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财务调研报告范文-行政单位财务情况汇报

本文目录一览:

行政单位社会调查报告怎么写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关于财务方面的社会调查调查报告怎么写

2011年乡镇财政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财政是乡镇政府履行职能的财力基础,在巩固基层政权,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完善财务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乡镇财政作为连接国家与农民、城市与农村的重要桥梁,在建立公共财政,提供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任务越来越艰巨。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不断深化,乡镇财政理财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逐渐淡出农业税收征管的同时,落实民生政策、发放涉农补贴、服务“三农”发展的职责逐步增强,乡镇财政面临着新的形势与任务。乡镇财政是我国整个财政体系的最基础层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国家政策落实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基层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在新形势下,乡镇财政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特别是进一步加强对涉农资金的监管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经验和做法

近年来,XXX不断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大力开辟乡级财源,加强收支管理,使乡镇财政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乡镇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

1、提高思想认识,全面推进乡镇财政工作,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向镇直部门和村级组织延伸

牢固树立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是财政管理基石的观念,充分认识加强“双基”工作的重要性,深入调查研究,梳理相关工作,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基层财政工作的指导考核,培训提高基层人员业务能力,帮助解决工作生活实际困难,有力地推动了乡镇财政各项工作的开展。

XXX财政所将所有镇直部门的财务纳入财政统管,取消镇直部门的会计和在银行开设的账户,变过去各自为政、多途管理为财政所统一管理。成立了“村财镇管”办公室,安排1至2财政干部专门负责村财镇管工作,帮助村级组织建立村民理财小组,制定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审核村级财务收支的执行情况,做好村账务、财务“双代管”和村级债权债务的化解工作,促进了村级财务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2、强化对涉农专项资金监管,乡镇财政由资金管理向资产、债务管理延伸,乡镇财政监督向用款单位、具体项目等全程监督延伸

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主动参与土地出让金、改田造地资金等专项资金检查,以查促管,规范管理。建立完善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做到支出有据可依,财务核算规范透明,审批制度约束有力。积极推行“村财镇管”试点,强化村级财务监督,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

乡镇财政不仅对财政资金进行管理,而且建章立制,对镇直部门的大额固定资产进行了登记和监管,防止资产流失。乡镇财政会同有关部门对乡村债权债务进行了全面清理审核,建立了乡村债权债务档案或台账,及时制止新债,定期盘活资产,清收债权,对化解的乡村债务逐笔登记,定期上报,实现了乡村债权债务实时信息化监控。

针对每年都有大量资金投向农村、监督难以到位的情况,通过改革,乡镇财政实行了全方位监督。一是乡镇财政从项目的论证、立项、申报,再到工程的验收、资金的拨付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管,确保了专项资金的安全、规范和有效使用,提高了项目资金的效益。二是对各类涉农专项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及其他项目资金,设立专账和专户,实行专人管理和负责,保障专款专用。

3、规范预算管理

进一步完善乡镇预决算制度,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增强预算约束力,解决预算编制随意、执行不严肃问题。加强乡镇非税收入监管,实施以预算内外资金统管为主要内容的乡镇财政综合预算,管好用好乡镇政府性资金。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不断强化税源管理,定期协调部门收入征管工作,搞好协税护税,在收入应收尽收方面取得了很好效果。

4、做好民生服务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向保运转、保民生、保农业农村发展延伸

根据服务三农、改善民生对财政工作的新要求,合理界定和充实乡镇财政职能,充分利用乡镇财政贴近农村、直接服务农村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基层财政的公共服务水平,实行“一折通”、 “一站式”服务等方式,将各项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把国家的涉农补贴、家电下乡等各项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加强对乡镇财政预算指标的控制和财务核算的监管,规范乡镇收支行为,优化乡镇支出结构,保证民生等重点支出。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努力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后出现的土地流转等问题,理顺农村经济关系,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加强涉农资金监管的经验和做法

近年来,乡财政所严把涉农资金监督管理“五个关口”,确保涉农专项资金安全有效运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1、严把涉农专项资金“公开关”

在涉农专项资金安排后15日内,将涉农项目的名称、资金来源、资金数量、项目安排等情况,采取会议宣传、政务公开栏、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公开,让人民群众知晓,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涉农资金项目实施后15日内,向群众公布涉农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实施时间超过一年的,在项目实施中期,择时向群众公布项目资金拨付情况。

2、严把涉农专项资金“备案关”

涉及涉农专项资金,财政部门及时报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特别是将涉农专项资金的名称、来源、数量(包括本级匹配)、项目安排去向、实施单位等情况在项目安排后的15日内报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让纪检监察部门了解财政部门涉农专项资金落实情况。

3、严把涉农专项资金“拨付关”

