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经济“开门稳”来之不易,疫情下,我们是如何发展经济的?
- 2、政府对复工复产有哪些支持措施?
- 3、中国经济迎来“开门红”,疫情下的经济是如何“稳中求剩”的?
- 4、上海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 “50条”措施全面发力
中国经济“开门稳”来之不易,疫情下,我们是如何发展经济的?
我国不仅能够制定正确的战略,而且也能从实际出发,进而灵活调整策略。更重要的是,我国能够出台更多优惠政策,进而为陷入发展困境的企业提供经济性保障和政策支持。我国不仅能够放慢经济发展的速度,而且也能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
在疫情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形下,全球经济显然遭受重创,我国经济同样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我国能够及时适应形势的变化,而且也能提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而维持经济的平稳运行,所以我国经济能够迎难而上,并且取得良好的成效。
首先,我国能够注重解决经济发展主要矛盾。我国之所以能够获得较为稳定的发展,正是因为正确的战略和方向。因为我国不仅能够分清主次要矛盾,而且也能够向重点领域倾斜,进而避免所有行业陷入停滞的状态。而通过解决主要矛盾,我国能够逐步解决次要矛盾,进而避免经济危机。
其次,我国能够整体布局,并且落实具体的举措。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国不仅能够坚持全局观和整体观,而且也能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进而有效解决难题。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布局,我国能够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并且缓解各行各业的发展困境。
最后,我国能够发挥有为政府和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在经济回暖的进程中,政府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也能够进一步减轻市场的发展压力。因为有关部门不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合理且有效的政策,而且也能充分发挥市场的主观能动性。而市场同样能够获得新的活力,并且通过重新配置资源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我国的经济恢复速度越来越快。
政府对复工复产有哪些支持措施?
1、政府出台了哪些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影响的惠企政策?如何尽快知晓并享受政策支持?
疫情发生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纷纷出台了一批支持产业领域企业应对疫情冲击的惠企政策。这些政策有些更加适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影响,有些也适用于各种所有制和各种规模的企业。
上海市企业服务云已推出开设“守’沪’战‘疫’”专栏(),对相关惠企政策作进一步动态汇总和梳理,并在上海市企业服务云的“政策知识库”专栏中及时发布和更新,助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2、企业在复工复产中遇到原材料或零部件供应紧缺、运输仓储服务不足等问题,将如何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问题?
后续上海市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深化支持复工复产企业的联合联动、链式保障,在行业、领域等方面进行拓展,包括物流、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配套等企业。
3、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如何确保安全畅通?
4月30日,长三角地区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5家直属海关发布联合通告,全力保障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通告具体措施包括五方面。
一是在海关总署指导下,建立由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海关参与的保通保畅协调工作机制。二是加速上海口岸货物报关和提离。三是建立重点企业重点物资通关绿色通道,统筹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名单,实现“白名单”企业五关互认。四是加速长三角地区进出境货物跨关区流转。五是搭建长三角关企信息互通平台,在五个海关的“12360微信平台”共同开设长三角关企互通专栏。
4、单个企业复工复产之外,如何有效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
上海不断扩大复工复产企业范围,滚动推进,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点带链,有序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比如,汽车行业是以整车带动关键零部件和仓储物流企业复工复产。
5、随着疫情的缓解,以及企业复工复产的需要,是否考虑过出台一些缓解人员跨国、跨省流动问题的政策措施?
上海市将根据国家关于人员跨国、跨省流动的标准,及时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及规定,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和实施。
6、满足复工复产资金需求,哪些重点领域和企业将获得信贷支持?
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投放,满足复工复产资金需求,鼓励银行机构单列信贷计划,主动对接民生保障、防疫建设、医药医疗、物资生产等企业需求;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物流仓储、文化娱乐、会展等行业,加强研判,做好对接,对于有发展前景、信誉良好但暂时流动资金受困的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7、针对复工复产,保险业有哪些支持政策?保险产品有哪些创新?
