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型经济5个新突破-开放型经济5个新突破是指

本文目录一览:

近二十年中国巨大的变化有哪些

对照近年来的变化:

1、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到2007年止,我国GDP总额已达到22.4万亿元,人均约合2880美元,年均增长100%以上,已经上升到世界第四位。

由占全球GDP总额的10%上升到50%以上;经济效益的提高,财政收入连年的增加,到2007年已达到5.13万亿元,外汇储备超过.7万亿美元。2009年,GDP总量已跃升世界第二位。

2、取消农业税,终结了中国几千年来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今年丰收已成定局。

3、进出口贸易一直增长,开放型经济进入了新的阶段。

4、创新转型国家建设进程良好,涌现出一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科技创新成果。

5、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

6、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居民收入有较大增加。

7、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进步。

8、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

9、社会建设全面开展。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农村实现了免费制教育。

10、 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

11、 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

12、我国外交全方位发展。

扩展资料:

五年时间瞬间即逝,中国与世贸之间的关系早已跨越了当初的起点。回首既往,目睹当下,相信所有人都会有这样的基本认识:

从任何一个角度看,中国入世都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性事件。这不只是因为全球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突然加入了汹涌澎湃的13亿人口,而且更因为中国和世界都因此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而这种变化将贯穿于整个二十一世纪。

作为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后来者”,中国加入世贸之后却迅速地后来居上。在短短五年时间里,中国经济和市场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不仅使世界为之瞩目和震惊,而且还对当今和未来的全球秩序发挥着重要影响。

社论表示,就在入世后的几年时间里,中国的经济规模接连超越了多个老牌工业国,包括意大利、加拿大、法国和英国。中国仅居德国、日本和美国之后,其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目标,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由此开始,由七大工业国一直唱主角的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这是人们所没有料到的。

社论指出,当然还远远不止于此。在入世之初,中国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贸易国,但今天却已经变成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体之一。

当初,其外汇储备只相当于新加坡或台湾,但今天却超越了曾经一直名列前茅的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当初,其货币还不受重视,甚至受到歧视,但今天人民币却在国际贸易和外汇市场上变得炙手可热。所有这些,似乎都在瞬间发生。

然而,中国入世五年来最深刻的变化,还在于整个社会的变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的变化

开放型经济的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城市国际化的突破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全面推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打造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这是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赵晋平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的深刻内涵。

威海打造国际化的城市,就要以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作为突破口。“威海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就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坚持沿海开放与沿边内陆开放联动互济,坚持制造领域开放和服务领域开放融合带动,坚持多边合作和双边合作相互促进,坚持贸易投资便利化建设和自由化建设两轮驱动,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将为打造国际化城市提供新动能和新优势。”赵晋平建议。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上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1、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7年来,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6%,社会事业加快发展。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6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改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2、目前,95%以上的商品价格已由市场确定,95%以上的投资来源于企业、银行和社会。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年多来,严格信守承诺.清理和修订法规,逐步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开放服务贸易,推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为进一步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创造良好条件。

3、同时应当看到,中国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虽然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仍然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中国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4、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不协调,城乡、区域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扭转。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

5、今后一段时期,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目前,中国正在制定2006-年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5年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

6、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把握未来,开拓创新。在理论创新方面,中国认真总结自身建设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制定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方针。

7、在体制创新方面,中国按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明确了各方面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在创新的推动下,中国将保持发展的良好态势,提高发展的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1.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全会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必须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切实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会首次定义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体现了我们党对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中的职责和作用,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市场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解决好市场体系不健全、政府干预过多的现实问题。

2.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全会首次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是又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全会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围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全会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新举措。这必将使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相互公平竞争、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3.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根据现代市场体系变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既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课题。全会明确了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目标和任务,提出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并从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五个方面作出了部署。

4.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全会强调,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是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前提。全会强调,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求的具体化。

5.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财税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所在,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全会提出,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就明确了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全会强调,要着力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这一鲜明思路和有力举措充分表明我们党对国家治理规律的探索和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6.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在城乡二元结构和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是影响我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大体制性障碍。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举措。全会强调,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全会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等四个方面,明确了改革的思路和举措。这必将对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产生深远影响。

7.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当前,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全会明确,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同时强调,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这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的强大动力,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深刻认识我国开放型经济内外环境的变化

当前,全球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围绕制度、规则、市场、技术、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复杂变化,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性、紧迫性日益突出。

经济全球化的驱动力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5年来,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一波三折,充满不确定性。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裹足不前的背

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方兴未艾,自贸区建设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截至今年7月,向世贸组织通报并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共有249个。特别是美欧绕开世贸

组织,开展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跨大西洋伙伴关系(TTIP)等“高水平”自贸区谈判,对国际经贸环境影响深远。国际产业分工面临新变化,一些中

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服务外包和服务投资成为国际经贸合作新热点。这为我国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带来机遇。

国际经贸规则竞争日趋激烈。面对世界经贸格局新变化,各国围绕国际市场与资本的争夺更加激烈,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深刻变革。发达国家致力于制

定新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积极推进“竞争中立”、劳工标准、环境保护等“21世纪”新议题谈判,以占领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国必须

着眼经济利益遍布全球的现实,全面参与重大经贸合作谈判,在新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规则制定中抢占先机。

