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结构图的扇入-系统结构图的扇入扇出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构建笔记系统的逻辑架构

摘要: 本文是在概要设计实践和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与学习笔记,希望与大家分享,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关键字: 概要设计,结构化,OOD 正文: 在需求明确、准备开始编码之前,要做概要设计,而详细设计可能大部分公司没有做,有做的也大部分是和编码同步进行,或者在编码之后。因此,对大部分的公司来说,概要设计文档是唯一的设计文档,对后面的开发、测试、实施、维护工作起到关键性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概要设计写什么?概要设计怎么做? 如何判断设计的模块是完整的? 为什么说设计阶段过于重视业务流程是个误区? 以需求分析文档还是以概要设计文档来评估开发工作量、指导开发计划准确? 结构化好还是面向对象好? 以上问题的答案请在文章中找。 二、概要设计的目的 将软件系统需求转换为未来系统的设计; 逐步开发强壮的系统构架; 使设计适合于实施环境,为提高性能而进行设计; 结构应该被分解为模块和库。 三、概要设计的任务 制定规范:代码体系、接口规约、命名规则。这是项目小组今后共同作战的基础,有了开发规范和程序模块之间和项目成员彼此之间的接口规则、方式方法,大家就有了共同的工作语言、共同的工作平台,使整个软件开发工作可以协调有序地进行。 总体结构设计: 功能(加工)-模块:每个功能用那些模块实现,保证每个功能都有相应的模块来实现; 模块层次结构:某个角度的软件框架视图; 模块间的调用关系:模块间的接口的总体描述; 模块间的接口:传递的信息及其结构; 处理方式设计:满足功能和性能的算法 用户界面设计; 数据结构设计: 详细的数据结构:表、索引、文件; 算法相关逻辑数据结构及其操作; 上述操作的程序模块说明(在前台?在后台?用视图?用过程?······) 接口控制表的数据结构和使用规则 其他性能设计。 四、概要设计写什么 结构化软件设计说明书结构(因篇幅有限和过时嫌疑,在此不作过多解释) 任务:目标、环境、需求、局限; 总体设计:处理流程、总体结构与模块、功能与模块的关系; 接口设计:总体说明外部用户、软、硬件接口;内部模块间接口(注:接口≈系统界面) 数据结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与程序结构的关系; 模块设计:每个模块“做什么”、简要说明“怎么做”(输入、输出、处理逻辑、与其它模块的接口,与其它系统或硬件的接口),处在什么逻辑位置、物理位置; 运行设计:运行模块组合、控制、时间; 出错设计:出错信息、处错处理; 其他设计:保密、维护; OO软件设计说明书结构 1 概述 系统简述、软件设计目标、参考资料、修订版本记录 这部分论述整个系统的设计目标,明确地说明哪些功能是系统决定实现而哪些时不准备实现的。同时,对于非功能性的需求例如性能、可用性等,亦需提及。需求规格说明书对于这部分的内容来说是很重要的参考,看看其中明确了的功能性以及非功能性的需求。这部分必须说清楚设计的全貌如何,务必使读者看后知道将实现的系统有什么特点和功能。在随后的文档部分,将解释设计是怎么来实现这些的。 2 术语表 对本文档中所使用的各种术语进行说明。如果一些术语在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已经说明过了,此处不用再重复,可以指引读者参考需求说明。 3 用例 此处要求系统用用例图表述(UML),对每个用例(正常处理的情况)要有中文叙述。 4 设计概述 4.1 简述 这部分要求突出整个设计所采用的方法(是面向对象设计还是结构化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例如客户/服务器结构)以及使用到的相应技术和工具(例如OMT、Rose) 4.2 系统结构设计 这部分要求提供高层系统结构(顶层系统结构、各子系统结构)的描述,使用方框图来显示主要的组件及组件间的交互。最好是把逻辑结构同物理结构分离,对前者进行描述。别忘了说明图中用到的俗语和符号。 4.3 系统界面 各种提供给用户的界面以及外部系统在此处要予以说明。如果在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已经对用户界面有了叙述,此处不用再重复,可以指引读者参考需求说明。如果系统提供了对其它系统的接口,比如说从其它软件系统导入/导出数据,必须在此说明。 4.4 约束和假定 描述系统设计中最主要的约束,这些是由客户强制要求并在需求说明书写明的。说明系统是如何来适应这些约束的。 另外如果本系统跟其它外部系统交互或者依赖其它外部系统提供一些功能辅助,那么系统可能还受到其它的约束。这种情况下,要求清楚地描述与本系统有交互的软件类型以及这样导致的约束。 实现的语言和平台也会对系统有约束,同样在此予以说明。 对于因选择具体的设计实现而导致对系统的约束,简要地描述你的想法思路,经过怎么样的权衡,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设计等等。 5 对象模型 提供整个系统的对象模型,如果模型过大,按照可行的标准把它划分成小块,例如可以把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对象模型分开成两个图表述。在其中应该包含所有的系统对象。这些对象都是从理解需求后得到的。要明确哪些应该、哪些不应该被放进图中。所有对象之间的关联必须被确定并且必须指明联系的基数。聚合和继承关系必须清楚地确定下来。每个图必须附有简单的说明。 6 对象描述 在这个部分叙述每个对象的细节,它的属性、它的方法。在这之前必须从逻辑上对对象进行组织。你可能需要用结构图把对象按子系统划分好。 为每个对象做一个条目。在系统对象模型中简要的描述它的用途、约束(如只能有一个实例),列出它的属性和方法。如果对象是存储在持久的数据容器中,标明它是持久对象,否则说明它是个临时对象(transient object)。 对每个对象的每个属性详细说明:名字、类型,如果属性不是很直观或者有约束(例如,每个对象的该属性必须有一个唯一的值或者值域是有限正整数等)。 对每个对象的每个方法详细说明:方法名,返回类型,返回值,参数,用途以及使用的算法的简要说明(如果不是特别简单的话)。如果对变量或者返回值由什么假定的话,Pre-conditions和Post-conditions必须在此说明。列出它或者被它调用的方法需要访问或者修改的属性。最后,提供可以验证实现方法的测试案例。 7 动态模型 这部分的作用是描述系统如何响应各种事件。一般使用顺序图和状态图。 确定不同的场景(Scenario)是第一步,不需要确定所有可能的场景,但是必须至少要覆盖典型的系统用例。不要自己去想当然地创造场景,通常的策略是描述那些客户可以感受得到的场景。 7.1 场景(Scenarios) 对每个场景做一则条目,包括以下内容: 场景名:给它一个可以望文生义的名字 场景描述:简要叙述场景是干什么的以及发生的动作的顺序。 顺序图:描述各种事件及事件发生的相对时间顺序。 7.2 状态图 这部分的内容包括系统动态模型重要的部分的状态图。可能你想为每个对象画一个状态图,但事实上会导致太多不期望的细节信息,只需要确定系统中一些重要的对象并为之提供状态图即可。 8 非功能性需求 五、概要设计怎么做 结构化软件设计方法: 详细阅读需求规格说明书,理解系统建设目标、业务现状、现有系统、客户需求的各功能说明; 分析数据流图,弄清数据流加工的过程; 根据数据流图决定数据处理问题的类型(变换型、事务型、其他型); 通过以上分析,推导出系统的初始结构图; 对初始结构图进行改进完善:所有的加工都要能对应到相应模块(模块的完整性在于他们完成了需求中的所有加工),消除完全相似或局部相似的重复功能(智者察同),理清模块间的层次、控制关系,减少高扇出结构,随着深度增大扇入,平衡模块大小。 由对数据字典的修改补充完善,导出逻辑数据结构,导出每种数据结构上的操作,这些操作应当属于某个模块。 确定系统包含哪些应用服务系统、客户端、数据库管理系统; 确定每个模块放在哪个应用服务器或客户端的哪个目录、哪个文件(库),或是在数据库内部建立的对象。 