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本对俄罗斯的作用-俄罗斯金融学

本文目录一览:

俄罗斯权贵是如何通过国有企业的股权掠夺的

俄罗斯权贵资本主义的形成应当朔源到前苏联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长期以来形成的全盘国有化格局是十分不合理的,适当出售一些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缩小国有经济的比重,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是必要的。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就着手规划和推行私有化和市场化,苏共和苏联政府相继制订了非国有化和私有化纲领和法令。当年苏联政府提出的稳定经济的“500天计划”,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向企业职工和居民出售国有资产。在这种背景下,从1987年开始,苏联出现了隐性私有化现象,先是共青团干部利用了这时在苏联出现的一个不受任何控制的自发市场形成的时期,逐渐扩大经营活动范围。国家各级官员看准了风头,纷纷亲自出场亮相,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利,开始了“国家对国家的私有化”。官员们借行政改革之名,取消了各个职能部,在它的基础上建立了股份公司形式的康采恩;控股额转到了国家手中,其它股份则在部的领导人之间分配了;一般来说,领导康采恩的人就是被撤销的部的第二或者第三把手。著名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就是这样出现的。在金融领域,变相的私有化之风也日益盛行,在这个阶段出现的大银行,大多数是借助于原来的专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的私有化组建起来的。例如,由工业建筑银行分出了俄联邦工业建筑银行、圣彼得堡工业建筑银行、莫斯科工业银行、莫斯科跨地区银行和几百个其它银行。也有的商业银行是在部的财务局基础上建立的,原来的财务局长或者副局长就变成了银行董事长。著名的“七巨头”中的银科姆银行、梅纳特帕银行、信贷银行、首都银行也成立于这个时期,它们的资本实际上都是来自国家的。此外,共青团干部和政府官员们还通过苏维埃分配体系的私有化,在国家供销机构和商业机构的基础上建立交易所、合资企业和大的商社。

在戈尔巴乔夫下台前,统一的“全民”国家所有制已经严重失控。管理人员变成了所有者。国家官员、党的职能人员、共青团积极分子成为了最初类型的俄罗斯企业家、90年代初的第一批百万富翁和“新俄罗斯人”。据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所精英研究室的调查统计,75%以上的政治精英和61%以上的企业精英,是从原来的苏维埃官员中产生的。新的政治精英主要是由原来的党务工作人员和苏维埃工作人员构成的,而新的经济精英则出身于共青团和经济工作者。对此,连叶利钦曾都不得不指出:“我们争论私有化是否必要已经长得令人不能忍受。同时,那些党和国家的精英们已经积极地进行他们个人的私有化了。其规模、其劲头、其虚伪都令人震惊。苏联私有化已经搞了很长时间,但却是混乱的、自发的、并常常是违法的。今天,有必要掌握主动。我们决心这样做。”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开始在俄罗斯积极推行以私有化为核心的“休克疗法”。政府积极推行的证券私有化、全权委托银行、开放金融市场等措施,直接促成了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融合,成了新生的权贵资产阶级的助产剂。新生的权贵资产阶级在私有化过程中是如何瓜分公共财富,掠夺广大民众,进行原始资本积累的呢?

一、廉价收购私有化证券,转而购买企业股票,掌握控股权。俄罗斯私有化是从无偿发放私有化证券起步的。在1992-1994年间,政府给每个公民(1.49亿人)分发面额1万卢布(按1992年汇率计算合72美元)的证券,每人只要象征性的支付25卢布,即可获得面值10,000卢布的购买券。凭证可购买企业股票或入股投资基金,也可有偿转让或出卖。数以千百万计的俄罗斯人成为了股民。有的人持一股,有的人持两股。这样,在法律上就发生了财产的分散。证券私有化只是从法律上把企业变得无主了,但是并没有创造出财产占有者来。原来的财产占有者是国家,现在完全把它排斥了,不让它管理了,成群的持股者全然不知所措,只有等待,但接着发生恶性通货膨胀,1992年达到2501%。广大民众迫于生计,纷纷出卖私有化证券。暴富者和经理们乘机廉价收买,私有化证券向他们手中集中。于是企业实质上完全落入了暴富者和经理们的控制中。俄罗斯的私有化,注重的是有计划地快速和大规模转变所有制形式,而不是培育能创造效益的资产所有者。由于成千上万的企业突然之间变成股份公司,国家根本无法参与私有化过程,更不可能在实施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保护和支持作用。这种局面的出现,还由于俄罗斯企业的商业化、合作化和私有化是一起上马的。由于是这样一种态势,再加上越来越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物价完全放开,私有化的发展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让经理厂长们自己去控制企业。这样做的出发点是要同时完成两项任务:一是用企业自身的私有化加速经济的非国有化进程;二是用改变所有制和争夺对改革进程的监督权来破坏中央官僚主义经济管理机构的基础。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却是,把实施私有化的大权实际上转交给了企业经理和部分地方官员,使得他们有条件把原来对资产的管理权变成现实的对资产的所有权。个人股份可以自由出售则更助长了这些经理和新出现的商业公司代表控制企业的势头。而且这一切又都是发生在苏联解体、俄罗斯的国家体制正在经历危机的时刻。在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的情况下,也就只能是从法律上承认经理和官员们对企业财产的控制,别无其它选择。

