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素养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现状

本文目录一览:

家庭理财资产配置

家庭理财资产配置方式有:

1、第一种是最常见的。大多数人普遍追求稳定的投资和较高的回报。一般来说,大多数人最常用的家庭资产配置方法是按照家庭资产的100份来划分分配比例。他们喜欢以稳定的资产配置方式进行投资,其中50%的资产投资于固定收益或定期保本理财产品。对于定期存款,宜选择越来越高的存单或大额存单。国债可以以凭证形式或电子形式购买。购买国债的数量限制在50份中的15份。30份分配给不同风格的各种基金,20份投资于股票市场或贵金属产品。这种匹配方式适用于绝大多数人。这种资产配置方式的特点是稳健,收益相对较好。缺点是对于追求高收入的人来说,他们的收入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期望,稳定的收入也是一个不错的分配方式。

2、二是一群敢于冒险、激进、具有丰富市场投资经验的人。一般来说,激进的资产配置方式是不愿意将资金存入低收益银行产品的手中。通过市场多年的投资经验,宁可将资金投入市场游戏,也不愿将资金全部存入定期国债。即使是存款银行也应该在极端时期存入流动性极强的金融产品,以便于取款和投资入市。这种资产配置方式增加了高风险高收益基金的占比。

3、三是平衡做事,不求安逸和利益的人。这种平衡投资和分配家族资产的方法,就是攻守平衡。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专注于市场,完全相信银行产品的收益能力。一般将40份资产配置到银行的非盈亏平衡理财产品,到期理财产品跟进继续做好对接,以获得更好的收益

拓展资料:

1)为了家庭资产的合理配置,必须明确家庭理财的总体方向和目标。在充分分析家族资产状况、家族投资的风险承担能力水平的基础上,确定资产配置比例的方法。最好的资产配置方法是根据家庭需要分配资产的比例,是最好的理财方法。

2)金融产品具有三份基本属性: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事实上,在人们对资金的实际使用以及在不同的金融产品中,这三份属性往往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根据自身用途的需要,在相应的金融属性较强的金融产品中配置适当的比例,这就是家庭资产配置的核心意义。家庭金融资产配置金字塔根据金融属性的不同,分为流动性资产、证券型资产和收益性资产三类。这三类资产可以分别对应普通家庭可以投资资金的三类用途。

你对家庭资产配置有哪些心得体会?

一、1.中国家庭投资是“去房地产”。

房地产在财富中的比重仍然很高,但其贡献正在下降;虽然股票基金的金融投资只占房地产投资的不到一半,但其贡献率正在上升。 这与年初的2020胡润财富报告相呼应,即高净值人士投资住房的意愿下降,投资金融的意愿上升。

可以看出,中国家庭财富的增长路径实际上正在发生变化。

2.教育与投资收益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教育水平本质上是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的体现。有些志友可能会觉得钱太少,不值得关注,等他们有钱了再说。

但数据的真相是,钱多少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收入。

3.均衡分配的家庭财富和投资收入水平较高。

配置思路:股票与债券匹配、存款与金融产品匹配、房地产与金融产品匹配 过去,房屋带来了巨大的资产增值。然而,随着房地产黄金时期的衰落,家庭的财务管理理念也不得不更新和调整。 当然,这不是让你不买房,而是要合理安排比例。

根据去年的数据,在中国中产阶级家庭的资产结构中,房地产占52%以上。 收入结构的多样化可以提高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工作变动、疾病、家庭事故等都不应该通过工作收入来解决。只有增加收入来源,你的家庭才能做好资产配置,抵御更多的不确定性。

根据去年中国家庭财富白皮书,近80%的中产阶级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劳动工资和报酬,他们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收入不高。

二、如果我们不突破认识,过度集中资产配置,我们将面临两大风险:

1.当房价横盘甚至下跌时,储蓄利率较低,家庭财富可能面临严重缩水的风险;

2.您很难抓住未来十年的股息投资机会,如技术增长和制造业升级。 因此,适当调整投资结构,布局多元化,分散风险,是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给我们的启示。 因此,当前的重点是改变您原来的投资偏好,客观地进行投资配置。

但这并不是让你在现阶段迅速清理手中的房地产资产,而是分析具体问题、你所在城市的发展、你持有的房产类型等等。这与对房地产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密切相关。

大道至简,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进攻与防守

说起资产配置,就好比一场足球比赛,有前锋,也有后卫,如何排兵布阵,如何调整策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比赛能否取得最终的胜利。

