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热点-产业经济学研究热点

本文目录一览:

产业经济学具体研究什么呢?

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又称产业组织理论或产业组织学(Industrial

Organization),是国际上公认的相对独立的应用经济学学科。我国的学科体系是20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的,那时,产业的概念主要是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部门”,例如农业、工业、商业等,学科专业也相应设立了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门类,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1996年,国务院公布了新的研究生专业学科目录,产业经济学被列其中,标志着这一国际公认的经济学科正式被官方确认。在本次公布的新研究生专业学科目录中,在经济学门类下,设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在应用经济学下面又设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共10个二级学科。产业经济学硕士点中的“产业”不仅仅单指“工业”或“商业”或其他某个行业,而是泛指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调整后的现行学科专业目录规定:产业经济学专业应代替原来的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运输经济、信息经济等专业。这就是说,产业经济学的“产业”是基本上涵盖一、二、三产业的应用经济学专业。

我是经济学专业,经济学近几年好就业吗

经济学作为一个大的专业学科,下面还有很多的分支,像西方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数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一直都是每年考研学子关注的重点。结合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情况,对经济学各热门专业汇总如下:

金融学

一、专业简介

金融是指以银行为中心的各种形式的信用活动,以及在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资金的融通。这是研究人们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如何跨时配置稀缺资源的一门学问,时间和不确定是金融经济行为的核心要素。

二、就业前景

金融学研究生毕业后可进入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类机构工作,收入相当可观。

三、报考热度

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走俏人才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几乎每所高校的金融学录取分数线都是经济类中最高的,是目前报考最火的经济类专业。也正因如此,金融学考研的竞争异常激烈,每年在考试中失利的同学都很多,报考难度相当大,专业实力不是很强的考生最好量力而行。

四、研究方向

中央银行理论与宏观金融调控、商业银行理论与经营管理、金融市场运行与管理、公司金融、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等。

五、主要课程

金融工程、汇率经济学、金融风险管理、个人理财研究等。

六、推荐院校

北京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苏州大学、天津财经大学。

数量经济学

一、专业简介

数量经济学是在经济理论的分析基础上,借助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经济学科。

二、就业前景

在实际经济方面的工作中,经济学多是通过数学模型来验证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像保险、股票、利率这些经济变量的预测就是通过数学模型进行预测的,所以该专业的很多毕业生进入各类金融机构(如期货市场、外汇市场)做技术分析工作。

三、报考热度

该专业在国内是新兴专业,许多考生不是很了解,报考难度没有金融专业那么大。有志于在经济学领域发展的考生,特别是那些想考金融又担心成绩不够理想的考生可以考虑报考数量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

四、研究方向

计量经济理论与应用研究、金融数量分析。

五、主要课程

经济预测与决策、数理经济学、证券投资分析、抽样理论与方法等。

六、推荐院校

清华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侨大学。

财政学

一、专业概况

财政学主要研究政府部门在资金筹集和使用方面的理论、制度和管理方法,同时也研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税收问题,以及国内外财政和公共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就业前景

与此专业适应的工作主要集中于政府的相关部门,如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及政府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对想当政府公务员的考生来说,报考财政学专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具有了财政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论是在政府管理部门还是在政策的研究部门,职业发展空间都很广阔。

三、报考热度

目前财政学在经济类专业中属于中等偏上热度,报考人数也是居高不下。很多重点院校的录取比例达到了十几比一,竞争激烈,考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研究方向

财政理论与制度研究、公共财政管理研究、区域地方财政与地方财政研究。

五、主要课程

税收理论、财政管理研究、财务分析与决策、财税政策与制度研究等。

六、推荐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学

一、专业概况

产业经济学也叫产业组织学,属于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板块,是现代经济学中用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新兴应用经济理论,也是当今经济学的三大前沿学科之一。

二、就业前景

现在产业经济学关心的主要是垄断行业的运行机制以及各垄断公司的竞争行为,以后想去大型企业工作的考生可以选择这个专业。很多大公司都设置有专门的市场研究部门,这些部门就是利用专业的经济学理论来分析现有行业情况,得出分析结果,然后作出企业的决策。这些部门需要的正是产业经济学的专业人才。

