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过度融资,怎样判定企业存在过度融资?
企业过度融资是指企业融资超过一定的数量,从而使企业陷入困境。从企业自身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划分,过度融资主要分为两大类。
判定:
过度融资的主要财务表现。负债的杠杆应使得股东在筹集资金时偏好负债经营,但企业举债并不是无止境的。当企业过 度融资时,其财务表现因过度融资的类型不同而不同。
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主要是企业对到期债务不能正常的还本付息。依据企业对外提供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
扩展资料:
过渡性融资是筹款人在银团贷款或发行债券筹措资金的过程中,由于银团的筹组(如编制贷款协议、资料备忘录)和债券发行准备尚需一段时间,而筹款人又需在银团贷款协议生效以前或收到债券款项以前使用一定数额的资金。这时可以筹措一笔过渡性贷款以应急需。
一类是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包括超过资本结构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超过收益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和超过现金流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
另一类是企业超过实际资金需求的过度融资。无论是哪一种过度融资都会导致企业承受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最终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渡性融资
如何判断融资企业存在过度融资
过度融资,也可以称之为过度负债。过度融资简单地说,就是企业的有息负债规模,超过了企业的经营规模。由于企业过度使用财务杠杆,导致企业负债压力较大,债务到期无力偿还,企业经常处于拆东墙,补西墙的状况,更严重的是会存在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过度融资(负债)从财务角度讲,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负债率过高。现实中,由于每个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其资产负债率的高低没有固定的标准,但还是有一定的区间。我们知道,轻资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低,一般在30%左右,有的企业更低或没有对外融资;而重资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有的企业达到了80%左右,主要是固定资产等项目融资贷款,且企业资产总额中固定资产的占比较大。
一般而言,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70%以上,有的企业更高,会被金融机构认定为高负债率,在融资的过程中会被限制;另外的判断指标就是资产利润率,即如果企业的资产利润率低于5%以下,则企业也会存在过度融资的行为。
二、利息费用占借款总额比重较大。财务费用主要是指企业支付的借款利息费用,一般情况下,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总额与借款总额之间的比例在一年期贷款利率之间上下浮动,如果企业长期借款占比金额较大,那么企业当期支付的利息总额就会高一些(资本化利息)。
企业支付的流动资金贷款利息总额,如果高于一年期同类银行贷款利率的水平,且高出很多,则说明企业的短期借款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民间借贷,或是影子银行等,那么这类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的成本相对较高,而借款企业就要承担较高金额的利息费用。如果企业支付了较高额度和高成本的利息费用,企业多半是出现了过度融资而导致的利息费用偏高的情况。
另外,不同的金融产品对企业财务费用的影响很大,如果企业的融资渠道来自影子银行,则债权类金融产品过多,比如信托产品、理财产品证券资管类金融产品等,这类金融产品的成本相对较高,则企业需要支付高额的利息费用。
三、地方性银行或民间借贷等金融机构借款的占比大。我们知道,由于不同性质的银行取得资金的成本是不同的,则提供的信贷资金的成本也是不同的。当企业的资信状况发生变化,使得国有股份制银行不愿意为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时,企业为了生存,只能向当地的地方性银行和民间借贷公司进行借贷。
地方性银行或民间贷款公司的贷款条件相对偏低,贷款也就相对容易一些,而且企业借入的这部分资金,主要是用于借新债还旧债,由于高额的利息费用,导致企业的资金运行越来越困难,有的借入资金直接支付了贷款利息。
过度融资还有一个特征是,为企业提供信贷资金的金融机构很多,且多为地方性银行、影子银行和民间借贷公司的占比较大,翻看企业短期借款明细账可见企业的借款机构真的很多,有的有十几家,有的甚至有二十几家。这种状况下,也说明企业存在过度融资的状况。
过度融资什么意思
即企业融资超过一定的数量,从而使企业陷入困境。
拓展资料
过度融资的危害
企业多头融资,除经济大环境、地方政府政绩观等因素之外,主要原因是银行在规模和利润压力下,管理者倾向于以粗放经营来获取短期利益,对借款企业多头授信、过度授信,对信贷管理薄弱。企业多头授信、过度融资的危害显而易见。
