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区域经济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宁夏区域经济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本文目录一览:

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1、多种媒体教材包括文字教材、录音教材 、录像教材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CAI)及其他媒体教材。

2、电大的学籍注册分为入学注册、学期注册和课程注册等三种形式。

3、学分制是把规定的 毕业最低总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4、开放教育的课程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组成。

5、学习一门课程,一般要完成以下几个环节:(1)自学文字教材 ,

(2)收听、收视音像教材,(3)到学校参加面授辅导或专题讨论,(4)上网学习,(5)完成作业或实验,(6)参加期末考试。

6、课程的学习资源包括:教学大纲、 录像教材 、文字教材、音像教材、 CAI课件 、以及网上辅导和 面授辅导 、 函授辅导 、VBI教学信息等。

7、中央电大的直播课堂和VBI数据广播是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的。

8、开放教育入学指南辅助光盘主要包括计算机常识、网上浏览、资源下载 、 电子邮件 和精彩站点五个模块。

9、开放教育学生可以在三年内完成一个专业的学习,课程考核的成绩记录及取得的学分在入学八年内有效。

二、 问答题(每题40分,共80分)

1、您所修的是什么专业?根据有关规定,您应修哪些必修课、修多少学分的选修课?要完成什么集中实践性环节?您是否需要补修课程,补修哪些课程?根据您的实际情况,您打算怎样安排您的专业学习计划?

一、专业:法学专科

二、学分:76分,课程有:哲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学、刑事诉讼法、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经济法学、法律文书、英语

三、没有补修课程

四、我的学习计划:1、认真听讲、利用电大的多媒体的优势进行多方位的学习;参加电大以自学为主,我计划通过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录音、录像课、和利用网上教学平台等进行学习,同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到校接受必要的面授辅导。我计划为每一个学习单元确定一个明确可行的学习目标,严格按照学习时间表完成每一个时间单元的学习任务和目标,通过平时脚踏实地地完成好每一个学习任务和目标,争取在参加面授辅导前要完成相应单元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听课过程中要在努力听懂和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做好笔记。笔记应做到摘其要点,简洁记录。在可能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参加每一堂面授课。平时成要以自学为主,在空闲时间要通过看书、参加网上辅导、直播课堂、网上课件和学习管理平台进行学习,认真完成每门课的作业,积极参加小组讨论

2、面授课,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面授自古以来就有之,但电大面授不同于传统的面授,它的功能是“点拨”与“解惑”。在面授课中,教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上课时集中思想,把不懂、不理解的地方弄清,把有限的上课时间充分地利于提高听课质量;

3、合理分配时间,争取一次过关;

学习仅靠面授是不够的,由于课时安排紧张,面授课主要功能是“指点”,必须利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理解知识,充分利用时间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力求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能,做到“温故而知新”;

4、成立学习小组,解决学习困难;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所以班主任就帮我们班制也了班级所有同学的通讯录,全班分成两个组,选出了小组长,以便于有组织的学习和讨论,有什么事情大家还可以互相通知、转告,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这样有了班级通讯录,成立了学习小组,大家就可以一起讨论,共同提高;

5、积极参与多媒体教学,掌握学习内容;

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尤其适应我们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为我们“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方便。我们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努力提高工作效力;

6、积极完成课后作业,及时消化和巩固知识;

做作业和练习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活动,它的目的是检查学过的的知识能否及时消化,检查是否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核和独立操作,做到“做作业和考试一样,考试和平时做作业一样”。对于作业做错的原因,应认真分析,对症下药,直到弄明白为止;对于难题,应认真钻研,加深对难题的理解, 直至问题决;

7、减少自己粗心大意,从思想重视起来;

尽量减少自己减少低级错误。低级错误导致“会而不对”或“对而不全”,这是有些同学分数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大都是由审题失误、计算失误,考试时还会有紧张等心理因素引起。这些问题容易被以“粗心”的表象所掩盖,实际上经常的粗心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必须充分认识到它的危害性,并努力加以克服;

8、做好课后复习,让知识提高和升华;

复习的目的,一方面是解决预习和上课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则可以使知识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相信制定了这个学习计划,对我今年的学习有助于帮助,可以有计划、有条理的去学习,争取在今年将所学的学科全部通过。

以上就是我的学习计划,剩下来的就是要严格按照学习计划表进行学习。

正因为学习比较紧张,所以更应该注意张弛结合。在学习之余,我也要积极参加学校及班级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与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参加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应该树立怎样的学习观念?您如何看待教学模式的改革?您是怎样进行自主化学习的?如果您对新的模式感到不适应,您打算如何改变您的学习模式去适应它?

一、观念

答:通过《开放教育入学指南》的学习,使我了解到电大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大与普通高校一起承担着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任务。国家承认电大学历,电大学生的毕业证书得到教育部电子注册。电大发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优势,多快好省地培养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大批专门人才。作为专门举办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高等学校,电大也有区别于普通高校和其他成人高校的特点。如:( 1 )具有远程教育特征。以教育技术和媒体手段为课程载体,使教与学的过程可以异地异步或异地同步进行,学生主要分散在各地自主学习。( 2 )采用多种媒体教学。学生以文字教材为主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较多地利用音像教材、 CAI 课件和计算机网络等学习媒体。( 3 )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汇集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秀教师和专家,由他们担任课程的主课教师和教材的主编,为全国各地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程及其教材。( 4 )开放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课程、媒体教材、时间地点、学习方法、学习进度等,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总之,电大是没有围墙的大学,其教学信息通过国家提供的卫星电视系统覆盖全国,并已开始利用计算机网络面向全国实施网上教学。同时,由各级电大组成的遍布全国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分工协作,为各地的求学者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因此,电大的办学规模是任何一所普通高校都达不到的,这也使得广播电视大学能够把高等教育延伸到基层和边远落后地区,为这些地方就地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专门人才。

通过学习,我还了解了为适应远程开放教学的需要,电大的教材有文字材料、音像教材、 CAI 课件等类型。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数学电视技术的发展,电大正加快开发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交互化教学媒体,网上教学、网上辅导以及网络课程等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在电大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随着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参加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有必要变革自己的学习观念和认识。

( 1 )虽然面授时间少了,自学学习的要求高了,但通过这种新的学习形式,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 2 )在信息化社会中,人们生活、工作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需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新技术。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越来越不能满足个人终身的社会需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生活、工作的节奏。因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终身学习将伴随自己的一生。

( 3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为所有求学者提供了平等的学习机会,从而使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人享有的权利,而是个体生存的基本条件。教育资源、教育对象、教育时空的开放,为大众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性。

( 4 )接受教育不光是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学习,为以后继续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对今后不断地获取知识和提高教育层次将是非常有益的。

二、改革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它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融面授、函授、自学等教学方式,多种媒体优化、有机组合的教育方式。 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有效地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可以为各类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持,可以为各种社会成员的学习提供方便、广泛的教育服务。 它的最大特点是:资源共享、时空不限、多向互动、传输快捷、对象广泛。它以教师面授辅导为辅,学生个体化自主学习为主。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它实行完全学分制,以课程为单位组班教学。 入学的学生不受年龄、地点、民族、地区的限制。

三、自主化学习

答:(1)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任务。把我的学习任务分解成每天能够完成的单元,并坚持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无论如何不能给自己以任何借口推迟完成原定计划。

(2)合理规划每天时间。把必须完成的工作尽可能安排在工作时间内完成,把既定的学习时间保留出来,养成利用每天的零星时间学习的习惯。

(3)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行事。学习时间表可以帮助我克服惰性,使我能够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4)及时复习。为了使学习能够有成效,应该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研究表明,及时复习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

(5)向他人提问。在学习中碰到疑难问题,要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请教,无论你认为自己的问题是多么简单、多么微不足道。应特别注意经常向周围同学请教、交流。

(6)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做笔记既可以帮助你集中精力思考和总结、归纳问题,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把学习内容中的重点记录下来,便于以后查阅和复习。

