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难忘的一天日记300字范文
- 2、风雨无阻和鞠躬尽瘁的意思
- 3、关于诸葛亮?
难忘的一天日记300字范文
在记忆中,许多事情如同沙滩上的脚印,当海浪卷来的时候,便消失无影无踪。而有些事如同沙滩上的贝壳,永远鲜亮。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难忘的一天 日记 300字 范文 8篇以供大家参考!
难忘的一天日记300字范文1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地区发生大面积地震,这天天将成为许多中国人毕生难忘的一天,连续几天我在电视、电脑、报纸上看到的每一幅画面,每一段话都让我感到难过,许多感人的画面都让我铭记在心。
四川的一个中学,师生正在教室上课,突然高三层的教学楼轰然倒塌,近千名师生被埋在了废墟中,情况十分危急,数百名武警官兵连夜赶往灾区进行救援,他们用铁锹挖用手刨,一层层砖头瓦块被挖起,一名名师生被救出,前来参加救援的官兵连夜参与抢救,一整夜都没有合眼,看完了这则新闻 报告 后,我觉得心情非常沉重。
温总理冒着有余震的危险到灾区进行了慰问和视察,让灾区人民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一个被救出的三岁男孩向救援的解放军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那么小的孩子没有感到恐惧而是充满感谢让我很受感动,由衷的佩服他的精神。还有一位母亲为了救自己三个月大的孩子,用自己的身躯保护了孩子,孩子安然无羔,而她却再也醒不过来了。在孩子的被子里放着一部手机,上面编写了一条短信:“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记着我们爱你。”我和妈妈看到这里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多么伟大的母爱呀!在大地震中涌现出的许多感人事例,多的我说也说不完,5月12日这个难忘的日子刻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道路坍塌,房屋毁灭,上学的孩子们消失,便值得我们欣慰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下下掀起了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活动,各地人民纷纷为灾区捐款、捐物,我们学校每位学生也都捐了钱,我也毫不犹豫地把我的压岁钱拿了出来,希望能为灾区的小朋友奉献我的一点力量。
抗灾救灾,众志成城,地震无情人有情,5.12大地震牵动了每一们人的心,也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我希望灾区的人民能尽快摆脱困境,建好自己的家园,过上正常的生活,祝福灾区人民!
难忘的一天日记300字范文2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春天里,我们欢乐地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踏青活动。在这里我收获了许多的知识,懂得了许多的道理,还让我得到了好多好多的乐趣,快跟随着我急切的脚步去瞧一瞧吧!
早晨六点,我们迫不及待的来到了广场。同学们都在热烈的讨论着,“咱们要去哪呀?”一个同学问。“咱们都等了半天了,怎么大巴还没开来呀?"又有一个同学说。在同学们说得正起劲的时候,大巴车开来了,我们争先恐后地上了大巴车。一路上,同学们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睡觉,有的在玩手机,还有的在吃零食……
走了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可算是到了祁县腾达生态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动物园和做糖葫芦了。动物园的鸵鸟,可有意思了!它个子非常大,嘴巴尖尖的,脖子长长的,身上的羽毛黑黑的,就像穿着一条黑色的裙子一样。有个同学拿起一片菜叶去喂它,它一眨眼就咬上这片菜叶,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我被它的速度惊呆了。孔雀也很有趣,她小巧的头上,像插着几朵美丽的花儿,展开的彩屏像一把巨大的羽毛扇,它的尾巴上面有许多黑环,像一个个亮晶晶、水往往、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做糖葫芦的桌子前。我们先把山楂插进一个竹签中,然后在厨房边排队让叔叔弄上糖浆。有的已经做好了,而有的没做好,最后叔叔给大家都做好了。外边有一层糖浆,里面有一层糯米纸,像是给他穿上了一件白色的外衣,我口水直流,一心想吃糖葫芦,可糖葫芦太烫了,我才没敢吃。
最后我们还去了许多的地方,可是时间不多了,我们拍了一张合影当作拍照留念,这一天让我终生难忘!
难忘的一天日记300字范文3
“相见时难,别亦难”我觉得世间最难得的就是亲情,因为奶奶去世百日,我朝思暮想的大姑妈和二姑妈又来到了我们家。
大姑妈和二姑妈跟我共处的时间只有三天,因为她俩特别疼爱我,那我也为了和两位姑妈多呆些时间,就把我喜爱的秋游给辞掉了,我要争分夺秒地和两位姑妈在一起,那最难忘的也是两位姑妈临走的头一天了。
一大早起床,我精心打扮一番,穿上了漂亮的连衣裙,蹬上我喜爱的高跟鞋,我对着镜子仔细打量,镜子里的我简直美如天仙,我满意极了,我挎起两位姑妈的胳膊,朝“步步高”超市走去,我们要疯狂购物了,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不一会儿,就到“步步高”超市了。
进入了“步步高”超市,我们被眼前的商品弄得眼花瞭乱,真不知从何下手,这两位姑妈大人更是挑挑这儿,拣拣那儿,还不停地问:“宛桐,你想要点什么?喜欢吃什么?尽管挑选,姑妈为你买单。”一切尽在不言中,两位姑妈已经买了满满一车子,可还是不见要回家的意思,这个高跟鞋也太不争气了,我的脚已经开始疼了,我就开始耍起赖,使劲儿压着姑妈的胳膊,姑妈看到我实在累得走不动了,才肯就此罢手,我们拎着大包小包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晚上,我们吃完晚饭,大姑妈和二姑妈要走了,再次送别的时候,我流下了依依不舍的泪水,我慢慢地回味着和两位姑妈相处的日子,今天,有欢笑,有悲伤,让我度过了难忘的一天!
