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跪求~~2008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工作总结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农经局2007年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计划
--------------------------------------------------------------------------------
发表日期:2008年2月11日 出处:中国农经信息网 作者: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农经局 本页面已被访问 547 次
夷农经发[2008]1号
200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认真履行农村承包合同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财务与资产管理、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和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工作,突出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化解村级债务等政府重点工作,成功举办全国全省三个试点,各项工作得到各级领导和部门的认可,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均按计划实现。
一、2007年主要工作及作法
1、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建立全市首家集体股份合作社
夷陵区是省委、省政府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试点区,军田坝村被列为省八个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试点之一。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鄂办发[2006]82号)文件精神,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开会讨论研究工作方案。试点自6月28日进村工作,区、乡先后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试点工作组、村筹委会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历史,创新工作,开展了“清产核资、清人分类、配股到人、公布上墙、签字到户”等工作。经过近5个月的辛勤努力,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了集体家底价值化、村民身份明朗化、农民利益股份化、规范运作制度化的目标。11月8日召开了成立大会,至此,全市首家集体股份合作社正式成立(全省是第三家)。经清产核资,该村集体资产总额为6.06亿元,其中:资源性资产6.05亿元,固定资产215万元,流动资产19万元。经清理确认总人数为2508名。一类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348名,占总人口的94%;另一类是非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160名,占总人口的6%。根据清人分类结果,军田坝股份合作社共有股东2509名,其中个人股东2508名,总股份57688万元,由集体股、基本股两部分构成,基本股分人口股、劳龄股、贡献股、特殊股。集体股17307万元,占总股份的30%;基本股40381万元,占总股份的70%。建立健全了股东大会管理制度、董事会会议制度、董事会管理制度等11个合作社内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2、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创新,成为全省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示范区
夷陵区是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区,近几年依托区、乡、村三级纠纷调解仲裁网络,建立了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长效机制。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做到了 “五过问”:即涉及土地经营权的要过问;土地承包及流转合同纠纷要过问;土地承包经营权侵权纠纷要过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要过问;其它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要过问。 “五提高”: 提高办案知明度。对参与仲裁当事人不收取任何费用,并把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庭搬到农家,搬到田间地头,让熟悉情况的村民参与旁听;提高办案准确率。包括核稿、告知、评议仲裁决定;提高信息反馈程度。仲裁执行情况,定期回访;提高办案人员素质。通过开展调查研究、模拟仲裁学习等方法逐步实现提高素质的目的;提高办事效率。通过对仲裁建制、文书规范、庭审程序的创新提高办案实效性。今年5月全省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员培训及现场会在我区举办,培训学员现场观摩了模拟仲裁,参观了仲裁庭设施建设。为办好全国的仲裁试点,研究制定出台《夷陵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暂行办法》经区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以政府规范性文件下发,同时制发实施的文件有《夷陵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试点工作方案》、《夷陵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庭审程序》、《夷陵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员守则》、《夷陵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员管理办法》、《夷陵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档案管理办法》等。
今年全区共调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136起,其中立案仲裁9期已全部结案,已裁决6期,庭中调解3期,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得到有效地解决。
3、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免费服务创新,当好农民的“土地红娘”
为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及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服务新农村建设,夷陵区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区农经局在黄花乡办土地流转试点后,全区12个乡镇(街办)、开发区分别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各中心由乡镇(街办)、开发区财政经管所所长(经管站长)任主任,分管经管工作的副所长任副主任,具体负责土地流转工作,选聘各村财经委员为信息员。推行四项免费服务,即免费提供土地流转信息、政策咨询、土地流转场所、流转合同和承包合同鉴证。今年全区转让684户,面积300余亩,办理了经营权证变更手续。