(7)保持适量的休息和运动。休息和运动不仅让你保持良好的状态,也是消除压力的好办法。

四、适应

与其他高等学校相比,电大课程教材不仅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而且力求简明,突出重点。在知识的传授中,注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尽可能便于学生自学,适合成人学习。教材对内容、形式、结构及表达的设计,都较多地考虑到成人学生在文化基础和实践经验方面的特点。 注重多种教学媒体的一体化设计,强调多种媒体和手段的综合运用。根据文字、音像、 CAI 等不同媒体的特点,进行精心选择和设计,使学生在优化的媒体组合中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就教学内容而言,电大课程在涵盖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更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其与现实职业岗位的要求更为贴近。

( 1 )提高注意力。锻炼和提高注意力是有效利用学习时间、使学习活动有效果的重要保障。

( 2 )确保四周的环境有助于学习。为了避免学习的时候分心,有必要选择一个能够使自己不受干扰的学习场所。

( 3 )培养积极的学习情绪。不要把学习当作一种无可奈何的负担,而应该使学习成为积极生活的一部分。开始学习前,可以闭目静坐一会儿,做做深呼吸,放松自己,集中精神,以使自己尽快地进入较好的情绪状态。

( 4 )了解自己生理和精神上的最佳状态。应该尽可能在最清醒、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学习,避免在疲倦时学习。如果感觉疲倦,却仍须继续学习,可以尝试做一些不用太动脑筋的事情,如查查单词、整理资料等。

( 5 )为每个时间单元订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目标越明确越好。例如,“完成对第一章内容的预习,做好预习笔记,列出本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 6 )给自己以必要的奖励。当你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后就给自己以奖励,如看电视、购物。如果不能按进度完成学习任务,就给自己以相应的惩罚,如不能看电视或吃心爱的零食。

( 7 )缩短学习的时段。每次的学习时间不要太长。当精力开始不集中时,就适当休息一会儿。

总之,通过学习《开放教育入学指南百问》,使我对电大课程的特点、有关学籍规定、考核要求等有了系统的认识,更增强了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信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圆满完成学业。

2010秋经济法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经济法学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1

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

甲、乙、丙、丁、戊五方欲共同组建一个有限责任性质的服装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公司拟不设董事会,由甲方担任执行董事;不设监事会,由丙方担任公司的监事。服装公司成立后经营有方,效益显著,经股东会决议,决定增资扩股,而乙方由于自身原因决定将其股份转让给C公司。

试分析:

1.请简要回答我国《公司法》有关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机构的法律规定。

2.服装公司的组织机构设置是否符合《公司法》的规定?为什么?

3.《公司法》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是如何规定的?乙方转让股份时应遵循股份转让的何种规定?

答:(1)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条件

一、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具备的条件:

1.股份符合法定资格和所限人数

国家作为唯一的出资人(股东),可以设立国有独资公司;公司、个人,包括农村村民,辞职、退职人员;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离休、退休人员及其他成员,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都可以成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是有法律规定的,是二各以上五十个以下。

2.股东共同出资并达到法定资本的最低限额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可以是货币,也可以是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以实物出资必须对实物折价,并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核算、确认,办理转移财产的法定手续。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其金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以土地使用权出资入股,其出资作价必须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组织评估,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并需办理相应的土地使用证。

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因公司从事的经营活动的不同而不同。具体规定详见第二十三条释义。

3.股东共同制定章程

订立公司章程是设立公司的要件,也是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必不可少的程序。有限责任公司章程是股东全体同意的关于公司的组织、经营的基本规定,是确定公司权利的文件。

4.以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确定公司名称,组成公司机构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在公司名称中标明“有限责任公司”字样,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公司机构包括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

5.依法设立

公司章程制定完成,股东缴足出资后,公司应在法定的期限内,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提交公司登记申请书。

(2)服装公司的组织机构设置符合《公司法》的规定,因为符合上述条款对于有限公司

(3)我国《公司法》第七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第三款规定,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由此可见,我国《公司法》是允许股权在股东之间自由转让的,如果公司章程对股权的转让另有规定的,按照章程的规定转让。

从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出于人合性考虑,乙方股份转让采用自由原则,允许自由转让,不设任何限制。

课堂讨论记录表1

由于上述案例对我国《公司法》有关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机构的法律规定进行讨论

发言提纲:

(一)一般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条件和要求

根据我国《公司法》第19条的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是指依法向公司出资而设立公司的人。我国《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的规定有两种情况:一是2人以上50人以下可以共同出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即一般意义上的有限责任公司;二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可以单独出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即国有独资公司。另外,根据《外资企业法》的有关规定,外商投资者可以单独出资设立外商独资经营的有限责任公司。除其它法律、行政法规有禁止或限制的特别规定外,自然人,法人都可以作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

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

为使公司具备基本的经营能力和责任能力,各国公司法一般都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达到法定最低资本额。我国《公司法》第23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一般不得少于下列最低限额:以生产经营为主的公司为人民币50万元;以商品批发为主的公司为人民币50万元;以商品零售为主的公司为人民币30万元;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公司为人民币10万元。特定行业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需高于前述规定限额的,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作出具体规定。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应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方式和出资额向公司履行出资义务,缴纳出资。《公司法》规定:股东应当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个别股东不能足额缴纳的,应当向已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准备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临时账户;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或者土地使用权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并规定,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20%,国家对采用高新技术成果有特别规定的除外;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出资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的实际价额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交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对其承担连带责任;股东全部缴纳出资后,必须经法定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对于股东的出资,公司应在成立后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并置备股东名册;股东在公司登记后,不得抽回出资,但可相互转让其全部出资或部分出资。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时,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出资,若不购买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出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可优先认缴出资。

3.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

公司章程是全体股东共同制定的有关公司组织与活动的内部规范文件,应载明下列事项:(1)公司名称和住所;(2)公司经营范围;(3)公司注册资本;(4)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5)股东的权利和义务;(6)股东的出资方式和出资额;(7)股东转让出资的条件;(8)公司的机构及其产生办法、职权、议事规则;(9)公司的法定代表人;(10)公司的解散事由与清算办法;(11)股东认为需要规定的其他事项。

4.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公司名称必须标明“有限责任公司”字样,公司名称一经登记,公司即取得名称专用权,受到法律保护。

5.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经营条件

作业2

期中小论文

范文参考:完善法制与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视法制建设的年代。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中遇到过许多法律问题,需要从法律与经济结合角度来解决。完善法制,对推进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步伐,更好地适应全球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承认法律,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把法律引入到对所有制的理解,对经济改革有重要作用。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定的核心,是判断经济制度的最重要标尺。古人对所有制问题的重要性也有过论述,商鞅在《商君书》中说:“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以为百也,由名分之未定也,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对所有制的理解和讨论,关系到改革能否有基础的理论,能否取得各方共识。

(一)从法律与经济结合的角度考察所有制。

1985年在天津召开的第二届全国中青年经济理论工作者会议上,采用股份制形式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作为一个新问题引人注目。学者们围绕着国有企业可否搞股份制展开了讨论,争论的焦点是对承包制和股份制的评价。我支持股份制改革的观点,但认为对股份制改革的论证是不够的,尤其是理论深度还不够。

(二)从法律角度深化对产权的认识。

1988年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做访问学者时,我在研究两权分离理论的局限性并提出“两者分离”时,发现无论是英美法系的国家或者是大陆法系的国家,他们的公司法都承认双重所有权,这对解释股份公司的产权关系很有帮助。

二、遵守法律,保证了经济体制改革按规则行事

依法执政,依法管理,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立市场经济的法规,要把市场化改革的成果用法规形式加以保障和巩固;另一方面,要用法规来制约行政权力,以提高执政水平。这在完善宏观调控中是非常重要的。

(一)从依法执政看完善宏观调控。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是完善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为了实现我国的宏观调控目标,同样有赖于科学合理且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的保障。首先,宏观调控要有法律根据;其次,宏观调控要作用于宏观领域;第三,作为一种国家行为,公权力运用要规范且有制约机制。

(二)从法律角度思考现代企业制度。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对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也更加迫切。如何理解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必须借助法律。有人认为只要产权清晰,就具有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条件,但是市场经济国家的夫妻店很难说就是现代企业制度。也有人主张广义理解现代企业制度,即“企业按《公司法》加以改造,组成现代的公司制度,就是实施了现代制度”;但新组建公司和非国有企业也不见得一定是现代企业制度。

