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2021年的GDP增长目标,为何会设为6%以上?
- 2、多地2022年GDP增速目标有所下调
- 3、四川省2021年GDP首次突破5万亿大关,这意味着什么?
- 4、四川最尴尬城市,位居省内第二,为啥GDP却很可怜?
- 5、31省份定下2021年GDP增长目标,哪个省的目标设定最高?
- 6、327-49-111+73的简便计算?
2021年的GDP增长目标,为何会设为6%以上?
因为从短期来看,我们已经逐渐控制了新冠疫情,这个时候很多产业都在恢复,同时很多人也逐渐有了工作能力,在这样的一个大前提下,把GDP的增长目标设置为6%是非常合理的。
一进来我们都非常关注GDP的增长速度,因为GDP虽然是一个大数据,但是却会从侧面反映整体的就业市场和经济环境,很多人都会觉得,如果GDP的增速提高的话,那么会相应的带动整个经济市场的发展,如果GDP的增速放缓的话,很有可能各行各业都会出现一种延缓发展的态势,所以当这个新闻出来以后,很多小伙伴都特别关注。
2021年的GDP增长目标是6%。
这是一个关于我们经济发展的数据,在这个数据里面我们可以看到2021年的GDP增长目标是6%,可能小伙伴在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都非常震惊,因为他们觉得6%的数字有点过于高估,但是在我个人看来,我觉得这样的数字非常合适。
为什么我们会把GDP的增长目标设置为6%?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直处在一个高速的水平,这个逻辑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如果想保持长期的高速增长是不现实的,但是以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因为2020年的整体经济环境并没有那么好,同时很多行业也都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冲击,所以当新冠疫情得到进一步遏制的时候,很多行业都会恢复以往的生产力,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大前提下,我国的经济一定会出现一个明显上升的态势,所以如果把GDP的增长目标设置为6%是非常合理的。当然这个数字其实并不是简单得出的,而是经过很多经济学专家的数据统计之后得出来的。
我个人是非常看好GDP的增长速度的。
正如我在上面所提到的那样,我觉得现在我们已经把新冠疫情控制的很好了,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相信很多行业都会出现大幅复苏的情况,所以很多行业的就业人员也会出现收入明显增加的情况,个体和企业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当企业的发展得到恢复的时候,个人的收入也会增长,所以整体的消费环境也会变得越来越好,基于以上几点,我个人是非常看好我们的GDP增长速度的,我也觉得今年很可能会实现这个目标。
多地2022年GDP增速目标有所下调
多地2022年GDP增速目标有所下调
多地2022年GDP增速目标有所下调,从2021年GDP完成情况来看,29个省份中,近8成省份都完成了2021年经济增速目标。多地2022年GDP增速目标有所下调。
多地2022年GDP增速目标有所下调1
2022年地方两会正密集进行。
截至1月21日,全国已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召开地方两会,并对外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或年度经济数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多数省份将GDP增速目标设置在7%以下,并寻求通过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开展多样化活动促进消费特别是接触型消费恢复,培育新消费增长点等方式推动2022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同时,部分省份相对乐观,对2022年经济增长提出了7%-9%的较高目标。以安徽为例,安徽省经济研究院投资与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夏兴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2022年7%的GDP增长目标设定,既贯彻了中央精神,又符合安徽省经济运行情况,体现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同时,考虑到要努力缩小与沪苏浙的差距,未来一段时期安徽必须保持更高增速。从经济增长支撑因素看,安徽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具有良好基础;稳定和扩大消费需求有保障;2022年出口也仍将处于快车道,“稳定增长有基础、有保障”。
增速:至少10地GDP增速目标定在7%及以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截至1月21日,全国至少已有10个省份提出2022年GDP增速预期在7%及以上。具体看,河南省、湖北省、云南省、贵州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增速预期在7%左右,安徽省、江西省、西藏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增速预计在7%以上。这些省份多数在过去一年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上述10个省份中有8个2021年的GDP增速不低于7%。
如何实现“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目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针对供给侧,多地提出将保障市场主体的生机活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需求侧,多地则落脚在促进有效投资、社会消费扩容升级上。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也是夯实经济发展根基的重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2022年多地将通过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政策,以期实现市场主体的持续活跃,保障供给侧充满活力。其中,河南提出,通过深化“万人助万企”,落实新的减税降费、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助力市场主体的持续发展;江西提出,力争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2000亿元、净增市场主体超60万户的目标;陕西提出,将以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为市场主体减负纾困;宁夏回族自治区则将通过设定新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升规入库企业100家左右这一目标,促进市场主体自我激励、持续活跃。