鼓励保险机构通过减费让利、适度延后保费缴纳时间、扩展新冠肺炎责任、赠送保单等方式,支持受疫情影响较重企业和人群渡过暂时难关。鼓励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工程建筑业、餐饮业等,加大保险政策倾斜。
鼓励保险机构针对企业特定保险需求,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开发设计责任更广、价格更低、覆盖更全的责任保险、营业中断险、复工复产复市疫情防护综合保险等,不断扩大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的覆盖面,帮助缓解企业和群众的后顾之忧。加大企业财产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履约保证保险、健康险、养老险等业务拓展力度,为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相关人群提供更多保障。鼓励针对驾驶员、邮政快递人员、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公益志愿者等定制专属保险方案,提供多元化、全方位、普惠性的保险保障。
支持在沪保险公司进一步丰富抗疫保险产品供给,扩展新冠肺炎保险保障责任,扩大因疫情导致营业中断险等风险保障的覆盖面,创新推出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履约保证保险。加强抗疫保险保障服务,研究推出适当延长保单期限、降低保险费率、延后保费缴纳时间等措施,建立保险理赔绿色通道,提升理赔效率。
8、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对流动性困难企业有哪些延期还款支持?
对今年受疫情影响较大,但有还款意愿、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和中小微企业,支持银行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双方自主协商确定通过续贷、展期等方式纾困解难,原则上做到能续尽续、应续尽续,尽力支持市场主体复工复产。
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可通过展期、无还本续贷、延长还款期限或当期、实施征信保护等方式减轻客户还款压力,对于受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款或办理赎当、续当的客户适当暂缓催收,确保不因疫情导致的办理不便而增加客户额外融资息费,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不盲目做逾期绝当处理。
9、针对产业链复工复产有哪些金融纾困支持措施?
支持核心企业通过信贷、债券等方式融资后,以适当方式减少对上下游企业的资金占用,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解决流动资金紧张等问题。通过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存货与仓单质押融资等方式,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增加外贸信贷投放,加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支持全球产业链协同发展。
10、疫情期间,企业如果面临一些生产许可证到期怎么办?
以食品生产企业为例,如果食品生产许可证到期,因疫情影响无法办理许可证延续的,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顺延至本市疫情解除后1个月。
同时,食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员工健康管理,禁止安排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对于食品从业人员因疫情影响暂时无法重新进行健康检查的,其健康证明在2022年3月1日后到期的,视为继续有效,相关从业人员应在本市疫情解除后1个月内办理健康证明。
11、环评如何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于4月30日出台了《关于疫情期间优化环评与排污许可管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从优化环评和排污许可手续办理方式,统筹衔接环评与排污许可试点改革政策,转变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强化政府服务与技术支持等方面出台13条支持政策。
比如,豁免抗疫保供类项目的环评和排污许可手续。对医疗机构改扩建、集中隔离点或方舱医院新改扩建、抗疫保供物资生产、研究实验等临时性抗疫保供项目的环评及排污许可手续予以豁免。
适当延长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期限。原计划于2022年上半年完成竣工环保验收的建设项目,因疫情防控导致无法按期完成的,验收工作可顺延至本轮疫情社会面解控后的3个月内完成。延长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因受疫情影响,无法在2022年3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完成到期排污许可证的延续或换发手续的排污单位,可在本轮疫情社会面解控后的3个月内办理手续,期间排污许可证仍然有效。
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及支柱产业发展。对列入市、区重大项目清单的建设项目以及本市支柱产业的部分建设项目,实施技术评估提前介入,专人跟踪指导,定期调度进度等保障措施,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12、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实现信用修复?
