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值得点赞经济政策-2021年经济工作建议

本文目录一览:

国家经济政策2021新政策有哪些

一定调:新局面中的老问题

每年岁末的中央经济会议都是万众瞩目,其最大作用之一,在于揭示高层对形势的研判。从中央经济工作通稿(以下简称通稿)来看,总体结论是内外结合,对内谋求稳定底线,对外强调多边主义。

从通稿定调来看,首先是肯定成绩,尤其强调“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

这意味着,关于疫情应对以及2020年整体局势,高层基本是肯定态度。

疫情中,各国面对疫情的表现不一,而中国的表现在国内舆论中得到不少肯定。从经济表现看,中国经济从负增长回归常态增长,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

这一成绩背后,其实也付出了一定代价。经济恢复基本依靠投资、尤其是基建与房地产的投资,来拉动形成——这意味着,过去的老问题,比如不赚钱的僵尸企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以及更大的金融风险,并没有随着经济恢复而消失。

从国外来看,随着疫苗陆续推出以及拜登当选,困扰市场的最大不确性正在消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风险的消散。

我曾经在《徐瑾经济人》专栏中谈到中国经济未来面临的内外趋势,首先是中美纠纷长期化,其次是在国内投资回报率下降。可以说,这两点是中长期趋势,目前并没有根本改善的迹象;这两点最终引发第三点,即城市中等收入阶层的下滑,亦即所谓软阶层社会形成。

也正因此,高层研判国内外形势,结论并不乐观。“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所谓经济的持续恢复与高质量发展,面对中国经济的老问题,如何处理?这就留给了宏观政策很多想象空间。

二 趋势: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如何走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来看,宏观政策强调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其中,一句“不急转弯”引发金融机构不少解读。注意,这不是不转弯,只是时机未到。

既然提到急转弯,自然表明决策层已经看到了2020年抗疫形势之下具备必要性的宏观政策,不再应该,也不再能够以原有轨迹继续执行,不论是大幅增长的社会融资总额还是宽松的财政政策,都有调整的必要。以怎样的力度与速度,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调整,考验着决策层的智慧,也搅扰着市场人士的忧思。

通稿这样定位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

“更可持续”意味着,财政宽松力度将会弱于2020年,这比较容易理解;而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则封闭了开支下行空间。

对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风险的重视得到延续,暗示将有更多政策与措施出台,一方面将隐形债务显性化,另一方面杜绝债务无序违约风潮。

而对货币政策则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

“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意味着货币供应量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比2020年将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下行,对于市场来说,一个更紧的信用环境呼之欲出,对企业、银行都是挑战。一方面,信用边际收紧往往对应经济上升动力的边际减退,另一方面,银行在此环境中往往需要面对信用大跃进之后资产质量恶化的压力。

“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表述让之前的担心有所缓解,2021年预期不会重复2018年“去杠杆”政策的做法与力度,也呼应了前面“不急转弯”的表述。

2021 年经济保持恢复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14 万亿元,增长 8.1%,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2021年经济保持恢复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一是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285万吨,比上年增加1336万吨,增长2.0%。其中,夏粮产量14596万吨,增长2.2%;早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秋粮产量50888万吨,增长1.9%。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887万吨,比上年增长16.3%。2021年末,生猪存栏、能繁殖母猪存栏比上年末分别增长10.5%、4.0%。

二是工业生产持续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6.1%。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环比增长0.42%。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2021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5%,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9750亿元,同比增长38.0%,两年平均增长1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98%,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三是服务业持续恢复,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全年第三产业较快增长。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7.2%、14.5%、12.1%,保持恢复性增长。全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比上年增长13.1%,两年平均增长6.0%。

四是市场销售规模扩大,基本生活类和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两年平均增长3.9%。基本生活消费增势较好,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308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

五是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较好。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44547亿元,比上年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3.9%。社会领域投资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卫生投资、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4.5%、11.7%。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0.22%。

六是货物进出口快速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91009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出口217348亿元,增长21.2%;进口173661亿元,增长21.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43687亿元。

举例2021年十个热点金融话题有哪些?