二、在企业改制分配股权之机利用行政或管理权力掌握股票控制权。由于俄罗斯私有化的方式,原国有资产的大部分被以很低的折价转让给新的所有者。大型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基本立法指导原则是:通过股权在居民中的广泛分散化,建立由雇员管理的企业。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政府具有强烈的亲资本主义倾向,这一计划的实施背离了初衷。大部分内部股落入原来的管理者手中或被置于其控制之下,往昔的"红色厂长"摇身一变,成了企业主。私有化《纲领》提出了三种股份制方案供企业选择:按照第一方案,企业领导人除可得到不超过法定资本25%的优先股(优先分到股息)外,还可按优惠条件购买不超过法定资本5%的有表决权的普通权。第二方案,企业职工可按国家资产委员会规定的价格购买51%的有表决权的股票,成为企业的实际所有者。按照这个方案,企业领导人的身份便由国有资产代理人转化为企业实际控股人。第三种方案,企业股票50%自由出售,20%有投票权的股票按30%的折扣出售给企业职工。绝大多数企业都选择了1、2种方案。由于市场秩序混乱,政府管理部门失职,腐败成风,资产评估机构职能扭曲,股份制改造成了权势者瓜分国有资产的一次盛宴。政府将部分国有企业或国家控股的企业实行公开拍卖,企业经理和部分地方官员或者其它暴发户通过钱权交易,按照大大低于实际价值的价格收购。俄罗斯的私有化是基于对国营企业资产的不准确的估价。在估价中,以俄罗斯各公司1992年7月的帐面价值作为公司的基础价值,未考虑无形资产的因素,也未根据通货膨胀对价值进行调整。这一决定使投资者可以以非常优惠的条件购买国有资产,不管是通过拍卖方式还是通过内部购买方式。因此,最后俄罗斯整个产业的总值极低就不让人吃惊了。当证券私有化1994年6月结束时,俄罗斯的产业总值还不到120亿美元。连丘拜斯的顾问们都对此感到震惊,他们自问道,"难道俄罗斯所有的产业资产,包括石油、天然气、一部分运输业和大部分制造业,加起来也不如美国一个Kellogg公司值钱?"据俄罗斯国家杜马私有化结果分析委员会委员弗·利西奇金透露,俄罗斯已出售的12.5万家国有企业,平均售价仅为1300美元,其价格之低廉创世界记录。例如,拥有34000多名职工的大型国有机器制造企业乌拉尔机械制造厂仅卖了372万美元,拥有35000多名职工的车里亚宾斯克钢铁厂仅卖了373万美元,拥有10500多名职工的科夫罗夫军工厂只卖了270万美元,拥有54300多名职工的车里亚宾斯克拖拉机厂只卖了220万美元,而欧洲国家一个中型面包厂价值就达200万美元。据统计,俄罗斯500家大型国有企业实际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但只卖了72亿美元,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上万亿美元。1992年-1996年,私有化进款占政府预算收入的比重仅为0.13%-0.16%。至于向居民无偿赠送的“私有化券”,政府更是分文未得。据利西奇金援引政府财政部门提供的数字,从1992年到1996年期间,每年上缴预算的私有化收入仅约占预算收入总额的0.15%,仅1996年一年,因国有企业私有化造成的损失就比希特勒侵苏战争使国家财产遭到的损失还要多。

三、在银行私有化和全面开放金融市场过程中,新权贵们乘机聚敛钱财。他们纷纷创办银行(最多时达3000多家)和各种储蓄机构,高息揽储,炒买炒卖外汇;或者开设投资公司,借用民间资本对国有企业进行收购、兼并、重组;或者通过向政府提供抵押贷款(即俄政府实行的“股票抵押贷款计划”),一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企业被政府作为换取私人银行"贷款"的抵押,实际上以低价出卖。

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对俄罗斯带来了哪些影响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乌克兰克里米亚地区17日公投最终结果显示高达近97%的人支持加入俄罗斯。克里米亚议会随后宣布“独立”,并申请加入俄罗斯。3月18日,俄罗斯与克里米亚签署入俄协议。随着克里米亚公投结束宣布“独立”,美欧正式启动对俄罗斯的制裁。美欧近期将采用哪些手段进行制裁,制裁的影响如何,对国际经济又会产生哪些影响呢?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的金中夏、李良松对此做了分析。

3月17日,克里米亚公投结果公布,96.6%选票赞成加入俄罗斯,美欧不承认公投结果,并宣布制裁俄、乌多名高官。俄罗斯态度及下一步行动至关重要。若紧张局势升级,制裁措施可能会升级,按严重程度分三类分析,一是名义上的制裁;二是一定程度的贸易限制措施;三是冻结金融资产等全面经济封锁。俄罗斯对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利益完全不同,欧美采取的制裁措施可能会有差异。