为充分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工作机制,助力各类市场主体稳定发展,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市信用办)制定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工作机制助力市场主体稳定发展的实施方案》。
目前,上海建立了疫情期间信用修复快速办理机制。对企业通过“一网通办”提交的信用修复申请,当日转办至行业主管部门。已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疫情防控物资生产经营企业和生活物资保障企业,可凭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等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通过上海法院网上诉讼平台等途径向执行法院申请修复,执行法院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意见,经审核认定可恢复信用的,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中心在收到修复通知后1个工作日内撤下信息。建立税务“快速办”信用工作机制,对防疫重点企业,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信用补评、信用复评、信用修复等相关流程办理,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完成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用修复的企业,因融资、招投标等需要提供信用修复证明的,执行法院应当收到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出具相关证明文件。进一步优化信用修复标准,除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不予修复的信息,对涉及交通、城管执法等领域的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申请,在履罚后及时予以修复。
在“一网通办”网站、“随申办”APP、“信用中国(上海)”网站上等为企业开设信用修复申请专栏。通过线上查询、手机短信提示等多样化方式供企业了解办理进度、获取修复证明文件。优化信用修复申请流程、缩减申请材料,加快上线电子签章功能,对能够通过数据共享核实的身份证明、信用报告等材料,不再要求企业提交。
13、用人单位受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影响致生产经营困难的,是否可缓发劳动者工资?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的有关指导意见以及《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第十条的规定,企业受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影响致生产经营困难,暂时无法按时支付工资的,经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同意后,可暂时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但延期支付时间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14、受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用人单位因停工停产、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等原因,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或者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以此为由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应如何处理?
对于因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影响导致停工停产或暂时生产经营困难的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或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等引发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纠纷的,应注重通过和解、调解等方式,着力化解矛盾,促成双方恢复劳动关系,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劳动者坚持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相关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并主张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应坚持审慎处理的原则,一般不予支持。
中国经济迎来“开门红”,疫情下的经济是如何“稳中求剩”的?
中国的经济在疫情之下仍然能够稳定发展,呈现开门红,稳中求剩的现象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减少静态管理,动态清零是主力。静态管理是我国在面对疫情非常严重时,不得不采取的一项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但疫情防控很有效果,而动态清零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疫情防控政策之一,只要不处于中高风险区域,其他低风险区域全部在动态的疫情防控调整中有序的进行上班工作和学习。这就给我国的经济基础带来了非常良好的影响,使得经济在疫情之下也能够稳定发展。
根据现实情况有序进行复工复产,中国在发展经济时全面考虑了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如果是中高风险区域,则不能够进行复工复产所有人全部居家隔离采用线上办公的形式。如果是低风险区域,可以提交核酸证明,做好健康检测等一系列防控措施以后有序错峰的进行复工复产。从这一角度而言,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动而变化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经济发展充满了很多的活力和动力。
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措施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在所有区域都处于低风险区域,以后并不意味着疫情防控措施会放松。例如体温测量,信息登记,提前报备等,比较常见的疫情防控措施还是有的,只有把这些作为基础并去把它做好才能在此基础之上,让经济实现更好的发展。