严格按照不同涉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要求,严格把好涉农资金的拨付工作,按时、足额拨付财政涉农专项资金,切实杜绝因财政部门原因导致涉农项目工作不到位的情形发生。

4、严把涉农专项资金“管理关”

加强对资金的跟踪管理,做到财政“支农”资金支付到哪个环节,财政监督就跟踪到哪个环节;财政“支农”资金支付到哪里,财政监督就延伸到哪里,促进涉农项目的实施。

5、严把涉农专项资金“检查关”

除支持和配合纪检机关、专项资金主管部门做好涉农专项资金检查外,每年财政所都自行组织对涉农专项资金落实情况的自查和检查工作,严格查处和纠正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套取、贪污和私分涉农专项资金的行为,保障农村群众的利益。

三、当前财政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工作量加大,人员不足,工作难度增加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越来越多,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绝大多数都要落实到户到人,农户一般要得到多项补贴,这些最终都要靠财政所来落实,加上“村财镇管”,乡镇财政所的工作量成倍甚至几倍、十几倍地增加。由于乡镇财政处于财政管理体系的末端,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面广,服务项目多,补贴兑付工作程序和标准要求较高,致使任务十分繁重,工作量比税改前增加两倍,乡镇财政人员不堪重负。由于涉农补贴涉及到农民个人的直接利益,发放工作做不好,影响较大,发钱比收钱还难。同时,会计核算业务也大量增加,加之会计核算行政干预仍然较多,也人为地造成工作难度的增大。

2、经费短缺

随着财政所工作量的大幅度增长,需要的办公经费开支也相应增长,例如下乡所需的交通工具开支,需要印刷大量的分户补贴清册,需要大量增加计算机的纸张、墨粉消耗等,而这些都是乡镇财政正常经费预算难以保证的。乡镇财政所自身没有经费预算,支出靠上级补助,随着业务量的增加,经费短缺问题突出。

四、对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和资金监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基于实际调查和分析,结合乡镇财政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乡镇财政职能。

1、加强乡镇财政体制建设

要充分认识乡镇财政的重要性,将县乡财政建设纳入国家财政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根据当前乡镇财政的特点,转变职能,科学定位乡镇财政职能,由原来的抓收入转变为加强对支出的监管和跟踪,完善区乡财政体制。综合考虑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财政困难程度等因素,对不同类型的乡镇实行不同的财政体制。

2、加强乡镇财政制度建设

要通过乡镇财政职能的合理定位,明确收入、支出、管理、监督等各项职责,达到“职责明确、制度健全、操作规范、运转高效”的目的,使乡镇财政工作有章可循。

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大力实施支农资金整合。对涉农补贴项目资金统一在乡镇设立专户,在乡镇报账。整合资金性质相同的项目,形成大类项目,如新农村建设、道路建设、农村义务教育等。按大类项目分配资金,形成支农的合力,降低管理成本。逐步清理并减少配套资金要求,控制乡村债务增长。各类建设要求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的项目多、配套比例大,建议上级减少对建设项目的资金配套要求,减轻乡村支出压力,给乡镇财政控制债务留出空间。

3、加大公示力度,健全公开机制

公开是保证一切工作“阳光操作”的必要前提。创新乡镇涉农财政资金公开方式,全面接受社会监督,要在深化现行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常规公开形式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管理使用信息公开形式。通过政府门户网站、部门网页等,实现从中央到乡、到村的自上而下的全节点公开,把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资金流程,分配过程和发放过程全面公开,把资金的安排、项目规划审批、政策规定等内容向社会公布,使乡镇涉农财政资金更加透明阳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建议减少资金下拨的环节、程序,缩短资金到位的时间,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资金的下拨与资金信息公开结合起来,减少政策落实到位的时间差,最大限度地消除群众对党对政府的误解。

4、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科学合理决策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投放,对于情况不明,把握不大的项目要特别慎重,尽量避免决策失误,盘活资源,突出重点进行监管,突出监管效果,有效打压基层找关系、跑项目的时间和空间,多给乡镇在项目资金上的自主权。对乡镇涉农财政资金项目,建议通过统一部门审批,避免多部门、多渠道审批和管理,对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减少运作成本,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资金安全。

会计专业调查报告例文

1997年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连续几年把落实"收支两条线"、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建立有形建筑市场等项工作做为开展反腐败工作的源头来抓。山西省纪委、省财政厅把推行会计委派制工作作为反腐败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源头的源头"给予了高度重视,把它做为我国会计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来抓。在推行会计委派制工作中,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坚持树立典型、抓点带面;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委派制试点工作抓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既有数量又有质量;既增加了财政收入节约了财政支出,又遏制和减少了腐败,减少了经济案件的发生。

