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是
- 2、我国各地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是( )
- 3、我国正在推行的3条主要数字经济战略是什么?
- 4、广东“三步走”推动大湾区建设
- 5、浙江将如何打造大湾区?
- 6、为什么说大湾区电子身份eID产业链将爆发
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是
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
1、数字基础设施
注重信息网络、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等新兴基础设施的增量建设和传统基础设施的存量改造。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区布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
2、数据要素
高度重视政务数据开放共享,提出要深化政务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有序共享,建立健全国家公共数据资源体系;积极培育数据交易中心和数据服务商,支持社会化数据服务机构发展,鼓励市场力量挖掘商业数据价值,推动数据价值产品化、服务化,大力发展专业化、个性化数据服务。
3、产业数字化转型
从企业、产业、集群三个层次系统推进,全面推动大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重点支持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并重点支持智慧农业和水利、工业、商务贸易、智慧物流、金融、能源等行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积极探索平台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合运营模式。
4、数字产业化升级
坚持跨界融合应用导向,完善5G、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推动软件行业做大做强,引导支持平台企业加强数据、产品、内容等资源整合共享。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支持培育壮大一批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海外仓领军企业和优秀产业园区。重点培育互联网医院、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5、智慧城市建设
全面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深化智慧城市和数字生活建设。加快实现“一网通办”,推动公共服务资源数字化供给和网络化服务。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数据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因地制宜构建数字孪生城市,鼓励加快城市智能设施向乡村延伸覆盖。
发展数字经济的做法:
1、发展数字经济本身,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层面。未来,要把发展数字经济的立足点放在国内,数字经济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互为支撑。数字产业化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数字化主要是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加快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2、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挥数字经济的溢出效应,数字经济成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和“加速器”。未来,我国既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也要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强大的渗透性和融合性特征,将数字经济的引擎作用作为新动能导入实体经济之中,培育实体经济的新优势,目标是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3、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布局发展数字经济,抢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推动数字经济领域治理规则制定,形成数字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我国各地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是( )
1、数字基础设施
注重信息网络、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等新兴基础设施的增量建设和传统基础设施的存量改造。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区布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
2、数据要素
高度重视政务数据开放共享,提出要深化政务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有序共享,建立健全国家公共数据资源体系;积极培育数据交易中心和数据服务商,支持社会化数据服务机构发展,鼓励市场力量挖掘商业数据价值,推动数据价值产品化、服务化,大力发展专业化、个性化数据服务。
3、产业数字化转型
从企业、产业、集群三个层次系统推进,全面推动大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重点支持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并重点支持智慧农业和水利、工业、商务贸易、智慧物流、金融、能源等行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积极探索平台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合运营模式。
4、数字产业化升级
坚持跨界融合应用导向,完善5G、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推动软件行业做大做强,引导支持平台企业加强数据、产品、内容等资源整合共享。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支持培育壮大一批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海外仓领军企业和优秀产业园区。重点培育互联网医院、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5、智慧城市建设
全面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深化智慧城市和数字生活建设。加快实现“一网通办”,推动公共服务资源数字化供给和网络化服务。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数据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因地制宜构建数字孪生城市,鼓励加快城市智能设施向乡村延伸覆盖。
发展数字经济的做法:
1、发展数字经济本身,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层面。未来,要把发展数字经济的立足点放在国内,数字经济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互为支撑。数字产业化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数字化主要是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加快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2、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挥数字经济的溢出效应,数字经济成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和“加速器”。未来,我国既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也要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强大的渗透性和融合性特征,将数字经济的引擎作用作为新动能导入实体经济之中,培育实体经济的新优势,目标是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3、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布局发展数字经济,抢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推动数字经济领域治理规则制定,形成数字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我国正在推行的3条主要数字经济战略是什么?
各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积极推进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转型的重要力量,引起全球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国政府正逐步推进“国家数字化战略”(NDSs),归纳起来,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数字应用上率先推动政府服务的数字变革,通过内化ICT工具和提供在线服务等,发挥先行引导作用。一方面,政府通过提供的培训和津贴等政策,推进电子政务,完成行政请求的在线处理。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政府不断通过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和图书馆在线阅览等措施,拓展数字资源深度应用。
第二,在改善数字创新的政策环境方面,OECD成员国主要对创新网络实施政策支持和提供更便捷的融资渠道。然而,针对波诡云谲的数字经济市场,各国政府在推进ICT或知识资本投资的创新政策方面,尚缺乏应有的重视。
第三,大部分OECD国家都已专门制定国家数字安全战略,加强保护个人隐私和网络安全。政府通过教育提升劳动者的数字素养,推进普及数字经济的专业化教育,使大众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同时,政府也通过提高用户的数字安全风险意识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多管齐下,切实强化数字化安全。
广东“三步走”推动大湾区建设
顶层设计明朗之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何精耕细作?