对每个筛选后的模块进行列表说明。 对逻辑数据结构进行列表说明。 根据结构化软件设计说明书结构对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进行补充说明,形成概要设计说明书。 OO软件设计方法: 在OOA基础上设计对象与类:在问题领域分析(业务建模和需求分析)之后,开始建立系统构架。 第一步是抽取建立领域的概念模型,在UML中表现为建立对象类图、活动图和交互图。对象类就是从对象中经过“察同”找出某组对象之间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类: 对象与类的属性:数据结构; 对象与类的服务操作:操作的实现算法; 对象与类的各外部联系的实现结构; 设计策略:充分利用现有的类; 方法:继承、复用、演化; 活动图用于定义工作流,主要说明工作流的5W(Do What、Who Do、When Do、Where Do、Why Do)等问题,交互图把人员和业务联系在一起是为了理解交互过程,发现业务工作流中相互交互的各种角色。 第二步是构建完善系统结构:对系统进行分解,将大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子系统分解为若干软件组件,并说明子系统之间的静态和动态接口,每个子系统可以由用例模型、分析模型、设计模型、测试模型表示。软件系统结构的两种方式:层次、块状 层次结构:系统、子系统、模块、组件(同一层之间具有独立性); 块状结构:相互之间弱耦合 系统的组成部分: 问题论域:业务相关类和对象(OOA的重点); 人机界面:窗口、菜单、按钮、命令等等; 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方法、逻辑物理结构、操作对象类; 任务管理:任务协调和管理进程; 第三步是利用“4+1”视图描述系统架构:用例视图及剧本;说明体系结构的设计视图;以模块形式组成包和层包含概要实现模型的实现视图;说明进程与线程及其架构、分配和相互交互关系的过程视图;说明系统在操作平台上的物理节点和其上的任务分配的配置视图。在RUP中还有可选的数据视图。 第四步是性能优化(速度、资源、内存)、模型清晰化、简单化(简单就是享受)。 六、概要设计的原则 总体原则和方法:由粗到细的原则,互相结合的原则,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解和协调的方法和模型化方法。 要系统考虑系统的一般性、关联性、整体性和层次性。 分解协调: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系统。系统分解是指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系统协调一是系统内协调,即根据系统的总结构、总功能、总任务和总目标的要求,使各个子系统之间互相协调配合,在各个子系统局部优化基础上,通过内部平衡的协调控制,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 屏蔽抽象:从简单的框架开始,隐含细节; 一致性:统一的规范、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文件模式; 每个模块应当有一个统一命名的容易理解的名字; 编码:由外向内(界面-核心); 面向用户:概要设计是对于按钮按下后系统“怎么做”的简要说明; 模块、组件的充分独立性、封闭性; 同时考虑静态结构与动态运行; 每个逻辑对象都应当说明其所处物理对象(非一一对应); 每个物理对象都有合适的开发人员,并且利于分工与组装。(详细说明见本人另一篇文章:系统构架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确立每个构架视图的整体结构:视图的详细组织结构、元素的分组以及这些主要分组之间的接口; 软件构架与使用的技术平台密切相关,目前常用的平台有J2EE、.NET、CORBA等等,因此具体的软件构架人员应当具备使用这些平台的软件开发经验; 通过需求功能与设计模块之间的列表对应,检查每个需求功能是否都有相应的模块来实现,保证需求功能的可追溯性和需求实现(模块)的完整性,同时可以检查重复和不必要的模块。 在需求调研分析过程中对业务处理过程了解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调查了解清楚所有的业务流程才能设计出适合各流程业务节点用户业务特点和习惯的软件,使开发出来的软件更受欢迎。当然在进行软件概要设计时,要尽量排除业务流程的制约,即把流程中的各项业务结点工作作为独立的对象,设计成独立的模块,充分考虑他们与其他各种业务对象模块的接口,在流程之间通过业务对象模块的相互调用实现各种业务,这样,在业务流程发生有限的变化时(每个业务模块本身的业务逻辑没有变的情况下),就能够比较方便地修改系统程序模块间的调用关系而实现新的需求。如果这种调用关系被设计成存储在配置库的数据字典里,则连程序代码都不用修改,只需修改数据字典里的模块调用规则即可。 七、概要设计的重要输出 编码规范:信息形式、接口规约、命名规则; 物理模型:组件图、配置图; 不同角度的构架视图:用例视图、逻辑视图、进程视图、部署视图、实施视图、数据视图(可选); 系统总体布局: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在物理上、逻辑上的相互关系; 两个不可忽视的输出: 与需求功能的关系:对于需求中的每一个功能,用哪一层、哪个模块、哪个类、哪个对象来实现(一对多关系);反过来,应当说明将要创建的系统每一层、每个模块、每个对象、每一个类“做什么”,他们是为了帮助实现哪些功能(一对多关系)。(需求的颗粒度在一开始往往是比较粗的,因此根据功能点对于整体项目规模的估计或得到项目WBS其误差范围也是比较大的。更为重要的原因是,需求往往不是编码工作分解的准确依据,因为一个需求的功能点可能对应多个代码模块,而多个需求的功能点也可能只对应一个或少数代码模块,同时还有软件复用等因素要考虑,因此只有在概要设计完成以后才能准确地得到详细设计或编码阶段的二次 WBS,并估计较为准确的整体项目规模。) 逻辑与物理位置:每个对象在逻辑上分别落在哪一层、哪个模块、哪个类;在物理上每个模块、每个对象、每一个类放在哪个应用服务器或客户端的哪个目录、哪个文件(库),或者是建立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什么东东(过程、函数、视图、触发器等等)。 八、结构化与面向对象方法特点比较 1. 从概念方面看,结构化软件是功能的集合,通过模块以及模块和模块之间的分层调用关系实现;面向对象软件是事物的集合,通过对象以及对象和对象之间的通讯联系实现; 2. 从构成方面看,结构化软件=过程+数据,以过程为中心;面向对象软件=(数据+相应操作)的封装,以数据为中心; 3. 从运行控制方面看,结构化软件采用顺序处理方式,由过程驱动控制;面向对象软件采用交互式、并行处理方式,由消息驱动控制; 4. 从开发方面看,结构化方法的工作重点是设计;面向对象方法的工作重点是分析;但是,在结构化方法中,分析阶段和设计阶段采用了不相吻合的表达方式,需要把在分析阶段采用的具有网络特征的数据流图转换为设计阶段采用的具有分层特征的结构图,在面向对象方法中则不存在这一问题。 5. 从应用方面看,相对而言,结构化方法更加适合数据类型比较简单的数值计算和数据统计管理软件的开发;面向对象方法更加适合大型复杂的人机交互式软件和数据统计管理软件的开发; 参考文献: 《实用软件工程》第二版,郑人杰、殷人昆、陶永雷等著 《微软项目:求生法则》Steve McConnell著,余孟学译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第5版)Roger S.Pressman著 《软件构架实践》SEI软件工程译丛,林·巴斯著 《RUP2000》电子版; 《UML与系统分析设计》张龙祥著;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杨正甫著; 1、提升你的知道问题的排名,甚至可以排首页 2、百度知道问答推广,帮助你提问回答 3、优化你的广告 4、删除别人推广,直接让他不要和你竞争。 我 1 做 3 问 5 答 1 推 9 广 9 关 6 键 9 词 5排 0名 2 优化

