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郎溪县道奇公司融资工具的信息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为啥不引进道奇挑战者?

道奇不看重中国市场,原因很简单,他旗下的车都是大排量的3.6L 5.4L的这种,进中国的话给政府要收接近一辆车的税。美国卖20w的车,到国内变成40w,还不算上经销商要赚取的费用。

介绍:

最经典的美国汽车市场,应该是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足鼎立。在Pony Car市场上,通用有科迈罗(Camaro),福特有野马,克莱斯勒也有自己的王牌产品—同样大名鼎鼎的道奇挑战者。

不可否认,无论是科迈罗还是挑战者,作为美式汽车文化的浓缩,无论站在哪个年代看,都是富有感染力和值得典藏的。当然,在今天,它们或许真的更适合典藏。

现今时尚界,复古风潮盛行。而作为时尚界宠儿之一的汽车,自然也不例外。各家车厂也纷纷让过去的经典产品,在新世代的技术下重现车坛,其中雪佛兰科迈罗和道奇挑战者便是其中的代表,而在概念版科迈罗于2007年电影《变形金刚1》亮相,并引起巨大反响后,道奇也抢先在芝加哥车展中登场,并发表了其精典车型挑战者SRT8的量产车型。

历史

第一代

克莱斯勒对由福特野马引起的Pony Car风潮应对很慢,一直到1970年他们才推出真正与野马和科迈罗竞争的产品道奇挑战者。挑战者的外形设计师是当时道奇的主力肌肉车Charger的设计师Carl Cameron,因此挑战者的外形风格与Charger非常相似。底盘方面,挑战者也是直接沿用集团内另一款肌肉车普利茅斯Barracuda梭鱼的底盘,以降低研发和制造成本。

要和市场先行者野马竞争,挑战者的第一个方法也是提供丰富的选装件,以及提供多款动力系统给客户选择。挑战者的发动机从3.24L的直列6缸到7.2L的V8,共有8款不同排量的六缸或八缸发动机可选。挑战者的第二个杀手锏是更长的轴距和更大的车身,以及更加精细豪华的内饰,这会稍稍形成与野马错位竞争的局面。

与第一代的野马和科迈罗一样,第一代的挑战者也是很有收藏价值的肌肉车。在上世纪70年代,克莱斯勒已经有了欧洲分部(Simca),所以当时也有少量挑战者被正式输入欧洲销售。因此,第一代挑战者也是现在能在欧洲看到的很少数的美国老爷肌肉车之一。

第二代

第二代挑战者在1978年上市。虽然挂着道奇挑战者的名号在美国销售,但其实它并不能算是第一代挑战者的正统继任者,因为它其实是一台克莱斯勒合作公司三菱出品的Galant Lambda的马甲。Galant Lambda也是一台双门轿跑车,当时在世界各地挂着不同的商标销售。在美国销售的就是道奇第二代挑战者。这台挂着美国标的日本车搭载两台直列四缸的三菱发动机,也在三菱的爱知工厂总装。直到现在,很多美国人也没把这一代挑战者当做这个车系的一个“正代”。

第三代

进入21世纪,当福特和雪佛兰先后复活了自己的Pony Car产品之后,克莱斯勒由于公司财务状况等原因迟迟无法跟进。直到2008年初,克莱斯勒才推出了第三代挑战者。这代挑战者也同样拥有向第一代致敬的复古造型。底盘方面,基本结构与克莱斯勒300C相同,但为了保证挑战者的操控灵活性,克莱斯勒将挑战者的轴距缩减到了2950mm。动力系统方面,最初上市时的第三代挑战者有3.5L V6和6.1L HEMI V8,在改款后最新的型号则更换为3.6L Pentastar V6(新一代的克莱斯勒集团主力发动机,大切诺基上也是使用这一台)、5.7L HEMI V8和6.4L HEMI V8(装在顶级的SRT8版本上)。

介绍一下美国的道奇汽车公司吧.

道奇牌轿车素以价廉和大众化称著, 颇受欢迎。轿车型号有: 蝰蛇(Viper), 无畏(Interpid), 隐形(Stealth), 小精灵(Spirit), 影子(Shadow), 霓虹(Neon)等。

约翰. 道奇和霍勒斯. 道奇兄弟曾是亨利. 福特的股东和董事, 他们的工厂起初为福特汽车生产零件。由于福特的成功, 道奇兄弟亦因此获益, 并开始 发展自已的公司, 成为福特的对手。道奇兄弟1919 年脱离福特公司。后来, 道奇成为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骨干企业。

“道奇”文字商标采用道奇兄弟的姓氏“Dodge”,图形商标是在一个五边形中有一羊头形象,在汽车上使用小公羊、大公羊两个商标。该商标象征“道奇”车强壮剽悍,善于决斗,表示道奇部的产品朴实无华、美观大方。

半成品超跑,带你了解经典且原始的第一代道奇Viper

可能很多人第一次见到道奇Viper 都是在童年时期的汽车杂志或者挂历上吧。

它的外形设计看起来给人十足的震撼力,特别是发动机盖上那蝰蛇的LOGO,张扬牙齿,怒视前方。

Viper是克莱斯勒公司旗下的道奇工厂的产品,两座跑车,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其实见到这款车的机会不多,在美国的电视、电影里面倒是很常见。