一是过度融资为企业、为银行以及整个经济制造风险。有数据显示,破产企业有大部分是撑死的,而不是饿死的。政府行为是顺周期的,银行信贷更是顺周期的。如新余市2005年引进一家光伏企业,由于政府的力推,各家银行纷纷跟进,企业迅速扩张,7年左右时间,资产达300多亿元。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企业预期,企业难以适应。为消化资金,企业盲目上项目、盲目投资,企业一片“欣欣向荣”。但在全球金融危机尤其是欧盟“双反”后,企业顿时限入了困境,致使当地经济金融倍受打击。该企业在本市的贷款占全市各项贷款的10%以上,有两家国有商业银行分行对其贷款占本行的三分之一左右,目前贷款逐渐到期无法偿还,仅欠息就达40多亿元。企业过度融资,庞大的债务把政府和银行拖入了泥潭。
二是企业过度融资为影子银行推波助澜。企业过度融资、套取银行信贷资金进入影子银行,这已是普遍现象。如一家钢贸企业,由于前几年钢铁市场行情较好,企业盈利丰厚,银行纷纷伸出“橄榄枝”,导致企业资金“消化不良”,为寻找资金出路,于今年注册成立了一家小贷公司。笔者对小贷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小贷公司在影子银行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小贷公司众多股东的“集体”融资,将信贷资金引入小贷公司进入影子银行体系,再经过分解加工成由一系列影子银行参与的非常复杂的信贷流程,资金链越拉越长。尤其是贷款品质越差,经过的步骤越长。一旦经济波动、资金链断裂,就会形成“温州现象”,给区域经济金融稳定带来极大冲击。
企业过度融资的危害,给银行和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各银行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完善内控风险管理。笔者近年来也在不断探索对企业过度融资的监测与风险提示手段,采集辖内各银行机构授信企业融资信息以及企业财务报表等企业经营情况,通过设定指标、编制模型对企业的过度融资行为进行非现场监测,及时识别与预警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超速”行为和“虚胖”现象,有效地防止银行对企业的过度融资需求的供给,及时发出警报,增强银行、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有人对企业过度融资进行监测,监测指标主要包括:一是企业融资额的变动情况,二是筛选出企业在N家银行发生业务额及其融资结构,反映融资集中度。三是各银行多头融资企业占比,反映银行对企业多头融资的容忍度。四是各行业融资结构。笔者根据当地经济特点,将企业分为钢贸、光伏、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涉农企业等行业,反映银行信贷政策倾向以及经营重点。五是重点企业融资情况,重点监测政府重视、发展速度快、涉及行业广泛的企业的融资情况。六是关联企业的联保、联贷情况等。
通过一系列较为成熟、固定的指标与模型进行定期、不定期的非现场监测进行预警,列出有过度融资迹象的企业,提示银行重点关注。同时,掌握每家银行信贷投向偏好、审慎经营趋势等,以便人民银行确定监管重点,落实宏观调控措施,强化人民银行履职效果,切实有效地防范信用风险。
财务报表 过度融资的表现
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权益筹资,另一类是负债筹资,过度融资主要是指后一类。负债是企业一项主要的资金来源,几乎没有一家企业只是靠自有资本,而不运用负债就能满足资金需要的。合理举债,稳健经营,避免过度融资带来的风险对企业的发展显献的尤为重要。
1 负债筹集资金的特点
权益筹集资金的主要特点是不需要归还,从而筹资风险较小,但权益资金筹资可能会分散投资者的控制权。与权益筹资相比,负债筹集资金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筹集资金具有使用上的时间性,需要到期偿还;不论企业经营好坏,需要固定支付利息,从而形成企业固定的负担,但其资本成本一般要比权益筹资成本低,且不会分散投资者对企业的控制权。负债筹资的刚性特征,使得过度举债会造成更大的危害,需要引起债权、债务双方及相关利益主体的高度重视。
2 过度融资的主要类型
企业过度融资是指企业融资超过一定的数量,从而使企业陷入困境。从企业自身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划分,过度融资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包括超过资本结构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超过收益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和超过现金流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另一类是企业超过实际资金需求的过度融资。无论是哪一种过度融资都会导致企业承受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最终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3 过度融资的主要财务表现
负债的杠杆应使得股东在筹集资金时偏好负债经营,但企业举债并不是无止境的。当企业过度融资时,其财务表现因过度融资的类型不同而不同。
3.1 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
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主要是企业对到期债务不能正常的还本付息。依据企业对外提供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
3.1.1 超过企业资本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一方面可以降低筹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产生财务风险。超过资本结构承
受能力的过度融资,分为超过企业短期资本结构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和超过企业总体资本结构能力的过度融资。