如何看待软件概要设计

在需求明确、准备开始编码之前,要做概要设计,而详细设计可能大部分公司没有做,有做的也大部分是和编码同步进行,或者在编码之后。因此,对大部分的公司来说,概要设计文档是唯一的设计文档,对后面的开发、测试、实施、维护工作起到关键性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概要设计写什么?概要设计怎么做?

如何判断设计的模块是完整的?

为什么说设计阶段过于重视业务流程是个误区?

以需求分析文档还是以概要设计文档来评估开发工作量、指导开发计划准确?

结构化好还是面向对象好?

以上问题的答案请在文章中找。

二、概要设计的目的

将软件系统需求转换为未来系统的设计;

逐步开发强壮的系统构架;

使设计适合于实施环境,为提高性能而进行设计;

结构应该被分解为模块和库。

三、概要设计的任务

制定规范:代码体系、接口规约、命名规则。这是项目小组今后共同作战的基础,有了开发规范和程序模块之间和项目成员彼此之间的接口规则、方式方法,大家就有了共同的工作语言、共同的工作平台,使整个软件开发工作可以协调有序地进行。

总体结构设计:

功能(加工)-模块:每个功能用那些模块实现,保证每个功能都有相应的模块来实现;

模块层次结构:某个角度的软件框架视图;

模块间的调用关系:模块间的接口的总体描述;

模块间的接口:传递的信息及其结构;

处理方式设计:满足功能和性能的算法

用户界面设计;

数据结构设计:

详细的数据结构:表、索引、文件;

算法相关逻辑数据结构及其操作;

上述操作的程序模块说明(在前台?在后台?用视图?用过程?······)

接口控制表的数据结构和使用规则

其他性能设计。

四、概要设计写什么

结构化软件设计说明书结构(因篇幅有限和过时嫌疑,在此不作过多解释)

任务:目标、环境、需求、局限;

总体设计:处理流程、总体结构与模块、功能与模块的关系;

接口设计:总体说明外部用户、软、硬件接口;内部模块间接口(注:接口≈系统界面)

数据结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与程序结构的关系;

模块设计:每个模块“做什么”、简要说明“怎么做”(输入、输出、处理逻辑、与其它模块的接口,与其它系统或硬件的接口),处在什么逻辑位置、物理位置;

运行设计:运行模块组合、控制、时间;

出错设计:出错信息、处错处理;

其他设计:保密、维护;

OO软件设计说明书结构

1 概述

系统简述、软件设计目标、参考资料、修订版本记录

这部分论述整个系统的设计目标,明确地说明哪些功能是系统决定实现而哪些时不准备实现的。同时,对于非功能性的需求例如性能、可用性等,亦需提及。需求规格说明书对于这部分的内容来说是很重要的参考,看看其中明确了的功能性以及非功能性的需求。

这部分必须说清楚设计的全貌如何,务必使读者看后知道将实现的系统有什么特点和功能。在随后的文档部分,将解释设计是怎么来实现这些的。

2 术语表

对本文档中所使用的各种术语进行说明。如果一些术语在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已经说明过了,此处不用再重复,可以指引读者参考需求说明。

3 用例

此处要求系统用用例图表述(UML),对每个用例(正常处理的情况)要有中文叙述。

4 设计概述

4.1 简述

这部分要求突出整个设计所采用的方法(是面向对象设计还是结构化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例如客户/服务器结构)以及使用到的相应技术和工具(例如OMT、Rose)

