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经济应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报道,2017年中国领导人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自觉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各项任务。
报道称,近日,地方两会陆续召开今年的地方两会,多地在部署工作时,均强调“高质量发展”,一些省份淡化GDP增长目标,更加重视生态环保等体现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
山西调整GDP增长率,但是对约束性指标的要求毫不放松: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3.9%。重庆计划实施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广东将优化能源结构,实施珠三角煤炭减量管理,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重庆将推动产业发展绿色转型,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
分析人士表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组成部分,高质量发展要求以较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来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包括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而这要靠绿色发展去实现。
概述2019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谈谈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解
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解如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十分重要。从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市场信心明显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实施,改革开放继续有力推进。
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开局良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全年经济工作,需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谋划与部署,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
一、充分认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基础
2018年,我国面临三方面严峻挑战。首先是深刻变化的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其次是经济转型阵痛凸显,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再次是两难多难问题增多,要实现多重目标、完成多项任务、处理多种关系,政策选择和工作难度加大。
尽管如此,我国经济仍然在高基数上达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2019年,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仍不乐观。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下调全球经济增长展望,把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值降为3.5%。
与此同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尽管如此,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也不会改变。这表现在:
我国经济拥有足够的韧性。2018年在大幅度压减工业产能和严格环保督察的环境下,工业增加值突破30万亿元。在国内结构性去杠杆以及融资环境收紧的情况下,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2018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66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同时,受服务业需求持续扩大以及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服务业经营利润同样保持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1.4%,营业利润增长6.5%。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潜力。我国经济的需求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看,未来几年我国商品零售规模有望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零售市场。我国经济不断迸发创新活力。2018年研发(R&D)经费支出19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2018年日均新设企业超过1.8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亿户。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二、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
在经济运行层面,我们面临新老矛盾交织,周期性、结构性问题叠加的双重风险。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在宏观调控上,推出调结构、防风险的政策措施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为此,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加大需求调控力度。
特别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是,这些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措施,决不意味着“大水漫灌”,更不意味着宏观政策导向的根本转变。2019年乃至更长远的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基本政策取向都将遵循“五个坚持”。
1、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出台更有效的措施,继续推动生动实践。
3、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既要体现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上,还要体现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
4、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同时要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结构性去杠杆,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处理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5、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一方面要使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创新强身健体,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要下大气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更好发展。同时要在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中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赋予微观主体更大活力。
三、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了10项工作任务,每项任务都很重要。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关键一环是要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促进新旧动能转换要立足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基本途径是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提高制造业服务化水平。
其基本规律大致包含以下三点:一是价值链上的横向升级。由制造环节向上游延伸,向研发、设计、创意、标准环节推进,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由制造环节向下游延伸,向品牌、渠道、物流、服务环节推进,如家用电器产业。二是价值链网络上的纵向升级。
要使从事制造环节的企业由模块供应商上升为系统集成商,如高端船舶、重大技术装备产业。三是价值整合层面的创新。这主要包括制造业的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促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超前布局新兴产业。深化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
发展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应该看到,以数据为关键投入要素的数字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此,要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还要看到,智能制造成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自动驾驶是智能制造最具商用前景的领域之一。我们需要着眼这些新兴产业,提前进行布局,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积聚力量。
促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改革攻坚。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更多集中于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上。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不优是当前发展不充分的主要表现,引入市场机制能有效解决供给不足、不优等问题。
公共品既具有不同程度的福利性,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商品性,应恰当分类、区别对待、具体施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缓解政府投入资金的不足。这些特殊产业也带有普惠性特征,引入市场机制后不能以盈利为唯一目的,但需要解决投资回报和企业发展的商业利益问题。
促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解决好知识经验短缺和资本积聚不足的问题。当前,不少中小企业感到忧虑和困惑,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新形势下,要依靠新动能发展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产业,就超出了以往的知识和经验,以至于一些企业不知从何着手。
还要看到,一些新产业需要的投资较大、需要的技术较高,大量中小企业缺乏相应的投资和运营能力。因此,促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激发全社会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推动新技能的普及,同时探索社会资本积聚的新模式。
为什么要高质量经济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毋庸置疑,一方面,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成为了基本特征;另一方面,考虑到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等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了必然要求。
目前而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有利于更好摆脱围绕速度判断经济发展的范畴,从发展的本质出发,引导政策重心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迈向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爬坡过坎的过程,要做的工作很多。本次组织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必须不断完善这些方面内容,推动中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方位。如果说此前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以数量扩张为主,主要解决的是短缺问题,那么高质量发展则是在新的方位下,更强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近五年来,我国经济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增速保持稳中有进的同时,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服务业主导和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初步显现。不过,也要看到,当前仍有相当数量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沉淀在产能过剩、效率不高的产业中,拖累了经济转型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高质量发展,是更多依靠新动能的发展。
这要通过三大变革来实现。一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增加,竞争优势建立在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优势方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要素结构的升级,这既包括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包括用创新、科技等带动要素结构的升级。从投入产出来看,高质量发展,应该是实现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指什么?有什么特质?
高质量发展是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的新表述,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根本途径。其特质有六个方面,即六个高质量。
“六个高质量”中起头的是经济发展高质量,而经济发展高质量的重要前提是企业发展高质量。那么,企业如何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我们给出的结论是转型升级。
哲学上说,做工作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现在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可以分为这么几类:
一是环境问题,特别是“263行动计划”开展以来,一些企业对日益严苛的环境督查非常不适应。
二是市场问题,外向型企业由于世界经济环境复苏缓慢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而内需市场正经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的企业跟不上节奏。
三是研发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年,不少企业走得很快进入了“无人区”,将来该怎么发展是个问题。
四是人才问题,各地都在“抢人”,由于企业的逐利性,可能“只想马跑却不让马吃草”。
五是资金问题,企业都缺钱,有的是不想用自己的钱,有的是真的没钱,随着金融审核越来越严,市场上的钱也会更加谨慎。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更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动选择。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要立足大局、抓住根本,看清长期趋势、遵循经济规律,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简单以GDP论英雄,不被短期经济指标的波动所左右,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第二,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只有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增强发展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应该说,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第三,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直接表现。
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要重视量的发展,但更要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度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归根结底,就是要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遵循这一根本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时代、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高质量发展的显著进展:
“十三五”时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经济加快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为我国发展培育了新动力、拓展了新空间,有力推动我国发展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方向前进。
发布于 2022-07-02 19:20:02 回复
发布于 2022-07-02 21:53:13 回复
发布于 2022-07-02 14:30:18 回复
发布于 2022-07-02 15:51: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