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经济困难原因-三年经济困难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本文目录一览:

我国在建国初期,三次严重的经济困难.(历史试卷问题)

第一次

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军的进攻,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和封锁,以及自然灾害的袭击,解放区的财政经济遇到了极大困难。

为战胜困难,坚持抗战,1942年底,中共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运动。解放区军民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开展了南泥湾、槐树庄、大风川等地的屯田大生产运动。解放区抗日民主政府开办了许多自给工业;军队发展了自给经济;农民广泛组织起来发展农业生产。大生产运动收到巨大成效,许多部队、机关达到自给或半自给,粉碎了敌、伪、顽的封锁,克服了严重的物质困难,改善了军民生活,积累了经济建设经验,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二次

建国初期的经济困难。人民政府面临的是一个国民党政府留下的,遭严重破坏的处于崩溃的烂摊子,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从1953年起,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规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稳步开展。到1956年,我国形成了三大改造高潮,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同时开始实施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他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以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为了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大力进行新工业企业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工矿企业的作用,统一调配和大力培养建设干部,开展增加生产、厉行节约运动,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保证工业建设的需要等。

第三次

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国连续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大量农田受害。农业的减产、农村的“共产风”等天灾人祸加在一起严重地影响了粮食的供应,人畜出现非正常死亡。与此同时,工业企业管理,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也急剧下降。再加上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使我国重大的设计项目和科学研究项目被迫中途停顿,破坏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原定计划,加重了我国的经济困难。

1961年1月,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内容。调整国家各个部门已经变化了的相互关系,巩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发展和变革中获得的硕大成果,充实新发展起来的一些事业的内容,提高那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新事物的质量。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加强农业战线,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消灭财政赤字,稳定市场;大力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压缩重工业生产,降低积累率。由于政策正确,措施得力,到1962年,经济调整工作了明显的效果。为了争取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1963年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开始提出:再用两三年时间,继续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主要是加强现有工业生产能力的填平补齐,使它成龙配套,并搞好一批设备的更新;工业企业开始按照专车化协作原则进行改组,同时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到1965年,原定的调整任务胜利完成,各个经济部门在新基础上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国民经济出现了新的面貌。

启示:1、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生产。2、发展才是硬道理,克服经济困难的关键还是经济本身的发展。 3、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进行。无论是40年代大生产运动时的整风,还是建国初党、政、军内部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每一次我们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都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注重党自身的建设。4、事实证明我们的党是先进的党,充满活力的党,每一次遇到困难我们党总能领导我们克服困难走向胜利。新时期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自己提出的新的要球,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会从胜利走向胜利。

造成1958年到1962年期间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总结原因:“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从灾害经济学角度对“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考察

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关于其主要成因,1978年前一直错误地完全归咎于三年自然灾害。但近年来国内外又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认为这三年“风调两顺”,根本没有自然灾害,“人祸”即决策错误是唯一的原因。本文根据对灾情、受灾面积等资料图表的分析,证实这三年发生了持续的严重自然灾害; 同时分析了各种决策错误带来的不同影响,重点把粮食作为决定国家经济兴衰的生命线和因果关系链的比较指数,用计量方法分析当时农村因灾减产、因决策错误减产、因高征购而减少粮食存量之间的比例状况。本文的结论是:从农业粮食减产因素看,自然灾害略大于决策错误;从农村一个时期的集中缺粮情况因素看,决策错误影响远大于自然灾害,可以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为什么2021年经济不行?

2021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导致全球的经济环境受到影响,所以很多的产业行业会导致缩水。相较于国外,中国是全球制造业中心,当全球制造业都无法开工之时,中国经济相对繁荣。但是相较于自己的过去,只能说还算是勉强稳住了。

1. 全球资源错配,上游原材料涨价,首当其冲的就是制造业,而且全球海运大面积瘫痪,出口也相当乏力,上游原材料和能源涨价,是对宏观经济的第一道损伤;

2. 基建乏力,楼市进入了寒冬,对经济的拉动能力彻底不在,甚至拖累了经济。房地产行业发展到现在,早就和国内经济息息相关,过去几十年,中国居民经济水平飞速提升,但是大多数人的财富都是房地产涨价带动的,要知道,房地产天然具备杠杆属性,而且是倾尽全部身家再叠加杠杆,那赚钱速度得有多快。房价暴涨,成为中国大多数家庭资产增值的头号功臣,尽管都是纸面富贵,但对于那些人心理来说却是巨大的冲击,就跟炒股一样,尽管我股票还没卖,如果已经爆赚了10倍,资产千万,我都是个千万富翁/富婆了,不得再买个二套房来投资?不得旅游购物买点奢侈品?一来二去,经济的景气度就提升了。过去二十年靠房地产带动经济有多么爽,未来十年就有多么刺痛,前两天,一篇名为《如何防范房地产市场硬着陆风险》的论文广为流传,其中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如果房地产投资和销售下降15%,那么就会拉低1.5%的GDP”。