一、山西省会计委派制工作基本情况

山西省会计委派制工作从1992年开始起步,至今大致走过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也是会计委派制工作在山西省由下而上,由点到面,梯次前进的过程。

1.起步阶段(1992-1997)

1992年10月,山西省忻州地区保德县率先成立了全省第一个会计局,揭开了全省会计委派制改革的第一页。对全县会计人员实行了按行业、性质分类的归口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了会计任命制;对国有工商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实行了会计聘任制;对县、乡(镇)集体企业及自收自支单位,实行了持证上岗的管理制度。保德县会计委派制为全省提供了宝贵经验,为以后会计委派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2.自然发展阶段( 1997年-1998年8月)

山西省运城地区绛县于1997年成立了由县长兼主任,纪检书记、组织部长兼副主任,组织、人事、编办、劳动、财政、审计部门组成的会计管理委员会,对全县的会计管理实行了"一统四改"。"统一"即统一会计制度,全县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会计法》、"两则"、"两制"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国家及全省统一的法规制度。"四改":一是改单位会计为政府会计,委派会计人员的人事权由政府委托财政部门管理;二是改单向考核为双向考核,确立目标责任制;三是改无责上岗为抵押上岗;四是委派会计的工资改为由财政部门统一发放。实施以后,效果也很明显。

吕梁地区兴县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会计和出纳实行了委派制,对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委派了财务总监,对私营、乡镇企业实行了审查制度,农村财务实行了"村财乡管"。

临汾地区汾西县成立了县人民政府会计管理办公室,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国有、集体、个体等各类企业实行了会计委派,对人员少、业务量小的单位实行了"联会制"。洪洞县将被委派会计人员的编制统一划归了财政局,其业务档案、职务晋升、工作调动、职称评定、工资、奖金及其它福利待遇,均由县财政局统一管理。

太原市尖草坪区把会计委派制重点放在行政事业单位和村(街)办企业,对财务收支数额不大,会计业务量小、人员编制少的单位实行"联会制",或由一个会计机构负责几个单位的会计事项。

在此阶段,山西省的两个地方也开始了行动,一个阳泉市,制定出台了《阳泉市推行会计委派制的实施意见》,另一个就是忻州地区,在总结保德县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忻州的实际,于1998年5月初作出了在全区推行会计委派制的决定,制定出台了《忻州地区推行会计委派制的实施意见》和《忻州地区会计委派实施细则》,对实施会计委派的指导思想、方式步骤、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管理使用、考核、奖惩等作了明确规定,因此全区地、县两级的委派工作迅速展开。在这一阶段,全省有29个县市区全推开了这项工作,试点工作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而且有的已经初步形成了较系统的会计委派制运作方式。其中,兴县、绛县、洪洞等县和忻州地区是搞得比较好的,尤其是忻州地区为了从组织机构上委派制工作提供保障,提出的要在不增加职数,不增加编制,不增加财政支出"三不增加"的前提下成立会计局的方案,为各地市和各县区顺利成立会计管理机构提供了一个好的途径。既解决了会计委派工作中急需成立会计管理机构的问题,又符合了当前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

调查报告范文

你需要的是哪类调查报告?

2011年11月15日,对江西景德镇、乐平、弋阳进行项目前期市场调研工作,下面就各方面调研情况,通过汇总、分析,作如下汇报。

城市概况及发展规划

一、景德镇概况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东北部,坐落于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是典型的江南红壤丘陵区。市区内平均海拔32米,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和西北部多山,市区处于群山环抱的盆地之中。 与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鄱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要组成,也是国家重要的山水生态历史文化名城。上饶市北部偏西。景德镇由于制瓷历史悠久,瓷器产品质地精良,对外影响大,“瓷都”两字成了景德镇的称号。该市总人口为156.5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0.67万人。各行政区人口数据:珠山区(景德镇市城区)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28万;昌江区面积380平方千米,人口16.3万;景德镇是江西省环鄱阳湖经济圈(指南昌-九江-景德镇)的重要城市,也是赣东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是中国唯一的直升飞机生产基地。是江西省东北部地区的工业重镇,历史上以瓷器产业为主,且名气很大;现今瓷器产业之产值占全市经济之比重较计划经济时代之前有很大下降。景德镇虽是“中国瓷都”,但现在陶瓷产业并不构成景德镇财税的主要来源,而是陶瓷之外的其他工业部门构成了景德镇工业的主导力量,包括机械、电子、家用电器制造、飞机、汽车、能源、食品加工、茶叶加工、制药等。 景德镇的农业主要是水稻种植,是江西省环鄱阳湖水稻种植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也是全国优良种猪繁殖基地、江西省重点产棉区、茶叶生产加工基地。区域内的水稻是一年两熟的双季稻,春播为早稻,夏种为晚稻。南部的乐平市是赣东北的重要蔬菜生产基地,其蔬菜产销量在江西省的农业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7年蔬菜种植面积1.7万公顷,总产量达62万吨,还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授予“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市,中国农产品采集中心之一,有“江南菜乡”之称。。

