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对经济的影响-新常态经济对于中国的影响

本文目录一览:

经济新常态对我国经济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新常态定位我国经济发展大逻辑

经过改革开放35年的飞速前进,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虽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但确实进入了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再追求高速度、依赖强刺激,显然不合时宜,还会耽误未来发展机遇。

“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

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九个方面进行了深度解析,得出

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明确判断。

经济新常态的具体特征是什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权威阐释: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认识到新常态,就不会因为当前经济增速回落、风险抬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而惊慌失措乃至丧失信心,从而能够积极调整心态、采取措施,逐步适应新常态。然而,仅仅适应新常态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领新常态。

“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突出战略性。新常态是个动态过程,我们不仅要认识、适应,而且最终要引领。也就是说,要在注意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夯实中长期发展基础、增添未来发展新动力。”王军认为。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内生动力不足、下行压力较大等突出问题。在采取措施稳增长、保持必要增速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挖掘新的潜力,增添新的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二是创新要实,三是政策要宽。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阐述经济发展新常态后提出八个“更加注重”中,有三个更加注重与创新驱动有关,分别是: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在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逐步消失、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的大背景下,唯有创新驱动能为中国这样的大国发展,提供新的源源不断动力。

放眼环球,美国正在积极推动再工业化,欧洲正在大力推进“工业4.0”,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中国如果再走过去发展的老路,不仅无法走出产能严重过剩的制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但不会缩小,反而会扩大。

“新常态,意味着我们要与旧有发展模式告别,要求我们要加快打造新的驱动力量。以创新驱动推动结构调整,才能引领新常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新常态对我国经济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为

经济新常态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如何看待新常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怎样的挑战?又将迎来哪些机遇?要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

态,就必须将我国经济发展目前所处的新阶段及其所表现出的新特征、需要的新改革等结合起来系统理解。

当前的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进入了可控、相对平衡的运行区间。在外需疲软、内需回落、房地产调整及深层次结构变动的力量综合作用下,经济下行

压力有所加剧。然而,“新常态”并不是只有困难、挑战和风险,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

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因此,中国经济“新常态”孕育着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拥抱新经济体

系的宏大发展机遇。

第一,大改革与大调整的机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暴露了世界经济面临巨大的结构性问题,同时也宣告了镶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中国传统增长模式走到

了尽头。高投资带来的高能耗与高污染、收入分配差距带来的社会经济冲突以及过度管制带来的创新不足已经成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足和民族复兴的绊脚

石。人民深深认识到,大改革和大调整是重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基石的唯一选择。这种“大改革”与“大调整”共识的形成是“新常态”带给中国经济下一轮发展的

最大礼物,在世界性结构改革的大浪潮中给予了中国良好的机遇期。

第二,大消费、大市场与构建“大国经济效应”的机遇。中国在GDP稳居世界第二位的同时,其市场份额和消费规模也大幅度提升,中国需求成为世界需求最为重

要的决定因素,“大国经济效应”开始全面显现。一是在市场上出现全面的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生产效率的提升有效对冲着各种成本的上升,使中国在世界市场的

份额并没有下降;二是消费开始上台阶,中国消费规模依然按照每年平均13%的速度增长,中国开始从“世界工厂”转向“世界市场”。三是中国的“世界工厂”

开始与中国的“世界市场”相对接,在内外贸一体化的作用下使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抵抗世界经济波动的能力大幅度上扬。

第三,“大纵深”与构建多元增长极的机遇。虽然到2014年年底,中国各类产业结构的指标已经标志着中国经济开始向后工业化阶段转化,工业化红利开始衰

竭。但是,一定要看到中国经济纵深的厚度和宽度,即“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地区”虽然开始全面转向服务业驱动,但广大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工业化依

