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2022年经济保稳-2022年经济会好起来吗

本文目录一览:

2022 年的经济形势会怎样,展望2022 形势政策

2022 年的经济形势会怎样

原标题:年中观察:2022 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研判

受到肺炎疫情的冲击,国内外形势出现新的变化,多重因素叠加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进入2022 年,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下,如何恢复经济发展,并在中长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我国在“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发展阶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结合2022 年的经济形势进行分析。

我国经济得到持续改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发挥作用

从公布的2022 年宏济数据和2022 年上半年数据来看,我国经济得到持续改善,新的比较优势凸显,主要体现在以面。

一方面,2022 年我国经济逐季改善,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22 年随着肺炎疫情得到控制,我国经济得以逐季改善,全年达到2.3个百分点的正增长,经济增长水平逐步恢复常态。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22 年我国GDP总量超过百万亿,占世界的17%;人均GDP达到72447元,上升到世界第59位;工业增加值占世界比例超过30%。

另一方面,2022 年我国经济持续改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逐步形成。从2022 年公布的数据可知:

一是从增长结构来看,2022 年我国经济增长持续改善,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32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5.3%,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从增长结构来看,2022 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7%,拉动GDP增长7.84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9.2%,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净出口增长19.1%,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

二是从工业增加值来看,已经基本恢复到肺炎疫情发生前的经济水平,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强劲。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7.0%,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比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

三是从国内市场来看,内需强劲恢复。今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5900亿元,同比增长12.6%,两年平均增长4.4%;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04亿元,同比增长23.0%,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

四是从市场来看,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持续改善。今年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80651亿元,同比增长27.1%。同时,从服务贸易来看,今年一季度,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0.5%;其中服务出口增长22.8%;进口下降13.5%,服务贸易逆差下降74.7%。1—5月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3.7%;出口增长20.1%,两年平均增长8.3%;进口下降7.5%,两年平均下降14.8%,逆差下降67.3%。

“十四五”期间和未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

2022 年世界经济处于恢复阶段,世界银行估算2022 年全球GDP增长为4个百分点,虽然世界经济仍在恢复的过程中,但是面临的环境会更复杂。首先,疫情的防控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虽然我国很好地控制了疫情,但是上还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现在全球的肺炎疫情确诊病例总数不断攀升,对经济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对我国的对外经济存在极大的影响。其次,国外的不确定性对我国宏济产生冲击。如美国的超规模措施会带来通货膨胀,带来美元的贬值,进而影响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对我国的汇率和价格水平产生影响,从而造成我国经济的不确定性。

因此,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最关键的还是要靠我国国内市场。从现在的数据来看,我国投资、消费水平会进一步恢复,也预测我国2022 年经济增长会超过8%,但是从最近几年的数据以及2022 年的数据来看,“十四五”期间和未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方面,2022 年整体投资水平虽然有所恢复,但是持续下滑的趋势没有得到明显改变。一是投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恢复。尽管2022 年受疫情影响,我国投资水平仍达到增长2.9个百分点,但是和2022 年增长5.4个百分点、2022 年增长5.9个百分点相比,分别下降2.5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投资增长12.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4.4个百分点,尚未达到疫情前的水平。

二是投资水平增长不快。从投资来看,今年上半年投资同比增长15.4%,与2022 年的投资水平相比仅上涨1个百分点,比2022 年的4.7%和2022 年的8.7%下降了3.7个百分点和7.7个百分点。

三是投资占比下降。如果进一步考察投资结构,资本的投资在整体投资中的占比是持续下降的,从2022 年的64个百分点下降到2022 年55.7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也仅仅为57.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近年来一直支撑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消费水平持续下滑,而且下滑趋势还没有得到抑制。一是2022 年消费虽然有所恢复,但是下滑趋势没有改善。2022 年受到疫情的影响,消费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与2022 年的8%与2022 年的9%相比,下降近12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2022 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3%,两年平均增速为4.4%;但是从单月来看,6月份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2.1%,两年平均增长4.9%,比2022 年的8个百分点,2022 年的9个百分点都低。