难忘的一天日记300字范文4
时间就像一匹奔跑的小马,把寒假给跑丢了。
暖暖的阳光照着房间的每一个角落。这天,我闷闷不乐,因为距离开学只剩9天,妈妈安慰到说:“儿子,你作业都写完了,你就做你想做的事。”我心里默念到我想做的事。
我突然想到了,我可以去烧烤啊!我和爸爸商量了一下,爸爸就爽快的答应了。
我们先把食物给准备好,然后叫表哥、表妹、堂弟、叔公,还有爸爸一起去烧烤。爸爸给我们分配任务,我去捡柴,哥哥要捡红砖头,叔公来堆火堆,妹妹要保护弟弟,爸爸看管妹妹和弟弟。
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火堆终于建好了,爸爸点起火,一边用枯树叶把火给烧得大一点,我们也放一点儿枯草,可是爸爸说小孩子不可以玩火,这时候我们就在旁边看着。火堆把砖头烧热了,爸爸把鸡和玉米,还有地瓜放了进去,然后和叔公一起把火堆给推倒,把食物全部埋在里面,就等着它们熟了。我开开心心、高高兴兴、兴高采烈的像火箭一样的跑回家喝水。
我喝了水就想出发去看看好了没有,爸爸说还不能去,要四点才能去。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用心的去等待,爸爸终于说:“去吧。”我有点儿迫不及待了,一会功夫就把所有的东西都挖了出来,我口水都流出来了。
我们把东西带回家,一回到家就吃起了烤鸡,吃着吃着天色就渐渐暗了,我说“这真是难忘的一天呀!”
难忘的一天日记300字范文5
虽然大姑和表弟郑鑫只来一天,但是这一天是快乐的、难忘的。
今天,爸爸、大姑、我和郑鑫回老家,和爷爷、奶奶一家人一起共度这美好的时光。一路上,小树向我弯腰,花儿向我点头,我的心情自然是高兴、激动了。
一到老家,小姑的孩子泉有正在门口等着我们呢!我们兄弟三人好不容易又凑在一起了,乐得我们又是跳又是笑。
游戏当然是少不了的事情了。我们共同的 爱好 都是踢 足球 ,这回可要分出个高低。两个弟弟一组,我只好孤军奋战了。比赛开始,我们打空门,看谁进的球多。郑鑫和泉有可能会赢,但是也别太小看我。第一局,先由我发球,郑鑫不愧是足球队的人,他让泉有在我旁边,自己在球门附近,因为泉有对我的球技比较了解,所以他盯我会比较合适,而郑鑫自己在球门附近,是为了不让我打远射,这招果然灵!我刚发球,泉有就死防我不放,我左忽右晃,还是越不过去,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接下来被泉有连续好几次断球成功,传给郑鑫,他轻轻一推,球便滚入网底,我只能干瞪眼。我心想:“这可不行,得想个办法,对!用速度。”只见我把球向上一拨,球从泉有头顶越过,他只顾看球,忘了我的存在,我从左边跑到泉有身后得到球,轻而易举地越过了泉有,只剩郑鑫一个人可难不倒我,我把脚高高抬起,大声说:““超级左杀无影脚!”一脚猛射,球直飞球门远角,球进了!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心想:“这是我努力得来的成果,有些事情还是得以智取胜啊!”我更加兴奋了。郑鑫走过来,高兴的对我说:“你牛啊你!”“一般一般全班第三。”我回答。我们都高兴得跳起来了。
一转眼,一天就过去了,大姑和表弟也该走了。但是,大姑和弟弟的到来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怎能不使我难忘呢?
难忘的一天日记300字范文6
那天,我们带着买来的食材,自家的工具来到操场,看到许多人已经到了。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在地上铺上桌布,放上工具。我、林涵涵、李欣、彭心怡拿着食材,去做清理工作,其他人在原地做着准备工作。
我们拿着干净的食材回来,他们已经搭好了灶台。黄新科在灶里放上碳,接着拿一些木材,一些纸,然后打火机一按,火很快就着了。我和涵涵做的是寿司,另外几人分别做烤鱼、烤肉、番茄炒蛋。
涵涵把火腿肠、黄瓜、腌萝卜切成条状,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可以开始捏了。我带上一次性手套,把海苔放在竹帘上,铺上一些饭,把饭铺均匀,放上火腿肠、黄瓜、腌萝卜,适量的肉松,卷起来。在水果刀上沾点水,把寿司条放在案板上切成块状,放在盘子上,一盘寿司做好了。因为在这之前的练习,我做得行云流水。黄新科他们也做好了一盘番茄炒蛋。我们端着我们的成果给老师品尝,“你们做得不错,再做一盘,待会儿评委要打分。”
杨老师看着我们班做的食物,为我们的卖相满分,味道7分,许多同学不服,嚷嚷着让老师品尝。杨老师在众多同学的说词下,还是尝了几口,“除了这盘土豆丝做的有点失败,其他的味道都很好。”周围的同学都笑嘻嘻的,那笑容出自于老师的评价,更出自于自己的成果。我们吃着食物,虽然我们做得没有父母做得那么好吃,但吃在嘴里却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时间可以磨灭一切,却带不走这一天,它在我的脑海中久久回荡。那一天同学脸上的笑容,那一天的快乐。
难忘的一天日记300字范文7
星期六,妈妈一大早就把我叫起来。我问妈妈:“我们今天去哪里?”妈妈没有作声,我又继续追问,妈妈才说要去医院,舅舅动小手术。
到了医院病房门口,远远就看见外公在走廊尽头渡来渡去。走进病房,看见舅舅消瘦了许多,大家的神情都有点严肃。这时,医生进来查房。大夫说:“准备一下,大概十一点去手术室。”为了缓和病房里紧张的气氛接着又说:“小手术,不用紧张的,一会儿就做完了。”舅舅半开玩笑地说:“长这么大第一次住院!”
