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十七章-宏观经济学第十八章

本文目录一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七章第九题 有谁知道 谢谢

题目应该有个前提条件是短期分析吧,那么就可以忽略价格p,而名义货币供应量应该也是实质货币供应量

此情况(三部门,应该就是不考虑进出口吧)下,Y=C+I+G=200+0.75r+200-25r+50=450-24.25r

所以 Y=400-24.25r (个人认为如果你只是问总需求函数的话,应该货币需求函数和名义货币供给都不需要。。或者是之后还有让求均衡国民所得或者均衡利息的设问。。)

(对中文的概念表述和意思理解可能不是特别清楚,仅作参考,如有不对请谅解。。。。)

顺便可以帮你解出均衡国民所得和利息率

Y≈273.93 r≈7.26 (结果的数值倒是很有练习题的感觉,应该没错吧。。。)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学科,它有四个目标:长期目标是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短期目标则是稳定物价、保证充分就业及国际收支平衡。

扩展资料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问题复杂、理论多样、经验各异:

1、问题复杂指的是宏观经济学包含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充满了复杂问题的学科。

2、理论多样指的是在宏观经济学中,存在包括古典理论、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理论、供给学派等在内的多重理论学派。

3、经验各异则主要强调宏观经济学有针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案例研究,由此得到的经验与结论也不尽相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宏观经济学

谁有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七章课后题答案??谢谢啦~~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水平。现用图1—62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62分上下两部。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 时,此时的LM曲线 与IS曲线相交于点 ,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 和 。将 和 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

现在假设P由 下降到 。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 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 点。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 和 。对应于上图的点 ,又可在下图中找到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有许多P与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中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相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2、解答: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解答: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推导而得到。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碎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理论。

4、解答: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的。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和调整速度的看法是分歧的。

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得以出清,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粘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由于工资和价格粘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粘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劳动力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在现实中工资和价格的调整经常介于两者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以价格为纵坐标,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这即为常规的总需求曲线。

总之,针对总量劳动市场关于工资和价格的不同假设,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总供给曲线。

5、解答 :宏观经济学在用总需求—总供给说明经济中的萧条,高涨和滞涨时,主要是通过说明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来完成的。如图1—63所示。

从图1—63可以看到,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AD是总需求曲线, 使短期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和短期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第一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第二种情况是,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向右移动到 时,短期总供给曲线 和新的总需求曲线 的交点 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 ,价格水平为 ,二者都处于很高的水平,第二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

现在假定短期供给曲线由于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等提高)而向左移动,但总需求曲线不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可以用图1—64表示。

在图1—64中,AD是总需求曲线,是短期总供给曲线,两者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价格水平为P。现在由于出现供给冲击,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到,总需求曲线和新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价格水平为,这个产量低于原来的产量,而价格水平却高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滞涨状态,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在一起的状态。

6、解答:二者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决定。二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曲线来表示,在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延伸的为供给曲线。

但二者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其一,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是微观领域的事物,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是宏观领域的事物。其二,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它们均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劳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产函数,它们均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其三,各自的功能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在说明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的同时,还可以来说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对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影响,充其量这一模型只解释微观市场的一些现象和结果。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在说明价格和产出决定的同时,可以用来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现象,还可以用来说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结果。

7、解答:(1)由 得;

2000 + P = 2400 - P

于是 P=200, =2200

即得供求均衡点。

(2)向左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

于是,由 有:

2000 + P = 2160 – P

P=80 , =2080

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3)向右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

于是,由 有:

2000 + P = 2640 – P

P=320 , =2320

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

(4)向左平移10%后的总供给方程为:

于是,由 有:

1800 + P = 2400 – P

P=300 , =2100

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滞涨状态。

(5)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属于常规型。

谁有宏观经济学的课后题答案啊,第四版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说 明

1.授课教材——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下册 宏观部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2.课后习题范围为:第十三章至第十七章。

3.目前所给出的习题答案主要包括以上各章计算题,其他习题一般可以从书本知识或读者自学解决。

第十三章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4.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

(1) 国民收入 (2) 国民生产净值

(3) 国民生产总值 (4) 个人收入

(5) 个人可支配收入 (6) 个人储蓄

单位:亿美元

资本消耗补偿

雇员酬金

企业利息支付

间接税

个人租金收入

公司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红利

社会保险税

个人所得税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

政府支付的利息

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

个人消费支出 356.4

1866.6

264.9

266.3

34.1

164.8

120.8

66.4

253.9

402.1

64.4

105.1

374.5

1991.9

答:(1) 国民收入=雇员佣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

(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

(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

(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

6.假定一国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预算盈余 4800

800

300

3000

960

30

试计算:(1) 国民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收入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 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

