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及民营经济考核-工业考核指标

本文目录一览:

我市发布“民营经济25条”为民企解难题

打好打赢营商环境翻身仗

近日,针对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日益突出的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等瓶颈问题,我市出台《汕头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精简优化政务服务、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健全民营企业公共服务、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培养引进人才、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共十个方面提出25项措施,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1、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

●不得以任何形式增设民营企业准入条件。

●对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企业,不得设置与业务能力无关的企业规模门槛和明显超过招标项目要求的业绩门槛等。

2、放开相关行业和领域准入

●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城镇供水、燃气、污水和垃圾处理、停车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和交通、水利、教育、卫生、养老等社会事业领域项目建设。

●在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活动中积极吸引民营企业参与。

3、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推动实行“一网通办、一窗办理”,确保企业开办全流程压缩至1个工作日,全力做好企业办事“三免”(免快递费、刻章费、停车费)服务。

●推行“互联网 不动产登记”,一般登记、抵押登记分别压缩至3个、1个工作日以内。

●鼓励各区(县)建设工业厂房,工业物业产权可按幢、层等固定界限为基本单元分割登记和转让。

4、优化项目审批服务

●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制,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项目审批“不见面”在线办理。

●试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和建设项目环评豁免。

5、进一步降低税费负担

●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的政策。

●继续按不高于2017年征收标准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落实分档减缴和暂免征收优惠政策。

●对小微企业工会经费实行全额返还;对有困难的中型企业工会,县级以上工会安排专项资金予以回拨补助。

6、进一步降低要素成本

●鼓励省级以上工业园区组织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推动电力外线接入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办理压缩至5个工作日。持续优化电力接入报装流程,为小微企业低压用电提供电力接入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

●推广电商新模式,举办“电商 直播”线上活动。

●推行“工业标准地”供地模式,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 的前提下,允许提高容积率,超过原批准部分不增收土地价款。

●鼓励和支持促进标准厂房建设和使用,对符合条件的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给予第二层以上部分每平方米100元的一次性奖补。

7、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对已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贷款贴息补助,单个企业的补助比例最高不超过利息的50%,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加强对政府性担保机构的支持,推动支小支农担保业务达到有关标准。

8、完善信用评价及信息共享机制

●提高民营企业融资可得性,加快“中小融”“粤信融”“信易贷”、中征应收账款融 资服务平台等平台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9、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研究和出台“政银保”等融资合作项目,建立重点企业名单制度。

●进一步完善“汕金惠企通”小程序,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对接率。

●建立汕头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拥有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中小微企业。

●扩大“银税互动”受惠面,将纳税信用M 级企业纳入“银税互动”范围。

●加大再贴现对小微民营企业票据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绿色票据。

10、提升公共平台服务水平

●依托“粤企政策通”平台和企业信息服务系统,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推送、解读、咨询、兑现等涉企政策信息服务。

●实施“政产研·智助强企”工程,免费为企业把脉问诊,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11、保障服务资源供给

●认定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培育本地优秀工业互联网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保障。

●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宣传、需求调研、跟踪反馈和服务对接等。

12、强化对外交流合作

●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展会等贸易平台开拓国外市场。

●对出口小微企业投保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予以全额补贴。

13、支持民营企业研发机构建设

●对首次认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给予一次性建设经费补助。

●校企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科研成果并经专家评审后,按照该项目研发投入费用10%的比例予以一次性经费补助,基地依托单位每年最高补助不超过20万元。

14、加强民营中小企业梯度培育

●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培育行动,打造一批占据产业链核心的“隐形冠军”。

●完善“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对新升规工业企业落实直接奖励、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奖励机制。

●“区(县)级”“市级”的创业孵化基地的,分别给予10万元、15万元的一次性补助;省级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的每个给予60万元奖补,此后每次复评达到优秀等次的每个给予 10万元奖补;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的,再给予60万元奖补。

15、鼓励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鼓励民营工业企业实施提质增效、智能化改造、设备更新和绿色发展为重点的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支持工业强基工程“四基”领域、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中的5G模块、智能传感器、网络设备等关键设备器件更新改造和数字化改造项目,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及其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关键技术改造项目。

●对获得“驰名商标”认定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20-100万元;对获得授予“中国商标金奖”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0-100万元;对首次申请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并获准的,其费用政府补贴一半;对核准注册的地理标志和经核准的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每件奖励5万元。

16、加强民营企业家培训

●实施企业家培养计划,组织一批民营企业家到国内外知名院校或科研机构学习培训。

17、强化企业用工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院校产教联盟,大力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大技工培养力度,培养一支“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等方面的技能型人才队伍。

●鼓励支持企业在技工院校以“冠名班”等形式共同培养具有现代知识、高超技能、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院校与园区、企业开展定制化职工技能培训活动。

●支持民营企业申请设立博士工作站,对获批的博士工作站给予建站补贴50万元。

●实施技能人才培育成长行动,大力培育一批“创新能手”;鼓励发展“共享员工”等灵活就业新模式。

18、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对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发放“人才金凤卡”,凭卡享受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为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提供便利。

19、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依法审慎采取查封、扣押、 冻结等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

●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和处置涉案财物时,依法严格区分违法所得与合法财产、企业法人财产与个人财产,涉案人员个人财产与家庭成员财产。

●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制度规定,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

●建立知识产权案件快审机制,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

●严肃查处公职人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在服务民营企业中“吃拿卡要”等问题,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

20、健全民营企业司法保护机制

●修订《汕头市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尽快出台《汕头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持续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组织引导法律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服务。

21、加强民营企业典型宣传

●大力弘扬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精神,选树一批优秀企业家进行表彰或通报表扬。

●推荐“三强一好”(思想政治强、行业代表性强、参政议政能力强、社会信誉好)的民营经济人士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22、引导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

●面向民营企业开展普法宣讲,组织民营企业家旁听公开庭审、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推进民营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推动民营企业守法合规经营。

●将“红黑名单”等信用信息嵌入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和公共资源交易等业务流程,推动联合奖惩措施落到实处。

23、畅通政企沟通渠道

●依托市领导联系企业直通车制度、“粤商通”企业诉求响应平台和12345服务热线等平台载体,建立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回应中小企业合理诉求。

●建立民营企业家智库,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24、加强政府政务诚信建设

●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相关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体系。

●各区(县)政府要依法履行与民营企业签订的协议和合同,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现象发生,将政务履约、守诺服务等纳入政府机关绩效考核内容。

●实施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建立政务服务评价、反馈、整改、监督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

25、规范行政执法检查

●实现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常态化全覆盖,完善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抽查机制,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推行信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

(文章来源:汕头橄榄台)

