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简述-新中国的经济成就

本文目录一览:

简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

经济社会取得发展与成就,可以从几个方面概括:1、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第一大国。2、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广泛领域协调推进改革,使发展效应达到最大化,并积极应对发展挑战,就能实现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的经济建设有哪些主要成就?

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原因是一个是改革开放,开放经济特区,先富带动后富,从而让经济由原来的缓慢增长慢慢的变成了快速的增长。

还有一个是加入世贸组织,让我们国家加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更好的与世界上最好的技术同步发展,更加快速的促进自己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2001年11月10日,中国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四届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上被接纳为世贸组织成员,12月11日中国正式入世。

它不仅记录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也是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取得发展与成就,可以从几个方面概括?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取得发展与成就,可以从国民经济增长、财政实力、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等方面概括。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

新中国诞生时,我国经济基础极为薄弱。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19元。经过长期努力,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3679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1.8%,居全球第11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1986年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10年达到412119亿元,超过日本并连年稳居世界第二。

2、财政实力由弱变强,外汇储备大幅增加。

上世纪50—70年代,我国外汇储备相当紧张,1952年末外汇储备只有1.08亿美元,1978年末也仅为1.67亿美元,居世界第38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稳步增加,2006年末突破1万亿美元,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末,外汇储备余额为30727亿美元,连续13年稳居世界第一。

3、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影响力日益彰显。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受外来封锁等影响,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交往较少。上世纪50年代,与前苏联东欧国家一度开展交流。70年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交往明显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得到1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以WTO改革为代表的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贡献了中国智慧,展现了大国担当。

扩展资料: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力前行。

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沧桑巨变七十载 民族复兴铸辉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哪些成就?

一、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国力与日俱增,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

财政实力由弱变强,外汇储备大幅增加

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影响力日益彰显

二、从结构单一到百业兴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基础作用不断加强,工业主导地位迅速提升,服务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效应日益突出,三次产业发展趋于均衡,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快速提升

工业体系逐步完善,多项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服务业蓬勃发展,满足生产生活需求能力不断提高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以依赖单一产业为主转向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

中国经济的成就

宏观经济指标全线飘红

第一,在经济增长方面,破天荒地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平稳增长。1979年-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在基数大大提高的情况下,比1953年-1978年年均增速6.1%要高出3.7个百分点,年均增速提高了60%。2008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10.4%。据国外有的学者计算,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有11个国家和地区在长达25年的时间内,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以上。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有29年实现了年均增速9.8%。看来,中国经济增速达到9%左右,还要延续一段时间。所以,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在中外经济发展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第二,在国际收支方面,实现了飞跃式的增长。在经济改革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部分地由于实行封闭、半封闭政策的影响,部分地由于当时国际形势的限制,我国国际收支不仅规模很小,增长速度也很慢。1952年末,国际收支顺差只有2.94亿美元,到1978年也只有8.68亿美元;按美元当年价格计算,26年间只增长了1.95倍,年均增长4.2%。改革以来,在经济迅速增长的条件下,由于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国际收支顺差呈现出飞跃式的增长。由1982年的62.91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2470.25亿美元;按当年美元价格计算,24年增长了38.3倍,年均增长16.5%。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第一,居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这是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来源。1978年-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长到1378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长到4140元;二者分别增长了6.4和6.2倍。2008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5元,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528元,增长10.3%。但需说明:这些收入并不是居民的全部收入。它只是包括了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并没有包括各单位对居民的补贴和居民的其他合法收入,更没有包括数量相当大的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所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被低估了。还要提到: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实际上也提高了居民收入。1989年我国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800元,2006年调高为1600元,2008年再调高为2000元。

第二,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1978年,全体居民消费水平由1952年的91元增长到184元;其中,农村居民由65元增长到138元,城镇居民由154元增长到405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这期间三者年均增速分别为2.3%、1.8%和3.0%。但2006年居民消费水平由1978年的184元迅速增长到6111元,其中农村居民由138元增长到2848元,城镇居民由405元增长到10359元。这期间,三者年均增速分别为7.5%、5.9%和6.3%;三者比前一个时期分别高出2.26倍、2.28倍和1.1倍。还要着重提到:1978年-2007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由2.5亿下降到1479万人。

第三,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的提高,是居民物质生活提高的重要指标。1978年-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67.7%下降到43.1%,城镇居民家庭由57.5%下降到36.3%;二者分别下降了24.6个百分点和21.2个百分点。

第四,住宅水平有所提高。1978年-2006年,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6.7平方米增长到27.0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由8.1平方米增长到30.7平方米;二者分别增长到了3.0倍和2.8倍。

第五,现代交通通讯的广泛运用以及交通通讯支出在消费支出中比重的提高,是居民生活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比如,到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达到了152.88部;农村也达到了62.05部。到2007年,我国宽带用户数已达1.22亿户,居世界首位。与此相联系,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交通通讯支出在人均消费支出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1.20%提高到13.19%,农村由2.24%提高到11.95%。

第六,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的增长,是人民文化生活提高的最重要标志之一。1978年-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由16.5万人增加到448万人;研究生毕业人数由9人增长到31万人;二者分别增长了26.1倍和34443.4倍。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在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中也明显地反映出来。1990年-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由11.12%上升到13.83%,农村由8.36%提高到12.63%。

