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利己包括目的利己和害己-利己的真正含义

本文目录一览:

损人利己 损己利人 害人害己 害己害人?

损人利己的人是坏人,损己利人的是为大家着想的大无私的人。害人害己和害己害人的人不一定是坏人,很多时候是没有顾全大局观。

哲学方面什麽是幸福,不能从文学方面回答

有的人说:幸福的特征其实就是图个人们心灵的平静。人的心灵怎样才会平静呢?无非是满足自己的心灵需求。因此,幸福是内心的一种需求,世间万物都有可能给人带来幸福,即使是刚刚从眼前拂过的一阵春风。幸福确实是心灵的深切感悟,是一种不经意间的微妙领悟,一种突然发现了美丽、时那种欣喜,那种感动的心里体验。

幸福问题是论理学的一大难题。古今中外,它吸引过众多哲学家和伦理学家的关注,至今关于幸福的一些基本问题仍然众说纷纭。个中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对问题本身缺乏经验和思辨相统一的把握,则是通病。孙英博士精心收集和输理了前人对幸福问题的观点和今人对幸福论的疑问,经过多年思考和整理,提出了什么是幸福?为什么追求幸福?如何实现幸福?她以这三个问题为框架,在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经验的对话中,力求批判继承,综合创新,论证了幸福概念、幸福本性、幸福价值、幸福规律、幸福规范等基本问题,对幸福的本质和类型,幸福的主观性与客观性、虚幻性与真实性、相对性与绝对性等理论难题,作了深入、系统的思考和论证,阐前人所未发,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和论断,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幸福论体系。

理论来自生活经验并说明生活经验。来自生活经验固然不易,但要说明生活经验更不容易。

为人聪慧善良,严谨认真,幸福论,不仅使人得到丰富的知识和严谨的逻辑熏陶,也会感受到追求真理的真挚热诚和实现人类幸福的善良愿望。

依据幸福的道德本性,幸福可分为德性幸福与非德性幸福两类。德性幸福包括实现善待他人美德之目的的无私利他幸福和显示善待自我美德之目的的单纯利己幸福,非德性幸福包括不以善待他人美德为目的的利他幸福和不以善待自我美德为目的的利己幸福。

幸福还可以分为过程幸福和结果幸福。前者是一个人在追求某种幸福的过程中,每一次较小目的、较小预期结果得到实现时所体验到的快乐之和;后者则是经过一定的努力过程从而实现了重大目的、预期结果的快乐体验。结果幸福强大而短暂、纯粹而空虚,过程幸福弱小而漫长、不纯而充实,二者利弊互补、相反相成而成为幸福人生不可偏废之两翼。

幸福的源头是需要与欲望。欲望直接引发每个行为;而需要直接引发欲望。幸福是人生重大的持续的长久的快乐。快乐未必利于生存和发展,幸福则必定利于生存和发展。

幸福的概念:幸福是个深刻而复杂的多元概念。全面地看幸福是享有人生重大快乐和免除人生重大的痛苦;是人生重大需要、欲望、目的的肯定方面得到实现和否定方面得以避免的心理体验;是生存发展达到某种完满和免除严重损害的心理体验。快乐的心理体验是幸福的主观形式;生存和发展之完满是幸福的客观实质;介于二者之间的人生重大需要、欲望、目的得到满足或实现,是幸福的客观标准。

物质幸福是人的物质性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的幸福,也就是一个人的生理需要、肉体欲望得到满足的幸福,其表现是生活富裕和躯体健康等。

人际幸福是人的人际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的幸福,也就是人的人际关系方面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的幸福,其表现是达官显贵和爱情美满等。

精神幸福是精神生活的幸福,是人的精神方面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的幸福,其表现是自我实现、实现自我的创造潜能,特别是实现精神领域的创造潜能。

就这三种幸福的关系来说,物质幸福是低级幸福,人际幸福是中级幸福,精神幸福是高级幸福。创造性幸福,是具有创造性的或有所创造的生活的幸福,也就是取得了创造性成就的幸福。