第一类措施包括限制签证、抵制G8峰会、将俄踢出G8、暂缓俄加入经合组织(OECD)等。该类措施对各方经济利益伤害较小,欧美各国较易取得一致。限制签证也可能只能针对高官,而非普通民众;即使美国采取更为严格的签证限制,欧洲也不太可能,毕竟欧洲每年从俄获取了大量的旅游收入。抵制峰会或将俄踢出G8,对俄影响较小;暂缓俄加入OECD虽会影响俄长期经济发展,但短期影响也较小。第一类措施对俄伤害较小,俄可能会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对欧美收紧签证,退出G8、放弃加入OECD等。

第二类措施包括限制进口俄罗斯油气、限制对俄罗斯出口制造业产品和农产品等。美与俄贸易联系较少,可能倾向于采取相关措施。美宣称增加石油出口抑制油价,打击俄出口收入,同时降低欧洲对俄油气依赖。但美很难如愿,因为油气价格受地区局势影响更加显著,非美能主导;另外,打压油价也不符合中东主要产油国利益。欧洲会非常谨慎,欧盟进口石油中有1/3来自俄罗斯,即使美国及中东增加油气出口,也很难弥补欧洲的缺口。而一旦油价上涨,欧洲必须要通过对俄出口制造业产品和农产品、服务贸易以减少对俄赤字。若欧洲减少进口,会对俄天然气出口造成较大影响,但俄可能会增加对亚洲的油气出口并加快连接亚洲的管道建设。欧美对俄限制农产品、制造业产品出口,虽然会在短期内对俄造成较大影响,但俄可能会将需求转向中国等国。

第三类措施包括冻结金融资产、限制金融交易、经济封锁等。该类措施不亚于经济战争,对双方伤害很大。欧洲与俄金融联系密切,尤其英国及英属离岸金融中心与俄罗斯存在广泛的金融联系,俄罗斯金融资产对维护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欧洲和俄罗斯在直接投资领域也存在密切联系,如英国BP石油公司通过在俄建立合资公司大量参与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因此,英国可能不会对俄采取过于苛刻的经济金融制裁。欧美在俄罗斯的证券投资规模近2000亿美元,一旦欧美采取严厉的金融制裁措施,俄罗斯也可能会冻结这些金融资产,这远高于俄对欧美的证券投资。此外,俄罗斯还可能没收欧洲在俄直接投资或停用美元,以反制欧美的制裁。

总体看,欧美对俄采取严厉制裁措施的可能性较低,若经济制裁升级演变为地区军事冲突甚至其他地区动荡,局势更难掌控,各方应该会非常谨慎。

欧美更有可能在俄金融市场采取多种措施,甚至是以经济制裁的预期或少量制裁手段打击在俄外国投资者信心,引导国际资本逃离,造成俄金融市场动荡,触发经济危机。

3月3日,俄央行临时大幅加息150基点并加大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力度,以维持汇率和金融稳定,对抑制卢布贬值起到一定作用。2月末,俄国际储备4933亿美元,比上月末低56亿美元,短期内应该能够应对外汇市场波动。若欧美在俄大量抛售证券,则俄也可能抛售其持有的包括美债在内的欧美国家金融资产,虽然对美影响有限,但对英国、爱尔兰、卢森堡和荷兰等国影响较大,可能会影响欧洲的经济复苏进程。此外,俄还可能从宏观审慎角度出发,对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进行限制。

短期内,乌克兰局势仍将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风险。一旦欧美对俄罗斯采取经济制裁措施,不论程度大小,俄罗斯都会反击,这将会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大宗商品和农产品市场的剧烈波动,国际金融市场避险情绪上升。俄罗斯和欧美股市有很大可能会经历明显的下跌、国际油价和稀有金属价格走高、农产品价格尤其是粮食价格可能会快速大幅上升,形成通胀压力。

国际金融资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了什么作用?

吃了东家吃西家,大发战争财!

首先支持德意日三个轴心国走法西斯道路,特别是投资德国让这个一战损失最惨重的国家重新武装起来,投资日本让这个一战第二大受益国在军国主义路线上越走越远;然后又加大对同盟国主要是美国的投资,让这个世界工厂满负荷运转开动战争机器;最后在将整个欧洲打了个稀巴烂后,投资欧洲掌控这些国家的资本。

有谁清楚 俄罗斯私有化进程 到底是什么吗?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30年,实际上也是我国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化的30年。在深化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也走过一些弯路。如何让我国的所有制改革更加顺畅,从而促进民营经济更好发展。俄罗斯所有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俄罗斯的私有化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改制后的企业效益并不明显,俄罗斯私有化从指导思想与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严重失误。