这些年,在金融投资领域的实践,愈发感觉,所谓大道至简,背后的深意。越是复杂的事情,就越应该关注最重要的事。

所以下面就跟大家聊聊,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那点事。

简单来说,我把金融资产,会分为进攻性资产和防守型资产。

进攻性资产,是为了资产的增值,实现财富的跨越式增长。比如:股权类的资产,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无论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等。

防守型资产,是为了防风险、避险用的,用于生活中的一些刚性需求。比如,日常的基本开销、孩子的教育支出、自己的养老金等。这部分资产,不能有损失的风险,毕竟是确定要花的钱,无论是现在要花,还是未来要花。

实现财富的积累,做好防守是第一步。

实际上,越是顶级的投资大师,往往也是风险管理的高手。

防守型资产,是家庭的基石资产,基石越厚,大厦越不容易倒塌。

从实操层面来看,首先,短期内随时要花的资金,可以选择活期存款、货币基金(比如余额宝,几乎无风险)等,满足流动性的偏好。

担心遇到紧急状况,需要应急资金,具有杠杆作用的保险产品(比如重疾险、医疗险等),以及可以贷款的人寿保单,都是不错的选择。

未来一定要花的刚性支出,可以配置国债、储蓄型保险、以及定期存款。

只有做了这样的配置,未来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才能更加从容淡定的,把剩下的资金去下大的“赌注”,抓住财富跃迁的可能。尽管全赔了,至少“基石”都还在,还能有翻身的机会。如果具有“全赔了也无所谓”的心态,那赚了便是给生活平添了很多色彩,岂不妙哉。

“防守”是一种底线思维,是一种睿智的表现,因为防守是为了更好的进攻。

说起足球场上,最令人兴奋不已、热血沸腾的场景,当属进攻时的破门而入。

同样,投资领域中的“进攻”,就是实现资产的增值、财富的跨越式增长。

但平心而论,投资真的挺难,因为它注定是一场拉锯战,更是一场马拉松。

“长期”,这或许是投资领域中最为重要的概念。巴菲特20%左右的年化复合收益,重点不是那20%,最为关键的是,人家老爷子是做到了60多年的复利。短期内翻好几倍的比比皆是,但把时间一拉长,比如20年甚至更长,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实现财富跨越式增长的方式,是依靠场外的赚钱能力。

当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你是站在一个长期视角的时候,我相信你所做出的选择,会跟很多人都不一样。

所谓的长期主义、价值投资、做时间的朋友,到底是不是只属于别人的盛宴,到底是不是只是停留在虚无缥缈的概念之中?有没有切实可行的、落地的方式呢?

下面就说说我对进攻型资产配置的一些体会:

我会比较倾向于私募基金,因为自己实在没有精力去盯盘,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腾出时间精进主业,享受生活。重点是,找到人品好、真正专业的基金管理人。

目前市场上资金规模千亿以上的私募基金,感觉同质化、公募化越来越明显,投资回报也趋于平庸,很难有超额收益。而一些百亿规模成长型的私募基金,会更加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策略方面也比较灵活上进。当然也是各有各的优势和短板,看自己适合的风格了。

那如果私募够不着,有没有退而求其次的方式呢?

这里,建议配置被动型的指数基金、或者ETF。

因为一方面,相比较私募,主动型的公募基金很多都是给他的私募接盘的,这一点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

另一方面,大部分公募基金,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从长期看,是跑不赢指数的。当然最好能对所投资的领域有一个大方面的判断:是不是符合长期上涨的趋势。其中,“定投”是不错的选择,适合大部分人。

再进一步,如果不想让别人管理自己的资产,要亲自操盘。我会建议:优先配置“所有人都知道”的资产,比如A股市场的贵州茅台、港股的腾讯、美股的苹果、特斯拉等等(只是举例,不构成投资建议)。有意思的是,世界上“最好”的投资标的,或许所有人都知道,但真正配置的人绝对是少数。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有疑问:“说完了进攻和防守,那有没有进可攻退可守的资产?”,就好比足球场上的中场球员,堪比场上的中枢大脑。

实际上,科学的资产配置,和足球场上的排兵布阵,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的。

比如,银行代销的、最终资金流向房地产的信托计划,看似比较稳定,年化收益 8% 左右,暂且我们把它叫做“中场球员”。

但仔细一想,这种理财产品其实非常不值得投。说是进攻也不算进攻,因为无法获得超额回报;说是防守也不算防守,因为本身就有很大的风险,怎么又能抵御风险呢!

