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持久动力在于-中国经济发展常态下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有哪些?

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有以下三方面:

1、改革开放。中国30多年快速发展的经验证明,只要改革不断推进,中国经济就会持续前行。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激发市场活力,使更多的人力、人才资源能在市场空间里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2、于调整结构。这是经济转型的关键。要积极发展新经济,大力培育新动能,改造和提升传统动能,形成发展的“双引擎”。在推进过程中,去产能是做减法,重点是做好煤炭、钢铁等困难行业的去产能。另一方面,要做加法。

3、改善民生。发展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民生改善上。反之,民生改善带来的就业  增加也会促进消费,有效拉动经济增长。正所谓民生倒逼发展,发展检验改革。

中国强调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有如下几点:

1、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突出特点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低迷,好的增长1%多一点,差一些的就负增长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体量比较大的几个,增速普遍不超过2%,个别好的也不超过5%。

2、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还是我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更重要的是,关注GDP,其实关注的是就业。

3、过去,中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会拉动大约100万人就业。经过这几年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是随着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目前大概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拉动130万、甚至150万人就业。

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有关方面反复测算,都认为要保证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左右,需要7.2%的经济增长。之所以要稳增长,说到底就是为了保就业。

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有哪些?? 请比较具体的回答 !!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何在,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经济发展的动力何在呢?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工业化进程加快,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以1998年城镇住房制度的货币化、商品化改革为契机,中国城镇居民中的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开始从以吃穿用为主的温饱型向以住行为主的小康型转变。1998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2183万平方米,到2005年,就达到55800万平方米,年均增长24%。2000年,全国民用汽车拥有量1608万辆,汽车销售量208.9万辆,其中轿车61.2万辆;到2006年全国民用汽车拥有量4985万辆,汽车销售720万辆,其中轿车销售380万辆;分别增长了2倍、2.4倍和5.2倍。2000年电话普及率为20部/百人,2006年达到63部/百人。固定电话和移 动电话用户分别达到3.67亿户和4.61亿户。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

房地产业、汽车业高速发展,带动原材料工业加快发展,原材料工业向上传导到采掘业和装备制造业等,促进重化工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瓶颈制约不断缓解。与2000年相比,到2006年底,原煤、水泥产量增长约1倍,粗钢产量增长2.3倍,达到4.2亿吨,发电装机容量6.2亿千瓦,一年新增装机容量1.1亿千瓦。高速公路里程超过4万公里。

第二,户籍限制放松,人口流动加快,城市化快速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为10.6%,历经30年,到改革开放之初,城市化率只提高7.3个百分点(17.9%),1998年城市化率提高到33.35%,20年城市化率年均提高0.77个百分点,到200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43%,年均提高1.38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从4.1亿增加到5.6亿。年均增加2143万人。以农村劳动力和人口的大规模转移为特征的城市化快速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城市间的铁路、公路建设,刺激了社会需求和社会投资;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传统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了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国际化进程加快,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2001年至2006年,六年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3435亿美元,累计出口33542亿美元,进口29642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18240亿美元,进口11962亿美元,分别占出口和进口总额的54%和40%。贸易顺差3900亿美元。外商投资进入,一方面增加了中国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增强了中国的供给能力,特别是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和出口竞争力,提高了中国各产业的总体技术水平,促进了中国的技术创新,刺激了经济增长。

 

第四,改革不断深化,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明显提高。首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国有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宪法对产权的保护及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物权法的出台,使民营经济发展具有法律保障。近几年,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步伐加快,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治理结构日趋完善,使企业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其次,银行体系改革步伐加快,大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纷纷引进战略投资者,完善治理结构,各类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显著下降,资本充足率大幅提高,内控能力增强,银行为经济服务的能力大为提高。资本市场逐步完善,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化解,直接融资占比提高,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加强。最后,政府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利率、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汇率、税收等经济手段以及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经济的能力增强,保证了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三)

中国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进步,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发展还很不平衡。未来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概括起来,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有利条件包括:

第一,国内市场广阔,需求空间很大。中国的工业化还远没有完成,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中国不同地区之间也有很大差距,缩小这种差距就能产生巨大的需求。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只有26平方米,居民家用轿车只有10辆/1000人左右。城市化水平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假定未来15年,人口年均增加750万,城市化率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到2020年,人口总量14.2亿,城市化率达到55%,则届时城市人口达到7.8亿,比2005年增加2.2亿,仅这部分新增加的城市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对房地产、汽车等支柱产业和相关产业产生的巨大需求就足以支撑中国经济在较长时间保持较高速增长。

第二,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且素质在不断提高。新成长和不断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成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生力军,使中国的要素成本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而不会明显降低竞争力。而且随着教育、医疗的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还会进一步提高。

