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新古典增长理论与新增长理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就是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加的过程,是一般社会再生产动态过程的共性实质。它代表的是一国潜在的GDP或国民产出的增加。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中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无庸置疑,没有谁不希望经济增长,但是,用什么方法实现经济增长,人们却有不同的看法。一些经济学家强调投资的重要性,还有一些人则提倡提高劳工素质。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经济增长中各种决定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从而提出了种种经济增长理论。诞生于20世纪早期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近年来新的经济现象的不断出现,新古典增长理论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日益明显,于是,新经济增长理论产生了。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们将对这两种经济增长理论进行简要的比较。
◎新古典主义增长理论
新古典增长理论(neoclassical growth theory)是人均实际GDP的增长是由于技术变革引起人均资本增加的储蓄和投资水平的观点。如果技术进步停止,增长就结束。
一、代表人物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创立者是美国的经济学家、MIT的罗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以及英国的经济学家斯旺(Swan)。早在1956年,他们就分别提出了他们的经济增长模型。但是剑桥大学的弗兰克·拉姆(Frank Ramsey)在上世纪20年代就第一次提出了这种理论后来,英国经济学家米德又进一步发展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并对其作了系统的研究。美国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等在他们的经济增长理论中也提出了与索洛基本相同的观点。
二、假定条件
索落在其著作中提出了以下假设:
(1) 萨伊定理:供给可以创造自身的需求。
(2) I=S,即储蓄永远等于投资。
(3) 工资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利息取决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
由以上假定条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社会上不会出现失业和通货膨胀。
经过许多经济学家对该模型的不断研究和完善,新古典主义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条件如下:
(1) 经济制度和个人偏好既定,总量生产函数有稳定的形式,生产率以一外生的不变比率增长。
(2) 技术进步产生于机遇,是外生变量。
(3) 总量生产函数规模收益不变。
(4) 政府不干预经济活动,完全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经济进行调节。
(5) 经济的边际收益递减。
三、基本模型: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是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本模型建立起来的。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如果用Gy表示收入增长率,用GL表示劳动力增长率,用GK表示资本增长率,则有
Gy = aGL + (1-a)GK
这就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在这个基本公式中,收入增长是由劳动力增长和资本增长两种因素所引起的。a表示,在收入增量中,有多大份额是由劳动力增长带来的,(1-a)表示,在收入增量中,有多大份额是由资本增长带来的。
另外,将上述公式两端同时减去GL,则有
Gy -GL = (1-a)(GK- GL)
上式左端是收入增长率减去劳动增长率,可以认为是平均每人的收入增长率。右端中的“GK- GL”是资本增长率与劳动增长率之差,可以认为是平均每个工人所使用的资本的增长率。上述公式意味着:
1、 人均资本装备率即平均每人所使用的资本数量不变,则人均收入水平不变;
2、在资本的边际产品大于0的条件下,提高人均资本装备率,可以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相反,如果劳动力增长率大于资本增长率,即人均资本装备率降低,那么人均收入水平将会下降。
四、主要观点: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
1、 除了实际GDP及其增长率之外的一素决定人口增长。
2、 技术变革率影响经济增长率,但经济增长率不影响技术变革速度。
3、经济繁荣将持续下去是因为不存在引起工资下降的古典人口增长。但如果技术由于两个相关原因而停止进步,增长将停止。第一,技术变革引起的高利率一起投资增加和资本积累。第二,资本积累最终引起降低资本收益的收益递减,而且,最终减少储蓄并放慢资本积累率。
4、 如果实际利率高于目标利率,资本供给将增加。