4.2 系统结构设计

这部分要求提供高层系统结构(顶层系统结构、各子系统结构)的描述,使用方框图来显示主要的组件及组件间的交互。最好是把逻辑结构同物理结构分离,对前者进行描述。别忘了说明图中用到的俗语和符号。

4.3 系统界面

各种提供给用户的界面以及外部系统在此处要予以说明。如果在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已经对用户界面有了叙述,此处不用再重复,可以指引读者参考需求说明。如果系统提供了对其它系统的接口,比如说从其它软件系统导入/导出数据,必须在此说明。

4.4 约束和假定

描述系统设计中最主要的约束,这些是由客户强制要求并在需求说明书写明的。说明系统是如何来适应这些约束的。

另外如果本系统跟其它外部系统交互或者依赖其它外部系统提供一些功能辅助,那么系统可能还受到其它的约束。这种情况下,要求清楚地描述与本系统有交互的软件类型以及这样导致的约束。

实现的语言和平台也会对系统有约束,同样在此予以说明。

对于因选择具体的设计实现而导致对系统的约束,简要地描述你的想法思路,经过怎么样的权衡,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设计等等。

5 对象模型

提供整个系统的对象模型,如果模型过大,按照可行的标准把它划分成小块,例如可以把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对象模型分开成两个图表述。在其中应该包含所有的系统对象。这些对象都是从理解需求后得到的。要明确哪些应该、哪些不应该被放进图中。所有对象之间的关联必须被确定并且必须指明联系的基数。聚合和继承关系必须清楚地确定下来。每个图必须附有简单的说明。

6 对象描述

在这个部分叙述每个对象的细节,它的属性、它的方法。在这之前必须从逻辑上对对象进行组织。你可能需要用结构图把对象按子系统划分好。

为每个对象做一个条目。在系统对象模型中简要的描述它的用途、约束(如只能有一个实例),列出它的属性和方法。如果对象是存储在持久的数据容器中,标明它是持久对象,否则说明它是个临时对象(transient object)。

对每个对象的每个属性详细说明:名字、类型,如果属性不是很直观或者有约束(例如,每个对象的该属性必须有一个唯一的值或者值域是有限正整数等)。

对每个对象的每个方法详细说明:方法名,返回类型,返回值,参数,用途以及使用的算法的简要说明(如果不是特别简单的话)。如果对变量或者返回值由什么假定的话,Pre-conditions和Post-conditions必须在此说明。列出它或者被它调用的方法需要访问或者修改的属性。最后,提供可以验证实现方法的测试案例。

7 动态模型

这部分的作用是描述系统如何响应各种事件。一般使用顺序图和状态图。

确定不同的场景(Scenario)是第一步,不需要确定所有可能的场景,但是必须至少要覆盖典型的系统用例。不要自己去想当然地创造场景,通常的策略是描述那些客户可以感受得到的场景。

7.1 场景(Scenarios)

对每个场景做一则条目,包括以下内容:

场景名:给它一个可以望文生义的名字

场景描述:简要叙述场景是干什么的以及发生的动作的顺序。

顺序图:描述各种事件及事件发生的相对时间顺序。

7.2 状态图

这部分的内容包括系统动态模型重要的部分的状态图。可能你想为每个对象画一个状态图,但事实上会导致太多不期望的细节信息,只需要确定系统中一些重要的对象并为之提供状态图即可。

8 非功能性需求

五、概要设计怎么做

结构化软件设计方法:

详细阅读需求规格说明书,理解系统建设目标、业务现状、现有系统、客户需求的各功能说明;

分析数据流图,弄清数据流加工的过程;

根据数据流图决定数据处理问题的类型(变换型、事务型、其他型);

通过以上分析,推导出系统的初始结构图;

对初始结构图进行改进完善:所有的加工都要能对应到相应模块(模块的完整性在于他们完成了需求中的所有加工),消除完全相似或局部相似的重复功能(智者察同),理清模块间的层次、控制关系,减少高扇出结构,随着深度增大扇入,平衡模块大小。

由对数据字典的修改补充完善,导出逻辑数据结构,导出每种数据结构上的操作,这些操作应当属于某个模块。

确定系统包含哪些应用服务系统、客户端、数据库管理系统;

确定每个模块放在哪个应用服务器或客户端的哪个目录、哪个文件(库),或是在数据库内部建立的对象。

对每个筛选后的模块进行列表说明。

对逻辑数据结构进行列表说明。

根据结构化软件设计说明书结构对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进行补充说明,形成概要设计说明书。

OO软件设计方法:

在OOA基础上设计对象与类:在问题领域分析(业务建模和需求分析)之后,开始建立系统构架。

第一步是抽取建立领域的概念模型,在UML中表现为建立对象类图、活动图和交互图。对象类就是从对象中经过“察同”找出某组对象之间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类:

对象与类的属性:数据结构;

对象与类的服务操作:操作的实现算法;

对象与类的各外部联系的实现结构;

设计策略:充分利用现有的类;

方法:继承、复用、演化;

活动图用于定义工作流,主要说明工作流的5W(Do What、Who Do、When Do、Where Do、Why Do)等问题,交互图把人员和业务联系在一起是为了理解交互过程,发现业务工作流中相互交互的各种角色。

第二步是构建完善系统结构:对系统进行分解,将大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子系统分解为若干软件组件,并说明子系统之间的静态和动态接口,每个子系统可以由用例模型、分析模型、设计模型、测试模型表示。软件系统结构的两种方式:层次、块状

层次结构:系统、子系统、模块、组件(同一层之间具有独立性);

块状结构:相互之间弱耦合

系统的组成部分:

问题论域:业务相关类和对象(OOA的重点);

人机界面:窗口、菜单、按钮、命令等等;

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方法、逻辑物理结构、操作对象类;

任务管理:任务协调和管理进程;

计算机三级信息管理

三级信息管理复习资料

1、计算机的硬件基本上由哪五大部分组成?

答: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运算器都可对数据进行哪两种运算?

答: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3、CAD、CAM、CAT、CAI都代表什么?