总之,就是对 风险收益比 的一个把控。

除此之外,很多所谓中风险、低收益、没有灵动性的理财产品,绝大多数的房产等,很负责的说,可以从你的投资标的当中剔除出去了。

写在最后:

资产配置,不仅是一种财务规划,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规划。

投资,除了用钱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时间。

所谓财富自由,本质上也是时间的自由。

将有限的时间,花费在自己热爱的、美好的事物上,减少在市场博弈中的无用功,少一些冲动与幻觉,多一些自律、克制,多关注自己的成长,多陪陪家人,才是最重要的。

大道至简,进攻型配置,找好专业的管理人;防守型配置,找对专业的经纪人,如此而已。

如何进行有效的资产配置

如何进行 有效的资产配置 一、构筑稳建的理财金字塔。在理财金字塔模型中,风险较低的投资处于底部,风险最高的产品处于金字塔的顶端。首先要构建一个稳健的塔基,让资产不会因为市场的大幅波动而遭受重大损失,所以底部应以稳健的人寿保险、国债、货币基金、银行存款等基础资产组成;塔的中部以债券、养老金准备、自用住宅等保值性资产组成;再往上则是股票、基金、投资性房产等增值性资产;塔尖才是期货、金融衍生品等投机性资产。这样的配置才可以让资产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防止家庭经济状况因为市场波动陷入困境。 二、选择几种相关系数低的产品。所谓投资产品的相关系数是指一个投资产品的市场表现给另一个投资产品的市场表现所带来的影响程度。有的人简单地认为,分开买几只不同的股票型基金就是资产配置,其实不然。进行资产配置,不同投资产品之间的相关系数要越低越好,才能够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例如债券和股票之间的相关系数就非常低,因为他们的投资方式完全不同,很多情况下还呈反向走势;但如果选择股票和股票型基金来配置,那么意义就不大了。 三、对资产配置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爱因斯坦曾说过: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对于无风险投资标的而言,绝对是时间为王,越早投资越好,复利的时间价值是惊人的。而对于风险投资标的来说,则需要结合自己的理财目标及当时的市场环境,或听取专业理财顾问的意见,定期进行评估与调整,能够帮您及时修正对理财目标的偏离。 明年的资本市场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只要坚定自己的理财目标,制定合理的资产配置,就当可在风云变幻的金融市场中乘风破浪。 (夏往)

提高大学生金融素养对社会,个人,家庭有什么意义?

首先,家庭不是一个人事,既然成立了家庭,就不该做个人主义,凡事必定要三思而后行,有些事,对你一个人有利,却对一个家庭无益,这无疑是不可取的,既然长大到成家立业,说明你已经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这么简单,关于家庭对于社会的意思,只想说一点,不要给社会带来麻烦,就是最好的意义

金融素养(Finit是financial literacy的缩写),是指理解与金融相关的术语和问题的能力。好的财务素养有利于你做出明智的财务决定。

年利率、基准利率、应偿还贷款总额、定期……如果你要办理房贷手续的话,你会听到一大堆这样的词。在做其他与财务、理财相关的决定的时候,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专业术语,这些你都能听懂吗?理财是持续一生的技能,如果你是金融盲,那就开始提高你的金融素养吧! [1]

《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9》发布显示房产占比居高不下,是什么原因?

2018年我国家庭人均财产为208883元,比2017年的194332元增长了7.49%,增长速度高于人均GDP增速(6.1%)。

城镇居民家庭房产净值占家庭人均财富的71.35%,农村居民家庭房产净值的占比为52.28%。93.03%的居民家庭拥有1套住房。

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结构单一,依然集中于现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占比接近九成。医疗、养老和子女教育等预防性需求是家庭储蓄的重要因素。超过六成受访者属于风险厌恶型。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同时资本市场发展迅速,资产配置成为家庭投资决策的重要内容。作为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之一,收入和财产差距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涉及住户成员信息、家庭收入支出和财产、家庭经济状况以及生活态度4个板块,着重从城乡差异、资产配置、投资者特征和投资渠道等角度对居民家庭财富开展深入调查。

资产配置、财富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密切联系。房产占比偏高、金融资产结构单一、较高的预防性储蓄等都与扩大内需背道而驰,导致国内需求增长乏力。单一的资产结构更加难以抵御资产风险,不利于居民财产稳定增长。较大的财富差距对劳动供给、生产投资也有不利影响。鉴于此,需要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切实改变资产配置不合理、财富差距加大的现状,转变居民的投资预期、缩小财富差距。

城乡家庭财产差距较大

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家庭人均财产为208883元,比2017年的194332元增长了7.49%,增长速度高于人均GDP增速(6.1%)。城乡家庭财产差距较大,2018年城镇和农村家庭人均财产分别为292920元和87744元,城镇家庭人均财产是农村的3.34倍,且城镇家庭人均财产增长速度快于农村。

