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常山数字经济-常山数字经济大楼

本文目录一览:

常山县的经济

常山县的浙江常山工业园区属省级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为7平方千米,长远规划面积19平方千米,园区主要布局机械、纺织、食品、电子及印刷等产业。

2008年常山县人均GDP22256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8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71元。

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8.6亿元,是2006年的2.2倍。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8.5亿元和5.3亿元,是2006年的2.4倍和2.3倍。金融存贷款总额达到167亿元,是2006年的2.7倍。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3.5亿元,年均增长16.9%。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14.7:48.5:36.8调整为8.0:54.2:37.8。五年累计新增建设用地1.1万亩、实施工业项目831个,工业增加值达到38.5亿元,按现价比2006年增加22.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28家,比2006年增加20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8.5亿元,其中利润5.7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3.6倍和4.8倍。节能减排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2005年末,全县共有耕地面积18.52万亩,其中水田16.07万亩。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9.93万亩,平均单产377公斤/亩,总产量7.5吨,其中水稻占粮食播种面积的80%、总产量的90 %。除水稻外,常山县甘薯、大豆、玉米、大小麦类等粮食作物发展也较快。

蔬菜瓜果是常山县的优势农产品。2005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0.6万亩,产量3.2万吨;瓜果播种面积5.06万亩,总产量8.35万吨。小西瓜、辣椒、大蒜、番茄、高山四季豆、沿江避灾早毛豆等在县内外有一定知名度。要立足常山县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做大做强蔬菜瓜果产业。以扩大种植面积、改变种植方式、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着力提高常山县蔬菜瓜果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充分利用常山县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瓜类,加快形成专业化的生产基地。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工厂化育苗技术,如塑料大棚、滴灌、新型覆盖材料、基质栽培等现代设施技术,促进蔬菜瓜果集约化生产;制定实施主要蔬菜品种的地方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常山是传统的茶叶产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以生产绿茶为主。2004年,全县茶叶面积8800亩,茶叶产量245吨,产值1100万元。通过加强茶园管理、改造低产茶园、名茶加工标准化体系建设,全县已经拥有一批基础条件较好,集中成片的茶叶生产基地,名优茶的产量和质量逐年提高,以常山银毫、柚乡春等品牌为主的名优茶产值占总产值的87.5%。

2013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1417万元,比2012年年增长4.7%。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42454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10037亩,油料播种面积61403亩,蔬菜种植面积53200亩,果用瓜种植面积5422亩。全年粮食作物总产量80190吨,比上年增长0.5%;油料产量7197吨,增长5.5%;蔬菜产量87647吨,下降0.6%;果用瓜产量13607吨,增长13.8%。 幼儿教育。1988年以后,全县幼儿园基本稳定在二百所左右,每年入园幼儿总数达6—7千名,教职工三百上下名,总体上呈稳中有升态势。民办幼儿,尤其是农村幼儿园蓬勃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辉埠等乡镇成立了中心幼儿园。2002年教育局设幼儿教育管理科,各乡镇成立幼教工作站。之后,对全县幼儿园进行审核登记注册,并开展合格幼儿园和等级幼儿园的评估及幼儿园的年检工作,实施幼儿教育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

小学教育。1988年以来,全县小学继续撤并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的农村完小、村小,布局逐年调整。到2002年,全县有小学129所,与1988年相比减少一半左右,比最高年份1964年的465所减少了336所。在1986年基本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天马镇率先实施义务教育,小学毕业生免试直接升入初中。之后其他乡镇逐步实施义务教育,到1995年,全县24个乡镇全部实施义务教育。1999年秋,实施《常山县义务教育学制改革方案》,小学同时招收五年制和六年制新生。到2000年,完成学制改革任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九年制义务教育。

中等教育。自1978后以后,中学基本稳定在30所左右,大致上是每乡镇一所初级中学,城关、招贤、芳村、白石四片各一所完中的格局。1至2002年,全县普通中学计24所,其中高〈完〉中4所;在校生17677人,其中高中生3322人;教职工1091人,其中专任教师960人。

中等职业教育。1988年,县政协教育组牵头创办定阳职业中学,针对常山实际,当年秋招收纺织班、微生物班新生120名。至2002年,全县职业高中3所,38个班级,在校生1926人;教职工72人,其中社会力量办学27人。

