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如何促进经济发展-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给上海带来了哪些旅游发展机遇

本文目录一览:

世博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世博会对上海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为上海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综合素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举办世博会能够推动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优化城市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等。 1、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调整与发展。世博会对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世博会的场馆建设、通信、城市交通、绿色环保都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如环保技术、建筑节能技术、节水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等。利用世博会项目建设,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借鉴世博会科技文化交流的平台,增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带动力和支撑力,广揽高新技术发展所需人才,促进人才的汇聚和使用,使上海接近世界高科技前沿,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城市。 2、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为期半年的上海世博会,将吸引全球的目光,为上海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世博会前后,上海将以独具特色的会展旅游,现代都市游和秀美风光游吸引国内外的游客。预计2010年上海将吸引7000万人次的游客,对上海当年GDP增长的拉动约为5%,门票、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直接收入将接近110亿元,交通、住宿等间接旅游收入将达800亿元,同时也将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如此大的客流量和经济效益,将会促使上海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幅度提高硬件设施水平以满足客运要求。届时,上海浦东·虹桥两大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500万人次,建设65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络,年客运量将达到4000万人次;上海旅游集散中心辟有100多条线路,并将开辟世博会专用的旅游线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这对旅游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3、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充分体现了21世纪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而作为举办城市的上海,也正积极努力地体现这一主题。 世博会申办成功后,为了提现我国政府的决心,政府筹划了一项巨大的改造工程。预计将花费450亿美元来升级基础设施和兴建新的交通运输枢纽,到2010年5月世博会开幕的时候,上海将拥有两个新机场、几乎可以与纽约相媲美的地铁系统及一个新的游轮码头,并耗资7亿美元在江边开辟散步场所,建立新的停车场、公路和桥梁,迁走了1.8万户家庭和约270家工厂,清理了黄浦江畔最大的污染源,将江边的5.28平方公里土地划为世博园区。通过道路、交通、绿化、环保等一系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扩建和改造,把上海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生态城市。 (二)上海世博会助推长三角经济融合发展 上海世博会将有超多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而在这个世界最大舞台上展示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形象,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1、为长三角旅游业提供一次空前的历史机遇。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来自海内外的参观者将达7000万人次,其中至少有35%的参观者会游览长三角知名景点,根据上海世博局订房数据显示,世博会期间,上海住宿资源缺口约为6万床位/天,极端高峰日缺口将达40万床位。对于这一问题的应对措施,就是把部分游客住宿向周边1-2小时公交圈的江浙等省的城市分流,届时,周边城市酒店出租率可提高12%左右。为了更好地将长三角融入世博旅游之中,长三角所有城市都已经开展了旅游景区交通标志一体化工作。 2、促使形成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必将对长三角地区各主要城市形成很强的辐射作用和财富溢出效应。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世博经济对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约为30%以上。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对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将超过50%。世博会的市场开发计划将给长三角地区带来众多发展机遇,为长三角企业参与世博市场开发提供各种机会和平台。目前,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经济总量规模、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等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内差异性,产业结构呈阶梯状特征,部分产业集聚程度低。几年前,长三角16座城市已经签署了《以承办“世博会”为契机,加快长江三角洲城市联动发展的意见》。而且,国家首个跨行政区域性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也已经出台,苏浙沪三省市政府间《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建设协作备忘录》、《长三角区域信息化“十一五”合作规划》等各专业领域的规划也纷纷面世,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的有机结合,使长三角地区实现资源整合、产业联动、功能互补和利益共享,促使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进而对中国整体经济在未来实现全面复苏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求采纳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为什么能促进上海经济的发展?

因为首先这些场馆建设就可以带动很多连带的GDP,促进商品循环,很多就业和工作机会,然后就是开展后带动的交通、旅游、饮食、住宿等等各个商业层面。再之后就是为上海做了一次很好的宣传,可以增加之后的潜在投资。

世博会促进了上海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的诸多行业都有显著地推动作用,能促进上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并且在不同的阶段对行业的影响也不同。如在筹办期,房地产业、建筑业、物流业受益明显;在会展期,零售业、服务业、旅游业收益明显;在会展后,得益于世博会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将长期受益。下面对其中影响明显的几个重要行业作简单的具体分析。

1、基础设施建设

2010年上海世博会进行了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一方面需建设大量的世博展馆,另一方面需进行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如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中的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沪宁城际高铁、沪常高速公路,除此之外,还有公园、地铁等等。世博会毫无疑问将大大推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设施建设,完善公共设施和交通设施,促进城市改造。根据历届世博会的经验,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是世博会建设的重点,也是投入资金最多的部分。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6500亿日元,占总投资额的65%;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投资基础建设65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86%;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在基础建设项目上投资70亿马克,占总投资额的70%;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投资基建8100亿日元,占总投资额的81%。2010上海世博会,根据预算,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为180亿元,运营经费为106亿元。

