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课堂实验实训-微观经济学实验课

本文目录一览:

经济学实习主要项目和内容

经济学更偏重于理论,且经济类专业的课程实用性都比较强。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很好,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

其他的

主干学科:

经济学。

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资本论》、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社会调查、毕业实习,一般安排12周

经济学是理科吗?

严格来说,我国把经济学分在文科中,但是学习经济学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数学,所以无论学文还是学理都可以,经济学属于文理兼招的专业。学生们在报考的时候,最好是参照学校公布的招生计划,学校的招生计划里面每个专业招收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是有明确的标注的。

专业介绍

经济学专业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经济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该专业以理论经济学为主,兼有应用经济学的属性,也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旨在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高素质经济学专门人才。

发展历程

1895年,京师大学堂设立之初,就开设了经济类课程。

1912年,北京大学设立了中国最早的经济类科系——商学社。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教育界开始探索经济类教育和研究的“中国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学专业教育主要学习苏联,按照苏联模式设置专业和课程体系。经济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被确定为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和一定经济理论与专业知识的经济专门人才。

1966年后,经济学专业教育完全停滞,直到改革开放后,经济学专业得到了恢复和扩展。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经济类专业分为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不同的学科门类,其中经济学专业属于经济学门类。

在教育部2012年、202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经济类专业的学科门类为经济学,专业代码为020101,为经济学类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熟悉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经济学专门人才。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任意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实验和实训(含就业指导)、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含创新创业实践)和毕业论文。

课程体系在注重知识性的同时应强化创新教育。应将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内容或课程融入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全面贯彻教育部有关规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16学分,应至少开设以下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

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包括大学语文与写作、外语、数学、计算机操作与数据库应用、创新创业教育、体育,以及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开设的人文学科、管理、法律、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课程。通识课程为30学分左右,其中外语类课程8学分左右,数学类课程9学分左右。

通识课程应至少开设以下课程:大学语文与写作、外语、数学分析(或微积分)、高等代数(或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操作与数据库应用、创新创业教育、体育、国防教育(军事训练)。

专业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25学分左右。专业基础课程应至少开设以下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和会计学。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可增开其他专业基础课程。

(2)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21学分左右。专业必修课程采取“4+4+X"模式,第一个“4"是指既是专业基础课又是专业必修课的4门课程;第二个“4”是指必须开设的4门专业必修课,“X”是指学校根据培养目标选开的进入专业必修课的课程。既是专业基础课又是专业必修课的课程,可适当增加学时、学分,学分统计在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必修课程中,但不重复统计。

专业选修课程18学分左右,且应当与专业必修课程形成逻辑上的拓展和延续关系。学校可根据培养目标提供备选课程供学生选择。鼓励将内容相关或相近的课程组成课程模块供学生选择,但学生不能只在一个模块中选课,应在多个模块中选够选修课程。

任意选修课程

任意选修课程15学分左右。任意选修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特长。学校应根据培养目标为学生提供备选课程。

鼓励开设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课程供学生选择。提倡高校间课程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课程资源。探索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定和学分认定制度。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实验性质的课堂教学,如专业实训(含就业指导)、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含创新创业实践)等。

专业实验和实训(含就业指导)

应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专业实训基地,开设独立的实验、实训课程或环节。教师应全程跟踪和指导学生的实验、实训活动。同时,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专业实习

应根据专业特点和就业需要,充分利用专业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有组织的专业实习。允许学生自行联系适合单位进行专业实习,但应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实习质量。专业实习建议安排在第三学年及以后,可一次或多次进行,累计4周左右。实习过程应有完整的记录,实习后学生应完成一份不少于2000字的实习报告。

社会实践(含创新创业实践)

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创新创业实践、勤工助学、公益活动和生产劳动等,累计5周左右。社会实践应根据培养目标进行组织,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丰富学生的创业体验,培养创新精神。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应体现经济学类专业鲜明的理论色彩,并兼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可采取学术论文、案例分析、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以学术论文为主。案例分析、调研报告等形式的毕业论文在准确性的基础上,应有一定深度的理论分析。学生应在本专业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知识储备、兴趣和特长,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题并撰写。毕业论文在内容上应体现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熟练运用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能力、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毕业论文应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应由本专业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担任,必要时可聘请专业实务部门经验丰富人员共同指导。指导教师应加强毕业论文在选题、开题、撰写等各个环节的指导和检查。毕业论文一般不少于6000字。