然处于高速发展的中期阶段。这不仅为东部产业升级提供有效的腾挪空间,也为中西部加速发展提供了契机。因此,中国产业的梯度大转移不仅大大延缓了中国工业

化红利消退的速度,同时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增长极使中国空间布局更加科学。

第四,“大人才”与构建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机遇。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和老龄社会的逼近意味着中国传统的人口红利开始消退。但必须注意的是,目前“招工难”和

“用工贵”问题主要凸显在农民工领域。中国的就业格局是“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相并存。每年700多万大学生毕业压力已经使大学生就业起薪与农民工

平均工资开始拉平。而这恰恰是中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这说明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已经为中国产业升级准备了大量高素质、低成本的产业后

备大军。以大学生和人力资源为核心的第二次人口红利开始替代以农民工和低端劳动力为核心的传统人口红利。

第五,“大创新”与构建技术红利的机遇。仔细梳理中国技术创新发展的各类指标,我们会发现,在粗放式发展模式走到尽头的同时,中国创新发展模式已经崭露头

角:一是专利申请大幅度提升,于2013年达到257.7万,增速为15.9%,占世界总数的32.1%,居世界第一;二是RD经费支出突破低

水平阀值,于2014年达到GDP的2.09%,增速达12.4%,进入高速度、中等强度阶段;三是技术市场活跃程度大幅度提升,2013年技术市场交易

额达到7469亿元,增速达到16%;四是高技术产品出口大幅增长,总额达到660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0%;五是国外发表的科技论文在2013年已

接近30万篇,迈入世界科技论文大国的行列;六是中国拥有世界最庞大的科学技术研究人员。上述这些参数说明,只要进一步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和鼓励各类创新创

业活动,中国技术创新红利必将逐步实现。“中国制造”开始向“中国创新”转型,从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向知识密集产业过渡。

第六,“大升级”与构建升级版中国经济的机遇。在市场、技术、人力等多方面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开始出现全面升级的势头:一是在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

时,消费开始出现大幅度升级,开始从过去30年的以吃穿住行为主体的工业化消费转向以高端制成品和服务消费为主的后工业化消费;二是产业在需求拉动下,开

始大幅度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升级版经济的雏形开始显现。

第七,“大开放”与中国经济全球布局的机遇。中国经济实力的全面提升以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给予中国前所未有的进行大开放和

全球布局的机遇。一是中国开始从“商品输出时代”转向更为高级的“资本输出时代”,海外并购突飞猛进,其平均增速超过30%,对外投资总量2014年已突

破1000亿美元;二是以区域性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全面强化中国开放的板块效应;三是以“一带一路”为核心展开中国空间战略与开放战略全面对接,并通过互联

互通打造中国新的国际合作格局;四是以金砖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构建,打破欧美一统国际金融的格局。这些拓展有效扩张了

中国资源配置的空间以及盈利模式,必将把中国发展带入新阶段。

当然,要很好把握上述七大机遇,将各种战略机遇转化为真正的增长和发展,这不仅需要我们有效解决“新常态”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同时还需要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构建出适合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从经济增长原因的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发生了4个方面的变化。首先,中国经济以往是以工业为基础、以出口为导向的。随着世界经济陷入低速增长,出口高速增长难以为继。沿海发达地区出口企业所遭遇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其深层次原因还是市场需求不足。

其次,以往的城乡二元结构意味着农村劳动力供应充足,价格低廉,城市里较高的生产率能提供相比农村更高的劳动收入。但是这一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201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农村25岁以下劳动力已经有70%不在农村了,以往供应充足的农村劳动力条件不再具备,这种现象的结果是工资增速提升,并且这种提升是全国性的。去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西部地区的工资增长速度相比中东部更高,这使中国低成本制造业受到挑战。

第三,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老龄化社会意味着储蓄率下降,储蓄率的下降意味着投资来源的下降,表明以往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难以持续。

第四,节能减排已经是大势所趋,资源环境条件日渐紧张。在以往的经济增长中,资源是廉价的,环境甚至是不要钱的。但是现阶段,我们的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已经非常紧张。60%的石油需要进口。与此同时,雾霾的大面积发生也使人们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增长因素的变化,经济的结构性开始转变、潜在增长率出现下降,构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但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来说,更值得关心的问题是经济增速下台阶之后能否在一个新的平台上稳住。稳住脚了,才是可持续的增长。