幸福是人生的欲望,是人生的真意,幸福是创造时的愉悦,幸福是超越自我的狂喜,幸福是丰衣足食,幸福是理想伴侣,幸福是纯净的精神园地,幸福是他人快乐的根基。

幸福概念深刻而复杂,它主要有三层含义:1.幸福是人生重大的快乐;2.幸福是人生重大的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的心理体验,是人生重大目的得到实现的心理体验。与之相对,不幸也有三层含义:1.不幸是人生重大的痛苦;2.不幸是人生重大的需要和欲望得不到满足的心理体验,是人生重大目的得不到实现的心理体验;3.不幸是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损害的心理体验。

构成幸福的元素有两个;1.快乐的心理体验;

2.人生重大需要、欲望、目的之实现和生存发展之完满。

幸福的类型:1.物质幸福、人际幸福与精神幸福

2.创造性幸福与消费性幸福

3.德性幸福与非德性幸福

4.过程幸福与结果幸福

幸福既具有主观性有具有客观性。主观性是幸福所具有的极度快乐的心理体验本性,是幸福所具有的主观形式之本性;客观性则是人的重大需求的满足和生存发展的完满之本性,是幸福所具有的客观内容之本性。

幸福与至善

除了幸福,任何快乐,任何善都可以是获得其他快乐、其他善的手段,惟有幸福不可能是用来达到其他快乐、其他善的手段。因此,只有幸福是绝对目的善,是至善。追求快乐,仅仅是一种善,却未必是道德善;仅仅是一种应该,却未必是道德应该。其中只有无私利他的快乐、为己利他的快乐和单纯利己的快乐是道德善;而纯粹害己的快乐、纯粹害他的快乐和损人利己的快乐则是道德恶。幸福是至善,却不是道德之至善。道德之至善是无私利他的幸福和快乐、无私利他的痛苦和不幸。与之相对,一切痛苦都是恶,却不都是道德恶。只有纯粹害己的痛苦、纯粹害他的痛苦和损人利己的痛苦是道德恶;而无私利他的痛苦、为己利他的痛苦和单纯利己的痛苦则是道德善。不幸是至恶,却不是道德之至恶。道德之至恶是纯粹害人的痛苦、不幸和快乐。

快乐和幸福的强弱与其等级的高低成反比:快乐和幸福越高级,其强度就越小而淡泊;快乐和幸福越低级,其强度就越大而急迫。这是快乐和幸福的强弱规律。快乐和幸福的久暂与其等级的高低成正比:快乐和幸福越低级,其心理体验就越短暂;快乐和幸福越高级,其心理体验就越持久。这是快乐和幸福的久暂规律。需要的先后与等级成反比:需要越 越优先,月高级越后置。并且,高级需要是低级需要得到最低满足的结果。但是,低级幸福并不优先于高级幸福,高级幸福只是低级需要相对的、最低的满足结果,而不是低级需要理想满足的结果,不是低级幸福实现的结果;高级幸福后置于低级需要的最低满足,但并不后置于低级幸福,高级幸福与低级幸福是相对独立的。这是幸福先后规律。

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各种快乐和幸福的某种量的不同来计算其价值大小:快乐和幸福越强烈、越持久、越迫近、越确定、越纯粹、越具有增殖性、增进社会和每个人利益越多,其价值就越大。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各种快乐的某中性质的不同来计算其价值大小:快乐和幸福越高级,对于生存的价值就越小而对于发展的价值就越大;快乐和幸福越低级,对于生存的价值就越大而对于发展的价值就越小。这就是计算幸福的价值大小的规律。最后,欲望、才能、力、命、德是幸福实现的充足且必要的五要素。欲望是幸福实现的动力要素、负相关要素:有欲望,才可能有幸福,但欲望越大,幸福越难以实现;才、力、名、德是幸福实现的非动力要素、正相关要素:才越高、力越大、命越好、德越优,幸福越容易实现;只有欲望,才能、力量、品德相一致,幸福才能完美实现。这就是幸福的实现的规律。