第三,中国有高储蓄的文化与传统。长期以来中国的居民储蓄率超过40%,今后即使有所降低,也不会低于30%,以30%的投资率足以支撑7%~8%的经济增长,如果投资效率提高,甚至可以高于这一增速。

第四,中国的体制机制在不断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在不断加强,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居民、企业在经济事务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会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会增强,政府职能转变也将改善对经济的调控,所有这些都将释放出新的活力,促进社会与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从外部环境看,总体上,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提高,资本流动加快,产业转移加快,技术辐射加快,有利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经济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当然,中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也不少。

一是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一方面,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明显增大,而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不足。耕地总量已降到18.3亿亩,人均只有1.4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水资源、石油、铁矿石、铜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8%、45%和26%。另一方面,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经济发展以投资拉动、外需拉动为主,内需不足,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突出,以高物质资源消耗为主,而人力资源利用不充分的矛盾突出,造成能源资源消耗较多,环境污染较重。2006年,万元GDP能耗1.21吨标煤,只下降1.23%,没有完成4%的约束性目标,二氧化硫排放2594万吨,增长1.8%,化学需氧量排放1431万吨,增长1.2%,都没有完成下降2%的规划目标。今后如何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仍将是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是人口就业社会保障的长期压力。我国既要坚持现行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总量的增长,又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的挑战和社会保障的巨大压力,并在三者之间求得协调和平衡。在技术不断进步、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为持续增加的社会劳动力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为不断增加的老龄人口提供必须的社会保障,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发展难题。

第三,必须防止城乡差距继续扩大,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重点解决已经进城的务工人员变为稳定的城市居民,为他们提供必须的子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条件等。同时,要解决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失地农民的生计,避免产生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人员。必须扭转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防止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缩小这三方面的差距,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挑战。

第四,内外经济失衡的问题既影响中国经济当前的稳定,也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中国经济对外部经济的依赖增强,风险增加。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增大,贸易依存度提高,中国面对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增加,对外部的资源依赖增强,面临外部冲击的风险增大,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

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了两个方面的重大战略思想,一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据此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包括:(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和支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继续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改革户籍管理,消除人口流动障碍;加快推进农村医疗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试点;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等。(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科技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相继提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继续鼓励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4)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优化进出口结构,提高引进外资质量,鼓励企业走出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5)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6)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提高全民素质,改进收入分配,确保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

只要我们抓住战略机遇,应对各种挑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什么才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

经济如何健康正确地发展这个问题,不仅是政府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问题。不健康、污染环境、不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即使在短暂的时间内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那也是走不远的。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政府就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这个问题上一直下了很多功夫,目前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相较于以往已经变得较为合理和先进。那么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究竟是什么?普通老百姓如何助推经济发展?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我认为是科技创新。以往的人口红利虽然吸引了很多外资外商来中国投资建厂,将中国打造成为了“世界工厂”。但是工厂毕竟是工厂,虽然我们赚到了钱,但是手里没有掌握核心科技,要想在经济发展上更近一步是非常困难的。现代经济是科技的经济,拥有过硬的技术,我们才能在经济发展上持续追赶发达国家,不然要是一直吃人口红利、吃环境经济,是很难走得远的。科技这个话题近年来一直受到网友的热切讨论。随着国际局势的紧张,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一直想方设法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继续老实当工厂,而不是开科技公司。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那么我们就能够靠技术挣钱,而不是靠体力挣钱。华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手里握有多个5G技术专利的它在世界五百强企业里名列前茅,明示了科技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作为普通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读书,学习先进技术,努力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带头人。只有自己掌握了科技创新的钥匙,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门才会不断向我们敞开。


原文链接:http://527256.com/33866.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14 05:00:01  回复
展难题。第三,必须防止城乡差距继续扩大,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重点解决已经进城的务工人员变为稳定的城市居民,为他们提供必须的子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条件等。同时,要解决工业化进程中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14 06:28:02  回复
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为10.6%,历经30年,到改革开放之初,城市化率只提高7.3个百分点(17.9%),1998年城市化率提高到33.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14 09:55:01  回复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一直想方设法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继续老实当工厂,而不是开科技公司。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那么我们就能够靠技术挣钱,而不是靠体力挣钱。华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手里握有多个5G技术专利的它在世界五百强企业里名列前茅,明示了科技创新对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14 11:17:30  回复
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为不断增加的老龄人口提供必须的社会保障,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发展难题。第三,必须防止城乡差距继续扩大,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14 11:11:12  回复
既影响中国经济当前的稳定,也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中国经济对外部经济的依赖增强,风险增加。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增大,贸易依存度提高,中国面对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增加,对外部的资源依赖增强,面临外部冲击的风险增大,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