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爱情边际好感递增效应是什么?具体做法又是什么?
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贪得无厌的动物。最明显的两个表现,一是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万岁万岁万万岁;一是希望爱情永恒,海枯石烂此情不渝。
从一些痴男怨女口中,经常会听到他们问:这个世界上究竟有没有永恒的爱情?问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痴。什么是痴?痴就是执迷。
要知道究竟有没有永恒的爱情,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爱情。简单地说,爱情就是一种建立在性爱需求基础上的爱恋心理、情绪和行为。我知道我这样的解释貌似很有学究气,但在学理上却不一定准确、完善。不过我并不是在做学术研究,也不希望别人把它奉为权威解释。我只是想表达我对爱情的理解:爱情首先是以性爱的需求为基础的,不管是异性之间还是同性之间(比如同性恋),也不管是单向的一方还是双向的两方或多方(比如多角恋),总是希望对方给自己带来性的快乐和满足。柏拉图式的爱情,其实并不是我们在常规意义上所说的爱情。只有在性爱需求基础上产生的爱恋心理、情绪和行为,才算得上是爱情。而既然是一种爱恋心理、情绪和行为,那么就会有强烈和微弱之分,同时也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恋物癖”,虽然爱情的对象是人(人也是物之一种?)。
在对爱情的概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来分析爱情究竟可不可能永恒。所谓永恒,我想大概不外乎是在时间上持续不断和在“质量”上永远不变。从爱情的本质上看,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性爱需求上持续不断,并且在爱恋心理、情绪和行为的强弱上永远不变。但我知道,要持续不断,永远不变,其实很难,因为性爱需求是建立在生理基础上的,同时它也和对方对自己需求的反馈有关,也就是说和满足有关——有需求才会有满足,而满足又会促进需求。自己的生理基础总会一天天坍塌,需求也会一天天减弱,而随着对方生理上的一天天变化和自身需求的减弱,它带给自己的满足感也会一天天变化,同时自己的爱恋心理、情绪和行为也会一天天变化——日渐一日地弱化。在这样的状态下,又怎么能够做到“永恒”呢?
说到变化,不由得想起一个经济学里面的术语“边际效应”。边际效应的变化,要么减弱要么增强,这可以举水解渴或酒醉人的例子来说明:我们在焦渴的状态下,喝下第一口水,觉得很解渴,第二口也不错,但第三口、第四口……解渴的功效就会依次递减,最后只是觉得喝“饱”了。这就是水解渴的边际效应递减。而如果是喝酒,第一杯觉得无所谓,第二杯也没有什么,但第三杯、第四杯……这样不断地喝下去,就会发觉越到后来酒越醉人。这就是酒醉人的边际效应递增。
按照这样的“理论”,爱情其实也有它的边际效应:从需求与满足日渐一日地弱化的状态来看,可以叫做边际效应递减。“审美疲劳”,也就是新鲜感的丧失,也可以理解为爱情的边际效应递减。这样看来,爱情更像是水,一种滋润心田乃至身体的水。自然,也有人会为了身体的焦渴而对爱情采取“杯水主义”。
我这样说,似乎是对爱情感到很悲观,而且把很有意思的爱情说得很无趣。其实不是。我对爱情可以说是抱有乐观态度的,只不过不是从“永恒”的角度乐观,而是从它的最终走向上表示乐观。有一首歌,唱的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起慢慢变老不见得会有多浪漫,但它却是爱情的真谛,或者说是爱情的精髓所在——爱情变成了亲情!
爱情的边际效应会递减,但亲情的边际效应却可能会递增。亲人相处越久、越深,感情也会越浓、越醇,如饮美酒,一杯比一杯醉人。
用边际效用来分析爱情
边际效应,有时也称为边际贡献,是指消费者在逐次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按照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在其到达0时,总效用达到最大,继续增加反而会使总效用减少。如同吃包子,当你吃了五个包子吃饱后,再继续吃的话,就会感觉不舒服,从而使总效用减少、降低)。我们向往某事物时,情绪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触到此事物时情感体验也越为强烈,但是,第二次接触时,会淡一些,第三次,会更淡……以此发展,我们接触该事物的次数越多,我们的情感体验也越为淡漠,一步步趋向乏味。这效应,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同样有效,在经济学中叫“边际效益递减率”,在社会学中叫“剥夺与满足命题”。所以爱情里的边际效应就是付出的不一定能的到相应比例的回报
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是什么?
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边际的含义是增量,指自变量增加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增加量。在边际效用中,自变量是某物品的消费量,而因变量则是满足程度或效用。消费量变动所引起的效用的变动即为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欲望的强弱成正比,与商品消费数量的多少成反比,边际效用在实际中可以是0甚至负值,但在理论分析中边际效用不会为0或负值。
扩展资料:
边际效用理论还可以解释经济学中著名的“价值悖论”。价值悖论又称价值之谜,指有些东西效用很大,但价格很低,有些东西效用很小,但价格却很高。这种现象与传统的价格理论不一致。这个价值的悖论是亚当·斯密在200多年前提出的,直至边际效用理论提出后才给予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解释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区分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水给我们带来的总效用是巨大的,没有水,我们无法生存。但我们对某种物品消费越多,其最后一个单位的边际效用也就愈小。我们用的水是很多的,因此最后一单位水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就微不足道了。相反,相对于水而言,钻石的总效用并不大,但由于我们购买的钻石极少,所以,它的边际效用就大了。
根据边际效用理论,消费者分配收入的方式是使一切物品的每元支出的边际效用相等。人们也是根据这一原则来把收入分配于水和钻石上的:钻石的边际效用高,水的边际效用低,只有用钻石的高价格除以其高边际效用,用水的低价格除以其低边际效用,用于钻石和水的每元支出的边际效用才能相等。
所以,钻石价格高,水的价格低是合理的。或者说,人们愿为边际效用高的钻石支付高价格,为边际效用低的水支付低价格是一种理性的行为。“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正在于“稀”的物品边际效用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边际效用
爱情的边际效用是递减吗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从经济学里面引出的一个非常显著的规律,就是:当一个正向的动因增加时,会换来一定效果,但是当动因持续增加时,效果的增加会越来越少,直到最后,无论动因如何增加,效果都不增长了,这就是“递减”。举个简单的例子,你非常非常饿的时候,吃第一个馒头,会很有幸福感,吃第二个馒头,幸福感会有,但是会比吃第一个时的感觉少,吃第三四五个馒头时,幸福感会越来越增长得少,我保证,吃第十个馒头的时候,只会更痛苦了。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最简单的例子。
边际效用是什么意思?
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边际的含义是增量,指自变量增加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增加量。在边际效用中,自变量是某物品的消费量,而因变量则是满足程度或效用。消费量变动所引起的效用的变动即为边际效用。
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先后于1871-1874年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人们对它的效用的主观评价;人们在消费一种商品时.每增加一个单位。增加的效用就递减;最后一个消费单位的设用最小;决定商品价值的,不是它的最大效用,也不是它的平均效用,而是它的最小效用。门格尔的学生、奥地利经济学家维塞尔首先称这最小效用为“边际效用”。
发布于 2022-07-01 08:46: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