二是我国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相比同期水平,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从宏观层面的消费率来看,2022 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但是我国宏观层面的居民消费率还只有38.8个百分点,比美国同水平的60.5、日本的53.9和的51.8都低;从微观层面的居民消费率(人均消费占人均收入之比)来看,我国2022 年的居民消费率为67.4%,低于美国同期的87%、日本的79.2%。2022 年受到疫情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到65.8%,今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到65%。特别值得 的是,从2013年到2022 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从71%下降到65.8%,今年上半年下降到65%,城镇居民的消费率是从69.85%下降到61.6%,今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到60.4%。

三是我国消费存在结构性问题。首先,我国服务性消费存在不足,导致恩格尔系数上升。受到肺炎疫情影响,我国服务消费下降,2022 年人均服务型消费支出9037元,比上年下降8.6%,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2.6%。恩格尔系数在疫情后出现上升,2022 年一季度上升到33.22%,其中城镇32%,农村35.9%。其次,消费水平存在地区不平衡和城乡差距。同时,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始终是农村居民的2倍以上。最后,虽然我国进出口旺盛,但是我国高端制造业供给还存在一定不足,较依赖进口。2022 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创历史新高。但是,我国核心技术产品还需依赖进口,2022 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仅为30%左右,自给率不足。

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原因

我国内需存在的问题和高端供给不足的问题造成了我国内生动力不足,除肺炎疫情影响外,还存在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综合考虑。

之一,投资水平中民营经济的投资增长速度不快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经济的不确定性对今年的投资提出了挑战。

一是我国出现投资水平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我国民营投资水平增长不快,而且资本在投资中的占比下降。今年上半年投资虽然同比增长15.4个百分点,但是和2022 年同期比较是下降的。进一步考察资本的投资占比,今年上半年虽然有所增长,但是也仅为57.8%。投资动力不足仍然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下滑的重要因素。

二是经济的不确定性对今年的投资水平产生了不确定影响。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今年开始的工业生产者出产价格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过快也对投资的增长产生了抑用。今年上半年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上涨5.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7.1%,6月份PPI同比上涨8.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3.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的上涨过快,对企业成本推升造成企业投资下降。

第二,我国消费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居民收入的问题。这包括收入占GDP比重不高、居民收入增长不快、居民收入结构存在问题以及收入不平等的问题。

一是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不高,而且近几年还出现了下降。决定居民消费水平的是居民收入水平,2022 年我国GDP超过100万亿元,人均GDP达到72447元,但是我国GDP中居民的收入份额并不高,一直徘徊在40%—50%左右,2003年占比达47%左右,到2011年反而下降到41%,党的以来这个比重慢慢回升,到2022 年达到44.6%。特别值得 的是从2022 年开始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份额不是上升,而是下降的趋势,从2022 年的44.6%,下降到2022 年的43.4%,2022 年的43.4%,2022 年有所上升但是也仅为44.4%。这个占比和发达比较仍然存在巨大差异:例如美国2008年总量GDP是14.39万亿美元,而可支配收入为10.64万亿美元,占比超过70%,事实上美国1990—2008年期间的收入占GDP的比率平均达到84%。