如下: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

明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名”注册制。会议要求,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要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

2、LPR时隔一年多再下调货币政策护航实体经济

12月20日,1年期LPR报3.8%,较上月下调5个基点,这是2020年4月之后的首次下调。此前,央行于12月15日实施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2次降准共计释放资金2.2万亿元。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积极应对当前经济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除此以外,政策还强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

3、三孩政策落地落实减负校外培训市场巨变

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我国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也反映出一些结构性矛盾,如劳动年龄人口减少,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处于较低水平。仅过了20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会议强调,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三孩政策落地,“双减”政策推出,教育市场迎来巨变。全国数百个知名培训机构联合发布声明和倡议:正确认识并加快转型。

4、房地产税改革试点获授权政策频出化解行业风险

2021年,房地产调控“有点忙”。房企“三条红线”和“集中供地”等政策在年初正式实行,各类限价、限售、限购等政策密集出台,其中,深圳出台二手房参考价,西安、上海、成都、无锡、杭州、宁波等陆续跟进。

政策开始纠偏。9月底,央行、地方政府纷纷出招稳定房地产市场。“房住不炒”,行业迎来重大变化,过去高杠杆、高周转、高回报的模式难以为继,部分高负债经营的房地产公司风险暴露,正在有序释放。10月,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

5、平台经济反垄断指南出炉加速互联网互联互通

2月7日,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出炉,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指南以《反垄断法》为依据,共六章24条,包括总则、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和附则等内容。

11月2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反垄断法》,对43起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件立案调查,涉腾讯、阿里、京东等。

6、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

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11月15日,北交所开张迎客,首批81家上市公司鲜花着锦,隆重上市。截至目前,北交所平稳运行,市场参与热情提升,专业机构积极入场,投资者入市意愿增强。创新层、基础层受到带动,交投活跃度有所改善。

开市首月,北交所82家公司总市值2611.94亿元,合计成交478.97亿元,股票日均换手率1.46%,个股波动在预期的合理范围内,价格走势较为平稳。

7、碳达峰碳中和衔枚疾进全国碳市场开市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有序降耗减排进入攻坚实施阶段。国家发改委要求并督促多个省区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能耗强度降低目标。然而部分地区出现了“碳冲锋”、“运动式”减碳,简单粗暴地采取拉闸限电等行政手段减碳。需要说明的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7月,全国碳市场正式开市。这是利用市场机制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

8、对外开放蹄疾步稳中国资产受全球追捧。2021年,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取得显著成果。

符合条件的科创板股票已正式纳入沪深港通标的,沪深港ETF互通、中日ETF互通相继推出,顺利推进,QFII新规加快落实。对外开放加快推进,中国资产获得了国际投资者的力捧,中国债券市场被全球三大主要债券指数悉数纳入;今年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过41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9、康美药业案一审判决落锤

11月12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全国首例证券集体诉讼案作出一审判决,责令赔偿投资者损失24.59亿元。该案示范意义重大,是资本市场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标志性案件。在实现惩首恶目标、首单特别代表人诉讼、赔偿金额高等亮点之外,康美药业案一审判决的另一看点是,5名独立董事承担数亿元的巨额连带赔偿责任,如何进一步完善独董生态引发市场热烈讨论。

10、A股IPO、退市数量齐创新高成交创纪录

注册制拓宽入口,退市新规推动出清,A股优胜劣汰生态加速形成。入口方面,截至12月28日,今年登陆A股的上市公司数量已达523家,同比增长19.68%;募资总额为5436亿元,同比增长13.12%,IPO数量及募资额均创下历史新高。

出口方面,被认为是史上最严的退市新规去年12月31日落地,新规简化了退市流程,提高了退市效率。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8日,累计已有20家上市公司退市,创历史新高,这也是A股历史上首次单年退市公司数量达到20家。