浅谈如何搞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工作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所有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非国有包括的范围很广泛,不单是集体、联营、中外合资、独资经济,更多的是民营经济。由于国有单位统计工作已形成规范的制度,因此,搞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工作,关键是非国有单位,特别是民营经济单位。目前,这些企业的统计工作不太规范,归纳起来表现在四个方面: ㈠领导重视不够,认为统计可有可无。由于统计是为宏观经济服务的,对微观的作用很小,所以大多数规模企业的领导将统计岗位设为兼职岗位,而且有的统计员是身兼数职,个别企业的统计员甚至将空白报表一次性盖章后交乡统计员,报表时就电话报数,由乡统计员填写。㈡统计员综合素质偏低,责任心不强。由于统计员身兼数职,工作忙,抽不出时间学习统计业务知识,而统计知识更新快,致使统计指标概念不清,经常出现漏报、错报情况。㈢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瞒报统计数据。某些民营企业担心填写真实数据会加重工商税费负担,故不报真实统计数据,有意瞒报。㈣为完成“计划”,虚报统计数据。 以上各种现象,严重偏离了统计的宗旨:准确、及时、真实。在民营经济飞速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搞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搞好规模工业企业的统计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㈠广泛宣传,正确引导。民营经济是我国现阶段乃至今后时期发展的主体经济。最近,省市政府在大力提倡改善民营经济投资及发展环境,杜绝乱收费,乱罚款,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能是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好务,统计部门的任务就应该是向企业向法人宣传统计法,让他们知晓报送统计数据是他们应尽的义务。统计机构将同样遵守统计法,保守企业秘密,不会向任何其他部门提供统计数据。我们相信通过广泛宣传,当面指导,大多数民企负责人都会认同我们的做法,认真履行报表的义务,安排好统计人员完成这一工作。㈡重点培训,提高素质。对企业选派的统计员要求持证上岗,对指标概念一一弄清,对所报报表一一审核,对统计员还实行考核奖励等措施,调动统计员的积极性,增强统计员的责任心。㈢实事求是,转变作风。

沂水镇的经济状况

2010全年实现企业总产值308亿元,利税2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 %、32%;实现财政总收入3.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2%和30.8%;农民人均纯收入7798元,同比增长20%。在全县重点工作绩效考核中,工业民营经济、招商引资、财税、城市建设、农业农村、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环保、环境综合整治等16项重点工作获得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一)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2010年,在项目落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及时调整制定了新的招商引资实施意见及考核奖惩办法,注重招大引强,及时与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以及机械、食品、纺织服装、建材、医药等国内行业100强企业加强沟通和联系,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对招大引强的信息,及时搞好对接,安排专人靠上进行跟踪服务,协调办理各项手续,促进项目及早落地开工。同时,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把城北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洼地,着力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为外地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以优越的投资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项目落地。全年共引进如意家园房地产开发项目、25万支高强度液压油缸项目、新型饲料酶项目、年产3万台(套)变速箱总成生产等投资过5亿元的项目4个,引进太阳城房地产开发项目、利明液压油缸项目、20万吨糖醇生产项目、6000吨饲料酶等投资过亿元的项目4个;引进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8个,过3000万元的项目6个,到位资金8.6亿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二)工业民营经济开创新局面。2010年,镇党委、政府围绕食品、机械、新材料、生物化工、纺织服装、包装印刷、饲料加工等七大产业集群的培植壮大,积极转方式,调结构,不断加大工业技改投入,膨胀企业发展规模,壮大工业和民营经济,全镇工业和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0亿元,利税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8%。一是通过协调帮扶加快推进了转方式、调结构。对全镇新确定的75家规模以上重点企业,实行了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包扶责任制,重点帮助企业解决融资、信息、人才、招工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青援食品公司、山东玻纤复合材料公司、大地玉米开发公司、山东昆达生物科技公司等骨干企业纷纷围绕市场做文章,注重技改投入,新上了一批好项目。2010年,全镇完成重点技改项目25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4个、过5000万元的项目6个、过3000万元的项目2个、过千万元的项目7个、过500万元的项目6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5亿元。二是通过政策扶持加快推进了转方式、调结构。进一步加大了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激励企业继续加大资金投入,膨胀规模,进行科技创新。业隆通用机械公司通过与临工集团等大型汽车生产厂家合作,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企业发展后劲非常足,今年销售收入能够突破2个亿。众力液压技术公司目前为中集集团、东岳重汽等国内重型汽车生产厂家提供配套服务,经营效益十分可观,今年销售收入有望达到2.6亿元。三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争创加快推进了转方式、调结构。青援食品公司法式软面包二次发酵等5个新工艺分别通过省级新产品、新工艺鉴定;山东玻纤复合材料公司获得“市级技术开发中心”称号;恒泰纺园纺织公司研制开发了亚麻多组分混合产品等6个新产品,产品市场占有率有了较大提高;众力液压技术公司获得“临沂市液压缸工程技术中心”称号;业隆通用机械公司销轴、众力液压技术公司重型自卸液压件获得“山东省名牌”称号;鼎福食品公司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企业品牌效益明显增强。

(三)农业农村工作创造新业绩。一是积极搞好了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做好优势产业发展文章,重点抓好了精品果园、基地和品牌建设、烤烟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和荒山绿化五大农业工程。2010年,全镇新发展精品果园1400亩,在友兰、北松峰连片建设了全省最大的苹果矮砧密植栽培基地600亩,在友兰高标准建成了40亩联体大棚;以“跋山蔬菜产销联合社”和“山东万德大地有机食品有限公司”为建设主体,新建了东山绿化蔬菜和南张庄有机蔬菜基地2处,建成大棚面积900亩;高标准种植烤烟面积3586亩,收购烟叶103万斤,实现税收173.8万元;完成10-30亩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4处、30亩以上的2处;新发展杨树丰产林4044亩,绿化荒山1500亩,林下经济5.4万平方米。二是严格落实了各项惠农政策。2010年,全镇共向16207户种粮农户发放小麦直补资金、农资综合补贴资金220万元;发放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471万元;发放花生、玉米、棉花补贴资金126万元。三是积极做好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集中开展了农村财务“双代管”管理整顿工作,新纳入资金代管300万元,对20个村的村级财务进行了规范;严格按照政策兑现高速公路土地补偿款,兑现过程中,充分履行程序,做到平稳及时足额发放,最大化地维护了群众利益,保障了村级的平稳发展。四是扎实做好了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各级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和要求,健全了防控组织网络体系,组建了专业防控队伍,实行专业防治和群众防控相结合,投入60多万元购买了高压喷雾器、杀虫灯,备足备齐了高效农药,共剪除网幕20.2万个,化防面积3.2万亩,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扩散蔓延。