幸福的普遍原则和特殊原则以及基本原则,三者构成实现幸福的规范。一个人要获得幸福,并且要获得他可能得到的最有价值的幸福,首先应该遵循幸福的普遍原则:他必须正确地认识,是自己对幸福的主观认识与幸福的客观本性相符;必须正确选择使自己对幸福的选择的才、力、命、德相一致;必须正确行动,使自己求幸福的努力和修自己的品德相结合。其次,就某一特定领域来说,除了遵循普遍原则还应该遵循 原则:一个人要获得创造性幸福,他必须培养和发掘自身的创造性,必须热爱自由、争取自由。最后应该遵循幸福的基本规则:他必须明确人生目的,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追求幸福而避免不幸;他应该弥补腐败,总的说来,他的人生快乐和幸福必定多于痛苦和不幸,其净余额必定为快乐和幸福,因而他总能找到自己的生活意义,从而认识他的人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是值得过的人生;在各正幸福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他应该追求享有全面幸福;在各种幸福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他应该学会计算各种幸福的价值大小和等级的高低,然后根据计算结果科学地取舍。我们只要谨慎遵循这三类规范,就能获得幸福,就能获得可能得到的最有价值的幸福,我们也就都能成为真正幸福的人。

是什么意思,或者理性利己主义者和单纯的利己主义者

理性的利己是绝不为了利己而牺牲他人,同时也绝不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简而言之独善其身,每一个人都是商人,大家都在公平的情况下进行交易,觉得可行就交易,觉得不可行就不交易。没有强迫,没有施舍。所有的交易都是出于自愿的情况下进行。安兰德特地说过,她的“”“自私”总被理解为,一个人不顾他人,站在由别人尸体堆成的路上,这个人达到了目标。但是这个恰恰是极端利己。而安兰德的理性的利己,是一个人,在每个人都在走的路上,他通过与别人在公平(没有强迫,不是指一定要价值对等,而是处于自愿,不管价值是否一定是实际价值还是感情价值)的情况下交换资源,或处于朋友间自愿的帮助达到了目标。没有尸体。非理性的意思是:在明知道自己会吃亏的情况下,在明知道让自己不开心的情况下,违反自己的价值体系,进行交易。安兰德特意指出,价值并不是只有一个实际存在的价值比如钱。感情也是价值。我爱一个人,这个人在我的价值体系里高于或者仅次于对我自己的爱,这个人如果死掉,那么对于一个人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损失。你帮助朋友,虽然你在钱或者别的方面有所吃亏,但是你的朋友在你的价值体系中高于这些钱,那么你获得的友谊,情感也是不可估量的。如果两个人互称为朋友,但是互相在对方价值体系里并没有相当高的位置,那么也大可不必说他们是朋友。理性就是绝不违反自己的价值体系,也就是绝不让自己进行吃亏的交易。所以在安兰德的字典里并没有牺牲一词。因为牺牲在她看来是违法自己的价值体系,牺牲她解释为一个人用较大的价值换取了较小的价值(虽然这并不是牺牲的实际意思,但是现实中也有人如此使用,比如我牺牲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做了什么别的没用的事情。)。可惜安兰德在大部分人解读为自私就是不帮助别人,所有的一切包括感情都是交易。前者,安兰德说帮助朋友并不代表就是无私,因为获得的依然有友谊和情感。其次,感情为什么不是交易,你爱一个人,那个人却不爱你,久而久之的交易不平等,恐怕最后感动的也只是自己吧。


原文链接:http://527256.com/38367.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30 00:25:34  回复
情况下,在明知道让自己不开心的情况下,违反自己的价值体系,进行交易。安兰德特意指出,价值并不是只有一个实际存在的价值比如钱。感情也是价值。我爱一个人,这个人在我的价值体系里高于或者仅次于对我自己的爱,这个人如果死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30 04:31:39  回复
幸福问题的观点和今人对幸福论的疑问,经过多年思考和整理,提出了什么是幸福?为什么追求幸福?如何实现幸福?她以这三个问题为框架,在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经验的对话中,力求批判继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30 01:07:40  回复
是一个人,在每个人都在走的路上,他通过与别人在公平(没有强迫,不是指一定要价值对等,而是处于自愿,不管价值是否一定是实际价值还是感情价值)的情况下交换资源,或处于朋友间自愿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30 02:19:04  回复
人而牺牲自己。简而言之独善其身,每一个人都是商人,大家都在公平的情况下进行交易,觉得可行就交易,觉得不可行就不交易。没有强迫,没有施舍。所有的交易都是出于自愿的情况下进行。安兰德特地说过,她的“”“自私”总被理解为,一个人不顾他人,站在由别人尸体堆成的路上,这个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