拓展资料:

1. 未来两到三年,中国的消费市场将达到7万亿美元,这个超大规模的市场对于出口商、企业家和跨国公司来讲有很强的吸引力。我国将会密集出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政策,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市场体系,打造全球最好的营商环境。“最终表现为更多地吸引外资,在去年1630亿美元的基础上,今年或将超过1700或者1800亿美元。

2. ”魏建国也表示,未来一段时间特别是“十四五”期间,中国外贸出口在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和跨境电商贸易“三驾马车”并行的情况下仍将会有两位数的增长。“十四五”期间,新的全球化将由中国提出来。

3. 魏建国认为,疫情过后一至两年会有逆全球化的回头浪,但人们在痛定思痛后会意识到,全球化仍是发挥各国比较优势的最好方式。“如果说旧的全球化有缺陷的话,那就是没有与时俱进,新的全球化将会是平衡、包容、发展、合作和创新的全球化,涵盖5G、机器人、大数据、智慧城市、云计算等内容,中国会更多地在这些方面和各国建成命运共同体。”

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及其危害

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大二公”,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严重脱离了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

分配形式:“一平二调”,实行平均主义和无偿调用,完全违背了按劳分配原则。 危害: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后果。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拓展资料:

从表面上看,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对物的占有关系,实质上它是通过对物的占有而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 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不仅决定直接 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而且决定着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又决定劳动产品的分配形式。所有制、分配方式的差异体现社会 经济制度的差异。

以所有制、分配方式体现的基本生产关系,又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实现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表现为具体的 经济体制层面,它与实际的经济运行紧密联系。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经济制度是 人类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的 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生产关系性质的体现;

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反映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经济体制既受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也受其他因素如 经济结构、 文化传统、管理水平等的影响。

必备条件

生产资料是社会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生产资料总是归一定的 阶级、集团或个人所有、占有、支配的。人们在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资料,可能是属于自己所有,也可能是属于别人所有;

生产资料的主人可以自己支配、使用属他所有的生产资料,也可以在取得一定利益的条件下,让生产者占有、支配或使用它们。

这样,在 生产过程中,人们便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上,彼此发生一定的关系。即使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自己占有、支配、使用生产资料,也存在这种关系。这是因为:

①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有时不是单独的个人,而是一个集体,联合起来的共同所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所有制关系。

②个体的所有者也不是孤独的、与社会不相往来的人,他要同社会发生一定的关系,譬如,排斥别人的侵占,才能自己占有、支配和使用自有的生产资料。

总之,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不仅同生产资料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还通过各自的对生产资料的职能,在生产资料方面相互结成一定的 经济关系。这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所有制和 生产关系的总和是内涵和外延不完全相同的经济范畴,在严格意义上不能当作同义词使用。

1959~1961年,出现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最重要的国际因素是什么?

与苏联关系的紧张,苏联撤回技术人员和援建项目,加紧向我国要债。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建设的过程中走过哪些弯路

1、“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

2、“文化大革命”是由毛泽东同志发动和领导的。他发动这场“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但他当时对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的错误估计,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他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只有采取断然措施,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才能揭露党和国家生活中的阴暗面,把所谓被走资派篡夺了的权力夺回来。这场“大革命”之所以冠以“文化”二字,是因为它是由文化领域的“批判”引发的。

3、人民公社化是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们党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有利有弊。

扩展资料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1976年)

1、中共八大——成功探索

内容:一是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二是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评价: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实践中未能坚持下来。

2、“左”倾泛滥——严重失误

表现:1958年开始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急于求成,改变落后局面的心情迫切;没有经济建设经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左”倾冒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结果:经济比例失调,环境破坏,农民的积极性受挫,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3、“八字”方针——调整恢复

1960年冬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底,经济形势好转。

4、“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

实质:“左”倾错误发展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影响:国民经济基本瘫痪,面临崩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原文链接:https://527256.com/15297.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1 12:22:12  回复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1976年)1、中共八大——成功探索内容:一是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二是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评价: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1 17:11:52  回复
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生产。2、发展才是硬道理,克服经济困难的关键还是经济本身的发展。 3、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进行。无论是40年代大生产运动时的整风,还是建国初党、政、军内部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每一次我们在加强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1 20:31:12  回复
展农业生产。大生产运动收到巨大成效,许多部队、机关达到自给或半自给,粉碎了敌、伪、顽的封锁,克服了严重的物质困难,改善了军民生活,积累了经济建设经验,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次建国初期的经济困难。人民政府面临的是一个国民党政府留下的,遭严重破坏的处于崩溃的烂摊子,同时我们还面临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1 14:28:38  回复
不行?4、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及其危害5、1959~1961年,出现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最重要的国际因素是什么?6、在社会主义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1 13:14:16  回复
,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为了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大力进行新工业企业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工矿企业的作用,统一调配和大力培养建设干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