4、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运作创新,为农民增收搭建新舞台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区委、区政府全年工作重点。一是全方位宣传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今年初,我区采取了领导电视讲话、会议、培训、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共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其中,三斗坪镇印发了1500多份。悬挂固定标语48幅,张贴临时宣传标语485幅,宣传车10台次巡回宣传一周,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二是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年初,农经局拟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具体实施方案,下发至乡镇(街办)、开发区农合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鄂发[2007]12号)文件精神,草拟了《夷陵区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以区两办文件下发;三是提高素质抓培训。重点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财务会计制度等重点内容,开展辅导培训。采取召开座谈会、现场会、党校讲课及专题辅导讲课等形式,其中组织区乡两级业务骨干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培训达200多人次;四是强化工作职责。今年区委区政府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列为农村重点工作之一,并纳入乡镇(街办)、开发区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了农经局为牵头单位,部分区直部门为责任单位。
截止目前,全区共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3个,其中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协会88个,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其中有4个合作社与协会重叠)。涉及到种植、养殖、加工、销售、运输等农业生产领域,已基本普及到全区三大支柱产业。已拥有成(会)员65000多人,带动农户8万多户,培训成员近6万多人,共注册农产品品牌9个,引进新品种12个,推广新技术18项,设立营销网点1700个,成员户人平纯收入4500元,成员户人平增收410元,带动农户人平增收310元。
5、坚持不懈化解村级债务,确保区政府重点工作目标的实现
化解村级债务工作,是继农村税费改革后是各级农村重点工作,是乡镇(街办)、开发区党政班子全年目标考核指标之一。这项工作全省从2003年开始启动,计划用7年时间完成村级债务的化解任务,全区核定债务总额27625.91万元,截止目前,累计化债17852万元,占债务总额64%,其中今年下达化解任务1000万元,已完成化债1005.18万元,顺利完成全年化债目标任务。为了严控新增债务,年初,区农经局组织专班人员先后深入到6个乡镇(街办)、开发区、10多个村进行调查研究,撰写了调查报告,引起领导的重视,要求农经局草拟《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村级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区政府办公室文件下发,7月,该文以夷政办发[2007]37号下发各地执行。11月,全区对村级新增债务及项目资金开展了专项审计工作。
6、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农村集体财务是农经基础性工作,按各级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了规范管理及制度建设。一是按照省纪委、监察厅、农业厅《关于贯彻落实中纪发[2006]24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鄂纪发[2007]10号)文件要求,拟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暂行办法》,已与区纪委、监察局、财政局联合行文下发。同时,将《省农业厅办公室转发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的意见》(鄂农(办)[2007]35号)转发至各乡镇(街办)、开发区。二是完成了对诚信协会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对丁家坝村民主理财小组上访街办在基金会存款未还的信访件进行了调查和回复。三是指导夷陵经济开发区做好财务移交和财务软件、农经统计软件购置与安装工作。四是为更好地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深入开展,于11月8日以局文件形式印发了《关于开展2007年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通知》,目前各乡镇(街办)、开发区审计工作正在进行中,并编发简报3期,对小溪塔财经所推行村级财务审核报告单的做法,龙泉、太平溪在农村财务审计中的经验予以推介。
7、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农民负担监管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在2007年里,一是落实农民负担监管责任制。坚持和完善减轻农民负担“四项制度”,即:涉农税收、价格及收费“公示制”, 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村级组织和农村中小学校订阅报刊“限额制”,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的工作制度和“谁主管、谁负责”的部门责任制。已分别与12个乡镇(街办)和区直相关部门签订了工作责任状。二是认真做好农民负担执法检查。9月中旬,区农经局在区政府统一组织的农民负担检查中,严肃认真地查处了少数地方的涉农乱收费问题。9月28日,区减负办会同区纠风办物价局等部门针对检查中发现的个别地方的村级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收取农民住宅小区建房保证金、土地补偿费和个别乡镇(街办)、开发区服务中心巧立名目收取农民建房过户手续费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调查核实,并提出了整改意见。截至10月上旬,区减负办已督促4个乡镇(街办)和部门先后清退了村级土地登记费、测绘费11000元,农民建房保证金8000元。10月开展了复查,对查出问题进行了通报,全年迎接省农民负担两次检查。
2007年度全区共审核批复了3个乡镇6个村的农村公益事业筹资筹劳方案。其中4个村筹资70500元,涉及7862人, 2个村筹劳15750个工日,涉及1750个劳动力。各地所筹资金全部纳入乡镇(街办)、开发区财务代理中心统一管理。村级筹资筹劳主要用于村级道路改造和维护。所筹资金和劳务均未超过全省规定的额度,没有出现以资代劳现象。
8、办好小型水利设施承包试点,促进农田水利建设
指导分乡镇高场村完成堰塘承包工作,制定方案、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公示签订承包合同工作。摸清了家底,明确了管理对象。理顺了管理关系,明确了管理主体。强化了责任,明确了管理任务。发包堰塘44口,水渠22条,合同签字率100%。