以西方产权理论为指导的私有化

俄罗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推行的私有化,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从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可以说,私有化作为一种经济思潮已波及全世界。俄罗斯私有化的构想是以西方产权理论设计的。西方产权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以私人占有权为主要基础来实现产权交易与重组的机制;私人产权是最有效的产权,它能保证给个人行动提供最大的激励与必要的成本约束;私有产权制度是最具效率的产权制度形式;等等。上述西方产权理论,符合20世纪90年代初刚上台的俄罗斯民主派国有制企业改革的思路。

俄罗斯推行私有化的政策与理论一般有以下几点:所有制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取消国家的直接经济职能,把权力交给企业;改革所有制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国家所有制绝对没有效率这个总体想法的基础上的;私有化是市场化的必由之路;把小型企业,特别是商业、服务行业、饮食业等,通过转让、出售等途径变为私有;实行私有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何种所有制形式,都必须实行自由经营;不再坚持以公有经济为主体。

俄罗斯想通过私有化达到的目标是:使所有制结构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不再受政府的直接控制;使国家摆脱亏损国营企业的包袱,减少财政补贴,回收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为整个经济注入活力;建立起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

俄罗斯的私有化分为小私有化与大私有化两种基本方式。小私有化是指对小型工商企业、饮食业、服务业及一些小型的建筑企业实行私有化。对实行小私有化的小企业的标准,各国都有一些规定,俄罗斯规定的标准是:截止到1992年1月1日,固定资产净值不超过100万卢布,工作人员不超过200人。

小私有化一般采取三种办法进行:公开拍卖、租赁和出售。小私有化进展较顺利,速度也较快,一般在2—3年内完成。从1992年实际起步到1993年底结束,俄罗斯小私有化基本完成。

大私有化是指大中型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这比小私有化复杂得多,进展也较慢,出现的问题也较多。大私有化的具体办法分无偿分配和有偿转让,采取的主要形式是股份制。考虑到大私有化难度大,因此大多数国家对大私有化实行分阶段进行,俄罗斯先实行非国有化,之后逐步使产权转移。

1996年,俄罗斯以转让国有资产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的产权私有化已基本结束。私有化企业在俄罗斯企业总数中的比重与其生产的产值占全俄GDP的比重均约为70%。

私有化造就了经济和国家政权的寡头化

由于俄罗斯私有化的首要目的是尽快摧垮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因此,俄罗斯私有化从指导思想与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严重失误。

为了尽快培植起一个广泛的私有者和企业家阶层,形成一个资产阶级,俄罗斯实行无偿的证券私有化,力图用相当于当时国有资产总值的1/3的证券,让公司购买私有化后的企业的股票。但实际上,由于严重的通胀因素,原值可购买一辆小汽车,变成只能购买一箱啤酒。

更为严重的是,广大居民手中持有的私有化证券大部分落入领导人手中,或者落入搞欺诈和投机的公司手中。据一项调查显示,俄罗斯61%的新企业主原来都是党、政府、企业的精英成员。就是说,私有化为原领导人和投机者大量侵吞国有资产大开方便之门。他们从事投机,大发横财。

俄罗斯在私有化过程中,企业治理实行的是经理人员控股的“内部人控制”的模式。据调查,1994年,私有化的企业中,65%股权为内部人所掌握,13%仍在国家手中,而外部人与法人总共只控股21%。这样,企业内部人主要是经理人员的利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改造国有企业过程中,没有考虑如何保护国有企业已经形成的潜力,并使其继续发挥,而是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匆匆把国营企业推向市场。在改革国有企业的同时,也并没有去研究和解决如何改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问题。这些因素,也是导致俄罗斯在转轨初期产生严重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私有化,造就了经济和国家政权的寡头化。从1992年到1998年,俄罗斯从大量的、全面的私有化中仅仅得到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1%的收入。其余全落入人数很少的所谓“寡头”集团的腰包。俄罗斯经济转轨进程中,出现了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的互相融合与发展,形成了寡头政权。

此外,俄罗斯的私有化还导致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私有化后,经济效益没有提高或者变化不明显,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主要有:失业人数增加;经济犯罪日益严重;对整个社会经济犯罪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加速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如一方面出现了暴富的“新俄罗斯人”;另一方面出现了大量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广大居民阶层,这必然招致社会大多数人的不满,使社会处于紧张状态。

普京第二任期以来,在国民经济的一些主要部门出现了明显的重新国有化现象。重新国有化后,形成的大型企业集团,就有可能在某个行业与部门产生垄断,从而阻碍正常竞争环境发展,出现有国家背景的腐败,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效率的提高起到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值得关注与研究。(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原副主任、研究员)

我们该如何看待俄罗斯的私有化?

