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实体产业融资

本文目录一览:

实体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实体经济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需要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的结合,这也是实体店进入新零售的最好方式。发展实体经济是一国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是构建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当今社会,人们的创业思维存在很大的误区。互联网电子商务创业被称为“虚拟经济”,实体店创业被称为“实体经济”。

事实上,互联网更像是“知识”,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工具和技能,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是同根同源的,它们依赖于不同商品和消费者的“买卖”过程,并作为一种商业营销模式而生存。

如今的实体店需要适应市场多层次消费需求的“巨变”,这已经模糊了“电子商务”创业与“实体”创业的界限。

过去,没有实体店我们就不能购物。商店商户需要进入商店市场和步行街赚取利润。现在你可以在网上购物,你可以比较三家商店,这大大增加了便利性,实体店变得岌岌可危。

功能

1. 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功能。

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总要吃饭、穿衣、行动、居住、看病、休闲等,而保证这些活动得以继续进行的基础,则是各式各样的生活资料。那么,这些生活资料是由各式各样的实体经济生产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各式各样的消费活动也就得不到保障。

2. 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功能。

同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存,而且更要发展,亦即人们不仅要生活,而且还要生活得更好。保证人们生活得更好的物质条件,是由各式各样的更高水平的实体经济创造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更高级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

3. 增强人的综合素质的功能。

再同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活得更好,而且还要使自己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增强,如果实体经济的一些特殊活动形式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也同样会从根本上失去增强综合素质的根基。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为什么经济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现象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现象经常发生。以股票市场为例,1998-2000年美国新经济泡沫时期,纳斯达克指数从一千六百点最高涨到五千点,而实体经济在此期间并没有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股票市场的这种现象就像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所说的“非理性繁荣”,其结果是,十几年后的今天,纳斯达克指数还没有回到历史高点。

债券市场也是如此。2000年新经济泡沫破灭后,美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在长达六、七年的时间里实行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信贷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尤其是从2003年开始,宽松的信贷条件和日益膨胀的住房泡沫导致次级房贷盛行,至2008年泡沫破裂,引发近百年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直到今天我们还能感受到这场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

外汇市场这一特征更加明显。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目前每天全球外汇交易量约为五万亿美元,2013年全年预计达到一千四百万亿美元,但其中真正为了满足贸易需求的交易还不到1%。这样的市场显然不够合理,外汇市场已经脱离了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中国也出现了金融发展脱离实体经济的情况。2008年以前,中国的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大致匹配。之后受次贷危机影响,出现了明显背离,银行资产的增量高于名义GDP增量达26%。同时由于金融深化不足,银行又忽略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据统计,中国小微企业约占经济总量的60%,就业人数的75%,上缴利润的40%,但是获得的贷款仅占银行贷款总量的18% 。

影子银行的增速更为惊人,2007年至今,中国名义GDP增长了2倍,而理财产品规模增长了近14倍,很难说影子银行的这种增速匹配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债务规模的快速膨胀为未来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埋下了一定隐患。据美国资产管理公司桥水统计,中国目前整体债务规模(包括政府、企业、个人债务)占GDP的比例约为225%。从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看,随着经济体的逐步成熟,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其债务会逐渐积累,因此成熟经济体的债务水平较新兴经济体略高。而我们目前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居新兴经济体前列,意味着提前透支了未来发展的潜力。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保险资产量在不断增长的同时,赔付率却不断下降。这说明保险公司追求自身利润的增长,而不是尽力提供真正的保障。过去十年,我国名义GDP增长了4倍,外汇储备却增长了9倍等。以上现象均说明,我们的金融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原因

造成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是委托代理关系问题。理论上,金融体系应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而实际经营管理中,由于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金融机构往往以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种目标差异,往往导致行为错配,出现金融机构背离实体经济利益的情况,甚至给实体经济制造麻烦。这就是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激励不相容问题。

二是外部性问题。金融活动的效益通常不能完全反映其外部性影响。一个奇特的现象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即使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得到金融体系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由于融资渠道狭窄,很多优质的小微企业无法发展壮大,满足社会需求。这是因为,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由于规模大,信用状况稳定,从贷款收益和风险的角度考虑,往往是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但它们造成的污染和资源浪费等成本并没有纳入金融体系的考核。小微企业因为缺少资金而损失的社会效益也不会全面、直接地反映在金融活动的成本和效益中。