(四)商贸服务业迈出新步伐。一方面,着力抓好商贸服务业发展。重点围绕城市拆迁改造,注重做好城市经济发展文章,把建筑房地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进行培植和扶持,先后新建起了广场地下购物中心、沂河世纪广场等一批特色购物、休闲、餐饮场所,同时引进了村镇银行在沂水镇设立营业机构,加快了金融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着力抓好旅游产业发展。积极稳妥地抓好了雪山景区改制,做好了资产评估、人员调配等工作;投资130余万元重点进行了景区门口、游客通道、购物街改造建设。在市场开拓方面,积极与各大媒体合作,进行多渠道宣传;对苏南、安徽等潜在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与洽谈,全年新增南方省市游客7万多人,增加门票收入300万元。 第一产业 1949年,粮食亩产60公斤,总产348万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对境内38公里长的跋山东干渠等多次进行修整。先后对境内的沂河、小沂河、双龙河、雪山河、顺天河、大峪河等10条河流进行流域综合治理,使水害变为水利,实现了小雨不出地块、中雨不出村,大雨不出镇。旱能灌、涝能排的特产高产田,占可耕地的40%,被评为临沂市农田水利改革建设管理年先进集体。2000年粮食亩产突破398公斤,总产达3051万公斤。

沂水镇注重引导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农业发展。特别是1999年,该镇提出了“特色农业”发展战略,以发展林果、瓜菜、黄烟、畜牧、水产等为重点,着力培植专业片、专业村、专业户,形成了“东线林果、中线养殖、西线高效种植业”的发展格局。全镇林果发展到1666公顷, 2000年,见果面积999公顷,果品产量7000吨。全镇建冬暖式大棚5000个,小拱棚6000个,主要种植芹菜、黄瓜、葡萄等20余种蔬菜、瓜果。每年向市场供应蔬菜2万吨, 产值2000万元。2000年,仅芹菜种植面积即达2333.3 3公顷。

该镇重视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近两年,山区植桧柏45万株,黄栌12万株,平原林网及“四旁”植毛白杨树90万株,既绿化了环境,又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2000年底,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36亿元。 第二产业 1949年前,有酿造、粮油加工、白铁、砖瓦、木碳、小红炉等传统手工业,多为个体私营。

1930年,国民政府沂水县建设局在茶庵街建起平民工厂,外地人也在东关街开办振华泰被服厂。1952年开始发展社队工业,先后建起城关镇皮业供销社生产组,城关镇前进鞋业社、建新被服生产合作社和城关镇印刷生产合作社等小型企业,后转化为全民或集体所有制企业,现皆为县属企业。1978年后,先后建起城关公社汽酒厂、沂水县糖果厂、沂水大修厂等13处镇属企业。

1985年,经济体制改革,社队企业改为乡镇企业,形成镇、村、联户和户等多种形式办企业。 1987年,发展起食品、布鞋、彩印、明胶、轧钢等113处村办企业,拥有固定资产总值1850万元。90年代后,积极实施“抓大扶优”工程,对镇办企业进行优化重组,培植起了青援食品集团、双成纸业公司、寰宇建安公司三大镇办企业,形成了食品、布鞋、液压机械、造纸印刷、建筑建材五大支柱产业。

2000年,全镇共有乡镇企业6029个,从业人员4.77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51亿元,创利税3.6亿元。 名优产品有:“青援”牌系列方便面荣获“第二届全国农业产品博览会银奖”;特制钙奶饼干保持“部优”质量标准;“青援”牌系列食品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双成”牌板纸被评为“临沂市名牌产品”;“力蒙”牌液压油缸被国家机械工业部评为“机械行业可靠性认定产品”;“新华”牌明胶产品被评为首届中国金榜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优秀新技术、新产品“金奖”产品。 第三产业 1949年前,境内沂城、松峰几个大村有集市。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后,沂城先后兴起广盛、聚丰、源祥东、同兴永、顺源成、文清斋等商号。

1919年,城内有杂货、钱行等商号70余家,1950年,城关区供销社 (乡、村社合并)建立,集体商业日益壮大。同年6月,对工商业进行了第一次调整,1952年11月,进行第二次调整,1954年下半年,全面展开了对私营商业的改造工作。1956年,私营商业大多数纳入合作化轨道。1978年之后,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日趋繁荣。1987年, 有集体网点22处,个体网点868户。90年代,个体私营经济步入快车道,国营集体商业服务网点大多实行集体承包或私人承包。近年来,镇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强化载体建设,规划建设了占地各1平方公里的食品、布鞋、建材、私营等经济园区,沿东红、沂博路建成两条个体私营经济长廊,发展起沂河、城东、双龙、东山、松峰、友兰六个商贸区和武家洼、田庄、七里三个工贸区。城里形成了东关布鞋、小河家具、阳东建筑材料、阳西副食品、回民清真小吃、北关商业、北关电子、南庄农副产品加工销售、西环路维修九条特色街道。至2000年底,全镇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6070家, 其中,私营企业370家,个体工商户5700家,被评为临沂市“发展民营经济明星乡镇”。

2001年,引进项目27个。其中,中国青岛六和集团投资5000万元建设沂水分公司,已在沂水工业园征地4.67公顷,并开工建设。1999年以来,对境内名胜雪山森林公园进行高起点规划建设, 已投资560万元,建设文化景点16处,公园初具规模。全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047人,实现总产值56.6亿元,创利税4.2亿元。 基层政权建设 1950年6月,建立城关镇公所。1959年9月,设城关镇人民委员会。1960年,实行党政合一。1968年,建立城关镇革命委员会。1973年,城关区更名为城关人民公社, 建立了城关人民公社革委会。1981年2月,实行政、社分开,城关公社革委会改称城关公社管委会。1984年5月,改为沂城区公所。1985年9月,成立沂水镇人民政府至今。

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组织 1950年, 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沂水镇委员会。1985年, 成立沂水镇科学技术协会。1987年,成立沂水镇妇女联合会。1990年,成立沂水镇机关工会。1993年11月,成立沂水镇乡土人才联谊会。1996年,成立沂水镇工商业联合会(商会)。1998年,成立了沂水镇计划生育协会。2000年11月,成立沂水制鞋行业协会和液压机械行业协会。

现任镇党委书记:牛树超

现任镇长:刘洪达

民营企业的考察方法与战略研究

深圳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报告

2003-6-26 15:47:00 -

本研究的对象民营经济是针对国营经济而言的,它不属于所有制范畴,而是属于经济运行的范畴。在内容上包括民有民营的私人、个体经济,国有民营经济和以民营为主体的其他形式经济,它不包括外资经济。

本研究中的“走出去”是指资本(包括实物资本)、技术、产品的各种形式输出,生产要素的国际间配置和产品市场国际化的过程。

本报告的宗旨主要在于,根据国内外的经济现实与趋势、深圳民营经济的运行特征,提出政府如何创造优良环境,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必要条件等的政策建议。因此,本报告的实质任务是针对政府如何解决民营企业能否“走出去”的问题提出建议,而不在于民营企业是否“走出去”(这必须由市场决定,属于企业行为)的对策建议。