第七,国内旅游的蓬勃发展。1994年-2006年,仅国内旅游就由524万人次增加到1394万人次,其中城镇居民由205万人次增加到576万人次,农村居民由319万人次增加到818万人次;三者分别增长了1.66倍、1.81倍和1.56倍。在这期间,人均旅游花费由195.3元增长到446.9元,其中,城镇居民由414.7元增长到766.4元,农村居民由54.9元增长到221.9元;三者分别增长了1.29倍、0.85倍和3.04倍。

第八,闲暇时间大幅增加。改革以来,我国开始实行由改革前的每周单休日改为双休日。后来又实行“五一”节、国庆节和春节三个长假(每节放假三天)。从2008年1月1日起,又调整和增加了假日。即取消了前两个长假,但增加了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每节一天假日)。这样,我国法定节假日和周末休息日再加上职工带薪年休假,一年中平均休假时间就超过了一年的三分之一的时间。

第九,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的一个综合指标。1978年-2006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由68岁提高到72.4岁。 经济大国地位总体确立

第一,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452亿美元;居世界位次由1978年的第十位上升到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的世界第四位,居美国、日本、德国之后。与此相联系,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增长。2003年-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3.8%,居世界第二位;估计2007年将达到16%,居世界第一位。

第二,作为主要农产品(13.56,-0.28,-2.02%)的谷物、肉类和籽棉1978年分别居世界的第二、第三和第二位,1990年以后三者均居世界第一位。作为主要原材料的钢和水泥1978年分别居世界第五位和第四位,2000年以后一直居世界第一位。作为主要能源的煤、原油和发电量1978年分别居世界第三位、第八位和第七位。其中,煤在1990年以后一直居世界第一位,原油在1990年以后上升到第五位或第六位,发电量在2000年以后一直居世界的第二位。当前制造业规模已居世界的第四位。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

第三,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1855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7000万人。我国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依据2007年9月科技部发布的“中国科技实例研究”项目成果,当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我国研究开发人员总量为142万人,居世界第二位。此其一;其二,2006年,全社会科技支出经费总额4500亿元,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3003.1亿元,居世界第五位;研究开发投入强度达到1.42%。其三,目前专利申请受理总量突破400万件,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3年超过国外申请量,2006年达到53.4%,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四位。

第四,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21738.0亿元,按当年美元价格计算,增长了105.3倍。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世界位次1978年为二十七位,2004年以后一直居世界第三位。另据2007年8月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报告称,中国有958种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排名第一,是拥有占有率位居第一的商品种类最多的国家。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由1979年-1980年的181.87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748亿美元,多年来均居世界前列。2007年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87亿美元,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我国的外汇储备由1978年的1.67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15282亿美元,按当年美元价格计算,增长了9149.9倍,居世界第一位。2008年6月末,又增加到18088亿美元,同比增长35.7%。

第五,据国外有的单位测算,2006年我国消费额占世界消费额的5.4%,居世界第五位。

但在这里也需说明:第一,上述中国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是从总体上说的。这就意味着:一方面中国在有些领域(比如第三产业的某些领域)还没有成为经济大国;另一方面中国在某些领域已经不只是经济大国,还是经济强国。其突出表现,就是继人造卫星上天、航天飞船发射成功之后,2007年又实现了嫦娥一号探月工程,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它表明中国在这个领域已经处于强国地位。第二,如果对衡量经济大国地位的指标做更全面的比较,中国经济居世界的位次就没有那么高。比如,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中国在2005年列世界第四。如果按国民总收入(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收入)计算,2005年中国经济总量是22867亿美元;当年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的经济总量分别为145039亿美元、49418亿美元、36309亿美元、35796亿美元、27910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排位不是第四,而是第六。又如,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14221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但综合考虑外资对外贸的贡献等因素,2005年中国实际外贸总额为8741亿美元。而当年德、日、法、英的外贸总额分别为17448亿美元、11119亿美元、9550亿美元、8781亿美元,都比中国多。但即使考虑上述各项因素,中国经济大国地位的总体确立,仍然是肯定无疑的。

概括以上所述,宏观经济指标全线飘红,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和经济大国地位总体确立,是改革开放30年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当然,像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一样,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正如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所总结的,突出的表现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还要指出:2008年经济增速虽有下降,但仍处于偏热状态;特别是通胀还由去年低通胀的上限区间演变为中通胀下限区间,而且压力还在增大。


原文链接:https://527256.com/10008.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8 02:56:33  回复
产总值仅为67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19元。经过长期努力,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3679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1.8%,居全球第11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1986年经济总量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8 02:58:06  回复
平方米增长到30.7平方米;二者分别增长到了3.0倍和2.8倍。第五,现代交通通讯的广泛运用以及交通通讯支出在消费支出中比重的提高,是居民生活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比如,到2006年,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7 18:20:09  回复
成中也明显地反映出来。1990年-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由11.12%上升到13.83%,农村由8.36%提高到12.63%。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7 19:53:03  回复
村人均居住面积由8.1平方米增长到30.7平方米;二者分别增长到了3.0倍和2.8倍。第五,现代交通通讯的广泛运用以及交通通讯支出在消费支出中比重的提高,是居民生活走向现代化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