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央行、外汇局调降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给人民币升值预期降温
- 2、央行及时释放降准消息,建议操作持谨慎乐观
- 3、央行降息:银行向实体谨慎让利,房地产调控未见放松
- 4、为什么融资融券交易需负有谨慎注意责任
- 5、请问为什么说中央银行向政府直接融资,会导致无法控制货币发行量
- 6、央行为什么降息?央行降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央行、外汇局调降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给人民币升值预期降温
央行、国家外汇局在公告中说,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市场化调节外汇资产负债结构,决定将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下调至1。金融机构应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更好地服务经济 社会 发展。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分析,央行、国家外汇局调低参数的举措,旨在给人民币升值预期降一降温。
谭雅玲:参数的下调还是跟人民币升值有点过度有比较重要的关系。从目前来看,升值的周期和幅度有点过高了,所以中央银行的做法还是使汇率在可控的条件下双边走势,而不是偏激的走势,尤其是复工复产和面对疫情以及全球的不确定性,我们要稳定汇率,保住企业,这对实体经济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时期。
今年3月,为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便利境内机构跨境融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央行、国家外汇局曾将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上调至1.25。当时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还处在7左右。
不过,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加上美元指数处于弱势,半年左右的时间内,离岸人民币从5月7日的7.1964的低点迅速反弹至12月份的6.5左右,涨幅约9.6%。
为了抑制人民币过度升值,央行、国家外汇局已经在今年10月相继宣布把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并且淡出使用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
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认为,目前我国人民币升值的羊群效应比较强,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较为强烈,央行、外汇局此次调低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就是希望减少企业的外币贷款需求,从而减轻外币的抛售压力,间接给人民币升值预期降温。
赵庆明:人民币在升值预期的情况下,实际上外币贷款的成本会非常低,加上欧元和日元存款是负利率,美元的存款也基本是零利率,这种情况下外币贷款利率非常低,比我们要低得多,加上人民币升值,对于我们的企业和个人来说,借外币贷款是非常划算,所以他就会借了外汇贷款,一方面是使用出去,另一方面就是卖外汇,加速卖外汇,加速抛外汇,然后买人民币,实际上人民币就会升值。
央行及时释放降准消息,建议操作持谨慎乐观
一、财经新闻精选
央行:于12月1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考虑到参加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的大多数金融机构都达到了支农支小(含个体工商户)等考核标准,政策目标已实现,有关金融机构统一执行最优惠档存款准备金率,这样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中共中央政治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微观政策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供应链韧性。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香港新冠死亡率全球最低,港府官员:感谢祖国大力支援
6日下午,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署长林文健在第24届京港洽谈会京港卫生健康合作高层研讨会上介绍,香港特区已经持续“动态清零”接近半年,截至目前,香港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12460例,其中死亡213例,死亡率在全球最低。他表示,这需要特别感谢祖国调派人力、物力南下,支援香港特区开展全民核酸检测。林文健表示,此前,多个施行“与病毒共存”策略的国家其疫情先后恶化,甚至需要重新启动大规模的工程措施,以防止医疗系统崩溃。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区,则意志坚定地采取科学化和严谨的防疫措施,有效维持“动态清零”,确保了人民的生命和生活得到很好保障。日前,港大研究团队成功分离及培养奥密克戎毒株,分离出的毒株可用于开发灭活全病毒疫苗。林文健表示,香港将争取把病毒样本以最快时间与国家分享,协助内地研发疫苗以及进行其它研究。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已达17个