张聪明

要对俄罗斯的私有化作一个全面的评价并不是容易的事。在俄罗斯国内,官方和民间、学界和社会大众、不同的政党和社会力量对私有化的评说千差万别。在我们看来,评价俄罗斯的私有化,起码应该考虑如下一些因素:

是否俄罗斯(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完成了它的使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具有不可避免性?如果是,那么,创造一个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基础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主体就是不可回避的。

在前执政党丧失执政地位、其自身也分崩离析后,新的执政者脆弱,而且地位朝不保夕,各种政治力量纷纷登台博弈,在这样的社会政治环境下,一个渐进转轨的十全十美的私有化计划能否产生并得到有效执行?如果不行,激进的所谓休克式疗法的私有化方式也就自然获得了它的某种相对合理性。

证券私有化的效果饱受诟病,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种私有化方式后面隐含的某种程度上的正义。国家财产属于全体国民,分也是人人有份,给你一张证券,证明你在国家财产中有一份,总比什么也没有强。当然,与俄罗斯的私有化相联系,确实出现了很多严重的社会后果,但我们不能假设历史,谁也不能给转轨中的俄罗斯凭空制造出转轨顺利进行、包括私有化取得全面胜利所需要的那些历史条件。(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全球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影响

1.银行数量减少,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加剧

金融危机首先影响俄罗斯各大银行,好几家大银行被国营银行收购。2008年9月16日被称为俄罗斯金融市场上最晦暗的日子,俄各大银行和一些大公司的股票一天之内丧失了近1/3的市值。

截至2008年年末,俄罗斯银行和企业需偿还国外贷款本息400亿美元;到2009年末,需偿还本金2950亿美元,利息390亿美元。目前,国际金融市场资金严重短缺,俄罗斯银行与企业很难再获得国外贷款,同时又面临巨额偿付压力,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加剧。

2.通货膨胀明显,卢布持续贬值

据俄罗斯新闻网报道,俄政府重新修订了对2008年俄罗斯通货膨胀率的预测,从11.8%调高到13.5%。

外汇储备下降导致卢布持续贬值,长期以来,俄罗斯央行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以卢布的稳健升值降低进口消费品价格,抑制通货膨胀。从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结束到2008年8月初,卢布对美元升值了143%。据俄罗斯央行提供的数据,10月份卢布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下降4.1%,实际有效汇率下降3.1%。从2008年11月13日起俄罗斯卢布出现加速贬值趋势,兑美元汇率创两年半来新低。短短3天,官方牌价从1美元兑26.92卢布下降到兑27.67卢布,而一些外汇兑换点美元卖出价已越过28卢布。这样一来,年底前可能会突破1美元兑30卢布。

3.股市暴跌,资产大幅缩水

2008年9月30日俄罗斯股市开盘即暴跌,监管部门要求两家证券交易所紧急停牌2小时,以遏止股市进一步下跌,只有回购和柜台交易被允许继续进行。但MICEX(俄罗斯银行间货币交易所)股指全天跌幅仍达6.9%,其中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卢克石油公司和俄罗斯储蓄银行股价跌幅均超过7%。

2007年年底俄罗斯股票市场市值高达32.3万亿卢布,历史上第一次达到了GDP的规模(33万亿卢布),但到2008年11月13日只剩下了10万亿卢布。PTC股票价格指数从2008年5~6月份的2500点一路下跌至10月份最低近500点。股票指数达到2005年的最低点,下跌幅度已经超过了1998年的金融危机。

4.资本流出,外国银行减少在俄业务

不仅如此,俄罗斯外汇储备也大幅缩水,2008年8到10月外汇储备从5980亿美元减少到4846亿美元,预计年底外汇储备可能减少到4000亿美元。资本外逃更使俄经济雪上加霜,如果继续外流的话,那么卢布还可能贬值10%~15%。俄《新闻报》11月12日指出,股市暴跌主要是资本从俄罗斯大量外逃导致的结果。俄罗斯资本外逃从来没有这样迅速:9月份纯资本外逃246亿美元,10月份更是达到空前的500亿美元。

5.投资减少,经济增长放缓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和银行借贷成本增加,一些俄罗斯公司将缩减2009~2010年的投资计划。俄罗斯铜公司在2008年2月时,打算投资6.4亿美元建造一个子公司———俄罗斯镍公司,预计产能为最少1万吨镍和100吨钴,但公司近日称将暂时中断其镍锌项目。由于资金紧张,总投资近5000亿美元的电力发展计划和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也已搁浅。

很多俄罗斯本国大型银行贷款业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外国投资者的资金。受到金融危机压力的外国投资者缩减了对俄罗斯银行和公司的贷款额,并提高了借贷成本。2008年俄罗斯贷款增长速度同上年相比将会放缓。2007年俄罗斯大型银行的贷款发放额增长超过50%,2008年这一涨幅为20%~30%。贷款增长速度的减缓不可能不影响经济增长的幅度。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计将放缓至7%,2009年为5%~6%。

6.侵蚀实体经济,导致生产下降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令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石油进口国的需求不断萎缩,导致油价暴跌,又使主要石油出口国蒙受巨大经济损失,据俄《生意人报》报道,俄各大油气公司坦承面临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问题,希望俄政府出手相助。2008年9月24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卢克石油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和THK—BP石油公司负责人联名致信俄总理普京,请求俄政府提供贷款,用于向西方银行偿还贷款。这些油气公司还请求普京责成俄罗斯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建立向战略性行业注资的机制。俄罗斯70%的石油产量和91%的天然气产量来自这4家公司,因此它们在俄罗斯经济中的影响举足轻重。