培养模式

“2+2+2”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概括为两类招生模式、两大方向模块和两种教学语言。两类招生模式,即分别按照“三位一体”经济学专业招生和按照“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经济学类招生。两大方向模块,是指专门设计了注重加强数理分析能力的较“顶天”学术型的数理经济学模块和注重体现省市区域特色的较“立地”应用型的经济学模块,并尽可能科学合理地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体系。两种教学语言,即部分主干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实施中文和双语或全英文两种教学语言的分层教学模式,以给学生更多的选课权,满足不同学生对教学语言的要求。代表学校:宁波大学

“2+4”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中的“2”即将人才培养定位于两个方向,考研深造型和双证就业型。“4”即素质、能力、方法和氛围。素质和能力是经济学人才培养的核心,通过方法和手段,营造开放、宽松、公平、竞争的氛围。代表学校:新疆财经大学。

“知—行—思”人才培养模式

“知”即是知道,晓得,是主体对事物有所了解、认识或认知;“行”即为行动,是主体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思”即是思索,考虑,是对某一个或多个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的思维活动,知、行、思三者的有机统一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该模式具体内涵为:

(1)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爱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2)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积极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培养其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变学生“学书本”到“要实践”,使其从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中获得真知。

(3)注重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教师和学生形成“知—行—思”的学习共同体,互相促进,教学相长。代表学校:河北大学。

发展前景

考研方向

经济学本科专业相关的考研方向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

就业方向

经济学专业就业方向是政府机关、科研高教机构、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各类工商企业、中外咨询机构等。经济学专业就业岗位是财务经理、会计、财务总监、销售经理、财务总监、客户经理、销售代表、项目经理、财务会计助理、区域经理、出纳、总经理助理、专业教师、研究所研究员等。

经济学有哪些专业课

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任意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实验和实训(含就业指导)、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含创新创业实践)和毕业论文。

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在注重知识性的同时应强化创新教育。应将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内容或课程融入课程体系。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培养方案总学分应控制在150学分左右,其中理论教学课程为125 学分左右,实践教学课程为25学分左右。在理论教学课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16学分左右,通识课程30学分左右,专业基础课程25学分左右,专业课程39学分左右(其中专业必修课程21学分左右,专业选修课程18学分左右),任意选修课程15学分左右。在实践教学课程中,原则上专业实验和实训(含就业指导)12学分左右,专业实习4学分左右,社会实践(含创新创业实践)5学分左右,毕业论文4学分左右。高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实践教学中的学分安排做适当调整,但实践教学各项学分之和应保持在25学分左右,约为总学分的15%。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指定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均为必修;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增开的其他各类课程可以为必修,也可以为选修。

未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应在折算后满足上述学分要求。课堂教学按照16~18学时(每学时50分钟)折算1学分,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按照1周折算1学分,毕业论文折算4学分。

经济学是文科还是理科呢?

严格来说,我国把经济学分在文科中,但是学习经济学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数学,所以无论学文还是学理都可以,经济学属于文理兼招的专业。学生们在报考的时候,最好是参照学校公布的招生计划,学校的招生计划里面每个专业招收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是有明确的标注的。

定义

经济学专业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经济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该专业以理论经济学为主,兼有应用经济学的属性,也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旨在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高素质经济学专门人才。

发展历程

1895年,京师大学堂设立之初,就开设了经济类课程。

1912年,北京大学设立了中国最早的经济类科系——商学社。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教育界开始探索经济类教育和研究的“中国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学专业教育主要学习苏联,按照苏联模式设置专业和课程体系。经济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被确定为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和一定经济理论与专业知识的经济专门人才。

1966年后,经济学专业教育完全停滞,直到改革开放后,经济学专业得到了恢复和扩展。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经济类专业分为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不同的学科门类,其中经济学专业属于经济学门类。

在教育部2012年、202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经济类专业的学科门类为经济学,专业代码为020101,为经济学类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熟悉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经济学专门人才。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任意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实验和实训(含就业指导)、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含创新创业实践)和毕业论文。

课程体系在注重知识性的同时应强化创新教育。应将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内容或课程融入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全面贯彻教育部有关规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16学分,应至少开设以下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

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包括大学语文与写作、外语、数学、计算机操作与数据库应用、创新创业教育、体育,以及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开设的人文学科、管理、法律、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课程。通识课程为30学分左右,其中外语类课程8学分左右,数学类课程9学分左右。

通识课程应至少开设以下课程:大学语文与写作、外语、数学分析(或微积分)、高等代数(或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操作与数据库应用、创新创业教育、体育、国防教育(军事训练)。

专业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25学分左右。专业基础课程应至少开设以下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和会计学。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可增开其他专业基础课程。