9、做好农经统计,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2007年开展了上半年百户和全年50户农民收入调查,并进行了分析预测,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完成了2007年度农经统计软件升级、协调及全区205个村农村经济情况统计年报录入汇总审核工作。通过调研和自下而上的统计,2007年度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59元,同比增627元。
10、机关效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7年开展效能建设活动以来,区农经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组织本单位全体干部积极参加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全面完成五项培训、五项清理、三公开等规定内容,结合本局特点,开展了五个一学习活动,成功办好四大试点(农业部、省三个,区本级一个试点),搭建了五个服务平台,顺利完成区政府两项重点工作,年初确定目标任务均按期实现,区效能办刊登2篇予以推广我们的作法。
11、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各项工作和机关工作任务
一是完成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2007年,区政府交办人大建议2件、政协提案1件,农经局在规定时间内到镇到村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见面,均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回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农经局回复表示满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项视察工作情况。二是开展千名党员万户行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到村到组到户宣传中央1号文件精神等“八个一”的活动。三是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抗灾救灾联系村和受灾户的建房任务。为受灾村收回外欠款42万元,为受灾农户捐款捐物达5000多元。四是完成联系乡镇、村的扶贫任务,分别为下堡坪乡、锅厂村争取项目资金各1万元。五是为移民村完善土地承包合同,落实了相关政策,促进了移民村的稳定。六是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主要是抽调专人参加开发区和发展大道征地拆迁相关政策和遗留问题的处理,移民后扶工作,社区三城联创工作和省综合配套改革检查验收等工作。七是机关工作包括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文明创建和三城联创、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妇女及工会、人事劳资、财务、依法治理和五五普法等工作,来信来访等全面完成工作目标任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7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对常规性业务工作检查力度不够。今年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国家、省的试点和区委区政府提出的重点工作方面,对常规性业务工作深入实地检查不够。
三、2008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重点,创新农经工作思路,调整农业生产关系,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做好各项农经工作,促进农村稳定,推进我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思路
我局2008年的工作思路是“321”,即三加强(加强农村财务及资产管理、加强农村承包合同管理、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两引导(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运行、引导农民规范土地流转),一严控(化解村级债务,严控新债增加),逐步实现农经工作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网络化、信息化目标。
(三)工作要求及措施
1、抓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指导工作。力争新发展5个、规范3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是继续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工作,形成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氛围。鼓励和引导农民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支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跨区经营,壮大自身实力,增强服务功能。引导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以及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办或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党校、村委会以及运行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阵地,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层次人员广泛开展合作组织知识、业务培训,提高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整体素质。三是积极争取各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支持,力争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各级立项。
2、加强农村财务及集体资产管理。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双代理各项工作制度。一是抓好农村财务代理中心规范化建设。通过办试点的形式,从完善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运作程序。重点抓好农村财务开支预审制、监控制、终审制、报告制的建立,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审计监控制度,基本实现“双代理”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强化村级财务公开力度。认真落实各级关于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政策,指导乡镇(街办)、开发区抓好村级财务定期公开工作。三是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重点抓好农村财务事前审计、村干部离任审计,督促各乡镇(街办)、开发区抓好对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审计。
3、积极化解村级债务,严控新增债务。一是认真宣传和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5]39号)及各级有关严控新增村级债务的文件精神。二是努力探索化解旧债的方法、途径,落实化解村级债务工作责任制。将化解村级债务、严控新债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将严控新债与工作业绩挂钩,加强对村级新增债务的监控力度。三是对新增债务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对查实的进行处理。不准帐外设帐或长期悬于帐外。