一、引言

经济国际化作为全球化的重要内容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趋势,快速融入世界经济循环的中国正以较其他国家快得多的步伐走入国际,经济的国际化将是中国经济的重要趋势。20年来一直走在中国经济建设前沿的深圳,已经确立了在“十五”期间实现经济国际化的规划目标,这表明,推进经济的国际化战略是深圳下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经济国际化以要素的国际间配置和产品的国际间销售为内容,它是一个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产品在内的要素和产品国际间的“双向”流动过程。1980年以来,以资本为核心的“请起来”过程推动了深圳经济的长足进步,今后,深圳经济将从与外资合作到向外资学习,从向外资学习走向与外资竞争,在“请进来”与“走出去”过程中寻求发展空间。这表明深圳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必须依赖于经济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而国际化战略的顺利实施又决定于一个十分关键因素——经济形态能否转变,即由过去外资支撑的外向型经济向以民营企业为重要力量的经济国际化转换。

二、民营企业“走出去”现状

从总体上看,深圳民营企业“走出去”仍处于起步阶段,“走出去”的企业少,“走出去”的规模不大,“走出去”以商品贸易为主,“走出去”的方式单调,“走出去”的市场主要集中在香港及欧美,未能形成多元化的市场结构。总之,深圳民营经济“走出去”与深圳的高度外向型经济不适应,不利于“十五”期间深圳经济国际化目标的实现。

从政策层面上看,目前出台实施的各项政策措施对零星分散、小规模的民企“走出去”无重大歧视性政策障碍,但现行政策与环境不能支撑民企“走出去”的进一步发展。

1、民营企业“走出去”尚处于数量少、规模小的起步阶段

(1)“走出去”以商品输出为主要内容

商品输出和实物资本输出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两种主要方式。民营企业“走出去”往往是贸易先行,然后在建立起商品贸易网络和贸易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实物资本输出。

目前,深圳市民营企业“走出去”仍处在商品输出阶段,且产品出口值远低于国有企业的产品出口值。2001年前5个月,国有企业出口值55.6181亿美元,占深圳市出口总值的39.41%。“其它企业”(非国有企业)出口值是2.5546亿美元,占1.81%。民营企业尚未成为“走出去”的重要力量。这与民营企业将成为“走出去”的主要力量的趋势以及深圳“国际化城市”的目标极不相称。

(2)“走出去”的目标市场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从深圳市商品出口的目标市场来看,香港、美国、日本分别占据前三位。1999年,深圳对香港全年累计出口85.2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9.1%,超过对美国出口(81.85亿美元),香港成为深圳第一大出口市场。深圳对日本出口受日本经济影响而产生较大下滑,下降了12.4%。

不过,民营企业的现实能力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其“走出去”的目标市场不能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众多发展中国家才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市场主体。

2、现行政策不能推进民企“走出去”的快速发展

虽然民营企业在现行的一些出口政策上没有受到歧视,例如在自营进出口权的审批上,没有所有制之分,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视同仁。深圳市实施《经济特区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口权自动登记暂行办法〉细则》中规定在深圳经济特区依法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注册资本(金)人民币200万元以上,有生产设备、生产场所和可供出口商品的生产企业,都可申请登记自营进出口业务。另外,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出口退税时也没有先后之分。

但是,缺乏从整体上推动企业扩展国际市场的战略。“走出去”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短期目标,而是深圳顺应和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战略选择、是深圳在总结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经验基础上作出的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战略决策。为此在制定推动“走出去”的具体政策时,必须从全局性、战略性的角度来考虑。目前,浙江、福建、上海等地已制订了“走出去”的规划性战略,北京也颁布了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条例,以立法的方式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目前深圳则缺乏从整体上推动企业扩展国际市场的战略,现行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结果还不到位,尚未对民企大规模“走出去”形成促进效应。

三、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主要问题

1、出口退税滞缓

深圳是一个经济外向型城市,外贸出口在深圳的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出口退税政策作为促进出口,促进外贸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措施,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出口创汇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着深圳经济的发展。深圳市政府一直重视出口退税,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出口退税的措施和政策,但目前出口退税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出口退税额的差距

深圳市今年l—7月份的出口退税为30.76亿元,同比增长116.45%。而上海今年上半年累计办理出口退税106.34亿元,比去年同期的85.27亿元增长24.7%。两个城市退税的差距表明,深圳的出口退税额与其外贸出口额(自1993年以来,深圳外贸出口总额连续八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不相称。

(2)出口退税滞缓

企业办理出口退税,通常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有些企业甚至需要半年或者一年。出口退税滞缓已成为企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个问题,深圳市政府7月下旬出台了退税额度质押贷款实施办法。但该办法仍待完善。出口退税质押贷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出口退税滞缓这个问题,它只是暂时缓解了企业的短期资金压力,而且对银行来说,风险较大,表现在:一是由于企业出口退税的时间不确定,加上企业不能提供任何担保,万一企业倒闭,则利息难以收回;二是由于企业出口退税账户的唯一性得不到政府相关部门的确认,银行难以监控企业骗税情况的发生。另外,受广东潮汕地区骗取出口退税大案影响,凡是潮汕地区的企业不予退税,加上国家派专门工作组进行检查的时间较长等因素,对出口退税质押贷款业务的开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2、“走出去”缺乏信息沟通渠道

民营企业在国外经营的最大困难在于难以快速、准确获取当地的信息资源,关键在于两方面的信息:一是所在国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投资环境的信息。二是当地合作企业、代理商、银行及中介机构的资信状况。这些资源和市场信息通常是可以共享的。但在海外经营的国内企业之间(尤其是同行业企业之间)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渠道,无法实现资源和市场信息的共享。此外,企业由于自身实力和资源有限,仅凭自身的实力来收集这些资料和信息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相应的政府部门和中介组织的帮助——建立沟通和交流渠道、提供所在国政治、市场需求信息及金融、税收、法律等政策信息,以及协调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

3、民企“走出去”的市场服务体系不力

民营企业具有规模小、体制传统、人才不足、经营视野窄等不足,这些特点决定了民企的国际经营能力弱,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缺乏,在国际舞台上没有竞争优势,这说明,在国内市场上都不具强有力竞争力的民企,其“走出去”需要大力扶持,但一直以来,无论是早期对民企的政治歧视,还是后来对外资的高度重视,都使得民营企业“走出去”未能受到足够重视,民营企业“走出去”没有得到资金、人才政策倾斜,民企没有从政府得到强有力的国际投资市场、商品市场拓展支持,使其“走出去”步伐缓慢。

四、民企“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民营经济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以传统行业为主体,规范化、科技化、国际化为其发展方向。政府制定政策的着眼点是:“扶持、提高、发展”。政府的角色定位于:为民营企业创造条件,培育环境,着眼于投资促进和引导、投资保护和保障,并引导企业自主探索合适的海外投资模式和发展道路,不在于直接参与“走出去”的具体过程。