俄罗斯的冶金业和汽车制造业也受到严重冲击。俄最大的钢铁公司之一———马格尼托戈尔斯克钢铁公司已宣布减产15%。利佩茨克钢铁公司由于半成品钢材的需求下降,已经减少对欧洲和美国的出口;俄罗斯钢管公司2009年的投资计划或将缩减一半以上。俄罗斯汽车厂家纷纷下调2008年的生产计划。高尔基汽车厂从2008年10月6日到10月10日暂停了部分生产线,以适应市场需求。而且为了减少债务,俄罗斯高尔基汽车厂在10月份减产2000辆。紧接着,多年来开足马力生产的俄罗斯卡马汽车厂也宣布减产,推出新的防风险生产计划,把一周6天工作制缩短为4天。

俄罗斯房地产开发商表示,或者准备冻结处于筹备阶段的所有新项目,或者停止购买土地。由于建筑业降温导致建材销量下降,俄罗斯还叫停了扩大投资水泥生产的计划。

7.失业率增加,影响民众生活

金融危机已经渗入俄民众的日常生活。俄罗斯2008年9月的失业率达到5.3%,失业人数为403万人,比8月增加了3.3万人。位于莫斯科的俄罗斯乌拉尔西伯利亚银行计划裁员1/5。圣彼得堡一家较大的房地产公司一天就裁掉了400人。

对俄罗斯普通民众来说,金融危机带来的最大威胁是物价上涨。一些银行开始限制居民提取储蓄存款,或是在居民取款时收取手续费。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的资料说,汽车租赁公司感受到对商务车的需求量明显降低,甚至以前只会选择VIP坐驾的最富有客户现在都已经换成了中档尼桑车,而以前乘坐中档车的客户则换成了价格低廉的小车。

(二)俄罗斯采取的应对措施

2008年11月20日在统一俄罗斯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俄罗斯总理普京公布了俄政府涉及社保、金融、军工、农业、能源和税收等领域的应对危机新计划。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提高失业补助金和社会养老金标准;向对外经济银行注资750亿卢布(1美元约合27.5卢布)以支持金融市场;允许企业在政府或对外经济银行担保下发行基础设施建设债券;在2008~2009年两年内增拨逾500亿卢布以防止军工企业破产;对农业投资项目给予35亿卢布的贷款利率补贴;向俄国家农业租赁公司注资40亿卢布;通过联邦预算和外经银行系统增加对中小企业拨款;降低自然资源开采税、利润税及燃料能源行业的产品出口关税等。普京表示,俄罗斯将努力“把危机变为提高经济效益的契机”。他说,俄政府当前主要目标是“改善民众生活”,但不会放弃或拖延实施其战略计划。全球遭遇金融动荡以来,俄罗斯政府已制定了多项涉及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救援计划,努力稳定市场信心。

1.成立金融市场发展委员会,稳定金融市场

2008年10月20日梅德韦杰夫签署一项总统令,宣布成立由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任主席的金融市场发展委员会,该协商性机构直接隶属于总统,其主要任务是研究金融市场问题,并向总统提交有关维护投资者利益和应对金融市场危机的政策建议等,以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俄罗斯联邦金融市场局局长弗拉基米尔·米洛维多夫被任命为该理事会秘书。

据《俄罗斯报》10月21日报道,总理普京20日在与部分外国投资者会见时宣布了俄方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补充计划。这一补充计划包括从2008年联邦预算中划拨2000亿卢布注入国有储蓄保险公司,以确保本国银行稳定运行;将原定于2009年从预算收入中划拨的1750亿卢布提前至2008年划拨,以支持本国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据俄罗斯《观点报》报道,俄罗斯为化解此次金融危机支出了6万亿卢布(约合2200亿美元),相当于俄国内生产总值的13.9%。

2.出台《支持金融体系补充措施》法案,救助银行

为了稳定金融市场,俄罗斯联邦会议联邦委员会2008年10月13日批准了国家杜马此前通过的旨在支持国家金融系统稳定的系列法律草案。法案规定,2009年年底前俄罗斯外经银行可为俄金融机构提供总额不超过50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俄金融机构偿还2008年9月25日之前所借的贷款。法案还规定,俄中央银行将为贷款机构提供担保,并将调高俄公民银行存款的完全保险补偿金。俄央行还承诺,无论银行发生什么情况,储户都可领取自己的存款。

《支持金融体系补充措施》法案出台前,俄罗斯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向商业银行注资,9月16日至10月13日前,共进行38笔国债回购业务,投放28773.47亿卢布(合1100亿美元)。财政部把预算盈余作为短期存款存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通过拍卖获得存款。9月16日至10月13日前,财政部委托央行共进行9次有效竞拍,银行体系共获得财政部短期存款1万亿卢布(合385亿美元),期限为5~90天。此外,9月22日,俄罗斯储蓄银行、俄罗斯对外贸易银行、天然气工业银行通过专门拍卖从财政部获得1.5万亿卢布(合577亿美元)贷款,期限为90天。