=4800-(800-300)=4300

(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

=4800-(3000+800+960)=40

(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

=960+30=990

(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

=4300-990=3310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

7.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 (2) 政府支出 (3) 投资

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

(2)因为:I+G+(X-M)=S+T

所以:I=S+(T-G)-(X-M)=300-200-(-100)=200

(3)政府支出G=1100

第十四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3.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答:MPC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的;APC总是大于零,但不一定小于1,因为在收入为零时,自然消费总是存在的。

5.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

答: 储蓄增加将使需求减少,从而均衡收入也会减少。

6.当税收为收入的函数时,为什么税率提高时,均衡收入会减少? 定量税增加会使收入水平上升还是下降,为什么?

答:税率提高时,个人收入将减少,从而使消费减少,导致国民收入减少。

8.乘数和加速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会受到哪些限制?

答:见书P509。(1)资源闲置;(2)投资和储蓄并非相互独立;(3)货币供给能否适应需求。

9.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

(1) 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 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为多少?

(3) 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4) 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 ,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

(5) 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答:c=100+0.8y,i =50

(1)由 100+0.8y+50=y

y=(100+50)/(1-0.8)=750

c=100+0.8×750=750

s=i=50

(2)非自愿存货积累=800-750=50

(3)△y=△I÷(1-b)=50÷(1-0.8)=250

(4)y=(100+50)÷(1-0.9)=1500

(5)s=50

(6)y=50÷(1-0.9)=500

(7)自发消费a的变化不影响乘数,边际消费倾向b越大,则乘数也越大。

10.假设某经济社会储蓄函数为S=-100+0.8y,投资从300增至500时(单位:10亿美元),均衡收入增加多少?若本期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即

试求投资从300增至500过程中1、2、3、4期收入各为多少?

答:由均衡条件可知:

(1)i = s =-11+0.25y

当i =300时,y=(1000+300)÷0.25=5200

当 i =500时,y=(100+500) ÷0.25=6000

均衡收入增加(6000-5200)=800

(2)因为:

所以:

11.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 i =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 (单位均为10亿美元),税率t=0.25。

(1) 求均衡收入。

(2) 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3) 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用:1增加政府购买;2减少税收;3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

答:(1)

(2)

(3)△Y=1200-1000=200

第十五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2.请对下列各题中可能有的情况做选择并说明理由。

(1) (1) 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 A. 右移10亿美元;

B. B. 左移10亿美元;

C. C. 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 D.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2) (2) 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 A. 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B. B. 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 C. 右移支出乘以10亿美元;

D. D.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3) (3) 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 A.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 B.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 C.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 D.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4) (4) 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A. A. 右移10亿美元;

B. B. 右移k乘以10亿美元;

C. C. 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

D. D. 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

(5) (5)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 A.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B.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 C.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 D.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6) (6) 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则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的右下方的区域中时,有可能:

A. A. 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B. B. 利率上升,收入不变;

C. C. 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D.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答案:

(1) (1) 选C。理由见书p524。

(2) (2) 选B。理由见书p429、p525。

(3) (3) 选A。理由:L1(y)上升,r上升使L2(r)下降

(4) (4) 选C。理由见书p535、540。

(5) (5) 选A。理由见书p544。

(6) (6) 选D。理由见书p543、图15-16。

4.(1) 若投资函数为 i =100 (美元)-5r ,找出当利率为4%、5%、6%、7%时的投资量。

答:略。

(2) 若储蓄为S=-40+0.25y (单位:美元),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收入水平。

答:令

(由此表达式可以解得结果)

(3) 求IS曲线并作出图形。

答:略。

7.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5r

(1) 画出利率为10%、8%和6%而收入为800美元、900美元和1000美元时的货币需求曲线。

(2) 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50美元,价格水平P=1,找出货币需求与供给相均衡的收入和利率。

(3) 画出LM曲线,并说明什么是LM曲线。

(4) 若货币供给为200美元,再画一条LM曲线,这条LM曲线与(3)这条LM曲线相比,有何不同?

(5) 对于(4)中这条LM曲线,若r=10%,y=1100美元,货币需求与供给是否均衡? 若不均衡利率会怎样变动?