针对需求端,促进疫情后消费持续恢复、培育多种类新型消费成为这些计划较高经济增速的省份2022年重点工作。
举例来看,河南省提出稳定汽车、家电、家具等大宗商品消费,着力打造消费市场新地标,支持郑州、洛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举措;吉林省通过发展新旅游、培育新电商、扩大新消费来促进本身消费提质扩容等。
安徽近年来发展迅猛,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2022年促消费、稳增长安排中,安徽明确将更注重提升城市消费能级,包括推动多层次消费中心建设和合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实施三产“锻长补短”行动计划,“快到皖里来”系列消费行动,多维度优化消费环境,“双管齐下”完善消费基础设施等。
对此,夏兴萍认为,下一步,安徽要千方百计推动三次产业系统的高质量协同发展,启动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此外,安徽应围绕一产“两强一增”、二产“提质扩量增效”、三产“锻长补短”,加快农业强省、制造业强省建设,提升消费质量,扩大消费能级。
投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由于叠加去年底至今年初多地散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2年一季度及全年经济的稳增长备受关注。2021年,全国GDP增速达到8.1%,尽管2022年全国GDP增速目标还未出炉,但从各省份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看,多数将2022年GDP增速定在5.5%-6.5%之间。
如何实现今年的经济发展目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多地均明确今年将积极抢抓国家加大政府投资规模、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窗口期”,通过抓重点项目建设来扩大有效投资,继而推动经济实现“稳中求进”。具体而言,广东、江苏、浙江、湖北、上海、北京、安徽、重庆等多地都明确提出,2022年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如何理解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意义?各地将如何推动?
“今天的基础设施投资,就是明天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华杰在1月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是扩大有效投资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强化既有经济优势、壮大未来发展动能的内在要求。
以上海为例,王华杰介绍,2022年上海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上主要把握三点: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发挥上海“十四五”各专项规划发布早、项目储备足的优势,持续推进提升交通、能源、生态环境等传统基础设施能级,提高数字化、智能化、绿色低碳水平,同步加快布局服务新业态、培育新动能、支撑新赛道的新型基础设施;二是坚持远近结合,精准发力,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项目建设,既扩大当前有效投资,补短板、强弱项,又增强发展后劲;三是坚持“时、度、效”相统一,上海将聚焦关系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早晚都要干的重大项目,经科学论证后,提前到“十四五”前期实施。
不仅如此,多地在扩大投资方面均重视通过重大项目、前沿领域进行引领。比如,北京提出要继续保持千亿投资强度,安徽要打响有效投资攻坚战,陕西则表示要加大对5G网络、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等。
作为我国GDP突破12万亿的经济大省,2021年广东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过1万亿元,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2022年广东明确将聚焦促投资稳增长,今年安排省重点项目1570个,总投资约7.67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000亿元,比去年计划增长12.5%。其中,新型基础设施成为重点,例如,今年广东将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光明、松山湖、南沙三大科学城加快建设;优化提升实验室体系,推进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建设,争取一批新兴领域、交叉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粤布局。
暨南大学投资咨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金山分析,广东2022年重点项目安排体现了几个特点:一是量大,9000亿的体量在全国较高,对上游产业链的拉动将非常大;二是先行,不仅稳当年经济增长,更是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先行资本;三是优化,投资分配上与广东当前的经济结构优化相匹配;四是创新,今年广东重点项目分配可以看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非常大。
消费:恢复与培育成两大关键词