目前,已有122家大中型银行获得政府注资,但俄罗斯共有1126家银行,大多数小型银行不能得到政府救助。对此,政府修改了《自然人存款保险法》。原法规定,银行破产时,存款全额赔偿上限为20万卢布(合7565美元),20万~70万卢布(约合26457美元)存款赔偿90%。修改后,全额赔偿上限升至70万卢布。此举有利于稳定小银行的居民存款,98%的存款人可以得到全额赔偿。政府还计划进一步完善该法,使存款保险公司有权在银行危机初期实施救助,不必等到银行破产时。俄罗斯总理普京表示,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将对出现问题的银行信贷过程进行监控。

3.救助股市

2008年9月16日,受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影响,俄罗斯股指下跌11%,股市暂停交易。10月8日,俄罗斯金融市场总局出台了新的涨跌幅限制:股指涨跌幅5%,股市至少暂停交易1小时。股指涨跌幅10%,股市至少停止交易1天;个股股价涨跌幅10%,停止交易1小时,涨跌幅20%,停止交易1天。2008年10月25日俄国政府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库德林表示,俄罗斯将动用石油美元储备拯救股市,政府将从民族福利基金中拿出1750亿卢布购买公司的股票。民族福利基金由俄罗斯联邦政府在几年前组建,成立这家基金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原油价格下跌对俄罗斯经济造成的冲击。政府计划2008年动用2500亿卢布预算资金,2009年计划在预算中预留2500亿卢布,同时动用1500亿卢布国家福利基金,总计约合210亿美元,用于回购上市公司优良资产。

4.支持实体经济行业

俄罗斯在保护银行系统的同时,还把目光转向实体经济。2008年9月将石油出品关税从每吨495美元降至372美元,到年底能源企业将减少近60亿美元税负。政府还承诺向天然气工业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公司和秋明英国石油公司拨款90亿美元,用于偿还外债,以此保障经济动脉的安全。俄罗斯政府还对陷入信贷困境的中小企业和农业加大扶持力度,将一项面向小企业的信贷计划的金额从3.41亿美元提高至11亿美元。

俄政府还打算扶持房地产业,动用国家资金从市场上购买一批房屋,用于落实社会福利房计划。为保障食品供应,防止投机行为,还成立了以俄农业部长戈尔杰耶夫为首的农业领域反危机工作组。

5.成立对外经济银行所属的出口合同保险局帮助出口企业发展对外贸易

俄政府在2008年10月27日的会议上原则批准了新制定的2020年前俄对外贸易战略。在2020年之前,国家对外贸活动扶持的重点首先是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国家的贸易,其次是与伊朗、印度、中国、阿富汗和蒙古这些周边国家的贸易。在出口政策上,政府将首先支持国有大公司巩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特别是支持天然气工业公司、联合航空制造公司和联合造船公司等大的出口企业,此外还将支持机器制造业企业。2009年,俄将成立对外经济银行所属的出口合同保险局,用国家保险的方式帮助俄罗斯出口商,因为它们在外国银行获得贷款的机会越来越少。

6.提出建立新的国际秩序,联合应对金融风暴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需要重新建立新的强有力的国际监管体系并改革现有体系,这需要世界主要的经济体之间经过新的博弈与酝酿,而包括中、俄、印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举足轻重的新生力量。欧亚峰会期间,中、印已与欧盟共同呼吁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各国有必要协调立场,谋求增强国际话语权,共同维护新兴市场国家的利益,改变美元独霸世界的地位。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家间首次具有实质意义的互利合作在中俄之间展开。在莫斯科访问期间的温家宝总理与俄罗斯政府签订一项长期石油供应协议,中国将为俄罗斯企业提供200亿~250亿美元出口支持贷款,换取未来20年内获得3亿吨的俄罗斯石油供应协议。这不仅帮助俄罗斯能源企业在流动性紧张以及油价大挫之际获得及时的融资,也为中国提供更加稳定的石油长期供应。在此之前,俄罗斯已经计划用“石油卢布”取代“石油美元”,中俄之间也将扩大卢布和人民币在双边贸易中结算的协议,减少两国间的贸易成本。在贸易中使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早已在中俄边境贸易中得到使用。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中央银行签署了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的具体协议。协议规定,结算范围从原来的黑河及阿穆尔州边界地区扩展到全线中俄边境地区,并且从贸易领域扩展到旅游及相关的服务领域。两国贸易中改用本币结算目前已经不存在任何阻碍因素,两国中央银行已经完成了中转账户的交换工作。