我们所提出的对策建议,立足于这样的基本思路:一部分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资源,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从企业层面来看,是否“走出去”发展以及采取何种方式“走出去”,属于企业自身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而,制定政策和采取的措施,既要有利于改革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要符合加入WTO的要求,有突破重点,具有可操作性:

(1)切实转变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应明确“走出去”是我们应对WTO、推动我市经济增长的最积极的措施,是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2)制定“放开”与“支持”两个层面的政策,适应不同层次的“走出去”主体。“放开”政策适用于一般的国有、民营和股份制企业,“支持”政策主要适用于大型企业集团。

(3)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不盲目“走出去”发展,在创造大环境的条件下,引导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制定“走出去”的目标和战略,有步骤地向外扩张。

基于深圳市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提出了深圳市支持民企“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一)尽快规划并实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强市战略

通过实施“2+3”战略,即出台并实施一套民企“走出去”的扶持政策,营造一个民企“走出去”的优良大环境,实现吸引一批民企来深圳“走出去”、组建一批民企集团“走出去”、扶持一批民科企业“走出去”,把深圳建设成全国民营经济“走出去”的强市。

1、出台并实施一套民企“走出去”的配套扶持发展政策。

民营企业能“走出去”首先需要民企在国内强起来,通过推出配套扶持政策,创造一流的政策环境,通过政策优势创造民企发展的“洼地”,吸引国内其他地区的民企特别是著名民企来深发展。配套扶持政策必须包括:民企土地使用的优惠政策;民企融资政策;民企引进与使用人才政策;民企产品市场拓展扶持计划;进一步加快民企产品出口退税的办法;民企“走出去”的外汇管理办法。通过配套扶持政策的实施,推动民企迅速发展,进而实现“走出去”。

2、营造一个民企“走出去”的优良环境。

现阶段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在于缺乏良好的管理和社会服务环境。为适应“走出去”的战略需要,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应为企业创造宽松便利的环境,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提供资金、体制和出入境管理等政策上的支持,鼓励并引导企业在境外建立销售网络、生产体系和融资渠道,进行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跨国经营,带动和扩大全市出口,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资源。

深圳在创造有利于民企“走出去”的环境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发展社会服务体系。政府的重要责任是组织社会力量,为民营企业的主体——中小企业创造专业化的服务体系。要总结设立“创业中心”、产业孵化器的经验,发展创业辅导、投资咨询、管理诊断等中介服务,发展培训中心、技术市场、人才市场和信息服务等为民营中小企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服务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即:市场准入、信息共享、技术援助、人才开发、资金融通。

(2)强调平等待遇。具体措施可从这些方面着手:制定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电讯、银行、市政建设与管理、供水供电等行业向民营经济开放;尽快设立民营经济指导、管理与服务机构,如民营经济服务中心;加大对民营经济的宣传力度;定期表彰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及民企管理、技术人员;支持管理和技术人才向民企合理流动;引导政府机构精简人员流向民企,积极创业。

(3)清理歧视性法律法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订条例、立法规不等于大功告成,要解决存在的问题,还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努力。据了解,北京市限制私营企业和个体户进入的行业和经营的商品共有71项,其中北京市有权限解决的只有10多项,大多数的管理权属在有关部委。深圳市也不同程度存在对民营经济的不平等和歧视性法律法规。因此,发展民营经济,还需举全社会之力,加快取消对民营经济的不合理限制,支持、鼓励和引导私营、个体经济健康发展。

深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认真清理外经贸工作中对民营企业可能存在的歧视政策,对国有、集体和私营外经贸企业实行同等的各项外经贸管理政策。民营企业可以享受国家制定的各项扶持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的财政支持、税费减免、检验检疫等政策。允许私营企业兼并国有、集体外经贸企业,非公有企业在外贸流通领域的出资比例可达49%(职工持股会出资比例可达100%),取消对民营企业到境外投资和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的限制。

(4)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首先须端正工作人员为民企服务的思想,加强对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检查和监督。对民企在办理申报、退税及相关事宜时要有明确的处理时间、责任承担的制度规定。此外,还可采取如下措施:投诉和监督机制制度化;推行一站式服务,集中办理多种业务;加强工作人员素质培养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待遇,吸引高素质人员。

(5)培育、规范法律、会计、评估、咨询等社会中介组织。建议由政府牵头设立对外投资促进中心、外经协会等社会中介机构,努力提供信息、安全和保障等方面的服务,从而使企业把自己微观的海外投资活动与本市、本地区的“走出去”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同时,避免和减少国内企业在海外的盲目投资和无序竞争。社会中介机构中,一类是咨询机构,如市场咨询和投资咨询公司,它们具备比较强的市场分析和判断能力和一定的技术力量,可协助银行和企业切实作好项目的评估研究工作,避免决策失误和不良债务的产生。另一类是指有信誉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事务所。但是,现在能真正担当起上述任务的咨询机构还比较少,因此应大力培养和发展此类机构。

(6)出入境和护照管理步向规范。建议政府对不同所有者企业出国经商人员发放统一护照;对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的民营企业也允许其持“因公普通护照”出境;实行出国经商人员“一次审批、多次有效”的办法。

3、组建一批企业集团“走出去”

组建企业集团“走出去”的目标在于真正打造出深圳自己的跨国公司,对此,我们建议两大内容:

(1)推动一批具有相当实力和一定品牌的深圳企业组建集团“走出去”。目前深圳有一批民营企业已具有一定的“走出去”实力。如国家重点高科技企业中兴通讯(国有控股民营企业),今年上半年实现合同销售额67.5亿元,交换机、智能网等产品进入包括北美等发达地区在内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因而政府重点扶持、推动一批民营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组建集团“走出去”,是把深圳建成全国“走出去”强市的重要举措。

(2)整合劳动密集型企业形成“合力”走出去。从行业构成来看,深圳民企在普通机电产品、轻工塑料、服装鞋帽、玩具箱包等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中有一定的竞争力。但这些行业的民企单个“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和竞争相当激烈。因此,充分整合深圳现有民营企业的优势,组建民企集团形成合力“走出去”是改善劳动密集型企业“走出去”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另一重要举措。组建民企集团“走出去”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①帮助民企按照市场规范进行企业重组;②成立新型的工贸或科工贸结合的企业集团;③按行业重点扶持数家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组建民企集团;④减少企业间不规范竞争,鼓励企业联合开拓国际市场。

4、引进一批外地企业进入深圳,壮大深圳企业“走出去”的队伍

在整合深圳现有企业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引进一批外地企业进入深圳、迅速壮大深圳企业“走出去”的队伍,是把深圳建设成为“走出去”强市的有力支撑。制定与实施比国内民企发达地区更为优惠的政策条件,创造更为优良的发展环境,将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地区及国内其他省区的民企引进来发展,再扶持它们“走出去”。

5、扶持一批民科企业“走出去”