2、建筑业

世博会选址在南浦大桥与卢浦大桥之间,规划用地范围为5.28平方公里,其中浦东部分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为1.35平方公里,围栏区域约为3.28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的最大规模。这一区域原来居住着1.8万户居民,世博园区的建设涉及到5.5万上海市民、272家工厂的搬迁及安置,动拆迁规模极其庞大。整个世博园区内需建设中国馆、外国国家馆、主题馆、国际组织馆、企业馆、公共活动中心、演艺中心等,其中重点建设“一轴四馆”,即世博轴、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其工程量十分巨大。世博园区浩大的招标工程,如世博轴公开招标、世博广场公开招标等等能大大推动建筑业的发展,促进施工单位良性竞争。此外,世博会场馆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运用了大量世界先进技术,并且能有效的降低能源耗用,这不仅可以促进高科技在建筑领域的广泛运用,还能有力的推广节能减排的低碳生活理念。

3、服务业

世博会开展期间,世博园区每天将迎来大量的参观者,饭店、宾馆等服务型行业毋庸置疑将会大大受益。世博会共开展184天,预计参观人数将达7000万,即每天平均达38万余人。假设一个参观者平均每天在餐饮、住宿、购物等方面消费500元,则每天可创造收益1.9亿元,整个世博会期间将带来收益350亿元。事实上,一个参观者并不仅仅游玩一天,并不只是参观世博会场馆,还可能游玩上海其他旅游景点,因此,数千万的参观者给上海服务业带来的增加值是极其巨大的。大量参观人数要求上海提供大量的服务性行业和服务人员,因此,世博会还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如1985年的筑波世博会共创造就业机会45万个,其中,服务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占总数的30%,商业贸易和基础设施创造的就业机会分别占所有就业岗位的16.5%和16.1%,金融和房地产创造的就业机会占3.4%,房屋建设紧随其后,占总就业岗位的比重为3.2%。目前,世博园区的餐饮服务供应商征集工作已经结束,共征集95家餐饮单位,餐饮这一项便可解决将近3000人的就业问题。

4、旅游业

预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7000万参观者中,有30%,即2100万人来自长江三角洲;有1400万人来自上海本地,占20%;来自全国其他地区的占45%,大约3150万人;剩余350万人来自国外,占5%,如此庞大的参观者大部分能转换成旅游者,推动世博区域的旅游经一侪。2010年1月1日,“2010中国世博旅游年”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这预示着,上海世博会是推动中国旅游业空前发展的一个重大契机。世博会开展期间,将有数千万旅游者体验世博旅游产品,游览世博经济圈一带。历史经验显示,世博会的举办往往会成为举办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除了世博会开展期间的大量旅游观光客,世博会结束后遗留下的建筑群往往会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保证旅游业的后续发展。例如,举世闻名的埃菲尔铁塔是为举办1900年法国世博会所修建的,如今,它已成为法国的标志性建筑和法国旅游景观之首,更带动了这一地区的旅游经济的发展。上海世博会后,世博轴、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将永久保留,这些场馆势必会和北京的鸟巢、水立方一样成为上海的新的旅游景点。

5、交通运输业

世博会建设期间需要输送大量的建设材料、设施物资等,需要便利快捷的交通网络,这大大推动了物流和运输业的发展。并且,为了保证世博期间大量游客的出行,需要建设完善的交通体系,包括公路、铁路、航空、航运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深水港、航空港和信息港和高速铁路“三港一路”枢纽型重大项目建设,以及连接中心城、郊区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的约800公里长的轨道交通网和650公里长的高速公路网。世博期间的巨大客流将较大幅度地增加长途客运站、铁路客运站、机场、轨道交通、公交系统的吞吐量,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而世博会结束后的后续旅游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6、其他行业

其他行业如零售业、房地产业、高科技行业都受到世博会的推动。零售业中,世博品牌的特许经营将成为贡献较大的一部分,如世博会会徽、会标和世博会吉祥物的特许经营。除此之外,世博会带来的旅游效益的长时间持续,可以保证商品零售业的繁盛。世博会带来的城市形象及价值的提升,这会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业的升温。世博会后,除了“一轴四馆”得以保留,其余建筑将拆除,所占土地将重新开发利用,这无疑是房地产业的又一次重大投资机会。世博场馆中的大量高科技运用让人眼前一亮,借助世博会的影响力,高科技企业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世博会不仅能给高科技行业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还能促进高科技企业的自身创新,提升企业形象。