4、继续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引导农民规范土地流转。一是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进行土地流转。二是加大土地纠纷的调处仲裁力度,做到纠纷案件件件有结果,当年发生的土地纠纷仲裁案件准确率达100%,结案率达100%。三是指导乡镇(街办)、开发区开展其他承包方式的承包管理,力争全区全面推开。四是发展各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推广经验、检查督办等形式,实现土地承包管理规范化建设。
5、继续抓好减轻农民负担监管工作。农民负担执法检查一年不少于2次,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不出现群体事件和恶性案件。一是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抓好涉农收费价格“公示制”、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义务教育学校收费“一费制”和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四项制度的落实,与各乡镇(街办)、开发区及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奖惩办法。二是定期开展涉农收费自查和专项检查,一年不少于2次,对涉农收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加强整改。三是加强农民负担网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监测体系作用。四是严格“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事项的审批,对村级列支招待费进行全面检查,真正杜绝在村级列支招待费。
6、加强机关制度及队伍自身建设。进一步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文明创建和三城联创、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妇女及工会、人事劳资、财务、依法治理和五五普法等工作,人才及全区经管队伍建设、来信来访调处工作、新农村示范村贫困村及移民村建设,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交办工作。
二00八年元月十一日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报告通用5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乡村振兴 工作 总结 报告 通用,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参考阅读!
乡村振兴工作 总结报告 通用1
近年来,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成为中央农村政策的关键词,投身于乡村建设。在我看来,这体现的是新时代青年们的热血赤城与责任担当。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最具有活力和富有责任担当的群体,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富则国富。“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当代青年正生逢最伟大的时代,该勇担重任,志存高远,积极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奋斗中释放出具有时代价值的青春激情。一代人有一代的责任和担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翻看历史,五四运动发端于青年,陈独秀、鲁迅站在时代的潮头振臂高呼,点起科学真理的火把,照亮了一个时代;战争年代,千百万有志青年、英雄儿郎投身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建国伊始,华罗庚、钱学森等一批青年学者冲破重重阻碍,回归祖国,为国铸重器。而我们,身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应积极投身于乡村建设,学习秦玥飞,学习李忠凯,像280多万驻村干部一样,扎根乡村,奋战在脱贫一线,让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愿得牺牲能壮志,浴血坚持创小康。也许有人认为大城市才有更多的机会,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但在我看来,“事业靠人,业由人兴”,在农村,在基层,有着更广阔天地,更大的舞台。如今,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局,乡村振兴的嘹亮号角已经吹响,正是有理想、有本领、有眼界的青年人大展拳脚,建功立业的时候。廖俊波为官一方,脚下有泥土,心间有真情,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
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海归学子秦玥飞放弃优渥的工资待遇,回到乡村,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一批批青年教师支教一乡,为闭塞的乡村带来朗朗读书声;一批批大学生村官回到基层,为乡村振兴带来新鲜血液。与乡亲们一起摸爬滚打,他曾说,在他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是我那陕北的老乡们”。在沃土上施展才华,在基层一线挥洒汗水,投身乡村,大有可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的青年们,让我们将责任握在手中,担当放在心头,用赤城热血浇灌出一片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报告通用2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 文化 、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 措施 ,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 其它 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 教育 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报告通用3
脱贫攻坚阶段,很多硬指标是可以量化的。比如两不愁三保障,吃饱穿暖、住得安全、上得了学、看得了病等。这些都是可以用硬性指标来量化考核的。但是乡村振兴阶段,较难用一些量化指标来界定工作的好坏。部分地方延续了脱贫攻坚阶段的一些政策,对知晓度、满意度这些内容继续加以考核。相对于乡村振兴工作来说,其必要性有待探究。建议多方调研,收集基层一线的反馈,形成具有操作性的考核监督方案。而且,对乡村振兴的考核应有别于脱贫攻坚阶段的大范围跨省市的评比,对相关评价指标和要求,应充分参考省内或同水平区域内的总体发展水平分别制定。