三、执行法律,维护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信誉

在经济转轨中,立法与执法都非常重要,尤其在维护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信誉时尤为突出。我国加入WTO之后,在经济改革进一步推进的同时,也确实面临很多新问题。有些问题是通过针对新环境的立法来规范和解决的,有些则是在立法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执法来解决的。

(一)在反倾销中,欧美国家对我国法律的看法。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承担了商务部委托的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研究报告,在回复欧美对我国法律的疑问时,发现相当多的部分是对执法的质疑,但我们的回答,多是从立法角度回答的。或者说,立法方面的回答比较有力,但执法方面的回答显得比较薄弱。

以《会计法》为例,2004年欧盟提出的第18个问题就是,关于中国《会计法》实际实施,尤其是公司遵守该法程度的详细情况。我们从以下6方面对质疑做了回答:(1)中国已形成了完善的会计法规体系;(2)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已基本一致;(3)中国会计法规在企业中全面实施;(4)允许外籍中国注册会计师以合伙制或有限责任制形式在华设立执业机构;(5)企业会计账目的真实性得到保证;(6)对违法、违规的企业和中介机构进行严厉的制裁。

(二)制定《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时的想法。

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一些行业必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有必要制定相关法规对一些行业的市场秩序进行规范。例如2000年12月我参与讨论制定《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讨论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提出了四点想法:

第一,要明确制定一部法律或法规的目的。

第二,要处理好制定本法规要依据的原有法规的排序问题。

第三,要明确法规、政府行政规定与市场规则各自管理的范围。

第四,要考虑对等原则。

四、完善法律,维护经济改革中的和谐社会原则

经过改革我国经济已经发展起来了,财富增多了。但是,各种社会矛盾也在突出,如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还在继续拉大。因此,关注社会公平、让各个社会群体都能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成了当前一个重要的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和谐社会”的提法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

例如,如何看待和解决当前劳资关系上常见的冲突?面对100多年来的种种解决思路,我认为,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不是要工人联合起来,在法律之外举行斗争,而是应该诉诸法律,在法律框架内保护工人利益,或促成劳资和谐,或取缔不法资本,最终使得劳动者得到他们应得的部分,同时也要让资本所有者有信心、有动力继续投资扩大生产。

总之,以上四点体会,都在说法律的重要性。但辩证法告诉我们,没有绝对的,事情总是相对的。《南方周末》今年3月31日刊登陈创东文章,指出法律并非万能。认为相信法律能解决一切问题,是“立法迷信”,会导致简单化的社会治理策略:一事发生后,媒体时评往往以亟待立法而收笔,同时,公共管理者也会以“相关立法即将启动”来消释公众的质疑。曾有人问:为什么汉高祖攻破秦都,只需与咸阳父老约法三章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10个字便可保天下大治,汉末,律法汗牛充栋,“法网严密”,却为什么难免天下倾覆?那就是因为,法律本身并不是万能的。这里表达的意思我是同意的。当然,对一个法律尚不健全,执法尚有困难的国家来讲,法律的重要性也是不可怀疑的,只是不要简单化和惟一化就好。

作业3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主义经济法最早产生于(C)

A美国 B德国 C俄国 D东欧

2.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律规范调整(A)的必然结果

A经济关系 B法律关系 C民事关系 D行政关系

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组织形式为(A)

A无限责任公司 B有限责任公司 C两合公司 D股份两合公司

4.有权决定延期提交重整计划草案的是(B)

A人民法院 B债权人会议 C管理人 D债务人

5.国家税务局系统主要负责征收的税种有(A)

A增值税 B营业税 C城建维护税 D个人所得税

6.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人不得经营(C)

A信用保险 B人寿保险 C意外伤害保险 D健康保险

7.关于反倾销中倾销进口与国内产业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为(C)

A倾销进口是国内产业损害的唯一原因

B倾销进口应当是国内产业损害的充分条件

C倾销进口应当是国内产业损害的必要条件

D没有倾销进口,就没有国内产业损害

8.规定我国复式预算的编制办法和实施步骤的机构是(A )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务委会 C国务院 D审计署

9.经营者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个人回扣的,以(A )

A行贿论处 B受贿论处 C贪污论处 D挪用公款论处

10.掠夺性定价必须具备的构成要件不包括(A)

A经营者应当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B销售价格低于成本 C低价销售行为无正当理由 D损害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二、多项选择题

1.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有(ABCD)

A国家经济管理关系 B经营协调关系 C组织内部经济关系 D涉外经济关系

2.经济法律关系是(ABC)

A一种权利义务关系

B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

C需要建立在经济关系基础之上

D对经济关系具有决定性的反作用

3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中外双方均可以选择的出资方式包括(ABCD)

A债权人会议可以决定设立债权人委员会

B债权人会议应当设立债权人委员会

C债权人委员会由债权人会议选任的债权人代表和一名债务人的职工代表或工会代表组成

D债权人会议主席由人民法院指定

5我国商品税法主要包括(ABC)

A增值税法 B营业税法 C关税法 D消费税法

6下列选项中属于金融市场的是(ACD)

A货币市场 B资本市场 C外汇市场 D黄金市场

7下列选项中,属于反倾销调查应当终止的情形有(ABCD)

A申请人撤销申请的 B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存在倾销、损害或者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的

C倾销幅度低于2%的

D倾销进口产品实际或者潜在的进口量或者损害属于可忽略不计的

8确定转移支付的数额时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包括(ABCD)

A财政供养人口 B少数民族人口 C 疆域面积 D农业产值

9各国和地区竞争立法的模式可分为(ABCD)

A独立式 B分立式 C合立式 D综合式

10.现阶段,我国反垄断法的执法机构主要包括(ABCD)

A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B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C国家商务部 D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

三、名词解释题

1中国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一个独立的、重要的法律部门。

2.合伙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3.财政法:是指调整财政分配和财政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财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商业秘密: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5.价格法:是调整价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价格法的调整对象概括地讲就是指与价格的制定、执行和监督有关的各种价格关系。

四、简答题

1.简述公司的主要特征

一、公司具有法人资格

法人是与自然人并列的一类民商事主体,具有独立的主体性资格,具有法律主体所要求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商事活动,并以自己的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公司是社团组织,具有社团性

三、公司以营利为目的,具有营利性

2.简述消费者协会的职能

(一)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

(二)参与有关行政部门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检查;

(三)就有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向有关行政部门反映、查询,提出建议;

(四)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

(五)投诉事项涉及商品和服务质量问题的,可以提请鉴定部门鉴定,鉴定部门应当告知鉴定结论;

(六)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提起诉讼;

(七)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评。各级人民政府对消费者协会履行职能应当予以支持。

五、论述题

试述我国《反垄断法》规定,垄断协议的使用除外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各国行业豁免的范围越来越窄。从各国反垄断豁免的发展趋势来看,行业豁免将逐步被行为豁免所取代。将某些特定行业排除在竞争法适用范围之外,其实质是使该行业中同业经营者之间的联合限制竞争行为免受有关卡特尔禁令的约束。在这些行业,同业经营者之间开展特定形式的联合和合作有助于该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相关产业的竞争力以及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因此,许多国家允许这些行业中的经营者实施特定形式的卡特尔。对特定行业中的卡特尔实施豁免意味着这些卡特尔所带来的积极效益与卡特尔所带来的限制竞争后果相比更为突出,这种积极效益受到了各国立法机关、执法当局以及法院的重视。从国外竞争法实践情况看,被实施豁免的特定行业主要有保险业、农业、进出口业、体育业、银行业、航空业、海运业。在不同国家,对特定行业中的卡特尔实施豁免有着不同的理由、背景和条件。我国垄断协议适用除外顺应了这一趋势,主要是特定行为适用除外: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进效率,统一产品规格、标准即标准化卡特尔或者专业化分工的专业化卡特尔;为提高中小经营者经营效率,增强中小经营者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卡特尔;合理化卡特尔为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的;为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社会公共利益的;因经济不景气,为缓解销售量严重下降或者生产明显过剩的萧条卡特尔;行业豁免仅限于农业、进出口业为保障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正当利益的豁免。

案例分析题

农民刘某承包了生产队10亩耕地用于棉花的种植,后来刘某之子到了适婚年龄,刘某便擅自在其承包的土地上建造新房。动工后,村干部和群众都予以劝告制止,刘某不予理睬,他辩解称:“我已经承包了土地,就应该享有土地的使用权,在自家承包的土地上建造房屋属于行使土地使用权的行为,村集体无权干涉”。

试分析:

1刘某的辩解理由是否合理?