7月5日,《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同时对外公布。
广东表示,这构成了该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
《实施意见》提出,广东将“三步走”推进大湾区建设,分为2020年、2022年和2035年。对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的“两步走”,广东将2020年细化为“第一步”,强调此阶段要“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步”也是《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期。据介绍,这是广东着眼中期安排,把近中期看得比较准的、可以加快实施的重点工作进行分工部署,以进一步量化阶段性目标,一共涵盖9个方面的100条重点举措。
这其中,广东将优化提升空间发展格局置于首位,并针对“极点带动”进一步指明港深、广佛、澳珠这6个主要城市“强强联合”的路径与方向。同时,此番广东还突出对基础设施、科创、产业和开放进行全方位部署。
大湾区六城“强强联合”方向指明
今年2月,随着《规划纲要》出台,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和加快推进阶段。此番,广东《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则表明该省在实质性推进大湾区建设上已形成了具体而系统的思路。
据透露,《实施意见》主要是着眼长远发展,对标大湾区到2035年的建设目标,对未来十多年广东要重点推进落实的大事要事进行谋划,突出战略性和协调性;《三年行动计划》则主要着眼中期安排,把近中期看得比较准的、可以加快实施的重点工作进行分工部署,进一步量化阶段性目标。
一个突出细节是,广东明确将“三步走”有序推进大湾区建设。对比国家顶层设计,细化出2020年这一节点。具体来看,第一步是到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第二步是到2022年,基本形成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第三步是到2035年,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分析,大湾区到2022年要形成基本框架,时间紧、任务重,这要求前期推进中一定要多维度打牢基础,包括交通设施等硬件和协同联动机制等软件,以2020年为第一个节点,相当于预留了两年时间,可供未来查缺补漏、评估优化和动态调整。
同时,大湾区要建成世界级城市群,内部城市协同联动是重中之重。《规划纲要》也提出,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网络化空间格局,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此番广东也细化了这一思路,为这些城市“强强联合”提供了路径和方向。
《实施意见》明确,深化深港合作,加快打造深港合作机制创新升级版,以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合作为重点,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重要引擎。
此外,加快广佛同城化发展,广东强调要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枢纽型基础设施、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开放合作高端平台,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基地,打造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国际大都市区。
深化珠澳合作,则包括要协同推进特色金融、休闲旅游、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新增长极。
为此,广东也强调要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予以支撑,包括要打造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将以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为重点,构建城际快速交通网络,提升客货运输服务水平,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郭万达认为,上述方向找准了大湾区主要城市的优势和定位,比如,深港将发挥创新发展引领作用,广佛将在都市圈建设上起示范带动作用,珠澳则在旅游业、科技产业上具备窗口和名片的潜力。这些也都是大湾区重要探索方向。
2020年大湾区内地研发强度要达2.8%
意料之中,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再次成为亮点。
广东明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全力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提升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三年行动计划》更是大篇幅着墨于此,提出2020年大湾区内地新型研发机构力争达200家,RD占GDP比重达2.8%,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6件。
广东省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陈鸿宇认为,科创是打造一流湾区必答题。类似纽约、东京和旧金山等国际一流湾区发展的深层次动力来自科技创新,而与前述国际著名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科创还需提升。
正因如此,广东在《三年行动计划》中进行了全方位部署,包括建设重点领域粤港澳联合实验室,争取国家支持自然科学基金委与粤港澳三地开展联合资助,支持更多粤港澳有关机构积极参与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
按照顶层设计思路,大湾区的科创还侧重向产业层面延伸。《实施意见》也明确,要协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广东提出,加快打造电子信息、汽车、智能家电、机器人、绿色石化五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同时,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形成若干产值超万亿元的新支柱产业。
郭万达分析,这些产业不少在广东已有一定基础或在近年得到重点布局,同时也是发展前景良好的前沿产业,当前大湾区建设带来的科创协同、产业体系协同将为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机遇,这对粤港澳三地均有利。
不仅如此,《实施意见》还将“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出,高标准建设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争取自贸试验区扩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自由贸易通道。同时,还明确将研究向广东自贸试验区片区下放新一批省级管理权限,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
郭万达也认为,未来自贸试验区还有很大探索空间,广东自贸试验区扩区将有利于更广泛推动大湾区融合,进一步减少因制度差异而带来的效率磨损。
浙江将如何打造大湾区?
近日,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浙江将加强全省重点湾区互联互通,推进沿海大平台深度开发,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临近发布截点,大湾区正成为跨区域、综合类城市群,抱团发展的重要形式。
湾区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高级发展形态。在这个区域范围内,交通互通互联、资本金融齐聚、高级人才汇集,各类资源高效配置。浙江大湾区的具体目标是建设“全国现代化建设先行区、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据悉,浙江大湾区将分为“一环、一带、一通道”,即环杭州湾经济区、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具体来看,环杭州湾经济区,将构筑“一港、两极、三廊、四区”的空间格局。“一港”:高水平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争创自由贸易港。“两极”:增强杭州、宁波两大都市区辐射带动作用,带动环杭州湾经济区创新发展、开放发展、联动发展。“三廊”:加快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嘉兴G60科创大走廊。“四区”:谋划打造杭州江东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
预计到2022年,浙江大湾区科技创新能级全面提升,人口和经济密度不断加大,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初步建成全球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开放高地、体制创新高地。具体来看,2022年湾区经济总量达到6万亿元以上,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47%以上。
为什么说大湾区电子身份eID产业链将爆发
2017年起,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接力珠三角地方规划。三地协同发展将形成对外开放新高地,亦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中信集团的中信网安、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移动在广东试点推行SIMeID,正是契合湾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湾区电子政务一体化、智慧体系(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的重要基础建设。
发布于 2022-07-01 12:01:42 回复
发布于 2022-07-01 19:57: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