乡村振兴需要更长期的谋划和更切合当地的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驻村干部一是需要较长时间的下沉进村,二是需切实做好摸底调查工作。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但是建议对脱贫攻坚的一些成果的运用,应当通过切实的调研并结合当前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变化,做出合适的调整。这就更需要驻村干部的长期坚持。乡村振兴是一次长考,对基层和驻村干部的能力、韧性、耐心也是一次更长的考验。建议对于本批次驻村干部的乱换年限要求,轮换方式 方法 ,做进一步的规定,应该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乡村振兴急需大量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但是目前来看,基层确实缺少相关人才。大力建设各类人才队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需求情况来看,可尝试由上级部门建立一支或者多支区域内流动的专业技术工作队伍。这批人不驻在某一个村,而是相对集中地在某一个或多个县区内各村流动,成为一支救急队伍。这个队伍中可选派一批技术精熟、素质过硬的同志和一批年轻、学习、动手能力强的同志。一方面用于解决乡村振兴初期出现的各种新的突发的重难点问题,一方面通过在基层一线的传帮带,培养出一批能及时下沉到基层的实用型人才。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报告通用4
近年来,“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成为中央农村政策的关键词,乡村的发展和振兴逐渐成为新的时代 热点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顺应时代潮流,以己之力,振兴乡村。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我们新时代青年作为中坚力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拘小我成就大我。新时代的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社会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作为当今时代冉冉升起并在国家政策的领导下逐渐散发光芒的时代新星,我们应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担当。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前辈们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所留下的印记,并向之学习致敬,是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精神寄托与支柱。越来越多大学生返乡创业,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服务乡亲,20_年有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一线;在这里不得不提到苦干实干的人民好公仆廖俊波同志,他念念为民,与人民群众走得最近,将言语落实在振兴乡村的实际行动上,“脚下有泥土,心间有真情”。前辈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挥洒下如此之多的汗水孕育着乡村这颗种子,我们新时代青年更应以前人为榜样,用自身的辛勤与努力将这种子培育为参天大树,努力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乡村振兴梦,无悔于责任与担当。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无论是坚守在国内还是 留学 于国外,青年们都应心怀祖国,心系人民,将乡村振兴落到实处。
当今选择 出国 深造的人逐渐增多,但无论身在何方,只有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充盈自己,才能为建设更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道路,作出更大贡献。“乡村振兴”是国家实现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强国的首要任务,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应当响应时代的召唤,运用自身的满腹学识,循序渐进地让乡村变得兴、富、强,使亿万的基层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拥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乡村振兴需要我们新时代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挥洒汗水,并在实现乡村振兴之梦的道路上脚踏实地,矢志不渝地稳步前行,尽己之力,振兴乡村。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报告通用5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逐渐出现一些问题:撂荒现象普遍、 麻将 赌博泛滥、基础教育水平偏低、文化生活比较贫乏,留守 儿童 妇女数量庞大、“空心化”现象多有存在。这就违背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初衷。
我们要让故乡回得去,让乡村的未来看得见。
即使未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乡村建设要与时代以同频率的步伐向前迈进,让故园依旧,让“小桥流水人家”的场面与我们同行,让在外远行的游子有自己的归属,让更多的老人、儿童得到温暖的陪伴,再无空巢之人,再无留守之痛,才能建设真正的美丽乡村,展望更美好的未来。
建设美丽乡村,有人走在了前列。
走在乡村建设的路上,有农民在大地上奋斗,余姚横坎头村全体党员艰苦奋斗,将一个交通闭塞、房屋破旧、村民收入低的薄弱村,发展成了全国文明村,这就是进步,这就是发展,这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的希望。总有人说,理想与现实往往背道而驰。但是当踏上了中国梦的征途后,一切仿佛那么和谐。在这条路上,乡村建设如同烟火,偶尔冷漠受挫,但终归发展火热;恰似人间,终有光明时刻。
乡村建设如星星之火,照亮未来。
干部下乡,精准扶贫,带给老无所依的农民情感与物质上的关怀;教育从娃娃抓起,多少个希望工程为乡村的孩子们带去福音,送去知识,传递希望。下一代的农民,不能只当建筑工人、环卫工人、保安大叔、保洁阿姨、食堂大师傅。执政党的不忘初心与创新引领,让我们看见了“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村庄最能体现国家的发展变迁与开拓进取,小家的幸福才是大国的未来。
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生产发展齐头并进,生活宽裕无烦恼,乡村文明小事起,村容整洁不懈怠,管理民主人人责,这就是美丽乡村。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却又不忘初衷,传统依旧,乡村才是真正的“进行时”,农民的春天才会姹紫嫣红、百花齐放。
建设美丽乡村,让故乡回得去,让乡村的未来看得见。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报告通用5篇相关 文章 :
★ 乡镇乡村振兴工作总结5篇
★ 个人乡村振兴工作总结5篇
★ 乡村振兴简短工作总结
★ 乡村振兴年度考核工作总结5篇
★ 乡村振兴建设工作总结5篇
★ 乡村振兴专员工作总结(通用5篇)
★ 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总结范文10篇
★ 2022乡村振兴工作个人总结(通用10篇)
★ 2021乡村振兴培训个人总结精选10篇
★ 2022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10篇)
河北农业大学是985还是211院校?
河北农业大学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
211和985的区别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学院简介
