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为什么经济比上海厉害-上海和广州哪个发达

本文目录一览:

广州和上海哪个发达?

上海。

从行政级别上来讲:

上海是一个直辖市,而广州市是广东省的省会城市,也就是说上海市与广东省对称,而不是与广州市对称。

从经济区域层面来讲:

上海可能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核心和领头城市代表,广州可能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主力城市。

从民间印象来说:

人们常讲京沪深穗,京沪所代表的先生次序也说明广州与上海的差距。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亚洲最大的城市,是中国的金融中心。

广州可以说是中国的科技之都吧,华为、腾讯等等这些科技公司都诞生于广州深圳。

如果你觉得金融发达就是发达,那上海最发达。

文化上,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上海是海派文化的中心。

经济上,广州处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带,主要发展商业,上海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工业极其发达,但国家对上海的投资远远高于广州甚至广东。

其他方面来说,上海举办了世博会,广州则仅仅承办了亚运会,足以证明观点,上海的发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解放前,一直是全世界公认的国际化大都市,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经济持续发展中。

广州却是最近几十年才快速发展起来的,很多东西缺乏,上海是世界的发达城市,广州目前还没排进名次。

中国诸多省份中,哪一个省的经济实力最强?为什么?

  在我国众多省份中,广东省的综合经济实力最强。广东省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多年都是全国第一,这么多年没有别的省份可以撼动广东第一的位置,这也足以见得广东省经济实力之强。

一、改革开放的先锋

  广东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就走在各省的前列,无论是开放程度还是包容性,广东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广东省很多城市都是我国最早改革开放的那一批城市,这也是广东省经济实力能够得到长足发展的原因。因为广东省能够赶上这些好的政策,不断改革开放,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的示范区。这也是广东经济能够腾飞的最重要的原因,没有改革开放,广东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

二、广东省地理位置优越

  广东省经济能够腾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海陆位置比较优越。广东省不仅临海,而且和湖南广西等劳动力输出大省距离较近,这也为广东省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广东省海岸线漫长,能够更好的对外开放和交流,这也是广东省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如果没有好的地理位置,广东省根本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成功,更不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最强的省份。

三、广东省气候适宜

  另外广东省的气候比较适宜,广东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整体的气候比较湿润,而且冬季相对较温暖。这些优越的气候条件,也为广东省发展经济提供了便利。如果像东北一样有漫长的冬季,就没有那么长时间进行劳动生产创造经济价值了,这也是广东省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月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气候条件,加上国家的政策,这些因素综合促进了广东省经济的腾飞。

广东GDP连续32年居全国首位,为何广东这么厉害?

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省,广东省在许多经济指标中排名第一,如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年度总数进出口约占全国的1/4,累计外国投资约占全国的1/4,广东充分发挥与香港,澳门毗邻的优势,深化区域金融合作,努力建设金融强省,对周边地区的金融辐射力日益增强,广东基本形成了以货币,外汇,产权市场为主的金融市场体系,现在我们正在与香港和澳门合作创建广东,香港和澳门的大都市区。

广东一直是东南部省份中领先的经济省份

自1989年以来,它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排名第一,能够连续32年继续在我国排名第一,当然如果没有意外的变化,广东未来的GDP水平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广东省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879亿元,占国民经济总量的10.5%,尽管仍然是领导者,但江苏,山东和其他主要省份似乎正在赶上广东,过去广东省超越“亚洲四小龙”的珠江奇迹实际上有些难以实现,因为今天的广东更加依赖原始的经济体系作为支撑,得益于当时的国内政策支持和领导人的决策能力,广东省率先成为经济发展的前保险。

地理位置的优越

在此期间,广东省凭借其独特的地位成为重要的人才和资金聚集地。但是随着政策红利的减弱,这种高势头正在逐渐放缓,地理位置也一直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从地理条件来看,深圳已成为国际大都市,而上海凭借其地理优势从一个县城转变为东部的巴黎,能够看到城市的发展通常并非偶然,交通和地形是制约发展的关键,碰巧广东省有机会成为这个绝对的核心问题,它连接香港和澳门,而东南亚也不远,可以成为领导者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不得不说,广西的地理位置似乎与广东相似,但是两省的差距不小,其原因仍然是由于地理位置。

尽管广西有海港,但是拥有像广东省这样的优质海港显然是不现实的。然而尽管交通运输使它们发展起来,但也给工业发达的广东省带来了一些危机,如何振兴自己的业务已成为他们最重要的问题,如果将时间追溯到几百年前,澳门和香港都曾经是广东省的辖区,尽管由于历史因素,这种情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但我们不能否认三者之间的联系,正因为如此,当他们得知中国开始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时,香港和澳门便把目光投向了最近的广东,广东省本身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力,仅需资金即可快速启动经济腾飞模式。

广州实力不如京沪,为何却和北京上海并列北上广?