十一点,护工把舅舅推到手术室门口等待。本来要轮到舅舅了,这时出现了一个急诊小朋友,他把一个弹簧吞到肚子里了,我看见小朋友的妈妈眼里全是泪水,估计是吓坏了。商量后,医生连忙把小朋友推进手术室。在漫长的等待后,医生终于推开门,端着盘子说:“家长过来看一下,这个二公分的弹簧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出来的。稍微不慎就会很危险,幸亏送得及时,不然后悔都没用了。以后一定要看好孩子,不要玩这种危险的东西。”
终于轮到舅舅了,又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大家都没有说话,空气出奇的安静,连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得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家的心也一直悬着。当手术室门推开的一瞬间,大家都拥上前去。听到医生说:“手术一切顺利后。”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我看见外公本来紧绷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快乐和烦恼的事情,快乐和烦恼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从成长中领悟到许多道理。20__年,我的新年愿望是希望我身边的亲人、朋友们都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难忘的一天日记300字范文8
今天阳光明媚,我很早就起床了,因为,今天是我期待已久的淘书乐。淘书乐其实就是卖旧书、买新书,我早早就来到教室了,没想到大家已经开始交易了。我买了范英杰一个手链和钥匙扣,我还从肖紫桐那买了一本恐龙书和一盆水晶泥,我感觉颜色不好看,只花了一元钱,然后,我以4元钱的价格卖给了梁卓屹,我赚了3元钱,梁卓屹又以5毛钱的价格卖给了王俊尧一下成三手货,真历害!
下面这件事都快让我气晕了,房啸字他让我帮他卖书,卖完书后,我只给他每本2元钱,剩下的都归我。因为我想去买东西,所以我就把书放心的交给了贾子琦,因为他很聪明,我怕别的人算错账,那我可就亏本了。然后,我就去开心的淘书去了。我看到杨绍宁在卖料蚪,卖得热火朝天,杨绍宁大声的叫喊:“1一元4只蝌蚪,买八只送1只,多了不卖”。以前安静的学校变成了热闹的跳蚤市场,我先去买书,有一个哥哥他骗我,我买了他一本书付了钱,我给了他10元钱,他需要找给我7元钱,而他只找给了我2元钱,我生气如说:“你应该找我7元钱才对,然后,他才找给我7元钱”。淘书乐卖的东西各种各样,应有尽有,我还买了厦门大学的明信片,还给妈妈买了一个发卡,我花了35元钱买了八本书还有手镯、手链、中国结等等。妈妈说我买的东西物有所值,听着妈妈的夸奖,我对自己淘书乐买的东西更加有信心了。对了贾子琦,我这就去找他了,没想到贾子琦说:“对不起,有一位阿姨比我还会讨价还价,最后我以5元钱4本卖给了那位阿姨,贾子琦我也不说你了,但是,你必需赔钱。我听见从不远处有很多人在笑,我过去一听,商昌铭说:“虽然我喜欢的人是李子涵,但是,荣绍媛是我的小妹妹,所以我把这支精致的景泰蓝手镯送给她”,我都要笑死了。
淘书乐马上就要结束了,我真希望每天都是淘书乐。淘书乐更让我明白的是做好一件事很不容易,只有努力才能成功!期待明年淘书乐!