二是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存在问题。一方面,居民收入增长不快,特别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不快。从最近几年来看:2022 年我国居民实际收入增长5.8%,没有达到GDP增长6.1%的速度;2022 年我国居民实际收入增长2.1个百分点,低于2022 年实际GDP的增长速度;2022 年之一季度居民收入增长13.7%,低于GDP的增长,如果按照两年平均计算,两年平均实际增长4.5%,也低于GDP增长。特别是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2022 年一季度增长12.3%,低于GDP增长1.5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长12个百分点,也低于GDP的增长。另一方面,工资性收入增长不快是居民收入,特别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不快的重要原因。我国居民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一直占重要部分,2022 年占比56%,但是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速度要低于居民收入和名义GDP的增长速度。在2022 年名义GDP增长10%左右,名义收入增长8.9%,而工资增长8.6%。2022 年,城镇居民工资收入占比达到60%。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速度比居民收入和名义GDP的增长要低。在2022 年名义GDP增长7.8%左右,名义收入增长8.9%,而城镇工资增长7.5%,这也是近几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不快的根本原因。今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收入增长中工资收入增长12.41%,低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特别是城镇居民工资收入增长10%,比居民收入增长更低。

三是我国居民收入存在结构性问题,我国居民的收入结构中财产性收入占比不高,特别是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更低。在我国居民收入结构中,财产性收入占比一直不高,2022 年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10.1个百分点,比2022 年下降12.9%,财产性收入占比有所上升,也只有8.5个百分点。进一步分析,在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仅仅是2.3%,2022 年有所提高,也仅为2.4%左右,2022 年上半年也只有2.88个百分点。与的20%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这就直接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增长不快,不能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同步。

四是收入分配不平等在近几年出现加剧,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的GINI系数,从2003年的0.479上升到2009年0.490,之后从2009年开始下降,到2022 年下降到0.462,但是近几年又开始上升,2022 年上升到0.474。近几年的居民收入数据中,中位数收入增长低于居民收入增长的平均水平,这不仅不利于中低收入群体的扩大,也不利于消费的持续扩大。2022 年居民中位数收入增长3.8个百分点,低于居民平均增长4.7个百分点。在今年上半年的居民收入数据中,中位数的收入增长11.6%,低于居民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

第三,我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下降过快。从2012年至2022 年,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占比从45.4%下降至37.8%,就业人口比例从30%下降到28%,已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去工业化”的迹象。一方面,我国“去工业化”显得过早。经验表明,发达开始“去工业化”时,其人均收入已经达到1万美元左右(按1990年价格计算),而2012年我国已进入“去工业化”时人均GDP折合仅6100美元。另一方面,我国“去工业化”显得过快。近年来第二产业在GDP占比平均每年下降近1个百分点,对比美国近四十年的去工业化进程,平均每年下降不超过0.5%,我国“去工业化”下降较快。2022 年一季度进一步下降到37.15%,今年上半年有所增长38.9%,而我国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之比在0.8左右(2022 年是0.76)。

针对我国经济增长出现的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我国经济需要采取的对策建议

之一,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的持续增长,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很重要。

一是“十四五”期间以及到2035年期间经济增长要在合适区间。2022 年我国人均GDP为72447元,约合1.05万美元,是美国的17%左右,总量GDP是美国的70%。如果按照较低水平的现代化,2035年人均GDP是美国25%,每年增长要比美国快2.4个百分点;如果按照高水平的现代化,2035年人均达到美国的37%,每年增长要比美国快5.2个百分点,这样2035年达到美国的1.5倍。因此经济增长非常重要。

二是持续RD的持续增长,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要贯彻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之一动力。加大基础科研的支持力度,我国的基础科研水平占比一直不高,只有不断加强基础科研的投入,才能在“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支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现代科技创新推动服务业发展,推动生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鼓励、企业和高等学校持续增加研发投入。

三是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合理规模。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持续调整,虽然第二产业占比不断下降仍是未来趋势,但要注重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合理规模,稳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我业结构的优势,不断挖掘我业结构的潜力。一方面,发挥我业结构完整的优势,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另一方面,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近年来,我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一直低于我国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在我国第三产业占比越来越大的趋势下,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是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任务。

四是发挥我国已有的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不仅可以解决疫情常态化下经济恢复的问题,而且可以很好地推进我业转型升级。5G、人工智能新一代 技术是促进我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利用新一代 技术可以解决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包括供给和需求的问题,同时可以使劳动者的工作方式更加灵活。促进5G、人工智能新一代 技术发展,可以吸引广大的民营企业参与,解决我国投资增长不快的问题。