稳增长不仅要扩投资还要促消费。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在此前的2021-2022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内需潜力大是我们的优势所在。要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注重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结合部分发力。”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促进消费恢复成为各地2022年经济“稳中求进”的重中之重。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多地明确提出,2022年将通过开展一系列促消费活动,如打造消费集聚区、发放消费券等进一步促进消费恢复。
“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效果持续显现,消费市场逐步回暖。”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金贤东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5.4%。接下来,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促消费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以及新政策进一步出台,消费将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
1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印发《关于做好近期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精准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抓住春节、元宵节等传统佳节消费旺季契机,适应居民消费习惯变化和提质升级需要,挖掘消费热点和增长点,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推动实现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并提出了因地制宜满足节日消费需求、拓展县域乡村消费、扩大冰雪消费等十方面举措。
从地方来看,加快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培育新型消费也成为多地2022年促进消费的明确任务。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今年各地在注重线上消费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要促进线下消费的恢复与发展。比如,四川提出,2022年将召开全省消费促进大会,打造一批文体旅商综合体、特色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陕西提出,2022年将实施促进消费增长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商品和餐饮、娱乐等重点领域开展多样化的消费促进活动,促进消费特别是接触型消费恢复。
除提升传统消费外,多地还强调要通过挖掘地区特色、推动消费产业融合,培育生活性服务业等新型消费。以重庆为例,2022年将挖掘重庆特色文化、特色美食和特色旅游资源,推动消费产业联动融合,提质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商旅文体跨界发展。
2021年,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等市获批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其中,已召开两会的北京、广东、重庆等省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均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作为今年提振消费的重中之重。例如,北京提出,要积极适应疫情防控催生的消费业态变化,深入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专项行动,鼓励绿色消费,丰富数字消费,发展体育消费,创新生活、文旅消费,大力孵化新消费品牌,扩大优质消费供给;重庆提到,要抓住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契机,实施国际消费载体提质等“十大工程”,深化“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巩固消费回暖势头;广东省则提出,要推进广州、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扩大汽车、家电、信息等消费。
金贤东在上述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推动打造内容丰富、品质精良、结构合理的高质量消费供给体系,引导企业增加性价比高的商品和服务供给,充分满足居民个性化、多元化、改善型消费需求。适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增加居民收入与减负并举,以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支撑消费持续扩大。
多地2022年GDP增速目标有所下调2
截至2022年1月23日,全国已有29个省份公布了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今年的地方两会都传递了哪些信号?
近8成省份2021年GDP增速达标
据界面数据统计,从2021年GDP完成情况来看,29个省份中,近8成省份都完成了2021年经济增速目标。湖北超出预期目标最多,2021年GDP完成度比目标值高出2.9个百分点。其次为江苏和北京,分别高出2.6个、2.5个百分点。约2成省份未达标。西藏2021年GDP完成度与目标值相差最大,低了2个百分点。其次为云南和河南,分别低0.7个和0.5个百分点。
29省2022年GDP目标平均值为6.4%,中位数为6.5%
从2022年GDP增速目标值分布来看,29个省份中,GDP增速目标的平均值为6.4%,中位数为6.5%。近7成省份今年GDP增长预期目标在6%及以上。
超8成省份下调GDP目标增速
对比2021年、2022年GDP增速目标来看,29个省份中,超8成省份下调2022年GDP增速目标,平均降幅为0.8个百分点。湖北下调最多,降低3个百分点。其次是山西,下调1.5个百分点。近两成省份的GDP增速目标与去年持平。没有省份上调GDP增速目标。
对比2021年GDP完成情况与2022年GDP增速目标来看,29个省份中,超8成省份2022年GDP增速目标低于2021年完成度。河南、宁夏和西藏2022年GDP增速目标高于2021年完成度。河北2022年GDP增速目标与2021年完成度持平。
GDP增速目标的表述有哪些变化?