难忘的一天日记300字范文相关 文章 :
★ 难忘的一天日记300字
★ 最难忘的一天日记优质范文大全
★ 难忘的一天的日记300字
★ 三年级作文300字:难忘的一天5篇
★ 难忘的一天的日记范文
★ 难忘的一天300字日记
★ 难忘的寒假日记300字范文8篇
★ 三年级300字作文:难忘的一天5篇
★ 最难忘的一天日记经典范文汇总
★ 300字日记难忘的一天
风雨无阻和鞠躬尽瘁的意思
鞠躬尽瘁 鞠躬尽瘁 ( jū gōng jìn cuì )
英译:to bend one's back to a task untill life-sacrificing
解 释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瘁:劳累。尽瘁:竭尽心力。指小心、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去效劳。
主要人物 诸葛亮
出 处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用 法 补充式;作谓语;含褒义。也和死而后已连用。
示 例 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臣只有一片愚忠,~。” 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巴金《随想录》:“今天在各条战线上干工作、起作用,在艰苦条件下任劳任怨、鞠躬尽瘁的人多是解放后培养出来的一代知识分子。”《聊斋志异·续黄粱》:“闻作宰相而忻然于中者,必非喜其鞠躬尽瘁可知矣。”
近义词 鞠躬尽力
反义词 损公肥私
造句可参考名人事例,例如诸葛亮,邓稼先,毛泽东等为祖国事业奉献出不朽篇章的人
灯 谜 佝偻
引申意 鞠躬尽瘁的引申义是:恭恭敬敬,尽心竭力地工作,一直到死为止。
典 故
汉末,曹操的儿子曹丕废去汉献帝,改国号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这时,占据四川一带的刘备,也宣告登基,即历史上所称蜀汉的“先主”。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定都成都。于是,连同江南(江东)的东吴,就正式出现了魏、蜀、吴三国的局面。(参看“三顾茅庐”)
不久,刘备去世,刘备的儿子刘禅袭位为“后主”。诸葛亮继续任丞相,并受封为“武乡侯”,蜀国一切军政大权,都操在他手里,由他裁决。诸葛亮是一贯主张联吴伐魏的,这时他仍然一面和东吴结好,一面南征孟获,平定南中诸郡,以消除后顾之忧,然后充实军备,练兵习武,积极准备北伐魏国。出兵的时候,曾上表后主,力劝听信忠言,任用贤臣,这就是后来流传的《前出师表》。可是这次北伐,没有完成,就暂时退兵回蜀。过了一些时候,诸葛亮又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当时蜀国臣子官员中,颇有反对兴师动众的,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当时局势,说明蜀汉与曹魏势不两立,必须北伐。这就是后来和《前出师表》同样流传的《后出师表》。
诸葛亮的前后两次出师表,所表现的忠贞气节,使文章被人千古传颂。
《后出师表》的末后有一句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人们常引用的一句成语。(鞠躬,表示谦恭谨慎;尽瘁,是竭尽辛苦的意思;已,完结、罢休。)《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引《普汉春秋》作“鞠躬尽力”,和“鞠躬尽瘁”一样,都是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前出师表》的最末一句是:“临表涕泣,不知所云”。意思是说:写到末了,我涕泪直流,痛哭失声,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些什么了。“不知所云”后来成为一句贬意成语,斥人说话或文章语无伦次、逻辑性太差为“不知所云”。
诸葛亮
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号卧龙。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①河南南阳卧龙岗;①湖北襄阳(现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后为了消除诸葛亮隐居地一事留下的历史纷争,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写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上,何须辨襄阳南阳。”
这是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所写,因诸葛亮名高天下,两省便争诸葛亮故居之处所,顾嘉蘅想不能开罪南阳,又怕承当出卖桑梓之名,便撰此妙联,既赞诸葛亮,又抹平两省争执,可谓公允。但这场争论并没有因此而平息,1990年发行《三国》邮票第二组“隆中对”小型张时,因湖北、河南两省争夺“隆中对”的首发式地点,并组成代表团进京申诉,以至设计受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和北京师范大学魏晋南北朝研究所曾专门组织“诸葛亮躬耕地”学术讨论会,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的说法得到大多数的的赞同,同时史学家们也认为,就像文武赤壁一样,襄阳南阳的诸葛胜迹也是完全可以并存的。顾嘉蘅的题联,真不愧为名联绝作。
注意:此处删去一切关于诸葛亮隐居地和古籍书名争论的词条解释,避免引发民族矛盾,历史仅供了解,不须争论!
新版人教版教科书同样删除了《隆中对》《出师表》注释中所有的“襄樊”“襄阳”“南阳”字样,只提及诸葛亮出生地及原籍。
想了解更多请查找词条:《资治通鉴》、《草庐对》(《隆中对》)、南阳、襄樊(襄阳)。
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即《草庐对》)。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而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三国志 诸葛亮传
晋陈寿撰,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于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不?”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字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于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先主,使击张鲁。亮与关羽镇荆州。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二十六年,群下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亮说曰:“昔吴汉、耿掩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先主于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统,兢兢业业,不取康宁,思靖百姓,惧未能绥。