据新华社6日报道,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在近日召开的2021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上表示,我国目前已经有17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科技部2019年8月印发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提出,到2023年,布局建设20个左右试验区,创新一批切实有效的政策工具,形成一批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典型模式,积累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国家乡村振兴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国新办6日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表示,总的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为新发展阶段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要看到,与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民群众生活品质改善要求相比,还存在区域进展不平衡、技术支撑不到位、农民参与不充分、长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十四五”时期将坚持问题导向,完善政策、健全机制,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投资顾问:林旭锐,执业证书号S0260615100004)
二、市场热点聚焦
市场点评: 央行及时释放降准消息,建议操作持谨慎乐观
周一 A股各大指数均出现震荡小幅回落,截止收盘,其中沪指下跌0.5%,失守3600点整数关口,收报3589.31点;深证成指下跌0.93%,收报14752.96点;创业板指下跌2.09%,收报3405.93点。市场成交额依然维持在一万亿上方,当日成交达到1.2万亿元。盘面观察:大金融、家居用品、仓储物流等板块涨幅居前;而半导体、造纸、电气设备跌幅居前。板块个股呈现分化炒作,央行及时释放降准消息,年末流动性预期改善,后市市场有望延续近期进二退一走势。操作上规避高位题材股,保持灵活仓位做好轮动操作,逢低布局大金融、军工、半导体、必选消费等板块。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宏观视点:中国社科院:预计2022年GDP增长5.3% ,CPI上涨3%
事件:12月6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经济蓝皮书: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在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8%左右,2020-2021年两年平均增长5.1%,考虑到全球疫情仍在持续,预计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5.3%左右,2020-2022年平均增长5.2%,三年增速高于疫情前两年平均增速5.1%,说明经济在持续恢复过程中,但略低于潜在增长率5.5%。这是因为有疫情的影响,要达到这个增长率是很困难的,另建议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预期目标设定为3%左右。
来源: 第一财经
点评:2022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预计约为5.5%,但受疫情反复、大宗商品上涨等影响,实际增长速度可能略低于潜在增长率,目标设定为5%以上,留有一定余地,较为稳妥,也有利于各方面集中精力推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另预计2022年CPI为3%,将处于温和区间,出现全面通胀风险的可能性不大。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券商行业:看好券商跨年行情,建议关注财富管理主线及龙头券商
事件:上周券商板块累计上涨2.02%,跑赢沪深300指数1.18pct,跑赢大盘0.81pct,看好跨年行情,预计券商行情仍有较大估值提升空间。
来源:中航证券研报
点评:当前证券行业景气度较高,近日李克强总理提到“适时降准”有望催化板块行情,中长期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将共同支撑券商业绩增长,另目前券商PB估值为1.68倍,位于2016年以来的45分位点,仍具备较大估值修复空间。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三、新股申购提示
明月镜片申购代码301101,申购价格26.91元
四、重点个股推荐
参见《早盘视点》完整版(按月定制路径:发现-资讯-付费资讯-早盘视点;单篇定制路径:发现-金牌鉴股-早盘视点)
央行降息:银行向实体谨慎让利,房地产调控未见放松
符合市场预期,新一期LPR报价继续下行。
2月20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周四公布数据显示,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4.05%,5年期以上LPR为4.75%,分别较前次报价下降10个、5个基点(即BP,一个基点为万分之一)。