我国传统比较优势面临阶段性变化。长期以来,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是支撑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优势,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大规模

城镇化过程中,剩余劳动力持续从农村向城镇转移,开始出现总量过剩和局部短缺并存的劳动力供求新格局,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长期化,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单纯

依赖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我国的比较优势亟须从“数量、价格优势”向“质量、效益优势”转换,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空间巨大。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02年至2012年,我国出口总额

年均增速达到21.3%,在全球的位次由第六位升至第一位。201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3867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和全

球价值链的拓展,我国开放型经济仍然蕴含巨大发展潜力。从对外贸易看,2012年我国货物出口占全球比重达到11.2%,这个数字在全球贸易发展历史上并

不算突出。据世贸组织秘书处的有关资料统计,英国1870年出口占全球的18.9%,美国1921年达到22.4%,明显高于我国水平。我国服务贸易进出

口总额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出口居全球第五位,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对外投资看,201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居世界第三位,但由于起步较晚,对外直接投资

存量仅相当于美国的10.2%,英国的29.4%,德国的34.4%。要把我国巨大的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成就,必须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着力增强开放

型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准确把握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内涵

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根本在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攻克体制机制的痼疾,释放深化改革的红利,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实现改革创新与扩大开放良性互动。我国很多领域开放水平依然较低,很多关键领域的改革仍然需要通过开放获得外部动力。我国制造业开放发展的成功

经验表明,保护只能保护落后。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必将推动涉外法律体系、政府管理方式乃至人们思想观念的重大变革,发挥改革牵引作用,破除有碍开放

型经济发展的思想桎梏与现实阻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现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良性互动。对内开放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在深化对外开放的同时,要把对内开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决定》指出: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内对外开放的互动,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

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实现扩大国内市场准入与开拓国际市场良性互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着眼全球配置资源和要素,有效利用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决定》指

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继续主动开放国内市场、提高利用外

资质量的同时,要秉承利益互换、对等开放的原则,消除我国对外投资合作的障碍,坚持扩大外需和提振内需并重,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不断拓展我国

经济发展空间。

实现深度参与全球化与防范经济风险良性互动。随着国际国内市场深度融合,内外环境复杂多变,我国引进来和走出去将面临更多风险和挑战。要坚持在

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深化对外开放,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中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既要重视防范国内市场开放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和产业冲击,也要重视拓展海外市场

过程中的人员与资产权益保护问题。

实现巩固传统优势与培育新优势良性互动。在巩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优势,通过技术改造、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更要加快培育参与

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这是提升我国产品和服务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保持开放型经济发展不竭动力的坚实基础,是促进由经贸大国向经贸强国转型

升级的重要支撑。

三、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思路与举措

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关键是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协同推进东中西部对外开放,逐步形成分工协作、互动发展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决定》指出:“抓

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推动内陆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

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这为深化内陆、沿边开放明确了政策着力点。东部地区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率先实现转型升级,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提

升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内陆地区要依托本地优势,提高吸纳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能力,加快发展特色外向型产业。沿边地区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边疆稳定、民族

团结、周边和谐的需要,合理布局基础设施项目。着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促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以点带

面、从线到片,形成向东向西全面开放的国际经济合作带。

放宽投资准入,提高利用外资综合效益。利用外资要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内市场竞争相结合,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

和高素质人才,充分发挥利用外资的技术溢出和综合带动效应。《决定》指出:“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这是我国外商投资管

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按照《决定》要求,以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契机,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加快外资管理模式创新,推动政府职能

转变,“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建立利用外资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利用外资从注重规模向提高质量与综合效益转变。借鉴主要经济

体的成功经验,健全国家经济安全保障机制。

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全球价值链整合与国际化经营能力。《决定》指出:“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这将进一

步壮大我国走出去的微观主体,释放对外投资合作潜力。积极、有序、安全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到海外整合和延伸产业链,提高我国在全球

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的能力,推进从吸收外资大国转变为资本输出大国。加强规划引导,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开展国际化经营,吸纳先进生产要

素,建立海外营销网络,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完善走出去服务支持体系,强化海外资产和人员安全保障。

统筹多双边和区域次区域合作,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决定》指出:“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同各国各

地区利益汇合点,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这为完善新时期对外经贸关系布局明确了重点。在双边层面,创新与发达国家的合作模式,加强政策协

调,增进开放互信;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维护共同利益。在多边层面,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

义,减少和消除贸易投资壁垒;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更趋公平合理。在区域层面,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主动参与新议题谈

判,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在次区域层面,深化大湄公河、泛北部湾、大图们江等地区合作,形成于我有利的地缘经济和政治新格局。

福建省委十届八次会议提出“六个新突破”是什么?

福建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的抓好“六个新突破”具体是指:

1、革除体制机制障碍,在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上取得新突破。

2、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在帮助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3、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吸引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上取得新突破。

4、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在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上取得新突破。

5、扎实做好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6、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在推动生态省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原文链接:http://527256.com/48483.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3-03-07 03:04:07  回复
达国家回流,服务外包和服务投资成为国际经贸合作新热点。这为我国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带来机遇。国际经贸规则竞争日趋激烈。面对世界经贸格局新变化,各国围绕国际市场与资本的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3-03-06 21:13:16  回复
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 5、今后一段时期,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目前,中国正在制定2006-年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