a.超过企业短期资本结构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企业的资产按周转时间的长短(通常指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分为短期资产和长期资产,负责按时间的长短(一般为一年)分为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从资产负债表上看,当企业超过短期资本结构承受能力过度融资时,短期负债与短期资产错配,短期负债占比过高,短资长用,短期资产对短期负债的保障程度较差,易引发流动性风险。其财务表现一是营运资金(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缺口大,通常为负数;二是流动比率偏低,通常为小于1;三是营运资金与短期付息负债的比较低,通常为小于0.2。
b.超过企业总体资本结构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应保持合理的比例,以保障债权人的利益。从资产负债表上看,当企业超过总体资本结构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时,财务杠杆比例较高,净资产对债务的保障程度较低,企业负债的还款压力较大,易引发财务风险。其财务表现一是资产负债率和全部资本化比率过高,二是净资产与总付息负债的比过低,通常小于1。
3.1.2 超过收益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企业筹资规模过大,资金的筹资费用和资金占用费用都会上升,导致资金成本增加,影响企业的收益水平。超过收益水平的过度融资分为超过利息支付能力的过度融资和超过总资产收益水平的过度融资。
a.超过利息支付能力的过度融资。负债是需要定期支付利息的,由于企业过度融资使得利息增加,收益对利息支付的保障程度较低。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看,当企业超过利息支付能力过度融资时,主要表现一是利息保障倍数较低,通常为小于1;二是EBI TDA与总的付息负债比也较低,通常为小于0.15;三是财务费用与营业收入占比过高。
b.超过企业收益能力的过度融资。企业资产收益能力低,远不能补偿付息负债的成本,造成亏本使用债务资金,其可能导致总资产收益能力下降,可用资金逐渐减少,从而出现违约风险。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看,当企业超过收益能力的过度融资时,主要表现总资产收益率过低,一是总资产利润率低于企业的资金成本;二是资产利润率远低于社会平均资金成本。3.1.3 超过现金流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现金流是企业的主要还款来源,尤其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是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不足还款时,企业债务的偿还可能是通过执行抵押担保或是借新债还旧债等方式偿还到期债务。超过现金流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分为超过现金流总量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和超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
a.超过现金流总量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企业的资金周转是以倾向资金为起点,经过生产经营过程最终又回到倾向资金并实现资金的增值,资金周而复始的周转便形成了资金循环。资金的正常循环条件一是资产能够正常变现,二是销售收入能够弥补成本费用。当超过现金流问题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时,从财务报表上主要表现资金周转率低,一是流动资产周转率低,包括应收账款周转慢和存货周转率低;二是总资产周转率低;三是销售收入与总的付息负债比过低。
b.超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经营活动的创现能力决定了偿还债务的保障,当超过经营活动净流量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时,到期债务不能及时偿还,可能引发债务危机,从财务报表上主要表现一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值;二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总付息负债比过低;三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销售收入的比通常小于1。
3.2 超过企业实际资金需求的过度融资
企业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避免浪费和形成违约风险。超过企业实际资金需求的过度融资是指目前尚未过度融资的客户,如果企业不计资金成本、盲目扩张和财务不审慎等,超过其资金实际需求量进行对外融资,未来可能出现过度融资的情况。超过资金实际需求量融资其结果可能导致不合理资金占用,即短资长用引发流动性风险、因关联方经营不善其占用资金难以及时调回、长期投资收益率低、项目投资效益差回收慢及流动资产质量低变现能力差等相继出现,资产利用效率开始下降,长期下去逐步具备超过承受能力过度融资客户的财务特征,企业的风险加大。
基于过度融资的种种财务表现,各利益主体在利用财务报表进行决策时,应持审慎的态度,使风险降到可接受的水平。
发布于 2022-10-18 15:50:06 回复
发布于 2022-10-18 11:47:22 回复
发布于 2022-10-18 14:21:00 回复
发布于 2022-10-18 07:03:51 回复
发布于 2022-10-18 11:28: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