三、报考热度

产业经济学属于应用类经济学,实用性强,对就业很有帮助。该专业的报考人数逐年增加,竞争压力不小。

四、研究方向

产业结构、组织与政策研究、产业投融资研究、现代工业经济与公司制度研究。

五、主要课程

产业组织学、公司理论与实务、产业投资理论与实务、规制经济学等。

六、推荐院校

复旦大学、辽宁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世界经济)

一、专业概况

国际经济学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国际上的各种经济现象,探究经济规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世界经济概论。

二、就业前景

对想从事国际贸易和打算在跨国公司工作的考生来说,国际经济学是一个可优先考虑的专业。虽然国际经济学只是从经济理论上阐述国际经济中的一些关系,但系统学习之后,在从事对外经济工作时会有一种全局感,也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对职业发展很有好处。同时,国际经济学对英语的要求较高,该专业学生在外语方面具有相当竞争优势,受到很多跨国企业的青睐。

三、报考热度

因为就业方面的优势,国际经济学也是每年报考的热点,想报考该专业的考生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四、研究方向

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研究、国际经济运行理论与政策研究、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研究。

五、主要课程

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研究、国际金融与贸易研究、国际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践等。

六、推荐院校

浙江大学、湖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西方经济学

一、专业概况

西方经济学专业是以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层面上讨论各种经济关系,通过理论的总结来指导人们的经济行为。该专业属于理论经济学,其他经济学科都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之上,学习西方经济学能对整个经济学知识的框架结构有一个整体认识。

二、就业前景

对现代经济理论感兴趣或是以后有志于从事经济理论研究的同学来说,这个专业是最好的选择。毕业后可以进入高校,或者继续读博深造。

三、报考热度

本专业报考热度一般,一些学校的西方经济学专业上线人数和录取人数相差不大,是经济类专业中相对容易考的专业。因此,对经济学感兴趣而对自己实力不是很自信的考生可以考虑报考该专业。

四、研究方向

现代企业理论与实务、公共经济调控理论与实践。

五、主要课程

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

六、推荐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

近几年有关产业经济学的热点问题?考研复试面试急用!各位帮忙!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哪七个?你开始他们在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其各自的看法吗?您最想了解的行业?为什么呢?

目前经济法热点问题有什么?

一、世界经济将向何处去 目前国际社会的主流看法是,世界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缓慢复苏势头。但许多经济学家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主要依赖各国政府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未来世界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复苏,关键还在于金融业能否取得根本性好转以及私人需求能否真正启动。二、美元何时恢复危机前强势美元指数在2009年11月12日下探至15个月新低,但随后因迪拜债危机问题引发风险偏好大降,令美元的单边贬值暂告一个段落转而走强,美元以大涨告别2009年,但美元在09年全年走软的走势仍未改变。美元贬值,对美国来说,既可以刺激出口,又可以“赖掉”部分债务。但对美国政府来说,由于在今后10年必须大量举债以弥补财政赤字,因此必须防范美元过度贬值,以免投资者对美元失去信心。在2010年,美元走势如何,全球投资者将拭目以待。三、“退出战略”如何实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均采取了一系列紧急货币和财政政策,在09年即将结束时,各国关于何时采取“退出战略”的讨论就层出不穷。相信在2010年,有关“退出战略”的讨论会越来越多,因为紧急货币和财政政策毕竟不可能无限期持续下去。“退出战略”实施过早,会危及经济复苏,但实施过晚,则会加重政府财政负担,甚至吹大资产泡沫,因此,实施“退出战略”的时机相当关键,只有在恰当的时机退出才能保证经济复苏的成果不被破坏。四、全球股市如何超越“虚假繁荣”从2009年3月上旬开始,全球主要股市强劲反弹。这一方面是受世界经济形势改善推动,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市场充裕流动性的支撑。而今年只有世界经济实现可持续复苏,进而带动上市公司业绩改善,全球股市反弹才可持续。否则,过度依赖流动性支撑的股市繁荣往往会成为一种“虚假繁荣”。五、多哈回合能否“修成正果”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自2001年11月份发起以来,至今已拖延8年多,仍未能达成协议。目前,有关各方正在努力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在2010年年底前结束,并取得“有雄心和平衡的”成果。但鉴于类似的最后期限此前曾被一推再推,因此展望2010年,多哈回合能否最终“修成正果”依然是一个未知数。六、贸易保护主义是否依旧高涨在国际金融危机当中,发达国家经济严重下滑,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欧美发达国家虽然口头上高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实际上却在国内政治压力下,不断采取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在2010年,虽然爆发全球性“贸易战”的可能性不大,但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措施仍可能以一种“低烈度、高频率”的形式出现。七、加强金融监管能否落到实处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国际社会要求加强金融监管的呼声一度高涨,但目前来看,发达国家加强金融监管的进展十分缓慢。2010年加强金融监管关键在于落在实处。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必须在加强自身金融监管的同时,注意防范“热钱”等非正常跨国资金流动对其宏观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造成的冲击。八、世界经济格局如何变迁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世界经济格局变迁。其中最明显的例证就是,由主要发达经济体和主要新兴经济体参与的二十国集团,正逐步取代由主要发达经济体组成的八国集团,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协调国际经济事务的最重要平台。在2010年6月和11月,二十国集团还将分别在加拿大和韩国举行峰会。二十国集团取代八国集团的趋势将更加明显。金融危机调整世界经济格局 中国应有忧患意识九、全球经济治理能否与时俱进伴随世界经济格局变迁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此前由发达经济体主导的世界经济治理架构能否与时俱进。目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发达国家仍占据绝对优势,新兴经济体经济实力不断上升,但话语权和投票权却明显滞后。2010年发展中国家仍需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提高自身话语权而努力。十、“后危机”时代战略新兴产业何在随着金融危机的冲击逐渐减退,国际社会关于抢占“后危机”时代战略新兴产业制高点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在2010年,以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环保技术等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将越发受到关注。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节能和环保技术将呈现巨大商机。

