术的主要参数指标有电能传输距离、功率、效率、耦合机构侧移适应能力、电磁兼容性等。

一种方案是在行车过程中进行充电,需要将无线充电发送装置铺设在固定的路段上,电动汽车在此路段行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充电系统的发送装置进行电力的输送,在短时间内快速的进行充电活动,使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也可以补充电能,体现出随时进行充电的动态系统功能。

还有一种方案是利用智能电网进行无线充电控制,将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管理权限上交,由智能电网对无线充电装置进行控制。此种方法可以协调区域内的用电情况,在智能电网管控中通过对电动汽车行驶区域的电力使用情况及电力负荷情况来进行智能的充电及电力的控制,从而保证电网运行效果良好,电力使用情况在电网负荷的范围内。


原文链接:https://527256.com/25118.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8-01 11:59:54  回复
手机天线杆刚出现一样,其实技术本身是无害的。迈源的无线充电技术利用磁共振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的电场和磁场中传输电荷,线圈和电容器则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形成共振。迈源表示这一系统可以在未来得到广泛应用,例如针对电动汽车的充电区以及针对电脑芯片的电量传输。采用这项技术研制的充电系统所需要的充电时间只有当前的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8-01 06:58:57  回复
无线充电技术,通过使用线圈之间产生的磁场来传输电能,无需电线这个媒介,电感耦合技术将会成为连接充电基站和设备的桥梁。无线充电系统主要采用的是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线圈进行能量耦合实现能量的传递。经过电源管理模块后输出的直流电通过2M有源晶振逆变转换成高频交流电供给初级绕组。通过2个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