总体来说,中国的经济能够稳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在于中国的制度优势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同时中国的经济体量非常庞大,在全球都占据着重要的经济地位,更多的贸易进口和出口频率都不断增加。
上海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 “50条”措施全面发力
当前,上海正处于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稳住经济基本盘,上海推出重磅措施。5月29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或“50条”),共包括八个方面50条措施,全力助企纾困、推动复工复产复市。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华源在29日下午召开的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一轮《行动方案》所提出的政策措施,叠加3月底市政府出台的21条政策,预计全年将为市场主体减负各类资金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权衡对第一财经表示,此次“50条”措施是全方位的政策,关系到整个上海城市功能的再造,以及经济高质量、中长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纾困。
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会长王思政则告诉第一财经,对于“50条”,业界和学界的共同感受是,这次的政策是广覆盖的。上海这次疫情受伤严重,在地方财政压力不小的背景下,“21条”之后再推“50条”并不容易。
王思政表示,在“21条”基础上再推“50条”是及时的,也有较强的针对性,分别针对上海的经济特点,在产业、外贸、外资、消费等领域提出了不少不同于此前“21条”的政策。另外,可操作性表现在一些细节上,比如,提出了港口滞纳费的减免。
6月1日起全面有序复工复产复市
《行动方案》主要内容大致可分为“四大板块”:全力助企纾困、复工复产复市、稳外资外贸、促消费投资、强化支撑保障。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在会上表示,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是当前各类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针对复工复产卡点堵点,提出了分类指导、动态修订复工复产复市疫情防控指引、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复市不合理限制,6月1日起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审批制度,扩大企业防疫和消杀补贴范围、建立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互保机制、畅通国内国际物流运输通道等政策措施,支持各行业领域复工复产复市,稳步提高企业达产率。
权衡认为,大、中、小型企业目前都面临产业链供应链要素流动的问题,所以这次“50条”不是简单的点上的纾困,而是通过一个个企业以点带链、以链带面地解决问题,把整个产业链恢复过来,这既是内循环的需要,也是双循环的需要。
具体来看,《行动方案》中,推进复工复产复市主要有加强对企业复工复产复市的支持和服务、畅通国内国际物流运输通道。
比如,提出分类指导、动态修订各行业领域复工复产复市疫情防控指引,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复市不合理限制。市区联动加强企业员工返岗、物流保障、上下游衔接等方面复工复产服务,督促指导企业做好防疫消杀、员工健康管理等工作,支持企业建立抗疫应急处置体系,确保复工复产复市后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位。
支持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制造业企业以点带链,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复工,稳步提高企业达产率。逐步推动批发零售、金融、交通物流、房地产、建筑等行业复工达产,抢抓农时推动各类农业生产单位复工,在具备条件后有序推动餐饮、居民服务、文旅会展等人员聚集型行业复工。建立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互保机制,共同保供强链。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在会上表示,下阶段将陆续出台扎实的助企纾困政策,让企业主体受益,加快恢复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包括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落实好各项惠企举措、加快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落地三个方面。
“6月1日起,全市进入全面有序复工复产复市、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将取消对企业复工复产审批审核,服务好各类企业复工复产的合理需求,推动产业园区、办公楼宇等加快全面复工,仓储物流等生产性专业性服务业企业应复尽复,支持所有符合防疫要求的企业同等复工复产,为广大中小微企业尽快全面复工复产积极创造条件,企业员工恢复上下班通勤。”吴金城表示。
在落实好各项惠企举措方面,吴金城介绍,上海落实国有企业减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6个月租金,将惠及9万余户市场主体,预计减免租金约140亿元。目前,上海烟草集团、上海电信、中广核等在沪央企积极响应制订房租减免方案,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汽车新能港、市工业综合开发区等一批产业园区正推进实施具体方案。
《行动方案》显示,对承租国有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予提交受疫情影响证明材料,2022年免除6个月房屋租金。对承租国有房屋、运营困难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参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22年免除6个月房屋租金。
“‘50条’最直接的还是租金减免以及社保缓交。”上海钛米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晶告诉记者。
稳外贸外资重点
《行动方案》在稳外资稳外贸方面明确了四大重点,包括支持外资企业恢复生产经营、切实帮助外贸企业纾困、着力稳定外资外贸企业预期和信心、更好发挥外贸外资专项资金引导作用。