(三)几点思考

1.全球金融危机波及俄罗斯的主要原因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场金融危机对俄罗斯产生如此大的冲击,并不出人意料。一方面,虽然俄罗斯尚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俄经济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已经很深。因此,世界市场上的波动都会在俄罗斯市场上引起反应。俄罗斯市场对外资的依赖已达到50%~70%。近来,世界金融市场的恐慌弥漫到俄罗斯,外国投资者纷纷从俄证券市场撤资,抛售俄能源股票和银行股票,从而导致俄金融市场出现动荡。

另一方面,俄罗斯经济目前仍然严重依赖原料出口特别是能源出口,金融危机和石油价格波动对俄罗斯经济影响巨大也是自然的事。这也是俄政府决定大力帮扶能源企业走出困境的原因。

2.俄罗斯将面临较长时期考验

预计这场危机可能会持续到2009年年底甚至2010年年初。因此,俄罗斯将面临较长时期考验。为增强人们对市场的信心,俄总理普京20日在外国投资委员会主席团会议上表示,俄罗斯经济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以应对世界市场的长期动荡。他还表示,世界油价下跌不会给俄罗斯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油价下跌会被俄近年来积累的储备基金抵消。

关于世界金融形势对俄罗斯的影响,俄罗斯学者大都认为很难作出准确预测。一种观点认为,俄罗斯拥有大量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足以挽救俄金融市场的颓势;另一种观点认为,如果金融危机触动美国实体经济,那么经济下滑可能会从美国扩展到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国家。

3.金融危机不会动摇俄经济的稳定态势

2008年俄罗斯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面向2020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构想。其目标是加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高新技术领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彻底摆脱高度依赖原料和能源出口的发展模式,转向创新发展模式。但是,此次金融危机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以及国际能源价格的大幅回落,必然对这种战略转变造成严重冲击。况且,危机的后果将会随着危机的进一步蔓延会更加严重。2008年5月俄罗斯顺利完成权力交接,梅德韦杰夫和普京分别任总统和总理,“梅普组合”正式启动。在新的权力体制下,政府职能得到强化,总统与总理两套班子之间协调性加强,梅德韦杰夫明确表示将延续普京路线。当前,“梅普”精诚合作,反危机措施的力度与时效超出公众预期。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认为,世界金融危机还没有全面触及俄罗斯,但是金融危机加剧,能够帮助俄罗斯建立起更有效的经济,加速社会和司法领域重要的改革进程。10月23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通过他的博客说,俄罗斯在抵御金融危机的同时,应抓住机遇发展经济。他表示,俄罗斯政府将采取措施并补充资金来促使国内企业更有竞争力,促使国内金融机构更有效率;俄罗斯企业应压缩生产费用,并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他还表示,俄罗斯应当在2008年年底前通过在本国建立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的法律。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已经向政府提交在本国建立地区金融中心的方案。如果这一方案得以成功实施的话,那么2012年俄罗斯将跻身世界证券贸易、股票和债券流通额最大的前10个金融中心之列。2008年11月20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在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的年会上发表讲话表示,俄罗斯政府将尽其所能防止俄罗斯再次发生金融崩溃。他说,俄罗斯来自石油和天然气的金融储备可以用来防止急速通胀,而且能够减少俄罗斯卢布贬值。普京还许诺实行一揽子减税计划以刺激经济。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金融危机将导致俄罗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2008年俄经济预计将增长7%,低于该组织7月份估计的7.7%。2009年俄经济预计将增长5.5%,远远低于此前估计的7.3%。

我们认为,尽管俄罗斯经济增长前景可能受到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但是金融危机不会动摇俄罗斯经济的稳定态势。


原文链接:http://527256.com/31808.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07 02:49:32  回复
存款。9月16日至10月13日前,财政部委托央行共进行9次有效竞拍,银行体系共获得财政部短期存款1万亿卢布(合385亿美元),期限为5~90天。此外,9月22日,俄罗斯储蓄银行、俄罗斯对外贸易银行、天然气工业银行通过专门拍卖从财政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07 10:25:15  回复
996年期间,每年上缴预算的私有化收入仅约占预算收入总额的0.15%,仅1996年一年,因国有企业私有化造成的损失就比希特勒侵苏战争使国家财产遭到的损失还要多。 三、在银行私有化和全面开放金融市场过程中,新权贵们乘机聚敛钱财。他们纷纷创办银行(最多时达3000多家)和各种储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07 09:11:43  回复
方面,俄罗斯经济目前仍然严重依赖原料出口特别是能源出口,金融危机和石油价格波动对俄罗斯经济影响巨大也是自然的事。这也是俄政府决定大力帮扶能源企业走出困境的原因。2.俄罗斯将面临较长时期考验预计这场危机可能会持续到2009年年底甚至2010年年初。因此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07 05:17:26  回复
船公司等大的出口企业,此外还将支持机器制造业企业。2009年,俄将成立对外经济银行所属的出口合同保险局,用国家保险的方式帮助俄罗斯出口商,因为它们在外国银行获得贷款的机会越来越少。6.提出建立新的国际秩序,联合应对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