答: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2、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3、计算机辅助测试(CAT)

4、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4、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的(收集)、(存储)、(加工)、(分析)、(传送)的全过程。

5、程序性语言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三类。

6、能举出哪些是高级语言、哪些是低级语言?

低级语言:汇编语言

高级语言:basic . cobol . c. foxbase等

7、操作系统可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三种操作系统。

8、解释型程序和编译型程序有什么不同?哪种程序产生目标程序?

编译程序产生目标程序

9、DBMS是什么的?

答:DBMS 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10、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两部份组成。

11、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两部分。

12、操作系统的特征:( )、( )、( )。

13、没有任何软件支持的计算机称为( )。

14、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 )、( )、( )、( )、( )。

15、操作系统发展的过程:( )、( )、( )、( )、( )、( )、( )。

16、Spooling系统是( )系统。

17、批处理系统有两大特点( )、( )。

18、批处理系统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19、分时系统的特点( )、( )、( )、( )。

20、分时系统的主要目标?

21、实时系统分为哪两类?并能举出这两类的例子。飞机飞行、弹道发射、预定飞机票、查询航班都是什么系统?

22、实时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3、个人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是( )操作系统。

24、操作系统的类型?( )、( )、( )、( )、( )、( )、

2

2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包括什么?

答:1、科学计算 2、数据通信与数据处理、3、自动控制 4、计算机辅助设计 5、计算机人工智能

26、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答:1、字长 2、运算速度 3、主存容量 4、综合性能

27、CPU的状态

答:CPU交替执行操作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在执行不同程序时,根据运行程序对机器指令的使用权限而

将CPU置为不同的状态,。CPU的状态属于程序状态字PSW的一位。大多数计算机系统将CPU执行划分为管态和目态

28、PCB是什么?

答:是进程控制块。

29、用户组织的逻辑文件有哪两种形式?

答:流式文件、记录式文件

30、WAN、LAN、MAN都代表什么?

答:WAN代表着广域网、LAN代表着局域网、MAN代表着城域网。

31、TCP/IP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答:1、开放的协议标准,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

2、独立环形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更适用于互联网中。

3、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个TCP/IP设备在网中都见有惟一的IP地址。

4、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32、Internet 提供的主要服务?

答:1、 www服务

2、电子邮件服务

33、Internet的基本接接入方式?

答:1、通过ISP接入

2、通过局域网接入

3、通过电话线接入

34、信息安全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1、信息的保密性

2、信息的完整性

3、信息的可用性

4、信息的可控性

35、计算机直接执行的程序是(可执行文件),在机器内是以(二进制)编码形式表示的。它编写的程序是(源程序)

汇编语言是(低级语言),一般使用高级程序设计的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称为(将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即目标程序)

36、解释程序是边逐条解释边逐条执行,不保留机器码的(目标程序)。编译方式是使用编译程序把源程序编译成机器代码的(目标程序)

并形成(文件)保留。

37、一般,将中断源分为两大类(强迫性中断)、(自愿性中断)。

38、强迫性中断包括(输入/输出中断)(硬件故障中断)(时钟中断)(控制台中断)(程序性中断)。

39、什么是自愿性中断?

答:这类中断事件是正在运行程序有应是由于程序员在编造程序时,因要求操作系统提供服务而有意思用访管指令或系统调用,从而导致中断的,

所以又称为访管中断。这类中断的发生具有必然性,而且发生位置确定。

40、中断优秀级是鞅硬件规定的,因为不可改变,但通过(中断屏蔽)可以读者中断事件的响应次序

41、中断处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答:1、保存被中断程序的现场,其目的是为了在中断处理完之后,可以返回的被中断的地方继续执行。

2、分析中断源,确定中断原因。

3、转去执行相应的处理程序。

4、恢复被中断程序现场(己中断返回),继续执行被中断程序。

42、硬件时钟分为哪两类?

答:1、绝对时钟和相对时钟。

43、什么是进程?

答:进程是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进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的一个独立的单位,进程是动态产生,

动态消亡的,每一个进程都有一个数据结构——进程控制块——记录其执行情况,进程有三种基本状态,随着进程的进展 ,它们在状态之间相互变化。

44、并发进程使用的的共同使用的资源被称为(临界资源)。

45、分逻辑地址空间到物理地址空间的转换被称为(地址映射)。

46、主要的存储管理方案有哪几种?

答:分区管理、段式管理、页式管理、段页式管理。

47、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答:传染性、破坏性、隐蔽性、潜伏性、可激发性。

48、加密和急忙手法的操作都是在一种密钥控制下完厂的。他们分别称为(加密密钥)(解密密钥)。

49、软件危机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1、软件需求增长得不到满足

2、软件生产高成本,价格昂贵。

3、软件生产进度违法控制。

4、软件需求定义不准确,易偏离用户需求。

5、软件质量不易保证。

6、软件可维护性差。

50、20世纪70年代,B.W.Boehm提出了软件生命周期的(瀑布模型)。

51、瀑布模型将软件生命争取划人为八个阶段

答:1、问题定义 2、可行性研究 3、需求分析 4、总体设计 5、详细设计 6、程序编制 7、测试和运行 8、维护

52、瀑布模型的计划期包括(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开发期包括(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程序设计),其中程序设计包括(编码)和(测试)

运行期包括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53、软件的开发技术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工具)、(软件工程环境)。

54、软件工程管理包括(软件管理),(软件工程经济学)。

55、软件开发技术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学)、(工具)和(环境支持),其主体内容是(软件开发方法学)。

56、软件工程管理包括(软件管理学)、(软件工程经济学)。

57、结构化方法将软件生命周期分为(计划)、(开发)、(运行)三个时期。

58、计划期的主要是任务是(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

59、开发期的主要任务是(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

60、运行期的主要任务是软件的(运行)和(维护)。

61、结构化软件开发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答:1、阶段性 2、推迟实施 3、文档管理。

62、(问题定义)阶段的任务是要确实软件系统所要解决的任务。

63、可行性研究着重对以下具体方案考虑

答:1、经济可行性

2、技术可行性

3、操作可行性

64、软件计划鞅两项任务组成(分析)和(估算)。

65、软件开发工作中的资源包含(人力资源)、(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对每一种资源都应指明三点(资源的描述)、(使用资源的起始时间)、(使用资源的终止时间)。