综上所述,持续不断的技术进步一直在增加资本需求,提高实际利率,并引起增加资本存量的储蓄。只要有技术进步,这个过程就会重复,并创造持续的长期经济增长。增长率波动是因为技术进步以可变的比率发生。
五、对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评述:
按照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所有经济都可以得到相同的技术,而且,资本在全球自由流动以寻求最高可以得到的实际利率。因此,新古典增长理论意味着,全球的增长率和人均收入水平将趋同。在富国之间存在某种趋同的迹象,但趋同是缓慢的,而且对所有国家而言,趋同看来并不明显。
索洛等人认为:在没有外力推动时,经济体系无法实现持续的增长。只有当经济中存在技术进步或人口增长等外生因素时,经济才能实现持续增长。这一理论的缺陷是明显的:一方面,它将技术进步看作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另一方面,它又假定技术进步是外生变量而将它排除在考虑之外,这就使该理论排除了影响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经济增长理论产生了。
◎新经济增长理论
新经济增长理论(new growth theory),或称“内生技术变革理论”,认为人均实际GDP增长是因为人们在追求利润中所作出的选择。而且,增长可以无限持续下去。内生增长理论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揭示经济增长率差异的原因和解释持续经济增长的可能。尽管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说明经济的持续增长导入了外生的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率,但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并没有能够从理论上说明持续经济增长的问题。内生增长理论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发展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突破在于放松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假设并把相关的变量内生化。
一、代表人物:
斯坦福大学的保罗·罗默(Paul Romer)在上世纪80年代期间提出了这种理论,但这种思想要追溯到30年代到40年代期间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所进行的研究工作。
二、假定条件
1、 经济制度和个人偏好属于外生变量。
2、 技术进步是内生变量,发现产生于选择。发现新技术时,人们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但作出新发现的速度不由机遇决定。它取决于有多少人寻求新技术以及他们如何迫切地寻找新技术。
3、 总量生产函数规模收益递增。
4、 政府应当对经济进行适当干预。“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共同作用,使经济均衡增长率表现为社会最优增长率。
5、 经济没有收益递减。
三、基本模型:
1、 阿罗(Kenneth J. Arrow)模型(1962)
假定全经济范围内存在技术溢出,因此不存在政府干预时的竞争性均衡是一种社会次优,均衡增长率低于社会最优增长率,政府可以采取适当政策提高经济增长率,使经济实现帕累托改善,将技术进步解释为由经济系统决定的内生变量。
2、 宇泽弘文(Hirofumi Uzawa):两部门模型(1965)
假定经济中存在一个生产人力资源的教育部门,将索落模型中的外生技术进步内生化。由于人力资本部门的生产函数具有线性的规模收益不变的形式,并且经济中不存在任何固定的生产要素,经济将实现平衡增长。
3、 罗默(Paul M. Romer):知识溢出模型(1986)
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
4、 卢卡斯(Robert E. Lucas, Jr.):人力资本溢出模型(1988)
假定存在全经济范围内的人力资本外部性。全经济范围内的外部性是由人力资本溢出造成的。人力资本既具有内部效应又具有外部效应。
5、 巴罗(Robert J. Barro)模型(1990)
这一模型又包括两个分支:公共产品模型和壅塞模型。
假定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政府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政府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力量。政府服务使生产呈现规模收益递增,使经济得以实现内生增长。
综合新经济增长理论中有代表的几个模型,它们所具有的共性如下:
1、 经济可持续增长,并且是内生因素的作用。
2、 内生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技术进步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进行意愿投资的结果。
3、 技术、人力资本有溢出效应,这是存在经济持续增长必不可少的条件。
4、 国际知识和贸易的流动,对一国经济增长存在重要影响。
5、 不存在政府干预时,经济均衡增长通常表现为社会次优,增长率低于社会最优增长率。
6、 经济政策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率。一般地,政府向研究开发活动提供补贴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
7、 普遍采用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法构建模型。
