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国策
我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为什么还要实行计划生育,稳定现行生育政策?
第一,计划生育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稳定现行生育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2001年12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
计划生育法》进一步明确,“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2006年12月17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再次强调,“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低增长率与高增长量将长期并存。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口总量仍将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预计每年净增人口在800万人到1000万人之间,总人口到本世纪30年代中期将达到峰值15亿人左右。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人口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任何认识上的偏差、工作的失误和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都可能造成生育水平的反弹,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央决定,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这是在综合考虑国家长远利益与群众实际需求,总结30多年计划生育成功实践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决策。
第二,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在总体稳定基础上不断完善,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近年来,我国在稳定现行生育政策的基础上,积极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注重依法行政、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导向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等手段,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国家相继实施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帮助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解决养老的困难,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需要说明的是,我国现行生育政策不是全国“一刀切”,更不是所谓的“一胎化”政策。生育政策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都有所区别,即:农村宽于城市,西部宽于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宽于汉族。我国的生育政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九五”、“十五”期间,多数省份的生育政策在总体稳定的基础上作了适度微调,一些省份在生育间隔、再婚生育、独生子女结婚生育等方面明确了政策。各地政策在整体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实践证明,我国现行生育政策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人口发展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第三,稳定现行的生育政策是在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基础上的科学决策。
为落实2004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关于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家人口计生委集中了300多名专家学者,成立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经过两年广泛、深入地调研和专题研究论证,形成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国家人口战略研究的结果认为,未来30年是确保低生育水平稳定、实现人口由缓慢增长到零增长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时期,收紧或放开生育政策都不可取。这是因为:由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2005年—2020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的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小高峰,导致出生人口数量出现一个小高峰。同时,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已累计有近1亿独生子女。进入21世纪,这部分人陆续进入生育年龄,将使生育水平有所提高。上述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将使出生率和出生人口数量有明显增加。近期放开生育政策还会引起“补偿性生育”和“抢生”。目前收紧生育政策更不利于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将给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更大困难。因此,“十一五”时期应该保持生育政策的稳定性。
第四,我国低生育水平面临着反弹的现实风险。
当前,一些地区的人口生育水平已经不同程度地出现反弹。局部地区超生现象严重。主要原因,一是部分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放开二胎”的传闻,加大了计划生育的难度,引起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误解。二是政策内出生人口明显增加。受年龄结构的影响,我国目前正经历一个人口出生小高峰。同时,在部分地区,夫妻双方或一方是独生子女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会使政策内的总和生育率有所提高。三是部分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同志对低生育水平盲目乐观,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下降,出现投入严重不足、机构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导致一些地区工作滑坡。四是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力度不够,现有的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标准偏低、各项优先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五是目前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机构和人员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能完全满足群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需求。
新中国刚成立时有4亿人口为何还要鼓励生育?
我国政府并没有大力鼓励生育。
50年代初期,因为常年战争人口锐减,所以国家在口号上鼓励生育,但是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物质鼓励。
但是随后没过几年,就发现人口出生率太高了,可能会失控,政府立刻就重视起来了。
毛在56年亲自制定的全国农村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提出,人口稠密的农村地区要注重节育,同时要保证新生人口得到良好的医疗和教育保障,能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
随后十多年里,毛数十次在不同场合和报告中谈到了人口控制的重要性。
在58年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态度:人口应该控制在7.5到8亿之间,不能再多了,再多,百姓和国家都承担不起。
65年的时候,毛就指示周,让他搞个十五年规划,把人口控制在八亿以内。
74年,邓汇报工作的时候说,85年人口会达到10亿,毛立刻插嘴,要求政府必须严格控制生育。
毛从未鼓励过大规模生育,但是他也没有强制执行节育政策,他的主要办法就是依靠政府宣传和向社会分发避孕用品。
但是那个年代中国百姓的受教育程度很低,对于他们来说,传统观念就是孩子越多越好,男孩越多越好。
所以没有政府的强制措施,人口是很难被控制住的。
邓后来看到了这一点,才开始了计划生育政策。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生根源是什么?
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经济不发达,人口基数大,各种资源缺乏,如:教育、医疗等等,一系列的因素导致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
计划生育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据官方报道,在中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本原因在于: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恢复,社会安定,医疗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口快速增长,从建国初期的5.4亿人迅速增加到1970年的8.3亿人,人民群众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困难日益突出,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沉重压力。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上世纪70年代初,国家全面推行计划生育。1980年,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子女。1982年,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之后,国家根据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不断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为什么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随着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也大量增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日趋严重.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把人口数量控制在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实行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根本措施,也是唯一的办法.
我国人口形势的严峻性: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 要国情之一.
(2)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此外人口问题也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又很大的矛盾:
(1)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加大,主要表现在每个人资源消耗的增加
(2)人口与环境关系极大,一定的环境决定人口的规模和分布,人口的不断扩大会改变人类的生息环境
(3)人口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过多的人口会影响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惟一正确的选择。
(2)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就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提前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践证明,我国较好的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促进世界人口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无不与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密切相关,在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应该坚定不移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切实加大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全党务必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负责的高度,坚持不懈地做好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发布于 2022-07-02 07:47:32 回复
发布于 2022-07-02 06:01:14 回复
发布于 2022-07-02 08:07:43 回复
发布于 2022-07-02 05:59:43 回复
发布于 2022-07-02 06:28: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