答:(1)略。

(2)

(3)略。

(4)

(5)因为:0.2×1100-5×100=170≠200

所以:该点为非均衡点。此时,货币需求小于供给,利率将下降。

9.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二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 i =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 (单位都是亿美元)。

(1) 求IS和LM曲线;

(2) 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3) 若上述二部门经济为三部门经济,其中税收T=0.25y,政府支出G=100(亿美元),货币需求为L=0.2y-2r,实际货币供给为150亿美元,求IS、LM曲线及均衡利率和收入。

答:(1)易知:S=-100+0.2y

令 150-6r=-100+0.2y

IS曲线为:0.2y+6r=250

LM曲线为:0.2y-4r=150

(2)解联立方程组

0.2y+6r=250

0.2y-4r=150

得:y=950 r=10%

(3)(150-6r)+100=(-100+(1-0.8)×(1-0.25)×y)+0.25y

得:IS曲线 0.4y+6r=350

LM曲线 0.2y-4r=150

解得: y=5750/7 r=25/7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3.假设LM方程为y=500+25r (货币需求L=0.2y-5r,货币供给为100美元)。

(1) 计算:1当IS为y=950-50r (消费c=40+0.8y,投资 i =140-10r,税收 t=50 ,政府支出g=50);和2当IS为y=800-25r (消费 c=40+0.8y,投资 i = 110-5r,税收 t=50,政府支出 g=50) 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 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情况1和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 说明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为什么情况1和2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

答:(1)情况1

LM曲线:y=500+25r IS曲线:y=950-50r

解得:r=6 y=650 i =140-10r=80

情况2

LM曲线:y=500+25r IS曲线:y=800-25r

解得:r=6 y=650 i =110-5r=80

(2)情况1

求IS曲线:I+(G+△G)=S+T

(140-10r)+(50+30)= -40+(1-0.8)(y-50)+50

所以:y=1100-50r

G增加,LM不变,LM仍为:y=500+25r

IS曲线为:y=1100-50r

解得:r=8 y=700

情况2

类似地求得:

IS曲线:y=950-25r

LM曲线:y=500+25r

解得:r=9 y=725

(3)因为情况1的投资利率乘数为10,情况2中为5,故:当△G使r 上升时,

情况1中,△i =(140-80)-(140-60)= -20

情况2中,△i =(110-45)-(110-30)= -15

由于KG=5,求挤出效应:

情况1中,-20×5= -100

情况2中,-15×5= -75

可以求得无挤出效应时:△y=30×5= 150

所以:情况1中,△y=150-100=50

情况2中,△y=150-75= 75

故:情况1中,y=650+50=700

情况2中,y=650+75=725

5.假设货币需求为L=0.2y-10r,货币供给为200美元,c=60+0.8y,t=100,i =150,g=100。

(1) 求IS和LM方程;

(2) 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3) 政府支出从100美元增加到120美元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何变化?

(4) 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5) 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答:(1)IS:150+100= -60+0.2(y – 100)+100

y=1150

LM:0.2y-10r= 200

y=1000+50r

(2)y=1150 r=50 i = 150

(3)y=1250 r=50 i = 150

y增加100 r增加2 i 不变。

(4)不存在挤出效应,所以:△y=100=△G/(1- b)

(5)略。

6.画两个IS—LM图形(a)和(b)。LM曲线都是 y=750美元+20r (货币需求为L=0.2y-4r,货币供给为150美元),但图(a)的IS为y=1250美元-30r,图(b)的IS为y=1100美元-15r。

(1) 试求图(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2) 若货币供给增加20美元,即从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货币需求不变,据此再做一条LM并求图(a)和(b)中IS曲线与它相交所得均衡收入与利率。

(3) 说明哪一个图形中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利率下降更多些? 为什么?

答:已知:图(a)中,LM:y=750+20r IS:y=1250-30r

图(b)中,LM:y=750+20r IS:y=1100-15r

(1)图(a)中,r=10 y=950

图(b)中,r=10 y=950

(2)LM:y=850+20r

图(a)中,r=8 y=1010

图(b)中,r=50/7 y=850+1000/7

(3)图(a)中,y变动多一些,图(b)中,r下降要多一些。

因为图(a)中,IS曲线比图(b)中的IS曲线平缓一些,等量移动LM,图(a)中y 变动较大,r下降较少;而图(b)则相反。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7.假设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b=0.8,边际税率t=0.25,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要减少支出200亿美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最终能否消灭赤字?