四、主要观点: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
1、 利润刺激了技术变革。
2、 一旦作出了一种有利的新发现,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这个事实意味着,随着一种新发现利益的扩散,就可以得到免费的资源了。这些资源之所以免费是因为当它们被利用时人们并没有放弃什么。它们是零机会成本。
3、 生产活动可以重复。如果一个企业增加自己的资本和产量,企业就有收益递减。但经济可以通过增加另一个相同的企业来增加其资本和产量,而且,经济没有收益递减。
4、 在新古典理论中,在资本收益递减时,随着资本积累,实际利率下降,直至它等于目标实际利率为止。在这一点时,增长停止了。但新增长理论并没有这种增长停止机制。随着资本积累,实际利率并不受影响。实际利率自然可以无限高于目标实际利率。只要人们可以进行使实际利率高于目标利率的研究与开发,人均实际GDP就可以无限增长,增长率取决于人们创新的能力和实际利率。
五、对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评述:
“新经济”将成为经济理论界和研究机构的新课题和学术前沿。原因有二。
第一,生产率的内生化问题一直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波动理论的核心问题。无论从理论上的熊彼特创新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和供给学派等宏观经济理论的演变来看,还是从实践中的信息经济、数字经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和目前的“新经济”,贯穿其中的主线之一,至少对经济学家而言,就是生产率的内生化及其度量问题。生产率及相应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决定经济增长速度极限和经济周期微波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二,“新经济”的可持续性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政策含义。例如,即便存在增长的顶部、失业的底部或扩张的极限,事实上没有一个人知道它们在哪里。因此,宏观调控的相机抉择有赖于把握生产率及相应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否则,与其自寻烦恼,还不如放弃陈旧的担忧,把自我牺牲性的先验性调整信条放在一边,顺其自然。对中国而言,实施宏观调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都涉及到生产率及相应的生产可能性边界问题。所以,“新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必将促进我们进一步加强生产率问题研究,加强对内生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波动理论的研究。
新经济增长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政策借鉴价值:
1、 新经济增长理论有助于我们认识知识、技术在现代经济中所具有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新经济增长理论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现实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经济增长理论说明,要素投入的增加只有在起能够带来技术进步的条件下才能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从理论上说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为了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主要依赖技术进步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上来。
3、 新经济增长理论能较好地解释一些方面的经济增长事实。
4、 新经济增长理论具有比较丰富的政策内涵,对各国政府制定增长政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当然,没有绝对的真理。新经济增长理论也存在缺陷:
1、 过于严峻的假设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新经济增长模型的普适性和对现实的解释力。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中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与现实相去甚远;巴罗模型中政府服务对产出的贡献份额与劳动对产出的贡献份额一样大时,才能保证经济存在一条平衡增长路径。
2、 忽略了经济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为新经济增长理论建立在“经济制度和个人偏好属于外生变量”这一假定上,无法说明经济制度和个人偏好对技术进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乃武、金碚主编:《国外经济增长理论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2 朱勇著:《新增长理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