高科技民营企业正在成为深圳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目前深圳市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民营企业已达8000多家,2000年产值达315亿元,年销售额占全市高科技企业总产值的比例已上升到32%以上。下面针对民科企业存在的一些具体困难,提出发展民营高科技、促进深圳经济持续增长的几条措施:

(1)设立民企科技园区;中小型民科企业缺少科研和生产基地,进一步开发和扩大规模存在困难。市总商会在政协提案中建议政府规范一块土地建立民营高科技工业园,把目前零散的、有一定发展前景的民科企业及民科项目安排到该园区立足发展,同时在该工业园建立民营科技孵化中心,作为培育高新技术项目和企业成长的基地,将优秀的民科项目和民科企业推向市场。政府可考虑在高新技术产业带的规划中划出一块作为民企科技园区,为部分有发展前景的民科企业解决土地资源困难,并允许一定数量的专业性外贸服务公司及其它中介机构入园,以形成深圳市一级的民科企业孵化基地。

(2)发展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是专门针对民营高科技企业设立的创业基金。上海市政府组建了包括上海创业投资公司、上海科技投资公司、上海联创投资管理公司、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等专业机构在内的风险投资体系。到2001年初,上海市筹集的创业投资资金超过50亿元,各类创业投资公司及管理公司超过40家。深圳市也初步形成风险投资体系,存在问题主要为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较大、投资收益低且缺少退出机制,因而继续发展、健全风险投资基金、积极引入国外的类似基金至关重要。

(3)营造留住高级人才的社会环境。高级人才的缺乏是深圳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大障碍。留住高素质人才需要为高级人才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形成高素质人才在民科企业创业的归宿感。具体做法有: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宣传力度;表彰有突出贡献的民企和民企人才;提高民企人才社会地位和社会福利;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支持资助企业的人才培养计划。

(4)继续推出其它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措施。最近深圳海关为适应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和海关监管要求,集中推出了“便捷通关6措施”,即企业提前报关、企业联网报关、货物快速转关、海关上门验放、货物加急通关、企业担保验放。不过享受这种待遇的企业有严格限制,如年出口金额1亿美元以上、产品列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等,更多的民科企业则难以受惠。海关、税收及政府其它部门可继续推出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措施,并将部分便捷措施适当推广到范围更宽的其它高新技术企业。

(二)实施名牌战略推动民企“走出去”

名牌是具有与一般商标不同信誉价值的驰名品牌,利用名牌可以极大提高新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成功率,名牌延伸还能促进“走出去”的产品名牌发展为企业名牌。

1、推进深圳名牌“走出去”战略,使深圳成为中国名牌“走出去”的摇篮

从八十年代起,深圳创造了飞亚达、康佳、小护士、喜之郎、中华牌自行车、锦绣中华、招商银行等一系列在国内市场享有很高知名度的消费品和服务品牌,而且已经成为国内地产、家电等行业名牌产品的摇篮。名牌产品是社会综合实力的表现。造就一个名牌并“走出去”可能花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基于此,深圳市名牌企业“走出去”应改变由企业自发孕育、形成名牌再“走出去”的模式,尽快推出一个扶持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走出去”的中长期规划,以质量技术监督局、外经贸、市总商会等部门为主要力量,在ISO9000认证、推介深圳名牌等方面扶持一批省级和国家级名牌企业“走出去”,使深圳成为中国名牌“走出去”的摇篮。

2、快速推进深圳名牌企业的ISO9000认证

ISO9000国际标准自1987年以来己被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WTO将ISO9000证书作为国际贸易往来凭证,企业只有获得这种认证方可畅通无阻。因而快速推进ISO9000认证,是在加入WTO和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使深圳名牌企业“走出去”和进入国际名牌竞争的基石。企业通过ISO9000认证的问题主要在于,一是认为ISO9000认证起点过高、难以通过;二是缺乏政府部门在ISO9000认证上的支持和指导。事实上,ISO9000实际上是全球通用的质量体系的基础标准,即最低的质量体系标准。其次,深圳市的有关政府部门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应积极给予指导,加强认证宣传和培训工作,引导企业针对不同市场开发不同品牌,推动一批本地名牌企业通过ISO9000认证、按国际通行标准“走出去”。

3、建设“走出去”的深圳名牌企业网

商会等组织则可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大力推介深圳名牌,树立深圳名牌的国际形象。国内部分省市如四川、云南等地已建立了地区性的名牌企业推介网站,深圳也可建设“走出去”的名牌企业的英文网站,与“中国品牌网”、国家技术监督部门建立链接,形成专门向海外推介深圳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的电子渠道。

考察历史上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以及今天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谈谈自己的认识

第一目“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教材简要分析了初步发展的背景、概况和影响,建议教师从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导入。

1.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全球扩张,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甲午战火刚刚熄灭,列强便纷纷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的权利,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同时商品输出仍然在继续扩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为扩大财源,支付巨额赔款,解决财政危机,迫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于是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热潮。

2.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概况: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分析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额扩大;兴办近代企业的地区增多;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和束缚,民族工业发展仍然十分艰难。

3.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影响:(1)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不仅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新的阶级基础,而且也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前提和内在动力,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瓦解和崩溃,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推进到制度层面。

第二目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民国初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然而,近代中国的历史却没有沿着这一方向继续发展,民族工业的繁荣景象转瞬即逝,成为“短暂的春天”。教材阐释了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背景、概况及其短暂的原因。建议从辛亥革命的影响导入。

1.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背景: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民国初年中国社会变革和国际形势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经过这场革命,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方针政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更激发了实业家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于是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较著名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拓植协会等。这些实业团体大都以“强国富民”、“振兴民生”为目标,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和以商战反抗列强侵略的爱国热情。由知名华侨人士创办的同仁民生实业会得到华侨的热烈响应,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这都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面对外国资本的加紧渗入,洋货越来越多地充斥中国市场,国内第一次出现了抵制洋货的运动,这次运动于1904年首先由商务界发起,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再度兴起(看教材插图《清华学校学生抵制并焚烧日货》),1919年达到高潮。抵制洋货,提倡国货,“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愿望。同时也使国货市场扩大,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拓展了空间。

(3)北洋军阀政府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得以继续发展。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北洋军阀政府较之晚清政府,明显地增加了一些资本主义色彩。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一些资阶级代表人物参与北京政府内阁和地方的活动,他们利用掌握的部分权力,制定颁布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法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继续发展。

(4)民国初年,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同时因为出于战争的需求,它们的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国内市场,进而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这些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于是,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商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2.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民国初年和“一战”期间有利的内外条件,使民族工业得到了一次发展机遇,但“春天”短暂,好景不长,并且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烙印。

(1)发展概况:主要表现为:开办工厂和投资数额增长迅速;投资地区由东南沿海向内地拓展;轻工业发展显著,一些商品打入国际市场;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