河北农业大学的前身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创立的直隶农务学堂;1912年改为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21年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医务学堂,还有法律、法政、高等师范等学堂合并,组成河北大学;1931年河北大学解散,河北省立农学院独立办学;1958年河北农学院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1995年与原河北林学院合并组建为新的河北农业大学。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共有5个校区,校园占地2765亩,建筑面积124.1万平方米;设有31个学院(系),93个本科专业,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在职教职工3151人,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全日制本科生约33000人,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4281人。
历史沿革
原河北农业大学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直隶总督袁世凯奏请慈禧太后恩准创立直隶农务学堂(河北农大前身),初建在保定霍家大院(现保定建华大街二道桥北),是中国成立最早的高等农业院校之一,河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院校。
民国元年(1912年),学校改为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民国十年(1921年)9月,驻保直系军阀直鲁豫巡阅使曹锟奉北洋政府教育部令,将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医务学堂,还有法律、法政、高等师范等学堂合并,组成河北省第一所综合性的大学-河北大学。当时的河北大学以农科为主,专业设置为林学、农学、园艺三个系,学制四年。
1958年6月,经中共河北省委批准,河北农学院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7月,省委办公厅决定将西下关原河北省立农学院旧址移交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林学院
1909年,顺天中等农业学堂创立。
1928年,改为京兆甲种农业职业学校。
1937年,改为河北省黄村初级农业学校。
1970年12月23日,河北农大园林化分校与河北农大分开,改名为河北林业专科学校。
1972年,河北承德林业劳动大学并入。
1985年1月16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改名为河北林学院。9月,学校全部由西陵迁至保定新址。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设有31个学院(部、系),设有93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农学优势学科为引领,“工、管、理、经、文、法、艺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特色专业
制药工程、生物科学、农林经济管理、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建筑学、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生态学、风景园林等。
师资队伍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在职教职工3151人,其中专任教师2074人;教授及相应职称448人,副教授及相应职称1002人;博士生导师216人,硕士生导师772人,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专家等人才200余人次,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18人,省级优秀教师19人,省级模范教师4人。
教学建设
学校有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23个,省级项目109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卓越工程师教师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建设国家首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6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学科列入河北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序列,3个学科列入河北省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序列;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部级重点学科,4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16个河北省重点学科。
学术研究
学校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基地、试验站、协同创新中心),3支创新团队获批河北省“巨人计划”创新团队。
合作交流
学校新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技术转移中心等国家级科技转化机构,入驻国家(保定)大学科技园;推广新成果、新品种和新技术1000余项,创造社会、先后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保定农垦总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进行合作办学或战略合作,与保定市、邢台市、衡水市、石家庄市及河北省气象局等地方政府及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295个,区域综合试验站10个,现代农业教育科技创新示范基地41个。
国际合作
学校与33所中国国(境)外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和校际合作关系,与荷兰应用科学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22所国外院校或机构开展了合作项目;与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农业与兽医药大学、乌克兰国立化工大学、乌克兰国立文尼察大学、斯洛伐克农业大学等5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院校建立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通过承办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先后培训发展中国家学员552名。
文化传统
河北农业大学的校徽主要由双圆环、建筑物、背景颜色为绿色组成。圆环内的中英文分别代表学校的中文名称与英文名称;1902代表学校的建校时间;建筑物为学校的主教,背景颜色为绿色代表学校以农业为主,面向世界的教学方式。