成人教育。在1986年实现“基本无盲县”的基础上,扫盲工作继续进行。1990年成立县扫盲工作协调小组,制定了八·五扫盲规划表。至2000年,乡、村两级成校培训了14.6万人次的农民,青壮年非盲率达98%,基本实现世纪末扫除文盲的目标。

教师队伍。1987年,全县教职工总数1626人,专任教师1420人;专任教师达到合格学历的人数大约三分之一。2002年,教职工总数2311人,专任教师2100人。15年来,教职工总数和专任教师分别增加了685和680人。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达到规定学历的公办教师分别是1028、693、147人,合格率分别为95%、96%、71%。 截至2010年底,全县创建省级强乡5个、省级小康村150个、省级农村体育俱乐部10个、省级先进社区4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个。新昌乡政府、天马镇紫港社区、县老年体协在第十四届省运会期间被评为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浙江衢州常山人很穷吗!!!!

不穷,浙江衢州经济发展还是不错的。

2019年,衢州生产总值1573.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51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651.12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835.88亿元,增长8.2%。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2.9%,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4.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4.2%,金融业增加值增长9.6%,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0.5%。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5.5:41.4:53.1。

扩展资料

近年来,常山县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高度重视院士专家“智库”建设。县委、县政府将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写入工作报告,研究出台“人才新政18条”及系列配套办法,并设立招才引智奖、科研经费补助,推行人才“一站式”服务,让越来越多的创新团队和优秀人才牵手常山、涌入常山。

目前,全县院士专家工作站达到18家,涉及机械制造、新材料、电子科技、医疗卫生、地质研究等多个领域,累计引进院士19名,开展合作项目20个,总投资10亿余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衢州:常山“攀高亲”开花又结果

百度百科-衢州

大家了解常山这个地方吗?浙江的

常山县位于浙江西部,钱塘江源头,全县总面积1099.1平方公里,人口32.12万,常山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为越国姑篾之地,战国归楚,秦属会稽郡太末县。东汉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建县,始称定阳,建县已近1800年的历史。

交通便利。地处闽、浙、赣、皖四省咽喉,素有“四省通衢,两浙首站”之称。320国道、205国道在境内交汇。杭金衢高速公路横贯常山全境,衢常铁路正在积极筹建,规划中的九景衢铁路和黄衢南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县城至乡镇公路基本实现硬化,初步建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

名品众多。常山县名优特新农产品众多,其中常山胡柚、食用菌、油茶等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常山胡柚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常山胡柚为柚与其它柑类天然杂交而成,唯常山县所独有,被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绿色食品”,被誉为“果中珍品、国之瑰宝”。曾先后四次被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评为“优质农产品”,去年底又被国家列入原产地域保护农产品,被中央政治局委员、原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誉为“水果之王”。全县种植面积10万多亩,年产量10万余吨,是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品。

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矿产资源有石灰石、石煤、莹石等25个品种,其中石灰石、石煤储量分别达到49亿吨、10亿吨,均居全省首位,其中石灰石氧化钙含量在52-55%,是我省石灰石资源最丰富、品位最高的石灰石矿。目前,常山县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钙类产品生产基地,年产量30万吨。此外,莹石、青石、花石的储量也比较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新近发现的八面山特大型莹石矿储量达1700万吨。

景观独特。常山喀斯特地貌特征显著,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地质学界认定的剖面最完整的奥陶系达瑞威尔阶全球界线层型剖面,是中国第一枚“金钉子”剖面,极具科考、旅游价值。三衢山翡翠石林风景堪称“秀甲东南,江南一绝”,有“华东第一石林”之誉。2001年底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总占地面积46平方公里,成为全国第二批33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

常山股份云数据中心项目在国内什么地位

常山云数据中心作为河北省战略新兴产业重点项目。

依托河北自贸试验区正定片区的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将搭建5G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通道,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智能化国际物流、自由贸易提供数字经济平台服务,为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产业应用提供智能数据平台服务,为自贸区正定片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稳就业!浙江省人力社保厅等6部门联合出台10项措施

来源:浙江发布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及《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力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帮助企业稳定用工,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省人力社保厅、省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就业工作的通知》。

全力保障重点企业用工

对保障疫情防控、公共事业运行、群众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企业、重大工程,指定专人对接,了解用工需求,可将需求信息免费发布在浙江人才网复工企业紧缺用工专区,也可直接联系当地提供志愿服务的人力资源机构。