2刘某的行为具体违反了我国哪些土地管理法律制度?

3此案应如何处理?

答:1刘某的辩解不合理。

2.刘某的行为违反了土地承包法强制性规定,在农村土地承包主要是对耕地即口粮田进行承包。依据土地的性质,农民承包后,只能将土地用于农业种植,比如可以种植树木、粮食蔬菜等,还可以进行大棚种植,但不能将口粮田用于养殖或在上面兴建房屋、开矿采石。

3. 法院认为,刘某违反了土地承包法强制性规定,改变了土地的使用用途,判令解除刘某的土地使用权合同。此外,刘某还要在期限内拆除流转土地上的房屋,填平土坑,恢复地貌。

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第一题是什么是政府经济的

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追溯政府经济的历史,政府财政收支雏形,可从原始社会满足氏族部落公共需要的祭祀、防卫等活动算起,正式的政府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出现了国家,有了政府,便产生了政府经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认识政府经济活动:

1、政府经济的主体

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即狭义的政府,也就是国家行政机构。政府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主体,其行为与企业、个人相比,存在根本区别。企业、个人经济行为是追求私人利润的最大化,而政府经济以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政府经济活动是市场供求平衡的重要条件,如从市场主体角度分析,则政府是市场上最大的买主,一定时期内政府采购总额、采购商品和劳务的结构,对市场供求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2、政府经济的客体

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企业、个人经济活动,是从事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和供给,而政府经济是以财政收支为核心,实质上是一种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宏观管理。政府机构不直接创造任何物质财富,政府财政收入来自企业和个人缴纳的税收,构成支出所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财政集中的财力多少。

3、政府经济的形式

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与企业、个人等微观经济活动不同,政府经济是以组织财政收入、安排财政支出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履行政府职责,并以收支为基础开展宏观管理,即对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有效调控。

4、政府经济的依据

与企业、个人等微观经济相比,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政府之所以能够强制地、无场地、固定地征收税收等收入,满足其支出需要,就是因为政府是公共权力机关,掌握着法律等强制手段,对违规者予以处罚,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5、政府经济的目的

政府经济活动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通过教材有关章节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活动就是为了解决企业、个人不能或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克服市场缺陷,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于企业、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目的有根本区别。

电大法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的答案

电大2011法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法理学作业1

一.填空题

1、法律现象 2、具体 具体 一次性 3、某一类 某一类 重复性 4、自发 自觉 个别 一般

5、国家 6、国家强制力 7、法的阶级统治职能 法的社会公共职能 8、保护 9、经济基础 阶级意志 10、 历史传统 外部特征

二 、单项选择

1、B 2、B 3、D 4、C 5 、D 6、B 7、B 8、A 9 、D 10、A

三、多项选择

1、AB 2、BCD 3、BCD 4、ABCD 5 、A ? 6、AD 7、AD 8、ABCD 9 、BD 10、BCD

四 、名词解释

1、法学体系是由法学分支学科构成的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学体系是一个由互不相同,但又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因而研究社会的各种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所研究的范围也就十分广泛,从而形成若干分支学科。这些分支学科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知识系统就是法学体系。

2、法理学是在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

3、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收(即掌握国家政权的阶段)意志,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具有普通的约束力的规范体系。它具有规范性、国家强制性、阶级意志性和物质制约性。

4、法的价值,即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五、小组讨论题:

习惯与法的区别与联系

小组讨论记录表

小组成员

张三 李四 王五 赵六 丁七 钱八 崔九 姜十

小组长

张三

讨论人员

张三 李四 王五 赵六 丁七 钱八 崔九 姜十

讨论时间

2008年11月8日下午 (南教学区教学楼301教室)

讨论主持人

李四

自我发言提纲

一.法与原始习惯的联系

法与习惯都是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法与原始习惯有着一定联系,法由原始习惯演变而来,是原始习惯的延续,法与原始习惯在内容上却存在着历史的连续性。

二.法与原始习惯的区别

法与原始习惯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两者产生的方式不同。(二)两者赖以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三)两者体现的意志不同。(四)两者适用的范围不同。(五)两者实施的方式不同。

其它人发言摘要

王五发言摘要:习惯是指人们在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种不易改变的思维倾向、行为模式和社会风尚。习惯和习惯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有得到国家认可的习惯才能成为习惯法。也就是说,我们一般所讲的习惯,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不是法的一种渊源。

赵六、丁七发言摘要:(1)原始社会的习惯和法所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原始社会的习惯反映原始社会的平等、没有阶级的社会关系,因此,原始习惯不带有阶级性;法是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以后产生的社会规范,它恰恰反映了阶级社会的社会关系,法是具有阶级性的。(2)原始社会的习惯与 与法反映的意志不同。原始社会的习惯反映着氏族部落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和意志;而法则反映在政治、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志。(3)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形成的方式不同。原始社会的习惯是由代表氏族或部落全体成员利益的自治组织,整个氏族社会以舆论或其他形式形成的;而法则是由国家这个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组织知道或认可的。(4)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原始社会的习惯是靠传统、习惯的力量和整个社会的影响来保证实施的;而法的实施则必须有国家强制力的保证。(5)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生效的范围不同。原始社会的习惯限于在有血猿关系的本氏族、本部落内生效,而无论他们在哪个地区;而法则是在国家主权所及的领域内生效。这一点也反映出法与国家的内在联系,因为国家正是按照地域来划分居民的。

钱八、崔九发言摘要: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社会团体规范等。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法是具有规范性、概括性和可预测性的社会规范

马克思指出,“法律是肯定的、明确的、普遍的规范”。 法具有规范性、概括性和可预测性的特点。规范性是指法规定了人们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或不应当做什么,也就是为人们的行为规定了模式、标准和方向。概括性是指法的对象是抽象的、一般的人和事,在同样的情况和条件下,法律可以反复使用。可预测性是指人们通过法有可能预见到国家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的态度和产生的法律后果,因为法律规定了人们的行为模式,从而成为评价人们行为合法不合法的标准。(2)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这是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点之一。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方式和途径。所谓“制定”,是指社会生活中原来没有某种行为规则,立法者根据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出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来体现这种行为规则。所谓“认可”,是指社会生活中原来已经存在着某种行为规则(如道德、习惯、宗教、礼仪等),国家以一定形式对其加以承认并且赋予其法律效力。无论是制定还是认可,都与国家权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都体现着国家的意志。(3)法是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法的核心内容在于规定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法律权利是指法律赋予人们的某种权能。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人们必须履行的某种责任。法通过人们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任何社会规范的实施都需要某种力量作保证。但在所有的社会规范中,只有法是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统治阶级为了法的实施,依靠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器,迫使社会全体成员一体遵守。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因此,法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但是,法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是从法的“最后一道防线”意义上讲的,并不是说国家强制力是法得以实现的惟一途径。

姜十发言摘要:我完全赞同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

法理学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一国两制是我国为解决和平统一问题而实行的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2、法律调整是根据一定社会生活的需要,运用一系列法律手段对社会关系施加的有结果的、规范组织作用。

3、法制:法制是以法为核心的某国、某地区法律上层建筑的整个系统,包括现行法以及与现行法相适应的法律意识、法律实践。通常有两种意思,一种认为法制是指法律和制度;一种认为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而法律制度既可以指某国某地区法律、法规的总和;一是指某项具体的法律制度。

4、法治:是运用法律这样的实体工具来管理国家的原则,是主张严格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原则

5、民主:民主的含义则是指一种国家制度。是指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有事物的国家制度。民主的原意是一种与个别人专制独裁统治不同的,实行"多数人统治"的国家形式。"多数人的统治"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的多数人。教材上讲到的"民主",首先是指它的本意,即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通常又叫"民主制"。是一种与专制制度相对立的国家制度。