第二,强化居民收入增长,提高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从而根本解决我国消费增长问题。一是强化居民收入增长指标。党的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但是这一任务的真正实现也不是很容易的。从最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居民收入特别是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一直比GDP的增长速度低。

二是从层面提出居民收入的倍增计划。发达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提出了收入增长计划,还提出了收入增长要比GDP增长快,甚至是GDP两倍的收入倍增计划。如美国在1990年到2008年期间,GDP增长了2.8%,居民收入增长达到5.35%,收入增长基本达到GDP的两倍。

三是改善居民的收入结构,提升财产性收入增长和占比,是解决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这就需要我国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保证居民能够通过资本市场增加财产性收入。大力鼓励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合理引导居民配置财富资产。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我国财富管理远远没有达到居民的需求。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制度,让农民通过农用地、宅以及各类农产品的流动收入。

第三,财政完善税收体系,大力落实减税措施,完善保障体系,加强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一是财政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赤字率的合适规模,同时地方专项债的规模来解决地方财力不足的问题,减轻地方财政压力。一方面,需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与落实。在今年上半年的数据中,我国财政收入117116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税收收入100461亿元,同比增长22.5%,远高于GDP的增长,也高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降税降费的力度。另一方面,要保证地方财力,加大地方专项债规模,减轻地方财政压力。

二是完善税收体系,落实减税措施是保证我国居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大力降低企业相关税收,提高企业利润,从而提升居民工资性收入。在今年上半年财政数据中,企业所得税27515亿元,同比增长17.7%,35240亿元,同比增长22.5%,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企业的减度。个人所得税是改善当前居民收入增长不快的重要措施。今年上半年个人所得税7222亿元,同比增长24.9%,是所有税收中增长最快的,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层级较多,更高税率达到45%,建议进行调整。

三是加大卫生健康、城乡社区建设、保障和就业领域的支出。2022 年在卫生健康领域、保障和就业领域投入增长分别是15.2%与10.9%,明显高于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但是在城乡社区支出中同比下降20%。2022 年社区在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继续加大城乡社区的建设投入。

四是完善体系,促进相关产业包括健康产业升级,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完善多层级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从到省、市、县、乡(镇)、村(社区)完整的基础设施,可通过市场机制吸引资本投入,解决投资增长缓慢的问题。2022 年,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仅有0.9%,如果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显剧拉动投资增长。

第四,货币要 新技术对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新技术、人工智能的采用对经济增长有帮助,但是要 新技术对就业的影响。人工智能的引入会影响传统经济学的规律,如按照传统的奥肯法则, 就业和 经济增长是一致的,但是人工智能的引入会改变这个规则,因此未来货币的目标要更加 失业。否则,一方面会影响收入分配,另一方面会影响“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2035年远景目标之一,也会影响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第五,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补全我国营商环境地区差异短板。我国营商环境持续得到改善,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2 》中,我国营商环境排名第31位,与2022 年相比有明显提升,但是我国GDP的总量排名,与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对外直接投资ODI在世界的排名还不相适应,仍有提升的空间。同时,我国营商环境的地区差异还很大,根据21世纪研究报告,我国营商环境排名较前的深圳、上海、和广州是排名较低地区评分的2倍多。因此,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仍然是提升投资水平的重要手段。

第六,要充分认识对外的重要性,持续扩大,探讨更加积极、多元化的化战略。一方面,构建更高水平的格局。经过以来40多年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已逐渐嵌入产业链分工体系中,进出口对经济增长有一定影响,为我国经济带来市场的同时也对我国技术进步产生影响。中国对外企业涉及约2亿人的就业,约相当于劳动力总数的三分之一。虽然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与贸易保护叠加,但是要坚持更加积极的战略,拓展多元化的市场。要逐步对传统循环的依赖,“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机遇,通过与沿线或地区的深入合作,共同建设贸易往来、产业协作和共同发展的,有助于形成更加均衡和多元化的循环体系。另一方面,加快自贸区和贸易港建设。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是 国内双循环的重要,推进上海、广东、天津等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和发展,有助于加速形成新型的循环。