答:国民收入将减少 200×1/(1-0.8´0.75)=500(亿)

税收收入将减少 500×0.25=125(亿)

因为政府支出减少200亿,税收收入将减少125亿,原来的75亿赤字正好抵消。

11.假定现金存款比率rc=Cu / D=0.38,准备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r=0.18,试问货币创造系数乘数为多少?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答:k=1+ rc / (rc + r )= 1+ rc / (0.38+0.18 )= 1.18/ 0. 56=2.46

公式参见教材

△M= △H×rc / (rc + r ) = 100×2.46=246。

求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是章节这样的版本:第十二

不知道你是第几版的。我有个第四版的。复制给你。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一、选择题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A、政府转移支付B、政府购买C、消费支出D、出口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A、政府支出增加B、政府税收增加C、政府税收减少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萧条也减少了政府债务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4.商业银行之所以有超额储备,是因为:A、吸收的存款太多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二、计算题1、假设一经济有如下关系:C=100+0.8Yd(消费)I=50(投资)g=200(政府支出)Tr=62.5(政府转移支付)t=0.25(边际税率)单位都是10亿美元(1)求均衡收入;(2)求预算盈余BS;(3)若投资增加到I=100时,预算盈余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4)若充分就业收入y*=1200,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为多少?(5)若投资I=50,政府购买g=250,而充分就业收入仍为1200,试问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多少?答案:(1)Y=C+I+G=100+0.8Yd+50+200=100+0.8(Y-0.25Y+62.5)+250解得Y=1000(2)BS=tY-G-TR=0.25×1000-200-62.5=-12.5(3)Y=C+I+G=100+0.8(Y-0.25Y+62.5)+100+200解得Y=1125BS=tY-G-TR=0.25×1125-200-62.5=18.75由预算赤字变成了预算盈余,因为投资增加,带动产出增加,在相同的边际税率下税收增加,导致出现盈余。(4)BS*=tY*-G-TR=0.25×1200-200-62.5=37.5(5)BS*=tY*-G-TR=0.25×1200-250-62.5=-12.5(6)因为预算盈余或预算赤字经常是由政府实行的财政政策造成的,所以经常用盈余或赤字来判断财政政策的方向。但是盈余或赤字的变动有时是由经济情况本身变动引起的,如本例由于投资增加到100,使得赤字变成了盈余,这是经济本身的变动,而不是财政紧缩的结果。但如果用BS*则消除了这种不确定性,比如由(4)到(5),盈余变成赤字,完全是由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造成。所以要用BS*而不是BS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2、假定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b=0.8,边际税率t=0.25,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率要减少支出200亿美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最终能否消灭赤字?答案:在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为:Kg=1/[1—b(1-t)]=1/[1-0.8(1-0.25)]=2.5当政府支出减少200亿美元时,收入和税收均会减少为△Y=Kg·△G=2.5×(-200)=-500△T=t·△Y=0.25×(-500)=-125于是预算盈余增量为:△BS=△T-△G=-125-(-200)=75亿美元,这说明当政府减少支出200亿美元时,政府预算将增加75亿美元,正好与当前预算赤字相抵消,这种支出的变化能最终消灭赤字。3.假定现金存款比率r0=Cu/D=0.38,准备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r=0.18,试问货币创造乘数为多少?若再基础货币100亿美元。货币供给变动多少?答案:货币创造乘数K=(1+r0)/(r0+r)=(1+0.38)/(0.38+0.18)=2.46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M=100×2.46=246亿美元。4、假定法定准备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亿美元。(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假定储备金仍是400亿美元)(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率是0.1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答案:(1)货币供给M=1000+400/0.12=4333亿美元(2)当准备金率提高到0.2,则存款变为400/0.2=2000亿美元,现金仍是1000亿美元,因此货币供给为1000+2000=3000亿美元,即货币供给减少了1333亿美元。(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债券,即基础货币增加1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M=10×(1/0.12)=83.3亿美元。第六章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1、设一国的边际进口倾向为0.2,边际储蓄倾向为0.1,求当政府支出增加10亿美元时,对该国进口的影响。答案:在开放经济中,政府支出率为:Kg=1/(s+m)=1/(0.1+0.2)=10/3政府支出增加10亿美元时,国民收入增加为△Y=Kg×△G=(10/3)×10=100/3这样该国进口增加△M=m×△Y=0.2×(100/3)=20/3(亿美元)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设IS曲线的方程为Y=0.415-0.0000185y+0.00005G,LM曲线的方程为r=0.00001625y-0.0001M/P。式中,r为利率,y为收入,G为政府支出,P为价格水平,M为名义货币量。试导出总需求曲线,并说明名义货币量和政府支出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答案:联立IS方程与LM方程即r=0.415-0.0000185y+0.00005Gr=0.00001625y-0.0001M/P总需求方程为:y=11942.446+1.4388G+2.8777M/P名义货币量和政府支出的增加会使总需求扩张,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反之则反是。2、如果总供给曲线为ys=500,总需求曲线为yd=600-50P(1)求供求均衡点;(2)如果总需求上升10%,求新的供求均衡点。答案:(1)ys=500yd=600-50P解得P=2y=500(2)总需求上升10%,则总需求曲线为yd=660-55Pys=500yd=660-55P解得P=32/11≈3y=5003、设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y=2350+400P,总需求函数为y=2000+750/P,求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时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答案:y=2350+400PASy=2000+750/PAD解得P=1y=2750第八章经济增长理论1、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y=f(k)=2k-0.5k2,人均储蓄率为0.3,设人口增长率为3%,求:(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值(2)黄金分割率所要求的人均资本量答案:(1)经济均衡增长时,sf(k)=nk,将s=0.3,n=3%代入得:0.3(2k-0.5k2)=0.03k所以20k-5k2=k得k=3.8(2)按黄金分割律要求,对每个人的资本量的选择应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律,即f(k)=n于是有2-k=0.03,得k=1.972、已知经济社会的平均储蓄倾向为0.12,资本产量比等于3,求收入的增长率。答案:收入增长率是与企业家所需要的资本—产量比适合的收入增长率,哈罗德把它称为“有保证的增长率”,用Gw表示。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社会储蓄倾向与资本产量比的比率,即Gw=s/v=0.12/3=0.04=4%3、已知平均储蓄倾向为0.2,增长率为每年4%,求均衡的资本产量比。答案:由于增长速度G=s/v,所以资本产量比v=s/G=0.2/0.04=5第九章通货膨胀理论1、设统计部门选用A、B、C三种商品来计算消费价格指数,所获数据如下表:品种数量基期价格(元)本期价格(元)A21.001.50B13.004.00C32.004.00试计算CPI及通货膨胀率。答案: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CPI=(1.50×2+4.00×1+4.00×3)/(1.00×2+3.00×1+2.00×3)×100%=173通货膨胀率л=(173-100)/100=73%2、假定某经济最初的通货膨胀率为18%,政府试图通过制造10%的失业率来实现通货膨胀率不超过4%的目标,当价格调整方程的系数为h=0.4时,试利用价格调整方程描述通货膨胀率下降的过程。答案:价格调整的方程可以写为:л=л-1+h[(y-1—y*)/y*],其中∏和∏-1分别代表本期和上期的通货膨胀率,(y-1-y*)/y*代表实际产出对潜在产出的偏离程度,这里大体上可以衡量失业率,于是:л1=18%—0.4×0.1=14%л2=14%—0.4×0.1=10%л3=10%—0.4×0.1=6%л4=6%—0.4×0.1=2%可见,经过政府连续制造4年的10%的失业率,可以使通货膨胀率降到4%以下。选择题答案:第四章(1)C(2)C(3)A(4)D(5)C第五章(1)B(2)B(3)A(4)B(5)B(6)A(7)C