据界面数据统计,29个省份中,约3成省份对2022年GDP增速目标的表述用到“以上”,超5成省份的表述用到“左右”。对比来看,2021年29个省份中,近6成省份对2021年GDP增速目标的表述用到“以上”,近3成省份的表述用到“左右”。
在中央要求投资适度超前发力的背景下,今年各级政府也将更加积极作为,确保一季度实现投资开门红,形成较强的抓项目、稳增长效果。
多地2022年GDP增速目标有所下调3
每年年初,各地都会迎来一年一度的省级地方两会召开,省级两会也被业界视为是观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
1月3日,随着西藏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开幕,标志着全国正式进入2022年地方两会时间。目前进入1月中下旬,更是地方两会召开的密集期,截至1月20日,全国已有22个省区市召开地方两会。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已公布的2021年地方GDP增速比较亮眼,但多数地方却小幅下调2022年GDP增速目标。据国金证券统计,在已公布的.22个省区市中,上海等18个省区市下调GDP增速目标,22个省区市平均降幅为0.7个百分点。
受访业界专家表示,目前已公布的一些地方GDP增速亮眼,和全国GDP增速的提升保持一致,这跟地方注重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相关。而多地提出2022年发展数字经济,这是看到了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是顺应我国发展趋势的决策部署。数字经济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能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地方经济成绩单亮眼
记者注意到,2021年西藏、安徽等地方经济成绩单比较亮眼。例如,2022年1月4日,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拉萨开幕。根据会议显示,2021年西藏GDP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较上年增长7%左右。
2022年1月17日,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预计2021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总量突破4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并提出,2022年GDP目标增长7%以上。
随后2022年1月20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根据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江苏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达到11.6万亿元、增长8.6%,总量再上一个万亿元台阶。
对此,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1月21日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2021年我国经济受益于及时妥当处理疫情,平衡了防疫和发展的关系,各地抓住了疫情缓解窗口期,抓生产保供应;同时由于我国及时处置疫情,我国产业支撑全球供应链,从而保持了经济增长。”
盘和林还向记者指出:“我国各地方政府十分注重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诸如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原料药、新能源电力等行业都获得了强劲的增长动力,因而2021年地方经济成绩单普遍亮眼。”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应习文1月21日还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2021年由于上一年疫情的低基数原因,全国GDP增长达到8.1%,创近年来新高。目前已公布的地方GDP增速亮眼,也和全国GDP增速的提升保持一致,是全国的缩影。此外是价格因素,2021年我国整体通胀较往年提升,名义GDP增速达到12.8%,比8.1%的实际增速快不少,因此GDP总量上也再上台阶,达到114万亿元。这也是各地方GDP从总量上看也纷纷上台阶,形成了比较亮眼成绩的原因。”
多地小幅下调2022年GDP增速目标
虽然2021年地方经济成绩单亮眼,但记者注意到,2022年一些地方小幅下调了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例如,北京和贵州等地方都下调了GDP增速目标1个百分点:北京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由2021年的“6%以上”下调为“5%以上”,贵州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也从“8%左右”下调为“7%左右”。
盘和林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奥密克戎传播导致全球经济复苏延缓,国内零星区域性的疫情,也延缓了经济开放,各地出于不确定性考虑,较为理性的选择降低2022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并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而不再盲目追求规模的提升。”
应习文则认为:“地方下调2022年增长目标,很重要的因素是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从疫情中取得了较好的恢复,因此形成了比较高的同比基数。相比之下,2021年的增速比较高,也是2020年疫情比较低的基数造成的。因此2022年各地增长目标降低,很大程度上是基数抬升这一技术性原因。”
数字经济受到关注
从已召开的地方两会公布信息来看,数字经济受到关注。例如,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江苏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不断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和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显示,2021年,贵州数字经济加速突破,数字经济占比达34%。该报告还提出,2022年,贵州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是: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1%左右;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36%和46%左右。
对此,盘和林对记者表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驱动因素,各地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是看到了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是顺应我国发展趋势的决策部署,数字经济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能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近期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在业界看来,这是我国数字经济领域首部国家级专项规划,数字经济顶层设计持续完善。该规划还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应习文也告诉记者:“各地提出发展数字经济,这符合时代进步的大方向。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一方面疫情防控催生了更多过去没有的互联网需求,另一方面许多新的概念和商业模式也随着技术进步逐步变得可行,比如近期比较火热的元宇宙概念。因此各地提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以便在新形势下尽快获取先发优势,抢占有利的赛道。”
四川省2021年GDP首次突破5万亿大关,这意味着什么?