3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萧琛主译:《经济学(第1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1月
4 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
5 迈克尔·帕金著,梁小民译:《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4月
6 索洛等著:《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商务印书馆,1991年
7 阿瑟·刘易斯著,周师铭、沈丙杰、沈伯根译:《经济增长理论》,商务印书馆,1998年3月
8 樊明大:《新经济理论和政策》,《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1月3日
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
Δk=sy-(n+δ)k
其中k为人均资本,y为人均产量,s为储蓄率,n为人口增长率,δ为折旧率。
上述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sy减去(n+δ)k项。(n+δ)k项可以这样来理解: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一定量的人均储蓄必须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为k,这一用途的储蓄为nk。另一方面,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δk。
总计为(n+δ)k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人均储蓄超过(n+δ)k的部分则导致了人均资本k的上升,即Δk>0,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述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扩展资料:
人口增长率不变,从而得到sf(k)=Δk+nk。式中:s为储蓄率;k为人均资本占有量;y=f(k)为人均形式的生产函数;n为人口(或劳动力)增长率;Δk为单位时间内人均资本的改变量。
模型表明,一个经济社会在单位时期内(如1年)按人口平均的储蓄量被用于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Δk,即为每一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另一部分是为新增加的人口配备按原有的人均资本配备设备nk。第一部分被称为资本深化,而后一部分则被称为资本广化。
内生增长模型是基于对新古典函数修改上提出的。在新古典增长理论中,以资本积累为核心,以资本积累机制的递减规律为基本假设,核心是新古典生产函数和资本积累方程,基本结论是:资本收益递减规律(源于新古典生产函数)导致资本积累动力的逐渐消减。
除非存在外生的人口增长或技术进步,经济不可能实现持续增长;政府政策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
在新古典模型中有效劳动的增长率是外生给定的。因此,新古典模型并没有对这种差异做出任何经济解释。总之,尽管新古典增长理论在逻辑上符合这些经验事实,但它的解释确是远远不够的:外生的技术进步远远不能揭示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古典增长模型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异同点在哪里?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定义包括内生储蓄率、内生劳动力供给和内生技术进步。不变的要素回报、知识溢出、人力资本和研发共同促进由内部动力产生的经济增长。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应用。也就是说,事物矛盾的根源来自于事物的内部。但是,新古典主义增长理论仍然犯着它的前辈们犯过的同样的错误:关注外部。它是由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提出的,也被称为外生经济增长模型。其基本思想是,人均资本拥有量取决于人均储蓄率和用给定的资本与劳动力比率装备每个新人口所需的资本数量之间的差异。
弱点在于他无法解释长期经济增长的真正来源。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相比之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有这个概念。我们用外生经济模型代替了新古典经济模型,这样内生经济模型和外生经济模型就容易比较了。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又称新经济增长理论,代表人物有罗默、卢卡斯等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索罗提出的;原生经济增长理论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不同的假设。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假设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假设资本边际收益不变。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是外生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和资本一样是内生。