虽然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但是希望也很大。近期的4组指标可以说明问题。

其一,居民收入在增长,尤其是广大的农村。过去5年,居民收入增长基本与GDP同步,但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要快于GDP,与之同步,农村消费的增长也很快。人们印象中,电视机、冰箱、家具行业会是夕阳行业,但数据显示,这些行业在农村市场获得了新商机。可以说,与农村消费相关的行业现在是“嫩芽”行业。

其二,服务业的发展非常强劲,而且这种服务业是生产性的服务业,比如说物流、医疗、教育、金融、互联网、文化创意行业,这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又一个“嫩芽”。

其三,技术进步明显提速。“十一五”中未完成的指标之一是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2%,但是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这个指标已经实现了,更加值得欣喜的是,研发投入中企业投入增长很快。同时,我国的专利申请数量、专利增长速度也明显提升,这是技术的表现。这样的趋势下,促成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行业将成为新常态中的“嫩芽”行业。

其四,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结构发生了更为均衡化的变化,经济平衡性增强。与西部经济相关的产业成为增长最快的“嫩芽”行业。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嫩芽”成长为参天大树还需要时间,如何为“嫩芽”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是宏观调控所要重点关注的。为“嫩芽”固本强基、浇水施肥需要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为此,一方面,通过宏观调控的预调微调稳定“嫩芽”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改革开放为“嫩芽”注入活力。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保持较高增速仍没有问题,这将为代表着中国经济未来的、能为中国经济提供持续健康增长的“嫩芽”行业提供环境。

如何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中的“嫩芽”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经济新常态也意味着宏观调控思路的更新。宏观调控要适应服务业变成第一大产业、消费变成主要增长动力的新经济形势。这种适应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观念、机制创新。

在宏观调控中,过去的重点是促进经济增长,但现在要的是稳定增长,不是要一味追求速度。在经济增速下滑的时候,也会去托,但托不是目的。托的目的是创造环境,为“嫩芽”提供合适的温度湿度。

从市场和政府的分工角度讲,创新的地位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中最为重要,但是创新恰恰是政府最力所不及的领域,政府所要做的应是为创新创造有利环境。

在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中,有些国家在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后进入了所谓的“失去的时代”。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这种风险存在,但是风险并不大,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仍在继续。相比有些国家进入“失去的时代”前70%的城镇化率,中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只有53%。通过城镇化提升劳动生产率的空间仍然存在。

从另一个角度说,理论上在中国城镇化水平还没有那么高的情况下出现经济增速下降是不应该的,这说明我们促进经济继续增长的机制还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原文链接:http://527256.com/47778.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3-02-02 00:33:02  回复
生动力不足、下行压力较大等突出问题。在采取措施稳增长、保持必要增速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挖掘新的潜力,增添新的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3-02-01 20:21:52  回复
场交易额达到7469亿元,增速达到16%;四是高技术产品出口大幅增长,总额达到660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0%;五是国外发表的科技论文在2013年已接近30万篇,迈入世界科技论文大国的行列;六是中国拥有世界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3-02-02 06:04:07  回复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内生动力不足、下行压力较大等突出问题。在采取措施稳增长、保持必要增速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挖掘新的潜力,增添新的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3-02-01 19:39:09  回复
到2014年年底,中国各类产业结构的指标已经标志着中国经济开始向后工业化阶段转化,工业化红利开始衰竭。但是,一定要看到中国经济纵深的厚度和宽度,即“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地区”虽然开始全面转向服务业驱动,但广大的中西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3-02-02 03:24:46  回复
本文目录一览:1、经济新常态对我国经济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2、新常态对我国经济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为3、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生了哪些新变化?经济新常态对我国经济发展将带来怎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