66、开发软件的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分析人员)、(设计人员)以及(编码和测试人员)。

67、软件资源包括(支持软件)和(应用软件)。

68、需要分析的这个亟待的基本任务是,用户和分析人员双方共同来理解系统的需要,并将共同理解形成一份文件,即(软件需要说明书)。

69、用户需求通常包括(功能要求 )、(性能要求)、(可靠性要求)、(安全保密要求)以及(开发费用开发周期,可使用的资源等方面的限制)。

70、分析亟待是(用户)和(软件人员)双方讨论协商的阶段。

71、数据流图包括哪四种基本的图形符号

答:1、圆框:变换/加工 2、方框:外部实体 3、箭头:数据流 4、直线:数据存储

72、(数据字典)是对数据定义的信息的集合。

73、数据字典中有四种类型的条目:(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项)和(加工)。

74、数据字典可通过三种途径实现:

答:1、人过过程

2、自动化过程

3、人机混合过程

75、数据字典具有的特点?

答:1、通过名字能方便地查阅数据的定义

2、没有冗余

3、尽量不重复其他部分已说明的信息

4、能单独处理描述每个名字的信息

5、书写方法简单方便而且严格,容易更新和修改。

76、需要分析的方法通常分为四步?

答:1、理解当前的现实环境

2、将当前系统的具体模型抽象为当前逻辑模型

3、分析新系统与当前系统逻辑上的差别

4、确定新系统的人——机界面和一些补充考虑的细节问题。

77、需要分析的步骤?

答:1、理解 2、分析 3、决策 4、实现 5、复审

78、复审的标准和内容?

答:1、软件需要规格说明中的目标是否与系统规格说明中的目标一致

2、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中对重要的系统元素接口,所有的数据流和数据文件的定义是否明确,是否有不一致或遗漏

3、每个功能是否已清楚地描述,设计的主要约束是否实现,对未来的可能的软件需要是否有所考虑。

4、是否与用户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5、文档是否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6、软件计划中的估算是否受到影响。

79、(软件需求说明书)是需求分析阶段的最后成果,是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文档之一。

80、软件需求说明书包括的内容和书写参考格式?

答:1、概述

2、数据描述

3、功能描述

4、性能描述

5、参考文献目录

6、附录

81、软件需求说明书的主要作用?

答:1、作为用户和软件人员之间的共同文件,为双方相互了解提供基础。

2、反映出用户问题的结构,可以作为软件人员进行设计和编码的基础。

3、作为验收的依据,己作为选取测试用例和进行形式验证的依据。

82、结构化设计是以软件需求分析阶段所产生的文档其中包括(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为基础。

83、软件结构的度量的术语

答:深度:从根模块到最低层模块的层数。

宽度:控制的总分布。

扇入数:有多少模块直接控制一个给定的模块

扇出数:由一个模块直接控制其他模块数。

上级模块:控制其他模块的模块

从属模块:被另一模块控制的模块。

84、(模块)是数据说明、可执行永久等程序元素的集合。

85、(模块独立的概念)是模块化、抽象、信息隐蔽和局部化概念的直接结果。

86、模块独立性是由(内聚性)和(耦合性)两个指标来度量的。

87、耦合是软件结构中(各模块之间相互连接的一种度量)。

88、耦合可以分为哪几种? 他们之间的耦合度由高到低排列?

答:1、内容耦合 2、公共耦合 3、外部耦合 4、控制耦合 5、标记耦合 6、数据耦合 7、非直接耦合

89、内聚是从(功能角度)来(衡量模块的联系)

90、内聚有哪一几种,它们之间的内聚度由弱到强的排列是什么?

答:1、偶然内聚 2、逻辑内聚 3、时间内聚4、过程内聚 5、通信内聚 6、顺序内聚 7、功能内聚

91、什么是纳入时间?

答:纳入时间是指一个模块被归并到软件的源语言描述之中的时间。

92、模块的激活机制通常有哪两种?

答:1、通过引用来调用模块的 2、通过中断来调用模块的。

93、在软件结构中,模块可以分成以下的几类?

答:1、顺序模块 2、增量模块 3、并行模块

94、软件系统的扇入和扇出有什么规定?

答:设计好的软件结构通常顶层的扇出比较大,中间扇出比较少,底层模块有大扇入。

96、模块的作用范围是指(受该模块内一个判定影响的所有模块的集合)

97、在总体设计中要用到的几种图?

答:1、层次图和HIPO图 2、结构图

98、一般的把信息流分为(事务流)和(交换流)。

99、什么是事务流?

答:当信息活输入通路到达一个处理,这个处理根据输入数据的类型从若干个动作序列中选出一个来执行,这类数据流归为特殊的一类,

称为事务流。

100、PAD图又称为(问题分析图)

101、PAD图是(二维树形结构)的图形。

102、PAD图是(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使用。

103、PDL又称为(伪码)。

104、(软件设计规格说明)是软件设计的最终成果。

105、软件设计规格说明用于两个方面(作为编码人员书写源程序的依据)、(作为测试阶段及维护阶段的一个指南)。

106、软件设计规格说明的编写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答:1、在总体设计阶段育集中于软件结构的描述

2、详细计算机阶段应集中描述每个软件元素的细节。

107、软件设计规格说明中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答:1、作用范围

2、参考文档

3、设计说明

4、模块、

5、文件结构和全局数据

6、需要与模块的相互对照表

7、测试的准备

8、装配

9、专门的注释

10、附录

108、设计的复审包括(正规复审)、(非正规复审)。

109、参与复审的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开发人员)以及(用户)。

110、复审的标准是什么?

答:1、可追溯性

2、风险

3、实用性

4、可维护性

5、接口

6、技术清晰度

7、选择方案

8、限制

9、其它问题

11、结构化语言的有哪三种控制结构

答:1、顺序 2、循环 3、选择

112、结构化语言的缺点是(目标程序所需要的存储容量和运行时间都有一些增加)。

113、从心理学的观点看,编程语言的性能主要有哪些?

答:1、一致性

2、二义性

3、简洁性

4、局部性和线性

114、从工程的观点看,语言的性能包括如下内容?

答:1、是否易于把设计转换为程序

2、编译效率

3、可移植性

4、是否有开发工具

5、源程序的可维护性

115、高级语言通常人为哪三类?