模型形式不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的生产函数为Y=AK,其中Y为产量,K为资本存量,A为常数,代表技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的生产函数为Y=F (L,K),其中L为劳动投入量,K为资本存量。模型Y=F (L,K)通常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形式,假设回归尺度为常数。不同的结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结论是,经济增长率是内生的,即在模型中确定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储蓄和投资将导致长期经济增长;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结论是经济增长依赖于外生技术进步,而储蓄只能导致暂时的经济增长,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最终使经济增长只依赖于外生技术进步的稳定状况。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由谁提出的
(重定向自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Solow Growth Model)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概述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Solow Growth Model)是罗伯特·索洛所提出的发展经济学中著名的模型,又称作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外生经济增长模型,是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内的经济增长模型。
正当1987年世界股票市场暴跌之时,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于一直与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唱反调、主张政府必须有效地干预市场经济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罗伯特·索洛(Robert M·Solow)。许多经济学界人士认为,纽约股票市场的这场大动荡,恰恰证实了索洛坚持的理论,使他的经济增长理论成为当今世界热门研究课题之一。可是,他的这一理论———表明各种不同因素是如何对经济增长和发展产生影响的长期经济增长模型,早在30年前他在一篇题为《对经济增长理论的贡献》的论文中就提出来了。[1]
索洛模型变量
外生变量:储蓄率、人口增长率、技术进步率
内生变量:投资
索洛模型的数学公式
模型的基本假定[1]
索洛在构建他的经济增长模型时,既汲取了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优点,又屏弃了后者的那些令人疑惑的假设条件。
索洛认为,哈罗德—多马模型只不过是一种长期经济体系中的“刀刃平衡”,其中,储蓄率、资本—产出比率和劳动力增长率是主要参数。这些参数值若稍有偏离,其结果不是增加失业,就是导致长期通货彭胀。用哈罗德的话来说,这种“刀刃平衡”是以保证增长率(用Gw表示,它取决于家庭和企业的储蓄与投资的习惯)和自然增长率(用Gn表示,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它取决于劳动力的增加)的相等来支撑的。
索洛指出,Gw和Gn之间的这种脆弱的平衡,关健在于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劳动力不能取代资本,生产中的劳动力与资本比例是固定的假设。倘若放弃这种假设,Gw和Gn之间的“刀刃平衡”也就随之消失。基于这一思路,索洛建立了一种没有固定生产比例假设的长期增长模型。
该模型的假设条件包括:
1.只生产一种产品,此产品既可用于消费也可用于投资。
2.产出是一种资本折旧后的净产出,即该模型考虑资本折旧。
3.规模报酬不变,即生产函数是一阶齐次关系式。
4.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按其边际实物生产力付酬。
5.价格和工资是可变的。
6.劳动力永远是充分就业的。
7.劳动力与资本可相互替代。
8.存在技术进步。
在这些条件下,索洛建立的模型向人们显示出:在技术系数可变的情况下,人均资本量具有随时间推移而向均衡状态的人均资本量自行调整的倾向(图一,k1与k2逐渐趋向ko),即,当人均资本量大于其均衡状态时(k2),人均资本量会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即资本的增加就会比劳动力的增加慢得多;反之,亦然。索洛是人均资本量入手集中分析均衡(即稳定状态)增长路径的。
模型的基本框架[1]
索洛把经济中的全部产出看成仅仅是一种产品的产出。其每年生产量用Y(t)表示,代表社会的实际收入,其中一部分被消费掉,其余部分用于储蓄和投资。用于储蓄的占总产品比例s固定不变,即储蓄量为sY(t)。K(t)是资本存量。这种资本存量的增加量就是净投资,即dk/dt或因此,索洛模型的基本方程式可以写成:
(1)
因产出是用资本和劳动力生产的,技术能力可用生产函数来反应:
Y=F(K,L) (2)且该函数满足假设规模报酬不变。
把(2)式代入(1)式,有:
(3)
其中,L代表劳动力。
由于人口的增长是外生变量,劳动力以一个不变增长率n增加。因此:
(4)
索洛把n看成是在没有技术进步情况下的哈罗德的自然增长率(Gn),把L(t)看成是在t时期可利用的劳动力供给。(4)式的右边表明劳动力从0期到t期的综合增长率。我们还可以把(4)式看作是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它说的是以指数增长的劳动力完全无弹性地得到就业。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纵向线,它随着劳动力按(4)式的增长而向右移动。于是,调整实际工资率以使全部可利用的劳动力得到雇佣,而边际生产力等式决定着这种实际上得到控制的工资率”。