权衡对第一财经表示,稳外资最重要的就是提振信心,因此《行动方案》是把今年本来要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提前启动了,也表明了上海对于外资发展的高度重视。
其中,在支持外资企业恢复生产经营上,《行动方案》提出,建立重点外资企业复工复产专员服务机制,实行专人跟踪服务,帮助重点外资企业解决复工复产、物流运输、防疫物资等突出问题,切实稳定外资企业的发展预期。保障重大外资项目顺利推进,启用重大外资项目线上服务系统,市、区联动,线上线下协同,保障在谈、签约、在建项目尽快恢复运转,实施专人跟踪服务。积极争取一批重大项目尽快落地。支持跨国公司在沪设立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
在稳定外资企业的信心上,《行动方案》明确加强与外资企业高管面对面沟通,通过跨国公司高管视频会议、外资企业政企沟通线上圆桌会议等形式,主动介绍上海疫情防控形势和策略,充分听取外资企业意见和建议,建立咨询和解决问题的常态化机制。帮助外资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加大总部企业走访沟通力度,切实修复和提振外资企业信心。
上海外资协会会长黄峰对第一财经表示,根据5月针对上海外资企业做的调研,复工复产的进度已经和4月相比有了较大进步,协会也把企业反映的具体问题汇报给了上海市商务委外资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专班,部分问题得到了解决。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外企的信心受到了这次疫情的影响,尤其是外资的中小企业面临较大困难,包括物流渠道不通畅、成本压力大、订单减少等。
黄峰提出,“50条”提出了建立重点外资企业复工复产专员服务机制,以及加大总部企业走访沟通力度等政策,有助于修复和提振外资企业的信心。接下来,建议重点关注外资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尽快让企业享受到惠企政策,同时关注外籍人士的工作和生活困难,比如建立外籍人士服务机制等。
权衡认为,在外贸领域,此次提出的加大对企业在出口退税、信用保险的支持力度,助力外贸企业履约订单、实施通关便利化措施,以及鼓励减免货物堆存费、滞箱费等具体细则,都将为外贸企业减轻实际的压力。
金融助企再加码
此次公布的“50条”,涉及金融领域的,包括强化外贸企业政策性金融支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小微贷款应延尽延、设立企业纾困专项贷款,支持融资担保机构进一步扩大中小微业务规模,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适当降低贷款利率、担保费率、典当综合费率等融资成本,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资产管理机构参与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等。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近期多家金融机构已推出支持复工复产的专项措施,从加大无缝续贷支持力度、开设信贷绿色通道、加大对流动性困难企业支持、提供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等方面纾困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中小微企业和人群。
《行动方案》特别提到,要强化外贸企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如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扩大中小微企业覆盖面,优化承保理赔条件,在上海“单一窗口”开设在线报损索赔通道,建立保费缓缴机制和快赔先赔机制,应保尽保、能赔快赔。
同时,对于符合“专精特新”等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在原有出口信用保险费率基础上,实施不低于10%的阶段性降费,加大保单融资支持力度;支持中国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设立进出口业务专项信贷额度,建立快速评审通道,积极运用政策性优惠利率贷款或向总行争取其他利率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此前为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作为国家唯一政策性保险公司的在沪分支机构,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于4月在上海地区就启动了降费工作。据了解,此次降费惠及面广,扶持力度大。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型企业及小微企业,降费幅度原则上分别不低于10%和15%,其余小微企业降费幅度不低于10%。
记者还从中国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获悉,此前该行针对外贸企业出口、进口业务分别设立300亿元、200亿元人民币专项额度,并对外经、普惠金融两大领域,各设立100亿元人民币专项额度;同时,对符合支持范围的重点企业,根据相应的金融服务需求,设立快速评审通道等。
除了外贸领域,《行动方案》还明确要求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领域,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市域铁路、新型基础设施等一批重大项目,鼓励民间投资以城市基础设施等为重点,通过综合开发模式参与重点项目建设。
与此同时,实施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支持扩大企业债券申报和发行规模。加强银政联动和银企对接,鼓励金融机构对接重点项目,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优惠、便捷的融资支持。市区合力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力度。
另外,进一步发挥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的作用,落实好“上海REITs20条”支持政策,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存量基础设施项目发行REITs,遴选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等开展REITS试点,支持盘活存量资金用于新建项目。
发布于 2022-07-04 16:45:30 回复
发布于 2022-07-04 09:32:01 回复
发布于 2022-07-04 17:25:34 回复
发布于 2022-07-04 15:25: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