四川省2021年GDP首次突破5万亿大关,主要意味着两点,一、意味着四川的经济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四川作为中西部大省,其经济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部的整体发展,四川GDP再创新高也表明了国家中西部的的发展正在加速前进,据悉,在全国GDP的总份额中,四川所占的比重达到了百分之四点七,这也就是说,四川人民为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做出了他们的贡献与努力。此外,四川还是全国第六个GDP超过5万亿的省份,尽管GDP并不能够说明一切,但却能表现出该省的发展状况与实力。
二、意味着四川执行国家发展战略,推动共同富裕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经济实力。共同富裕是四川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全国所有人民的殷切希望,唯有把共同富裕落到实处,将做大的蛋糕合理划分,人民才有希望,国家才有未来。显然,四川的总GDP已经位居全国前十,但却突出了一个“总”字,真正要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共同富裕才是关键,毕竟总量、人均往往并不能说明什么,最关键的还是要看众数。
四川是西部第一个GDP超越5万亿的省份,这是一大进步,也是一大成就,但同时也是一种鞭策。从某种角度而言,四川GDP再创新高绝对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但同时我们也应当了解到,四川的总人口数量是8370万,而同为中西部城市之一的湖北,其人口才5000多万,但GDP也已经突破5万亿大关,尽管并没有四川高,但差距也并不大。当然,比较二者并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表明发展是永恒的,只有不断的发展才能够追上优秀的前者。
总而言之,四川省2021年GDP突破5万亿大关绝对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这是四川人民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我们更应该看向未来,争取不断创新高。
四川最尴尬城市,位居省内第二,为啥GDP却很可怜?
文案监制、策划:袁载誉;文案:龙思屹
绵阳市地处四川的西北,涪江之畔,拥有“中国科技城”的响亮名号,是四川省的第二大城市。
这座城市最早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四千五百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郪国定都于此。汉代,刘邦在这里设置了涪县,成为了绵阳市的前身。三国时期,汉昭烈帝刘备又将此地升了个级,设置了梓潼郡。
后来这里又陆续更名为潼州和绵州,下辖德阳、安县、绵竹、梓潼和罗江。中华民国成立后,绵州正式改名为绵阳,奠定了今天绵阳市的雏形。
不得不说的是,这里的历史名人不少,大禹据说就出生于此,李白和欧阳修也在这个地方长大。
它的教育那更是仅次于成都的第二高水平,市内的绵阳中学和南山中学每年会给“211”“985”大学输送上千名学生,名满巴蜀,大量外地学子来此求学。
同时,绵阳市的经济实力在四川省内也是名列前茅,它是成都平原城市群北部的中心城市 、成渝经济圈的七大区域中心之一,甚至还拥有自己的机场。
然而,它有一个巨大的缺陷,那就是它的GDP。虽然它是四川省的第二大城市,但它的GDP和其他大城市相比却不是很高,几乎可以用可怜来形容。
绵阳市在四川省内GDP还看得过去,看起来也挺高的,高出第三名德阳2000多亿元。但是对比同为省第二城市的宁波和苏州,差了一大截。
宁波市的GDP高达一万亿元,而苏州更为夸张,甚至超过了省会城市南京,到了疯狂的18000亿元,绵阳和它们相比真是相形见绌。
为什么这个国家钦定的中国科技城、电子工业基地的GDP仅仅3000亿,如此不尽人意呢?