第七,在新发展格局中要更加 系统性风险。一是资本市场要持续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相应资本控制措施来应对资本流动所产生的市场波动。二是的不确定性造成汇率波动,汇率波动对经济造成影响,2022 年汇率升值6.47%,今年汇率已经升值2.4%,建议资本控制措施来防范热钱的流动。三是金融市场要切实落实供给侧结构性的成果,防范金融风险扩散到我国,同时防范国内金融风险。四是要防范债务风险。近年来,财政支出中债务利息支出占比不断加大,对地方财政产生压力。今年上半年债务付息支出4008亿元,同比增长14.5%,高于全国一般性公共预算支出(4.5%),远高于其他类型的财政支出,利息占支出4.24个百分点,而且这个占比在近几年呈现上升趋势。

(龚六堂, 为大学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大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王铉

以上就是与2022 年的经济形势会怎样相关内容,是关于居民收入的分享。看完展望2022 形势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济保卫战

“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来,就业、工业生产、用电货运等指标明显走低,困难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做好疫情防控需要财力物力保障,保就业保民生防风险都需要发展作支撑。”5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分析。

“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必须抢抓时间窗口,努力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李克强表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保市场主体以保就业保民生,保护中国经济韧性,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非常时期,稳经济保民生成为了各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场始于今年上半年的稳经济大战,在全国拉开帷幕。

工人在赶制海外电梯订单

长三角多管齐下纾困中小微

疫情期间谁最愁?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无疑是受冲击最大的群体。街道边无法正常营业的小餐厅、景区附近无人问津的民宿、停止作业的工厂……纾困中小微,是稳经济的重要基础、稳就业的主力支撑。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区域,助企纾困成为该区域政策的重点。“上海21条”“江苏40条”“浙江45条”……在这些纾困政策中,减轻负担为重头戏,集中体现为减税、退税、降费。

在“上海21条”出台前两天,杭州出台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政策意见》,共包含40条具体措施。“杭州40条”在减税降费的基础上,还突出了一个“缓”字,如对受疫情影响符合条件的企业,可申请缓缴企业职工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水气费等,帮企业解燃眉之急。

“减的是税,增的是信心。”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3月24日,月星集团旗下的上海环球港和常州江南环球港响应政府号召,针对环球港品牌商户的相关费用实行“三减半”,即一减半个月租金,二减半个月物管费,三减半个月能耗费(指水、电、燃气费)。

纾困政策的另一重点,便是精准。同样是“上海21条”,针对餐饮、 旅游 、交通、零售、会展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困难企业,制定了一系列个性化的帮扶政策,包括提高 旅游 服务质量保证金暂退比例、暂停航空铁路运输企业预缴增值税、引导互联网平台进一步下调企业服务费标准等。

在珠三角地区,5月份,广州市发布了《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针对餐饮业、零售业、 旅游 业、水路公路铁路运输业和民航业等不同行业进行精准纾困。

另外,金融支持则是助企纾困的另一重要方面。降低融资贷款成本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是各地政策的主要内容。

今年2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减负强企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的意见》,共包含8个方面45条意见,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上海在降低融资贷款成本方面,力度较大。针对防疫重点企业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2022年新申请的银行贷款,上海市融资担保中心融资担保费率为0.5%,再担保费率减半收取,对创业担保贷款继续免收担保费。杭州、苏州、合肥等地则提出将政府性融资机构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

信贷投放力度方面,江苏较为突出。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公布的信息显示,一季度江苏省信贷投放领跑全国,新增贷款量居全国第一,占全国份额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3月份江苏省企业短期贷款新增1133亿元,是上年同期的2.7倍。