6、法律意识是社会意志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7、法律文化是法的制定、法的实施、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等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智慧和知识的总和。

二、问答题

1、一国两制的含义

一国两制是我国为解决和平统一问题而实行的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一国两制实行后,大陆的法仍然保持社会主义的本质不变,而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法的本质不变,而且社会主义性质的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主体.因此,当代中国的法就其本质来看,出现了一国两法的独特情况.但是一国两制条件下,一个国家两种法律制度的情况,不同于历史上存在过的一个国家两种法律制度的情况。我国现阶段一国两制条件下出现的本质不同的法律制度,不再是相互排斥对抗性的关系,而是长期并存,互利互惠,互相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关系。总之,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特别行政区的资本主义法的本质,不会改变中国法的主体部分的社会主义本质;当代中国法主体的社会主义本质,也不会改变特别行政区的资本主义的本质。

2、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

 (1)法治原则即依法治国,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和公民都必须严格守法的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这一原则反映了法作为以同一尺度衡量事实上不平等的人的调整器的特殊规律性。这一原则不仅指权利的平等,而且包括义务的平等。这一原则和公民权利义务是一致的,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一致性。这一原则既体现在法的创制过程中,也体现在法的实施过程中。

3、政策与法律的联系与区别

社会主义法律和党的政策的联系: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是社会主义法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法是贯彻党和国家政策的法律武器。

社会主义法律和党的政策的区别:(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政策是党组织制定的,不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策是通过思想工作、说服教育、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及党的纪律保证来实现,党的某些政策并非对每个公民都具有约束力。(3)法律是由宪法、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形式表现。政策 未被制定或认可为法律规范之前,是由决定、决议、纲领、宣言、通知、纪要等形式表现的。(4)法律规定的内容比较具体、明确和详尽,它不仅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而且还规定了违法所应承担的责任。政策一般比较原则和概括。(5)法律比较稳定。政策比较灵活,变化较快。

4、道德与法律的联系与区别

道德与法律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两种存在形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范畴。

道德与法律的的区别:(1)产生的条件不同。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规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说氏族习惯。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它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3)调整范围不尽相同。从深度上看,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从广度上看,由法律调整的,一般也由道德调整。当然,也有些由法律调整的领域几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如专门的程序规则、票据的流通规则、政府的组织规则等。在这些领域,法律的指导观念是便利与效率,而非道德。(4)作用机制不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5)内容不同。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而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比如说,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的义务,却未赋予你向其索要报酬的权利。向被救起的落水者索要报酬往往被视为不道德。

道德与法律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其关系具体表现在:(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5、法制与法治的联系与区别

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不容混淆。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东西的完善和改造。(2)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产生和发展却不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3)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法律在各种社会调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不是当权者的任性。(4)实行法制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而实行法治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包括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内,都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

二者的联系在于: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6、如何培养和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要增强公民法律意识,主要应在端正普法指导思想,深化普法教育,加强法律防范意识,加强政法干部队伍建设,从源头抓好普法工作,舆论宣传工作等六方面下功夫。(具体由自已适当展开阐述。)

法理学作业3

第三编 法的创制 第四编 法的实现

一、名词解释

1、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2、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一种行为规则。

3、法的体系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系统的统一整体。

4、法的部门是指对一个现行法律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5、法的渊源(形式渊源)仅指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即一个行为规则通过什么方式产生,有何种外部形式才被认为是法律规范,具有法律规范的效力,并成为国家机关审理案件或处理问题的规范性依据。

6、法的实现是指法律规范在人们的行为中的具体落实,权利被享用,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

7、法的适用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和由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按照法律的规定运用国家权力调整和保护具体的社会关系的活动。

8、法律规范的效力是指法律规范的生效范围,即法律规范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对什么人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9、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10、法律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对法的创制和法的实施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

二、问答题

1、我国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

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是在法的制定的整个活动中贯彻始终的行为准则,它是指导思想的规范化和具体化,是指导思想体现的形式和落实的保证。

我国社会主义的立法,一般来说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2)合宪性和法制统一原则;(3)总结国内实践经验和借鉴外国经验相结合的原则;(4)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5)立足全局、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原则;(6)群众路线和专门机关工作相结合,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7)维护法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严肃性与及时创、改、废相结合的原则。

2、法的制定程序

法律制定程序即立法程序,广义的立法程序是指享有立法权的主体在制定、修改、补充 、废止以及认可各种规范性文件和法律规范过程中的工作方法、步骤和次序。狭义的立法程序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国会)在制定、修改、补充、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过程中的工作方法、步骤和次序。我国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法律的程序是:

(1)法律案的提出这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程序的第一阶段。所谓提出法律案,就是根据有关规定,享有相应职权的国家机关或个人向全人大或常委会提出关于制定、修改、废止法律的议案。这里的“法律”是狭义上的,不包括宪法。因为,宪法的修改有特别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64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议。”

(2)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审议是立法程序中关键性的阶段,也是立法程序的第二个阶段。审议法律案,就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就已经列入会议议程的法律案进行审查讨论。3.法律案的通过

 (3)通过法律案,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表决来决定法律草案能否成为正式法律的活动。这是立法程序中的重要一环。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法律案都是采用表决通过的方式进行的。

 (4)法律的公布公布法律,就是将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用一定方式和形式公之于众。宪法规定由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主席令载明该法律的制定机关、通过和施行日期。

3、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三个因素,假定,处理,制裁。(1)假定:法律规范中关于规范使用的条件的部分。(2)处理:法律规范中指明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部分。(3)制裁:法律规范中关于违反该规范后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的规范。

4、我国的主要法律部门

我国的法律部门主要包括:(1)宪法;(2)行政法;3.民法(民商);(4)刑法;(5)经济法与环境法;(6)诉讼法;(7)军事法;等等。这是对法律的一种分类,分类标准是法律的具体调整对象和调整机制。

5、我国法的渊源

我国法的渊源主要有以下几个:(1)宪法 在中国,全国人大监督宪法的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并监督宪法的实施,对违反宪法的行为予以追究。(2)法律法律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我们这里仅用狭义。在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法律的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基本法律,即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的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另一类为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即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的规范性文件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有权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在不同该法律基本原则相抵触的条件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具有规范性的决议、决定、规定、办法等,也属于“法律”类法的渊源。(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国务院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4)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是一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依法制定的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5)规章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从其制定机关而言可分为:一是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另一种是地方政府规章。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盛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6)特别行政区的法律特别行政法依法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除外交、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现行的法律基本不变,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七)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国际条约是指我国作为国际法主体同外国缔结的双边、多边协议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国际惯例是指以国际法院等各种国际裁决机构的判例所体现或确认的国际法规则和国际交往中形成的共同遵守的不成文的习惯。国际惯例是国际条约的补充。政策也是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之一。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完成一定时期任务而规定的活动准则。此外,在法学上一般也认为,习惯应视为我国法的非正式渊源。在当代中国,不采用判例法制度,判例不具有拘束力,不是法的正式渊源之一。但我国应当重视判例的作用。

6、法律关系的要素

法律关系的要素主要有:(1)法律关系的主体:自然人(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或法人(具有法律人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组织)(法律关系主体参加法律关系还有资格的限制,被称为权利能力或责任能力);(2)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共同所指的对象。与权利客体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一定利益的法律形式。客体主要类别: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3)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义务是法律调整的特有机制,是法律行为区别于道德行为最明显标志,也是法律和法律关系内容核心

法理学作业4

学习心得(严禁协雷同,不少于400字)

学习心得的答案,由于作业要求可以是学习法理学的方法技巧,可以是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也可以是对法理学课程的新认识。特别强调的是个人的观点,不得少于400字。其实只要做到两点就可以了,一要是自已的观点,不与别人雷同;二是确保字数四百以上。

请各位自已做一下,下面只是一例,仅供参考。

通过参加中央电大开放教育的法学专科《法理学》的学习,使我开始初步接触系统的法学知识,了解了许多法学基础知识,并为以后系统全面地深入学习法学专业课程奠定了基础。在这里我重点谈一下对“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法制的关系”的认识。