我国近期宏观经济政策

整体来看,2021年宏观经济政策将呈现如下三大特点:

其一,政策更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基础上,增加了“可持续性”,意味着政策目标将兼顾短期和长期的结合,更着眼于跨周期政策设计和调节。

其二,强调政策不急转弯,意味着一方面会转弯,政策会继续边际收紧;另一方面,不会急转弯。前期为经济恢复和内需扩大而采取的扩张性政策,将随时根据实际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相机抉择、灵活调整,保持相对平稳和有序的退出,“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避免出现信用过度、过快收缩所导致的“踩踏”事件以及不良资产过快反弹。针对小微企业的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已确定将延期。

其三:强调把握好时度效,意味着政策将更加精准有效,注重观察时机、力度、效果。

一、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疫情冲击导致总需求显著降低,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财政政策成为2020年稳定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回顾2020年,财政政策在总量积极扩张的主基调下,注重平衡增长与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格局,着力民生支出,调整产业布局,结构性特征明显。

展望2021年,基于经济复苏与财政平衡考虑,预期积极财政力度有望趋缓,财政政策或回归常态。从表述上看,2019年强调“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疫情以来则变为“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而目前则重回疫情前的提质增效,又新加了“更可持续”的提法,这是跨周期调节的具体体现。同时,去掉了“积极有为”及“保持适度支出强度”,意味着财政赤字和专项债规模应会有所下降。

具体而言,总量上,经济复苏下“稳杠杆”重新成为政策重心,2020年特殊情境下采取的超常规融资将有序退出。预计抗疫特别国债大概率退场,不再安排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的规模适当缩减,或在3-3.5万亿;减税降费的规模保持平稳、不再增加;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可能适当降低至3-3.5%,广义赤字率或从2020年的10%以上降至2021年的8%以内。而支出方面,基于“十四五”规划“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预期2021年在上述广义财政收支目标下,基建投资有望实现4%左右增长。

结构上,财政政策作为传统结构性政策,担负着“十四五”开好局的重要任务,从年度部署来看,主要任务从“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变为“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预期财政政策将进行更多结构性安排,比如,在科技创新方面,优化科技类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强化财政贴息等措施;在产业升级方面,加大“两新一重”领域投资,引导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在消费方面,加大民生支出力度,保障就业民生,缓解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二、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在跨周期调节框架下,货币政策从传统总量政策向“结构性”和“审慎性”转变,同时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回顾2020年,跨周期特点贯穿货币政策全年动向。

展望2021年,伴随经济逐步复苏,尤其是一季度在低基数效应下经济或现两位数增长,预期货币政策将回归稳态,表现为总体中性、结构优化的政策导向。具体而言,总量上,经济持续复苏为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提供空间,超常规政策或有序退场,比如,2021年到期的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中,用于抗疫和复工复产的8000亿元大概率退出;“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11-12%)同名义经济增速(10-11%)基本匹配”,对比10月以来央行提出的“货币供应应和基于潜在产出的名义增速相匹配”略超预期,这预示着2021年社融增速和M2目标增速的收缩幅度会低于此前市场一致预期。但另一方面,作为传统总量政策,货币政策仍承担重要的逆周期调节任务,中期来看,货币政策将基于经济复苏进程,提升逆周期调节能力,适时进行政策微调,总体维持货币中性。

结构上,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预期货币政策将更加突出结构性特征,全面深化市场化利率改革,强化影子银行监管,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优化资源在区域、产业、周期上的配置,助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此外,“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延续的是10月以来央行一贯说法,预计2021年科技、小微、绿色贷款会有较大的政策扶持;相反,房地产贷款则继续受到抑制。“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未提及,说明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有所下降,银行让利亦将暂时告一段落。

三、监管政策:严监管态势延续,防风险侧重点凸显

当前经济尚未全面恢复,疫情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叠加经济下行期因素,银行业传统金融服务受限,监管政策将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持续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特别是当前房地产作为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监管将持续严控银行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受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前三季度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1.73万亿元,同比多处置3414亿元,新提取贷款损失准备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5%。疫情带来的金融风险存在一定时滞,预计有相当规模贷款的风险会延后暴露,未来不良、特别是小微企业不良资产上升压力较大。