答:1、基本语言

2、结构化程序语言

3、专用语言

116、当评价可用语言时应该考虑那些因素?

答:1、一般的应用领域

2、算法及运算的复杂性

3、数据结构的复杂性

4、软件运行的环境

5、性能

6、对该语言的熟悉程度

117、可用性语言选择时最主要的考虑什么因素?

答:语言的应用领域。

118、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和易维护性的关键是(使程序结构简单清晰)

119、大型软件系统的程序内部必须带有(说明性注释)即(内部文档)。

120、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什么?

答: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测试是对软件规格说明,

设计和编码的最后复审。所以软件测试贯穿在整个软件开发期的全过程。

121、好的软件测试方案是(尽可能发现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成功的测试则是发现了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

122、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工程的重要阶段,是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其任务可归纳为?

答:1、预防软件发生错误

2、发现改正程序错误

3、提供错误诊断信息

123、软件测试的方法有三种?

答:1、动态测试 2、静态测试 3、正确性证明

124、设计测试实例的方法一般有两类(黑箱法)和(白箱法)。

125、黑箱测试即(功能测试)。

126、白箱测试即(结构测试)。

127、什么是静态测试?

答:静态测试一般是指人工评审软件文档或程序,借以发现其中的错误,由于被评审的文档

或程序不必运行,所以称为静态。

128、(软件评审)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措施。

129、软件评审可以分为(需求复审)、(总体设计复审)、(详细设计复审)、(程序复审)。

130、单元是什么?

答:单元是程序中最小的有意义的部分。

131、单元由哪三部分组成?

答:1、数据输入 2、数据加工3、数据输出。

132、黑箱法分为(等价分类法)、(边缘值分析法)、(因果图法)、(错误探测法)。

133、白箱测试包括什么?

答:1、语句测试

2、分支测试

3、路径测试

4、覆盖测试

134、穷举测试又称为(完全测试)。

135、如测试蟆是希望通过测试发现程序的全部错误则属于(完全功能测试)

136、如果设计这样的测试输入数据集,使程序的全部路径都被遍历属于(完全功能测试)。

137、软件测试组成包括哪些?

答:1、单元测试(模块测试)

2、集成测试

3、有效性测试

4、系统测试

5、验收测试

138、单元测试的方法有哪些?

答:1、动态测试

2、静态测试

3、复审

139、集成测试又称为(整体测试或者是结合测试)。

140、系统测试包含(功能测试)和(验收测试)。

141、测试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

答:1、引言

2、测试计划和配置

3、接口测试

4、功能测试

5、开发测试

6、交付使用的准备

7、附录

142、软件维护的任务是什么?

答?软件维护是指系统交付使用以后对它所做的改变。也是软件生成周期中最后一个阶段

143、软件维护的分类?

答:1、校正性维护

2、适应性维护

3、完善性维护

4、预防性维护

144、影响软件因素包括什么?

答:1、人员因素

2、技术因素

3、管理因素

4、程序自身的因素。

145、影响软件维护工作量的因素

1、增加维护工作量的因素:软件的年龄和大小,结构的合理性,程序复杂性,用户的总量,应用的变化,文档的质量等都将影响维护的工作量。

2、减少维护工作量的因素:使用新软件,自动工具、数据库技术、新的数据管理软件都对维护工作量减少有帮助 ,维护经验同样对减少维护工作量有益。

146、软件维护的任务包括什么?

答:1、检查用户的要求和说明书

2、同用户和开发者商讨

3、检查程序和文档

4、确定程序错误性质和位置

5、研究程序的修改可行性和修改可能引起的后果。

6、对改变部分进行编码

7、修改程序文档和程序库、数据库。

147、维护的副作用都有什么?

答:1、修改程序的副作用

2、修改数据的哥作用

3、文档资料的副作用

148、与软件产品有关的性能?

答:1、正确性

2、健壮性

3、效率

4、安全性

5、可用性

6、风险

7、可靠性

148、软件管理也称为(项目管理)。

149、软件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什么?

答:1、组织管理 2、人员管理 3、资源管理 4、计划管理 5、版本管理

150、软件工程标准化有什么好处?

答:1、有利于软件生产的组织

2、有利于软件生产的规模化和自动化

3、便于培养软件生产人员和提高技术水平

4、能提高软件生存率和保证质量

5、进行开发人员间的有效通信,减少错误。

6、可降低软件生产成本和缩短开发争取

7、有利于提高软件生产的管理的水平。

151、什么是信息?

答:信息是指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或运动状态的反映。

152、什么是数据?

答:数据是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符号记录,是指用物理符号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信息。

153、人就将原始信息表示成数据,称为(源数据),然后对源数据进行汇集、储存、综合、投弹、从这些原始的,无序的,难以理解的数据中抽取或推导出新的数据,称为(结果数据)。

154、数据库中的的数据可分为两类:(用户数据)和(系统数据)。用户数据一般由用户定义和使用;系统数据是数据库系统定义和使用的数据称为(数据字典)。

155、DBMS被称为(数据库管理系统)。

156、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1、数据定义

2、数据操纵

3、数据库的运行管理

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157、DBA被称为(数据库管理员)。

158、数据库系统中的人员包括(数据库管理员)、(系统分析员)、(数据库设计人员)、(应用程序员)、(最终用户)。

159、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160、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字典)来管理和(访问数据模式)。

161、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或(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162、DBMS提供模式数据定义语言(DLL)来描述逻辑模式。己严格地定义数据的名称,特征,相互关系,约束等。逻辑模式的基础是(数据模型)。

63、(外模式)是模式的子集,所以也称子模式或者用户模式。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164、内模式也称(物理模式)或(存储模式)。

165、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166、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对应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为了能够在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之接的联系和转换,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

167、数据库结构的基础是(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描述数据)、(数据联系)、(数据操作)、(数据语义)、(以及一致性约束的概念工具的集合)。