跪求 《西方经济学 第八版 》 第十七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 到 第二十章 国际经济学初步 的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它是15世纪西方经济学产生,18世纪西方经济学建产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直到目前为止认为是能够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国家调节的重要理论、概念、政策主张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和系统化形成的。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大胆解说政府日益加码的经济调控。它既赞美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效率优势,也无情的剖析市场机制在不少领域资源配置上的诸多缺陷。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developmenteconomics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国际经济学理论渊源久远,对国际经济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亚当·斯密、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说中的国际贸易理论,其比较利益的思想是现代国际经济分析的起点,古典经济学说之后的“边际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为国际经济学形成提供了重要方法。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学是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一门系统的和独立的理论,它的出现大约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即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学派兴起后不久,几十年来,国际经济学研究吸引了西方许多经济学者的注意力并不断得以发展,新的方法和学说层出不穷。国际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贸易基础、贸易条件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国际金融理论和国家货币政(汇率理论与制度、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与政策,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要素流动(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以及跨国公司理论)等。最近几十年来,在以克鲁格曼、弗里德曼等经济学家的推动下,国际经济学一般理论各个方面方面均获得了持续和富有成效的发展。


原文链接:http://527256.com/12542.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9 22:13:09  回复
强调宏观经济学有针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案例研究,由此得到的经验与结论也不尽相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宏观经济学谁有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七章课后题答案??谢谢啦~~第十七章 总需求——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