城乡居民在财产构成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从我国居民家庭财产结构来看,房产占七成,城镇居民家庭房产净值占家庭人均财富的71.35%,农村居民家庭房产净值占比为52.28%。人均财富增长的来源表明,房产净值增长是全国家庭人均财富增长的重要因素,房产净值增长额占家庭人均财富增长额的91%。因此,房产净值较高的城镇居民家庭将从房产净值大幅增长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财富积累。

城乡居民住房构成也具有明显差异。农村居民家庭以自建住房为主,自建住房占比达53.18%,购买新建商品房仅占21.81%,购买二手房占比为6.73%。城镇居民家庭以购买新建商品房为主,占比达36.26%,自建住房仅占24.43%,自建住房占比是农村居民家庭的一半,购买二手房比例为10.97%。在我国农村居民宅基地交易尚未完全放开的背景下,与自建住房相比,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具有更高的价值。同时,我国房产净值增长也主要体现在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上。因此,城乡居民房产净值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乡居民在住房构成上的差异。

金融投资结构持续单一

随着资本市场发展,城乡居民投资渠道大大丰富,但从实际投资份额来看,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依然单一,农村居民尤为如此,这与我国宏观分配格局中财产性收入占比非常低的情形相一致。资本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推动城乡居民金融资产的多样性,进而提高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分布依然集中于现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占比高达88%,接近九成。在有数据可查的35个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中,仅有8个国家的存款和现金占家庭金融资产比例超过了50%,这一比重超过60%的国家只有3个国家;在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比较广的北欧国家中,瑞典、丹麦、芬兰和挪威的现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所占家庭金融资产比重分别为19.34%、19.95%、31.14%和38.75%,均处于较低水平。单一的金融资产结构不利于居民家庭平衡资产风险,而且难以实现保值增值。

从风险态度自评和风险承受能力来看,持风险厌恶态度的居民占多数。在居民家庭以风险厌恶为主、具有较强风险规避动机的情况下,不难理解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呈现单一化特征。

本轮家庭财富调查中,被访者对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自我评分,0分表示风险承受能力最小,10分表示风险承受能力最大。统计结果表明,风险态度自评为0分的被访者达到32.81%,是所有评分值中比重最高的,表明几乎没有风险承受能力的群体占比最大;风险态度自评为6分及以上的被访者仅占6.78%;风险自评为3分及以下的风险厌恶者比重高达70.33%。

根据家庭所能承受投资本金损失程度来衡量家庭风险承受能力,同样体现出多数家庭是风险厌恶型。5.57%的家庭能够承受投资本金50%以上的亏损,8.66%的家庭能够承受本金20%至50%的亏损,21.01%的家庭能够承受本金10%以内的亏损,多达64.76%的家庭不能承受本金亏损,这说明超过六成家庭投资行为属于极度风险厌恶型。同时,人均财富较高的城镇居民多数也属于风险厌恶型,不能承受本金亏损的城市家庭比例超过五成,达到了55.2%;农村家庭的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3.88%。

较高的预防性需求,推高了储蓄比例,降低了其他金融资产的投资份额。从调查结果来看,全国家庭储蓄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应付突发事件及医疗支出”占48.19%,“为养老做准备”占36.78%,“为子女教育做准备”占23.97%,“其他原因”占20.57%,“不愿承担投资风险”占13.82%。城乡家庭储蓄的主要原因先后位次基本一致。为医疗、养老和子女教育预防性储蓄成为储蓄的主要动因,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完善,以降低居民对预防性储蓄的需求。较高的预防性储蓄导致金融资产结构单一化,同时也不利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房产形成“挤出”效应

由于家庭用于投资的资金是有限的,一般而言,家庭投资具有一定的次序,在一项投资达到一定水平或者条件后,再开展下一项投资。我国房产的拥有率、增值幅度都使房产投资成为家庭投资资金的首选,从而减少了可用于金融资产投资的份额。

我国居民家庭具有较高的住房拥有率。从居民财富角度出发,家庭财富调查所关注的是被访家庭是否拥有住房,而非是否在现居住地拥有住房。调查数据显示,93.03%的居民家庭拥有1套住房,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占比为3.82%,没有住房的家庭仅占3.14%。全国家庭平均自有住房套数为1.02套,即每个家庭平均拥有1套住房。