第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因为大力发展电子工业,使得第二产业工业在绵阳市三大产业中占主导地位。它的工业企业的收入高达两千五百亿元,建筑业的总产值也不低,有足足七百五十亿元。
同时,第一产业农业,它的占比也比较大。它的农业增加值达到了一百七十五亿元,牧业增加值达到了一百亿元,林业和渔业增加值也有30亿元。
相比之下,新兴产业的发展却比较缓慢,服务业也并不发达。在产业的分布方面,还存在较重的同质化现象,导致集聚效应弱。这样看来,绵阳的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第二,军民产业融合存在问题。
因为绵阳是四川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设施较好,所以被国家选为了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核工业和军事工业基地。它的军工企业比较发达,在产业占比例较高,达到了工业的70%。
按理来说,军工企业如果和民用企业妥当融合,应该能够很好地协助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存在法律、资金、人才等问题,军工企业很难发挥协同经济建设发展的作用,未能实现发展军事和推动经济发展的统一。
第三,绵阳的地区发展差异大。
绵阳的经济体量占比最大的是涪城区和江油市,涪城区GDP高达750亿元,江油市GDP高达430亿元,这两个地方加起来有将近1200亿元,占到了绵阳市GDP的半壁江山,给绵阳提供的GDP是最多的。
而北川县和平武县这两个县,却是国家级贫困县,北川县GDP为44亿元,平武县GDP为45亿元,加起来连一百亿都不到,这给绵阳的GDP拖了巨大的后腿。
同时,这些地区之间的产业也不尽相同,高新区和江油市主要专注于工业,盐亭县则专注于农业。
高新区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一千一百亿元,基本不存在农业收入;江油市工业总产值则是四百七十亿元,远高于农业的一百七十亿元;盐亭县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总增加值为三十八亿元,工业还不到十六亿元,连农业的一半都比不上。这些差距导致地区合作水平不高,产业的联动不佳。 (百度词条这些地区)
主要是以上这三点原因,限制了绵阳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还有招商引资不如沿海地区和基础设施不如沿海地区等因素。正是因为这些因素,高居四川省第二的绵阳市,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的第二城市。
为了促进绵阳经济的增长,缩小与沿海地区第二城市的差距,绵阳政府也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他们也在调整优化自己的产业结构,促进军民企业的融合,同时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相信在绵阳市政府的领导之下,这个四川省第二城市应该能够发展的更好。
参考资料:百科词条“绵阳”
浅谈绵阳建设四川经济副中心的困境与对策——作者:张泽元;程星; 刊名:经济研究导刊
31省份定下2021年GDP增长目标,哪个省的目标设定最高?
湖北和海南设定的目标最高。
一、疫情造成的刺激性消费。
湖北和海南这两个省份是在今年定下的GDP增长目标最高的,他们定下了增长10%以上的GDP增长目标。湖北省在前一年GDP增长目标是7.5%左右,海南省在前一年的GDP增长目标是6.5%左右。
湖北省是在前一年的时候疫情最严重的一个省份,当时全国经济都在下跌,所有的公司、餐饮,所有行业都不能进行营业。全国的经济都进入了一个停滞的状态。很多人说这一年的经济相当于后退了5到10年,而我们的湖北省就是其中最严重的一个省份,但是经历暴风之后,肯定会有彩虹出现。今年的湖北省因为疫情的刺激,人们会进行刺激性消费,大多数人会选择在外购物、就餐、旅游等等,这就加速和刺激了人们的消费,也就进一步增长了湖北的GDP值。
二、疫情结束后,经济回升。
湖北和海南两个省份在疫情结束之后,都会出现相应的经济回升,这几乎是所有省份都会有的一个情况。
对于海南省来说,他们最主要的是旅游行业,而在前一年的疫情发生之后,所有外出的交通都被阻止和隔断,这就导致了海南的旅游行业停滞,海南有很多餐饮、酒店和服务人员他们的经济都停滞下来了,经济下降了许多,而这一次疫情结束之后,很多人都会选择再次旅游,这就造成了经济大幅度回升,人们会前往旅游胜地,补偿自己在疫情期间在家隔离的心情。
三、各省份的行业持续发展。
31省当中定下的GDP增长目标最高的就是湖北和海南这两个城市,他们在自己的行业当中,在今年疫情结束之后,经济也会持续回升,平稳发展。
湖北省会根据自己的GDP发展要求,作出相应的措施和方针,以达到10%的经济增长目标。而海南省则会在疫情结束之后加大旅游方面的宣传,以提升自己省份的GDP值。当然海南省也会根据自己的GDP发展目标,调整相应的战略措施和方针,以寻求最合适的战略方针。
327-49-111+73的简便计算?
327-49-111+73的简便计算。
解:327-49-111+73
=(327+73)-(49+111)
=400-160
=400-100-60
=300-60
=240
答:答案等于240。
发布于 2022-09-01 04:36:18 回复