(2)发展的特点: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社会环境,使其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首先: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向,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表现出工业结构的不平衡,同时,新建的民族工业大都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附近,表现出地区分布的不平衡,因此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其次,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帝国主义的控制下,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第三,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这就使民族资本主义受到极大的束缚。

(3)“短暂”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进入20年代,大批民族工业或被外资控制兼并,或因产品竞争力弱而亏蚀闭歇,整个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短暂春天的逝去,昭示我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现代化。“实业救国”虽成难圆之梦,但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第三目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材介绍了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和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和概况。

(一)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额扩大;兴办近代企业的地区增多;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和束缚,民族工业发展仍然十分艰难。

发展的概况, 1936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不仅超过官僚资本,而且超过了外国资本,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建议教师适当补充材料,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并与课后的“探究学习总结·阅读与思考”题结合起来,重点分析在此期间民族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二)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抗战爆发后,不少民族资本家出于爱国热情和使企业免遭日本的掠夺,历尽艰险迁往内地,并尽快恢复生产,对大后方经济发展,对支持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厂矿,或被日本灭毁,或被日军以“委托经营”、“军管理”、“租赁”等形式吞并。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出于抗战的需要,实施战时体制,强化经济的全面统制,加强工业垄断和商业专卖,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和民族资本的萎缩,到1941年,官僚资本已占全国资本总额的一半。

第四目 “民族工业的萎缩”教材介绍了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凋谢萎缩的原因和概况,由于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官僚资本的挤压,加之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不断通货膨胀,使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1)民族工业的萎缩原因

美国的经济掠夺。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在华政治、经济等特权。之后,美国大量对华进行商品输出,排挤了国货。有人称这一条约为“新二十一条”。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2)民族工业的萎缩状况

民国后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范围之下,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国家鼓励支持和帮助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省政府为什么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一、充分认识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是民营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是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问题,是新时期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省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促进全省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城乡繁荣、就业再就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我省民营经济存在起步晚、产业发展层次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金融供求矛盾较大,制约了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各级、各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意义,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部署和工作要求,用好用足国家各项扶持政策,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健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制,加快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着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创造良好的民间投资环境,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全省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沿边开发开放战略、桥头堡建设和 “十二五”规划实施等重大机遇,坚持“非禁即入”和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原则,以扩大民营经济规模、促进全省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增投资兴产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为重点,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创业成长力度,不断扩大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和规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金融环境,实现民营经济与金融业互促发展。

(二)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要确保全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贷款年增速高于全省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水平,对 3000户优质小企业开展信用贷款试点,其中,省工业信息化委会同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等部门优选 2000户左右的专精特新小微企业,省农业厅和省林业厅分别组织优选 600户和 400户左右的特色农业、林业产业化小微企业;支持民营企业不断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力争实现 10户民营企业上市,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债券;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参与股权投资,争取到 “十二五”末全省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到 200支,募集资金规模达到 1000亿元;积极推动保险业更好地服务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争取保险资金对民营企业投资取得新突破;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争取小额贷款公司达到 500个,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健康快速发展,为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 7000亿元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

三、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

(一)拓宽民间资本投资实体经济的领域。根据国家关于促进民间投资的有关政策,积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行业和领域,营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条件和环境。重点支持民间资本进入交通、水利、电力、石油天然气、电信、环保、土地整治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市政公用事业、保障性住房、文化产业、社会事业、商贸流通等领域,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有效机制,着力营造引商、亲商、留商、活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大力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促进金融产业发展壮大。

(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领域。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参与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的增资扩股。鼓励民间资本按照集约化发展、地域适当集中的原则,规模化、批量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三)鼓励民间资本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落实国家适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等政策,按照《云南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组建小额贷款公司,重点推动在经济发展滞后、金融服务不完善的县(市、区)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尽快实现小额贷款机构和服务的县域全覆盖。积极发展专业性小额贷款公司,支持优势特色产业领域中的民营企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小额贷款机构的市场准入评审制度,加强日常监管和现场检查,发挥小额信贷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扶优惩劣,规范发展,有效遏制高利率化倾向,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加大对我省小微企业、“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向小额贷款公司提供融资支持,增强其贷款能力。鼓励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向村镇银行转变。

(四)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行业自律、政策扶持、规范发展 ”的原则,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的引导作用、国有资本的示范带动作用、民间资本投资的主体作用、云南股权投资发展中心和股权投资基金协会的行业管理服务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设立公司制、合伙制的私募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股权类投资企业,开展专业化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投资咨询等业务,推动全省股权投资事业健康规范发展。

(五)推动民间资本参与其他金融活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在遵循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创办融资担保公司、产业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资信调查与评估公司、典当拍卖及会计师事务所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有序参与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的改制重组。

四、加大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力度

(一)完善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与金融联动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健全完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与金融联动机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对符合产业政策、发展前景良好的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处于转型期的民营企业,要做好融资帮扶工作,指导和支持企业转型发展。财税部门要全面落实对小微企业和服务小微企业金融机构的各项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策,引导信贷资金加大对获得财政扶持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投入力度。对符合转型升级要求但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要按照规定及时落实税费减免优惠政策。逐步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合理统筹使用各项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研究建立小微企业新增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

(二)建立鼓励创业富民的长效机制。积极借鉴其他省(区、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大财税配套扶持力度,建立鼓励创业富民的长效工作机制,引导民间资本加速创业。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支持创业“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的规模,把有发展潜力、诚实守信、盈利能力强的优良创业项目作为业务增长点,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的信贷和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农村富裕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复转军人、留学回国人员以及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加强创业基地、科技孵化器等创业集群建设,有效汇聚各类社会资本,形成支持创业的良好环境,发挥创业集群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三)创新信贷服务方式。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快组建小微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构建专业化的经营与考核体系,完善小微企业信贷人员尽职免责机制和考评机制,改进贷款评级、授信、贷款审查和审批等业务流程,强化对单户授信总额 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有效满足小微企业 “短、频、快 ”的资金需求。根据小微企业的需求,创新信贷业务和抵质押方式,大力开展联保联贷、网络循环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并购融资、信用保证类贷款等系列信贷业务,稳步增加对小微企业的授信规模,并向小微企业提供结算、汇兑、代理等综合金融服务。

(四)提高担保服务能力。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快完善信用担保的行业准入、风险控制、损失补偿、再担保和退出机制,促进各类担保机构规范经营,强化信用担保行业自律,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鼓励各类担保公司加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多渠道筹措资本金,增强资本实力和壮大业务规模,改变单一的以固定资产、有价证券抵质押为主的担保办法,按照民营企业运行特点和融资需求,将无形资产等纳入融资抵质押范围,拓展担保业务,逐步完善覆盖全省、布局合理、资本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管理规范化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小微企业之间加强合作,通过构建互保联盟、互保基金和 “企业发展互助资金会”等方式,为会员企业提供应急保障资金,保证企业正常运转。