把(4)式代入(3)式,索洛给出下列基本方程式:
(5)
他把这个方程式作为在全部可利用的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决定必须遵循的资本积累的时间轨迹方程式。资本存量和劳动力的时间轨迹一经确知,相应的实际产出的时间轨迹就可根据生产函数计算出来。实际工资率的时间轨迹可用边际生产力等式确定,即 (6)
索洛把经济增长过程概括为:“在任何时候,可利用的劳动力供给都由等式(4)给定,而且可利用的资本存量也是一个已知数。既然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可调整而使劳动力和资本得以充分利用,我们就能利用生产函数等式(2)求出当期产出量。于是,储蓄倾向告诉我们多少净产出将用于储蓄和投资,从而我们得知当期的资本净积累,再加之已积累的存货,这就为下一期提供了可利用的资本”。
可能的增长类型[1]
上一节的方程式(5)有助于研究资本—劳动力比率(K/L)的行为。为此,索洛引入了一个新的变量r,用来代表资本—劳动力比率,即人均资本量。因此,或K=rL。把方程式(4)代入该表达式中,得到:
(7)
把方程式(7)对时间微分,得到资本存量变化率的方程式:
(8)
把方程式(5)代入方程式(8)中,得到:
(9)
方程式(9)表明了,在假定劳动力是充分就业的且每一时期的储蓄是充分就业产出的一个比例s情况下,资本是如何持续增长的。
规模收益不变的假定,意味着生产函数是一阶齐次函数。用来除方程式(9),得到:
(10)
方程式(10)的两边同时减去nr,得到:
最后,把资本—劳动比率写成r,得到索洛的基本方程式:
(11)
其中,r——人均资本存量(K/L)
n——劳动力增长率率()
F(r,1)——人均产出函数或人均收入函数 sF(r,1)——指人均产出中用于储蓄或投资的产品量 方程式(11)表明,实际用于储蓄的产品量〔sF(r,1)〕与均衡状态所需要达到的产品量nr之间的差距,该方程式可以用来找到一条总能达到稳定状态且与劳动力增长率相一致的资本积累路径。
以基本方程式(11)为基础,索洛用图示说明了可能的增长类型(见图—1)
在图—1中,横轴为人均资本量r,纵轴为人均产出量y,(y=Y/L),通过原点的直线是函数nr,另一条曲线为y=sF(r,1)。
图—1 可能的增长类型。
代表函数sF(r,1)这样画出来的图示反映出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这两条曲线在nr=sF(r,1),即处相交,此时横坐标为r'当时,人均资本量不变,而且人均资本量增长率与劳动力增长率相等且同为n。资本—劳动力的比率r′一旦确定就不变了,资本和劳动力按该比例增加。倘若规模报酬不变,实际产出也会以相同的相对比率(n)增加,而且每个劳动力的产出将不变。
如若r′与实际r不一致,资本—劳动力比率情况将如何?若rr′,则nrsF(r,1),r将降低以接近于r′;相反,若rr′,nrsF(r,1),r将提高以接近于r′。因此,均衡值r′是稳定的。“不管人均资本量的初始值如何,该体系将以自然比率向平衡增长发展……若初始资本存量低于均衡值,资本和产出将以快于劳动力增长的速度而增加,直至接近均衡值。若该初始比率高于均衡值,资本和产出将以比劳动力增长速度更慢的速度增加。产出的增长总是处于劳动力和资本的增长速度之间”。
图—2 生产力曲线。
但是,图—1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很强的稳定性并不是绝对的,这取决于生产力曲线sF(r,1)的形状。在图—2中,生产力曲线sF(r,1)在r1、r2和r3三处与nr曲线相交。r1和r3是稳定的,而r2则不稳定。“该体系不是按资本—劳动力比率r1进行平衡增长,就是按r3进行平衡增长,这取决于最初可观察到的资本—劳动比率。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劳动力供给、资本存量和实际产出将以比率n渐进增长;但在r1左右,其资本量要比在r3左右为少,故前者的人均产出水平比后者的人均产出水平低。那么,对于在O和r2之间的初始比率,其相应的平衡增长均衡是r1,而对于大于r2的任何初始比率,其相应的平衡增长均衡就是r3比率r2本身就是一种均衡的但不稳定的增长率,任何偶然的扰动在一定时期内都会被夸大。如此画出的图—2使得生产在没有资本的情况下也要进行”。
索洛对他的长期增长模型作了这样的总结:“当生产在通常的比例变动和报酬不变的新古典条件下进行时,自然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没有明确的抵触是可能的。也许不会有……任何‘刀刃’。该体系能够调整任何既定的劳动力增长率,最终达到按比例增加的稳定状态”,即:
索洛增长模型表明的基本含义[2]
索洛增长模型表明的基本含义是:人均资本拥有量的变化率ḱ取决于人均收入储蓄率sf(k)和按照既定的资本劳动比配备每一新增长人口所需资本量nk之间的差额。
索洛增长模型sf(k)=ḱ+nk还表明另一个含义。一个社会中的人均储蓄率sf(k)有两个用途:
一是用于人均资本拥有量的增加量ḱ,即为每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装备,这被称作“资本的深化”;
二是用于为每一新增人口提供平均的资本装备nk,这被称作“资本的广化”。换句话说,经济中的全部储蓄转化为投资后,一部分用于提高人均资本拥有量(资本的深化),另一部分则用于为新增人
发布于 2022-08-14 01:45:16 回复
发布于 2022-08-14 00:34:34 回复
发布于 2022-08-13 23:18:24 回复
发布于 2022-08-14 02:49:14 回复
发布于 2022-08-14 05:19: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