产业经济学内容

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以“产业”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等.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的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经济发展中内在的各种均衡问题等.通过研究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为制定的产业政策提供经济理论依据.产业经济是居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是连接宏微观经济的纽带.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研究逻辑起点,主要研究科技进步、劳动力等要素资源流动、空间发展与经济绩效的学科以及产业的动态变动规律,主要研究经济数据的工具有计量经济学工具(用sas、spss eviews等软件运算) ,主要分析方法有博弈论分析方法、各种力量博弈、均衡与非均衡分析方法、主要思想来源是哲学中的矛盾对立统一思想、辩证法思想,主要模型来源于自然科学模型.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根本联系上是相通的、一致的.构建由微观开始、从而中观层次到宏观层次知识体系和逻辑大厦.试图寻求产业的发展规律性,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实体经济的踏实的学问.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引擎,实体经济则是轮胎.产业发展必然由非均衡趋向均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东部、中西部经济发展失衡,必然东部会有”灾难“,经济危机对东部冲击是最大的.产业经济学是预测性较好的学科.

结合实际,说明学习产业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经济学的客观梦想

有关经济学家的笑话很多,且贬远多于褒。不过,很少有经济学家对此耿耿于怀,因为经济学家这个行业依然是最受关注、最有地位、最能赚钱的行业之一;也依然不断有人试图进入经济学家的行列。所以,很多经济学家自己也常常谈起此类笑话,看似自嘲,实则自夸。当然,也有些此类笑话是没有贬义的,或者对于经济学家自己来说,不觉得是贬义的。其中一则笑话说的是,一群物理学家看到经济学家所用的数学知识,感到大为吃惊:经济学居然用如此复杂的数学!经济学家看到物理学所用的数学知识,同样大为吃惊,物理学居然用如此简单的数学!在一些人看来,这是在嘲笑经济学对于数学的过分使用。而对于经济学家来说,这却是在褒奖经济学家所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自然也就越来越朝着精确的自然科学的方向发展了。

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们对经济学的帝国主义倾向很不以为然,认为经济学家与他们其实并没有什么两样;自然科学家们更不认为经济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而经济学家们则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摇摆。经济学家们自然希望经济学被认为是自然科学,因为自然科学更加精确,而且更加客观。客观与精确正是经济学家们自我标榜且引以为豪的地方,而且希望凭此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家。经济学家以理性人为出发点,引入了边际分析和广泛的数学工具,试图建立一个客观、精确的经济学帝国。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强调实证经济学的重要性,着重就某一个现象进行解释,认为经济学应该说明的是“是什么”,而不是“应该是什么”,因为后者往往带有太多的价值判断,而价值判断难免包含太多的个人利益。

