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项目-长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本文目录一览:

长江中下游国家近年来采取措施?有何积极作用?

中游地区退田还湖,疏通河道。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下游地区加强长江沿岸水污染的管理,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企业,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加固下游的堤坝,加强蓄洪能力。

主要作用是保护长江水资源,是区域农业生产和水利设施的生态屏障。为保护长江一江清水,充分利用长江水利资源优势,国家决定引水入京,配套实施了长江上游防护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

平利地处长江重要支流汉江的源头,是岚河、黄洋河和坝河的发源地,平利先后采取了系列措施实施了河流和湿地保护,对全县河流两侧第一山脊线以下全部划入生态工益林,继续深入实施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建设。

长江防护林工程实施以来,森林覆盖率提高,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壤侵蚀量显著降低,各地区新营造或更新了大片大片河(海)岸、平原绿化、农田林网绿化等基干林带,宜林荒山变森林。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保障好长江这口“大水缸”的水质,关系5亿多人的饮用水安全,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先决条件和筑底工程。

近两年来,环保部门开展专项行动,整治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得益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意识不断形成以及各地区各部门狠抓落实的努力,沿江11省(市)126个地市319个饮用水水源地排查出的490个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清理整治,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第一轮督查将持续至6月2日。作为生态环境部重点攻坚的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大标志性战役之一,今年年底前,长江经济带11省(市)将完成县级及以上城市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明年年底前,所有县级及以上城市完成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专项行动总结的经验办法,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来源:人民日报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解读(2)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一是提升黄金水道功能。全面推进干线航道系统化治理,重点解决下游“卡脖子”、中游“梗阻”、上游“瓶颈”问题,进一步提升干线航道通航能力。二是促进港口合理布局。强化港口分工协作,统筹港口规划布局,优先发展枢纽港口,积极发展重点港口,适度发展一般港口,严格控制港口码头无序建设。三是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围绕建设长江大动脉,加快铁路建设步伐,优先实施消除铁路“卡脖子”工程,形成与黄金水道功能互补、衔接顺畅的快速大能力铁路通道。四是大力发展联程联运。鼓励发展铁水、公水、空铁等多式联运,增加集装箱和大宗散货铁水联运比重。

创新驱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

创新驱动是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纲要》提出了一系列举措,主要有:

一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打造创新示范高地,支持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举措和重大政策。二是强化创新基础平台,加强长江经济带现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三是集聚人才优势,国家各类人才计划结合长江经济带人才需求予以积极支持,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 创业 。四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整合优势创新资源,打造重点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服务于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高水平创新链,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五是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为公众尤其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力量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

二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整合升级,依托产业基础和龙头企业,整合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引导生产要素向更具竞争力的地区集聚。打造产业集群,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强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重大技术产业化和应用示范,联合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等世界级制造业集群。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水平。四是积极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三要打造核心竞争优势。一是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制造业创新体系,提升关键系统及装备研制能力,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加快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二是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实施沿江城市宽带提速工程,持续推进城镇光纤到户和农村光纤入户,提升宽带用户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加快4G移动宽带网络建设。三是促进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构建先进高端制造业体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

四要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一是突出产业转移重点,下游地区积极引导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以内需为主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快向中上游地区转移。二是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推进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促进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三是创新产业转移方式。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产业转移合作模式,鼓励上海、江苏、浙江到中上游地区共建产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共同拓展市场和发展空间,实现利益共享。

发挥武汉引领作用推进新型城镇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长江上中下游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差别很大,推进新型城镇化不能搞“一刀切”,而是要大中小结合、东中西联动。《纲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这个目标,提出了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新型城市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等重点内容。

一是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首先要抓住城市群这个重点,以长江为地域纽带和集聚轴线,以沿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形成区域联动、结构合理、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格局。二是要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等超大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培育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小城镇。三是要强化城市交通建设,加强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实现城市群内中心城市之间、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1-2小时通达。

二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是要拓宽进城落户渠道。二是创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模式。

三是加强新型城市建设。一是要提升城市特色品质,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二是要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建设和谐宜居、充满活力的新型城市。三是要创新城市规划管理,促进城市发展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控制特大城市人口和空间过度扩张,推动特大城市部分功能向周边疏解、产业向中上游转移。

四是统筹城乡发展。一是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二是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三是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把武汉打造成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要立足上中下游地区对外开放的不同基础和优势,因地制宜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一是发挥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引领作用。加快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 经验 。将上海自贸试验区打造成服务贸易创新政策先行区。鼓励上海及长三角地区重点发展高端产业、高增值环节和总部经济,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率先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推动长三角与中上游地区共同构建航运、加工贸易和金融合作链条。率先构建引领跨境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发展的规则体系。

二是将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三是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建设。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重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和成都、武汉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完善中上游口岸支点布局,支持内陆航空口岸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航班。

鼓励地方设立长江经济带产业投资基金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推进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和完善。

一是统一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简政放权,清理阻碍要素合理流动的地方性政策法规,清除市场壁垒,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推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跨区域流动和优化配置。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推动上海、重庆等地率先开展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试点。加强市场监管合作,建立区域间市场准入和质量、资质互认制度。研究建立务实、高效的区域标准化协作机制。

二是促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统筹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强省际之间沟通协调,做好设计方案、技术标准和建设时序衔接,打破区域分隔和行业垄断,逐步消除区域运输服务标准差距,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的运输市场。加快物流体制改革,推进江海联运、铁水联运、公水联运有效衔接,大力发展直达运输,规范收费行为,降低物流成本。

三是加快完善投融资体制。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建设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项目。鼓励地方研究设立长江经济带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鼓励保险等资金进入具有稳定收益的投资领域。鼓励跨省区共同发起设立城际铁路、环境治理等投资基金,按照市场规则规范化运作。探索创新金融产品,鼓励开展融资租赁服务,支持长江船型标准化建设。

谈谈我国长江经济带双创生态圈构建的主要内容?