於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亮以丞相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禅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败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遂行,屯于沔阳。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诏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绝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诏策曰:“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联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联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令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亮言教书奏多可观,别为一集。
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秋,魏征西将军钟会征蜀,至汉川,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刍牧樵采。亮弟均,官至长水校尉。亮子瞻,嗣爵。
诸葛氏集目录:开府作牧第一 权制第二 南征第三 北出第四 计算第五 训厉第六综核上第七 综核下第八 杂言上第九杂言第十 贵和第十一 兵要第十二 传运第十三 与孙权书第十四与诸葛谨书第十五 与孟达书第十六 废李平第十七 法检上第十八法检下第十九 科令上第二十 科令下第二十一 军令上第二十二军令中第二十三 军令下第二十四右二十四篇,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臣寿等言:臣前在著作郎,侍中领中书监及北侯臣荀勖、中书令关内侯臣和峤奏:使臣定故蜀丞相诸葛亮故事。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然犹存录其言,耻善有遗,诚是大晋光明至德,泽被无疆,自古以来,未有之伦也。辄删除复重,随类相从,凡为二十四篇。篇名如右。亮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造汉末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备,又观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疆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青龙二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伏惟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所以明大通之道也。谨录写上诣著作。臣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平阳侯相臣陈寿上。
乔字伯松,亮兄瑾之第二子也,本字仲慎。与兄元逊俱有名于时,论者以为乔才不及兄,而性业过之。初,亮未有子,求乔为嗣,瑾启孙权遣乔来西,亮以乔为己适子,故易其字焉。拜为驸马都尉,随亮至汉中。〔一〕年二十五,建兴(元)[六]年卒。子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亦早卒。诸葛恪见诛于吴,子孙皆尽,而亮自有胄裔,故攀远复为瑾后。
瞻字思远。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年十七,尚公主,拜骑都尉。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景耀四年,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六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阵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次子京及攀子显等,咸熙元年内移河东。
董厥者,丞相亮时为府令史,亮称之曰:“董令史,良士也。吾每与之言,思慎宜适。”徙为主薄。亮卒后,稍迁至尚书仆射,代陈祗为尚书令,迁大将军,平台事,而义阳樊建代焉。延熙(二)十四年,以校尉使吴,值孙权病笃,不自见建。权问诸葛恪曰:“樊建何如宗预也?”恪对曰:“才识不及预,而雅性过之。”后为侍中,守中书令。自瞻、厥、建统事,姜维常征伐在外,宦人黄皓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然建特不与皓好往来。蜀破之明年春,厥、建俱诣京都,同为相国参军,其秋并兼散骑常侍,使蜀使慰劳。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诸葛亮的一些政绩
一,都江堰,
《水经注·江水》记载:“诸葛亮北征, 以此堰为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诸葛亮开了堰官之先河。
这份政令内容之详细令人叹为观止,详细到每年清淤工作的日期,掏挖深度,当年诸葛亮用于清淤维护的石标尺,直到80年代才被原样仿制的不锈钢标尺替换。而武侯立下的维护法规,直到今天仍被原样执行。
二,佤族抗英;
远在公元225年,居住在葫芦王地的佤族人卡那曼卷部落与蜀汉丞相诸葛亮签盟归顺蜀汉朝廷,发誓镇守边关,永不反叛;整整1700年,佤族人始终遵循了这个盟约,1934年的英军进攻班洪、班老地区,佤族人牢记了这个盟约,斑老王奋起抵抗,组织佤族武装,剽牛盟誓,效忠他们最尊崇的“阿祖阿公”---诸葛亮。这就是有名的“班洪事件”;
三,六个少数民族供奉的“茶祖”。
《普洱府志·古迹》记载: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镘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撤,固以名其山。"六大茶山中有一座就叫孔明山,当地人民还把茶树称作“孔明树”,把诸葛亮尊为“茶祖”。时至今日,基诺族、布朗族、佤族、傣族、哈尼族、壮族各村寨,每年都要在诸葛亮诞辰这天举行集会,称为“茶祖会”,赏月歌舞,放孔明灯,祭拜诸葛亮。
诸葛亮在历代武庙中的地位
唐代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武庙
1,《新唐书·礼乐五》记栽:“开元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尊太公为武成王,祭典与文宣王比,以历代良将为十哲象坐侍。这武庙十哲是:
春秋时代吴国的孙武、齐国的司马穰苴,战国时代魏国的吴起、燕国的乐毅、秦国的白起,西汉的张良、韩信,蜀汉的诸葛亮,唐的李靖、李世绩,而以太公望为武庙主祀。”
2,唐德宗建中三年,朝廷下诏叫史馆考定,列古今名将64人配享,并都画有图像,分列武成王左右。左边32人是:越范蠡,齐孙膑,赵廉颇,秦王翦,卫青,隋韩擒虎、郭子仪等。
风雨无阻 发音 fēng yǔ wú zǔ
释义 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宝钗说道:‘一月只要两次就够了。拟定日期,风雨无阻。’”
示例 明天进行足球比赛,~。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持之以恒
关于诸葛亮?