求是—实事求是。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原文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唐人颜师古注解说:“做实事,每求真事也。”意思就是根据实证,求索真相。要采用了这句成语的形式,吸收了它朴素合理的意思,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了科学的阐释。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1942年)一文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务,‘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崇德、务实、求是”,既是思想与行为的结合和辩证统一,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辩证统一。包涵了由认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认识这样一个辩证过程。
“崇德、务实、求是”这六个字及其所包括的深刻内涵是学校长期办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太行山道路的实践总结,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要求。在这六个字中,崇德是根本要求,务实是作风和追求,求是是核心和目标。
211工程简介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使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以及一批重点学科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成为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
其中,一部分重点高等学校和一部分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学校和学科的先进水平,大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上取得较大成绩,适应地区和行业发展需要,总体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
目前,211大学依然受到广泛关注,毕竟能够入选211工程的大学,说明其办学实力已经得到了社会和教育部门的认可,也算是比较好的大学了。
扩展资料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985/211工程的不同
定义不同
985大学即参加“985工程“的大学,即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大学即参与“211工程”的大学,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实施时间不同
1999年,“985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1995年11月,211工程正式启动。
涵盖大学不同
985大学都是211大学,但211大学不一定是985大学。
建设内容不同
“985工程”建设任务为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平台建设、条件支撑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五个方面。
“211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整体条件、重点学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大部分。
“双一流”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First-class-universities-and-disciplines-of-the-world)的简称,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和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将探索建立分类发展、分类支持、分类评价建设体系作为重点之一,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
如何解决承德市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发展
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虽然农民在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农民也迅速转变成为民营企业家,但多数农民仍肩负着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任。这充分说明,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化,“三农”的基础地位始终不会变,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会愈加明显。因此,认真研究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的工作,对于保持农村稳定,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广大农村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一切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营建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2]。
一、把握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切入点
农民问题错综复杂,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搞好权利和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充分尊重民主权利;在经济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为此,在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政策问题。一是土地政策。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问题是“三农”的核心,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将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农民的就业和生产生活保障,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规定[3],依法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二是集体财务管理政策。农村财务问题既是农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引起农民集体上访的主要导火索。搞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对于密切干群关系,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将产生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三是扶农政策。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中央出台了I号文件,农民对此欢欣鼓舞,一致认为“1号文件”贴“三农”,政策性强,增收的措施比往年更积极、实在。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好文件精神,执行好相关政策,保证各种扶农政策和措施真正、直接落实到农民手中。
(二)农民负担问题。要提高农民的物质利益,就要促进农民增收、减轻农民负担,要加大扶持力度,调整投入结构,建立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即是在政策上保护,物质上投入,生产上服务。清理和规范涉农事业性收费,取消不应由农民负担的税费项目[4];要继续加大配套改革力度,切实精简机构,进一步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