三是信息不对称。许多市场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信息不对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信息披露较少,金融机构有时很难深入了解企业的准确情况和真实需求。比如,对历史较短、规模有限的小微企业,金融机构很难充分掌握其经营变化和信用状况等信息,因此不敢轻易发放贷款,导致小微企业出现贷款难的问题;二是由于金融创新的推进,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企业常常无法准确把握这些产品复杂的结构和风险。2008年,中信泰富跟银行签订累计期权合约的初衷是对冲汇率风险,但由于对产品的结构和风险认识不足,最后导致巨亏。

四是不完全竞争。由于政府管制较严、技术壁垒较高、前期投入较大等原因,金融行业存在较高的进入门槛。固有的规模经济效应形成后,市场竞争程度自然下降,容易形成垄断。处于垄断地位的金融机构往往以自身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必然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从而离实体经济需求越来越远。

五是金融市场参与者非完全理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市场有效,市场有效的基础是参与者要理性,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金融市场与其他要素市场相比有一个不同的特征。劳动力、商品、土地等市场交换的标的是实物要素,但在交易过程中受制于媒介,也就是货币的可获取性,因而交易活动容易受到控制和调整。而金融交易的标的本身就是资本,即货币。由于交易活动的标的和媒介合为一体,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调节和控制,加上技术进步不断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提高金融交易的效率,在人们不理性的行为驱使下,极容易造成金融体系自我膨胀,脱离实体经济运行,最后对实体经济形成冲击。

如何解决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问题

有什么方法能解决这些市场机制失灵的问题,让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呢?

首先,要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管。金融行业对经济体系的运转至关重要,应该像监管水、电和煤气等公用事业一样,对金融行业进行有效的监管。要更好地设计激励机制,使得金融机构在优化自身效益的同时,实现实体经济的预期效用最大化。

其次,考核过程中要综合考量金融机构的社会效益,不能仅以利润率为考核目标。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金融只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资本要素交易平台。金融交易过程本身不能创造社会财富。为解决金融机构的外部性问题,要始终坚持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和谐共生、互促共赢的理念,综合考量金融机构的社会效益,避免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自我繁荣和发展。

第三,对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等新生事物持开放态度。金融体系正常运转的前提是正确识别市场参与者信用。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等技术,为信息的收集、存储和整理提供了一个更大、更快、更有效率的平台,并且让这些信息更流畅地匹配起来。通过运用这些技术,金融机构就可以更好地辨识出个人和企业的行为特征,从而对其信用状况合理评估。互联网还有助于借贷双方利益捆绑。例如,由淘宝提供贷款的小微企业大多都是依赖淘宝的卖家,通过这种信用质押,自然而然地实现了淘宝和商家的利益捆绑。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将会得到改善。

第四,打破垄断,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广大中小微企业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由于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和服务,对大型金融机构的边际效用有限,还会增加运营成本,大型金融机构从经济上没有动力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和服务。所以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我们要鼓励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鼓励他们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最后,增加金融交易的摩擦成本。金融交易成本过低将助推金融机构的非理性繁荣和膨胀,还会导致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金融市场中有很多聪明的头脑,他们原来是物理、化学或数学专家,最后都加入到金融交易这样一个“零和游戏”中来。如果把现在外汇市场的交易量由日均五万亿降到一万亿,估计不会对实体经济的用汇需求产生很大负面影响,但能解放出不少宝贵的劳动力。这些原本参与外汇交易的聪明人,如果能转而在物理、化学和数学上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创造,将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防止资金空转套利“降息”迎来窗口期

6月共有74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央行料于15日左右一次性续做本月到期MLF。市场人士预期,目前是较为关键的政策观察期,央行将保持货币调控的灵活适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力度或以微调为主。

在4月以来的较长一段时期内,央行货币调控操作节奏明显放缓,市场一度担忧可能收紧,短端市场利率也有所抬升。实际上,不管是从基本面还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协同发力的角度看,货币调控都不太可能转向。

从基本面看,“六保”“六稳”压力颇大,货币调控仍需持续发力。5月PPI同比下跌3.7%,降幅较上月扩大,实体经济复苏尚有很长一段路。再加上海外疫情发展以及国内局部地区疫情防控压力加大,包括货币调控在内的宏观调控举措都将处于随时加码状态。