民主和法制是既平实又抽象的两个概念,我们几近耳熟能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无处不现。多少年来,为了民主和法制,多少人为之奋斗。然而,在生活中许多人对此却有所偏颇,要么认为想要怎么就怎么样,几近无法无天,要么是独裁统治,人们无任何自由与权利。这两种现象都将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割裂开来了。通过《法理学》课程的学习,我懂得了,民主与法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民主是法制的基础。因为,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只有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由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掌握政权,才谈得上制定出体现自己意志的法制。现代意义上的法制,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反对超越法律的特权。这种法制只存在于民主政体中,决不能存在于专制政体中。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原则。法制的民主原则是指在立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法制的种种环节上。都实行民主。坚持法制的民主原则是由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决定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力量源泉。充分发扬民主,使人民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方面都发挥作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就有成功的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不断完善、健全、发展。相应地,法制也必然随之发展、健全、完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社会主义法制确认社会主义民主。民主要得以存在、实现和发展.需要法制加以确认、肯定。社会主义法制规定社会主义民主的范围。社会主义法制规定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一方面法制规定实现民主的程序和方法,为人民行使各项民主权利提供有效措施。同时也规定对行使民主权利的制约,保障人民能正确地行使民主权利。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危害民主的违法犯罪行为,这就需要用法来制裁这些行为,使民主得到切实保障。同时,法制也是同官僚主义进行斗争的武器,通过这种斗争,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当然社会主义法制是轨道,在此基础上要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下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由此可见,任何割裂两者都是错误的。

2011春电大本科行管《公民文化》《区域经济学》《开放教育学习指南》《闽台区域文化》纸制形成性考核答案

第一次

一:名词解释

1、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行炎、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素。

2、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经济的显现,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和新观念。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特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因此,21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应有新的区域经济观。

4、国际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一体化。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办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

6、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成立之初是由12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非正式论坛组织,后来发展为一支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

二、问答

1、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

答:(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3)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所以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20世纪末的伟大创举。(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特区的设立。(5)把特区经济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将它作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系统地介绍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全面研究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条件以及经济特区的类型、模式及其运作机制。

2、经济区域与区域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经济区域要与区域经济相区别.

经济区域是指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它不仅包括量的方面,也包括质的方面,即经济社会结构,经济生活质量,经济社会效益等.具体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居民生活环境,经济社会结构,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提高.

二者的联系体现在:经济区域是人们经济活动的产物,经济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的经济活动,构成了区域经济的内容.

3、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及其特点是什么?

答: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特点有:

(1).具有较大影响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相当份额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多.

(2).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覆盖面趋于重叠,规模较大的组织与规模较小的组织齐头并进,而且是大组织中包括小组织的越来越多.

(3).发达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目虽不多,但建立的时间往往比较早,发展得比较成熟

4、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商品贸易规则有哪些?

1国民待遇2市场准人3取消关税4对进口和出口的限制5退税6海关手续费

5、阐述APEC制度创新的动力?

答:APEC即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制度创新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APEC原则框架创新.(2).APEC协商机制创新.(3).APEC推进方式创新.(4).APEC运作机制创新.(5).APEC活动内容创新. (6).APEC自由化体系创新

第二次

一:名词解释

1、经济特区: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法令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贸易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其他地区更开放、更灵活、享有更优惠政策的地区。

2、城市经济:现代城市,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又是国名经济和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依托,是区域经济组织的节点和载体,对区域经济的研究必然涉及对城市经济的研究。

3、科技工业园区:科技工业区具有人才.科技.知识优势,随着国家“211工程”和“国家知识创新系统工程”试点的实施,特别是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启动,国家的战略资源与创新资源有一次在中关村聚集,为科技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总部经济:区域经济研究的范畴,它是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突破和战略转移,也是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产物。

5、经济效应:不同资源优势的区域通过价值链不同功能的再分工进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达到共赢结果。

6、区域经济发展梯度:指在地图上表现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以及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渡的空间变化历程。

7、回程效应:是在极化效应作用的同时,作为扩展效应的对立物而起作用的。

二、问答

1、经济特区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答:经济特区的具体类型有以下七类:

1、贸易型的经济特区;2、工业型的经济特区;3、工贸结合型的经济特区;4、科技型的经济特区;5、金融型的经济特区;6、旅游型的经济特区;7、综合型的经济特区。

2、国内综合经济区划的基本原则?

答:(1)国民经济需要和区域条件相结合的原则;

(2)专业化分工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3)经济中心和吸引范围相结合的原则;

(4)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域相协调的原则;

(5)经济区域与民族聚居区相协调的原则;

(6)经济现状与发展远景相结合的原则;

(7)国内劳动地域分工与国际分工相结合的原则.

3、如何用经济学理论解释总部经济现象?

答:1、总部经济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范畴。2、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形态具有替代市场实现交易和配置资源的功能。3、现代大型公司是一个宠大、开放的体系。4、现代大型公司内部组织层次结构有多种形态。5、“替代函数模型:的建立;6、企业在发展中对于战略资源的需求上升。

4、阐述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的主要论点?

答:区域经济学者把生命循环论引用到区域经济学中,创造了区域经济梯度转移论。他们的主要论点有:

第一,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优劣。而产业结构的优劣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主导专业化部门在工业生命循环中所处的阶段。

第二,创新活动,包括新产业部门、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生产管理与组织方法等大都发源于高梯度地区,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循环阶段的变化,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第三,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创新在空间上的扩展主要有局部范围的与大范围的两种形式。

第三次

一:名词解释

1、辐射理论: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地区与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之间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要素的流动和转移,以及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替代与现代化相悖的旧习惯势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

2、点辐射:一般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如同平静的水面上投入一块石头,产生的波浪由中心向外扩散,逐步扩散到较远的地区即为点辐射。

3、线辐射: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边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地带为辐射的带状源,向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推开。

4、面辐射:点辐射和线辐射大大加快了辐射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现代化进程。其结果,就会形成以中心城市或辐射干线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

5、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要素之一,产业结构分析和评价是其合理化的基础。

6、二重结构:有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量上讲的,指在产业结构中,一方面存在着少数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一方面存在着数量和比重很大的中小企业;二是从质上讲的,指在产业结构中,一方面是少数占垄断地位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一方面是带有前资本主义特征或自然经济特征的中小企业

7、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

二、问答:

1、举例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中线辐射的例子?

答:线辐射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边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地带为辐射的带状源,向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推开。长江下游的城市如上海、南京、苏州、无锡等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现代化进程就比上游的城市如重庆、宜昌等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现代化进程为快。沿海的路地带是指与海洋相接触的海岸线形成的幅射线,如丹东、大连、营口、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上海、福州、厦门、深圳、珠海、香港、澳门、北海等城市构成了中国的海岸线辐射区域这些地区辐射的特点不同于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边地区的辐射。

2、简述梯度推进理论的缺陷?

答:梯度推进理论对中国目前的地区状况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存在严重的缺陷,不能作为中国制度经济发展战略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依据。进一步分析如下:

(1)按照梯度推进理论把中国划分成东部发达地区、中部欠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是比较粗略的一种划分方法。

(2)按照梯度推进理论划分方法,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忽略了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双向性。

(3)梯度推理理论忽略了同一地区之内的经济互补性。

(4)从长期来看,如果西部落后地区等到东部发达地区带动中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后再得到推动力,那么,必然延误西部落后地区和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中国的地区差距将在很长时期内进一步扩大,这会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花进程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5)从理论上来看,梯度推进理论忽略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互动性。

3、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导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利用新技术改造现有传统产业;(2)建设和发展高技术产业;(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4)抓好区域农村产业结构的总体改造.

4、在可持续发展中如何才能够自觉地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四大系统的协调关系进行有效的调节和管理?