(2)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21学分左右。专业必修课程采取“4+4+X"模式,第一个“4"是指既是专业基础课又是专业必修课的4门课程;第二个“4”是指必须开设的4门专业必修课,“X”是指学校根据培养目标选开的进入专业必修课的课程。既是专业基础课又是专业必修课的课程,可适当增加学时、学分,学分统计在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必修课程中,但不重复统计。

专业选修课程18学分左右,且应当与专业必修课程形成逻辑上的拓展和延续关系。学校可根据培养目标提供备选课程供学生选择。鼓励将内容相关或相近的课程组成课程模块供学生选择,但学生不能只在一个模块中选课,应在多个模块中选够选修课程。

任意选修课程

任意选修课程15学分左右。任意选修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特长。学校应根据培养目标为学生提供备选课程。

鼓励开设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课程供学生选择。提倡高校间课程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课程资源。探索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定和学分认定制度。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实验性质的课堂教学,如专业实训(含就业指导)、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含创新创业实践)等。

专业实验和实训(含就业指导)

应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专业实训基地,开设独立的实验、实训课程或环节。教师应全程跟踪和指导学生的实验、实训活动。同时,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专业实习

应根据专业特点和就业需要,充分利用专业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有组织的专业实习。允许学生自行联系适合单位进行专业实习,但应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实习质量。专业实习建议安排在第三学年及以后,可一次或多次进行,累计4周左右。实习过程应有完整的记录,实习后学生应完成一份不少于2000字的实习报告。

社会实践(含创新创业实践)

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创新创业实践、勤工助学、公益活动和生产劳动等,累计5周左右。社会实践应根据培养目标进行组织,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丰富学生的创业体验,培养创新精神。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应体现经济学类专业鲜明的理论色彩,并兼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可采取学术论文、案例分析、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以学术论文为主。案例分析、调研报告等形式的毕业论文在准确性的基础上,应有一定深度的理论分析。学生应在本专业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知识储备、兴趣和特长,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题并撰写。毕业论文在内容上应体现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熟练运用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能力、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毕业论文应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应由本专业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担任,必要时可聘请专业实务部门经验丰富人员共同指导。指导教师应加强毕业论文在选题、开题、撰写等各个环节的指导和检查。毕业论文一般不少于6000字。

培养模式

“2+2+2”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概括为两类招生模式、两大方向模块和两种教学语言。两类招生模式,即分别按照“三位一体”经济学专业招生和按照“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经济学类招生。两大方向模块,是指专门设计了注重加强数理分析能力的较“顶天”学术型的数理经济学模块和注重体现省市区域特色的较“立地”应用型的经济学模块,并尽可能科学合理地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体系。两种教学语言,即部分主干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实施中文和双语或全英文两种教学语言的分层教学模式,以给学生更多的选课权,满足不同学生对教学语言的要求。代表学校:宁波大学

“2+4”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中的“2”即将人才培养定位于两个方向,考研深造型和双证就业型。“4”即素质、能力、方法和氛围。素质和能力是经济学人才培养的核心,通过方法和手段,营造开放、宽松、公平、竞争的氛围。代表学校:新疆财经大学。

“知—行—思”人才培养模式

“知”即是知道,晓得,是主体对事物有所了解、认识或认知;“行”即为行动,是主体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思”即是思索,考虑,是对某一个或多个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的思维活动,知、行、思三者的有机统一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该模式具体内涵为:

(1)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爱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2)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积极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培养其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变学生“学书本”到“要实践”,使其从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中获得真知。

(3)注重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教师和学生形成“知—行—思”的学习共同体,互相促进,教学相长。代表学校:河北大学。

发展前景

考研方向

经济学本科专业相关的考研方向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

就业方向

经济学专业就业方向是政府机关、科研高教机构、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各类工商企业、中外咨询机构等。经济学专业就业岗位是财务经理、会计、财务总监、销售经理、财务总监、客户经理、销售代表、项目经理、财务会计助理、区域经理、出纳、总经理助理、专业教师、研究所研究员等。

经济学有哪些专业课?

经济学专业课程主要有经济学基础、中级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公司财务、市场营销、企业经济学等。


原文链接:http://527256.com/37135.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25 17:30:52  回复
代表学校:河北大学。发展前景考研方向经济学本科专业相关的考研方向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就业方向经济学专业就业方向是政府机关、科研高教机构、银行证券等金融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25 15:06:23  回复
用经济学的属性,也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旨在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高素质经济学专门人才。发展历程1895年,京师大学堂设立之初,就开设了经济类课程。1912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