总结语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不仅在基建、建筑、交通和物流、服务、旅游、高科技等领域促进着上海经济的发展,还有力地拉动了以上海为首的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组成的世博经济圈的发展。利用举办上海世博会的契机,加强地区间的合作沟通,带动上海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最终实现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世界第六大经济圈)的联动发展。世博会之于中国不仅仅是一次向世界展示先进成果的盛会,更是一次发展的机遇。日本通过举办1970年大阪世博会,成功地促进了日本三大经济圈之一的关西圈的形成,并且利用这次机遇,发展起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的El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据估计上海世博会将会给上海带来超过千亿的经济效益。同时,在金融危机和世博会的双重影响下,上海的产业结构将发生较大调整,实现产业结构转型,许多重工业企业将撤离上海,而第三产业将以此为契机迅速发展。此外,上海世博会的举办能大大提升上海的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使上海变得更加文明、开放、有活力,为上海的发展创造机遇,稳固上海作为新兴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总之,上海世博会带来的无形的效果是难以估量的。

毫无疑问,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上海经济建设发展的有力助推器,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中国经济。据研究,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在整个日本产生的派生收入为15600亿日.元,世博会使当年日本GDP增长2.1%左右。2000年的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产生的效应约170亿马克,对德国全国GDP的效应为0.26%。保守估计,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将对中国GDP的增长贡献2%以上。由此可见,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必将刺激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开创一个新的局面。总而言之,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势必将有力促进上海城市经济的发展,有力提升上海的城市形象与居民的综合素质,有力助推上海和谐社会的构建。

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上海世博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首先,上海世博能够吸引大量的国外人员前来参观,这无疑是给国内的各个企业带来了新的客户,其次,可以把上海所特有的产业介绍给外界,让他们有机会,有心参与,这样可以带动我国经济的上升。最后,国内通过上海世博,吸引了很多先进的技术,以及产品,这对于国内无疑就是一个大的机遇。。。

上海世博会给上海乃至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一、从经济生活来看

上海世博会促进旅游业发展,有利于刺激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上海世博会通过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新材料等可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上海世博会场馆建设的财政投入体现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

举办上海世博会必将加大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带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二、从政治生活来看

上海世博会是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政府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职能。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上海世博会将成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动力。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上海世博会将一个崭新的上海城市形象展现给全世界,大大提升了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开放城市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从生活与哲学来看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大大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崛起和经济圈的联动发展,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体现了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科技让世博更精彩,上海世博会广泛应用科技创新技术营造崇尚自主创新的氛围,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丰富创新的成果体现了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世博会志愿者服务世博、参与世博、为国争光、创造了社会价值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广大市民参与世博、服务世博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主体,依靠群众,为群众服务,要树立群众观点。

四、从文化生活来看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世博会有力地推进了文化创新的发展、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的建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为国争光、艰苦奋斗、汲取世界智慧、精益求精、勇攀高峰、团结协作的“世博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

世博会为全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促进世界文化的共同繁荣。世博会由产品的交换转化成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塑造和宣扬,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上海世博会通过文化的交流、传递,使本民族、区域的文化在更大范围获得认同。

世博会是对上海综合实力中软实力的充分表达和拓展。继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再次以文化综合竞争力推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世博会将全面展示中华文明魅力和悠久历史文化。

世博会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提升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长三角是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2008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7.0%,创造了18.28%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0.04%的财政收入和37.05%的外贸出口。上海世博会的举行,必然进一步加强上海作为长三角增长极地位,通过集聚和扩散效应,带动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世博会将加速长三角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上海的集聚。在资金集聚方面,上海世博会预计直接投资将达30亿美元,加上世博会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投资,所需资金量巨大,仅仅依靠上海自身的能力,资金受到很大限制,会直接影响举办效果。长三角其它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政府资金和民间资本最活跃的地区。在世博经济的集聚效应下,长三角的资金将加速汇集上海。在信息集聚方面,世博会举办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平台,向世界各国展示人类在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方面的优秀成果。届时,各类大容量的信息集聚上海,上海将成为国际、国内的信息交流中心。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