也是偶的偶像
五十四年的轨迹,诸葛亮一生简记
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东汉光和四年,琅琊郡阳都人。同年出生的,还有东汉最后一位皇帝——献帝。
阳都位于目前山东省沂南县,相当于沂水与东汶河和交流处。而位于沂南县南五十公里的临沂县,却有了很多关于诸葛亮的古迹。当地有一个人口超过一千人的诸葛镇,传说少年时期的诸葛亮曾住在那里,附近的丘陵上也有一古坟,碑上刻有“诸葛武侯先茔”。远隔了一千八百年,诸葛亮的故乡,却仍然留有不少有关诸葛亮的古迹。姑且不论真实如否,诸葛亮的魅力,可见一斑。
而诸葛世家,原本确实居于更冬之县名诸县(现今的诸城县),当时的姓应该为葛,后期搬至阳都,由于当地也有葛氏一族,为了分别,故以诸县之葛族来称呼。久而久之,便成了诸葛一氏。而诸葛家也逐渐成为了阳都一代的望族。
诸葛亮的祖先诸葛丰曾为汉元帝时的司隶校尉,以刚直闻名于世。也因为刚直而丢官,降为平民。
诸葛亮之父珪曾任泰山郡丞(孔明12岁时亡故),母章氏(孔明9岁时亡故)。珪与章氏之间育有三子一女(有一说法为二女。)也就是兄诸葛瑾(在吴任官,官至大将军),弟诸葛均(随亮仕蜀,官至长水校尉),与其妹(有一说是姐)庞诸葛氏(嫁与庞公之子庞山民,山民仕魏,官至黄门吏部郎)。
这就是诸葛世家的环境,也就是诸葛亮的背景。
(平曰:不难看出,诸葛世家虽然是望族,但是自诸葛丰以下,已然家道中落。或许也就是这个环境,让诸葛亮既不失书香世家的熏陶,也免却了世家子弟的气息,反而由于需要自己照顾自己,十分务实。)
·迁至隆中。
诸葛亮出生后三年(公元184年)爆发了黄巾之乱。而在诸葛亮兄弟相继失去双亲的时候,照顾他们的责任,落在了叔父诸葛玄的身上。
当时掌握扬州regime的为袁术,碰巧豫章太受周术亡故,袁术为了贯彻势力,便选用了诸葛玄为新任太守。而为阳都望族的诸葛世家,似乎在很早前就与袁家有关系,可能因为这个原因,诸葛玄才被起用。
诸葛玄于是带同诸葛亮与其弟妹赴任,而把阳都的家托付给诸葛瑾。后来诸葛瑾不久也与继母前往江东躲避战乱。
如此一来,诸葛世家便完全离开的阳都故乡。此后并无一人能活着回到故乡,可以说当时受战乱影响而流离失所的诸葛世家,处境十分悲哀。
而赴任豫章的诸葛玄,由于他的任命不过是袁术的专断妄为,很快就遇到了东汉王朝派来的郡太守朱皓。两者对抗之下诸葛玄兵败,不得而前往旧交刘表处投靠。时年诸葛亮15岁。
刘表统治的襄阳当时并未被战乱波及,因此诸葛世家也在此安居下来。诸葛亮的游学,也应该在这段时期。这段时期内诸葛亮的妹妹(有一说是姐)嫁给了庞家的儿子庞山民。
而在诸葛亮17岁的时候叔父诸葛玄也去世了。诸葛亮与弟均,后来移居到襄阳城郊的隆中,一住就是10年。
·隆中之对。
诸葛亮在隆中的10年内,正史记述如下:
“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梁父吟为山东民谣,记述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少年时期的诸葛亮喜欢这民谣,应该是在怀念故乡与思量在权谋变术中生存之道。
这10年内诸葛亮透过与当地名士的交往下不断努力自我提升,或者可以说,诸葛亮一生的智慧,成于这十年之内。
建安12年(公元207年),47岁的刘备三临隆中,拜访当时仅有27岁的诸葛亮。正史有以下记载: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诸葛亮在这一段所分析的天下大势,的确有其独特见解,足不出户而知晓天下大势。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
以上便是三分天下之计,后期的蜀国,基本上依照这一战略方针为蓝本发展,而这一战略方针,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刘备的崛起与三分天下的形成。
(有不少都列举出三分天下之计并非诸葛亮一家独有,诸如鲁肃等,也曾献此计。因此诸葛亮的才能并不大。愚意以为,此乃英雄所见略同。当时诸葛亮尚是白身,而鲁肃却已为东吴的重要人物。白身的诸葛亮能有如此见解,不能不说是有才。更有甚者认为诸葛亮的三分之计根本不合时宜,愚意以为诸葛亮此计既然在后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那么三分之计,并非不合时宜。也有人谓诸葛的三分之计在后期便已成为过去式,而诸葛尚且以此为战略方针,难免过时。愚意以为在失去荆州的蜀国看来,出路仅有北伐。因此诸葛并非不因时制宜,而是按照三分方针北进,乃是蜀国唯一出路。)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从这段可以看出,刘备是对诸葛亮信任的,而诸葛亮的军师地位,得到了巩固。而不单单刘备信任诸葛亮,刘琦也对诸葛亮推崇备至。正史有此记载:
“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于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不?’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字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
·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平定北方后挥军南征,目标指向荆州的刘表与江东的孙权。
“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而其后刘表死,刘琮降。刘备在拒绝了诸葛亮袭取襄阳而守的计策之后被曹操追击,大败后辗转逃至夏口。
当时的荆州已经被曹操基本控制,反抗力量仅有江夏、夏口的刘备、刘琦部队。面对逐步逼至的曹操大军,扭转危机的,便是诸葛亮。