到了今天,计量经济学更是如日中天,在中国尤其如此。翻开中国最有名的经济学学术期刊,绝大多数都是计量文章,甚至某些期刊已经到了没有计量的文章便不能发表的地步。中国经济学家在国外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也几乎全部是计量文章。为什么计量经济学会如此兴盛呢?说到底无非是经济学追求所谓客观、真实与精确的结果。计量经济学通过不断改进的工具、大量的数据和严谨的方法为经济学建立起了一个看似精确与客观的经济学帝国。但是,事情果真如此么?

经济学家的客观

2004和2005年是中国经济学的多事之秋。从郎咸平炮轰格林科尔开始,中国大陆的一些著名经济学家与郎咸平展开了激烈交锋,甚至很多具有人身攻击意味的词语从一些名经济学家的口中说出。这场争论最后几乎演变成了全民参与的争论。从网络上看,郎咸平几乎是大获全胜,但是,也有人统计说,学习经济学的人大多反对郎咸平。众所周知,与一般人相比,学习过经济学的人多半更加右倾,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丝毫不奇怪。在这场争论中,毫无疑问,很多经济学家和学经济学的学生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论述的,而经济学的所谓客观就是“效率”。对于自我标榜为客观的经济学而言,选用效率作为评价经济政策或者经济表现的标准没有丝毫的意外。因为,从经济学的核心假定——人是自私和理性的出发,最终的结果只能用“效率”来衡量,而且,用公平来衡量经济政策或表现的好坏总是充满了“价值判断”,是极其主观的。

但是,从效率出发也不一定能够保证经济学的客观。特别是2005年格林科尔最终倒闭,其董事长也因为涉嫌犯罪被捕之后,很多人对经济学家的客观与中立越来越怀疑。这本身不奇怪,也不能说明大陆的经济学家就失败了。但是,随后传出的消息无疑让人吃惊。在与郎咸平的争论中力挺格林科尔的部分经济学家曾经在格林科尔的资助下召开过一个学术会议批判郎咸平,并且将争论上升到改革路线的高度。这其实也没有什么,因为郎咸平的确试图得出一些普适性的结论,所以,将争论上升为“改革路线”之争也很正常。但是,在当事企业的资助下举行的学术会议是否可信就值得怀疑了。更为重要的是,随后的调查表示,格林科尔付给了这些经济学家高额的出场费和稿费。而且,还有经济学家随后不断出席由一些大型民营企业,尤其是由国有或者集体企业改制而来的民营企业举办的各种会议,高调发言,更是引发了一系列争论。普通民众对经济学们的不信任似乎也在蔓延。

这种不信任是建立在经济学家为少数人和少数既得利益集团说话的基础之上的。不过,这种为少数人说话的经济学家往往会很快被大多数人不信任,并不能对经济学构成实质性的伤害。即使经济学家们依然信任这些人,也不要紧,因为大多数民众不信任意味着经济学市场必然萎缩。所以,个别经济学家没有任何根据的发言并无损于经济学本身的客观,只会有损于经济学家个人或者这个团体的客观。不过,问题往往是,经济学本身就是客观的吗?

经济学是否客观?

经济学往往有很多基本的假定,经济学中任何一个理论或者一个模型更是有非常多的假定。这些假定的本意是为了抽象与简化现实生活,从而增强模型的解释力。但是,这些假定往往与现实情况不符,由此导致它对现实情况的解释力不足。事实上,经济学的发展正是建立在对经济学假定不断修正的基础之上。某种理论或模型的发展也是建立在对某个假定不断修正的基础之上。比如,对古典经济学价格刚性假定的修正,得出了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完全竞争假定的修正产生了不完全竞争理论;对交易成本为零这一假定的修正产生了新制度经济学。某个具体的理论或者模型的发展更是如此,从古诺模型到勃川德模型再到斯坦克博格模型,就是通过改变有关厂商竞争变量和竞争方式而得到的。博弈论的发展也是如此,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到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到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再到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都是基于对一些假定的改进。当然,这些对假定的改进,很多情况下都是越来越倾向于现实。也就是说,这使得假定越来越接近现实。但是,由于一个抽象的理论与模型往往需要很多假定,而要把假定做到完全与现实相符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不可能除给了经济学不断改进的空间之外,也给了经济学家很多解释的空间。这种空间其实就是经济学家的“权力空间”,这个“权力空间”不但给了经济学们改进理论的可能,也给了经济学家们争论和解释的可能。