(五)创新监管服务机制。金融监管部门要按照国家政策要求,落实存贷比扣除、风险权重优惠和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等优惠政策,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审慎的小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细则,实行分类监管、差异化监管,提升监管容忍度,不断提高监管技术和监管有效性。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自律,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按照针对小微企业的 “三严五禁”监管要求,严格落实贷款新规,防止贷款资金被挪用或外流,确保贷款资金真正进入实体经济;严格落实利率风险定价,合理确定利率;严格落实全省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试点任务,切实转变过于依赖抵押担保的信贷方式;加强现场监管,禁止存贷挂钩、禁止一切不合理收费、禁止搭售金融产品、禁止向民间借贷中介机构融资,禁止将银行自身考核指标压力转嫁给企业,有效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切实帮助小微企业破解资金困境。

(六)鼓励支持中小企业 “走出去”。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民营中小企业“走出去”提供灵活高效的融资、结算、汇兑、信息咨询等金融服务。发挥我省人民币跨境金融服务的独特优势,鼓励和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在人民币跨境贸易试点地区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为中小企业结售汇提供便利化服务。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性作用,积极为民营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投资提供政策性保险服务和融资支持,为我省民营中小企业积极开拓东南亚、南亚市场搭建风险规避、融资促进、信息咨询的平台。

五、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一)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优化信贷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制度,简化贷款手续,提升信贷审批效率,增加信贷规模,加快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努力满足民营企业的信贷需求。各政策性银行要结合自身特点,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要积极向总行争取政策,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丰富和完善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发挥服务民营企业的主力军作用。邮储银行要加快改造机构网点,完善小额贷款功能,提升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城市商业银行要准确把握市场定位,筛选和培育优良客户,为民营经济主体提供高效信贷服务,在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中赢得自身发展空间。农村信用社要在全力服务“三农”发展的同时,适当集中资金,积极扶持县域民营经济发展,加大 “贷免扶补”支持力度,促进城乡创业带动就业。

(二)大力推动民营企业上市。充分发挥省直接融资部门联席会议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省直有关部门推进企业上市工作职责,构建企业改制上市的统筹协调机制和绿色通道,简化各项审批程序,明确审批时间,提高企业改制和发行上市工作效率,加快我省民营企业上市步伐。落实推动企业上市的扶持政策,降低企业上市融资成本。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盈利能力强的民营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在辅导、培训和推荐上下功夫,引导其通过中小板、创业板实现上市融资。证监部门要强化对拟上市民营企业的培育工作,督促处于辅导期的民营企业按照上市公司标准规范运作;指导已上市的民营企业利用定向发行、配股等方式积极扩大再融资规模。

(三)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多渠道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信托融资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鼓励和支持大中型民营企业通过债券融资、股权融资和引入保险资金等方式扩宽直接融资渠道。

(四)进一步提高保险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能力。保监部门要结合我省民营企业发展特点,鼓励保险机构开发手续简化、保障充分、责任清晰、理赔快速的各类保险产品,重点为民营企业提供财产险、责任险、意外伤害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保险产品。积极做好民营企业信用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稳妥开展保险资金对优质民营龙头企业的股权、债权投资,推动保险资金投向民营医疗卫生和养生养老产业。合理厘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保险费率,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为员工投保商业性医疗、养老保险,支持民营企业积极运用保险产品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五)积极拓展新型融资方式。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采用定向募集等方式增资扩股,采取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租赁融资、信托融资、基金融资等方式开展融资。规范和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有效吸纳和集聚民间金融要素,推动民间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探索开展民营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效提高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

六、优化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

(一)明确部门职责。省级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联席会议制度,由省工业信息化委、金融办和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牵头,省科技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农业厅、林业厅、商务厅、工商局、工商联和云南银监局、云南证监局、云南保监局等部门以及有关金融机构参加,有效发挥金融工作协调职能,建立完善政府、银行、企业、保险四方联动机制,组织开展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化行动;制定优质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试点方案,认真遴选优质小微企业,扎实推进优质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试点工作;加强对民营经济金融服务的政策研究,加快建设民营企业项目库;完善促进创业富民的政策措施,为民营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省财政厅、地税局、国税局要贯彻落实好国家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运用贴息、风险补偿等间接方式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省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环境保护厅、知识产权局、工商局等部门要不断健全规范中小微企业不动产和动产抵质押等中介服务,降低或减免小微企业登记、确权、认证、评估、担保、转让、审计、验资等服务收费。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云南银监局、云南证监局、云南保监局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督促和指导金融机构贯彻落实好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搭建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与小微企业及担保机构的联系协作平台,创新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等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扩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提高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和水平。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要牵头开展专项统计,做好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监测分析工作,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失信惩戒机制,增强民营企业的信用意识;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测,配合公安机关加大对非法集资等金融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营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金融环境。

(二)强化考核奖励。省金融办要会同省工业信息化委、科技厅、财政厅、农业厅、林业厅、工商联和省级金融监管部门完善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考评奖励办法,将各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纳入全省金融工作年度考核奖励内容。各级政府要结合自身财力情况,统筹安排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配套资金,支持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化解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各级工业信息化、科技部门要安排必要的专项资金,对民营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给予适当补助。各级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各类奖励、补助和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效益。

(三)形成联动机制。各地、有关部门要共同搭建高效务实的信息平台、项目平台、园区平台、市场平台和融资对接平台,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优质民营企业,密切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对接,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便捷条件。各金融机构要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宣传,主动向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推荐符合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工商联和各类行业协会、商会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帮助指导,着力培养一批民营企业带头人,支持民营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生产、财务、经营信息的透明度,增强融资能力。民营企业要通过规范经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做强主业、做大企业,争取各类金融机构的支持,讲求企业信用,切实维护金融机构债权,形成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互促共进、互利共赢的良好发展格局。


原文链接:https://527256.com/22899.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6 20:00:11  回复
年9月,设城关镇人民委员会。1960年,实行党政合一。1968年,建立城关镇革命委员会。1973年,城关区更名为城关人民公社, 建立了城关人民公社革委会。1981年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6 17:01:08  回复
资难、融资贵等瓶颈问题,我市出台《汕头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精简优化政务服务、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健全民营企业公共服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7 03:18:54  回复
粤家政”等方面的技能型人才队伍。●鼓励支持企业在技工院校以“冠名班”等形式共同培养具有现代知识、高超技能、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院校与园区、企业开展定制化职工技能培训活动。●支持民营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6 16:25:50  回复
补贴。13、支持民营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对首次认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给予一次性建设经费补助。●校企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科研成果并经专家评审后,按照该项目研发投入费用10%的比例予以一次性经费补助,基地依托单位每年最高补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6 18:40:07  回复
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的政策。●继续按不高于2017年征收标准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落实分档减缴和暂免征收优惠政策。●对小微企业工会经费实行全额返还;对有困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