二、乐平概况

乐平市为江西省计划单列市,1992年9月21日撤县设乐平市,由景德镇市代管,地处于赣东北,乐平素有“鱼米之乡” “江南菜乡”的美誉。总面积约1973平方千米(城区约20平方千米),总人口约87.5万人。城区约19.1万人,下辖14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洎阳街道、塔山街道、镇桥镇、乐港镇、涌山镇、众埠镇、接渡镇、洪岩镇、礼林镇、后港镇、塔前镇、双田镇、临港镇、高家镇、名口镇、浯口镇、鸬鹚乡、十里岗乡。共有50个居委会、265个村委会。是赣东北区域中心,区位优势凸显。境内乐安河四季通航,可直达鄱阳湖、长江;皖赣铁路、乐德铁路、206国道和3条省道通江达海;景鹰高速、(南)昌德(兴)加密高速穿境而过,与杭瑞、沪昆高速全线贯通。一个半小时车程内有景德镇机场、九江港口、铁路枢纽鹰潭,2小时车程内有南昌机场;3小时经济圈内有金华、义乌、黄山等城市。“是南昌——九江——景德镇”金三角区域,人口众多,市场发达,商贸繁荣,物流便捷,皖赣铁路穿境而过,境内现有206国道和乐上、乐弋、田乐线3条省道与外界相连,南与鹰潭相距只有几十公里,西距南昌150公里,北离景德镇机场只有40公里,

城市发展规划

景德镇:

昌南大道在景德镇的西部,是在原来的山中开辟出了新的城市,作为景德镇的中央商务区。中城商业区汇集了珠山中路,浙江路,等重点商业区,也有着,江西第一街——古街,群英街,十八桥,等景德镇人耳熟能详的零售业名街,是景德镇的购物天堂。而完整的老城区建筑,也是景德镇的重要旅游地区。 以景德镇城区为中心,联动发展浮梁、鄱阳、万年县城和乐平市区,形成以景德镇为中心的赣东北城镇群。

乐平:

乐平生机勃勃、蓄势待发。乐平人民风质朴,尚文崇武,勤劳智慧,千百年来,乐平人以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创造了一方文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历届班子的扎实工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乐平发展很快,变化也很大,从一个农业大市跻身到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县(市)(第六)。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撤县设市以来,乐平大力实施“一优三化”战略,即全面优化“有利于投资者创业、有利于乐平发展”的经济环境;围绕化工、医药、食品、建材四大产业,推进工业化进程;围绕建设全国有名气、文化有内涵、旅游有特色、城市有品位的花园式中等城市,推进城市化进程;围绕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和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十强县(市)。

乐平是江西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计划经济时代,拥有21家部省属企业和80家市属国有集体企业。江西东风制药有限公司是江西省医药产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江西化纤化工有限公司是国家确定的全国512家重点国有企业之一。拥有一个面积达4平方公里的江西精细化工特色园区,工业形成了化工、医药、建材、能源、食品及蔬菜加工五大支柱产业,总量占全部工业的八成,其中化工医药产业占五成。

乐平是江南菜乡,农业特色明显。盛产优质粮食、蔬菜、棉花、蚕桑、油料、生猪、农禽和水产。是商品粮生产基地,江西重点产棉区,优良猪种繁育基地,江西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僵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是江南地区蔬菜生产集散中心、价格中心、住处传播中心,2007年被中国园艺协会命名为“江南菜乡”。

景德镇市:

近年来,景德镇市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优质稻比重的同时,进一步做大做强蔬菜、茶叶和养殖三大主导产业。目前,农业产业化区域模式是乐平市以蔬菜为重点,浮梁县以茶叶为重点,昌江区以发展养殖业为重点。据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乐平市蔬菜播种面积17565公顷,产值超10亿元,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县”;浮梁县茶叶面积6674公顷,产值2.4亿元,是“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县”;昌江区养殖业产值达4.14亿元,占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7%,高于全市养殖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24.2个百分点。为了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朝着又好又快方向发展,景德镇市把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扶持龙头企业成长壮大,龙头企业实力得到提升。龙头企业如德宇集团、乐平市的中远公司、浮梁县的浮瑶仙芝茶业有限公司等现代农业市场主体不断涌现和快速发展,已成为标准化农业的“孵化器”和“辐射源”,在拉动当地农民增收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据农业部门统计,2010年末全市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8家,市级龙头企业66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81家,分别与2005年持平、增加7家、增加55家、增加25家。目前,景德镇市浮瑶仙芝茶叶有限公司、江西赣森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景德镇桃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3家省级龙头企业联合组建江西赣森实业有限公司,实现了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奠定了基础。农业产业化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发展农业科技事业,历来是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关心、关注和支持的重点。2010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55.45万千瓦,比2005年增加84.09万千瓦,增长1.18倍;小型拖拉机15738台,比2005年增加7149台,增长83.23%;耕整机8309台,比2005年增加2859台,增长52.46%;农用水泵12844台,比2005年增加5576台,增长76.72%;喷灌机械620套,比2005年增加534套,增长6.21倍。2010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销售收入40.4亿元,比2005年增长68.3%,带动农户18.9万户,农民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增收22680万元,户均增收1200元。

尽管随着国家、省、市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不断改善提高,但从总体来看,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远远低于其他建设方面的投入,从而使农业抗灾避灾能力减弱,农业生产条件还不够完善,粮食等农作物生产能力得不到提高,增产增收难度大,阻碍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难以加快。景德镇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创新的龙头企业、科技企业以及专业合作社、农协等中介组织普遍存在规模小、科技力量薄弱和实力不强等问题,导致抗风险能力差,科技创新开发能力较低,难以取得最佳规模效益。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通。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农产品流通渠道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国有商业组织的作用越来越小,诸多形式的民间流通组织应运而生,运销量占整个农产品运销比重越来越大。但是,与农产品流通需求相比,流通组织发展无论在规模上、组织化程度上还是在服务功能上都不相适应。目前,景德镇市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多元化市场体系框架也只是一个雏形。市场基础设施简陋,服务设施不配套、不完善,交易方式原始,手段落后,市场主体组织程度低,代理商、批发商等中介组织不发达,交易秩序,比较混乱,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法律规范,现代物流的理念和方式还没有建立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发育程度低,基本上处于粗放型发展状态,主要功能集中在物流方面,而在结算功能、价格形成功能及包装、储藏、运输、加工等功能方面很薄弱。所以农业经济服务体系建设的滞后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的一大障碍。

乐平:

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盛产优质粮食、蔬菜、棉花、蚕桑、油料、生猪、家禽和水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商品粮基地,江西省的重点产棉区、中国优良猪种繁育基地。乐平的蔬菜种植比较发达,规模也相当大,是江西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和第一个蔬菜产值高于粮食产值的县(市),是中国有名的“江南菜乡”和无公害蔬菜示范县(市)。2004年,乐平市的蔬菜种植总面积达25万亩,总产6亿公斤,总产值5.38亿元。乐平有6个无公害蔬菜基地通过省级认定,面积达12万亩,并申报了11个省级无公害产品标识并被评为江西省农业发展先进县(市)。

在农业生产布局规划中,乐平市重点突出蔬菜产业所占比重。目前,蔬菜已成为我乐平农业最具特色、带给农民最大实惠、市域经济增长最具潜力的主导产业之一,是遐尔闻名的江南菜乡。近年来,我市举全市之力,认真实施“兴菜富民”战略,努力做大做强蔬菜产业,蔬菜产销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了长足的发展,规模由小到大,品质逐步转优,销售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2007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7万公顷,总产量62.01万吨。全市蔬菜现有十大类100多个品种,远销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10多个省(市)120多个县(市),已成为江西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长江流域重要的蔬菜集散地,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产品采集中心之一,并被长江蔬菜协会授予“江南菜乡”之美誉。乐平蔬菜集团成为全省10家销售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之一。目前政府正着手于抓“龙头”,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继续落实国家粮食生产补贴的政策,充分调动粮农的生产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91万亩总产38.058万吨。不断做强做大龙头企业。重点围绕粮食、蔬菜、农产品加工、畜牧业、林特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基础实、活力强、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中小龙头企业,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预备队和后备军。重点扶大扶强乐平蔬菜集团、江西彩云食品、江西乐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3家省级龙头企业;中远现代农业、汇德蔬菜、金园牧业、嘉龙米业等17家市级龙头企业发展。三是积极推进品牌发展战略。引导和鼓励3家省级龙头企业和17家市级龙头企业以品牌为纽带,推进品牌整合,加强品牌培育、推介,力争在创中国名牌产品、名牌农产品和著名商标和企业质量认证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抓“引进”,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以蔬菜、食品加工、林果业发展为重点,筛选一批重点产业和成长性企业,选准产业化经营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瞄准省外、境外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专业招商,通过招商,引进省外、境外企业与我市企业对接,在我市建立生产和加工基地,培育一批内联基地、外联市场的外向型龙头企业。抓“创新”,改造传统农业发展手段。一是构建营销平台。借助政府资源、公共平台优势,带领企业找市场。重点通过政府搭建网络帮助企业建立蔬菜、生猪、大米、水产品等营销平台,开展电子商务交易信息服务,减少交易成本。二是拓宽营销渠道。引导和扶持企业参与省、市会展,进行展会营销,拓展省外、境外新兴市场,覆盖农村市场,进行多元化营销;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优势品牌,进行品牌化营销。三是强化营销手段。加强与大型销售企业的联合,发展电子商务、连锁、专卖、配送等现代流通形式,加强产销衔接,扩大产品销售。四是完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机制,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保护价、设立风险资金、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的利益关系机制,提高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水平。继续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要围绕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抓紧建立一批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省级龙头企业要率先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实施品牌战略,以标准创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创立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着力解决中介服务组织发育滞后的突出问题,引导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办民管民受益。鼓励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跨区域经营,壮大自身实力,增强服务功能。支持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以及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办或领办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培育扶持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快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制订具体的发展规划,打造优势产业,集聚优势产业形成经济优势。引导龙头企业加大基地建设力度,使基地建设与加工能力相匹配,避免盲目发展。要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建设生产基地。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土地整治、道路交通、流通设施、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部门、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等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加生产基地建设。处理好企业与农民的关系是基地建设成败的关键,双方都要有长远眼光,互助互信,加强合作,企业要舍得投资,农民要按合同经营,努力实现双赢。