如果说理论只是提供了一个想法或者解释的话,那么,实证经济学,尤其是目前高度繁荣的计量经济学则给了经济学们证明自身的客观与精确的机会。很多理论往往相互冲突。比如,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哪一种效应更强呢?这需要实证检验。比如说,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有怎样的影响?不同的理论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哪个理论是可信的?这也需要实证经济学的检验。于是,实证经济学成了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但是,对于理论经济学家而言,这种检验总是值得怀疑的。就案例检验来说。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与俄罗斯的休克疗法相比,哪个更加成功?印度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哪个更加成功?如果单从目前的经验来看,毫无疑问,中国改革比俄罗斯改革成功,比印度的也更加成功。但是,如果我这样说,肯定会被经济学们认为不严谨,甚至被怀疑是否真的学过经济学,至少也是没有学好。比如,有很多经济学家就坚持认为,中国的改革不一定比俄罗斯的成功。因为,尽管从目前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更好,但是,俄罗斯通过休克疗法建立起了更好的制度与市场环境,将来的发展可能比中国更快。也就是说,经济学告诉我们,从长期来看,中俄的发展情况还不一定。不过,正如凯恩斯所说,“长期是对目前的事情的一种误导,在长期,我们都死了”。而且,从长期来看,任何事情都是不一定的,因为谁又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些事情可能会彻底改变目前中俄经济发展的全貌。因此,说未来不确定可能是对的,却是毫无用处的。如果我们只会说不一定,经济学存在的意义就值得怀疑。也许经济学家会说,决策是领导者的事情,我们只是提供建议和信息,更加丰富的信息将有助于决策者做出更加正确的决定。但是,如果所提供的任何信息都是不确定的,而且,对于一个我们都能观察得到的事实,我们依然说,孰优孰劣不一定。那么,经济学作为一门“长期的学问”就是没有价值的。

同样,对于实证经济学家们而言,实证检验也是值得怀疑的。且不说不断改进的计量方法会让人发现前人所作的实证研究的缺陷,不同的计量方法之间也会产生各种争论。如果不同的计量方法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倒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是,绝大部分情况下,不同的计量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那么,我们该信任哪一个呢?再者,很多计量研究对数据往往非常敏感,数据的变化往往会导致结果的改变。同样,熟悉计量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很多情况下,对变量的选择往往会成为争论的中心,而变量选择不同,得到的结果也是不一致的。

再以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例。从库兹聂兹以来,这一话题一直是经济研究的热点,因为这个问题对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含义,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也会形成冲击。但是,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始终在争议中进行。国内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近几年也有所增多。在1990年代以前,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多半表明收入差距有助于经济增长,或者二者呈现出倒U型关系。由此得出的政策建议自然是追求更有效率而不是更公平的经济政策;1990年代以后,很多研究运用政治经济模型或者带有社会学倾向的模型,说明收入差距扩大会导致政治上对投资的抑制,或者对社会地位的过分追求会使投资受到抑制,从而会阻碍经济增长,而且,相关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这种理论分析。这些研究很多发表在很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上,比如《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杂志》。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结论也是莫衷一是。由于不同的研究结果推论出的政策建议是完全相左的,决策者无疑更加疑惑。