(诸葛亮在刘备败逃的情况下并没有发挥能力,扭转败局。然而诸葛亮在曹操逼近,刘琮投降的情况下曾建议偷袭襄阳。然而刘备没有采纳,遂至孤立无援而败退。因此并非诸葛亮没有发挥能力,而是在当时刘备没有采纳诸葛亮计谋以及曹军势大的情况下,诸葛亮也无力回天。无论是怎样的智者,在如此的境况下,也只有败走。此非诸葛不欲为,而是事不如愿。)
当时刘备聚兵江夏、夏口,部下仅余二千,加上关羽水军与刘琦所部不过万余。实在无法对抗曹操接下来的猛攻。而此刻的诸葛亮,立刻提出了联吴的设想,并且亲任使节。
正史有以下记载:
“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此刻的诸葛亮,充分发挥了外交家的本色,与孙权乃至整个吴军智囊团展开了雄辩,成功使用激将计之后,最终促使吴军加入了战团。
而随着吴军的出发,诸葛亮在赤壁战役上的任务,也告一段落。
“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而后便是吴军三万与曹军二十余万的会战,以周瑜火烧计划的成功与曹操败走为终结。而诸葛亮此时此刻,更多的是跟刘备在后方观望,史载刘备“盖采进退之计。”并没有如演义所说展开了诸如借东风等精彩故事。
(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有表现的只在联吴之上。虽然并没有多少表现,但是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准确的联吴作战判断,在吴魏交锋的时候以在后观望为战略也充分显示了诸葛亮过人的军事造诣。这些战略,在赤壁之战中尽量把当时弱小的刘备集团推向漩涡的边缘,避免在大会战中受损。同时也养精储锐,准备在战后谋利。而赤壁之后刘备的军事行动的确很活跃,进南郡,南征四郡等。)
赤壁之后,孙刘联军进攻南郡。其后刘备听从诸葛亮建议,率军南征,平定四郡。而在得到周瑜谅解屯驻公安,暂借荆州的时候,诸葛亮官拜军事中郎将,负责治理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诸葛亮在临蒸设置大本营,统治三郡,其任务为“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刘备把大后方的管理任务交给了诸葛亮,而诸葛亮也充分发挥了其政治能力,采取圆滑的政治手腕,为刘备提供了巩固的后方以及源源不绝的补给。
而他自己,担任此工作,也将近五年。
·内政首脑。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益州牧刘璋向刘备求援,请刘备挥军征讨汉中五斗米教。刘备于是率领以庞统、黄忠等为主要将领的部队进入西川。当其时诸葛亮,依然留在荆州负责内政。
而刘备在第二年正式与刘璋决裂,挥军向成都进发。然而军事行动并不顺利,受到了刘璋部将张任等人的顽强抵抗,军师庞统阵亡。这时的诸葛亮,便是在这一情况底下,第一次率领军队,入蜀援助。
之后降伏了刘璋,平定蜀地。诸葛亮的三分天下之计,也初具雏形。
诸葛亮时年34岁,担任军师将军,成为军事、政治最高辅佐官吏。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先主,使击张鲁。亮与关羽镇荆州。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从正史的记载不难看出,诸葛亮从荆州到益州,所担任的角色都是以内政首长为主。这一方面足显诸葛亮在内政方面的长处。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由于孙权以刘备已占有益州为由,向蜀国要求归还荆州。对于吴国来说荆州应该是东吴的领地,而对于蜀国来说,荆州不单单是蜀军的发祥地,更是三分之计的重要据点。于是就在刘备支吾搪塞激怒了孙权的情况底下。孙权企图以武力进驻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而刘备也与诸葛亮统率五万军队进驻公安。
而就在双方关系已经发展到一触即发的时候,事情迎来了转变的契机。此时曹操领军征服了汉中地区,威胁益州。
无奈之下刘备只得让步,派出诸葛亮与吴国代表诸葛瑾会面,达成了和解的协议。荆州问题,最终得以暂时解决。
(平曰:诸葛亮与诸葛瑾因公事的这次会面,应该是赤壁之后的第一次见面,而双方都只是各为其主地在荆州问题上讨价还价,私底下却并没有会面。足以看出孔明与其兄都有优良的品德与政治意识,公私分明。)
荆州问题暂时解决后的四年内,刘备在外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所有权,最终战胜并即位汉中王。而诸葛亮在这段时间内一直留守成都,他的贡献就是补充粮草兵员。
(诸葛亮在刘备死前多是留守后方如萧何故事。其政治能力在这一段时间得到充分表现,奠定了其政治家的地位。)
·蜀国丞相。
而在关羽丢失荆州为东吴所杀之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崩于洛阳,其子丕继。同年十月,曹丕自立为帝,建立魏王朝,废除了汉王朝。
次年四月,刘备在群臣要求之下称帝,重建汉王朝。而诸葛亮,也顺理成章成为开国丞相,年仅41岁。
“二十六年,群下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亮说曰:“昔吴汉、耿掩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先主于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统,兢兢业业,不取康宁,思靖百姓,惧未能绥。於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亮以丞相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
丞相录尚书事,是为政治首脑。假节,是无上权威,也使诸葛亮有了先砍后奏之权。后来又加为司隶校尉,更是有了弹劾百官的权限。可以说,诸葛亮在刘备称帝后便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