4月21日上午,上海银保监局也正式发布了《关于坚持人民至上做好金融支持抗疫和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大信贷投放,满足复工复产资金需求”。据悉,3月以来,上海市各金融机构向受疫情影响的1万多家企业发放贷款723亿元。

上海推动餐饮企业复工复产

珠三角打通堵点,重点稳外贸

“进出口保稳提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这一预期目标。但今年国内外压力重重,我国外贸增速进一步回落,凸显下行压力。5月9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4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增速放缓明显,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16万亿元,同比微增0.1%;出口1.74万亿元,增长1.9%;进口1.42万亿元,下降2.0%。

当前,外贸产业主要面临的困难究竟是什么?

从国内看,3月以来,本土疫情多点频发,部分外贸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物流运输受阻,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供应链不畅,企业综合成本居高不下。从外部看,俄乌冲突等超预期因素带来复杂国际形势,全球供应链瓶颈仍未缓解,通胀压力上升,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趋紧,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速下降。4月12日,世贸组织将2022年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速预期分别下调1.3和1.7个百分点。

因此,打通堵点,畅通外贸供应链,是当前稳外贸的重要工作,也是基础性工作。而推动外贸物流畅通,首先要确保国内的商贸物流畅通。没有后者,前者也就无从谈起。

但受疫情影响,当前国内物流景气方面的数据并不乐观。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43.8%,环比回落4.9个百分点,跌入近两年谷底,仅高于2020年2月疫情最严重时期。原因是由于长三角供应链、产业链企业密集布局,多个产业集群聚集、辐射带动作用强,而域内疫情导致的长时间管控,对产业链复苏和物流循环畅通带来较大影响。

中央首先在国内物流畅通方面做出了动作。4月,交通运输部公布了《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建立货运司乘人员“白名单”,保障涉疫地区重点物资运输,有效缓解道路货运通行难题。

同月,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总指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先后主持召开会议,对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区域物流保通保畅工作进行专题调度。会议要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区域要全力保障区域物流畅通有序。

在地方,长三角地区进行了响应。4月30日,上海海关、南京海关、杭州海关、宁波海关、合肥海关联合发布《关于保障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的联合通告》,保障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 社会 发展的影响。同时,建立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白名单”,实现“白名单”企业5家海关互认,建立统一绿色通道,实现通关手续从快从简。

“外贸重镇”珠三角地区也动作频频,出台了多项政策,多管齐下保畅通、稳外贸。

4月27日,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强调,要把畅通贸易通道作为当前稳外贸首要任务,积极扩大国际国内海运、铁路货运、航空货运运力,提升港口作业效率。要一对一帮助重点外贸企业解决物流、融资、劳动力等接单障碍,实施好广东高质量落实RCEP行动计划,办好“粤贸全球”等展销活动,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组织企业多渠道抢抓订单。要千方百计挖掘外贸增量,大力支持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加工贸易等业态发展,拿出务实管用措施保持外贸稳定发展。

5月下旬,在稳外贸28条举措的基础上,广州海关推出落实海关总署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十条举措的25项细化措施,突出“保畅通、降税费、稳供给、优服务”,进一步激发外贸市场主体活力,助力外贸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扶持外贸企业保订单、稳预期。

“稳住广东,也能稳住全国。我们内部是这样说的,把外贸问题也一个一个‘清零’。”5月19日下午,一名海关代表人员在海关总署广东分署与外贸企业的调研座谈会上如是说。这句话道出了广东在我国外贸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今年前4月,广州海关关区所辖7地市(广州、佛山、肇庆、韶关、清远、河源、云浮)进出口总值6207.6亿元,同比增长1.3%;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企业达2.5万家,同比增长9.8%。珠三角外贸正被唤醒,曾一度因疫情而短暂停摆的“世界工厂”再次加速运转。