经济学家的解释空间

理论研究会得到相反的结论不足为奇,实证研究得到相反的结论也很正常。如果我们得到的实证研究结果与理论相悖,我们也许会由此发现一个新的理论,或者发现另外一个藏在证据背后的东西。自然科学常常这样发展,但经济学很难这样发展,原因在于,自然科学的事实只有一个,而经济学往往能够发现很多个“事实”。当我们发现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的结论相反时,我们多半会去改进实证研究的方法,寻找新的数据,或者提出新的解释。但是问题随之而来:经济学的理论和模型众多,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理论提出不同的解释,而哪个理论正确,往往依赖于实证研究的检验。如果实证检验的结果也是相反的,由于不同的检验结果也能得到不同理论的支撑,我们很难判断哪一个检验或者说哪一个事实是成立的。从而,我们会发现,理论和事实都是不清楚的。

很多初学计量经济学的人都会发现,数据或者方法的微小变化会使得检验结果大不相同。这说明结果不稳健。在很多情况下,尤其在我国的很多经济学杂志上,我们看到的计量检验都是不稳健的。但是,面对这些检验结果,我们往往能够看到很多似乎合乎理论的解释与说明。或者说,对于不同的计量检验结果,作者拥有很大的解释权。只要结果是显著的,我们便总能找到“合理”的解释。最著名的例子来自英国的一位经济学家。他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太阳黑子的活动对英国的经济发展周期有显著影响。很多人都认为这个结论是荒谬的,并以此嘲笑经济学,但是,按照经济学家的逻辑,这事还真不一定啊。

好在,计量经济学的工具在不断改进,对各种因素的控制也使得计量经济学越来越精确。但是,经济学家对理论、对现实、对实证检验结果的解释依然存在很大空间,对同一事情往往存在多种解释,这无疑让人烦闷。就像我们看一些小品文,同一个故事,翻来覆去地讲,竟然能够讲出几十个道理,甚至还是完全相反的道理。

正是由于经济学对结果的解释空间很大,我们就不得不提醒自己:小心思想背后的利益。经济学家标榜自己的效率标准,以此说明自己的客观和中立。可是,阿克顿勋爵的话依然在耳边回响: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也有翻译为,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换成经济学的语言,有权力,就有寻租。而经济学家对理论、对现象、对实证检验结果的解释空间就是一种权力。因为有空间的存在,就有解释的权力,而这种权力必然导致寻租。正如经济学所认为的,经济学家绝不是道德上一定高尚的人,相反,他们都是自私的理性人。那么,又有什么理由认为他们不会利用自己的解释空间,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寻租呢?

如果经济学只是帮助人们解释现象存在的原因,或者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各种现象,那么,这种解释空间的存在没有任何不妥。但是,每一个经济学家总是希望自己的主张为决策者所用,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我曾经以为国外的经济学家可能不会如此,可是一名诺奖得主来复旦大学讲演的时候,PPT(PowerPoint 的幻灯片文件)上就几次出现与美国总统的合影,我顿时知道所有的经济学家果然都是理性人。而且,就目前看来,经济学对决策者和普通民众都有着极强的影响力,如果一个经济学家,一个理论是服务于少数人的,其后果往往会非常严重。所以,经济学的解释空间也就相对而言对社会有着潜在的危害。也正因为如此,一个充分竞争的经济学市场、一个反对垄断的经济学市场、一个能够允许而不是排斥所有人发言的经济学市场是缩小经济学的解释空间、瓦解经济学的绝对权力的必要条件。同样,一个更为广泛的知识市场,一个允许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等等充分表达的学术市场的存在也有利于控制经济学解释的空间,从而减少经济学家寻租的空间。

所以,无论是决策者,还是普通人,当看到一种经济理论时,请先告诫自己:警惕思想背后的利益。


原文链接:https://527256.com/14398.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1 01:59:27  回复
的结果是一致的,倒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是,绝大部分情况下,不同的计量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那么,我们该信任哪一个呢?再者,很多计量研究对数据往往非常敏感,数据的变化往往会导致结果的改变。同样,熟悉计量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很多情况下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0 23:53:56  回复
充分的准备。四、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制度研究、公共财政管理研究、区域地方财政与地方财政研究。五、主要课程税收理论、财政管理研究、财务分析与决策、财税政策与制度研究等。六、推荐院校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1 05:04:02  回复
释,认为经济学应该说明的是“是什么”,而不是“应该是什么”,因为后者往往带有太多的价值判断,而价值判断难免包含太多的个人利益。 到了今天,计量经济学更是如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