(三)农民自主权问题。对农民来说,自主权是最大、最切实的民主权利。从我国农村改革的成功实践来看,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充分尊重了农民的自主权,放活了农民的生产经营权。我们要始终坚信,农民有能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应让农民自主决策。政府的责任是为农民提供政策指导、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政府的引导和服务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
(四)农民民主权利问题。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必须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5],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在管理社会事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依靠农民的力量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同时,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中国的许多成功经验都是尊重农民创造精神的结果,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等.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农民,大胆试验和探索新形势下的农业经营机制和农村管理办法,各级干部帮助加工、总结,逐步提高和规范。
二、解决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着力点
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跳出“三农”抓“三农”,同时要立足“三农”抓“三农”,其根本路径就是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
第一,要把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有机整体置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予以通盘考虑、协同推进。
第二,要把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作为推进“三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举措。
深入研究“三农”问题,便不能不触及农村土地制度这一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土地产权关系界限模糊。二是土地作为一种基本的生产要素没能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功能。三是土地有偿流转受到诸多限制[6]。
总的来说,现有土地制度无论从产权界定还是从流转经营上都存在不容回避的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却不能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大的空间,解决不好农民进一步致富问题,从而制约了整个“三农”问题的解决,如何对现有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7]:
首先,明确土地集体所有权的产权实现形式,赋予农民作为产权主体的应有权利。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制度是与我国人多地少,农村人口比重大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一种现实可行的制度安排,实行土地私有化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探讨集体所有权的产权实现形式,农民作为集体成员如何实现其相应的权益。近年来有些地方探讨实行的“土地股份制”不失为一种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形式下实现农民土地权益分享的有益尝试[8]。
其次,进一步放宽农民承包土地的经营流转权,促进土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承认土地承包权带来的土地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是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的基础。因此,应完善有关法规和政策,确定承包期限内允许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通过转包、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等方式,促进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动。特别鼓励农民把土地租给企业主,由企业主租赁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运作,提高劳动生产率[9]。而农民也由此变为“地主”,既可以继续留在土地上给企业主打工,成为企业员工,也可以进入城镇从事新的工作,变农民为城镇居民,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对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理的土地使用价格,将改变乡镇企业低成本甚至无成本使用农村土地的状况,促进乡镇企业向城镇合理聚集。出让土地经营权获得综合收益如果大于农民的耕作收益,也将对农民出让承包地产生压力和动力,从而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集中和土地规模经营的形成。
然后,要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建立农民生活保障机制结合起来。对我国广大农村而言,土地仍然是最大的生存保障。如果相应的生活保障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农村土地流转便很难得以顺利推进。因此,在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征地制度改革方面,应把农民的生活保障考虑进来,探索一种土地使用权流转与农民社会保障有机结合的机制,以消除农民后顾之忧,促进土地流转。
最后,要把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作为推进“三化”、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三农”问题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长期束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层次问题在新阶段的集中反映。解决“三农”问题要靠“三化”,而推进“三化”进程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需要在发展实践中逐步探索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运作机制。
发布于 2022-10-11 13:42:29 回复
发布于 2022-10-11 21:34:17 回复
发布于 2022-10-11 12:05: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