事实上,市场对于上述消息已经提前消化,2月17日,央行开展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下调10个基点。这一操作被市场认为引导LPR下行。
光大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刘杰向《财经》记者表示,尽管资金面相对宽松,但节后银行核心存款增长不佳,综合负债成本依然居高不下,若仅仅依靠市场力量不足以驱动LPR利率等幅度下调。因此,1年期LPR调降10BP也暗含了银行向实体经济让利。
房贷利率短期持平,中长期下行
值得注意的是,影响住房按揭贷款利率的5年期以上LPR利率下调幅度仅为5个基点。之后,有媒体公开报道显示,以贷款100万30年期为例,月供减少30元左右。这样的数字变化对很多购房者而言,影响非常有限。
某金融业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5年下调5BP对按揭贷款影响微乎其微,而且2020年没有影响。降低5个基点意图很多,一是保证LPR曲线不过分陡峭,二是很多基建贷款也是5年以上,要支持基建,三是当前形势下,既要避免房地产过分下跌,也要避免释放过度宽松信号。
刘杰指出,1年与5年期LPR的非对称调整,体现出银行对于报价让利的谨慎,但更为重要的是,此举反映出监管对于房地产市场态度相对中性,在当前疫情和稳增长压力下,需要在稳房地产和落实“房住不炒”政策之间取得平衡,既要防止房地产市场过快收缩,又要避免对按揭贷款释放更为宽松的信号。但中长期看,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下行比较明确。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也认为,本月5年期LPR报价环比下降5BP,预计也将有助于增加居民按揭贷款需求,但下降幅度低于1年期,仍是与地产调控整体基调相一致。
某银行人士分析,LPR下调短期内对银行按揭业务影响有限。因为住房按揭贷款重新定价为一年一次,调整时间在年初。央行在最初推出存量浮动贷款利率定价锚切换时,就已经明确了,2020年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定价模式为2019年5年期LPR+点差,要保证2020年按揭利率较之前基本持平。中长期看,按揭利率肯定会往下走。
2月19日晚间,央行官网发布了2019年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再次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贷款基准利率仍有下行空间
数据显示,12月我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12%,较LPR改革前的7月下降0.2个百分点,LPR改革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利率。目前政策明确要求确保小微企业整体信贷增长不受疫情冲击,力争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在去年基础上继续下降。
基于此,市场普遍预期LPR报价将会继续下行。
刘杰预计,未来MLF利率仍会进一步下调,预计LPR年内至少还有10-15bp的下调空间。“目前,在疫情和稳增长压力下,货币政策仍需要主动调整,持续加大逆周期调节。”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预计,年内央行将继续通过调降政策利率的方式引导LPR下行,LPR报价仍有20BP以上降息空间,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缓解疫情带来的负面冲击。不过,他们依然认为后续5年期降幅可能略小于1年期。原因是,5年期LPR主要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当前地产监管仍未明确放松。
近期市场对存款基准利率是否将调整有较多讨论。李超团队认为,当前存款基准利率短期并不具备下调基础。下调存款基准利率能够为银行降低负债端成本,为资产端贷款利率下降提供空间,增加信贷供需意愿。但反观居民端,目前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1.5%,目前通胀高企,1月份CPI同比增速5.4%,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减CPI为-3.9%,已经为负值,即居民实际利率为负,降低存款利率将导致居民实际利率的负值更大,不利于居民储户利益。
宽货币、宽信用并举
上述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但持续时间和规模都有限,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也要看到,中国经济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科学稳健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守正创新、勇于担当,妥善应对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同时坚决不搞“大水漫灌”,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用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将改革和调控、短期和长期、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结合起来,继续加强逆周期调节、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力度,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李超宏观团队提醒,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的可获得性更重要,央行当前货币政策重心仍在扩信用。未来货币政策将采取宽货币与宽信用的组合,通过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PSL放量等多项工具扩大信贷、社融增速。