房产净值增速较快,助推了家庭房产投资热情。从家庭财富结构来看,家庭财产结构变化不大,房产净值占比居高不下;不仅如此,家庭财产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房产净值增长导致的。从报告可以看出,家庭人均财产增长中的91%来自房产净值增长。此外,相对于全国人均家庭财产7.49%的增速而言,房产净值增速接近10.3%,房产净值占家庭总财产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住房价格处于持续增长态势,从调查数据来看,房产净值也在不断增长,这使得居民家庭形成了房价持续上涨的预期。尽管这种预期具有一定盲目性,但居民家庭的投资决策仍主要建立在过去经验基础上。与房地产市场相反,金融市场具有较强波动性,这影响了居民家庭的资产配置选择,使其更倾向于房产投资。

金融投资存在群体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金融素养较低的家庭更可能面临较高的投资风险,因而选择远离金融投资。高收入、高学历群体通常具有较高金融素养,更为了解相关的金融知识、信息,加之其拥有较高收入和资产,可以在满足房产和预防性需求基础上投资金融资产,因而资产内容更加丰富,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地作出投资决策,并从中获取收益。

随着可支配收入提高,家庭拥有的人均房产净值也逐渐上升。如果将居民按人均可支配收入分为10个等分组,进而考察人均房产价值在不同收入等分组的差异,可以发现,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等分组居民的家庭人均房产净值仅为41406.346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等分组居民的家庭人均房产净值则达到441735.8元,是最低等分组的10.66倍。人均房产原值和人均房产现值也基本呈现随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房产债务余额和负债率也随着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上升。

近年来,人们对未来房价形成了上涨预期,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配置在房产上的资产都在增加。由于高收入家庭对房产购买能力和融资能力更强,因而房产负债率和杠杆率也较高。

随着收入水平和学历提高,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规模和结构呈现不同特征。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家庭人均现金、活期与定期存款有所增长,且增幅越来越大。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等分组家庭的人均现金、活期与定期存款分别是最低等分组家庭的4.64倍、3.86倍。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活期与定期存款投资份额持续下降,而在储蓄型保险、国债、股票、基金、期货、借出款、其他金融资产、外币金融资产余额方面投资比重逐渐提高;随着学历水平提高,家庭持有活期与定期存款的比重也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互联网金融“城乡有别”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模式的典型代表,能够减少交易成本,从而刺激用户的金融需求,这对传统金融造成了巨大冲击。

调查报告显示,互联网金融最主要功能是消费支付。无论在全国范围还是分城乡统计,使用过互联网消费支付功能的消费者远超通过互联网投融资的人群;其中,使用过互联网金融投资功能的群体又明显多于通过互联网融资的群体。在消费支付中,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使用随着家庭财富增长逐渐增加,使用互联网金融投资手段远不如互联网消费支付手段普遍。目前,普通群众对互联网金融投资安全性仍存在一定疑虑,互联网金融投资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掘。

相对而言,人们对互联网融资平台的熟悉程度较低。随着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发展,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互联网融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再加上快捷的还贷款手续以及灵活便利的还贷款期限,近年来互联网融资功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目前互联网融资缺乏像支付宝、微信支付、余额宝等消费支付和金融投资领域的标志性产品,各种产品知名度还不够高,使用率也相对较低。

此外,发达地区的互联网金融工具使用率更高。在城镇,超过70%的被访者使用互联网支付;在农村这一比例仅不到30%。数据显示,东部地区使用互联网支付手段的居民占比接近全部城镇居民,且使用3种及以上互联网支付手段的群体占比明显高于其他,使用两种互联网支付手段的群体占比也超过仅使用一种互联网支付手段的群体。中西部地区使用互联网支付的比例则与东部地区有较大差距,金融素养相对较高的城镇居民从互联网金融中获得了更多便利。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原文链接:http://527256.com/45322.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10-24 06:48:06  回复
险承受能力自我评分,0分表示风险承受能力最小,10分表示风险承受能力最大。统计结果表明,风险态度自评为0分的被访者达到32.81%,是所有评分值中比重最高的,表明几乎没有风险承受能力的群体占比最大;风险态度自评为6分及以上的被访者仅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10-24 08:21:43  回复
不下,是什么原因?2018年我国家庭人均财产为208883元,比2017年的194332元增长了7.49%,增长速度高于人均GDP增速(6.1%)。城镇居民家庭房产净值占家庭人均财富的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10-24 08:04:37  回复
另一方面,大部分公募基金,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从长期看,是跑不赢指数的。当然最好能对所投资的领域有一个大方面的判断:是不是符合长期上涨的趋势。其中,“定投”是不错的选择,适合大部分人。 再进一步,如果不想让别人管理自己的资产,要亲自操盘。我会建议:优先配置“所有人都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