同时,通过本地挖潜、余缺调剂、组织见习、协调实习生、志愿者顶岗、“共享员工"、省际劳务合作等措施,满足企业阶段性用工需求。

对还有员工未返岗的企业,按照企业需要、员工自愿、防控到位的要求,通过包机、专列、包车等方式帮助其做好员工返岗工作。

对春节假期以来(截至2020年2月29日)开工生产、配送疫情防控急需物资的企业,符合条件的可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提供职业介绍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按规定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贴。

支持企业稳定就业

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统筹使用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用于支持符合条件的受疫情影响企业稳定岗位、保障基本生活等支出。

支持企业开展在岗培训,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在确保防疫安全情况下,在停工期、恢复期组织职工参加线下或线上职业培训的,可按规定纳入补贴类培训范围。

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作用,对已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借款人患新冠肺炎的,可向贷款银行申请展期还款,展期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市县财政继续给予贴息支持。

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小微企业,申请贷款时予以优先支持。

做好复工企业和劳动者的疫情防控

各地要摸清辖区内企业、工程项目开复工时间,采取各种方式发布,并指导用人单位向员工通报开复工时间及返岗注意事项。加强与员工输出地对接,为员工返岗提供便利。

复工企业联络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指导企业制定防护措施,协助企业落实防疫物资,协调安置返岗员工,并将省里发布的用工指南推送到复工企业和劳动者。

关心关爱重点地区劳动者

对滞留在疫情严重地区的劳动者,指导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关心其健康和生活情况,妥善做好安抚和疏导。

疫情防控期间,疫情严重地区受疫情影响失业的参保人员,可通过失业保险基金,按照不高于当地失业保险金标准发放失业补助金,发放对象和具体标准由统筹区人民政府确定。失业保险金和失业补助金不得同时发放。生活确有困难的,可按规定申请临时救助。

加强企业用工监测

各地人力社保部门要对重点联系企业开展复工前后企业用工动态监测,近期重点监测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生活必需品企业、交通运输企业、规上工业企业以及重点出口企业等,认真分析当前复工企业用工缺口,预判企业全面复工后的用工需求,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强化公共就业服务

加快谋划春季招聘系列活动,推出线上春风行动,全面开展线上招聘和就业创业指导。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基础上,依托智慧人社平台,进一步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实现补贴发放等服务“一次不用跑"。

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举措

联动全省人才就业网站,举办公益性招聘会,企业和个人可免费发布招聘求职信息。组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提供志愿服务。

鼓励高校和用人单位利用互联网进行供需对接,实行网上面试、网上签约、网上报到,引导用人单位适当延长招聘时间、推迟体检时间、推迟签约录取。

积极拓展就业空间渠道

充分发挥浙江省数字经济优势,进一步激发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活力,创造更多更高质量的新兴就业创业增长点。

鼓励企业多途径扩大招工规模,积极通过增加公共性岗位等途径拓展就业空间渠道。用足用好创业带动就业补贴,支持农民工返乡入乡、高校毕业生等自主创业。

鼓励各地加强线上劳动技能培训等,积极支持和培育“云和师傅 “常山阿姨"等一批劳务品牌,努力把疫情对就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加大劳动用工指导和监察力度

引导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完善企业内部协商民主机制,畅通与职工对话渠道,通过多种方式稳定劳动关系和工作岗位。

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畅通各类举报投诉渠道,大力推广“互联网+调解仲裁",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建立用工保障机制

各地要建立企业复工应急协调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开展用工监测、预案制定、舆情引导,协调解决复工企业的用工问题;人力社保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建立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协调解决企业员工返岗、招工引才、疫情防控等问题;实行信息日报制度,将当地企业开复工、员工返岗、政策落实、创新做法等情况,及时报送。

上述一次性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展期贴息、失业补助金三项政策有效期至新冠肺炎疫情解除后3个月。各地要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恢复生产的要求,压实责任、主动作为、加强协调,积极回应劳动者关切,助力企业有序复工,确保就业局势稳定。

什么是1433战略体系

——“一个战略目标”,即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就是以大花园建设为统领,以“两山”实践示范区、绿色金改试验区为支撑,打造自然的花园、成长的花园、心灵的花园,建设中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中国基层治理最优城市和国际花园智慧城、南孔圣地礼仪城,加快绿色发展、西部崛起,真正使衢州成为浙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新的特色亮点,与全省同步实现“两个高水平”。