项目分析与建议

景德镇:

景德镇主要以陶瓷产业为主,其中有一家豪德建材市场创建于2003年,投资1.2亿建成。占地面积300多亩,是集建材、家居、装饰材料、家电、通讯器材、家具、灯饰于一体的贸易市场。内有1000多间店面,其中建筑卫生陶瓷约占1/4。2006年开始,该市场慢慢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二期工程于2010年投入使用,占地500亩。一楼层高4米,进深7米。二楼层高3米;一间门面约35㎡。中间月租金40元/㎡、端头月租金60元/ ㎡。前两年一套连体商铺均价2500元/㎡,现在的均价至少5500元/㎡况且很难买到。该区域主要以经营陶瓷、建材、家具为主。通过走访调查二期的新市场人流量货物支出显明不如老市场,经营户也纷纷谈到生意非常不好做;还有很多转租现象。主要原因还是消费群体还是集中在老市场,消费习惯一时半会儿也很难改变。

景德镇近几年来发展的速度是独目可见的,目前正处于商业地产快速发展时期,商业地产的现状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起步晚、发展快、问题多、前景远,加上商业地产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由于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激烈的竞争之后,商业地产项目将呈现两极化的趋势较多,一些好的商业物业可能会成为商家争抢的“蛋糕”,不好的商业物业却会出现烂尾恶果。给众多的商家造成看不到前景,投资商铺理念不强。结合景德镇陶瓷发展情况,商业的市场容量已基本饱和。未来几年内,消费习惯一时半会儿也很难改变。

乐平:

乐平县是在县级市中发展最快的,开发的住宅楼项目众多。在乐平,西门街、珠海路是城市的繁华商业中心,一直以来都是商家的争抢之地,也成就了其现在的高价格、高租金。数十年来难有超越。目前已建的赣东北商贸城、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江南汽车城---赣东北最大汽车交易市场也是乐平县重点项目。乐平市着力引进大型专业市场、大型购物中心、大型物流企业。今年,乐平市集中精力打造了总投资4亿元的赣东北综合商贸城、总投资3.5亿元的中远蔬菜(农副产品)批发大市场、总投资2.8亿元的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和总投资逾3亿元的汽车交易市场等四大专业市场。建成后,赣东北商贸城将成为集五金、建材、家居、服装、轻纺、日用百货等商品交易、仓储、物流、文化娱乐、星级酒店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商城;中远蔬菜批发大市场将成为年交易总额达15亿元的江南最大蔬菜批发大市场,蔬菜出口加工能力将达到5万吨,可实现产值7500万美元;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投入运行后年交易额将达10亿元以上;汽车交易市场将发展成至少拥有10个4s店和集汽车展示交易、二手车交易、汽车装饰等一站式服务为一体的交易中心。乐平是“江南菜乡”,可见粮食远不如蔬菜,虽然毗邻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三大沿海经济圈,可以能覆盖到东部沿海市场,也可以向潜力丰富的中西部地区发展。但是在乐平开拓市场,只能是以小型的专业农机市场,做大对我们的收益可能要延长很多时间。目前已经跟当地招商局对接,他们表示非常欢迎我们来投资农机方面的项目,考虑到在建的汽车城或许也会涉及到农机方面。招商局副局长表示先去和相关部门领导沟通,然后在跟我们洽谈沟通。