尽管GDP不再是各地政府争相追捧的主要“指挥棒”,但是GDP总量能够反映一座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其排名也仍然是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2019年城市统计数据出炉后,我们看到第一梯队的城市排序发生了值得关注的微妙变化:上海和北京逐渐拉大了同深圳和广州的差距,也将四城以外的其他城市远远甩在后面。

北上领先广深,提前步入三万亿梯队

上海在2017年进入GDP“三万亿元俱乐部”,而2018年北京也顺利进入这一梯队。但是,深圳和广州在2017年才进入GDP“两万亿元俱乐部”,想要步入“三万亿元俱乐部”大概还需要几年。

2019年上海GDP达到38155亿元,按照目前的增速基本可以在明年进入四万亿元。北京在2019年的GDP为35371亿元,同上海市尚有差距,但是基本上二者处于相持状态。深圳的GDP为26927亿元,而广州为23628亿元。紧随其后的重庆GDP为23605亿元,同广州的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它们之后的苏州也已逼近两万亿元,GDP达到19235亿元。

在2015年,北上广深四城之间的GDP差距还不超过一万亿元,但是如今京沪的GDP都比广深超出了约一万亿元。考虑到四城目前的经济增速相差不大,经济总量的差距将直接决定可能导致未来差距难以弥合并可能进一步拉大。

广州和深圳的经济总量同北京和上海的差距为什么会越来越大了?这是否意味着一线城市格局重新洗牌?

从城市化进程来看,各国普遍存在城市之间差距越来越大的迹象,“大城市化”日益成为发展趋势。在一个国家内部,所有城市的人口规模排序会逐渐接近于齐普夫定律(Zipf’s Law)。

这意味着排序第二的城市人口总数是第一名城市的二分之一,排序第三的城市人口是第一名城市的三分之一,以此类推。对中国城市相关的研究都显示,城市人口规模的分布和排序基本接近于齐普夫定律的预测结果。

如果城市人口排序存在这种发展趋势,那么城市经济总量是否也会出现类似的可能?北上广深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一直被认为同其他城市有较大差距。北上广深同列一线城市,但是如果京沪和广深的差距继续拉大,那么四城内部是否会发生分化?

比如,京沪(三万亿元GDP)成为超一线城市,而广深渝(两万亿元GDP)成为一线城市,万亿GDP城市为新一线城市,而其他城市为二线、三线或四线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四城GDP的规模分化只是暂时的现象,还是可能预示着中国城市经济格局的洗牌?从GDP预测来看,的确存在由量到质的变化需要关注。当新一线城市津津乐道进入“万亿元GDP俱乐部”的喜悦时,一线城市内部的差距在悄然拉开。

广深经济总量同北上差距为何越来越大?

首先,城市的行政级别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因为行政级别较高的城市在决策自由度和资源分配权方面都占尽先机。

京沪作为直辖市都能享受更加优惠的中央政策,而作为副省级城市的广深则难以企及。北京市作为大国首都的政治优势,使大企业纷纷将区域或全球总部设在这里,这使总部经济成为北京经济的重要支柱。

其次,经济发展同经济结构关系密切,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差距决定了经济总量的差距。如果从城市经济结构来看,京沪和广深的主要差距反映在第三产业的占比上。

北京(83.52%)的第三产业占比远高于其他三城,自2015年以来占比就超过八成。其次是上海(72.73%),第三产业占比超过了七成。

广州第三产业占比(71.62%)接近上海,表明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第三产业。深圳(60.93%)和其他三城的差别最大,第三产业占比一直徘徊在六成,这同其制造业发达和占比较高有很大关系。

考虑到金融、科技研发等高端服务业日益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引擎,较早实现产业结构转型的城市就更有可能占得先机。

再次,同北京和上海相比,深圳和广州处于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使其经济增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深圳和广州蓄势待发,如果能够尽快实现经济转型的话,此后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同京沪的差距。但是,上海和北京都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调查的样本城市,国家对京沪“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重视有加,为其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大力支持,也为其做好企业服务并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

当然,我们在考虑GDP总量时也应考虑人均GDP,毕竟后者才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更优指标。

上市总人口为2424万人,北京市为2171万人。相对来说,深圳和广州的总人口分别为1302万人和1491万人,同京沪两市相比人口规模相差较大。

这使四城的人均GDP排序为广州(18.15万元)、深圳(18.06万元)、北京(16.29万元)和上海(15.74万元),同GDP总量的排序恰好相反。

但是,考虑到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端人才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北京和上海在这两个方面占尽先机,而深圳和广州与二者的差距在短期内很难缩小。

还有一个可以参考的视角就是城市群的概念,而这是广深同北京和上海缩小差距的希望所在。

如果看城市群的话,那么广深所在的珠三角可能又胜过京沪两地。在城市之间互联互通和大都市圈日益风行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只看单体的区域中心城市,而应考虑这些城市所在的城市群发展如何。

从GDP总量排名前20位的城市来看,三大经济圈占了12个。除了北上广深以外,长三角经济圈的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等榜上有名,珠三角经济圈的佛山和东莞位列其中,而京津冀地区只有天津。由此可见,上海所在的长三角经济圈拔得头筹,整体实力是全国最强的,并为上海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动力。广深引领的珠三角经济圈也同样表现抢眼,多个制造业城市都有望跻身中国城市经济总量前列。

相对来说,北京所在的京津冀地区缺少旗鼓相当的伙伴城市。这同城市群的结构有关,因为北京在京津冀城市群的“首位度”较高,其次是上海,而广州和深圳则较低。

区域中心城市如何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通过“自转带动公转”,引领周边城市协同发展,是未来城市竞争的关键所在。


原文链接:http://527256.com/4865.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4 06:06:59  回复
来看,各国普遍存在城市之间差距越来越大的迹象,“大城市化”日益成为发展趋势。在一个国家内部,所有城市的人口规模排序会逐渐接近于齐普夫定律(Zipf’s Law)。这意味着排序第二的城市人口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