对于央行实施定向降准的时间窗口,李超宏观团队预计在3月中旬宏观数据发布的时点,一般情况下央行每年初将在1-2月份开展上一年度差别准备金动态考核,在考核期内、考核结果尚未发布之前实施降准的概率不大,而疫情对一季度经济的负面影响将在3月中旬发布的1-2月宏观数据中有鲜明体现,预计届时央行可能采取定向降准操作。
不过,目前银行间市场资金淤积现象依然存在,尽管央行近期逐步回笼资金,但随着企业逐步复工以及居民现金回流至银行体系,银行体系流动性依然较为充足,隔夜利率依然维持在2%以下。
刘杰表示,LPR是银行对优质企业的贷款利率,与金融市场的直接相关性并不强,但间接来看,LPR下调往往预示着市场流动性较为宽松,但对金融市场而言,不同的业务影响有所差异。
比如对于债券业务而言,相对宽松的流动性有助于债券收益率的下行,提升金融市场部债券配置的估值水平;对于货币市场业务而言,一方面有助于改善融资成本,但另一方面也会造成资产收益率的下降,进而影响货币市场业务的利差。对于企业而言,LPR下调是利好的,不过由于LPR向贷款利率仍存在一个传导过程,LPR的下调未必带来贷款利率的等幅度下调,贷款利率的确定还取决于银行的风险溢价水平等其他因素,但总体而言LPR下调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为什么融资融券交易需负有谨慎注意责任
证券公司履行的是发出通知的义务,但投资者对信用账户资产负有谨慎、注意责任,即投资者有义务随时留意自己信用账户资产价值的变动情况,随时留意自己的手机、电话、传真邮箱等约定的联系方式中收到的通知信息,若因为投资者的疏忽大意而延误补仓,相应责任由投资者承担
请问为什么说中央银行向政府直接融资,会导致无法控制货币发行量
央行并没有存款贷款功能,他只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钱的真正的主人是央行监管下的商业银行比如工行交行农行,相当于央行拿着别人的钱去孝敬政府,如果央行自己印钞给政府,是增加货币发行量;央行直接向政府融资,影响了货币乘数效应,钱在融资过程中不知道放大或缩小几倍,所以这样做不对。
央行为什么降息?央行降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央行宣布3月1日再次降息,并扩大存款利率上浮幅度,这表明央行在继续降低融资成本同时,也借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降息原因在于通货紧缩压力增大。
1月CPI破1,创五年来新低,PPI出现连续35个月负增长,环比降幅扩大,通货紧缩正在由传说变为现实。
物价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是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其中消费不足迹象明显,此前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实际消费增速低于前年。
消费减速与经济下行,看起来更像是“鸡生蛋与蛋生鸡”的关系。因为私人与公务消费下降,导致相关投资增速下降,进而加大经济下行压力。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造成私人收入和财政收入减速,进而抑制了私人消费和公务支出。
再加上投资和净出口乏力,实体经济总需求不足问题日益突出。不过如果将通货紧缩看作是货币现象的话,那么货币因素本身是促使通缩形成的内生动因。
首先是商业银行传导机制失灵。一方面是银行信贷投放不足,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下降,银行更谨慎放款,以及银行利用证券公司“两融”业务将资金投入股市;另一方面是债务人将新增信贷用于借新还旧,新增贷款并没有支持新增投资。这两方面原因导致央行定向投放的流动性,无法有效进入实体经济,也就无法形成支撑物价上涨的力量。
其次是基础货币供给收缩影响货币增速。这是资金外流的后果,近来外汇占款下降现象明显,虽然为存款准备金率正常化创造了条件,但货币供给增速下降,无疑抑制了物价总水平上涨。
在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局势面前,中国宏观当局想必对通缩问题越来越头疼,因为长期物价走低会使经济陷入衰退,进而影响就业。
如何应对脚步越来越近的通货紧缩,是中央急需面对的问题。
结构性政策还会继续使用,而更为宽松的总量政策有可能成为常备工具,降息和降准将会轮番上阵。
如果说此前央行对二度降息颇为谨慎的话,那么CPI破1后,一定会促使宏观部门的分歧弱化。在开放市场条件下,两种货币的汇率变动由双方利差变化决定。由于美元加息预期明显,人民币若降息,可能导致资金外流加剧,从而进一步收缩本币供给,并冲击国内经济。这是谨慎派持有的观点,也是央行迟迟不二次降息的理由所在。
但当通缩的阴影越来越大的时候,央行的淡定就会消失,因为物价不断走低对中国经济的伤害远比资金外流严重。由于中国外汇储备丰富,资金外流显然不会冲击汇率体系。同时外汇占款收缩反而为降准打开了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更好的政策组合是三个工具同时使用,利用降息来刺激实体经济,利用外汇干预稳定汇率,并通过降准增加基础货币供给。
当然,为解决商业银行传导机制失灵问题,宏观当局也会使用结构性工具,如让股票市场“去杠杆”,避免资金奔流入股市。在这些结构性政策用完后,总量工具就会轮番登场了。
发布于 2022-10-20 05:22: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