你好,我国长江经济带双创生态圈构建的主要内容:

1.海金融中心,双头经济活跃

2.杭州互联网+经济总部,线上经济领先

3.江浙教育大省,双创人才聚集

长江经济带: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1个沿江省市,联合保护,无大——规模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着力打造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和优质立体综合交通廊道,优化沿江城镇产业布局,促进上中下游协调发展,打造生态更优美、交通更畅通、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拓展资料:一:长江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

1.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以及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理念、思路和方法。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在共同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导下,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 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指导,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 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召开5次工作会议,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

2.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发改委、科技部、环保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林业局、旅游行政管理等部门先后印发实施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长江经济带取水口、排污口和应急水源布局规划、保护总体规划、长江岸线开发利用等10个专项规划; 11个沿江省市结合本地实际编制印发了实施方案。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组织开展了“联合保护”突出问题专项检查、违法乱沙专项整治等七项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违法码头开采、饮用水源安全整治、入河排污口整治、干流岸线保护利用专项检查、固体废物大排查。

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如何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呢?

强化主体功能,优化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强化主体功能,就是要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明确发展方向,完善开发和保护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尽快建立长江经济带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城市化地区,要优化空间结构,留足生态空间,确保水土气资源不超载,防止城市病发生。粮食主产区,要严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保障农产品绿色健康与供给。生态功能区,要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升生态资源质量、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要持续降低人口压力,减少当地居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经济依赖。

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增强长江经济带优质生态产品生产和供给能力。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事关我国重要生态宝库安全,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长江经济带建立和形成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节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的水清地绿天蓝的生态廊道非常重要。通过开展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提升流域国土面积绿色覆盖率,特别是提高沿江地区退耕还林、退埦还湖,人工造林比例,优化长江经济带生态屏障网格体系,提升森林质量与湿地系统功能,增强生态保障能力。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实施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制度,拓展补偿领域,提高补偿标准,完善补偿方式,保证生态功能区政府、企业和居民专心投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严控污染物排放,改善长江经济带环境质量。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安全面临巨大威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污染物排放过大。要实施最严格的污染防控制度,推广“河长制”“湖长制”,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的联防联控体系,显著降低污染物排放基数,全面遏制、根本扭转部分流域、河段、湖泊水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重点实施化工污染、船舶污染以及尾矿库治理工程,增加流域截面水质监测点,实现全流域、全天候实时监控,扩大流域污染物监控范围,确保沿线工业污染源排放全面达标。推进沿线城镇特别是中上游地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生态环境大整治,补齐小城镇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短板”。构建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壮大清洁生产技术,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推动现有产能改造提升、有序转移,提升防范长江经济带环境风险能力。

改进自然资源开发管理,确保长江经济带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但自然资源无序和过度开发又会破坏生态环境。长江经济带城市发展和水利、矿产开发存在着对水、土、林、矿等自然资源的无序开发和过度开发现象,破坏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对自然资源管理而言,就是要保护优先、永续利用和代际均衡。为此,要强化长江经济带自然资源利用监管,按照自然资源类型、自然资源空间分布,进行分区分类精准管控。划定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严格落实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推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改进干部政绩考核办法,实施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自然资源损失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快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完善水、土、林、矿等产权交易市场,推进自然资源有偿使用。

近年来人们是如何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

今年3月起,贵州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实现各类水域河长制全覆盖。作为长江、珠江的上游生态屏障和国家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贵州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可谓举全省之力。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些地方对沿岸生态的保护重视不够,令母亲河饱受污染之痛。如今,“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正在成为沿江省市的共识。

经过努力,沿江非法码头被初步整治,非法采砂得到了初步监管,化工污染问题受到重点整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等工程建设着力推进,一批长江沿岸重点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得以查处。2016年,长江经济带天然林实现全面停伐。

生态保护的力度还在不断加大。2017年7月,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印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水资源优化调配、生态保护与修复等6大工程18类项目。


原文链接:http://527256.com/40923.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10-09 06:13:59  回复
,依托产业基础和龙头企业,整合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引导生产要素向更具竞争力的地区集聚。打造产业集群,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强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重大技术产业化和应用示范,联合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等世界级制造业集群。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10-09 03:44:24  回复
二是将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三是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建设。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重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和成都、武汉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完善中上游口岸支点布局,支持内陆航空口岸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10-09 05:36:30  回复
工益林,继续深入实施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建设。长江防护林工程实施以来,森林覆盖率提高,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壤侵蚀量显著降低,各地区新营造或更新了大片大片河(海)岸、平原绿化、农田林网绿化等基干林带,宜林荒山变森林。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取得哪些成效?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10-09 04:27:16  回复
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1个沿江省市,联合保护,无大——规模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着力打造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和优质立体综合交通廊道,优化沿江城镇产业布局,促进上中下游协调发展,打造生态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