尽管有如此无上的权力,但是诸葛亮心中,必然不好过。荆州的丢失使诸葛亮二路北伐的战略几近全盘告吹。而唯一可以修补的方法,便是稳住孙氏。如此或可让东吴补上荆州一路,尽可能修复三分天下之计的蓝图。
然而事情却并非如诸葛亮所料,自关羽被杀后这段时间内,一直在刘备心中无法磨灭的就是为关羽报仇的念头。刘备更在称帝同年的七月不顾诸葛亮的反对,起兵伐吴。更在夷陵一战兵败,蜀军多年积蓄损失惨重。
荆州丢失而使三分战略几成画饼,如今自己多年里与刘备辛苦经营的蜀军,又在夷陵尽丧。蜀国的国力一下子跌入了最低点。这时的诸葛亮,虽然拥有内政的无上权力,但是在军事上,一直以来未能拥有兵权。加上刘备的专断,外力的介入。诸葛亮便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随风浪飘荡。
(孔明虽在这短短数年间登丞相之高位,但是这几年的孔明,一定是出山以来最不如意的孔明。惜哉叹哉,那一刻诸葛亮的心情,会是如何沉重?站在一旁看着自己无力改变的事情一步一步逼近的心情,应该很糟糕的。)
而在刘备兵败之后,诸葛亮更要肩负起整个蜀国的命脉。可以说,诸葛亮真正突破政治的缺口染指蜀国军事,付出的代价是失去荆州丧失大量精锐部队,这绝对不值得。但是无论如何,诸葛亮必须在沉痛的心情下,接受了这一使命。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刘备死后的诸葛亮,又领了益州牧的职位,使他的权力由中央贯彻到地方。而这一刻的诸葛亮,立刻便开展了实质工作,与吴国恢复同盟的同时,在国内采取与民休息的策略。
而继任的刘禅,虽然平庸,但也遵守了父亲的遗言,事无巨细,俱交由诸葛亮处理。诸葛亮所主张的政策,此刻得到了比刘备时期更全面的开展。
(诸葛亮真正踏上全天下的大舞台就在此刻,如果说诸葛亮仕途的前半生奠定了其政治家的地位,那么其后的南征北伐,更是充分表现了其军事家的素质,一举奠定了其军事家的地位。)
·南征北伐。
南征北伐可以说是诸葛亮最瞩目的时光。下面以年表形式略微归纳诸葛亮由建兴元年真正执掌国政至建兴十二年卒于五丈原的轨迹。
建兴元年(公元223年)派邓芝与吴修复同盟关系,也籍此修复三分之计的蓝图。
建兴二年(公元224年)务农殖谷,闭关与民休息。同年魏攻吴,无功返。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时年三月,诸葛亮率军南征,南蛮孟获降伏。此年十二月还成都。同年魏再度伐吴,依然止步广陵。
建兴四年(公元226年)治戎讲武,积极筹备物质,准备北伐。此年魏文帝曹丕去世,明帝睿立。吴兴兵攻魏,无功返。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作了万全准备的孔明,在此年三月向后主刘禅上《出师表》,踏上北伐之路。蜀军集结在于汉中阳平关附近,等待进攻的时机。同年司马懿受任驻守于宛,指挥与吴国交界的军队。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进攻祈山,但是马谡率领的先锋部队违反了孔明的作战方针,在街亭大败。孔明不得不撤退。回到汉中,孔明“挥泪斩马谡”,同时请示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以表示责任。夏,吴大胜魏军合肥大将曹休。诸葛亮乃上《后出师表》,发军北伐。冬十二月,孔明越散关围陈仓二十余日,因陈仓守将郝昭防守严密而魏国援军又至,蜀军粮尽而退。击败追击的魏军,杀死敌将王双。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春,令将军陈式平定武都、阴平二郡。为了牵制敌方雍州刺史郭淮,孔明亲出建威,达到战略目的后归还。同年四月孙权称帝。
建兴八年(公元230年)春,魏发动攻势。司马懿由西城沿汉水,张合由子午谷,曹真由斜谷,分三路攻汉中,孔明布阵于城固、赤坂,加强迎战准备。魏因连续下大雨道路不通,进攻受阻而作罢。吴攻魏合肥,不克。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春二月,孔明亲自率军再度进攻祈山。魏调宛城守将司马懿负责抵挡蜀军。孔明为仲达坚固的防守所阻。夏六月,蜀军因军粮用尽,不得不撤军,其间击杀张合。
建兴十年(公元232年)在汉中让兵士休养,奖励农业,贮备军粮,制作“木牛”、“流马” 等运输工具,训练士兵作远征的准备。吴谋攻庐江,旋退。
建兴十一年(公元233年)冬天,囤集军粮于远征的路线斜谷口,整修驿站。同年吴谋攻合肥新城,中伏败退。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春二月,率十万大军由斜谷出击。第一次用“木牛”、“流马”运军粮。出渭水南岸于五丈原布阵,兴屯田已备持久战。与司马懿相持一百多天。秋八月病发,丧于军中。值得一提的是,同年汉献帝也死了。诸葛与汉献帝,是同年生而同年死,俱终于五十四岁之龄。
(无论是从南征的正确战略还是从北伐的情形看来,诸葛亮的军事造诣虽然并未登上登峰造极之境,但是也足见威力。以“谨慎”作为诸葛用兵的总结,最为合适。丧于军中,也只能叹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另外批评诸葛的文章多番提到诸葛亮频繁对魏用兵,消耗国力。但是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吴魏之间的交战,比蜀魏之间的交战更为频密,也更为激烈。是不是批评者鸡蛋里面挑骨头呢?诸葛亮既然在后世被人以“谨慎”二字作为对其用兵的总结,相信必定会以不败为目标。而当其时蜀国的国力也足以应付北伐有余,更何况诸葛每伐比想方设法自行解决粮草问题。)
参考资料:;tid=1258fpage=1chat=1
发布于 2022-09-01 18:28:30 回复
发布于 2022-09-01 21:25:08 回复
发布于 2022-09-01 20:01:49 回复
发布于 2022-09-01 19:23: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