168、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

169、著名的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就是概念模型。

170、结构模型也称(逻辑模型)。

171、结构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

172、采用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系统称为(关系数据库系统)。

173、关系数据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关系完善性约束)三大要素组成。

174、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个(二维表)。

175、关系模型中的行被称为(元组)。

176、关系模型中的列被称为(属性)。

177、属性的个数被称为(元数)。

178、关系模型把关系看成是(行的一个集合),即关系模型建立在集合代数基础上。

179、关系操作的特点是(集合操作方式),即操作的对象和结果都是集合。

180、理解关系模型中用的关系操作其中包括并、交、差、广义笛卡尔简练,选择,投影,连接,除以,及查询操作和增、删、改操作两大部分。

181、SQL语言被称为(结构化查询语言)。

182、SQL语言支持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在SQL中,模式对

183、在SQL中元组对于表中的(行),属性对应于表中的(列)。

184、数据库需要分析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答:对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进行详细调查,在了解现行系统的概况 确定新系统功能的过程中,收集支持系统目标的基础数据及其处理方法。

185、数据库需求分析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答:1、需求的收集。

2、需求的分析整理。

3、数据分析统计。

4、分析围绕数据的各种业务处理功能,并以带说明的系统功能结构图形式给出。

186、数据库概念设计的任务是产生反映企业组织信息需求的数据库概念结构,即(概念模型)。

187、概念模型是不依赖于计算机系统和具体的DBMS的,设计概念模型的过程称为(概念设计)。

188、概念设计的结果称为(概念模型)。

189、概念模型具有哪些特点?

答:1、有丰富的语义表达能力

2、易于交流和理解。

3、易于变动

4、易于向各种数据模型转换。

190、概念设计的策略和主要步骤是什么?

答:1、自顶向下

2、自底向下

3、由里向外。

4、混合策略

191、最常用的设计策略是自底向上的答理,其主要步骤为:

1、进行数据抽象,设计局部概念模式

2、将局部概念模式综合成全局概念模式。

3、进行评审、改进。

192、E—R方法的基本术语

实体与属性

193、实体是什么?

答:实体是客观存在并可互相区分的“事物”。实体必须有一终表征其特征的属性来描述,属性与实体天截然划分的界限。

194、采用E-R方法的数据库概念设计的步骤?

答:1、设计局部E-R模型。

2、设计全局E-R模型。

3、全局E-R模型的优化。

195、逻辑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答:逻辑设计的目的是从概念模型导出特定DBMS可以处理的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数据库的模式和外模式),

这些模式在功能,性能,完整性和一致性的约束及数据库可扩充性等方面均应满足用户提出的要求。

196、逻辑设计的步骤和内容?

答:1、初始模式形成:把E-R图的实体和联系类型,转换成选定的DBMS支持的记录类型(层次、网络、关系)。

2、子模式设计:子模式是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接口,允许有效访问数据库而不破坏数据库的安全性。

3、模式评价:对逻辑数据库结构(模型),根据定量分析和性能测算作出评价,定量分析是指处理频率和数据

容量及其增长情况。性能测算是指逻辑记录访问数目,一个应用程序传输的总字节数和数据库库的总字节数等。

4、修正(优化)模式:为使模式适应信息的不同表示,可利用DBMS性能,如建索引、散列功能等,但不修改数据库的信息。

197、一个实体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

198、对于实体之间的联系则有以下不同的情况:

1、一个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2、一个1: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3、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4、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实体间的多元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199、关系数据库的逻辑设计过程如下:

答:1、从E-R图导出初始关系模式

2、规范化处理。

3、模式评价。

4、优化模式。

200、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是给己确定的逻辑数据库结构设计沙漠一个有效的、可实现的物理数据库结构。

201、数据库的物理设计的主要任务什么?

答:设计数据库中数据在物理设备上的结构的存放结构和存取方法。数据库物理结构依赖于给定的计算机系统,而且与具体选用的DBMS密切模式。

史上最全的汽车各系统内部构造图解

前一篇文章说了,相信你已经了解了汽车发动机结构图。对于我们汽修来说,了解发动机结构当然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了解每个汽车系统的内部结构,找出它们的原理。请见下图各汽车系统内部结构图。

汽车电器分布图

汽车燃油系统内部结构示意图

自动变速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汽车离合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汽车车轮内部结构示意图

汽车制动系统内部结构示意图

汽车悬架结构示意图

汽车底盘结构示意图

汽车传动轴万向节差速器结构图

汽车转向系统结构图

系统设计时,用什么图来说明系统目标与系统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

功能结构图。在系统设计阶段,通常用系统(功能)结构图说明系统目标与系统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 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是模块化,即将一个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彼此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也具有一定联系的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称为“模块”。结构化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系统结构图,系统结构图是结构化系统设计的一个主要工具,描述系统结构和系统中模块的层次关系与联系。 系统结构图中各层次功能与系统数据流程图中的处理是对应的,系统结构图可以由数据流程图转化而来。但是,系统结构图与数据流程图有着本质的差别:数据流程图着眼于数据流,反映系统的逻辑功能,即系统能够“做什么”;系统结构图着眼于控制层次,反映系统的物理模型,即怎样逐步实现系统的总功能。

常见的系统图式有哪几种?

系统图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策型系统图,另一种是原因型系统图。系统图简单,直观。可以形象地将繁杂流程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来。

系统结构图是结构化设计方法使用的描述方式,也称结构图或控制结构图。它表示了一个系统 (或功能模块) 的层次分解关系,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以及模块之间数据流和控制流信息的传递关系,它是描述系统物理结构的主要图表工具。

系统结构图反映的是系统中模块的调用关系和层次关系,谁调用谁,有一个先后次序(时序)关系.所以系统结构图既不同于数据流图,也不同于程序流程图.在系统结构图中的有向线段表示调用时程序的控制从调用模块移到被调用模块,并隐含了当调用结束时控制将交回给调用模块。


原文链接:http://527256.com/48545.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3-03-12 07:18:11  回复
虑。4、是否与用户取得了一致的意见。5、文档是否取得了一致的意见。6、软件计划中的估算是否受到影响。79、(软件需求说明书)是需求分析阶段的最后成果,是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文档之一。80、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3-03-12 13:59:47  回复
部分组成、各部分在物理上、逻辑上的相互关系; 两个不可忽视的输出: 与需求功能的关系:对于需求中的每一个功能,用哪一层、哪个模块、哪个类、哪个对象来实现(一对多关系);反过来,应当说明将要创建的系统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