首先,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通过资金投入、技术升级和政策扶持等因素影响第二产业结构,加速第二产业结构的升级。2008年上海人均GDP己经达到75990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折算成美元为9500美元(以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均价1:8计算),而据统计人均GDP从5000美元到10000美元超越,传统产业将面临“技术门槛”,关键是要整合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2010年世博会是第一届信息化的世博会,必然促使上海将信息化作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突破口,而世博经济更有利于放大高新技术为主体的外资流入量,从而进一步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其次,上海世博会的举办还将进一步强化上海技术创新的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世博会展台显示了当前全球工业化国家最新颖的产品,它们往往是各国顶级高新技术的结晶,代表了时代的潮流,成为会展国的骄傲。上海作为展示舞台的东道主,必然受到两大方面的驱动力:一是与先进技术含量产品之间的落差所产生的压力;二是从与先进技术含量产品之间的落差中获得的启迪。在产品展示、展评的竞争和交流过程中获得的这种驱动力,必然会对会展城市的技术创新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中尤以东道主上海为最。上海是我国都市中最富有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城市,限于条件,多数科技人员不可能出洋考察交流,阻碍了创新思路的拓展。如今,全球顶级的科技成果送上门来,这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机遇,它必将在全市范围内激起创新浪潮的涟漪,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三、促进上海经济中心建设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对一个国家的某个地区而言,出口这一指标应相应地改为“净流出’,。世博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可以首先从投资、消费、净流出三个方面来分析。

1.投资

世博会对投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筹办过程中。根据《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报告》,用于世博园区建设的投资将达966百万美元,用于世博村建设的投资将达94百万美元,建设总投资共计达1060百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8亿元。与世博会相适应的交通、航运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投资的重要方面。为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高达3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餐饮、交通和通信等需要,需进一步完善航空、铁路、公路、电信、供电和供水等基础设施及沿江两岸的环境建设,估计总投资将达200亿元人民币。如此巨大的投资必将有力地拉动上海经济快速增长。除世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加以外,世博会的举办也将带动国内社会投资增长。国内社会投资的增长体现在诸多方面:例如在旅游服务业方面,宾馆、饭店等硬件设施的改造投资必将增加;在房地产方面,世博会带动了黄浦江两岸的房地产开发,房地产投资也将增加;房地产投资增加又会带动相关企业如建材生产企业、装演企业、家电企业投资的增加等。

2.消费

世博会对消费增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世博会举办期间。根据《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报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预测参观者人数将在3910一5410万之间,更为乐观的预测是参观人数将超过7000万人次。可以肯定的是,世博会参观者将是一个巨大的消费需求群体。游客到达上海后,其衣食住行都将消费在上海和周边地区,同时还将增加上海在门票、娱乐、纪念品等方面的消费收入。世博会举办期间消费的剧增将对2010年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乘数效应”的发挥,各种行业都将会被带动发展,就业人数增加,人民收入自然增加。根据微观经济学消费行为理论,收入的增加必然带来消费的增长,这个方面对消费的带动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3.净流出

资本输出是经济中心的主要特征之一。世博会必将强化上海经济特大中心城市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对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辐射和服务能力,与全国其它地区的货物、服务、信息、要素等交换将更加频繁。同时,世博会也将提高上海城市的国际化程度,为国外企业了解上海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上海企业扩大产品出口,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提供了机会。不少专家认为,目前上海还处于经济要素的集聚阶段。在成为国际经济中心的过程中,首先是经济要素的集聚阶段;而到了一定规模之后,它就会发挥出极强的辐射作用。在成为国际经济中心的过程中,上海必须增强服务功能。与经济规模相比较而言,服务功能也显得非常重要。

四、结论

2010世博对上海经济发展具有直接推动作用,它将促进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面崛起,加快大上海都市圈的形成步伐。


原文链接:http://527256.com/44631.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10-22 04:09:04  回复
会项目建设,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借鉴世博会科技文化交流的平台,增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带动力和支撑力,广揽高新技术发展所需人才,促进人才的汇聚和使用,使上海接近世界高科技前沿,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城市。 2、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为期半年的上海世博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10-21 17:55:05  回复
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除了世博会开展期间的大量旅游观光客,世博会结束后遗留下的建筑群往往会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保证旅游业的后续发展。例如,举世闻名的埃菲尔铁塔是为举办1900年法国世博会所修建的,如今,它已成为法国的标志性建筑和法国旅游景观之首,更带动了这一地区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10-22 01:27:09  回复
;在房地产方面,世博会带动了黄浦江两岸的房地产开发,房地产投资也将增加;房地产投资增加又会带动相关企业如建材生产企业、装演企业、家电企业投资的增加等。 2.消费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10-21 19:37:55  回复
30%,商业贸易和基础设施创造的就业机会分别占所有就业岗位的16.5%和16.1%,金融和房地产创造的就业机会占3.4%,房屋建设紧随其后,占总就业岗位的比重为3.2%。目前,世博园区的餐饮服务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