2021年,预计监管政策将持续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动态平衡,不断增强政策措施针对性、有效性,持续引导银行业做实资产质量分类,备足抵御风险“弹药”,加大不良处置力度,同时要严控增量风险。资金面宽松背景下市场乱象易反弹回潮,一些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以新面目卷土重来,未来监管部门将会健全统计监测,持之以恒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聚焦突出问题和风险点,对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设立“禁区”,坚决防止影子银行回潮和结构复杂产品死灰复燃。

2021年经济热点事件有哪些?

2021年经济热点事件:

1、国家粮食局:中国的大米和小麦库存可以满足一年以上的需求。民政部第一届社会事务专家委员会77名委员名单公布,拟确认王官等77名同志为专家委员会委员。

2、各地要加快出台宅基地管理的相关政策文件,年底前摸清农村地籍的“户”,用好农村这块“宝地”。

3、苏宁易购新战投落地。

7月5日晚,Suning.cn(002024。深交所,以下简称“苏宁”)发布公告称,张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及股东苏宁电器集团拟将上市公司16.96%的股份转让给江苏鑫鑫零售创新基金二期(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鑫鑫零售基金二期”)。

公告显示,新新零售基金二期由江苏、南京国企共同参与,阿里、小米、海尔、美的、TCL受邀参与,基金总规模88.3亿元。7月5日晚间,拟持有Suning.cn 8%股份的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国际”)宣布终止对苏宁股份的潜在收购。

4、字节跳动计划重启“飞聊”。

据媒体报道,字节跳动正计划重启社交产品飞超,该产品已从App Store中移除。飞超是字节跳动在2019年5月推出的即时社交产品。一开始飞聊的模式是用户创建几个不同主题的群聊群,然后吸引有共同兴趣的用户加入互动。

2020年4月,安卓版的飞聊已经停止;到了年底,随着产品负责人的离职,字节跳动基本上放弃了飞超的发展。据悉,重启后,飞超将进行“改革”,将重点放在即时音频社会化上。

5、神州租车完成私有化退市。

7月5日,神州租车(00699.HK)发布公告称,要约人Indigo Glamour Company Limited对于神州租车的强制性收购已于2021年7月5日完成,所有余下要约股份已过户予要约人,至此,神州租车完成私有化,成为MBK Partners全资附属公司。7月8日,神州租车正式完成私有化并从港交所退市。

6、无人机首次亮相美团无人军团浮出水面。

7月8日,美团携无人配送最新产品参展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除了4月刚刚落地的最新款无人配送车魔袋20,美团无人机也首次正式对外亮相,并与上海市金山区合作签约,共同推动在金山区落地全国首个城市低空物流运营示范中心。


原文链接:http://527256.com/35313.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19 11:20:05  回复
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这一成绩背后,其实也付出了一定代价。经济恢复基本依靠投资、尤其是基建与房地产的投资,来拉动形成——这意味着,过去的老问题,比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19 05:51:40  回复
女总和生育率处于较低水平。仅过了20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会议强调,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三孩政策落地,“双减”政策推出,教育市场迎来巨变。全国数百个知名培训机构联合发布声明和倡议:正确认识并加快转型。4、房地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19 17:07:27  回复
范风险关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意味着货币供应量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比2020年将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下行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19 12:47:16  回复
国粮食总产量68285万吨,比上年增加1336万吨,增长2.0%。其中,夏粮产量14596万吨,增长2.2%;早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秋粮产量50888万吨,增长1.9%。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887万吨,比上年增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19 07:24:08  回复
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会议强调,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三孩政策落地,“双减”政策推出,教育市场迎来巨变。全国数百个知名培训机构联合发布声明和倡议:正确认识并加快转型。4、房地产税改革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