调查报告人: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给你参考。

求一篇有关于行政管理的社会调查报告,感激不尽

企业职工培训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科教兴国”是国家提出的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大战略,是增强综合国力、强国富民的战略方针。科教兴国战略为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重要任务,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作为教育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任。做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职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职工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职工个人的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职工培训越来越重要;由于传统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些企业对该工作存在诸多误区:成本能省则省、效益好时不需培训、效益差时无钱培训、高管人员不需培训等.因此要从观念、内容、方式以及授课者的选择等方面创新职工培训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研究和探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意义深远重大。

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培训作为继续学习的一种手段,职工培训在帮助企业迎接竞争性挑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职工培训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创造价值或赢得竞争优势,重视职工培训工作的企业会比他们的竞争对手表现出更好的经营业绩,更有信心迎接竞争性挑战。培训不仅通过职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职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职工受益。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即培训通过满足职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职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培训,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掌握工作进展状况,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为了充分了解企业职工思想现状,了解企业对职工培训要求和规划,建了解统化、结构化的企业内部培训体系。本人在成都某企业范围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研,共发出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5份,其中有效问卷94份,中层管理人员问卷8份,主管级及职工级86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1.调查时间:2009年1月

2、调查地点:某国有企业

3、调查方法:问卷式调查和查阅资料相结合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一)目前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职工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对职工的素质培训和技术培训不能及时进行,大部分现场职工各部分管理人员不能得到有效的培训。缺乏“苦练内功、培养后劲”的意识和行动,长期以往只会导致企业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的下降。

2、培训工作尚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培训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培训上,且多以陈旧的培训方式为主,培训效果级差,没有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合理地进行布局规划,缺乏分专业分层次和循序渐进的培训。

3、没有调动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目前培训工作被动参加的多,主动学习的少,应付的多,真正求知的少。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培训工作没有结合企业生存的.些根本性问题,因而难以充分调动职工培训的积极性。

4、培训效果反馈不够健全。由于常常搞突击式的培训,人多量大,时间紧,给出题、考核、阅卷带来许多困难,培训部门对培训后的效果不能进行全面、及时的分析和评价,因而无法对后来进行更合理有效地培训安排,从而不能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5、培训方法落后,多数情况下培训工作采用讲授和技术问答的形式,没有采用互动练习的设施,缺少基础设施的配置。

(二) 人才管理与技能

1、 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层管理者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部门负责人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重任,从统计数字发现,在工作任务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职工认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做到了用人所长,但仍有20%人员认为存在不公平现象。

2、 部门内部沟通基本顺畅,但部门间急需加强。多数职工普遍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对其的工作支持力度较强,并就工作内容进行沟通,但从后续问题的调查显示,部门内沟通并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也有一部分职工反映,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时候只是职工自己沟通和联系,而部门负责人沟通比例也仅占55%。对于部门内部的职工间沟通,调查者则在三个方面表现较为均衡:自己协调、询问同事、求助领导。

3、 中级管理人员急需提升的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职工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中级管理人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而据中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领导艺术、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

(三) 团队精神状况和素质

1、 除少数职工外,团队士气良好。在实际调研中,28%的职工认为我们团队的精神非常高昂,60%认为我们团队是一个充满关爱、团结一致的集体,但12%的职工认为团队现处在低迷的时期。针对团队的特定成员进行调查时发现,约有35%职工反映某些职工没有与整个团队融合起来,表现出例外或特例的行为。

2、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没有紧密结合。团队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业绩是团队业绩的基础,只有实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息息相关,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 团队的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但总体提升缓慢。据统计资料显示,60%职工认为企业团队的素质与优秀企业相比,总体水平不差上下,25%认为略差,15%认为较差。在职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职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35%认为没有变化,20%保持观望状态。在团队素质的提升方面,40%职工非常认同我们的团队正在进步,35%基本认同这一事实,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认同。

(四) 职工个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挥

职工专业技能的自我评价。职工普遍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自身的专业技能比较满意,这一比例高达80%,仅有15%左右的职工认为自己的技能相当完备,与此同时,5%职工对自身知识与技能表示了不满,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提升。但在专业技能转化方面,这一比例有所下降,75%职工认为自身的技能基本发挥,25%职工认为没有完全发挥,可见专业素质在向业绩转化上并不十分理想,职工的潜能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四、今后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目前企业的培训现状,为了让企业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

1、强化职工责任心的培养。针对本企业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性,对职工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使职工充分意识到缺乏责任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

