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经济结构挑战调整-疫情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

本文目录一览:

疫情期间,政府都采取了哪些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

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是2020年5月10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下称“报告”)。央行报告阐明10大核心要点,表示关注4大风险;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升。中国央行强调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提出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推动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等一系列措施,将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报告10大核心要点如下:

1、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灵活适度;

2、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

3、持续深化LPR改革,有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

4、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5、支持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

6、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果;

7、持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业改革;

8、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服务医药制造业加快高质量发展;

9、物价形势总体可控,通胀预期基本平稳,对未来变化需持续观察;

10、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国内经济面临挑战增多。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3-0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疫情之下,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有什么变化?

短期来看地方政府还应该继续坚持使用增量支出、转移支付、减税降费为主的传统财政政策,切实完成六保的工作目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维持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

从长期来看,财政政策应当提质增效,不仅从总量上也从结构上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收益,把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财政政策上引导社会资金有保有压,保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保、环保、医疗、教育的资金投入,压缩一般性支出,压低公共产品供给成本。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严格区分疫情冲击与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矛盾和问题,不因疫情之下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而垫高未来或正常年份的财政支出基数、颠覆来之不易的减税降费成果。

严格区分战时状态的抗疫目标与日常的宏观调控政策目标,不因疫情之下实施有别于常规的特殊操作而冲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偏离经济高质量发展轨道。

严格区分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与正常的风险防范要求,不因疫情之下不得已而为之的破戒之举而放松对于财政金融风险的应有戒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政支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如何看疫情之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2020年疫情下的中国经济面临哪些挑战?

就业目标的实现仍面临一定的压力

第一,我最担心的仍然是疫情和应对政策的不确定性。现在很多医学界专家都认为,第二波疫情暴发的概率并不低。从中国经济的角度,如果疫情再爆发,我们有没有比过去更好应对政策,以平衡好疫情冲击和经济发展。

第二,就业目标的实现仍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压力。(一)新增就业900万人、调查失业率6%左右这一就业目标,本身并不高,但是完成起来仍然有一定的难度。上半年物价持续回落,1-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1%,工业品生产者价格下降1.7%。如果按照当前物价的走势,今年的名义GDP不会比实际GDP高出太多,预计名义GDP增速在1%到2%之间——这么低的名义GDP创造出的就业机会是很有限的。如果要实行新增900万的就业岗位的目标,需要名义GDP至少达到2%至3%。(二)即使实现了900万的就业目标和6%的调查失业率,并不意味劳动力市场的问题就没有了。过去我们合意的调查失业率均值应该在5%左右,此外,我们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并不能充分反映出真实的失业率,仍有隐形就业压力的存在。目前城镇调查失业率对农民工的覆盖面不完整,这部分人群的就业状况很难划定,有的即使就业也可能是不充分的就业。比如,有些农民工在疫情前可能一天工作10个小时,疫情影响之下,现在可能一天只工作2个小时,工资也可能不到疫情前的一半。

刘元春:要警惕企业二次停工的风险

当然,当前的中国经济仍然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和很多的不确定性。首先,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依然是疫情。从世界疫情的蔓延过程来看,疫情带来的一系列超预期的变化导致全球疫情的拐点一再后延,这也导致世界经济的底部继续下探——我们原本预测二季度末,世界经济就会走到底部,但现在看世界经济到三季度时仍会进一步下探,中国经济外部环境会继续发生更大的变化。目前疫情仍是阻挠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如果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就很难恢复到常态。

第二,要警惕企业二次停工的风险。在行政性复工复产之后,能否快速实现有效需求的扩张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因为只有有效需求的扩张,内需才能够得以快速地提升,进而保证复工复产的产能供给不会被中断,否则就会导致企业的二次停工停产。

第三,常态化的政策工具能否同时实现救助企业的两个目标?对于微观主体企业的救助有两个目标:一个是疫情冲击之下的救助,使得企业能够运营下去;一个是帮助企业获得充分的订单,从而激发企业生产的活力。要想实现救助企业的这两个目标,可能一种政策工具是不够的,需要多种政策协调配合:一是要落实目前出台的一系列的直达的救助政策工具。二是要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要在恢复和提振国内需求为主体的经济循环上下大功夫。三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有效提升民间主体的信心。


原文链接:https://527256.com/1110.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1 17:19:27  回复
统财政政策,切实完成六保的工作目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维持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从长期来看,财政政策应当提质增效,不仅从总量上也从结构上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收益,把规模扩张和结构调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1 17:47:44  回复
降费成果。严格区分战时状态的抗疫目标与日常的宏观调控政策目标,不因疫情之下实施有别于常规的特殊操作而冲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偏离经济高质量发展轨道。严格区分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与正常的风险防范要求,不因疫情之下不得已而为之的破戒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