从政策传导看,“宽信用”需要“宽货币”助力。央行数据显示,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8万亿元,同比多增2984亿元;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加5305亿元。这表明实体融资需求仍然强劲,“宽信用”将继续发力。虽然近期“宽信用”成为重点,但其能够延续的前提是资金利率维持低水平、流动性保持充裕状态。2月以来,央行投放万亿量级流动性,并多次下调MLF和逆回购操作利率,资金利率下行明显,这进一步传导至实体经济,具体体现在LPR和债券发行利率下行等方面。6月初,为进一步助力“宽信用”,央行创设直达实体的新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强调,两项新的政策工具与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降息降准政策工具并不矛盾。

此外,财政发力也需要货币政策护航。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扩容、特别国债将发行,再加上赤字规模调升,如果离开了货币政策的配合,仅政府债券缴款金额就会达到数万亿元,势必对银行间流动性造成巨大冲击。近期就出现了类似的情况。5月有超万亿元地方债发行,即使前期短端利率屡创新低,但在大额缴款冲击下,7天期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一度触及2.2%,接近同期限政策利率水平。

近期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充分体现了“灵活适度”特点。4月以来,资金利率大幅下行而出现“空转套利”等现象,对此,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对结构性存款“压量控价”,堵住套利通道。5月末,资金利率上行、政府债券密集发行引出了暂停近两个月的逆回购操作,短端利率突破同期限政策利率的势头得到遏制。自重启后截至目前,逆回购操作呈现“常态化”特征,央行在6月头两周内有7个交易日都开展了逆回购操作。

因此,“宽货币”方向不改、前期制约因素被削弱、流动性投放持续,又恰逢大额到期MLF将被续做,15日乃至本周将是货币调控会否有进一步宽松举措的重要观察时点。

疫情发生以来,货币调控重心适时转变,从应对疫情冲击、加强逆周期调节、引导利率下行,到防止资金空转以及强化“宽信用”,彰显灵活性特征。未来,央行将综合考虑经济恢复情况、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以及货币政策制约条件等因素,适时开展“宽松”操作,降准、降息仍有可能,力度或以微调为主。

金融如何赋能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在4月11日的博鳌亚洲论坛上,由新华网思客、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新华网海南分公司承办的思客会在海南博鳌举办。其间,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研究所所长吴晓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围绕实体经济发展与金融力量展开了一场妙语频发、思想交锋不断的深度探讨。

实体经济在未来五到十年将有质的提升

“中国实体经济在未来五到十年之内会有一个质的提高。”李稻葵在思客会上表示。

李稻葵作出上述判断是基于三大因素。一是当前世界实体经济正处在回升的起点,美国、欧洲、新兴经济体国家都处在回升阶段,预计未来五到十年,全球实体经济有望保持相对稳健的回升态势,中国实体经济要抓住这个机遇;二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正在改变世界的投资面貌,虽然人工智能不能立马改变人们的生活,但以新科技为主题的投资会“蜂拥而至”,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第三个因素最重要,中国实体经济能实现质的提高就在于实体经济的布局,中国经济是当今世界实体经济布局最完善的经济,既生产草鞋,也生产上万元的高端皮鞋;既生产最简单的自行车,也生产复杂的高铁、火箭、发射卫星以及大飞机,如此完善的布局,这是全球经济没有的。

说到企业的发展,我们不得不提金融的力量,金融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也只有在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过程中才能找到自己发展的机遇。李稻葵认为防控风险是未来五到十年金融领域要做好的第一件事。消灭、化解不良资产正是防控金融风险的根本。

目前金融监管常常用“堵渠道”的方法,但是“堵渠道”容易引发一些好企业通过正常渠道无法获得资金的问题,这样一来这些企业就要通过其他渠道借钱,资金压力也就随之转移到其他行业。

所以防范风险需要转变思路。李稻葵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不良资产是金融体系的肿瘤,现在要把这个肿瘤干掉。要消灭掉那些不断吸纳我们金融资产的坏的投资项目。该重组就重组,该关门就关门,该转给财政的就转给财政。这才是金融监管的根本,一定要把坏资产清理掉。”

吴晓求则聚焦了“在改革开放中管控金融风险”这一话题,他认为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是必然的,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金融风险,但又不能在停止中静态地控制金融风险。随着整个市场的开放,整个金融行业结构和金融业态会发生变化,风险也会变化。现在的风险已由以机构为主,变成机构和市场风险并重,这个时候,市场风险的重要性骤然加大。