太湖购物节夏日消费季开启,现场发放万元惠民消费券。

苏州快递助力“东山枇杷”经济,数以千计的东山白沙枇杷装箱启运。

铁路有序增加运力配置,助力复工复产。

多地“万券齐发”促消费纾困

4月份本土疫情多发频发,波及全国多数省份,居民外出购物、就餐减少,非生活必需类商品销售和餐饮业受到明显冲击。4月份,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其中,商品零售下降9.7%。促消费,迫在眉睫。而让普通百姓最有获得感的纾困政策,便是发放消费券。

今年前4个月,浙江、江西、四川等地先后发放总额超过34亿元的消费券。业内人士表示,发放消费券可以撬动需求,助力消费市场复苏。

“发放消费券是用激发消费的方式推动经济的一个手段。发放一元钱的消费券,因为‘乘数效应’,就可以撬动几元甚至几十几百元的消费。”广东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新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在刚刚过去的“5·20”,即5月20日,成都市发放了第一批66万张消费券,开放不到一分钟就被一抢而空。“太火爆了,我一直蹲着时间都没抢到,下一波还要抢。”成都市民小王说。

据了解,成都“5·20”消费券促消费活动共发放消费券264万张,分4批次发放,每批次发放66万张,包含“满600元减200元”“满300元减100元”“满100元减40元”“满50元减20元”4种券。这是今年以来成都首次面向全市大规模发放消费券,涵盖了全市重点零售、餐饮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

为企业纾困也是各地发放消费券的重要目的。4月17日,江苏出台助企纾困政策,其中一条内容就是“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放餐饮消费券”。

“消费券的拉动作用最为直接,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搭配一些使用规则,消费券可以撬动需求杠杆,放大财政资金的拉动效果。”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稳住经济大盘,多省份立刻响应

在5月25日的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地方肩负着促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的重任,要守土尽责抓落实。不断解决两难多难问题,是对各级政府行政能力的考验。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完成经济 社会 发展任务,全面把握,防止单打一、一刀切。要创造性工作,因地制宜挖掘自身政策潜力,帮扶市场主体纾困、稳岗拓岗等政策能出尽出。

当日会议结束后,云南、海南、江苏、浙江等多省份立刻召开会议作具体部署。“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坚决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成为多省份强调的关键。

2022年下半年即将开启,接下来就要看各地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特殊时期倒逼出创新举措,稳住经济增长,打赢这场经济保卫战。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第10期)

2022年第1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2年中国经济如何

2022年中国经济向好。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在疫情影响下,个别行业受到负面影响,群众收入降低,中国经济有所下滑。不过,2022年7月7号,多项数据出炉,显示中国经济正在稳步恢复。专家表示,中国经济形式向好,值得期待。

结合2022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谈谈如何理解”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准确判断后的英明决策。稳中求进不是无所作为、不是一味求稳,而是要在把握好度、把握好时机的前提下有所作为,推动我国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具体如下:

1、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把握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经济稳,人心稳、大局稳。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

2、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把握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导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七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3、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宏观政策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稳增长关键在落实

提升各地区各部门责任感,加快构建正向激励机制,推动中央部署落在实处。要实现经济稳中求进,关键在于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动相关政策有效落地。只有政策直达市场主体,激活市场活力,才能将中央的部署化为经济发展的动能。

这就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提升工作的责任感,不忘初心,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推动工作。同时,要加快构建正向激励机制,让广大领导干部更有积极性、更有创造性、更有开拓精神,肯干实干,促进经济平稳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527256.com/46223.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11-09 06:39:38  回复
2035年人均GDP是美国25%,每年增长要比美国快2.4个百分点;如果按照高水平的现代化,2035年人均达到美国的37%,每年增长要比美国快5.2个百分点,这样2035年达到美国的1.5倍。因此经济增长非常重要。 二是持续RD的持续增长,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要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