答:1、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企业将成为投资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2、影响环境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3、要做到“边发展,边治理”,首先要解决一系列核算问题,以及与核算有关的检测机制与价格机制的建立。总之,应根据现实具体情况,区别不通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使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第四次

一:名词解释

1、区域差异:区位理论发展了确定各种经济活动应在何处进行的原则。经济活动的区位是事先确定的,而是服从于经济选择。

2、地域分工:是指分离出来的部门在一定地域上的组合。

3、区域开放度:用外贸依存度、外资总投资比重来度量。

4、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综合性范畴,不可能用一个或几个指标就能全面反映。从横向上看,它是指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经济各方面的综合发展状况;从纵向上看,它表现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5、区域经济开发:结合本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及各地区的特点,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区域经济开发战略和地区发展规划。

二、问答:

1、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有何不同?

答:绝对优势理论把区域仅仅视为商品生产的区位,忽视了它作为一个综合主体具有整体利益的作用.因而,区域的竞争被认为实质上是商品的竞争,必然受竞争法则的支配.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区域是一个具有整体利益的综合体,区域的竞争是在收支平衡前提下的竞争,因而受相对竞争法则的支配.比较优势理论的影响比绝对优势理论更广,更深远,一直持续至今,在区域分工和贸易理论中仍然占统治地位.

2、试述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答:(1)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指标;(2)应考虑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作用和应用条件;(3)要考虑产出又要考虑投入;(4)目的性和可行性原则.

3、日本东京的区域经济再开发对我国特大城市的发展有哪些参考价值?

答:1959年日本制定了《关于东京首都圈建成区控制发展工业法》,严格限制在东京市区新建和扩建工厂,并鼓励搞能耗及重污染工业企业向周围郊区搬迁。其疏散市区工业的具体办法是,建立“工业团地”,即根据规划建造工业用地,建设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设施,吸引工业群来此布局。2、大量迁出公害严重的企业,使东京的环境污染、工业密度及工业结构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为城市改造奠定了基础。3、东京进行城市改造的另一点是加强城市的立体化建设,解决用地紧张问题。主要战略是向空中、地下和海上发展。4、东京在实施城市改造过程中,在周围嘎展起一批中小城市,这些城市具体明确的功能,与东京联系十分方便,发展十分迅速。5、东京城市改造主要是解决工业过度集中、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用地紧张和环境恶化等问题。

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生产管理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的答案

农村经济管理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农村经济管理作业1

一、 名词解释

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生产时间是指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入农也生产开始,至农产品收获为止所需的时间。它是由农业生物的自然生长时间决定的。劳动时间则是指劳动者利用劳动资料作用与劳动对象的时间。

决策:决策就是择优,是指根据预定的目标,做出行动的决定。决策是一个过程,即决策要经过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确立目标,拟订方案,分析评价,最后选定方案,以及跟踪检查决策方案的执行情况等一系列活动。

土地制度:也叫土地所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土地所有关系的总称。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社区合作组织内部的一种责任制形式。在农业生产中农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承包经营集体的土地和其他大型生产资料,按照合同规定自主地进行生产和经营,其经营收入除按合同规定上缴一小部分给集体及缴纳国家税金外,全部归于农户。集体作为发包方除进行必要的协调管理和经营某些工副业外,只为农户提供生产服务。

股份合作制:是指把合作制成员参加劳动、按劳分配和提取公共积累与股份制筹集资金、按股分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

二、 填空题

1、 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外汇贡献

2、 阶段性、结构性、地区性

3、 国家、集体、个人

4、 国情、社会政治制度、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5、 所有权、经营权、劳动方式、分配方式

6、 组织功能、中介功能、载体功能、服务功能

三、 问答题

1.简述农业的特点。

(1)自然再生产与经济生产的交织是农业的基本特点

(2)农业生产必须遵循生物学规律进行(3)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4)农业生产在空间是具有分散性 (5)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很大

(6)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生产时间不相一致 (7)农业生产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

(8)农业生产的综合性 (9)农产品是人们的基本生活资料

2.在发达国家经济开始起步时,大都选择了优先工业的发展道路,为什么?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最主要的生产部分。其产值和劳动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料原始积累主要来自农民剩余的转移。农业对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所作出的牺牲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

的要求。

3.为什么说社会心理方法是农村经济管理方法的补充?

社会心理方法的依据社会心理的特点而来的,而每种具体的社会心理方法作用的效果都是比较有限的,不能过分地夸大它的作用。社会心理方法有以下的局限性:

(1) 所管的直接对象是人们的意识,不是人们的经济行为,也不是人们的经济利益。因为,它不所代替行政方法对人们的工作进行直接的控制和干预,保证经济活动按一定要求进行直接的调节,左右人们的经济活动。

(2) 它管的是人们的意识中的社会心理方面,它不能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人们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保证经济活动的社会主义方向。单纯地依靠这种方法,容易产生过分强调暂时和局部的需要,使某些必要的方向、原则不能贯彻。

4 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应采取哪些措施?

(1) 根据各农户经管状况,合作社集体经济的实力情况,为不同农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和帮助,克服家庭生产的困难。

(2) 完善承包合同。在合同上要明确规定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明确发包方和承包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使承包合同规范化。

(3) 稳定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以后要稳定土地使用权,不能轻易变动,以利农户对土地的长期投资。

(4) 鼓励土地使用权转让。土地对我国农民一方面是进行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另一方面也是农民取得生产资料的依赖和来源,起着保险和福利的作用,所以农民不愿意放弃土地使用权。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应鼓励已不从事农业生产而从事其他产业并能取得稳定收入的农民放弃土地使用权,把土地转让给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经营,以扩大农户土地经营面积,提高规模效益。为了促进其转让,可以制定一些鼓励性措施。

(5) 鼓励和帮助承包农民发展家庭经济,如发展家庭手工业、商业、运输业,利用家庭发展果树、蔬菜、养殖畜禽、各种林产等。家庭经济发展了也会反过来支援承包部分的经营。

(6) 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确认和保护家庭经营的独立生产地位、法人地位,保护社员的承包权利。

5 我国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

农村社区合作经济是指以农村为范围,以集体所有的土地为基础的合作经济组织。它不是生产的直接组织者,而是更多地负责处理有关的经济行政事务和提供服务。

(1) 土地的农民集体占有关系是社区合作经济组织赖以建立的基础;

(2) 农户作为土地的使用者,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

(3) 村委会、党支部与社区合作组织这几套组织在功能和人员上很难分开;

(4) 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在这个统一的名称下差异很大。有的具有相当雄厚的经济实力,需要有相应的载体来开展生产和交易活动;但有相当一部分社区只是名义上的,并无经济实力开展活动。

农村经济管理作业2

一、名称解释

劳动生产率:是表示劳动者的生产效果和能力的指标,它表示劳动力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通常用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计算

土地产权:是指由土地制度界定的关于土地这一财产的一切权力的总和,包括土地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处罚权。

合同:是平等主要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不变的生产要素中去时,随着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产品是边际产量是先增加后减少的。

二、填空题

1、16~60、16~55 2、数量、质量 3、合法性、真实性、可行性

4、农业、农村、农民

三、问答题

1.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现阶段,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有:1、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状况不能适应转移的需要;2、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障碍;3、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断降低;4、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大障碍;5、城市化进程的滞后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受阻6、人口的阻滞效应明显。

2.简述完善我国土地承包的基本政策。

1、第一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期再延长30年。农村集体土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是一项长期不变的政策。2、提倡在承包期内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3、条件具备的地方,在农民完全自愿的基础上,可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4、不能随意打破原生产队土地所有权界限。5、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和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允许承包土地自愿有偿流转。6、清理整顿“两田制”。7、处理好机动田的关系。8、家庭承包土地的承包费,要遵照中央有关政策和减轻农民负担的规定严格管理。

3.农业承包合同的当事人具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1、发包方的权利

发包方的权利手法律保护,同时它是承包方的义务,受法律约束。包括:(1)对标的所有权;(2)按合同规定收取承包金;(3)对发包资产的监督管理权等

2、承包方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但它同时又是发包方的义务,受法律约束。(1)经营自主权;(2)收益权(3)产品处理权;(4)合同或法律规定的转包和转让权;(5)优先承包权;(6)继承权;(7)接受发包方服务等权利。