2、加强职工之间相互沟通。不定期的和企业职工进行交流,使职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职工之间的的相互了解和协调。

3、调整人员配置、促进职工技能发挥。针对每个职工的特点对其岗位进行调整和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避免人才浪费。

4、加强团队融合提高团队素质。多进行一些团队活动和考核,以便加强团队合作,从整体上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职工培训,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激发职工工作的热情和斗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将自然地倾泻出来,自觉与管理者一道,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好,不仅让职工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对企业有了满足感和归属感。也使企业和职工得到共同的发展,真正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双赢。一个企业应有明确的培训政策,并有企业自上而下的支持。培训政策不仅要表明企业政策是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能力,而且要使职工对各种培训方案非常清楚。否则,培训就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另外,企业还要向职工解释培训的真正意义,让职工感到培训是一个提高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宝贵机会,从而创造出一种气氛,让职工感到培训机会来之不易,加倍珍惜培训机会。

总之,员工培训的有效管理与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日益凸现其重要性,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而培训正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实现知识共享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员工培训的管理与创新是企业在21世纪培育核心竞争力,取得不断成功的关键所在。

企业调查报告怎么写

调查报告是记载调查成果的书面报告。

从调查目的和最终形成的书面报告的内容综合评价,调查报告大体可分为以下类型:

1.总结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

这类调查报告是为了概括出先进人物或先进地区、先进单位的正面经验,使其便于在面上发挥影响。调研对象是一个或一类特定的先进典型。调查报告写成之后,其中所概括的经验,可以为有关人员或单位所借鉴,或可以使之从中受到启发;也可作为有关主管部门开展学习先进活动的素材。

2.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

这类调查报告因调查目的、范围和用途的差异而有两种区别:一种是反映具体情况的个案性调查报告。其调研目的是为了把某一个具体问题界定清楚,调研范围单一、具体,报告的内容一般用来作为处理某一具体问题的依据或重要参考。另一种是反映基本情况的综合性调查报告,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概貌,调研范围相对宽广,涉及的对象较多,报告的内容主要用作宏观决策参考,或者用于说明某种客观现象,某一学术观点。

3.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

揭露问题的调查须在已有线索的基础上展开。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查清事实,获得足以说明问题性质、程度的材料。调查对象一般是暴露出问题和问题涉及到的有关单位和人员。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不仅可以用来澄清是非,辩明真伪,教育群众,还可直接用作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理的重要依据。

调查报告惯用的结构由标题、序言、主体、结尾组成。

(一)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形式多样,总的来说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单行标题,一种是双行标题,单行标题又可分为公文标题写法和一般文章标题写法两种。采用公文标题写法的优点是能使人一下子明确文种,并了解调查的对象和调查报告的目的,如《关于当前微电脑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运用情况和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但是,采用公文标题写法容易写得过于冗长,而且比较平淡,不利于诱发读者的阅读欲望。采用文章标题写法,虽也有不利的一面,如不能让人由标题一眼看出文种,但处理得好,能使人看了标题便对调查对象和调查报告的目的有所了解。而且标题还有可长可短、可严肃可谐趣、可描述可设问的优点,因而,容易写得生动有趣,引人注目。例如:《愤怒的烧鸡》,《新闻纸紧张的症结何在》等。

(二)序言

序言是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可用来交待调查的时间、地点、目的、对象、范围;也可以用来概述调查的主要内容,取得的主要收获;还可以交待调查工作的背景以及通过调查所获得的结论。

(三)主体

主体内容是一篇调查报告的主干。主体通常以叙述为主,叙议结合,围绕导语所提出的问题依次展开。

(四)结尾

调查报告的结尾写法不一,或一段,补充说明有关事项;或一句,顺便交待某一问题。或总结全篇,深化主题;或指出调查存在的不足之处。


原文链接:http://527256.com/7391.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5 21:20:59  回复
实,获得足以说明问题性质、程度的材料。调查对象一般是暴露出问题和问题涉及到的有关单位和人员。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不仅可以用来澄清是非,辩明真伪,教育群众,还可直接用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6 06:44:14  回复
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培训工作没有结合企业生存的.些根本性问题,因而难以充分调动职工培训的积极性。4、培训效果反馈不够健全。由于常常搞突击式的培训,人多量大,时间紧,给出题、考核、阅卷带来许多困难,培训部门对培训后的效果不能进行全面、及时的分析和评价,因而无法对后来进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5 21:26:57  回复
跨区域经营,壮大自身实力,增强服务功能。支持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以及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办或领办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培育扶持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快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制订具体的发展规划,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6 01:29:37  回复
加强对乡镇财政预算指标的控制和财务核算的监管,规范乡镇收支行为,优化乡镇支出结构,保证民生等重点支出。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步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