——“四大战略定位”,即打造大湾区的战略节点、大花园的核心景区、大通道的浙西门户、大都市区的绿色卫城,全面融入全省“四大”建设。

——“三大战略任务”,即队伍建设、基层治理、城市文明。队伍建设,就是坚持“严管+厚爱”“激励+约束”,严明军规、由事察人、实战选人、激励关爱,把干事导向和用人导向最大程度地紧密结合起来、体现出来,打造一支战斗的团队、奔跑的团队、温暖的团队。

基层治理,就是坚持大党建统领大联动治理,抓实抓好“三个三”基层党建工程,着力构建“王”字型运行机制,努力达到“主”字最高标准、最高境界,真正实现党建、治理“一张皮”。

城市文明,就是扛起“让南孔文化重重落地”的历史使命,内向打通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品牌打造,外向与建设“两个最优城市”打通,横向打通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纵向打通南孔古城复兴和南孔文化复兴,全力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

——“三大战略路径”,即坚持“四个两手抓”、打造“四个升级版”、强化“四个大统筹”。坚持“四个两手抓”,就是在开放开发上,既要打开杭衢高铁有形的大通道、又要打开杭衢创新合作无形的大通道,同时还要谋划打开杭深近海内陆线有形的大通道,打开四省边际生态旅游协作区无形的大通道。

在改革创新上,既要打破拖累经济发展的产业生态的“坛坛罐罐”、又要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政务生态的“坛坛罐罐”;在动能培育上,既要打造美丽经济幸福产业、又要打造数字经济智慧产业,让美丽更智慧、让智慧更美丽;在形象塑造上,既要打响都市大花园的品牌、又要打响乡村大花园的品牌,建设全域大花园、一个大花园。

打造“四个升级版”,就是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最多跑一次”改革升级版、杭衢山海协作升级版、特色小镇升级版。强化“四个大统筹”,就是把龙游、江山、常山、开化4个县(市)统进来、统起来,强化重大战略定位、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重大资源要素的市域统筹,加快传统县域治理向现代市域治理转变,全力建设浙江第五大都市区,努力打造跨省域的泛都市区。

扩展资料:

为以更大担当、更实作风、更严纪律为改革发展清障护航,市纪委监委印发《关于聚焦市委“1433”发展战略体系重重落地持续加强执纪监督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清廉衢州建设,为改革发展提供最优环境、最强动力、最好生态。

为助推市委“1433”发展战略体系重重落地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障。围绕“八大任务”和15项攻坚任务书推进落实情况,市纪委监委将开展“营商环境”“基层治理”“城市文明”“乡村振兴”“队伍建设”“交通先导”“城市赋能”“产业创新”等八大专项执纪监督。

在执纪监督中,突出对主抓者、主责者、监管者的监督,紧盯不落实的人、不落实的事,实施精准监督。着力发现“不讲政治、政令不畅”“不讲担当、敷衍塞责”“不讲实干、浮在表面”“不讲效率、庸懒散漫”“不讲廉洁、以权谋私”等五个方面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发展网-“1433战略体系出炉


原文链接:http://527256.com/5290.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4 20:09:39  回复
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纵向打通南孔古城复兴和南孔文化复兴,全力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三大战略路径”,即坚持“四个两手抓”、打造“四个升级版”、强化“四个大统筹”。坚持“四个两手抓”,就是在开放开发上,既要打开杭衢高铁有形的大通道、又要打开杭衢创新合作无形的大通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4 12:20:27  回复
突出对主抓者、主责者、监管者的监督,紧盯不落实的人、不落实的事,实施精准监督。着力发现“不讲政治、政令不畅”“不讲担当、敷衍塞责”“不讲实干、浮在表面”“不讲效率、庸懒散漫”“不讲廉洁、以权谋私”等五个方面问题。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发展网-“1433战略体系出炉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4 11:54:05  回复
款,展期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市县财政继续给予贴息支持。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小微企业,申请贷款时予以优先支持。做好复工企业和劳动者的疫情防控各地要摸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4 18:44:54  回复
接,了解用工需求,可将需求信息免费发布在浙江人才网复工企业紧缺用工专区,也可直接联系当地提供志愿服务的人力资源机构。同时,通过本地挖潜、余缺调剂、组织见习、协调实习生、志愿者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