吴晓求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也赞同李稻葵“堵渠道”不是监管重点的观点。“因为金融风险发生了立体化的变化,所以光堵渠道是没有用的。”未来中国的金融风险是立体的、高度流动的、市场化的,甚至是有国际传递性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风险了。

张燕生:要想解决目前企业的高杠杆,核心问题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

防风险的关键是“去杠杆”。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是重中之重。张燕生指出,“要想解决目前企业的高杠杆,尤其是国有企业,核心问题还是全面深化改革”。

张燕生认为,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如何解决其资本金问题,如何成为充分竞争市场中有效率的企业,如何对其非商业活动做一个更好的制度安排等,这些都需要全面的改革来实现。

快刀斩乱麻,加快金融监管改革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支柱,振兴实体经济,制造业是主战场。管清友指出,未来十年是我们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企业做强做大的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核心在于制造业。我们已经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纲领,怎么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金融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几乎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力量。在这十年我们要完成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变,完成大量境外上市企业向境内市场的转变,要完成监管机构大框架的改革,要完成发行制度、交易制度的改革……这十年时间很紧张,我们需要快刀斩乱麻,要尽快完成这个转变,以便给“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提供金融力量。

管清友:未来十年是我们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企业做强做大的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核心在于制造业。

境外上市企业怎么样能够大规模地转向境内上市?最近几个举措,比如独角兽回归A股,市场上也有非常多的评价,目前来看,管清友认为这个方式不足以解决所谓大量的中国企业在境内上市的问题。尽管现在已经形成了所谓大监管的格局,但是在很多具体业务上还面临着多头管理、监管缝隙过大的问题。什么叫监管缝隙?就是监管层自由裁量的余地太大,法治化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加快推进金融监管改革是十年窗口期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的改革,依托现在沪深两家交易所来完成这个使命是非常困难的。未来需要通过增量改革去倒逼存量的改革,这也解决了现在面临的大量企业境外上市,包括类似于同股不同权的企业无法接纳的问题。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之一。李稻葵主张金融体系多元化,认为这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

“我们金融体系太单薄,现在银行吸纳现金的量非常大,大量的贷款是经过银行出去的。银行是一个渠道,我们人为强迫很多贷款必须通过银行走,只要不通过银行,就好像你是歪门邪道,就是影子银行。从这个方面看,我们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打开渠道。”李稻葵强调,这里有一个误区,很多企业家总觉得上市是唯一的成功标志。坦率地讲,不一定所有的企业

都适合上市,上市是美国市场经济的玩法,其他市场经济,比如德国,有大量的非上市企业长期都是家族或者投资者控制的,非常稳健,比如轮胎行业做得最好的是米其林,但是它不上市。所以企业应该把大量的资金用来搞研发,才能靠科技领先,变成全球品牌。

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业处在一种脱实向虚的局面,吴晓求认为不要把金融业态的创新视为金融脱虚向实的表现,业态的创新是金融创新的必然趋势,是为了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金融有它自己的规则,当企业所在的领域信用非常差的时候,一定会出现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因为资金的价格和信用是相匹配的。除非是基于大数据平台之后,发现虽然是小微企业但是信用也很好,那它融资贵的问题也能解决,

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不仅仅是提供融资,最重要的是财富管理,又被称之为风险管理。吴晓求表示金融还要为实体经济提供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这需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才能实现。现在人们的眼睛一直盯着金融要为企业提供投融资,而忽视了金融服务这个重要的环节。

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随着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储蓄的不断上升会限制生产投资的增长,使许多生产过程因缺乏投资被困在没有经济效益的规模上。虚拟经济则可以其流动性和高获利性吸引大量暂时闲置和零散的资本投入到股票、债券和金融衍生品等虚拟资本上,全社会的沉淀资本就由此投入到实体经济中满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的资金需要。如银行系统通过储蓄存款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由贷款、投资等方式让企业在证券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票据、可转换债券等金融工具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满足其进一步发展之需。由于金融市场上融资渠道的拓宽、融资技术的提高、融资成本的下降,使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更通畅、更便捷,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融资支持。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2-2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原文链接:https://527256.com/22911.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6 21:28:11  回复
非常大,大量的贷款是经过银行出去的。银行是一个渠道,我们人为强迫很多贷款必须通过银行走,只要不通过银行,就好像你是歪门邪道,就是影子银行。从这个方面看,我们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打开渠道。”李稻葵强调,这里有一个误区,很多企业家总觉得上市是唯一的成功标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