这款车在1992年开始推出,当时的构想是未来车的形式,有些人说这款车的设计灵感来自英国六十年代的跑车AC Cobra。90年代的Viper比现在的大得多,重得多,和跑车应该紧凑、短小、精悍的概念完全背道而驰。有传闻说最早参与构思这款车的是美国得克萨斯的赛车手卡罗·舍比(Carroll Hall Shelby, 1923生于得克萨斯州的李斯堡Leesburg,) 。

Viper 的构想开始于1988年,当时克莱斯勒的总裁波布·鲁兹(Bob Lutz)提出要造一辆强劲有力、设计上有未来感的超级跑车,具体设计人是克莱斯勒设计部的汤姆·盖尔(Tom Gale),他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个概念车设计,把粘土模型呈送给鲁兹。

Viper这辆车当时面临的问题很多:第一,整个克莱斯勒都没有造过这么高性能车型的经验,没有现成的车架可以用,因此Viper计划的人,只能在一辆RAM2500重型皮卡的大梁车架的基础上修修改改,把第一代Viper的车架弄了出来。

第二个问题是没有发动机,克莱斯勒虽然V8发动机不少,但没有一台能达到Viper的性能要求。最后在无计可施之下,研发团队只能向道奇商用车部门,要了一台装在9米级厢式货车上的,排量8.0L的SOHC V10自吸汽油发动机。但这台货车发动机虽然重达接近500公斤,但只有150马力不到,而道奇自己又没什么调校货车发动机的经验。

当时克莱斯勒拥有欧洲知名跑车厂兰博基尼(Lamborghini),因此他们直接从十缸的兰博基尼的铸铝构架出发来设计Viper,节约了好多时间,所以1989年秋天就完成了车身,先做八缸的测试。1990年2月份生产出十缸的标准型来了。

到了1988年,Corvette已经推出C4 ZR1了,道奇再也忍不了,把当时那台还没装上任何电子系统,甚至刹车助力都还没研发完成的Viper,搞了一个塑料车壳就推出市面销售。

1989年,克莱斯勒在底特律的北美汽车大展上第一次展出了Viper 的概念车,起了这个“蝰蛇”的名字,是因为车的造型前头好像蝰蛇的头,并且低矮、宽扁。观众反应很强烈,因此克莱斯勒公司决定量产,把设计工作交给公司的主任工程师斯约博格(Roy Sjeoberg)。

斯约博格组织了一个85个工程师和设计员组成的班子设计“Viper”,这款车是由当时克莱斯勒董事局主席李·艾科卡(Lee Iacocca)批准生产的,1992年元月份即投入市场,反应非常好,很快就形成了产品系列了。

这辆车出厂马力就有400匹,简单改装后轻而易举650匹以上,这辆车曾是美国第一辆原厂400马力的跑车,它是美国第一辆最高车速突破310公里的车。

按照现在的定义看,当年的第一代Viper连半成品都算不上,顶多算个车架子。但推出市面之后,市场反应让克莱斯勒好不震惊。

美国的那些性能车爱好者们惊喜地发现,原来这台叫Viper的车,无论在直线加速还是弯道性能上,都完虐当年美国任何一部跑车,甚至有媒体评测直接指出,还处于半成品状态下的第一代Viper,在一些赛道上的成绩,甚至大幅超越了法拉利保时捷!

第一代Viper的无心插柳和匆匆赶工,造就了美国第一台被世界瞩目的高性能跑车。但当年的第一代Viper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因为没做好调校,这辆车低速走不稳直线,高速突然失控现象也非常严重,也因此,第一代Viper因为操控缺陷,而出了一些致命事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原文链接:https://527256.com/14706.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1 04:11:40  回复
力系统方面,最初上市时的第三代挑战者有3.5L V6和6.1L HEMI V8,在改款后最新的型号则更换为3.6L Pentastar V6(新一代的克莱斯勒集团主力发动机,大切诺基上也是使用这一台)、5.7L HEMI V8和6.4L HEMI V8(装在顶级的SRT8版本上)。介绍一下美国的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1 11:02:54  回复
ny Car风潮应对很慢,一直到1970年他们才推出真正与野马和科迈罗竞争的产品道奇挑战者。挑战者的外形设计师是当时道奇的主力肌肉车Charger的设计师Carl Cameron,因此挑战者的外形风格与Charger非常相似。底盘方面,挑战者也是直接沿用集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0 23:04:02  回复
和匆匆赶工,造就了美国第一台被世界瞩目的高性能跑车。但当年的第一代Viper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因为没做好调校,这辆车低速走不稳直线,高速突然失控现象也非常严重,也因此,第一代Viper因为操控缺陷,而出了一些致命事故。本文来源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1 10:48:13  回复
竞争的局面。与第一代的野马和科迈罗一样,第一代的挑战者也是很有收藏价值的肌肉车。在上世纪70年代,克莱斯勒已经有了欧洲分部(Simca),所以当时也有少量挑战者被正式输入欧洲销售。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