4.怎样界定无效合同?无效合同怎样处理?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确定为无效承包合同:(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2)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3)发包方无权发包的;(4)滥用职权或者采取欺诈、胁迫和其他不正当手段订立的。无效合同从合同订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无效合同的处理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尚未开始履行的,不得履行。(2)合同被确认无效后,正在履行的,按照有利于生产、减少损失的原则,由无效合同确认机关确认停止履行的时间。(3)确认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4)无效合同给对方造成的经济损失,应由有过错的一方赔偿;双方都有过错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5.什么样的合同可以解除?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情况或客观情况有变,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变更或解除合同,但要依法办理。(1)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且不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2)订立承包合同依据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承包合同无法履行的;(3)承包的土地被依法征用和占用的;(4)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致使承包合同部分或者全部无法履行的;(5)一方当事人严重违反承包合同,致使承包合同部分或者全部无法履行的;(6)承包放丧失劳动或经营能力,无法完成承包合同规定的义务的。

6.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

(一)农业自身原因引起差距拉大,1、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民增收困难;2、农村中非农产业不发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3、农村剩余劳动力涌现,造成农民收入低且增长缓慢;4、农民负担重;。

(二)城乡收入差异的深层原因,1、国家政策及体制因素;2、落后的二元结构;3、农业财政投入的有限和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的缺陷;4、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的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来源;5、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和农民自身素质有限;6、城镇化水平低;7、农民负担重;8、加入WTO的冲击

农村经济管理作业3

一、选择题

1、B 2、C 3、A 4、B 5、A 6、A

二、问答题

1.简述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因素。

1、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格;2、需求弹性影响商品价格;3、心理因素影响农产品价格;4、竞争影响商品价格;5、政府行为干预农产品价格

2.怎样选择农产品促销策略?

1、使用价格策略,选定合适价格,参与市场竞争;2、选择适宜的推销技巧,扩大农产品销售水平;3、迎合消费者的购买心理,选择不同的营销策略;4、分析消费者的购物习惯,采取适合的营销策略;5、搞好售后服务,扩大经营者的影响;6、做好广告宣传,扩大产品知名度。

3.简述我国伏季休渔制度的发展过程。

伏季休渔制度是现阶段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保护渔业资源的有效措施。伏季休渔制度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70年代以来,由于盲目增船增网,滥渔滥捕,传统经济鱼类资源明显恶化。1979年浙江省水产局率先提出伏季休渔,实行8~10月拖网伏休3个月。1980年国家规定整个东海区群众渔业实行7~10月伏休,国营渔船不休,实行幼鱼比例检查。其后,农业部分别在1987年、1992年、1995年、1998年和1999年对伏季休渔制度进行了多次修改。

4.哪些动物、动物产品是国家禁止经营的?

一是封锁疫区内于所发生动物疫病有关的;二是疫区内易感染的;三是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四是染疫的;五是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六是其他不符合国家有关动物防疫规定的。

5.试述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原则和内容。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是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具体内容为:1、会计工作的合法性,可靠性和有效性;2、财产的验证和集体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3、财务收支和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4、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5、承包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情况;6、收益(利润)分配情况;7、村提留、乡统筹费和其他集体资金的预算、提取和使用情况;8、义务工、劳动积累工使用情况;9、负责人任期目标和离任经济责任;10、由有关部门代管的集体资金使用情况;1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集体融资组织的资金收支、分配情况及其经济效益;12、由本级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委托的其他审计事项。

6.乡镇企业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1、从投资主体看,乡镇企业必须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2、从设立地域看,乡镇企业是以乡镇(包括所辖村)为企业的设立地域;3、从服务、建农看,乡镇企业必须承担支援农业的义务。

7.怎样评价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

(1)股份有限公司:有利之处:1、迅速聚集资本的最便利的形式;2、有利于分散股东的投资风险;3、有利于社会监督。不利之处:1、不易设立;2、容易暴露自己的商业秘密;3、小股东的利益不易得到保护;4、大多数股东缺乏责任感。(2)有限责任公司:有利之处:1、设立简便;2、便于股东控制。不利之处:1、不便于募集大量资本;2、股东转让股份受限制,不易规避风险。

8.龙头企业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1、生产、加工、销售诸环节是否以某种稳定的经济关系有机结合为一体化经营;2、生产、加工、销售诸环节在一体化经营中是否真正形成相互促进的内部利益机制;3、农民是否从农业产业中得到好处。

9.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哪几种形式,它有什么特点?

农业产业经营的形式主要有:“龙头”企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1)“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特点:“龙头”企业与农产品基地和农户结成紧密的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体系,其最主要和最普遍的联结方式是合同契约。(2)市场带动型:是通过专业市场与生产基地或农户直接沟通,以合同形式或联合体形式,将农户纳入市场体系。(3)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把农业产业化组织中企业与农户通过股份的形式,使两个独立的利益主体变成一个利益主体,对外讲求经济效益,对内不以营利为目的,实行盈余返还,开展多样化的服务。(4)中介组织带动型:是以中介组织为依托的农产业化经营,目前主要是行业协会。

农村经济管理作业4

一、名词解释

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买方市场是指在买方力量的制导下运行的市场,买方在交易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卖方市场是指在卖方力量的制导下运行的市场,卖方在交易中居于支配地位。

经济效益:是指农业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有效成果与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量的比较。

成本:劳动占用或消耗。

现代农业:指的是它实现了全面机械化,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中广泛应用,生产经营达到高度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和企业化,农业生产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业劳动生产变得到大幅度提高。]

全面小康: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2、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低于35%;3、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35%;4、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5、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60%;6、万人中农业科技认数为4人;7、农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0.3~0.4;8、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年;9、平均预期寿命75岁;10、恩格尔系数0.4以下;11、居住质量指数75%;12、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7%;13、农村生活信息化程度60%;14、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为85%;15、农民社会安全满意度85%;16、常用耕地面积动态平衡;17、森林覆盖率23%;18、万元农业GDP用水量1500立方米。

二、问答题

1.农村经济决策的基本方法。

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2.农业经济效益形成的特点。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征,决定了其效益形成也有它自己的特点。1、效益形成收自然因素影响,从而风险大;2、效益形成周期长,产品种类复杂;3、农业生产对市场反应慢,适应性差;4、效益项目繁杂、分散。

3.试述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1) 生产条件现代化;(2)生产技术科学化;(3)生产组织社会化;(4)生态环境可持续化。

5.农村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的构成与农村全面小康的具体目标。

农村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由6个方面18个评价标志构成,涉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民主法制,自然资源等6大方面,包括: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人口素质指标,社会质量指标,民主法制指标,可持续发展指标,农村全面小康的具体目标: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2、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低于35%;3、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35%;4、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5、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60%;6、万人中农业科技认数为4人;7、农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0.3~0.4;8、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年;9、平均预期寿命75岁;10、恩格尔系数0.4以下;11、居住质量指数75%;12、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7%;13、农村生活信息化程度60%;14、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为85%;15、农民社会安全满意度85%;16、常用耕地面积动态平衡;17、森林覆盖率23%;18、万元农业GDP用水量1500立方米。

6.(1)盈亏平衡点的产量=500000/(25-15)=50000件

(2)1000000=25x-500000-15 盈利100万元的产品产量=1500000/10=150000件

(3)经营安全率=(实际生产销量-盈亏平衡点产量)/实际生产量*100%

=(10万-5万)/10万=50%

希望帮到你!


原文链接:https://527256.com/23307.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6 23:16:45  回复
学媒体,网上教学、网上辅导以及网络课程等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在电大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参加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有必要变革自己的学习观念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6 23:21:33  回复
便,发展十分迅速。5、东京城市改造主要是解决工业过度集中、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用地紧张和环境恶化等问题。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生产管理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的答案农村经济管理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农村经济管理作业1一、 名词解释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生产时间是指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入农也生产开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7 09:43:45  回复
律的法学所研究的范围也就十分广泛,从而形成若干分支学科。这些分支学科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知识系统就是法学体系。2、法理学是在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7 10:01:46  回复
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4、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5、承包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情况;6、收益(利润)分配情况;7、村提留、乡统筹费和其他集体资金的预算、提取和使用情况;8、义务工、劳动积累工使用情况;9、负责人任期目标和离任经济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